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原则42页PPT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课件

汇报人:PPT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使用的抗菌药物。
目的: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常用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美罗培南:第四代青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
青霉素G:第一代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抗菌作用
氨苄西林:第二代青霉素,可能出现黄疸、尿液颜色改变、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肾毒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
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和监管,防止耐药性产生
推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汇报人:PPT
预防性应用:在术前、术中和术后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适应症:手术时间长、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高、患者免疫力低下等
给药时机:术前1小时至术后24小时
给药间隔:根据药物半衰期和病情确定
给药方式:静脉注射或口服
给药疗程: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确定
给药剂量: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确定
注意事项: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性产生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抗菌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影响药物吸收
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抗菌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影响疾病治疗效果
药物与患者个体差异相互作用:抗菌药物与患者个体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
PART SIX
研发方向:针对耐药菌株,开发新型抗菌药物
应用前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围手术期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使用的抗菌药物。
目的: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常用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美罗培南:第四代青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
青霉素G:第一代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抗菌作用
氨苄西林:第二代青霉素,可能出现黄疸、尿液颜色改变、恶心、呕吐等症状
肝肾毒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可能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
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和监管,防止耐药性产生
推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汇报人:PPT
预防性应用:在术前、术中和术后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适应症:手术时间长、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高、患者免疫力低下等
给药时机:术前1小时至术后24小时
给药间隔:根据药物半衰期和病情确定
给药方式:静脉注射或口服
给药疗程: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确定
给药剂量:根据病情和药物特性确定
注意事项: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性产生
药物与食物相互作用:抗菌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影响药物吸收
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抗菌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影响疾病治疗效果
药物与患者个体差异相互作用:抗菌药物与患者个体差异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影响药物代谢和排泄
PART SIX
研发方向:针对耐药菌株,开发新型抗菌药物
应用前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是围手术期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PPT课件

美国CDC-SSI,1999 10
SSI的诊断标准(CDC)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切口浅部组 织感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 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SSI的诊断标准(CDC)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 1年以内发生 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 条件之一: 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
手术切口类别
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 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 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 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
Ⅰ类 切口 A
C
Ⅲ类 切口 B
D Ⅳ类 切口
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 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 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 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SSI(手术部位感染)的概念比切口感染宽,但比术后感染窄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约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
SSI的分类
01
浅表切口SSI(只涉及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切口)
分类
02
深部切口SSI(涉及筋膜和/或肌层):主要深部切 口(DIP)-SSI是指接受手术患者出现1处或多处主要 切口SSI,次要深部切口(DIS)-SSI是指接受手术患 者出现1处以上次要切口SSI;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护理课件

医护人员培训
01
培训目标
提高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认识,掌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合理使用原则和方法。
02 03
培训内容
介绍抗菌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及不良反应;讲解围 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指南,包括预防用药时机、预防用药品种选 择、预防用药持续时间等。
培训方式
组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医护 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
在围手术期,适应症是指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手术类 型,如涉及消化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等部位的手术。禁 忌症则是指不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手术类型,如无菌手 术等。
药物选择与剂量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和剂量是关 键。
在围手术期,应根据手术部位、常见致病菌、耐药菌情况 等因素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 肝肾功能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剂量。
患者及家属宣教
宣教目标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认知度 和依从性。
宣教内容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抗菌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及不良反应;强调围手术 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宣教方式
通过宣传册、海报、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同时结合医护人员的口头宣教和解答,提 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持续质量改进与监管
质量改进目标
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的质量和效果。
质量改进内容
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制 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案,并监督实施。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ppt课件

