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比较
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https://img.taocdn.com/s3/m/6acad7534693daef5ff73d05.png)
碳酸盐岩引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在西亚地区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中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因而促进了现代碳酸盐沉积物的研究工作。
由于这些发现,石油工业部门感到对浅水碳酸盐的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石化作用的基本知识的缺乏,于是展开对现代碳酸盐沉积环境的研究工作。
碳酸盐岩是重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岩,在当前国内外的大油田中,碳酸盐岩占很大比例,据统计,在世界上储量在0.14亿吨以上的546个油田中,就数目而论,以碳酸盐岩为储集层者虽然只占总数的37.9%,但就储量而言,则占57.9%。
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平均储量为2亿吨,而砂岩油气田的平均储量仅为0.9亿吨。
碳酸盐岩储集层不仅具有如上所述的高储量,而且往往具有极高的产能。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9口日产量达万吨以上的高产井,其中8口属于碳酸盐储集层。
显然,碳酸岩储集层中的石油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激励我们去了解碳酸盐岩作为储油岩所应具有的性质。
我国的碳酸盐岩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有着悠久历史,如四川在碳酸盐岩地层中采气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仍为我国重要的碳酸盐岩气田分布区。
此外,近年来在华北盆地老第三系和震旦亚阶至奥陶系中也证实了高产能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存在,更进一步开拓了碳酸盐储集层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随着国内外对碳酸盐岩研究的日益深入,当前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认为碳酸盐岩是单纯化学沉积的观点,绝大部分的现代海洋碳酸盐都是生物成因的。
与此同时,对碳酸盐岩含油性的研究和认识也获得了新飞跃。
碳酸盐岩孔隙空间特征在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常见的和对油气储集作用影响较大的空隙类型,目前已知有以下几种。
①粒间孔隙:是指碎屑碳酸盐岩颗粒之间的孔隙,如内碎屑之间、生物碎屑之间、鲕粒直间的孔隙等。
其特征与碎屑岩的的粒间空隙相似。
碳酸盐岩的粒间孔隙一般是原生的,但也可以是次生的,如大颗粒之间的微晶基质的选择性溶解造成的粒间孔隙。
②粒内孔隙:组成碳酸盐岩的各种颗粒内部的孔隙,如骨屑、团块、内碎屑、鲕粒等颗粒内部的空隙。
储层
![储层](https://img.taocdn.com/s3/m/7ebd388ed4d8d15abe234ecb.png)
储层:凡是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地层的岩石构成的地层叫储层。
储层地质学:是一门从地质学角度对油气储层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评价及预测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内容:储层层位、成因类型、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构造作用、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含油性、储集岩性几何特征储集体分布规律、对有利储层分布区的预测。
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下(大于常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绝对渗透率: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测得的渗透率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剩余油饱和度:地层岩石孔隙中剩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残余油饱和度:地层岩石孔隙中残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低渗透储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低、毛细管压力高、束缚水饱和度高低渗透储层的成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论述碎屑岩储层对比的方法和步骤:1、依据2、对比单元划分3、划分的步骤1、依据:①岩性特征:指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地层变化、规律及特殊标志层等。
在地层的岩性、厚度横向变化不大的较小区域,依据单一岩性标准层法,特殊标志层进行对比;在地层横向变化较大情况下依据岩性组合②沉积旋回:地壳的升降运动不均衡,表现在升降的规模大小不同。
在总体上升或下降的背景上存在次一级规模的升降运动,地层剖面上,旋回表现出次一旋回对比分级控制③地球物理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性特征及所含流体性质,电测曲线可清楚反映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有自己的特征对比标志可用于储层对比;测井曲线给出了全井的连续记录,且深度比较准确,常用的对比曲线: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感应测井曲线2、对比单元划分:储层层组划分与沉积旋回相对应,由大到小划分为四级:含油层系、油层、砂层组和单油层。
储层单元级次越小,储层特性取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较好3、划分的步骤: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岩心沉积相标志研究、单井剖面相分析、连续剖面相对比和平面相分析四种方法岩心沉积相标志的研究方法是以岩石学研究为基础,可分为三类: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单井剖面分析是根据所研究地层的露头和岩化剖面,以单井为对象,利用相模式与分析剖面的垂向层序进行对比分析,确是沉积相类型,最后绘出单井剖面相分析图;连井剖面相对比分析主要表示同一时期不同井之间沉积相的变化,平面相分析是综合应用剖面相分析结果进行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方法。
岩石类型及其物性特征差异
![岩石类型及其物性特征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c0906baa76e58fafbb00390.png)
岩石类型及其物性特征差异————岩体的磁异常特征及其电阻率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岩石虽然也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但与矿物相比,其物质组成不固定,有一定的变化范围,物理性质也不均匀。
