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65)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练习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A版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案.doc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A版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4e894e936137ee06eff918de.png)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重点难点(高考考点梳理):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了解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了解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学习目标: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含义;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认识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学习重点: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习难点: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自主学习篇读书摘要自我检测落实“双基”预习达标1、什么是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含义和地位、作用: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各具特色。
地位、作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_______________,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_______________。
(2)•文化多样性的集中展示: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_________,也是民族情感的__________。
②文化遗产:是_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①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 。
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文化是世界的)。
②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各民族间______________ 的和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的和______________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文化是民族的)。
【从哲学生活角度看,是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_______________。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与生活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6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ppt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与生活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6 文化创新的途径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604de5ed630b1c58eeb551.png)
5.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 者之间是矛盾的。
[错因分析]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否则文化 创新就失去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
13
6.文化创新就是抛弃传统文化,建立新文化。 [错因分析]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对 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 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14
1.(2016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Ⅰ)相声艺术盛行百年, 是我国的文艺瑰宝。要继续保持相声艺术的魅力,就必 须( )
A.为相声艺术注入时代精神 B.迎合大众,对相声艺术进行改造 C.固守相声艺术传统,保持原有风格 D.向各民族推广相声艺术
15
解析:B 中“迎合大众”的说法错误,文化创新不能 一味迎合大众;C 中的“固守传统”的说法错误,我们对 待传统文化要“扬弃”而不是固守;D 说法不现实,排除; 要保持相声艺术魅力,必须为相声注入时代精神,A 正确。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1
考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1.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 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
(2)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如 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 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 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19
解析:C 说法太绝对,不选;“网上过年”并没有取 代传统过年的方式,D 说法错误;AB 说法正确,符合题 意,应选。
答案:AB
20
►单项选择题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师用书(PDF,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3ab9f55022aaea998f0fb6.png)
【易错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 进步的重要动力。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 的生产,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
【易错 2】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稳 定 性 是 从 纵 向 的 角度 及 历 史 的 角 度 来 说 侧重点 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 不同 由过 去 到 现 在 具 有 历 史 继承性
鲜明的民族性是从横向角度 来说的, 是指一 个 民 族 文 化 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 之处
科学精神: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把握社会发展趋势
2018 年 4 月选考,23 2 分 考点三 选择题 中 《 中国故事》
政治认同:认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科学精神:观察和理解文化现象
2017 年 11 月选考,23 2 分 考点二 选择题 中 老城保护
科学精神:观察和理解文化现象,以建设性批判的态度,回应 社会转型的复杂变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
含义 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 地位
要动力
发展本民 族文化的 内在要求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 社会生活、维持 社 会 稳 定 的 重 要 作 用, 是 本 民 族 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 容和形式各具特色,各民族文化只有不断交流、借鉴和融合, 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 的发展与繁荣。
②中外文化交流,既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 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有利于中华文化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 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与生活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3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ppt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与生活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3 传统文化的继承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ae5dea192e45361166f557.png)
15
解析:A 中“承袭”说法不正确;题干中“某市开展 ‘孩童启蒙礼’‘重阳敬老礼’等传统民俗活动”,说明 这一活动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B 符合题意;CD 说法 错误,题干中的活动不是落后的民族文化,也不是庸俗的 民族文化。
答案:B
16
2.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 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的是( )
A.传统文艺 B.传统思想 C.传统习俗 D.传统建筑 解析: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 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的是传统思想,故 B 正确。 答案:B
17
近年来中国戏曲发展面临困境,时代变了,环境变化 了,而戏曲的变化却没有跟上时代,因而生存受到很大的 影响。据此完成 3~4 题。
3.戏曲的发展目前面临困境,说明( ) A.传统文化必将消失 B.传变迁 D.传统文化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解析:“传统文化必将消失”说法过于绝对,A 说法 错误;对待传统文化应辩证认识其作用,B 说法具有片面 性;传统文化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才不会消失,C 符 合题意;D 与材料无关。 答案:C
19
4.让戏曲不消失,我们必须( ) ①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 要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 对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加以改造或剔除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
解析:①说法错误,对传统文化不能仅仅是继承,还 应该发展,②③④符合题意。
D.端午民俗等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解析:B 观点具有片面性;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D 错误。 答案:AC
2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 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讲义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 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4bfc522cfab069dc5122016d.png)
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1.怎样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1)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
