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与外交六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_专题六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课件)高考政治二轮高效复习一堂通(讲义课件练习)

高考政治_专题六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课件)高考政治二轮高效复习一堂通(讲义课件练习)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 2020年江苏卷,18;2019年天津卷
平外交政策
,3;2018年全国Ⅲ卷,18
非选择题
2020年全 国Ⅲ卷 ,39
备考建议
把握重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 因素及维护国家利益、世界多 极化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关注热点:“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第三 届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常考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偶尔也会 设置非选择题
2019年全国Ⅰ卷,18;2019年江苏卷 ,18;2019年浙江卷,2;2018年江苏 卷,17
2020年全国Ⅰ卷,18;2020年全国Ⅲ
世界多极化,人类命 运共同体
卷,39;2020年山东卷,20;2020年天 津卷,1;2019年全国Ⅱ卷,18;2019 年全国Ⅲ卷,19;2018年全国Ⅱ卷
,18
微专题09 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
3.(2019年江苏卷,18)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在双边重大领域合作不断发展,但是当 前中美贸易争端问题突出。中国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希望双方着 眼于未来,管控分歧,寻求共识,合作共赢。这说明( )。 ①综合国力变化是合作与冲突的根源 ②不同国体导致了两国关系变化 ③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④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微专题09 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
学生解答本题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有的学生对联合国的作用,特别是对联合国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作用 认识不够深刻,从而造成错选而失分。 第二,有的学生在审题时不能结合材料,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特别是不能 够对题肢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造成错选②④而失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AAAAAAA第一节:美国政治经济及外交战略

AAAAAAAA第一节:美国政治经济及外交战略

3.公众的舆论在美国政治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政府在制定或改变其政策时,都不能不考虑舆论; 同时政府又总是力图引导和影响舆论,使其决策得到公众的 支持,或改变不利于其决策的舆论。当然,所谓公众并非无 所不包的集合体。不同的阶级、阶层、集团,属于不同的地 区、宗教信仰、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形成了许多种不同 的公众。因此,除特定条件(如抵御外敌入侵)外,在美国 不存在代表全体人民的舆论,舆论只是一部分人或集团在特 定时间对某个问题公开发表的意见。公众既然是多元的,舆 论也只能是多元的。从根本上说,美国的大众传播媒介是私 有的,独立于政党和政府,对政府政策(尤其是国内政策) 常持批评态度。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大众传播媒介 的独立性最强,出版言论自由最大,对政策和国内外公众的 影响也最大。
2.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在资本主义基本制度许可的范 围内,美国的政治制度有较大的自由度。
美国统治集团允许社会各阶层对各种政策性问题不断展 开争论,不同意见的激烈交锋。例如在国家政府的职能上有 大政府主义和小政府主义、联邦集权和地方分权的争论;在 政治思想上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之争;在外交思想上有孤 立主义和扩张主义之争;在经济思想上有凯恩斯主义与货币 主义、供应学派之争;在对外经济政策上有自由贸易和保护 主义之争;总统领导的行政部门与国会之争;共和党与民主 党之争;各个利益集团之争;新闻舆论界对政府的批评,在 美国司空见惯,是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种政见 的公开辩论,反映了国内各种利益的冲突和交汇,既是许多 问题长期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的重要原因,也为 政策选择和社会改良留下了较为充分的余地。
重合
税收
负责健康及公共 安全 控制污染 保护消费者 负责公共设施
联邦
调控州际及对外 贸易 宣战 制定条约 发行货币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 印度代表团
首次提出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正式形成
影响
材对中料国一::和和平平共共处处五五项项原原则则的的提提出出,,是是我新国中独国立外自交主政和策平外从交突政出策强的调完意整识体形现态,的标“志一着边新
倒中国”外,交转政向策较的多成地熟考,虑为国开家创利我益国而外开交始新走局向面务奠实定的了一基个础,相成当为重我要国的处标理志国。际关系的基本
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以苏联、美国为代表的两大阵营对峙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义阵营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将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阻止中 国统一。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的不承认、经济上的封锁 禁运、军事上的包围威胁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形成
周恩来在接 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
1953年 首次提出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 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 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1954年 正式确立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保证
目标
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走向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求同存异——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 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思考:中国跟亚非国家有过什么相同遭遇?要面 临哪些共同问题?
“同” “异”