进入胃肠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
★清洁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一旦感染后果严 重者(如开颅、心脏和大血管、门脉高压症手 术)
★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
★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免 疫低下,高龄)
Ⅳ类切口及严重污染的Ⅲ类切口,应治疗性使用 抗菌药物,不属于预防
术前处理 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
手术野卫生状况差(术前未很好沐浴)、 对有指征者未用抗生素预防
ppt课件.
13
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3)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长(>3h)、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
人工材料、组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 积血积液、存在死腔和/或失活组织、留置 引流、术中低血压、大量输血、刷手不彻底、 消毒液使用不良、器械敷料灭菌不彻底
★定植:细菌粘附于组织细胞表面但未大量繁殖, 不易迅速清除
机制是:G-菌菌毛;G+菌胞壁上的磷壁酸;细
菌表面的糖蛋白和多糖复合物;组织细胞表面
的多糖丝状体
→
★感染: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炎症
ppt课件.
32
预防用药时机
★赶在污染发生之前,“严阵以待” ★过早给药无益,属无的放矢
★头孢菌素应在手术开始前30 min开始给药(万古霉素、
ppt课件.
25
各类手术最易引起SSI的病原菌及预防用药选择
手术
最可能的病原菌
预防用药选择
心脏手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或头孢呋辛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神经外科手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或拉定,头孢曲松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血管外科手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清洁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一旦感染后果严 重者(如开颅、心脏和大血管、门脉高压症手 术)
★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装置的手术
★病人有感染高危因素(糖尿病,营养不良、免 疫低下,高龄)
Ⅳ类切口及严重污染的Ⅲ类切口,应治疗性使用 抗菌药物,不属于预防
术前处理 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
手术野卫生状况差(术前未很好沐浴)、 对有指征者未用抗生素预防
ppt课件.
13
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3)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长(>3h)、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
人工材料、组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 积血积液、存在死腔和/或失活组织、留置 引流、术中低血压、大量输血、刷手不彻底、 消毒液使用不良、器械敷料灭菌不彻底
★定植:细菌粘附于组织细胞表面但未大量繁殖, 不易迅速清除
机制是:G-菌菌毛;G+菌胞壁上的磷壁酸;细
菌表面的糖蛋白和多糖复合物;组织细胞表面
的多糖丝状体
→
★感染: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炎症
ppt课件.
32
预防用药时机
★赶在污染发生之前,“严阵以待” ★过早给药无益,属无的放矢
★头孢菌素应在手术开始前30 min开始给药(万古霉素、
ppt课件.
25
各类手术最易引起SSI的病原菌及预防用药选择
手术
最可能的病原菌
预防用药选择
心脏手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或头孢呋辛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神经外科手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或拉定,头孢曲松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血管外科手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PPT课件

22
《关于抗《菌抗药菌物药临物床在应围用手管术理期有的关预问防题应的用通指知南》》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23
Company Logo
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调查结果
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前10种排序
排序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1
头孢呋辛
头孢呋辛
头孢呋辛
2
头孢哌酮舒巴坦 左氧氟沙星
头孢替安
➢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不超过30%;
➢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Ⅰ类切口手 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h
18
Company Logo
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调查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
切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我院
24
医生的困惑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哪些感染? 怎样减少SSI? 什么情况下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怎样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 什么时候开始用药? 预防用药要用多长时间?
25
什么时候开始预防用药?
赶在污染发生之前——未雨绸缪
√ 污染 ×→ 定植 ×→ 感染
↑
↑
↑
抗菌药物
2021/3/31
26
预防用药时机
10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术中及术后操作
1、严格遵守手术中 的无菌原则,细致操 作,爱护组织,
彻底止血;
2、可放可不放的引 流物尽量不放;能用 密闭式引流的不用开 放式引流;不起作用 的引流物尽早拔除;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纠正当前过 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加强围手术 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
《关于抗《菌抗药菌物药临物床在应围用手管术理期有的关预问防题应的用通指知南》》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
23
Company Logo
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调查结果
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前10种排序
排序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1
头孢呋辛
头孢呋辛
头孢呋辛
2
头孢哌酮舒巴坦 左氧氟沙星
头孢替安
➢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不超过30%;
➢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 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Ⅰ类切口手 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h
18
Company Logo
卫生部抗菌药物监测网调查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
切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我院
24
医生的困惑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哪些感染? 怎样减少SSI? 什么情况下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怎样选择预防用抗菌药物? 什么时候开始用药? 预防用药要用多长时间?
25
什么时候开始预防用药?
赶在污染发生之前——未雨绸缪
√ 污染 ×→ 定植 ×→ 感染
↑
↑
↑
抗菌药物
2021/3/31
26
预防用药时机
10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 术中及术后操作
1、严格遵守手术中 的无菌原则,细致操 作,爱护组织,
彻底止血;
2、可放可不放的引 流物尽量不放;能用 密闭式引流的不用开 放式引流;不起作用 的引流物尽早拔除;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纠正当前过 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加强围手术 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课件