(2)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4.理解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5.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角度科技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交流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文化发展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弘扬科学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精神文明建设学的良好氛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微专题10 开放探究类主观题解法开放探究类试题是全国卷政治试题常见题型,这类试题立足于思维的开放、知识的开放,凸显了对生活案例的解读,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运用,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是高考命题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体现,也是学生日常探究性学习的延伸。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综合提升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ab5c5b87c24028915fc395.png)
单元综合提升(教师用书具)
[网络构建]
[知识关联]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或者变通理解为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当前文化的关系)
(1)原因 ①共同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 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具体原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 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 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 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4.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经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经 济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交融。 (2)政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政治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又相 互交融。 (3)综合国力:一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会增强其国家的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 力。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既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 的发展方向。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既要以优秀 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又要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 秀文化成果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⑤既要反对拒绝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 的“民族虚无主义”。
3.全面认识科技的作用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经济关系角度 (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 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 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传播的手段角度 (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 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 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角度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测评含解析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测评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aedf2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c.png)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行替代。
“文艺的作用不行替代”是因为( )A.确定的文化只能由确定的经济所确定B.文化能够赐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C.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解析:确定的文化由确定的经济、政治所确定, A项错误;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重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B项正确;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项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作用不同,先进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而落后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阻碍作用,D项错误。
答案:B2.2024年1月11日,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觉初评候选项目名单。
该遗址的挖掘成果表明河姆渡文化干脆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轴线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向前延长1 000多年。
材料表明( ) A.精神产品凝合在确定的物质载体之中B.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历史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D.历史文化促进当下和将来的发展解析:材料中强调遗址的挖掘成果表明河姆渡文化干脆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表明精神产品凝合在确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3.作为近代思想史开风气的人物,梁启超关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言论成为治疗国民思想疾病的良药。
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
欲建立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确定了(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B.文化可以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干脆转化为物质力气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D.思想文化的旺盛确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必需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气,B项中“干脆转化”的说法错误。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精品课件 新人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精品课件 新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987c693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d.png)
► 探究点二 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
课时23 │ 要点探究
课时23 │ 要点探究
【注意】 文化传播的途径决不只局限于以上三个方面,而是无处不在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思维拓展】 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的传播媒体被淘汰。大众传媒是当今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越来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促进世界信息的汇集与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应看到旧的传媒的功能亦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反馈及时等特点。
教育
印刷媒体的推广
大众传媒
主要手段
课时23 │ 考点梳理
考点6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交流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使________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如何推动文化交流?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________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________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本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繁荣
相互借鉴
理解个性
一律平等
课时23 │ 考点梳理
(2)民族节日。 ①含义: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________的长期积淀。 ②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________的集中表达。 (3)文化遗产。 ①地位: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意义: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________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______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020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2020年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3d093990c69ec3d5bb75b8.png)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Ⅰ1.“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同庆中秋节是( )A.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中华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C.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源泉D.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解析:“举国同庆中秋节”即庆祝民族节日,故A符合;B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
答案:A2.由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等地安家落户,他们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变迁产生着极大影响。
这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商贸活动促进文化的发展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解析: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属于人口迁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3.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
所以②说法错误。
答案:C4.下列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项即可。
答案:A5.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再加少许冷牛奶。
美国人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常喝乌龙、绿茶等罐装冷饮茶。
俄罗斯人喜爱喝红茶,茶味浓厚。
