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检验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检验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检验的研究进展摘要:血液中一个最小的成分细胞就是血小板,其可起到凝血和止血的作用,在当下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人们逐步发现血栓的发生与血液中的微粒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所以,为了使血栓性疾病得到更好的诊治,达到更好的止血效果,对血液中微粒及血小板进行准确的检验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与血液中微粒和血小板减少临床检验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认真分析了血液中微粒和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检验结果,可供参考。

关键词:血小板;微粒;检验血栓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程式趋势,但目前尚不明确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发病原因,曾有研究指出,血栓性疾病与血小板微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因此,为了更好的防治血栓性疾病,非常有必要对血小板减少及血液中微粒检验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血小板减少的检验状况1.1血小板计数的对比曾有学者将白血病患者与正常人群选取为研究对象,对二者的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把正常人群的血样的血小板计数稀释到3.0×1010/L-5.0×1010/L范围内,并采集血小板计数少于3.0×1010/L白血病患者的血样,再采用4种原理不同的血细胞分析仪来检测血样中的血小板计数,主要采用的是光散射法、二维光散射法、阻抗法和阻抗法联合鞘流法[1]。

结果发现,每种仪器在检难正常人群血样方面的准确度均较高,CV值最大为9.5%,最小为4.6%,检验结果与草酸铵参考办法高度一致。

然而,在检验血小板减少的白血病患者血样方面,采取阻抗法和光散射法所测得的结果存在明显偏差,仅二维光散射法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与草酸铵参考办法高度一致。

由此可见,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样存在异质性。

二维光散射法的精准度明显高于传统的一维系统,可更好的鉴别血液中的非血小板粒。

还有学者利用阻抗法、光散射法和阻抗法联合鞘流等原理的血细胞分析仪来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发现采用一维系统检测血小板计数,其检验结果会明显偏高,这主要是因为血样中存在非血小板微粒。

常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常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6] 刘侃,张虹.CA125、D-二聚体在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38(4):297-301.[7] 李翠英.CA125的结构、功能以及在卵巢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250-252.[8] 李彩文.血清CA125在妇产科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9):1951-1952.[9] CohenJG,WhiteM,CruzA,et al .In2014,canwedobetterthanCA125intheearlydetectionofovariancancer?[J].WorldJBiolChem,2014,5(3):286-300.[10] 周娟.血清CA125动态变化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预后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2):38-40.[11] RustinGJ,MarplesM,NelstropAE,et al .UseofCA-125todefineprogressionofovariancancerinpatientswithpersistentlyelevatedlevels[J].JClinOncol,2001,19(20):4054-4057.[12] 吴京,林珊娜,卓静.动态监测血清CA125对上皮性卵巢癌疗效及预后评估[J].河北医学,2012,18(10):1374-1376.[13] VorgiasG,IavazzoC,SawopoulosP,et al .CanthepreoperativeCa-125levelpredictoptimalcytoreductioninpatientswithadvancedovariancarcinoma?Asingleinstitutioncohortstudy[J].GynecolOncol,2009,112(1):11-15.[14] 臧翊辰,陈爱平,丁朝,等.卵巢癌新辅助化疗患者CA125水平对临床结局的预测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5,24(3):217-219.[15] LokshinAE.Thequestforovariancancerscreeningbiomarkers:areweontherightroad?[J].IntJGynecolCancer,2012,22(Suppl1):S35-40.[16] 涂彬彬,吴令英,李宁.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早期卵巢癌的相关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4,12(4):346-354.[17] SchummerM,NgWV,BumgarnerRE,et al .Comparativehybrid-izationofanarrayof21,500ovariancDNAsforthediscoveryofgenesoverexpressedinovariancarcinomas[J].Gene,1999,238(2):375-385.[18] FerraroS,BragaF,LanzoniM,et al .Serumhumanepididymispro-tein4vscarbohydrateantigen125forovariancancerdiagnosis:asystematicreview[J].JClinPathol,2013,66(4):273-281.[19] HasanbegovicL,AlicelebicS,SljivoN.Comparisonofspecificovariantumormarkersbyelecsysanalyzer2010[J].ActaInformMed,2015,23(2):86-89.[20] 刘歆,齐元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4,27(5):455-457.[21] 侯娟娟,虎淑妍,刘婷婷,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8(8):1101-1104,1107.[22] 刘君,宋静慧,杨有莲.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12,18(6):871-873.[23] 张丽丽,邵淑丽,武燕.OPN和B7-H 4在上皮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癌症,2010,29(1):25-29.[24] 张旭,史小荣.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21-24,31.[25] MooreRG,BrownAK,MillerMC,et al .Theuseofmultiplenoveltumorbiomarkersforthedetectionofovariancarcinomainpatientswithapelvicmass[J].GynecolOncol,2008,108(2):402-408.[26] 伍雪梅,姜红微,吴琳琳,等.肿瘤标志物联检在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4):51-53.[27] 冯先华,郗娟.CA125、CA153、CA199和CEA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4):1846-1847,1850.[28] 杨波,贾佳,石冬梅,等.血清CA125和OPN联检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9):1742-1744.收稿日期:2015-12-01 修回日期:2016-06-03 编辑:郑雪常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许盛松△(综述),张俊峰※(审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201999)△在读研究生 ※通讯作者E-mail:jfzhang_dr@163.com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6)15-3003-04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6.15.027摘要: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基本原因,抗血小板治疗是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基石。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血小板功能及其临床应用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包括测定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活化的能力。