岩石的种类很多,但从成因和形成过程来看,一般被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注:火成岩是一些由岩浆作用而形成的岩浆岩和一些貌似岩浆岩而不是岩浆岩的岩,由于火成岩以岩浆岩为主,一般可以将火成岩称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
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地壳表层部分,占陆壳面积75%; 而距地表越深,火成岩和变质岩就越多,在地壳的深部和上地慢,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构成。
按体积计算,地壳中火成岩占64.7%,变质岩占27.4%,沉积岩占7.9%。
一.岩浆岩岩浆是地下深处形成的高温高压熔融体,其成分主要为硅酸盐,富含挥发份。
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甚至喷出地表,随着温度降低,岩浆最后冷凝固结成岩石,形成岩浆岩。
当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或称火山岩。
分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侵入岩。
在较深处形成的侵入岩叫深成岩,在较浅处形成的侵入岩叫浅成岩。
岩浆岩的种类很多,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种类也各不相同。
但最主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
石英、长石中含SiO2,Al2O3高,颜色浅,称浅色矿物;角闪石、辉石、橄榄石中氧化铁, 氧化镁含量高,硅铝含量少,颜色较深,称为暗色矿物。
现在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流纹岩、安山岩及玄武岩等。
一般来说,岩浆岩易出现于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区花岗岩:是酸性火山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冷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
花岗岩体上的磁异常特征:花岗岩类一般磁性较弱。
多数花岗岩体上只有数百纳特的磁异常,有时仅几十纳特,曲线起伏跳跃较小。
岩石学中的岩石矿物组合与岩浆成因分析
![岩石学中的岩石矿物组合与岩浆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2d6ce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7.png)
岩石学中的岩石矿物组合与岩浆成因分析岩石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地球表层岩石的形成、演化和变质过程。
在岩石学中,岩石的矿物组合和岩浆成因分析是关键的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岩石的矿物组合和岩浆成因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岩石的矿物组合岩石的矿物组合是指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岩石的矿物组合对于确定岩石的性质、成因和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同岩石类型的矿物组合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 侵入岩的矿物组合侵入岩,即从地壳深部升华到地表的岩浆,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合。
例如,对于花岗岩来说,其中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和云母等。
而对于辉绿岩来说,其中的矿物组合则主要包括透辉石、斜长石等。
2. 火山岩的矿物组合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等。
这些火山岩的矿物组合通常包括斜长石、辉石、石英等。
3. 沉积岩的矿物组合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碎屑或溶解物质在水体中沉积后形成的岩石。
各种沉积环境和成因条件下,沉积岩的矿物组合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碎屑岩中的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在碳酸盐岩中,主要由方解石、方铅矿等组成。
二、岩浆成因分析岩浆成因分析是岩石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帮助我们了解岩浆的来源,揭示了岩石形成与演化的过程。
岩浆成因可以通过研究岩浆的矿物组合、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地壳构造环境等方面来进行。
1. 岩浆的来源岩浆来自地幔和地壳深部,形成的原因通常有下面几种:(1)岩石的部分熔融:一部分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会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
(2)岩石的幔源:岩浆可以直接来自于地幔深部的熔融岩石。
(3)板块俯冲:当地壳板块俯冲到地幔深部时,会遇到高温和高压的环境,形成岩浆。
2. 岩浆成因类型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的形成条件,岩浆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岛弧岩浆:形成于俯冲带上的岛弧区域,其特点是富含K、Rb等元素和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花岗岩。
岩石学简答题
![岩石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00082ffab069dc51220146.png)
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岩石学1.自然界中的岩石可以分为那几大类?其形成机制有何不同?2.试述在岩浆演化过程中造成岩浆成分变化的岩浆作用有哪些?3.侵入岩的野外产状可以分为哪几类?4.试述岩浆岩矿物组成与岩石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5.试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6.什么叫沉积岩的结构成熟度与成分成熟度?7.试述砂岩、泥质岩、石灰岩和硅质岩的主要特征.8.请说明变质作用的机制。
9.请说明糜棱岩类的岩石分类方案。
10.从中压绿片岩相到中压麻粒相,随着温度的升高,基性变质岩中的典型矿物共生组合如何变化?11.请解释岩石构造的内涵,并简要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类岩石的主要构造特征。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的特征对比2,混合水白云石化模式.3.榴辉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别.三、论述题(共46分)1辉长岩类的—般特征及主要岩石种属.(16分)2自生颗粒结构类型及其结构组分特征.(15分)3以P/T比类型划分的4个变质相系的主要特征及典型相系列(15分)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1堆晶结构的特征.2蒸发泵白云岩化模式.3榴辉岩的主要特征及类型(10分)三、论述题(共46分)1玄武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与矿产2.长石砂岩的主要特征及岩石成因类型;3.同A。
05年二.简述题。