日本茶文化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为主。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练: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65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练习含解析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练: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65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470994ba0d4a7303763a0e.png)
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练习1、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
这说明( )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2、2018年,广西将完成三江侗族村寨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和三江侗族村寨申遗文本编制,并与湖南等侗族村寨联合申遗省区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请报告,力争列入国家2020年推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这样做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有利于研究侗族文化的演进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有利于增加所有居民的收入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3、中国围桌而食,追求的是一种家庭气氛,体现的是一种情感关怀;西方分食制、快餐化,显现一种独立性。
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形,更注重饮食文化;西方饮食,讲究营养搭配,更注重养生。
这直接表明()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 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C.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D. 社会实践的差异导致文化差异4、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源自一些特殊的文化符号。
杭州那条“文艺范”的地铁,从壁画泥雕到水墨石凳,无处不在的“江南风”让人们在地下空间也能欣赏到风景。
而为了留住这些文化记忆,杭州舍弃的广告收入每年至少有2000万元。
杭州市的这一做法()①坚持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③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④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文化传承与创新PPT课件(共4份) 人教课标版2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文化传承与创新PPT课件(共4份) 人教课标版2](https://img.taocdn.com/s3/m/2358dec681c758f5f61f67bf.png)
规曹随”。
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养生息政 策,使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
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
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 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治” 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 治”。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继承和 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 应全面分析,既要正面立论,说明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和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又要批驳错误,反 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答案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 为今用。 (2)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⑦ 取其精华 取其精华, ⑧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去其糟粕 辩证地认文 化 的 继 承 性 与 文 化 发 展
文 化 社会制度的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 影响文化发 继 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 和 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承 中 发 展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特有功能 教育在文 化传承中 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 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解析
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
来表达、交流思想,这是由于科技进步而引起文 化传播方式的变化,故选A。B项不符合题意,科
土文化。B项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涉及对文化的 批判问题。C项表述错误,“新客家文化”并没有
完全取代本土文化。广东在本土文化基础上产生
了“新客家文化”,这是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的具 体表现,故选D。 答案 D
命题角度2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5e5874b4b8f67c1cfbd6b815.png)
③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是 “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2011·福建福州)在上海世博会中,来自189个国家 和57个国际组织组成了246个参展方,通过世博会进行 广泛文化交流,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意味着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文明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具有共性
A.有助于强化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B.是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 C.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掌握民间艺术 D.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疑难探究:
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比较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 有着世界意义的文 世界文化遗产、
族历史文化成就 化遗产,一个国家 世界自然遗产和
【误区警示】
1.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手段。 正确的说法是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 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商业活动是经济活动,与文化传播没有直接关系。
商业活动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商业活动的经济功能和文化 功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商业活动中,不仅通过商品交 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过程交流文化。现在,商贸活动在文化传播方面增添了新 的内容,具有对外宣传、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功 能。
2020年人教版高中人教版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和创新 (共24张PPT)
![2020年人教版高中人教版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和创新 (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001e33a417866fb84a8e76.png)
考点三 文化创新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意义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是 文化 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 文化 创新的动力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 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①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 足的条件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两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 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三、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思想运动 4.教育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 性
意义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 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 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的主体 (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 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的要求 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 要。 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 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 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①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②我们要做促 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专题十考点3文化创新
![专题十考点3文化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0334d522650e52ea551898b5.png)
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考点3 文化创新
中国艺术家将中国昆曲表演和西方传统无伴奏合唱嫁接,创 作了无伴奏合唱清唱剧《桃花扇》,这种新的音乐语言使中 西不同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令人 震惊的强烈对比和美感。这表明( )。 ①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②艺术混搭是文化创新 的基本途径 ③创新是文化充满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艺术 创作必须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①意义: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 历的过程。②实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 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 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 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 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考点3 文化创新
【解析】由材料中“只因妙手所写纯是妙眼所见,若眼未有见, 他决不肯放手便写”可知,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C符合 题意;A、B与材料主旨不符;D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C
考点3 文化创新