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政策

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政策

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政策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备受关注。

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是由三个分立的政府机构组成的制衡制度,而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则是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为宗旨的现实主义。

本文将从美国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美国政治制度美国政治制度是一种由三个分立的政府机构组成的制衡制度,分别是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

这三个机构都有着不同的职能,相互制衡,实现权力的分立和限制。

行政机构主要由总统和内阁构成,负责实施国家政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立法机构则是由议会组成,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议会主要负责制定和修改法律,行使预算和税收审批等职能。

司法机构则由联邦最高法院和其他联邦法院组成,主要负责处理联邦法律案件。

美国政治制度的分离和制衡是为了防止权力过度集中,保证政府的平衡和稳定,并且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但是,这种政治制度也导致了政府的决策速度较慢,难以做出迅速的反应。

美国外交政策美国外交政策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政策。

这种政策强调在国际关系中制定决策时必须站在国家利益和力量平衡的角度出发,不断扩大和保护国家利益。

美国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重心和优先级。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美国外交重点是执行孤立主义政策,避免参与欧洲战争。

而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美国的外交政策重点转移到了遏制共产主义和推广民主的冷战时期。

在90年代,美国的外交重心又从冷战转向了推动全球自由贸易。

当前,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围绕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推广民主展开。

美国在多个国际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联合国、北约等。

同时,美国也通过自身军事实力和外援政策来实现自己的外交目标。

总结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超级大国,美国的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对全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美国政治制度的制衡和分权体现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

而美国外交政策一直坚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各个时期面临的挑战和重心也不断变化。

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决策美国是如何制订外交政策的

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决策美国是如何制订外交政策的

导言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决策——美国是如何制订外交政策的?一、一项政策是如何成为法律的?二、分权制下三大系统如何工作第一讲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传统——回顾20世纪以前的美国外交一、孤立主义与相关原则二、历史的转折第二讲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走向世界的起点一、美国是如何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二、美国与凡尔赛和约第二讲: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外交一、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外交的一般特征1、美国外交对经济领域非常关注2、美国政府积极干预国际市场竞争3、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使美国的政策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二、胡佛与美国二十年代的经济外交1、重视经济与商业活动2、强调美国应取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3、主张美国商业界面对国际竞争时要合作4、主张美国政府要与商业界提供帮助三、反对外国垄断原材料价格1、认为外国垄断对美国经济与消费者造成损害(带有孤立主义倾向的观点)2、英国的史蒂文森法(1)史蒂文森法由来与内容(2)史蒂文森法对美国的影响(3)建立原料储备库(4)评价:其实质是保护美国企业的利润四、形成控制对外贷款投资的政策五、金融界与制造业的矛盾2、控制贷款以保护美国出口3、控制贷款以保护美国贷款五、美国的战争债务政策第四讲罗斯福与中立法一、有关中立法的争论及历次中立法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论战2、1935年临时中立法3、1936年中立法、1937年中立法二、1939年中立法与美国国会政治第五讲杜鲁门主义与遏制战略一、杜鲁门政府外交政策的背景1、雅尔塔体制2、美国继续维护雅尔塔体制的困难3、美国国内形势二、凯南的遏制战略与杜鲁门主义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杜鲁门主义的理论基础--遏制战略3、再谈杜鲁门主义(这是遏制战略的第一次运用)4、马歇尔计划与遏制战略5、政府内外的不同意见三、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形成1、冲击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些重要事件2、NSC 68号文件3、朝鲜战争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形成3、朝鲜战争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形成4、在全球遏制战略问题上的争论5、共和党的态度五总结和评价遏制战略1、杜鲁门时期奠定了以后美国外交和战略的基本原则--遏制战略的地位。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ppt课件