用要有针对性,并根据手术部位常见 病原菌、手术切口类型、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 虑。
各类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普通外科手术
对于一般的胆囊、阑尾切除等 普通外科手术,通常不需要预
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神经外科手术
对于颅脑手术,也需要预防性 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术后脑 膜炎的发生。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01
02
03
产生原因
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 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基因 突变。
影响
使抗菌药物失去疗效,增 加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 甚至导致某些细菌感染无 法治愈。
应对策略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抗菌 药物使用,延缓细菌耐药 性的产生。
0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预防性应用
心脏大血管手术
对于心脏大血管手术,需要预 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术 后切口和心内膜感染的风险。
骨科手术
对于骨科手术,如人工关节置 换术等,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 药物,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时机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预防用药应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 始时首次给药。
综合评价方法
结合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目标微生物学检测 结果,综合评价抗菌药物的疗效,优化治疗方案 。
05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未来发展方向
新抗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
抗菌药物的研发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新抗菌 药物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将加 大投入,开发更多针对不同病菌、具 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新型抗菌药物。
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针对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需特别关注用药安全,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和用药方案。
各类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普通外科手术
对于一般的胆囊、阑尾切除等 普通外科手术,通常不需要预
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神经外科手术
对于颅脑手术,也需要预防性 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术后脑 膜炎的发生。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01
02
03
产生原因
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 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基因 突变。
影响
使抗菌药物失去疗效,增 加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 甚至导致某些细菌感染无 法治愈。
应对策略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抗菌 药物使用,延缓细菌耐药 性的产生。
0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预防性应用
心脏大血管手术
对于心脏大血管手术,需要预 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术 后切口和心内膜感染的风险。
骨科手术
对于骨科手术,如人工关节置 换术等,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 药物,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时机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预防用药应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 始时首次给药。
综合评价方法
结合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目标微生物学检测 结果,综合评价抗菌药物的疗效,优化治疗方案 。
05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未来发展方向
新抗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
抗菌药物的研发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新抗菌 药物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将加 大投入,开发更多针对不同病菌、具 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新型抗菌药物。
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针对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需特别关注用药安全,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和用药方案。
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ppt课件