然而,在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中,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常常是有争议的。

这通常是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造成的[1],譬如,静脉阻滞、抗凝剂选择、离心,甚至标本处理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医源性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的价值。

这就要求建立一种灵敏、精确、快速、简便,最好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

关键词:血小板临床应用流式细胞术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包括测定血小板粘附、聚集和活化的能力。

然而,在血小板相关疾病的诊断中,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常常是有争议的。

这通常是由于方法本身的原因造成的[1],譬如,静脉阻滞、抗凝剂选择、离心,甚至标本处理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医源性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的价值。

这就要求建立一种灵敏、精确、快速、简便,最好可用于临床常规检测血小板功能测定方法。

由于血小板的活化程度可由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来判断,近年来,文献报道利用流式细胞术,特别是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2]。

该技术能灵敏、特异地检测血液中活化血小板,并评价其功能。

现就全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功能的方法及临床应用现状和潜力进行综述。

一、全血法流式细胞术1.方法学:流式细胞仪能快速测定大量个体细胞的特性。

样品中欲分析的细胞预先进行荧光标记,然后由压缩氮经硅管送达标本室,再以5 000~10 000个细胞/秒的速率逐个射入光敏感区。

在适当波长的激发光作用下,被特殊染色的细胞发射出一定量的荧光脉冲讯号。

探测器收集每个细胞的荧光讯号和光散射,然后传入计算机进行分析。

传统的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常用的样本是经洗涤的血小板或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由于血小板极易活化激惹,样本经离心、洗涤等步骤,容易人为地导致体外血小板激活,影响临床诊断价值。

为此,Shatti等[2]引入了全血法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花生四烯酸(AA)诱导,二磷酸腺苷(ADP)诱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血小板聚集率、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疾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测后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

结论: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缺血性脑血管;实际应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致病因素较多,且机制较为复杂。

该病的进展一般需要经历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变化和血流动力学改变三阶段[1]。

而这三阶段多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老年疾病有紧密联系,因而该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而我国已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且饮食结构也不断变化,缺血性脑卒中致残率、病死率均很高,目前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溶栓、降纤和抗血小板聚集等相关手段[2]。

该病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等特点,且患者即使存活也会留有神经系统功能损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内科及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又分为三个阶段的治疗,超早期、急性期和慢性期治疗,外科治疗主要是指介入性血管内局部溶栓治疗和手术治疗,介入性血管内局部溶栓治疗,可恢复缺血组织的供血,最大程度的恢复缺血组织的活性,抑制脑梗死区域继续扩大,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可能性很高,但必须是在超早期(发病时间在3~6 h内)治疗阶段[3]。

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防治非常重要,对于不可逆性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若能及早诊断并接受治疗,将会极大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对于广大患者而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浅谈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

浅谈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

板流 体测定 仪,仪器绘制成聚集 曲线 ,以观察体外血 小 板聚集变化 。
1 _ 散射性粒子检测法 .3 3
该技术足将半 导体激 光 ( 波长
1 血块收缩试验 ( R m块收缩时有相应 的血清 . 1 C T)
析 出 ,计 算 占 原有 血 量 的 分 数 。
65 7 m)通过聚光镜折射成宽度约 5 m 的带状光束 ,照 0u 射 到 装 有 P P 的 比色 杯 ,采 用 显微镜 的接 物 镜 ,使 血 小 R
九 处 候脉 部位 的脉 象连 一 点 儿模 糊 印象 都没 有 。 曾无有 “
以上用例 ,副词 “ 曾”均 与否定词连用,结合上下文 来看 ,都是加强否定语气 。但句子语气委婉舒缓 ,并不强 硬。 若一律解释为 “ 竟然” 与文意和词气不符, , 则不甚妥。 因此 《 伤寒论 ・ 》“ 序 曾不 留神医药 ”宜释 为 “ 并不 重视医药 ” 在众 多的教参 中, 。 由胡忆 肖、 舒怀主编的 《 医
板 发 }的散 射 局 限 在一 个 狭 小 的 范 围 内测 定 , } { 通过 测 得 聚 集 块 的人 小及 生 成 数量 这 两 个 指标 来 评 价 其凝 聚 功 能 。 1 . 全血 电 阻 抗 法 使 用 全 血 血 小板 聚 集仪 ,通 过记 .4 3
j '


| l | 羲 l 誊

_
. :
l l
◆l 1 l
_ l | l
孬 钨 黑 旗
塔哈 哿 育南甍 区妇产t 、 涣 医院
文 章编 号 :1 7 —7 9 ( 0 O 0 -0 60 6 22 7 2 1 )一50 9 — 2