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ppt课件
21
1997年克林顿连任后,进一步对美国国家安全 战略作出调整:“塑造—反应—准备”为核心 的跨世纪的核心战略方针。塑造:积极参与国 际事务,把军事与外交密切结合起来,塑造有 利于美国的国际环境,在危险或危机出现之前 就采取主动措施来防止或减轻这些威胁。反应: 要提高防止和应付各种局部冲突的军事能力, 特别是要准备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地区战 争。准备:要为难以预测的重大挑战做好各种
• (三)1845-1860,从向西大规模扩张领土到内战 前夕。
• (四)1861-1897,内战开始到美西战争前夕。
8
1796年9月17日,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 卸任总统一职的《告别词》中,提出了孤 立主义的外交原则,至此传统的孤立思想 上升为政策方针。孤立主义有三个基本特 点: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其 核心是最后一点,即不介入欧洲争端—孤 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
表现:欧洲:冷战政策,亚洲:热战,非洲、拉美:扶植控制
特点: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全球扩张
原因: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西欧各国
衰落,苏联政治军事实力增长
(2)冷战结束后(90年代以来)——全球战略意图明显
表现:
科索沃战争,出兵阿富汗、北约东扩、 伊拉克战争等等
特点: 单边主义(企图单独主宰世界)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18
1989年5月12日,乔治·布什总统首次提出了对 苏联 的超越遏制政策。超越遏制政策实际上是遏制 战略 的继续和发展,但其目标要比遏制政策大得多, 即在保持强大军事力量、不放弃军事遏制的同 时,以经济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 意识形态等各种手段,使东欧国家摆脱苏联的 影响,促使苏联消减军事力量,最终使苏联在 国内施行政治民主化和西方式的市场经济。

美国政治

美国政治

2、从政党制度看:
中小资产 阶级
大资产 阶级
资产阶级
●(一)总统权力不断膨胀 ●(二)阶级矛盾和斗争趋向缓和
●(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且议题政治化
●(四)利益集团影响日益扩大
●(五)新的政治思潮对政坛影响巨大
(一)总统权力不断膨胀 1、联邦政府增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
①整顿金融业;
司法权也要受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制约:
法官的产生需 国会同意 可对法官弹劾
行政
法官的产生需经总 统提名
立法
司法
“三权分立”关系示意图
思考:“三权 分立”的优缺 点。
(三)联邦制——美国国家结构形式
13个殖民 地区域 1620 邦联制 1776 1787
普利茅斯 殖民自治 团体
13个独立主权: 无统一政府、货币、 市场等,各国对立 对外关系 统一的宪法和法律 统一的国家政府及管理机构 作为统一国家进行外交
●(三)国家结构:联邦制 ●(四)政权组织形式:代议制和总统制 ●(五)政党制度:两党制
(一)政治基石:“美国宪法 ”
1620:“五月花
号公约”
1776:独立宣言
1787:美国宪法
1: “五月花号公约”
“船上所有人在达到新大陆后,自愿结 成一个民众自治团体,并制定有利于团体 利益的公正的法律法规,全体成员保证服 从和遵守。” 美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份政治契约性文件。 是人民主权思想与国家契约理论第一次在美 洲见之于文书。 为后来宪法的形成及人们的尊重个人权利、 民主自由的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新的政治思潮对政坛影响巨大 历史上: 自由主义、保守主义 进步主义、社群主义 共产主义等
战后:

美国政治制度ppt

美国政治制度ppt

The power of American president
• Executive powers • Powers related to Legislation • Powers of Appointment • Executive clemency • Foreign affairs • Emergency Powers • Executive Privilege
The organization of executive branch
Four agency
White house Office 白宫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美国国家 安全委员会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 经济顾问委员会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行政管理 预算局
共和党(Republican Party ): 又称为老大党,简称GOP (Grand Old Party), 象征 是大象,是所谓的"鹰派",代 表色为红色
民主党
(Democratic Party) :
象征是驴 ,是所谓的 “鸽派”, 代表色为蓝色
驴 象 之 争
Voting and elections
The state court system
Superior courts Appellate courts a state supreme court
A hierarchy of three levels
Political Parities and Elections
The United states has two-party system. Only the two major parties,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 have the chance to win the general election and control of Congress.