1.显微镜下,如何区别碳酸盐岩中的亮晶胶结物与重结晶的泥晶基质?区别他们有何意义?2.试比较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在剖面结构上有何不同?3.简述编制作用的类型及特征。
4.斜长角闪岩可得源岩。
5.试述鲍文反应原理与鲍文反应序列。
6.举例说明火成岩形成深度与岩石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论述题:1.试论述砂岩与颗粒灰岩在成分、结构和成因上的异同。
2.麻粒岩相泥质变质岩多具片麻状构造而少见片状构造?3.试论述造成火山岩多样性的原因。
4.试论述超基性岩石类型及成矿专属性。
二、简述题(共50分,每小题10分)1岩浆岩的分类及其各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沉积岩石学部分
![沉积岩石学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ec0d193e5a8102d276a22f7c.png)
沉积岩石学部分沉积岩石学(第四版)朱筱敏主编一、碎屑岩(第三章到第九章)碎屑岩结构组分类型;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各种沉积构造的定义及成因;砾岩的成因分类;砂岩的分类;石英砂岩类、长石砂岩类、岩屑砂岩类、杂砂岩类特征及成因分析;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等的基本概念及在储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二、碳酸盐岩(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石灰岩的分类;白云岩的生成机理;三、沉积相(第十六章、第十八章、二十章到二十二章、二十四到第二十七章)沉积相、相序定律、相模式;河流相、三角洲相、滨岸相、重力流沉积相等主要沉积相的一般特征、亚相类型及识别标志;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相模式、混积型沉积相模式、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礁的基本特征及分类;礁相模式。
第一章绪论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及特征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母岩的风化作用––沉积岩最原始物质的形成:(1)风化作用的概念;(2)母岩风化过程中元素的转移顺序及母岩风化的阶段性;(3)风化壳。
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流体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2)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3)正常沉积作用和事件沉积作用。
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胶体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2)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3)化学沉积分异作用;(4)两种沉积分异作用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第三章碎屑岩成分碎屑成分:(1)矿物碎屑;(2)岩屑;填隙物成分:(1)杂基;(2)胶结物第四章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碎屑颗粒的结构:(1)碎屑颗粒的粒度;(2)填隙物的结构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1)胶结类型;(2)支撑结构粒度分析:(1)粒度参数和粒度资料图解;(2)粒度分析在区分沉积环境中的应用第五章碎屑岩的构造层理:(1)基本术语;(2)层理分类及主要类型;(3)流动体制、底床形态及其与层理形成的关系层面构造:(1)波痕;(2)泥裂;(3)底层面构造––底模变形构造:(1)负载构造;(2)包卷层理;(3)滑塌构造第六章砾岩成因分类及主要成因类型:(1)滨岸砾岩;(2)河成砾岩;(3)洪积砾岩;(4)滑塌角砾岩第七章砂岩及粉砂岩砂岩的分类:(1)砂岩的分类现状;(2)建议的分类石英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长石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岩屑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杂砂岩类:(1)定义;(2)主要类型;(3)成因第八章碎屑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压实和压溶作用:(1)压实作用;(2)压溶作用胶结作用:(1)概述;(2)分述交代作用:(1)碎屑岩中常见的交代作用;(2)交代作用的标志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1)孔隙的成因类型;(2)次生孔隙的类型及识别标志;(3)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研究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及其主要标志第九章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的成分:(1)岩屑;(2)晶屑;(3)玻屑火山碎屑岩的结构、构造特征:(1)结构;(2)构造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及命名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及其标志:(1)陆相与海相火山碎屑岩系的区别标志;(2)不同方式形成的火山碎屑岩系及其特点第十章碳酸盐岩概论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1)颗粒;(2)泥;(3)胶结物;(4)晶粒;(5)生物格架碳酸盐岩的构造:(1)叠层石;(2)鸟眼构造;(3)示顶底构造;(4)虫孔及虫迹构造;(5)缝合线构造第十一章石灰岩石灰岩的结构分类;有代表性的石灰岩分类方案;石灰岩结构分类;石灰岩的主要类型;颗粒石灰岩;泥晶石灰岩;生物礁石灰岩;晶粒石灰岩第十二章白云岩白云岩岩类学白云岩的生成机理:(1)原生沉淀作用;(2)毛细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3)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4)混合白云化作用;(5)埋藏白云化作用第十三章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主要类型:(1)溶解作用;(2)碳酸钙矿物的转化作用;(3)重结晶作用;(4)胶结作用;(5)交代作用;(6)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环境及特征成岩序列和成岩阶段:(1)成岩序列;(2)成岩阶段及其划分标志第十四章沉积相的概念及综合分类沉积相的概念:(1)沉积相定义;(2)相序定律沉积相综合分类第十五章山麓-洪积相山麓-洪积相沉积过程及沉积类型:(1)基本特征;(2)沉积过程和沉积类型冲积扇沉积模式:(1)干旱型冲积扇;(2)湿润型冲积扇第十六章河流相河流沉积过程及河流分类:(1)河流沉积过程;(2)河流类型及划分河流沉积模式:(1)顺直河和曲流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2)辫状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3)网状河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第十七章湖泊相环境特点和沉积作用:(1)环境特点和湖泊分类;(2)碎屑沉积作用;(3)化学和生物沉积作用湖泊沉积模式:(1)半深湖和深湖沉积;(2)滨湖和浅湖沉积;(3)湖泊沉积序列第十八章三角