[】杨树 达. 3 词诠 [ J 京 : M]L 中华 书局 , 5 : . 1 46 9 0

血小板体外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血小板体外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伪足 从 细胞表 面 突 出 , 血小 板不再 有 涡旋 。因此 , 活 化 的血 小 板 的反 射 光 只射 向一 个方 向 , 成 一个 暗 形 淡 的表 面 。圆 盘状 血 小板 有 涡 旋 现象 , 球 状血 小 而 板 则没 有 。观 察 涡 旋现 象 是一 个 简单 而 又 相对 粗 糙 和 主观 的方法 。 根据 涡旋 现 象 而设 计 的 自动 血 小板 检测 仪器没 有 特别成 功 的发展 。 1 . 形 态学计 分 形 态 学计分 曾经 被认 为是 血小 .2 1 板体 外质 量评 价 的最好 方法 之一 , 与体 内的输 注效 果有 很 好 的相 关性 。 由于血 小 板体 积 很 小 , 以 所 通过 油镜 观测 、 辨和计 数 圆盘 状的 、 分 带伪 足 的和其 他 形态 的血 小板 很 困难 。形 态 学计 分 很 费 时 , 且 而 主观 , 因此在 医 院血库 使用 不多 。但是 , 如果 形态 学 评分 和输 注 效果 能 够 结合 , 形 态 学计 分 自动化 用 将
[ y w r s pa lt u ly e a a o ;d tci n t me t Ke o d ] l ees a t vl t n ee t g is t ;q i u i n u r n
血小 板 是血 液 中的有 形成 分 之一 , 一般 呈 圆形 , 有质 膜 , 没有 细胞 核 , 体积 小 于红 细胞 和 白细胞 。血 小 板 功 能 检 测 是 围 绕 其 正 常 生 理 活 性 及 功 能 展 开 的 。 目前 关 于血 小板 体外 质量 检测 缺 乏公 认 的金标 准 。我们 在 此简要 介 绍 目前评 价 血小板 体 外质 量 的
me toc d m f Mit y Me i lS i c s e ig 1 0 7 ;C i n f B o r nf i ,A f i e o pt fA a e y o l a dc ce e ,B in 0 0 1 hn o uo ia a ir a n j a

血小板检查方法以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检查方法以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检查方法以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检测对于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筛选及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实验与方法日益增多,但所有这些检测方法均有不足之处,因而有必要研究和发展一种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高的方法。

对近年来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诸如血小板的一般功能检测、血小板黏附功能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血小板释放功能测定、血小板凝血活性检测和流式细胞术在血小板功能检测中的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研究前景作了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血小板检查方法临床意义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巨核细胞后,其胞质断离脱落即形成血小板。

初生成的血小板体积较大,黏着力强,易于聚集和发生释放反应,有很强的止血和凝血功能,在循环血液中只有初生成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且只能维持2天。

老化的血小板75%被脾、肝和骨髓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和破坏,其余老化的血小板在循环过程中破坏。

正常人的血小板为圆形或椭圆形小体,直径2~3μm。

血小板离体后极易聚集、变性、破坏,而且不易与其他小颗粒区别,所以计数较难。

因此,血小板计数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仔细观察辨认,才可获得较准确的结果。

(一)试剂血小板稀释液有两类。

一类是不破坏红细胞,以柠檬酸钠甲醛液为代表,其优点是当血液被稀释100~200倍时,可同时做红细胞计数,缺点是血小板混杂在大量红细胞之间,计数时容易遗漏。

在血小板显著减少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更不适用。

另一类稀释液是能破坏红细胞,由于红细胞完全被溶解,视野清晰,计数方便,稀释倍数可低至20,误差范围较小,尤其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患者。

缺点是如经验不足可能把红细胞碎片误认为血小板。

我国目前多选用后一类稀释液。

(二)操作1.在一清洁试管内加0.38ml稀释液。

2.常规毛细血管取血20μl,与上述稀释液混匀。

3.静置3~5分钟,待红细胞完全溶解后再摇匀,然后取少量混悬液滴入计数池内。

4.放置10~15分钟(如空气干燥应放入湿室)等血小板完全下沉后用高倍镜进行计数。

血小板功能特性质量检测方法学研究

血小板功能特性质量检测方法学研究

血小板功能特性质量检测方法学研究李天君;赵锋;张印则;杨亦青;刘晓丽;张晓飞;李延伟;赵健鹏;田庆华【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10)010【摘要】目的建立血小板功能特性质量检测方法,保障血小板输注的质量和效果.方法抽检40份机采血小板常规形态学项目,并增加血小板聚集、黏附和Ca2+释放功能试验.结果 40份机采血小板中常规形态学、血小板黏附和Ca2+释放功能结果无差异,其中2份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另外38份有较大差异.结论血小板在采集后除了检测常规形态学项目外,还应进行血小板功能试验.相关部门应建立血小板功能试验的方法和标准.【总页数】2页(P727,729)【作者】李天君;赵锋;张印则;杨亦青;刘晓丽;张晓飞;李延伟;赵健鹏;田庆华【作者单位】张家口市中心血站,河北,张家口,075000;张家口市中心血站,河北,张家口,075000;深圳市血液中心,广东,深圳,518035;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张家口市中心血站,河北,张家口,075000;张家口市中心血站,河北,张家口,075000;张家口市中心血站,河北,张家口,075000;张家口市中心血站,河北,张家口,075000;张家口市中心血站,河北,张家口,075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血小板准确计数方法学研究进展 [J], 王颖;许光银2.血浆及血小板中5-羟色胺的RP-HPLC-MV检测方法学研究 [J], 杨常宏3.血小板微颗粒的检测方法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J], 熊丽丽;魏文宁4.纠正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J], 姜树朋(综述);李艳(审校)5.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方法学研究 [J], 李岚;薛俭成;党鑫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进展及临床意义赵益明(教授博士)苏州大学医学院、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一、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及血小板功能的关系血栓性疾病(如心梗、脑梗等)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已成为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也是动脉血栓的主要成份。