《外交事业的发展》PPT优秀课件

《外交事业的发展》PPT优秀课件

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同体。
3 立体化深入
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 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 粮食、预防犯罪、禁毒、 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 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全方位外交
意义: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 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医疗专家抵达埃塞俄比亚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合作探究: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材料一:多国代表欢呼庆祝中国 恢复合法席位
材料二:1964年到1967年,中国 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 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 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轨道。
原因2: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 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 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2020 年 3 月 1 9 日 , 美 国 《 时 代 周 刊》封面发布抗疫群像,高治晓 作为唯一华人面孔登上封面。
一、中美之交淡如水,实力政策显神通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周恩来1954年率中国政府代表 思考:
团出席日内瓦会议时,美国著名的冷
美帝国主义当时敌对新
三、独立自主拓外交,厚积薄发现担当 ——全方位外交
全方位外交
时间: 改革开放后 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举措
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中苏关系正常化;发展与欧盟的关系。
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美国政治制度简介 ppt课件

美国政治制度简介  ppt课件
4
PPT课件
修正案
200多年,共27条,实际共有25条在执行。
1—10条:权利法案。
规定人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集会请愿的权利。携带武器的自由,未经户主去哦那 个一,军队不得驻扎民宅;公民人身住所财物不受侵 犯;
大陪审团制度;任何形式刑事案中不得强迫被告自证 其罪;未经正当法律程序语的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 由和财产。
部门负责人。
1993年,38岁担任斯坦佛大学教务长。 2001年,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2005年,国务卿。
36
PPT课件
37
PPT课件
国务院
5个地区司:东亚和太平洋司、近东和南亚司、 非洲司、欧洲司、美洲国家司
职能司:情报和研究司、教育和文化司、经济 事务司、国会关系司、国际组织司。
PPT课件
二、国会——最高立法机关
组成 权限及运作机制 立法程序 利益集团 游说者
8
PPT课件
1、组成
参议院和众议院
参议院senate:每州两席,共100名。参议员任 期六年,每2年改选1/3。
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人民的议 院”。总共435席,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任 期2年。2年一次中期选举,4年一次大选。各 选区内获得相对多数者当选,有利于大党,西 党和独立人士很少获得议席。
23
PPT课件
一、行政权
处理国家事务和联邦政府的各项工作; 发布对联邦政府机构由法律约束力的行政命令; 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单须经参议院简单多数通过); 来自免权24PPT课件
外交权
决定国家对外政策; 委派驻委使节和特使; 与外国缔结条约(经过参议院2/3以上议员通

美国的政治制度(完整版)ppt课件

美国的政治制度(完整版)ppt课件
在特许殖民地中,最高行政长官由议 会选举产生后经英国王批准任命,两院制的 议会则由自由人选举产生,法官由总督经一 个参事会同意后任命;
Page 10
二是业主殖民地。 英王通过特许状将殖民地赐予其宠臣和大贵族,归其
私有和统治,总督承认英王对殖民地拥有主权,但英 王对殖民地制定和通过的法律拥有批准权和否决权; 三是直辖殖民地。
二是美国的政治结构-------国会制度、总统 制度和司法制度。
三是美国的政治参与,主要反映美国的民 主政治------包括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利 益集团和大众传播媒介.还有一个思想库.。
Page 7