洲相三角洲环境特点及其沉积作用:(1)三角洲环境及其发育过程;(2)三角洲的主要类型三角洲沉积特征:(1)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2)浪控和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3)扇三角洲沉积特征;(4)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第十九章障壁岛、泻湖、潮坪相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1)沉积环境;(2)沉积作用障壁岛、泻湖、潮坪和河口湾沉积模式:(1)障壁岛沉积特征;(2)潮道和潮汐三角洲沉积特征;(3)泻湖沉积特征;(4)潮坪沉积特征;(5)河口湾沉积特征第二十章海相组沉积相海洋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1)海洋沉积环境;(2)海洋沉积过程和沉积作用海相碎屑岩沉积模式:(1)滨岸沉积特征;(1)浅海陆棚沉积特征;(3)半深海及深海沉积特征第二十一章重力流沉积及沉积相沉积物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和类型:(1)形成条件;(2)基本类型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1)岩石学特征;(2)结构特征;(3)构造特征浊积岩的相模式:(1)海底扇相模式;(2)湖底扇相模式第二十二章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碳酸盐沉积特征与沉积作用:(1)碳酸盐的沉积特征;(2)碳酸盐沉积作用特点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1)陆表海沉积相模式;(2)混合型沉积相模式;(3)碳酸盐岩综合相模式第二十三章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沉积环境的类型及特征:(1)潮坪;(2)生物礁、浅滩;(3)局限台地;(4)开阔台地;(5)台地边缘台地沉积模式:(1)碳酸盐缓坡;(2)镶边台地;(3)孤立碳酸盐台地第二十四章礁和礁相礁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1)礁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分类;(2)礁的形成及生物造礁作用;(3)礁形成的控制因素礁相和礁复合体沉积模式:(1)礁骨架相;(2)礁顶相;(3)礁坪相;(4)礁后砂相;(5)泻湖相;(6)礁斜坡相;(7)近侧塌积岩相;(8)远侧塌积岩相第二十五章海相深水碳酸盐沉积正常沉积作用;事件沉积作用;碳酸盐重力流沉积;碳酸盐等深流沉积第二十六章湖泊碳酸盐沉积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条件与分布规律:(1)湖泊碳酸盐的沉积条件;(2)湖相碳酸盐岩的分布规律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类型与沉积模式:(1)湖泊骨架碳酸盐岩沉积类型;(2)湖泊颗粒碳酸盐岩沉积类型;(3)泥晶碳酸盐岩沉积类型。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比较.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56b87e1941ea76e58fa04ae.png)
三
结构对比————————胶结物
非晶质,显微镜下全消光的胶结物, 蛋白石、铁质、磷酸 盐矿物常形成非晶质结构
非晶质结构
隐晶质结构
结晶细小显微镜下难辨晶粒,如玉髓、隐晶质磷酸盐、碳酸盐等。
嵌晶结构 碎屑岩
胶结物的结晶颗粒较粗大,胶结物晶体大于 碎屑颗粒, 往往将几个碎屑颗粒包含在一个晶体之内,成漂浮状。 方解石、石膏、沸石等易在成岩晚期阶段形成这种结构。
三
结构对比————————概述
碎屑岩的结构是指碎屑岩内各结构组分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碎屑岩的结构 组分包括碎屑颗粒 、杂基、胶结物和孔隙。碎屑岩的结构总称碎屑结构,具 体地说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分选性及颗粒表面特 征)、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孔隙的结构以及碎屑颗粒与杂基和胶结物之间的 关系。
胶结物
沉淀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石或其他矿物 原地生长的群体生物(如苔藓、珊瑚、海绵、层 孔虫等),以其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的骨骼格 架 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 按其粒度可大致分为砾晶、 砂晶、粉晶、泥晶
生物格架
晶粒
二 成分对比—————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碎屑岩 矿物 成分
目前已发现160种,最常见约20种, 一种碎屑岩中主要碎屑矿物3-5种。 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轻矿 物。
有世代胶结现象,第一世代
常为显晶质结构,第二世代 则变为嵌晶结构。
三
结构对比————————胶结类型
颗粒之间由点接触发展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 状接触
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含量 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很少,分布于碎屑 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 填隙物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其中互不接触而呈漂浮状
沉积岩三大岩石的比较
![沉积岩三大岩石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7dbbaed4afe04a1b071de9c.png)
沉积岩石学课内报告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化学岩作为沉积岩的三个大类,其岩石学特征,成因和成岩演化过程中有很多区别和联系,而化学岩中又以碳酸盐岩最为典型。
所以下面分别阐述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化学岩在岩石学特征,成因和成岩演化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岩石学特征矿物成分:碎屑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以及岩屑组成,对于碳酸盐岩是方解石和白云石为主体,而火山碎屑岩是由火山岩到沉积岩的过渡类型,所以既有石英,长石也有其他火山岩含有的矿物。
但是三者都可以含有少量其他两者的物质,如碎屑岩可以含有一些作为胶结物的形式出现的方解石。
在结构方面:碎屑岩的结构主要分为碎屑颗粒和填隙物,填隙物又可细分为杂基和胶结物;碳酸盐岩由颗粒,泥,胶结物,生物格架,晶粒组成,其中颗粒,泥和胶结物与碎屑岩的结构的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相接近,前两者都是机械成因的,或者说碳酸盐岩的颗粒和泥主要是机械成因,但也是有相当的一部分的化学成因和生物成因起作用,比如内颗粒中的生屑主要是生物成因。
二者的胶结物基本类似,只是碳酸盐岩的胶结物中含方解石较多。
火山碎屑岩也含有上述的结构,但有特殊结构:集块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凝灰结构。
这三个结构都需要大量的火山碎屑,所以这三个结构是火山碎屑岩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显著区别。
还有孔隙等其他一些次要结构组分也是三者所共同的。