在医学临床实践中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是血栓性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主要措施。

科学研究也证实血小板功能异常(可以表现为聚集率增高或聚集率降低)时发生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风险增加。

因此,要维护机体处于健康状态,避免血栓或出血性疾病的发生,需要控制血小板功能处于合理的功能状态范围内。

二、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差异与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目前是临床对血栓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有效的和重要的“核心措施”。

1985年时任美国卫生与民众服务部部长马格丽特. 赫克勒(Margaret Heckler)就向全美中老年人推荐:每天服用一片阿司匹林预防血栓性疾病。

阿司匹林的抗血栓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机体中血小板的功能实现预防血栓的目的。

但专家们的研究发现,机体对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差异很大。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差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基本认为约有30%的个体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会出现无反应性(无效),相关研究也证实同时还有约10%的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后会出现出血,其中严重出血约达到1.6%。

尽管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总体利大于弊,但这些研究均证实机体对抗血小板药物存在十分明显的的个体差异,而且在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患者中发生血栓或再次发生血栓的几率大大高于抗血小板药物有效的患者,这种差异可高达5倍,即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个体发生或再次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几率是抗血小板药物有效个体的5倍!因此,如果及时检测出抗血小板药物无效的患者以及用药过量或不适的患者,抗血栓的预防、治疗效率将得到大大提高!而由于以往检测技术困难及相关专业知识普及的原因,目前95%以上的高风险人群及血栓病患者都没有得到血小板功能检测,无法及时发现抗血小板预防、治疗无效及受到不利影响的群体,其治疗或预防的效果只能靠临床观察总结甚至听天由命。

血小板制品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血小板制品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林 红 , 陈 妍 综述, 黄 成垠 审校 ( 江 苏省血 液 中心 , 江 苏南京 2 1 0 0 4 2 )
关键词 : 血小板制品 ; 细菌污染 ; 细 菌检 测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3 . 0 2 . 0 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3 ) 0 2 — 0 1 8 7 — 0 3
此, 严 格 挑 选 献 血者 是 防止 细 菌 污 染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
段; 如果 3 d后 出 现 阳性 结 果 , 已发 出 的 血 小 板 制 品 要 被 召 回 , 但 可能已被用于临床 。 2 . 1 . 2 P a l l e B D S 该 检 测 系 统 是 通 过 连 续 测 量 留样 袋 中 的 ( ) 的消 耗 量 来 检 测 细 菌 污 染 情 况 。 当 0z 浓 度小 于 9 。 4 时 判 断 为 阳 性 。该 系 统 只 对 需 氧 菌 和兼 性 厌 氧 菌 有 效 , 对 绝 对 厌
小板制 品的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1 细 菌 污 染 的原 因和 特 点
在 采集 血 样 时 细 菌 的数 量 理 论 七只 有 2 ~ 3个 , 但 血 小 板
制 品储 存 的 温 度 为 2 0  ̄2 4℃ , 适 合 细 菌 生 长 和 繁殖 , 从 最 初 的 污染 , 直到发生对数期生 长 的这段时 间是充 满变数 , 不 可 预 测 的 。 已 发现 许 多 不 同 种 属 的 细 菌 污 染 捐 献 的血 小 板 , 在 实 际增 长模式 中因品种 、 品系、 隔离 、 生 命 周 期 和 接 种 量 的 差 异 呈 现 生 物学方 面的高度变化 , 因 而难 以 检 测 。 B e n s o等 l 认 为 近 期 有 皮 肤 破 损 或 穿 刺 史 的 献 血 者 可 能 有 无 症 状 的 菌 血 症 。F DA报 告 的 因 血小 板 细 菌 污 染 导 致 的 死 亡病例 中 , 有 2 / 3是 源 自各 种 无 症 状 菌 血 症 的供 血 者 [ 6 ] 。 因

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张帆;闫本纯;李琪;路瑶;李晨;李春燕;马思琦;闫海润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年(卷),期】2023(25)1
【摘要】血栓性疾病包括静脉血栓性疾病及动脉血栓性疾病,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其是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以及凝血-抗凝系统不平衡所致[1]。

而血小板在原发性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监测其异常活化对了解血栓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既往一些实验室指标,如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等对血栓性疾病的预测与评估已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总页数】4页(P105-108)
【作者】张帆;闫本纯;李琪;路瑶;李晨;李春燕;马思琦;闫海润
【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检验科;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泌尿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2.网织血小板检测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3.血小板微颗粒、血小板膜活化糖蛋白在血栓性脑血管疾病诊断
与治疗中的意义4.血小板功能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监测中作用研究进展5.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其在多种疾病中的研究进展_蔡玉婵