(一)、美国政治制度的形成
美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英属北美殖 民地时期、邦联时期和联邦时期三个阶段。同时 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托马斯·潘恩
思想体系 潘恩是激进的民主主义和自然神论者,他的“世 界公民”理念宣传建立“世界共和国”,他也是 公共教育、最低工资限额的提出者之一。在潘恩 思想体系中,国王与贵族不存在了,人与人之间
是平等的。
Page 15
影响 潘恩所著《常识》极大地鼓舞了美国独立士气, 他的一些其他作品帮助了法国、英国的民主事业。
《独立宣言》提出的四条重要政治原则及其关系自然权利原则
国家起源的社会契约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革命权原则
Page 20
关系
Page 21
前提是
人们享有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自然
权利-----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 福的权利。
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1、 人们制定契约成立政府的目 的是为了保障这些权利,
这些机构就是“联邦”,由联邦主体和 “联邦”共同组成完整的国家。
在联邦制国家里,联邦政府和各主体 政府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不存在一方 全面节制另一方的权力。两种政府权责划 分明确,各司其职。

美国政治与外交

美国政治与外交

Animals deserve to be treated humanelyThe animal rights movement is the logical successor to the other major social justice movements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the women‟s rights movement and the gay rights movement.What makes us think that we own animals? How do we claim to be most intellectual and intelligent animal? Don't we have any kind of duties to the fellow beings? If you wouldn't eat cow or a dog then why eat a goat? Why shouldn't animals have right? If they didn't harm us then why should we act selfish? These are the most common question that would be asked by an animal activist. Most of us grew up eating meat or raising pets as a hobby. We wear woolen or silk clothes and even leather. We even go to zoos or circuses for entertainment. We consider that animals are the things to be owned or use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fact the grammer advices us to use, "it," pronoun to indicate animals. We feed upon them and use their heads or any parts as a decorating asset to our sweet home. Don't we realize the affect or pain that the individuals have gone through our actions? Our short moment pleasure destroys the life of an animal or even more.Before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the issue, the definition of animal rights should be made in advance: Animal rights are rights, primarily against being killed and being treated cruelly, that are thought to be possessed by higher non-human animals and many lower ones by virtue of their sentience. Even advocators of animal rights all agree on this definition, they can still b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philosophical approaches towards the issue: the consequentialists and the deontologists, the former one exemplified by Peter Singer and the latter one by Tom Reagan.Jeremy Bentham (1748-1832), the founder of the reforming utilitarian school of moral philosophy, stated that when deciding on a being's rights,“The question is not, …Can they reason?' nor, …Can they talk?' but, …Can they suffer?'” In that pass age, Bentham points to the capacity for suffering as the vital characteristic that gives a being the right to equal consideration. The capacity for suffering is not just another characteristic like the capacity for language or higher mathematics. All animals have the ability to suffer in the same way and to the same degree that humans do. They feel pain, pleasure, fear, frustration, loneliness, and motherly love. Whenever we consider doing something that would interfere with their needs, we are morally obligated to take them into account. Do animals have rights? The answer is obviously, yes.The consequentialist, especially Peter Singer, following utilitarianism, argues for statements which can be drawn as conclusions as that interests are predicted on the ability to suffer, and nothing more, and once it is established that a being has interests, those interests must be given equal consideration based not on a description but on a prescription. In my opinion, this utilitarian approach is flawed in aspects as follows.In essence, the doctrine of act utilitarianism is questionable, making the entire argument suspicious. According to utilitarianism, the well-being of a group, instead of well-being of individuals are concerned. As Julian H Franklin, Professor Emeritus of Government at Columbia University, mentioned, following this doctrine, infanticide would become justified as long as better infant “would replace the …inferior‟ one”. Moreover, based on doctrine of utilitarianism, as long as an act would not lead to adverse result, it is justified. Following the doctrine, killing would not be evil as long as it is painless, and experiment on animals would be humane as long as narcotic analgesics are used.Furthermore, interest, the key concept in Singer‟s argument, is obscure and unconvincing in its definition. According to him, “Interests are predicted on the ability to suffer”. Since plants can suffer, in manifestation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us and animals, shall we give them an “equal consideration”? If we should bestow the consideration on them, then “Animal Rights” should be replaced by “Beings Rights”.In contrary to the consequentialist, the deontologist, represented by Tom Reagan, believes that whatever the consequence is, animals have inherent rights. They argue that “because the moral tights of humans are based on their possession of certain cognitive abilities and because these abilities are also possessed by at least some non-human animals, such as animals must have the moral rights as humans.”Even assuming that Reagan‟s selection range is appropriate, suspicions can still be raised from whether cognitive abilities are possessed by non-human animals. Even though numerous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is issue; no result has confirmed that non-human animals have exact cognitive abilities as human beings do. If animals do not have such abilities, they can never become “subjects-of-a-life”.Moreover, even if all of Reagan‟s statements are proved to be correct, it will raise discrimination among a nimals. Following Reagan‟s theory, only a fraction of the animal community can gain rights. Human race will seem to be partial to certain species that are like ourselves and discriminate against other species. This will be an ironic result when the intentioned result is to diminish discrimination.Even if it is granted that two approaches mentioned above can be justified philosophically, the concept “animal rights” itself remains suspectable.One reason that is commonly quoted is that rights can solely be applied to human beings. Sinc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are always correlated, anyone who enjoy rights but cannot fulfill corresponding obligations cannot become real rights bearer. It makes no sense that animals should become the privileged.Even we award an imals with such a privilege, we should still distinguish between one‟s owninterest and what is right, according to Carl Cohen,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d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cal School. In fact, most Animal protectors tend to behave and argue following their empathy. Thus, it is not the animal rights itself but human being‟s desire to express their empathy that gives rise to the debate of animal rights.In conclusion, the two dominant philosophical approaches towards animal rights are unconvincing, so is the term “animal right” itself. Hence, the current concept of animal rights is invalid. Further studies and modifications should be made to it in order to make sure that it can be used as a solid weapon in animal protection.Reference:1. Wikipedia, item “Animal Rights”./wiki/Animal_rights2. 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3. Political Dictionary4. Philosophy Dictionary。