在构造方面:根据成因分类有机械成因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生物及其其他成因构造,碎屑岩以机械成因为主体,机械作用形成的层理,层面,变形构造是碎屑岩的重要构造;碳酸盐岩的情况类似,除了上述构造外,还有一些特殊构造:叠层石,鸟眼,示顶底,虫孔及虫迹,缝合线构造,而这些构造是由于碳酸盐岩的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较碎屑岩要大而造成的。
火山碎屑岩由于矿物成分上与碎屑岩的差异,所以在含有碎屑岩的那些构造外,还有斑杂构造,假流纹构造,石泡构造等特殊构造。
在颜色方面:碎屑岩的颜色来自陆源碎屑,自生矿物,以及成岩作用阶段由于风化等原因产生的颜色即对应的原生色,自生色,次生色,到这里可以看出碎屑岩的颜色是由岩石的各个成分组成。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浅油藏油砂山组储层岩石学特征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浅油藏油砂山组储层岩石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78b6c314c281e53a5802fff4.png)
见于浅一 半深湖等环境 中。粉砂颗粒成分 主要是石
英, 次为 长石 、 屑 , 选 性 和 磨 圆度 较好 , 分 成 岩 分 成
熟度 中等 一 较好 , 结构成熟度 中等。填 隙物为泥质
杂基 和 ( ) 解 石 等 胶结 物 。粉 砂 岩 多 为浅 。 深 或 方 半
师 , 究方向 : 测井解释 。 研 生产
水期 三 角 洲前 缘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冲 入 较 深 水 区 而 形 成, 由于数量 十分 有 限而 未单 独 划 相 。半 深 湖 区分
21 0 2年 2月 2 3日收到, 3月 1 2日修改 第一作者简介 : 庄 玮 ( 99 ) 女 , 17一 , 汉族 , 河南 省濮 阳市人 , 工程
1浅油藏油砂 山组储层岩石学特征
盐 矿物组 成 , 非碳 酸 盐 的 自生 矿 物 有 黄 铁 矿 、 膏 石
④ 球 粒
等, 还有 一少 部 分 陆源 矿物 , 石英 、 如 长石 、 泥质
等 J I+ Ⅱ油 层 组 的石 英 含 量 在 0 2 之 间 , 。 %
种类型 : 粒灰岩、 晶灰岩、 粒云岩、 晶云岩 、 颗 泥 颗 泥 藻粘结岩。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南翼 山 浅油藏 文献标志码 岩石 学特征 B 中图法分类号 T l 13 ; E 2 . 2
柴达 木 盆 地 西 部 地 区古 近 系及 新 近 系 已勘 探 开发 多年 , 并且 取 得 了 较 大成 就 。南 翼 山构 造 为典 型 的背斜 构造 , 面上 为 椭 圆形 , 面 上 为背 斜 状 , 平 剖 南翼 山浅 油 藏 的 主要 储 油 层 系 为新 近 系 上 新 统 下
粉 砂岩 在本 区 也 不太 发 育 , 呈 灰 色 、 多 浅灰 色 ,
三大类岩石肉眼区分方法要点
![三大类岩石肉眼区分方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0d19b5d1f34693dbef3e07.png)
第一节侵入岩的肉眼鉴定1.岩类的确定肉眼鉴定侵入岩的岩类,可以根据其矿物成分和颜色来进行。
(1) 主要造岩矿物的肉眼鉴定组成侵入岩的矿物,主要有碱性长石、斜长石、钠长石、似长石(霞石、白榴石、方钠石等)、辉石、角闪石、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等。
1) 石英:岩石中有石英出现,通常表明SiO2过饱和,石英是酸性岩类的主要矿物。
石英在岩石中多呈烟灰色,不规则的粒状,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玻璃光泽。
因此易于灰白色的斜长石区别。
但当长石等矿物的解理不发育时,可用肉眼观察长石的双晶来区别。
鉴定岩石是否含石英时,最好将标本用水湿后观察。
这样,在同其他浅色矿物区别时效果会好一些。
2) 碱性长石:主要为正长石、微长石,在浅成侵入岩中可见透长石。
这些长石,从化学成分上说,统称为钾长石。
钾长石经常是肉红色、褐黄色、灰紫色、灰白色等。
以肉红色的钾长石最为常见。
但钾长石也有灰白色的,斜长石也有浅红色、蔷薇红色或肉红色的。
在鉴定两类长石时,颜色只能作为辅助条件,须考虑其他特征。
产于花岗岩中的正长石、微斜长石,常为他形粒状晶体,呈斑晶时可为自形晶。
正长石的卡式双晶常见(将长石的晶面或解理面迎光转动到一个合适的角度,就可以看见以一条直线或折线为界,两边反光强度不一,即为卡式双晶)。
产于正长岩、霞石正长岩中的正长石,其颜色有时呈肉红色,有时呈灰色。
富钠斜长石在钾长石中呈条纹交生状态,成为条纹长石。
如果是钾长石在斜长石中成条纹交生状态,则成为反条纹长石。
粗大的条纹在手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如在钾长石的晶面或解理面上,可以见到一些大致沿一定方向的须根状细脉,其颜色多半比主题要浅,这些细脉就是条纹结构。
3) 斜长石:斜长石广泛产于各种侵入岩中,多呈暗灰色-白色,有时也有肉红色或褐灰色。
玻璃光泽,风华和蚀变后呈土状光泽,两组解理(即(001)与(010)解理)完全。
聚片双晶为重要鉴定特征,其观察方法如下:将标本来回转动,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晶面或解理面上的反光情况,当看到互相平行的明暗相间的线段时,就是聚片双晶纹。
储层地质学
![储层地质学](https://img.taocdn.com/s3/m/7ea1782b647d27284b735128.png)
第一章储层的一般特征第一节储集岩的特性一、储集岩的概念在自然界中,把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reservoir rock)。
储集岩必备的两个特性为孔隙性及渗透性。
孔隙性即岩石具备由各种孔隙、孔洞、裂隙及各种成岩缝所形成的储集空间,其中能储存流体。
同时,储集岩还必须具有渗透性,即在一定压差下流体可在其中流动。
广义地说,所有具连通孔隙的岩石都能成为储集岩。
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简称储层。
储集层的孔隙性控制储能大小,当其中储存有工业价值的油、气时,则分别称之为油层、气层或油气层。
储集层的渗透性控制油气层的产能。
不同成因类型的岩石其储集性优劣相差甚大。
在石油地质研究中,一般按岩类将储层分为三大类,即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及特殊岩类储层(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泥质岩、火山岩等)。
另外,尚有按储集空间类型或岩石物性的储层分类方案。
如按照储集空间类型可将储层分为孔隙型储层、裂缝型储层、孔缝型储层、缝洞型储层、孔洞型储层、孔缝洞复合型储层等;按照渗透率可将储层分为高渗储层、中渗储层和低渗储层。
目前,国内外对渗透率低于100×10-3μm2的低渗储层给予了关注,因为其中赋存有1/3的石油资源量及巨大的天然气储量。
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其中的油气资源由不可动用到可动用。
由于低渗储层从成因到特性均有其特殊性,因而本章将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论述之。
二、储集岩的孔隙性广义的孔隙是指储集岩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部分,即储集空间,有人亦称其为空隙,包括各种类型的孔隙(狭义的)、裂缝和溶洞,其中狭义的孔隙是指岩石中颗粒(晶粒)间、颗粒(晶粒)内和填隙物内的空隙。
严格地讲,地壳上所有的岩石或多或少都具有孔隙。
而只有那些具一定数量的连通孔隙的岩石才能成为储集岩。
其储集性的优劣取决于孔隙大小、孔隙连通性及孔隙含量的多少。
1.孔隙的大小孔隙的大小对流体的渗流有较大的影响。
岩石学_重点
![岩石学_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9071a1b90d6c85ed3ac617.png)
