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由来 和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二)农民问题 1.农民多。至今还是9亿农民。中国本来是农业大国,
农民多是客观存在。世界上的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 程中,农业劳动力是减少的,农民是减少的。1952年我国农业 人口是50139万,1958年是54704万人,1978年,79014万人。 2000年94244万人,以后逐年缓慢减少。所以,直到现在我国 还是9亿农民。中国变成工业大国了,农民反而越来越多。农 民众多是一个大问题。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任务艰巨。
温家宝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解决“三农”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含义
农业:从事行业—产业政策问题 农村:居住地域—城乡结构问题 农民:主体身份----人权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 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独立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 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 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 系统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 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 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 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 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 农民问题的突破。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 不协调问题。
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一)农业问题—产业化问题
1996年,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改变了中国农 产品的供求格局,由长期短缺、供不应求转变为供求平衡、丰年有余 的格局;从此,中国的主要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从此, 中国的农产品由追求数量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主要追求质量的阶 段;从此,中国的农业生产进人了不仅受资源约束而且也受到市场约束 的阶段。所以说,1996年特大丰收以后,中国的农业发展进人了一个 新的阶段,中国的农村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就保证有效供给这 个主要目标而言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或者说,中国的农业问题已经基 本解决了。 农业问题没有一劳永逸地从根本上解决,还潜伏着不稳定的因素, 诸如土地和水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还 不理想、抗大灾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推广系统不健全、农业的产前产 后服务体系也还未建立起来。主要是靠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在生产, 劳动生产率、农产品的商品率都很低,离现代化农业的目标还有很大 距离,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000年初,湖北省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 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及出 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 起了广泛反响。中共中央2003年底正式将“三农”问 题写入工作报告。迄今为止,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 的焦点,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三农问 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 家经济的发展。
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4、农民太弱
首先,农民丧失了保护自己的生产资料、耕地、宅基地,甚至房子的权利。 《中国土地》杂志2001年第9期刘田一文说:“近20年内,国家向农民征 用土地约1亿亩,……国家……利用垄断一级市场的制度和征地廉价剪刀差(土 地市场价—征地补偿费之差)总共从农民手里拿走土地资产达2万亿元以上。” 承包的土地,具有生产资料、家庭财产、生活保障三种功能,一个国家或地区 要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城市规模必然要扩大,都要占用农民的农田。 但是,占用的方式,政府或者企业都是通过等价交换的方式,用地一方以市场 价格买得土地,农民一方卖出土地,得到相应的资金。农民用得到的资金或投 资于二三产业,或到另外的农村购置土地,双方平等自愿,一般都没有以后的 纠纷。 现在民告官的案件日渐增多。2000年农民上访上告的总数第一次超过了城 镇。国土资源部_L半年群众反映征地纠纷的,占上访总量的73%,其中40%的上 访人是诉说征地纠纷问题,这部分上访者中的87%是反映补偿不足、安置不当的 问题。国家信访局2002年受理土地征用的初信初访共4116件,都是农民反映失 地失业的问题。其中浙、苏、闽、鲁、粤五省占41%。农业部的来信来访中2001 年、2002年有关土地征用和流转问题的都在50%以上。其次,组织上的薄弱。 干部、工人是工会会员,老板可以组织工商联合会,还组织各种俱乐部, 温州老板到了北京、成都等地可以组织温州“商会”等等。他们这样做,有自 己的组织可以维护、争取他们自己的权利。但是农民没有属于他们自己如“农 会”这样的组织,所以维护争取他们自己的权利就无从谈起。
一、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一)农业问题—产业化问题 建国—改革开放:
粮食供不应求。实践证明,不是我们的党和政府不重视农业,也不是我 们的地不够,更不是我们的农民不会种田,而是人民公社集体劳动、统一经营、 平均分配这套体制不行。
改革开放以来:
从改革开放到1996年,每隔6年有一个特大丰收。 1978年6095亿斤,人均317公斤。 1984年8146亿斤,第一次出现卖粮难。1985年取 消统购,实行粮食合同定购,实际是降低粮价,打击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当年粮食减产7%,出现了新的徘徊。 1986年后又调整政策,到1990年农业获得第二个特大丰 收,粮食总产8925亿斤,接近9000亿斤。 1996年突破1万亿斤。2009年10616亿斤 。
事实上,二元社会体制本质上反映的是按社会等级高低决定发展的先后顺序、接受各种公共 服务的多寡以及就业的选择机会等。就农民而言,除了土地可算做是有保障的生活来源外, 其他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少而又少;相反,中国农村多数县乡财政的窘况和供养人员过 多,不仅危机到对农民的公共服务,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因此可以说,“三农”问题的根 本制度原因是社会等级制度及其思想观念影响下的社会运行机制与运行方式。二元体制的影 响并未完全消除,农村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仍极不完善,政策缺位
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村调查报告》:
“想象不到的贫穷,想象不到的罪恶,想象不到的苦难,想象不到的无奈, 想象不到的抗争,想象不到的沉默,想象不到的感动和想象不到的悲壮。”
从2000年10月1日开始, 走遍安徽农村,3年后,34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 《中国农村调查》公之于世。在书中他们发出了如上的呼喊。
三农问题原因分析