血小板功能检测及其在多种疾病中的研究进展_蔡玉婵

· 74·
检验医学 2015 年 1 月第 30 卷第 1 期
Laboratory Medicine,January 2015 ,Vol 30. No 1.
bFGF) 和 血 小 板 衍 生 生 长 因 子 (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 , 又能促进血小板释放抑制 血管 生 成 的 因 子, 如 血 栓 脊 椎 蛋 白 1 ( thrombo spondin 1 , TSP1) 、 血小板因子 4 ( platelet factor 4 , PF4 ) [26-27]。而且, 肿瘤可升高体内血小板的数 量及活化血小板, 而血小板计数的增高及活化指 标 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升高又可进一步增高肿 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 VTE ) 的危险并帮助肿瘤在 [2829 ] 。 体内的转移 血小板激活可能直接参与溃疡性 结肠炎急性发病过程, 血小板聚集率和促凝血素 B2 ( TXB2 ) 水 平 的 高 低 表 明 疾 病 活 动 度 的 程 [30 ] 度 。应用血栓素合成抑制剂和受体拮抗剂治 疗溃疡性结肠炎, 能抑制血小板活性和 TXB2 的 [31 ] 合成而达到治疗效果 。 血小板对急性炎症时 的血管纤溶反应很关键, 其原理是通过减少 Ⅰ 期 以增强早期的纤维溶解和 止血和增强Ⅱ期止血, 纤维蛋白原耗尽。 由于严重的脓毒症可导致血小 板损伤, 大量释放的炎症介质诱发血小板的聚集和 释放。因此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通常出血与血 栓形成并存, 甚至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DIC ) 。 说明血小板减少症可直接打破止血平衡
[ 9 ]
[ 8 ]
carcinoma,LLC ) 细胞和黑素瘤 B16 细胞的转移 [24 ] 能力 。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可降低 25% 的肿 瘤发生率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功能检测

血小板聚集实验血小板活化PAC-I,CD62P一、血小板功能检测项目出血时间、粘附性、聚集性、释放产物、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胞浆游离钙水平测定、凝血活性、膜糖蛋白检测、基因多态性和突变。

常用的检测功能的方法为:血小板聚集性测定(比浊法、阻抗法、循环血小板聚集体、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近年来,流式细胞仪、PFA-100分析及激光衍射法检测微小聚集体也逐渐地进入临床或临床前阶段。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是应用较广泛的指标,可以用于遗传性血小板疾病诊断指标,也可以作为血栓性疾病中评估其病理反应,指导抗栓药物的应用以及作为抗血小板药物监测之用。

在比浊法的应用中,有几项关键问题应予以注意:(1)血液采集与分离。

(2)诱导剂应用:种类、浓度。

(3)正常值的选定。

流式细胞仪可以检测血小板功能、代谢、尘化及受体表达,而微小聚集体的形成作为血栓形成的早期敏感指标采用激光衍射法的测定也正在评估中,反映体内全血状态下的血小板阻抗法以及血小板内钙离子水平的检测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其意义。

二、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1、出血性疾病:分遗传性和获得性二类,采用常规的血小板聚集试验对遗传性血小板疾病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血栓性疾病:大多数血栓性疾病均可以检测到血小板反应性增高,(这对疾病的病理过程,指导疾病治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疗均有一定;意义,许多指标在疾病中的意义也作比较研究,一些分子标志物在反映血小板活化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

P选择素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较敏感指标,而血小板聚集性测定较为简便。

最近的一些研究也表明血小板活化指标不仪在反映血小板活化方面有意义,而且对某些疾病具有预示意义。

譬如,胶原诱导血小板聚集在妊娠25周升高,则预示先兆子痫,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精确性,也有采用血小板数、MPV 和聚集三项来综合预示先兆子痫。

采用MPV、血小板数和P选择素,发现不稳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差别。

这表明血小板检测在临床上足十分有用的。

在血小板参与功能血栓形成的机制中,除了上述获得性原因外,近年来的研究也证明存在遗传因素。

连续计数法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方法学评价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连续计数法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方法学评价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3.16.029·综述与讲座·连续计数法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方法学评价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王崇 王丽娴 秦娜 秦云静 袁茵 赵建宏作者单位:050000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王崇、秦娜、秦云静、袁茵、赵建宏);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四科(王丽娴) 【摘要】 血栓性疾病是临床多发病,抗血小板药物是预防及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随着抗血小板药的广泛应用,用药过量导致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增高。

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来评估用药效果、指导临床用药,可明显降低临床出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连续计数法血小板功能检测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新技术,无需离心,也无需提取贫、富血小板血浆等手工操作,可实现全血标本、全流程自动化检测需求。

与其他传统血小板功能检测实验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干扰因素少、自动化程度高、真正模拟体内全血环境等优势;但也有不足,如红细胞碎片影响血小板计数,采用固定时间点检测血小板数量,而非连续线性监测影响实验稳定性等。

本综述将连续计数法与其他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各自优势与不足,并对检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优化方案与质量改进措施。