一、填空题1、沉积岩分类(P147)1)陆源碎屑岩类2)粘土岩类3)碳酸盐岩类4)其他岩类2、陆源碎屑岩结构碎屑颗粒特点形态碎屑颗粒本身的特点(粒度、球度、圆度、形状及颗粒表面特征)、胶结物的特点(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以及碎屑与胶结物之间的关系(胶结类型)(P152)3、胶结物的特点以及碎屑与胶结物之间的关系(P158)胶结物是指碎屑颗粒和杂基以外的化沉淀物质,通常是结晶的或非结晶的自生矿物,在碎屑岩中含量<50%,它对颗粒起胶结作用使之变成坚硬的岩石。
胶结物可以按照其结晶程度晶粒的相对大小和绝对大小分布的均匀性以及胶结物本身的组构特征等进行描述胶结物与碎颗粒之间的关系称为胶结类型或支撑性质分为1)基底式胶结2)孔隙式胶结3)接触式胶结4)溶蚀式胶结4、岩浆岩分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P40)5、岩浆岩粘度的影响因素岩浆的粘度与岩浆成分、温度、压力及挥发分含量有关6、岩浆岩的结构、结晶程度(P17)岩浆岩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全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半晶质结构7、了解几大类典型岩石岩浆岩:橄榄石、金伯利岩、辉长岩、玄武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花岗岩、辉绿岩、花岗斑岩沉积岩:砾岩、粉砂岩、粘土岩、页岩、白云岩、鲕粒灰岩变质岩:片麻岩、蛇纹岩、千枚岩、构造角砾岩、石英岩、眼球装混合岩、斑点板岩、板岩、大理岩、千糜岩、钙质矽卡岩8、岩浆岩按照自形结构节理结构分类?自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9、花岗岩沉积岩石英砂岩?10、沉积岩流水搬运决定因素碎屑本身的特点(大小、形状、密度)、流水能量的大小(流速和流量)11、层理构造基本分类?12、沉积相的分类大陆相组海陆过渡相组海相组13、胶结的基本类型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溶蚀式胶结14、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作用方式类型基本分类有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作用是指在地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生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负荷压力)、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作用方式:重结晶作用、变质分异作用、变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形和碎屑作用类型: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其他类型的变质作用(冲击变质作用、洋底变质作用、叠加变质作用)基本分类: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混合岩、气液变质岩二、名词解释1、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其沉积后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2、沉积环境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条件有人认为沉积环境是沉积相的同义语3、沉积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4d7efff4941ea76e58fa0496.png)
5.表生阶段
淡水的古喀斯特作用 最重要
地下深埋的岩石经过地壳构造运动被抬升到地表附近 的淡水淋滤带,可在古侵蚀面之下数十米内发生大规模的 岩溶现象。如遇到夹有膏盐层的岩层或含膏盐层的岩层, 由于淡水淋滤溶解膏盐发生去膏盐化作用,产生次生溶蚀 孔洞及膏溶垮塌角砾岩层,与膏盐伴生的白云岩常发生去 白云石化。碳酸盐岩层处在古侵蚀面的构造裂缝发育带及 地下水泄水区,淡水循环良好,岩溶作用发育,可以形成 大量溶洞、溶缝及岩溶角砾岩等。表生阶段的古淋滤溶蚀 孔洞缝,是油气储集及固体矿产聚集的有利场所,我国已 有大量的实例。 同时,表生阶段也有深部地下水的交代作用及后生 矿物的生成,也可能被地下咸水沉淀的矿物充填(如白云 石、天青石、萤石等)。岩石进一步重结晶形成较粗大的 晶粒结构,可使原始沉积结构和构造遭到进一步的破坏。
碳酸盐的成岩作用远比其沉积过程复杂 碳酸盐沉积物在一定环境中形成以后,即进入成岩阶 段。沉积物开始尽量适应新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 并与周围环境达到相对的平衡状态。但是沉积物中的 微观和宏观条件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生变化。在成 岩早期阶段,沉积物孔隙度很高,孔隙水运动很强, 生物作用较活跃,昼夜温差也大。所以相对平衡是短 暂的,错综复杂的成岩变化则在广泛地不断地进行着。 Larsen等(1979)总结出影响碳酸盐沉积物成岩变化 的有一系列因素,包括:地理,大地构造、地貌、区 域地球化学、沉积物聚集速率、沉积物初始组分、粒 度、沉积物纯度、灰岩与地表的联系程度、孔隙水和 气体、物理化学条件、前期成岩历史(如原先排出的 微量元素将决定以后的成岩作用)等。
浅成与深成胶结物的比较(Loucks,1983)
特征 晶体大小 晶体形态 晶粒分布 晶粒界线 Mg2+含量 Fe2+含量 Sr2+含量 早期浅埋胶结物 岩石学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细晶至中晶 等轴状、次为片状 极细至细晶在颗粒边缘分 布,向孔隙中心逐渐变粗 晚期深埋胶结物
岩石学特征
![岩石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d965bf7f705cc175527094a.png)
岩石学特征测区沉积岩极为发育,中、新元古界,二叠系其以后地层以碎屑岩为主,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以炭酸盐岩为主,古元古界以火山岩为主。
沉积岩的分类方案采用《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的分类方案。
1、陆源碎屑岩测区内从中元古界到新生界都有出陆源碎屑岩分布,按粒度大小可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
1.1 砾岩(角砾岩)砾石或角砾(直径大于2mm)在岩石中含量超过30%为砾岩或角砾岩。
根据砾石成分将砾岩(角砾岩)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每种再根据成分及成因予以细分。
1.1.1 单成分砾岩灰岩角砾岩测区内分布的朱砂洞组顶部与马家沟组,由膏溶塌陷而成,角砾含量约30—70%,角砾主要成分为灰泥灰岩和白云质灰泥灰岩,砾石大小一般为3—5cm,个别可达10cm,甚至更大,角砾为棱角状——尖棱角状,杂乱分布,角砾中可见到有石膏假晶。
砾石间被砂级的同成分碎屑、亮晶方解石及少量的硅质,铁泥质充填,砂质灰岩碎屑为陷落时形成的细碎混杂物,亮晶方解石为后期胶结物。
岩石中次生方解石脉发育,灰岩角砾岩往往位于含膏岩层的上部,是膏盐矿化标志。
白云岩质砾岩仅见分布于中元古界汝阳群北大尖组的顶部,角砾含量为40%左右,角砾成分为细晶白云岩、多呈次圆状,少量棱角状,分选性差,大小多为0.4—5.0cm,有时角砾岩呈弱定向分布,与岩层面斜交,角砾之间多为细碎的细晶白云岩岩层,亮晶方解石充填,亮晶方解石胶结物。
1.1.2 复成分砾岩分布较广,主要见于中、新生代,次为元古代,早古生代,按成因分为河成砾岩、滨岸砾岩。