后24h~48h。 ★严重污染或已有感染者(Ⅲ类切口),手术后应继续以治疗
为目的使用抗生素,不作为预防用药,也不受预防用药的时 间限制。
围手术期用药时机评价——术后
抗菌药物应短程使用,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 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择期手术术前用药一次,术后一般无须继续使用抗菌药物,或 视情况术后再使用1~2次,不超过24小时 术后连续用药数次或数天甚至直到拆线无必要,并不能提高预 防效果 术后持续预防用药直至拔除引流管的方法,未被证实有益,因 此是不合理的 器官移植术后用药可适当延长
严重污染手术术后应继续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生素,故不作为 预防用药评价
24
短时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优点
★减少毒副作用 ★不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 ★不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 ★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可以选用单价较高但效果较好的抗生素 ★减少护理工作量
引流问题
★可放可不放的引流物尽量不放 ★能用密闭式引流的不用开放式引流 ★不起作用的引流尽早拔除 ★长时间放置引流物不是持续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指
5.液体量过多 925345 清创内固定术 头孢呋辛2.25,预防用药剂
量过大,液体量250ml,液体量大。
6.无指征用药
927702 囊肿切除术,手术时间9:00—9:20,术前8:50 给药,用青霉素800万预防 选药不合理,术前≤0.5小时 ,术后用药6 天,时间长。
075142 软骨瘤切除术,头孢呋辛预防,术后用药4天。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啶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头孢呋辛,
手术(骨折内固定,脊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头孢曲松
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革兰阴性杆菌
为目的使用抗生素,不作为预防用药,也不受预防用药的时 间限制。
围手术期用药时机评价——术后
抗菌药物应短程使用,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 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择期手术术前用药一次,术后一般无须继续使用抗菌药物,或 视情况术后再使用1~2次,不超过24小时 术后连续用药数次或数天甚至直到拆线无必要,并不能提高预 防效果 术后持续预防用药直至拔除引流管的方法,未被证实有益,因 此是不合理的 器官移植术后用药可适当延长
严重污染手术术后应继续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生素,故不作为 预防用药评价
24
短时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优点
★减少毒副作用 ★不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 ★不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 ★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可以选用单价较高但效果较好的抗生素 ★减少护理工作量
引流问题
★可放可不放的引流物尽量不放 ★能用密闭式引流的不用开放式引流 ★不起作用的引流尽早拔除 ★长时间放置引流物不是持续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指
5.液体量过多 925345 清创内固定术 头孢呋辛2.25,预防用药剂
量过大,液体量250ml,液体量大。
6.无指征用药
927702 囊肿切除术,手术时间9:00—9:20,术前8:50 给药,用青霉素800万预防 选药不合理,术前≤0.5小时 ,术后用药6 天,时间长。
075142 软骨瘤切除术,头孢呋辛预防,术后用药4天。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啶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头孢呋辛,
手术(骨折内固定,脊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头孢曲松
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革兰阴性杆菌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11
1. 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 口服给药。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 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 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 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 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 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 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 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 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 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 按压者
6
:上、下呼 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 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 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 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 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 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7
:由于胃肠道、 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 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 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 合使用。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 如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 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 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 药物。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 性菌和脆弱拟 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药物。
10
13
目录
1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2 不同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推荐用法 3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4
14
不同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推荐用法
手术部位 胃十二指肠手术 胆道手术
1. 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 口服给药。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 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 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 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 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 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 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 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 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 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 按压者
6
:上、下呼 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 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 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 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 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 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7
:由于胃肠道、 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 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 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 合使用。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 如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 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 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 药物。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 性菌和脆弱拟 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药物。
10
13
目录
1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2 不同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推荐用法 3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4
14
不同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推荐用法
手术部位 胃十二指肠手术 胆道手术
关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_【PPT课件】

合理使用的相关规定
★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 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
★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
★ 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 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 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白内障手 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 使用抗菌药物
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基本原则: 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 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 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 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 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瓣膜植入、永久性以及起 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检查指标:使用疗程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外科患者在术后24小时 停用,心脏外科、脑外科、 骨关节置换等深部大型手 术在手术结束后48-72 小时,停止使用。“12类 手术” 中的择期手术在 结束后24、48、72小时 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的 比例,该指标持续改善。
氨基糖苷类预防葡萄球菌感染; ★ 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检查指标:用药时机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12类手术” 中I类切口手 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术前1 小时内使用,比例持续改 善
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 时机:术前30分钟-2 小时
合理率100% 15分 合理率91~99% 13分 合理率81~90% 10分 合理率60~80% 5分 合理率<60% 0分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PPT课件

2.手术切口分类
分类
I类(清洁)切口 II类(清洁-污染)
切口
III类(污)切口
标准
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 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 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 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 给药方案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保 证在手术部位暴露前血清及组织中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 ➢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应召给药
➢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 >1500ml,应术中追加一次。 ➢清洁手术的预防手术用药时间不超过24h,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 48h。 ➢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h,污染手术必要时 延长至48h。
➢严格遵守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 。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 切。
➢可放可不放的引流物尽量不放,能用密闭式引流的不用开放式 引流,不起作用的引流物尽早拔除。长时间放置引流物不是持续 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指征。
➢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 残存细菌,但抗生素溶液冲洗创腔或伤口并无确切预防效果,不
➢ 选用有效、针对性强、安全、使用方便、价格适当的品种 ➢ 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 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 ✓ 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
手术——金黄色葡萄球菌 ✓ 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肠道革兰阴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外科围手术期预 防应用抗菌药物原则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