2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为什么
怎么做
继承传 统,推陈 出新(创 与继承)
①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 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 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谈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 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
展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面向世 界,博采 众长(创 新与借 鉴、融 合)
考点3 文化创新
另见学生用书 另见精练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传承与创新综合练习1、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管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创作了多款热销产品。
这说明()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C.文化遗产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2、2018年,广西将完成三江侗族村寨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和三江侗族村寨申遗文本编制,并与湖南等侗族村寨联合申遗省区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请报告,力争列入国家2020年推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这样做是因为()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有利于研究侗族文化的演进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有利于增加所有居民的收入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3、中国围桌而食,追求的是一种家庭气氛,体现的是一种情感关怀;西方分食制、快餐化,显现一种独立性。
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形,更注重饮食文化;西方饮食,讲究营养搭配,更注重养生。
这直接表明()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D.社会实践的差异导致文化差异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4、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源自一些特殊的文化符号。
杭州那条“文艺范”的地铁,从壁画泥雕到水墨石凳,无处不在的“江南风”让人们在地下空间也能欣赏到风景。
而为了留住这些文化记忆,杭州舍弃的广告收入每年至少有2000万元。
杭州市的这一做法()①坚持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③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④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
这反映了()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②借助经济活动,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以传统文化遗产、现当代重大事件、各领域重要人物为专题,以传统文献体系为依托,系统性、抢救性地进行口述史料、影音资料等新型文献建设,并最终形成记忆资源体系,并通过多种形式面向公众进行资源推广。
这一项目()①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②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③发挥新媒体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④说明传统思想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岳麓书院的影响说明()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②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③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9、第十三届全国田径运动会吉祥物“津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天津特色,将艺术表现形式与现代卡通形象进行了有机整合,融入了极强的时代气息。
这表明()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②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③文化创新源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传统文化的力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0、曲艺、木偶戏及皮影戏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在当代也面临演出市场萎缩、观众老化、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不足、体现时代风貌和审美特征的剧目为数不多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 )①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③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④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点记录了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展现文物的原始状态和收藏状态。
该片总策划、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指出:“文物修复切忌‘创造性修复’,科班出身的新晋学徒们要摒弃艺术教育所赋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恪守‘修旧如旧’的准则。
”这说明文物修复要( )①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②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③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民族的历史文脉④批判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这表明()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文化演出应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③只要融入时尚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得以很好地传承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3、在互联网平台下,众筹、股权投资等新的文化金融模式正在出现。
专门的众筹网站的诞生以及淘宝网等许多网站成立的众筹平台,为文化艺术类的项目提供了新的思路,艺术家、小企业家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展示创意,预先向大众募集资金。
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人民群众是推动文化创新的主体④文化的创新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4、传统年俗具有凝聚亲情、敦睦人伦的功能。
建设传统年节文化,需要挖掘其精神核心,重视年节礼俗仪式的恢复与重建,以及年俗中物质产品传承与当代设计,让年节真的有味儿、真正融入人们生活,成为民众享受的传统节日。
这表明()①重建传统年俗应传承其合理精神内核及物质载体②文化建设须关注时代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③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④传统文化需要在交流中传播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5、“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仅仅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
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
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
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答案1.C解析:文化继承的核心是主要是保存其文化价值,A说法不准确;本题材料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而不是保持稳定,B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而不能市场动作,D说法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C2.D解析:①夸大了文化遗产的作用,排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并不会增加所有居民的收入,④说法错误。
②③均是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故选D。
3.C4.C解析:为了留住这些文化记忆,杭州舍弃的广告收入每年至少有2000万元,杭州市的发展没有片面追逐经济利益,故①不入选;一座城市的记忆,往往源自一些特殊的文化符号,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故保留相关文化符号能够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②入选;这一做法可以传播杭州的传统的城市文化,故③入选。
这一做法保留了城市记忆,但并没有丰富发展,故④与题意的指向性不符。
本题正确答案为C。
5.D6.D7.B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以传统文化遗产、现当代重大事件、各领域重要人物为专题,并通过多种形式而向公众进行资源推广,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也有利于发挥新媒体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②不合题意,文化产业以营利为目的,材料没有涉及发展文化产业;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8.A解析:该题考查教育的作用,题干中说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说明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故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思想运动会影响文化的发展,但不是促进,④观点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故答案应选A。
9.A10.B11.B12.B解析:文化演出应将文化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其次才是经济价值,②不选;融入时尚元素只是优秀传统文化就得以很好传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③不选;①④正确,答案选B。
13.B14.A15.①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古代诗词。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发挥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⑤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
⑥立足于社会实践,比赛诗词主要选自于中小学教材。
⑦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比赛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⑧注重文化内容、形式、体制的创新,诗词大会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大胆创新。
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引发中国诗词热为背景,从“文化生活传承”用度切入,考查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知识。
本问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属于原因类非选择题.回答本问,必须仔细阅读信息,把有效信息用教材知识表述出来。
材料的有效信息有:精选中国诗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体现文化的民族性,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在文化内容形式上创新,增强文化吸引力),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科技与大众传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