奥巴马时代美国的政治与外交政策

奥巴马时代美国的政治与外交政策

奥巴马时代美国的政治与外交政策任职两届总统期间,奥巴马一直致力于推动美国的政治和外交政策。

他的职业生涯中有着太多的经历,因此,他对于国内和国际问题上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见解。

相比其他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更加注重对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尊重,并且力求达到和平共存和合作共赢的目标。

同时,他还着重加强同盟国家的关系,展示了前所未有的美国领导力和威望。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奥巴马时代的美国政治与外交政策。

奥巴马时代的国内政策奥巴马当选总统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和战争阴影下。

他上任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旨在促进美国的经济复苏和发展。

首先,他推动了医疗改革。

奥巴马总统认为,让每个美国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是一个国家的责任。

他致力于建立全民医保制度,并且向每个美国公民提供保险。

虽然在实践中,这项政策遭到了一些批评和质疑,但是它为美国历史上的医疗保险奠定了基础。

其次,奥巴马在经济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政策。

他推动并制定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以挽救美国经济。

这项计划主要包括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对于失业人员的援助等等。

奥巴马时代的外交政策在奥巴马的国际事务政策中,他更加注重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互利。

他认为,美国应该在国际舞台上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并且通过合作,共同投身于全球性的解决方案中。

首先,奥巴马的对外贸易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他通过谈判达成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等经济协议。

这些协议展示了美国与其贸易伙伴之间愈加密切的关系,并且为美国的品牌拓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其次,奥巴马在打击恐怖主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推动了多项国际安全合作,在打击恐怖主义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奥巴马的军事政策也是一部分,他在平民伤亡方面比前任总统更加谨慎、慎重。

再次,奥巴马强调人文和文化交流。

他认为,通过文化交流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彼此,并且为了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而进行协商和合作。