【关键词】 连续计数法血小板聚集率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 R 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3)16-2520-06Research progress on methodological evalu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sequential platelet counting method WANG Chong ∗,WANG Lixian ,QIN Na ∗,et al.∗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Hebei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Abstract 】 Thrombotic disease is a popular disease ,and antiplatelet drugs are important agents to prevent and treat it.With the widespread use of antiplatelet drugs ,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events due to overdose has annually increased.Detection of platelet function to assess the drug effect and guide clinical medi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related adverse events.Sequential platelet counting method (SPCM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to assess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function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centrifugation ,and extraction of platelet⁃poor and platelet⁃rich plasma.Moreover ,it can be used to automatically detect whole blood pared with other conventional testing for platelet function ,SPCM is featured by simple procedures ,less interference factors ,high degree of automation ,and mimic of the whole blood environment.It also has shortcomings.For example ,red blood cell fragments may affect the platelet count ;the detection time point is fixed ;and non⁃continuous linear monitoring affects experimental stability.This review compar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PCM and other conventional testing for platelet function ,and specifically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detection process.We also propose optimization schemes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Key words 】 sequential platelet counting method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methodological evaluation ;quality control 连续计数法血小板功能检测(sequential plateletcounting method,SPCM)是国内于2012年研发的一种基于库尔特原理的新型血小板聚集功能评价实验[2],其检测原理为:通过连续动态测量全血标本在添加诱聚剂(Agonist)前后血小板数量及体积变化,综合分析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平均聚集率(average aggregation rate,AAR)、最大聚集时间(maximum aggregation time,MAT)、血小板聚集曲线(platelet aggregation curve,PAC )、血小板抑制率(PLT inhibition rate,INH)、血小板平均抑制率(PLT average inhibition rate,A⁃INH)、红细胞最大聚集率(RBC maximum aggregation rate,R⁃MAR)等参数,对血小板在不同诱聚剂诱导下的聚集功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2,3],进而指导临床选择患者较为敏感的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 静息痛
斑块破裂1
• 坏疽 • 坏死
1. Falk E et al. Circulation 1995; 92: 657–71. 2. Arbustini E et al. Heart 1999; 82: 269–72.
4 血小板功能研究新进展
1)血小板能够帮助受损组织重建。 2)血小板参与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细胞,和攻 击微生物闯入者,发动保护性反应。 3)血小板是运输化学物质, 4)血小板在血管新生时形成血管系统 5)血小板参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30 APRIL 2010 VOL 328 SCIENCE
2. 血小板功能检测对血栓病诊 断的意义
1) 血栓性疾病的危害及血小板功能的关系 血栓性疾病(如心梗、脑梗等)具有高发病率,高
致残和高致死率,已成为目前全球疾病致死的首要 因素, 而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也是动脉血栓 的主要成份。
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1、血小板功能研究及进展 2、血小板功能检测对血栓病诊断的意义 3、血小板功能检测的其它临床应用意义 4、结论
1、血小板功能研究及进展
正常止血机制
正常生理性止血是由血管、血小板及血浆凝血因子等 共同参与的一个复杂、连续的过程 。 初期止血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下组织成分暴露(主要为胶 原),血小板发生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形成血小板 血栓。 二期止血 是凝血、抗凝和纤溶诸系统相互协调、有序完成的过 程,血浆中一系列凝血因子经级联酶促反应依次被活化, 最终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Atherothrombosis: a systemic, inflammatory disease.
动脉粥样血栓形成 的特征是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突然(不 可预知)破裂(破 裂或侵蚀),导致 血小板激活以及血 栓形成

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疾病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疾病的研究进展

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疾病的研究进展血小板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细胞成分之一,在血液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血小板负责止血、促进血管修复,并参与多种病理性过程,例如血栓性疾病和血液恶性肿瘤等。

因此,对于血小板的研究与理解,具有广泛的意义和重要性。

血小板的形态及功能血小板是由骨髓内的巨核细胞分裂而来的,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为2~4μm,厚度约为0.5μm,由于缺乏细胞核,所以也被称为“血小板细胞”。

血小板在血管破裂伤口处释放出各种凝血因子,在伤口周围聚集形成血栓,阻止血液渗出,并促进伤口愈合修复。

此外,血小板还具有促进血管新生、调节炎症反应、维持血管通透性、参与免疫和损伤修复等功能。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血小板对肿瘤生物学有重要影响,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血小板疾病的研究进展血小板疾病是指由于血小板数量、形态、功能等异常变化导致的疾病,其中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功能障碍症等。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对于这些疾病的研究得到了重要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的疾病诊断方法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方法被应用于血小板检测和测试,例如电子计数器、全自动血小板计数仪等,提高了对于血小板异常的检测和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

针对血小板疾病,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补充血小板的方法等,都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

此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被发现,例如采用干细胞治疗等。

3.基因研究的深入。

血小板疾病在基因水平上有很大的相关性和影响,因此,对于基因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通过对于血小板相关基因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血小板异常的病因和机制。

4.免疫细胞研究的发展。

免疫细胞在血小板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免疫细胞研究领域,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是与纤维蛋白生成和积聚相关的免疫细胞。

总结血小板是非常重要的细胞成分,在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广泛的意义和重要性。

对于血小板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其功能和生理学意义,丰富我们的医学知识,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从而推进人类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研究进展

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研究进展

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研究进展一、辨证治疗对于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吴福庆的辨治经验为:①气不摄血型用党参、炙黄芪各15g,炒白术、当归、酸枣仁各10g,木香6g,参三七粉2g(吞服)。

②胃中积热型用生大黄、黄芩、侧柏叶、仙鹤草各10g,川连3g,参三七粉2g (吞服)。

③胃络瘀阻型用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各10g,川芎6g,参三七粉3g((吞服)。