河成砾岩测区内普遍见于和尚沟组、刘家沟组、孙家沟组、陈宅沟组、蟒川组、凹里组、河堤组、石台街组、洛阳组中,砾岩为灰色、灰红色、黄褐色,层厚0.几米—十几米不等,砾石成分与河流流经的基岩区的岩性有关,成分较为复杂,主要为安山岩、灰岩、凝灰岩、石英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等,砾石大小不等,多为0. 5 —3cm,个别可达30cm,近基岩区砾径较大,磨圆度较差,为棱角—次棱角状,远离基岩区磨圆度较好,为次圆状—次棱角状,略具分选性,具弱定向构造,砾石含量为40%—60%,胶结物以砂泥质,钙质为主。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https://img.taocdn.com/s3/m/e549483e2e3f5727a5e962f4.png)
(一)碎屑岩的成分1、碎屑岩由碎屑成分和填隙物成分(杂基、胶结物)组成。
2、碎屑岩的碎屑成分除陆源碎屑外还有岩石碎屑;岩石碎屑是以矿物集合体的形式出现的,它的成分反映着母岩的岩石类型。
3、碎屑矿物按密度可分为轻矿物和重矿物(>2.86)。
4、碎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
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是提供沉积物来源区岩石类型的直接标志。
5、杂基:是碎屑岩中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
以泥岩为主,次为细粉砂。
6、胶结物:充填于颗粒之间的起胶结作用的自生矿物。
7、按成熟度划分可将砂岩分为成熟砂岩和未成熟砂岩两类。
(二)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1、碎屑岩的结构:是指构成碎屑岩的矿物及岩石碎屑的大小、形状及空间组合方式。
碎屑岩的结构组合包括碎屑颗粒和填隙物(杂基、胶结物)。
2、碎屑颗粒的结构特征一般包括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及颗粒的表面特征。
3、粒度分级(直径):巨砾>1000mm 巨砂2-1mm 粉砂0.1-0.01mm粗砾1000-100mm 粗砂1-0.5mm 粘土<0.01mm中砾100-10mm 中砂0.5-0.25mm细砾10-2mm 细砂0.25-0.1mm4、球度:它是用来度量一个颗粒近于球体的程度。
是一个定量参数。
颗粒的形状是由ABC三个轴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可分为四种形状:圆球体、椭球体、扁球体、长扁球体。
5、圆度:是指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
是碎屑的主要结构特征。
碎屑的圆度一方面取决于它在搬运过程中所受的磨蚀作用强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碎屑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原始形状、粒度等。
碎屑的圆度划分为四个级别:棱角状、次棱角状、圆状、次圆状。
沉积产物不是化学沉淀组分。
从成分上看,杂基多为粘土矿物,有时为碳酸盐灰泥、云泥及一些细粉砂碎屑颗粒。
原始杂基和正杂基都可以作为沉积环境的标志。
8、结构成熟度:是指碎屑沉积物经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使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9、胶结物的结构类型: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显晶粒状结构、嵌晶结构、自生加大结构。
沉积岩的类型
![沉积岩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928012a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66.png)
沉积岩的类型沉积岩是一种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
它们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的碎屑、有机物和化学物质沉积而成。
沉积岩通常由多种类型的沉积物组成,包括砂、泥、石灰岩、煤、石英、石膏等。
沉积岩的类型可以根据它们的成因、岩石学特征和地理位置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沉积岩类型。
1. 碎屑岩碎屑岩是由岩石碎屑沉积而成的沉积岩,包括砂岩、泥岩和淤泥岩。
砂岩是由砂粒沉积而成的,颗粒大小从0.063毫米到2毫米不等。
泥岩是由粘土颗粒沉积而成的,颗粒大小小于0.063毫米。
淤泥岩是介于砂岩和泥岩之间的一种岩石类型,它的颗粒大小在0.063毫米到0.002毫米之间。
碎屑岩通常在海滩、河流和湖泊等地方形成。
2. 碳酸盐岩碳酸盐岩是由碳酸钙沉积而成的沉积岩,包括石灰岩、白垩岩和大理石。
石灰岩是最常见的碳酸盐岩,它是由碳酸钙沉积而成的,通常在海洋中形成。
白垩岩是一种与石灰岩相似的岩石类型,它是由海洋中的微生物遗骸和化石沉积形成的。
大理石是一种经过变质作用的石灰岩,它通常在板块碰撞和地壳变形的地区形成。
3. 煤煤是一种由植物残骸沉积而成的沉积岩,它通常在沼泽和湿地地区形成。
煤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这些不同等级的煤是由不同类型的植物残骸沉积而成的。
4. 蒸发岩蒸发岩是由海水蒸发后残留下来的沉积岩,包括石膏、盐岩和硬卤石。
这些岩石通常在干旱地区形成,例如沙漠和盐湖。
5. 沉积岩的变质岩沉积岩也可以通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包括页岩、板岩和麻粒岩。
这些岩石通常在板块碰撞和地壳变形的地区形成。
总的来说,沉积岩是地球表面最广泛分布的岩石类型之一。
它们的形成过程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了解沉积岩的类型和成因对于地质学家、石油勘探者和矿产资源开发者都非常重要。
岩石学真题
![岩石学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b7531ac0b9f3f90f76c61b6d.png)
名词解释:一、沉积岩1. 相标志:指沉积岩中能指示一定环境条件的各种特征,包括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志。
2. 泥晶基质:充填在颗粒之间,与颗粒同时经机械沉积作用形成的,粒度小于0.03mm方解石晶体。
3. 浊流:靠液体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搬运,并在重力作用下呈块状流动的沉积物重力流。
4.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及其它来源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
5. 相模式:以相序递变规律为指导,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的研究为基础,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的发育和演化加以高度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6. 表生成岩作用:指沉积岩抬升到近地表,在潜水面以下常温常压或低温低压条件下,由于渗透水和浅部地下水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
7. 相序递变规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称沃尔索相律。
二、岩浆岩1.安山岩:含SiO2 53-66%的喷出岩,σ<3.3,成分与闪长岩相同。
常见斑状结构,基质为交织结构,斑晶交织结构,玻璃质结构;块状构造,气孔/杏仁构造;广泛分布于南美洲Andes 山。
2.间粒结构:浅成相或喷出相火山岩基质中,由辉石等暗色矿物以及隐晶质、玻璃质充填于微晶斜长石粒间空隙而形成的结构。
其中充填物均为粒状矿物。
3.玻屑凝灰岩:以玻屑为主的凝灰岩。
具典型凝灰结构,火山物质占90%以上,碎屑粒径<2mm。
4.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同化了围岩或捕虏体,使岩浆发生成分改变。
依据同化混染作用完全与否分为同化作用和混染作用。