二.是经济因素-----二元经济结构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为了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转变成一个先进的工 业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由于我国是一个贫穷落 后的农业国,实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必须通过非经济的强制手段,从农业 中获取工业化所需的资本积累,从1952年到1978年,国家依靠农业积累的资 金达4452亿元左右,年均约171亿元,占国民收入积累额的比重,几乎都在30% 以上。可见,这一战略实施的结果,严重地损害了农业自身的发展,从50年代 后期开始,在工业部门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部门举步维艰,导致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的差距迅速拉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凸显。 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重点、排序和资源配置导向侧重于重工业和城 市,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再分配向不利于“三农”的方向发展。在计划经济 体制下的主要表现是,政府一方面通过征收农业税直接参与农民收入的分 配,另一方面又以指令性计划形式规定较低的农业产品收购价格和较高的 工业产品供应价格,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间接参与农民收入的分Fra Baidu bibliotek。 改革开放以后,工农业产品价格的扭曲虽有所纠正,农民也从农村制度创 新中得到不少实惠,但在国民经济运行操作层面上,宏观调控仍未能阻止 和扭转农业、农村资源的外流,政府的政策重心依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三)农村问题
城市化程度低.
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 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 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美国在1840年以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到10%, 1860年16.1%,1880年22.7%,到1930年49.1%。1998年 美国的农业人口仅占人口总数的2.36%。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长期严重落后于工业化进程。1949年, 由于当时的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不高,比较接近: 工业化率为12.57%,城市化率为10.64%,以后逐年拉大。 到1992年,我们的工业化率已达50.60%,但城市化率仅 为27.68%,2000年36.09%,2009年46%。发达国家平均城 市化水平85%.而如果只计算城市中的人口,我们的城市 化水平要低得多。
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2.农民穷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收人 有了很大的提高,绝大多数人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历 史上从未有过的。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人134元,2001 年达到2366元,扣除物价因素,每年递增4.6%。应该说, 这是很大的成就、很大的进步。城乡收入绝对值在持续 扩大。由1978年的209.8元增至2007年的9645.4元,30 年间扩大了45.6倍,年均14.1%。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收入5153元,相差12022 元。 第二,农民穷苦是相对城市居民比较而言的,是相对我 们的经济成就而言的。从1978一2001年,我国的GDP翻 了三番多,年递增9.35%,但占人口75%的农民并没有得 到相应的实惠。特别是1997年以后,由于农业发展进入 了新阶段,农产品供大于求、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农 民的收人增幅逐年下降:1996年9%,1997年4.6%,1998 年4.3%,1999年3.8%,2000年2.1%,2001年实上中国现 在还有62%的农民单靠农业收入。
三农问题原因分析
三.是生产要素因素----农业投入少
农业是弱质产业,国家对农业大量索求。为了工业发展和 城市发展,国家从农业抽取20000多亿(1950--1994),国家 财政支出重工轻农,在一五到五五期间,政府对工业投资的比 重占总投资的45—62%,农业只有3—8%。导致农业自我积累和 自我发展后劲不断弱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力,劳动生产 力长期停滞不前,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农业的基础基础得不到 真正落实和巩固。 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农业结构调整,产业 化推进,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推广等工作均需 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实际上支农资金流向二三产业等非农领 域。
二、三农问题原因分析
(一)制度因素
现在的这些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都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问题。我国 从中共十四大以后,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是制度因素,形成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1、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
2、城乡分割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制度。
3、城乡分割的升学和就业制度。 4、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三农问题现状
3、农民分化
一是职业分化。农民内部的分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实行 家庭经营以后就开始了。首先是职业分化了,已经不是 单一的农民了,1989年我以职业为标准把农民划分为8 个阶层: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个体工商户,农 村知识分子,乡企管理者,私营企业主,农村管理者。 这些年农民分化更加迅速了。 二是财产和收入分化。农业户口里有些人已经相当富有, 有的人已经是亿万富翁,有的还很穷。过去在一个公社, 一个生产大队里,大家一起生产,一起生活,收入相差 无几。现在在同一个乡,或一个村里,少数人很富,住 上了别墅式房子, 但大多数人还贫穷,住着平房,相差悬殊。根据国家统 计局调查,2004年,农民年收入600元以下的2.25%; 601--1000元的占6.07%;1001--3000元的占51.37%; 3001--5000元的占25.29%;5001元以上的占15.02%。
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农学091 陈秋杰
主要内容
三农问题的现状 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 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
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上总理书》 “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你写信。我要对 你说的是,现在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书中写道:在农 村,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 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流言”,谎话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