④阴虚灼络型用生地、麦冬、侧柏叶、墨旱莲各10g,知母、牛膝各6g,参三七粉2g(吞服)。

⑤脾胃虚寒型用制附片6g,炮姜、艾叶各5g,炒白术、杭白芍、阿胶(烊化)各10g,炙甘草3g,参三七粉2g。

均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治疗40例,痊愈31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

王品一等人辨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2例,热盛迫血型用泻心汤加味:大黄、黄连、黄芩、白芍、陈皮炭。

恶心呕吐加竹茹、旋覆花;口苦心烦、急躁易怒加丹皮、炒栀子;头晕、汗出、心悸加党参、麦冬、五味子。

脾失统血型用黄土汤加减:灶心土、白术、附片、干地黄、黄芩、阿胶、甘草、参三七、当归炭。

气血亏虚加党参、黄芪;嗳气、腹胀、便结加大黄炭、左金丸。

每日1剂水煎服。

结果:治愈3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张歌平用中药治疗子宫出血过多,分为:肝肾阴虚型用菟丝子、仙鹤草各30g,枸杞子、寄生、女贞子、旱莲草、紫草、益母草、地骨皮、乌贼骨各20g,生地、山萸肉、龟板各15g,甘草6g;气血两虚型用黄芪、紫草、仙鹤草各30g,党参、黄精、阿胶(烊化)各15g,茯苓、白术、熟地、山药、乌贼骨、益母草各20g,甘草6g,当归12g。

每日1剂水煎,于阴道出血第2日始服用,10日为1个疗程,连用3个月。

忌食辛辣、生冷食物。

本组治疗48例,结果:痊愈32例,有效11例,无效5例。

李凤兰报道,基本方:炒山药、土炒白芍、旱莲草、女贞子、益母草各30g,阿胶10g,山茱萸12g,炒当归、巴戟天、甘草各9g。

血小板准确计数方法学研究进展

血小板准确计数方法学研究进展

血小板准确计数方法学研究进展
王颖;许光银
【期刊名称】《医学检验与临床》
【年(卷),期】2005(016)001
【摘要】@@ 近年来,准确计数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已成为血液学和检验医学界的热门话题,其原因有二:一是临床上需要输血小板者日益增多,仅在美国,每年输血小板就达700多万单位以上.由于输注血小板价格高昂,且易发生免疫性输血反应和存在感染的风险,故英、美等国,近年来纷纷提出降低输血小板的起点(triggerpoint)或门(threshold),由过去的20×109/L降至10×109/L,甚至5×109/L,因此迫切要求准确计数血小板.二是迄今为止,所有计数血小板的方法,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标本,其准确性都比较差,亟需研究改进.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王颖;许光银
【作者单位】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聊城,252000;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聊城,2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准确计数血小板方法学研究进展 [J], 朱忠勇
2.COULTERRAC·T diffTM血球计数仪对低值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分析 [J], 张婷;
庞载元;涂屹
3.光学法计数血小板在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准确性分析 [J], 刘玉华;宋玲玲;吕玉芹
4.重度血小板减少症时血小板计数血液分析仪的准确性以及对血小板输注的可能影响 [J], Segal H C;Briggs C;Kunka S;洪缨
5.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与血细胞计数分析仪的关系 [J], 陈凤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小板功能检测进展及临床应用

血小板功能检测进展及临床应用

血小板功能检测进展及临床应用
张永红;高新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2(5)23
【摘要】血小板功能检测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本文旨在对其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如下。