5.玄武岩:基性喷出岩(含SiO2 45-53%)。
具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结构、玻璃质和半晶质结构;气孔及杏仁构造,黑色,绿-灰绿色。
6.科马提岩:含MgO很高的超镁铁质火山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含镁铁较高的橄榄石、铬尖晶石、钛铁矿及磁铁矿,具鬣刺构造(橄榄石和辉石的针状骸晶平行排列成簇,分布在玻璃基质中,似鬣刺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级的碳酸盐质点,小于0.005mm, 又叫“微晶”、“泥晶”、“泥屑”
高岭石、水云母、蒙脱石、绿泥 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灰泥、 云泥;细粉砂级别的石英、长石 及岩屑
方解石、白云石
机械成因
机械成因:机械破碎磨蚀 化学成因:热带高盐度海水中沉淀生 生物成因:如钙质藻类
杂基的含量和性质可以反映搬运 介质的流动特性及碎屑组分的分 选性——碎屑岩结构成熟度的重 要标志
常发生重结晶 代表低能环境
三 结构对比————碳酸盐岩特有结构
1)晶粒: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
2)生物格架:原地生长的群体生 物(如苔藓、珊瑚、海绵、层孔虫 等),以其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 的骨骼格架。
内颗粒:来自沉积地区以外的与粪球粒、鲕粒、藻粒、生屑
类 似
外颗粒:在沉积盆地或沉积环境内形成碳酸盐颗粒
碎
屑
泥级的碳酸盐质点,小于0.005mm,又叫“微晶”、“泥晶”、“泥屑”类
岩
泥 似粘土杂基,可分“灰泥”和“云泥”
成
分
胶结物 沉淀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石或其他矿物
碳酸盐岩的胶结物常常 有世代胶结现象,第一世代 常为显晶质结构,第二世代 则变为嵌晶结构。
碎屑岩
三 结构对比————————胶结类型
镶(压)嵌式胶结 颗粒之间由点接触发展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甚至形成缝合
(d)
状接触
孔隙式胶结(b)
碎屑颗粒构成支架状,颗粒之间多呈点状接触,胶结物含量 少,只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孔隙中
四 构造对比————————碎屑岩
对于碎屑岩,按成因可以把它的沉积构造分为机械成因构造(包括流动成因构 造和同生变形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生物成因构造和其他构造类型(鸟眼构造、 示顶底构造等)等类型。
显晶质结构
胶结物晶粒小于碎屑颗粒,呈结晶粒状分布于碎屑颗粒 之间,主要有粒状、带状/薄膜状、栉壳状、凝块状或斑 点状等形态,碳酸盐胶结物常具这样的结构
自生加大结构
生石英胶结物围绕碎屑石英颗粒边缘呈次生加大边,两 者光性方位大体一致。有时碎屑长石和方解石也可出现 自生加大结构。多出现于硅质胶结砂岩
非晶质 粒状结构
矿物碎屑
重矿物:比重大于2.86 石榴石、红柱石
岩石碎屑 母岩机械破碎形成的碎块 (岩屑)
榍石、锆英石、铁镁矿物 黄铁矿、重晶石
填填隙物成分
杂基 碎屑颗粒之间细小的机械成因碎屑沉积物
硅质胶结物
胶结物
碳酸盐胶结物 铁质胶结物
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化学成因的各 种自生矿物
其它胶结物
二 成分对比———————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主要是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 物组成的沉积岩,属于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 与碎屑岩不同的是,化学岩主要是由呈真溶液 或胶体溶液搬运的物质沉积形成的。碳酸盐岩 按化学成分分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大类。
二 成分对比———————碎屑岩
轻矿物:比重小于2.86,石英、长石、云母为主
(碎屑成分) 颗粒
K2O、Na2O等
Fe2O3、K2O、Na2O等
三 结构对比————————概述
碎屑岩的结构是指碎屑岩内各结构组分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碎屑岩的结构 组分包括碎屑颗粒 、杂基、胶结物和孔隙。碎屑岩的结构总称碎屑结构,具 体地说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分选性及颗粒表面特 征)、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孔隙的结构以及碎屑颗粒与杂基和胶结物之间的 关系。
颗粒之间呈点接触或线接触,胶结物含量很少,分布于碎屑
接触式胶结(c) 颗粒相互接触的地方
基底式胶结(a) 填隙物含量较多,碎屑颗粒在其中互不接触而呈漂浮状
碳酸盐岩
孔隙式胶结 接触式胶结
胶结类型图示
三 结构对比——————杂基和泥
定义 成分 成因 意义
杂基(碎屑岩)
泥(胶结物)
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的,以悬移
碳酸盐岩主要由颗粒、泥、胶结物、晶粒、生物格架等五类结构组分组成, 前三种类似于碎屑岩的结构,后两种为碳酸盐岩特有。此外,还有一些次要的 结构组分,如陆源物质、其他化学沉淀物质、有机质及孔隙等。
三 结构对比————————颗粒
对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颗粒结构(粒度、球度、形状、圆度、分选性及颗粒表面 特征),它们都随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不像火山碎屑岩一样都偏向于某各方面。
隐晶质结构 栉状结构
嵌晶结构 自生加大结构
三 结构对比————————胶结物
第一世代:栉壳状、马牙状围绕颗粒 第二世代:嵌晶粒状充填残余孔隙
碳酸盐岩的胶结物是指 沉淀于颗粒之间的结晶方解 石或其他矿物。晶体清洁明 亮,又叫亮晶或淀晶方解石, 常有粒状、针状、柱状、次 生加大 等形态代表高能环 境。
主要包含方解石矿物体系(方解石、文石、 高镁方解石等、低镁方解石)和白云石矿物 体系(白云石、原白云石),其次还还有一 些非碳酸盐自生矿物和陆源矿物
化学 成分
主要含SiO2和Al2O3,其次某些碎屑 主要为CaO、MgO和CO2 其次某些碳酸盐
岩还含有CaO、MgO、FeO、Fe2O3 、岩中还含有 SiO2、TiO2、Al2O3、FeO 、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比较
提纲
一 成分对比 二 结构对比 三 构造对比 四 参考文献
一 成分对比——概述
碎屑岩又称为陆源碎屑岩,主要是由母岩风 化作用所形成的陆源碎屑碎屑物质经过机械 搬运、沉积(少量化学搬运、沉积)和成岩 作用所形成的岩石。按碎屑颗粒大小可分为 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泥岩)。
原地生长的群体生物(如苔藓、珊瑚、海绵、层
生物格架 孔虫等),以其坚硬的钙质骨骼所形成的骨骼格
架
晶粒
结晶碳酸盐岩的主要结构组分 按其粒度可大致分为砾晶、 砂晶、粉晶、泥晶
二 成分对比—————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矿物 成分
碎屑岩
碳酸盐岩
目前已发现160种,最常见约20种, 一种碎屑岩中主要碎屑矿物3-5种。 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轻矿 物。
三 结构对比————————胶结物
非晶质结构 隐晶质结构
非晶质,显微镜下全消光的胶结物, 蛋白石、铁质、磷酸 盐矿物常形成非晶质结构
结晶细小显微镜下难辨晶粒,如玉髓、隐晶质磷酸盐、碳酸盐等。
碎屑岩
嵌晶结构
胶结物的结晶颗粒较粗大,胶结物晶体大于 碎屑颗粒, 往往将几个碎屑颗粒包含在一个晶体之内,成漂浮状。 方解石、石膏、沸石等易在成岩晚期阶段形成这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