高三历史课件:美国的外交政策

高三历史课件:美国的外交政策

9
(2)冷战结束后(90年代以来—)—全球战略意图明显
表现: 科索沃战争,出兵阿富汗、北约东扩、 伊拉克战争等等
特点: 单边主义(企图单独主宰世界)
原因: 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问:9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活动中的重大事件有 哪些?通过这些事件能否看出美国外交战略的重 心有什么变化?
教学ppt
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维护他 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 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已的国 家利益。
——1947年3 月杜鲁门的讲 话
教学ppt
16
材料四: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 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 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 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 未来的援助,应该不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 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的勾心斗角阻挠它 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教学ppt
13
材料一:基于伟大的动机和公正的原则,……(我们) 不干涉欧洲一国的内政;……但是关于中、南、北美洲, 情况是明显地截然不同的。各同盟国如果要把它们的政 治制度扩大到中、南、北美洲的任何一部分区域,而不 危及我们的和平幸福,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对于这种 干涉,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不能熟视无睹。
一根本矛盾在当前的汇聚点。
——《千龙新闻网》教学ppt来自3结合材料回答:
1、美国新世纪战略的本质是什么?它与以往 国际关系格局的最大不同点在哪里?
本质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最大的不同点是世界格局是多极或两极制约还是单极制约
2、据材料二回答,美国执意对伊动武的本质 意图是什么?

美国外交政治

美国外交政治

冷战结束以来,美欧关系经历曲折。从2003年初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到2005年春布什总统访问欧 洲,大西洋两岸盟友先是互不相让地对峙,后又明 显的和解,加强合作,使关系的发展跌宕起伏,呈 现出难以捉摸的复杂性,两面性于波动性。
一、美欧关系从降落到回升的转折
伊拉克战争是后冷战时代几个足够影响全球形势的重量级事件之一。2003年围绕战争还 是和平解决危机的问题,国际舞台上各种政治力量排列成新的组 合,选择了不同的营垒。而美国和以法国与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在此次国际关系面临重大考 验的关键时刻,却分道扬镳,变成了鲜明对立的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带头 者,进行了双方关系史上从未有过的激烈争执,其特点是:(一)争执具有强烈的对抗性。 法、德领导人多次公开声称,美国立场不能服人,他们无法放弃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提出与 美不同主张的权利,而美国领导人则力压法、德就范,甚至扬言要惩罚执拗不轨的法国; (二)在这场重大国际斗争中,美国贯彻自身安全战略时,最难越过的障碍并非来自中俄, 也不是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而是来自最为倚重的传统盟友——欧洲国家。欧洲带头的反 战派的阻挠使得美国给其新战略中的关键行动——对伊战争披上合法外衣的如意算盘受挫, 对伊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师出无名,遭到当头棒喝;(三)美欧争斗不只限于主张上的口枪 唇剑,而是发展为以联合国安理会为主战场,就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重大决策进行的针锋相 对的外交行动。同时,美欧分别在欧洲与其他大陆寻求支持,挖对方墙角,将斗 争几乎扩展至全球,震动很大;(四)外交与政治上的争执深化为观念上的刨根 挖底。法国领导人将与美国的分歧归结为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就战争与和平、全球治理等 根本性理念与美展开论战。不少欧美学者指出,不能再说美欧分享共同的世界观了。美欧 在伊战问题上的大抗争构成当代美欧关系史上具有标示意义的重大事件。冷战结束以来, 双方对新国际形势的审视及应对原则与手段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分歧积累起来,酿成如 此的结果。但是,美欧双方为这场各不相让的争斗也付出了政治上的代价,谁都不能承受 关系的持续紧张,在相互争执发展到空前激烈的高潮时,又皆有缓和矛盾与修复关系的需 求。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34张PPT)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34张PPT)
194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9年 1959年 1969年 1979年 1989年 1999年 2018年
四、全方位外交
①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继续奉行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坚持在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基础上,同 其他国家发展友 好合作关系。
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 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 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 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 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 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 盟国家的关系。
从美国来说: ①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承认孤立中国政策
的失败;②改善中美关系,可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实力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6-87页完成表格
中美建交的过程
1971年
“乒乓外交”——“小球转动大球”
1971年7月 1972年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订《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 始走向正常化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 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 一个中国,台湾是中
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
国的一部分。
活动。
三、中日建交
1972年9月27日 毛泽东接见日本首相__田__中__角__荣__。
2023/3/2
1972年9月29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正式建交。
2023/3/2
1949年至今与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图 中日建交后,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 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 中国的一部分
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乒乓外交” ?
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 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 队访华。这件事在国际上引起很大轰动, 被称为“乒乓外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 4、为了充分发挥史料在历史编撰中的作用, 必须做到:
❖ 第一,慎用史料,不堆砌史料。 ❖ 第二,坚持论从史出,反对按照某种先入的理
论或概念取舍、剪裁史料,同时要避免为史料所 左右。
8
❖ 第三,坚持多种史料的互证,要在对同一问题 上的不同见解中发现问题;倡导开放的史料观, 避免封闭的史料观。
10
第二节 历史编撰的旨趣和形式
❖ 历史编撰的形式,包括其外部形志和内部结构 ,即我们常说的历史编撰的体裁和体例。
❖ 中国传统史籍的编撰形式主要有: ❖ 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典制体、学案
体、史论、注释体、方略、地方志、族谱。
11
第三节 历史编撰中的叙事和议论
❖ 中国传统史学中的议论与解释: ❖ 1、在中国古代的史书中,史家一般不在历史叙
创新。
4
❖ 二、史料的搜集、整理、辨析和运用
❖ 1、搜集史料中应把握的原则 ❖ 首先,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 ❖ 其次,搜集史料尽可能做到“兼容并蓄”; ❖ 再次,搜集史料要尽可能做到不以今人之概念
改变或破坏史料的“原生态”。
5
❖ 2、搜集史料的一般性步骤 ❖ 首先阅读正史,然后搜集正史以外的史书资料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3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4
有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或者说,过去遗 留下来的所有文字记载和物品都可以被视为和用 作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
2
❖ 2、种类
❖ 文献史料 ❖ 实物史料 ❖ 行为史料 ❖ 口碑史料 ❖ 此外,“环境”也是一种重要史料。
3
❖ 3、史料对史学研究的意义 ❖ 史料是连接过去(历史)与现在(历史学家)
的惟一桥梁。 ❖ 史料是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基础。 ❖ 史料的发现往往会带来史学的革命或方法上的
事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评说,以显示历史叙事的 客观性和连续性,但又往往以另外的形式表达自 己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第七章 历史编撰