1临床进展 1.1血小板计数检查(1)目测计数法;(2)细胞分析仪计数法:包括电阻抗法和光散射法。

【总页数】2页(P137-138)
【关键词】血小板;功能检测;临床应用
【作者】张永红;高新
【作者单位】河北省馆陶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
【相关文献】
1.血小板功能检测进展及临床应用分析 [J], 蒙玉香
2.血小板功能检测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王婧
3.流式细胞仪检测活化血小板功能及临床应用进展 [J], 马华;王迎梅;刘君
4.血小板功能检测在冠心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J], 任德旺; 刘飞; 徐东
5.血小板功能检测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J], 卢聪;程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监测抗血小板药物疗效较常用的方法。 其检测原 理是:将血液通过离心方法获得富含血小板的血浆, 采用不同浓度的一系列血小板受体诱导剂( 花生四 烯酸、腺苷二磷酸、肾上腺素) 刺激富含血小板的血 浆后,由于血小板聚集、沉淀,血浆浊度下降,经光源 照射,其透光率增加,从而测定激活血小板间的聚集 程度[3] 。 Gum 等[4] 研究 326 例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患者,嘱患者服用阿司匹林 325 mg /d, 采 用 LTA 检 测 血 小 板 功 能, 并 将 0.5 mg /mL 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平均血小板聚集率≥ 20%和 10 μmol /L 腺苷二磷酸诱导的平均血小板聚 集率≥70%定义为阿司匹林抵抗;结果发现,17 例 (5.2%)患者阿司匹林抵抗,309 例(94.8%) 患者阿 司匹林反应正常,且阿司匹林抵抗患者 2 年主要心 血管事件发生率是阿司匹林反应正常患者的 3 倍 (HR =3.12,95%CI 1.10 ~8.90,P =0.03)。 有学者 对 804 例 PCI 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服用 氯吡格雷 600 mg 后行 LTA 检测,并将 10 μmol /L 腺 苷二磷酸诱导的平均血小板聚集率≥70%定义为氯 吡格雷反应低下;结果发现,105 例(13%) 患者氯吡 格雷反应低下,且与氯吡格雷反应正常患者相比,其 PCI 术后 6 个月支架内血栓风险增加 3 倍(8.6%比 2.3%,P <0.001) [5] 。
of Cardiology,Shanghai NO.9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1999,China) Abstract:Platelet aggregation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ACS) and adverse cardi-
1104 ,1107. 刘君,宋静慧,杨有莲.联合检测肿 瘤标志物在 卵 巢 癌 中 的 应 用[ J] .医学综述,2012,18(6) :871-873. 张丽丽,邵淑丽,武燕.OPN 和 B7-H4 在上 皮性卵巢肿 瘤中的 表达及意义[ J] .癌症,2010,29(1) :25-29. 张旭 ,史 小 荣 .联 合 检 测 肿 瘤 标 志 物 在 卵 巢 癌 诊 断 中 的 应 用 进 展[ 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 :21-24,31.
genes overexpressed in ovarian carcinomas [ J ] .Gene,1999,238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 :375-385.
Ferraro S,Braga F,Lanzoni M,et al.Serum 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 vs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for ovarian cancer diagnosis:a
因而,为了评估抗血小板药
boelastography
物的疗效及出血风险,研究
者开发出多种血小板功能检
目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 或) 经皮冠状动 测方法,并逐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现就常用血小
脉介入(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术后 板功能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患者临床上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的双联抗 1 光学比浊法
光 学 比 浊 法 ( light transmission aggregometry,
△ 在读研究生 ※ 通讯作者 E-mail:jfzhang_dr@163.com
LTA) 作为过去检测血小板聚集度的金标准,也是目
・3004・
医学综述 2016 年 8 月第 22 卷第 15 期 Medical Recapitulate,Aug.2016,Vol.22,No.15
常用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许盛松△ ( 综述) ,张俊峰※ ( 审校)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上海 201999)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 :1006 -2084 ( 2016 ) 15 -3003 -04
doi:10.3969 /j.issn.1006-2084.2016.15.027
Moore RG,Brown AK,Miller MC,et al.The use of multiple novel tumor biomark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ovarian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a pelvic mass[ J] .Gynecol Oncol,2008,108(2) :402-408. 伍雪 梅 ,姜 红 微 ,吴 琳 琳 ,等 .肿 瘤 标 志 物 联 检 在 卵 巢 癌 早 期 诊 断中的研究[ 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54(4) :51-53. 冯先华,郗娟.CA125、CA153、CA199 和 CEA 联合检测 在上皮 性卵 巢 癌 中 的 诊 断 价 值 [ J ] .国 际 检 验 医 学 杂 志, 2014,
we on the right road? [J].Int J Gynecol Cancer,2012,22(Suppl 1):
S35-40. 涂彬彬,吴令英,李宁.血清 肿 瘤标 志物诊 断早 期 卵 巢 癌 的 相 关研究进展[ J] .癌症进展,2014,12(4) :346-354.
Schummer M,Ng WV,Bumgarner RE,et al.Comparative hybridization of an array of 21,500 ovarian cDNAs for the discovery of
systematic review[ J] .J Clin Pathol,2013,66(4) :273-281.
Hasanbegovic L, Alicelebic S, Sljivo N.Comparison of specific
ovarian tumor markers by elecsys analyzer 2010 [ J] .Acta Inform
型抗血小板药物( 如替格瑞
ovascular ev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 therapy.Antiplatelet therapy is the corner- 洛) 的应用能进一步降低血
ston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ial disease.However,an antiplatelet agent may produce different effects in different individuals : 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 may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栓事件发生率,但也可能导
bleeding,low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thrombotic events.Therefore,detecting 致出血并发症风险增加[2] 。
platelet function to predict the risk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has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 Key words:Platelet; Platelet function tests; Point-of-care testing; Optical turbidity method; Throm-
Vorgias G, Iavazzo C, Sawopoulos P, et al.Can the preoperative Ca-125 level predict optimal cyto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ovarian carcinoma? A single institution cohort study [ J] .Gynecol
摘要: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治疗术后发生不 良心血管事件的基本原因,抗血小板治疗是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的基石。 然 而,同一 种抗血小板药物 在不同个体可 产生不同的 抗 血 小 板 效 应,抗 血 小 板 药 物 应者出血风险加大。 因此,通过检测血小板功能以预测患者不良心
Rustin GJ,Marples M,Nelstrop AE,et al.Use of CA-125 to define progression of ovarian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ly elevated
levels[ J] .J Clin Oncol,2001,19(20) :4054-4057. 吴京,林珊娜,卓静.动态监测血 清 CA125 对 上皮 性卵 巢癌疗 效及预后评估[ J] .河北医学,2012,18(10) :1374-1376.
35(14) :1846-1847,1850. 杨波,贾佳,石冬梅,等.血清 CA125 和 OPN 联 检 在 卵 巢 癌 患 者中的 诊 断 价 值 [ J ] .现 代 生 物 医 学 进 展, 2012, 12 ( 9 ) :
1742 -1744. 收稿日期:2015-12-01 修回日期:2016-06-03 编辑:郑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