史学工作者研究历史、认识历史,进而把研
究、认识所得撰写成各种著作,这一过程即为历
史编撰。

历史编撰的目的及其意义,一则是研究所得
的具体反映,二则是使这些研究所得传布于社会
,使其产生应有的社会作用。
1
第一节 历史编撰的史料基础
❖ 一、什么是史料
❖ 1、含义 ❖ 史料指的是能够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所
❖ 第四,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即不仅要通过史 料讲述“是什么”,还要在此基础上讲述“为什 么”。
❖ 第五,坚持认真对待史料的精神,提高全面利 用史料的能力。
9
❖ 第六、运用史料还有许多技术问题,如注意通 过不同手段,对史料制造的背景、过程及应被注 意的问题加以提示;注意对史料进行不伤原意的 文字处理,因为人们不可能把一大段一大段史料 全部照录,需要和自己的文字巧妙地结合起来, 使之相得益彰;注意在将史料转化为自己的文字 时,不要因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改变了史料的原 意,等等。
,再进一步搜集史书以外的其他文献资料。 ❖ 搜集史料之后,第二步工作就是对其进行整理
和辨析,或曰考订。 ❖ 考订了史料的真伪,第三步就是运用史料,这
就正式开始历史编撰的工作。
6
❖ 3、陈垣所总结的考证方法:包括理证、书证 、物证三种。
❖ “校法四则”是著名史学家陈垣所总结的四种 校勘方法。
❖ 对校、本校; ❖ 他校、理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