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四单元《赶海》 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
苏教版三年级下《赶海》教案 精

《赶海》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
【教材简析】《赶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以倒叙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回忆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趣”事。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习课文第三小节,从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三件趣事中体会赶海的乐趣。
抓住“嘿”、“哎”、“咦”、“哦”等语气词儿感受作者童年赶海的乐趣。
3、通过设置情境及朗读,初步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特色,体会写法并会运用。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练习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播放:《大海啊故乡》,同学们熟悉这支歌吗?每当听到这支歌,便让我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设计意图】教育家赞科夫说过:“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
”教学一开始,让学生聆听美的歌声,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从而打开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赶海形成表象,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使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景,产生阅读期待继而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预习展示,梳理质疑1、齐读课题2、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赶海一共几件趣事?(生答四件)除了追赶浪花还有哪些趣事呢?(指名交流,教师贴板书: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3、师: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小节,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体会,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动笔做做记号写写体会。
4、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可专注啦!有的同学读得摇头晃脑,脸上还带着丰富的表情呢!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设计意图】《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赶海》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赶海》教课设计教课要求: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 个生字,理解新词,经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要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经过朗诵课文,感觉“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
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指导学生经过朗诵来初步领悟课文内容。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海洋的动向画面。
2、谈谈对海洋的印象,出示()的海洋。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露课题,今日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相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4、齐读课题,学生怀疑。
二、初读课文。
1、下边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2、出示要求:(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畅。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暑期舅舅努努嘴儿束手待毙夹住痒痒的大虾一捏俘虏偏西满载而回螃蟹嘿不甘东逃西窜哎哟大螯咦吹拂哼(2)你感觉课文中哪些句子最难读,读给同学们听听。
相机出示难读的句子.4、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方才你们提了很多问题,此刻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把你最喜爱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读。
(配上音乐)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齐读,谈谈你以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
2、指导学生记着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描红,注意坐姿。
四、作业。
五、 1、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2、抄录生字词语。
教后感:一、激情入境阅读教课的最后目的是使学生拥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仔细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建优秀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浑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相关海洋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海洋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海洋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读感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频频让学生进行朗诵,每一遍都有不一样的要求,真实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语文第四单元赶海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

语文第四单元赶海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赶海教材分析: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课文共5个自然段。
第2—5自然段,按活动的时间顺序具体记叙了“我”的一次“赶海”的过程:赶到海边到抓蟹、捉蟹到满载而归。
学情分析:“赶海”是指海边的人在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
“赶海非常有趣的,以次为题,既突出了课文叙述的中心内容,又激发了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通过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1.以口头填空的形式说说对大海的印象。
(--——————的大海)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3.带着问题听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意。
1.读课文,读准字音。
(1)先读准课后生字的字音,再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词的字音,重点指导2.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1)要求:把句子读正确、通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
(2)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三读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大意。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卡片。
2.重点提醒“舅”、“载”的笔顺。
3.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读词语。
2.多音字组词。
载zǎi ()zài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案教材分析:《赶海》是苏教版第6册第4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
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2——5自然段,通过精读训练,感悟赶海的乐趣。
2.理解“束手就擒”,读好“嘿”等语气词。
3.有感悟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感受赶海的乐趣。
2.体会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谈活引入1.同学们,紧张吗?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
请大家闭上眼睛,待会儿告诉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播放《大海啊,故乡》第一段)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过渡:一个名叫杨谦的朋友,每当唱起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让我们再次走进《赶海》这一课,去感受赶海的乐趣。
二、感受赶海的乐趣(一)学习第2自然段1.现在我们来到了海边,刚巧是退潮的时候。
师描述:你看那浪潮,哗,往下退一节,然后回来哗,再往下退,又回来......就这样,浪潮一点一点往下退。
2.作者是怎样描写浪潮的?请读第2自然段,用波浪线把描写浪潮的句子画出来。
3.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
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4.想不想去追赶浪花?指名读最后一句。
过渡:追赶浪花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呢!(二)学习第3自然段1.请大家快速读第3自然段,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用直线画出来2.全班交流:摸海星: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1)摸海星有趣在哪里?2)请你通过读把摸海星的乐趣表达出来3)从语气词“嘿”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4)指名摸海星的句子,集体评议。
捉螃蟹: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蜜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了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鳌夹住了他的手。
1)你为什么画这句?螃蟹容易捉吗?从哪里看出来?(理解“束手就擒” )2)你从“哎哟”读懂了什么?捏大虾: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
《赶海》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赶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
文章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本课内容比较浅显,应着重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帮助学生领会思想感情,训练学生的语感;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积累内化用得精当的词语,然后迁移运用。
另外,课文插图生动地再现了课文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学情分析】对于大海,学生并不陌生,多数学生在电视或书上见到过,但大海给他们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等等,那赶海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学生都很难理解,那怎样让学生理解赶海并体会到赶海的乐趣呢?我想应该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其中捉蟹、捏虾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具体而生动。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采用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评、自悟赶海的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像,练习说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词析句,感受作者是怎样将事情写得有趣。
【教法、学法】教法: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赶海的快乐。
有趣的几个情境,可以让小组的同学进行表演,使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苏教三年级下《赶海》优秀教案

苏教三年级下《赶海》优秀教案苏教三年级下《赶海》优秀教案导语:《赶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教案,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欣赏歌曲《故乡啊,大海》、《赶海的小姑娘》。
教学过程:一、复习。
1、“赶海”是什么意思?(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
)2、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我”童年时,跟舅舅去赶海。
)3、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第2至5自然段。
)二、讲读第2至5自然段。
过渡:“我”童年赶海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在赶海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
1、讲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2)交流。
①舅舅带我去赶海。
他刚才朗读中突出了一个“闹”,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②到了海边,“我”看到——(生接读)海水“哗哗”往下退,浪花不时回过头来。
你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情景吗?(点击出示浪花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耳听着浪涛拍岸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海,他又是怎么写的?(点击出示文字)指名读。
③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
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
(3)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舅舅带“我”去赶海。
一到海边,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动人的情景,“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浪花。
板书:追浪花。
2、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我”和舅舅一起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我也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案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明确主旨大意;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3.能够理解课文,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课文PPT;2.生活用品图片。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海滩赶海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查找生活用品图片,让学生猜测和描述这些用品可能与赶海有什么关系。
二、呈现新课(10分钟)1.出示《赶海》课文的标题和第一段的句子:“快乐的夏日,小兔和小熊准备去海边赶海。
他们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让学生预测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放映PPT,展示课文的内容和插图,并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课文的大致情节。
3.让学生朗读课文标题和第一段的句子,听录音,纠正发音。
三、讲解课文(15分钟)1.带领学生一起逐段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2.讲解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意思。
四、理解课文(15分钟)1.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并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
例如:(1)小熊和小兔去海边的目的是什么?(2)小熊和小兔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3)小熊为什么要把最好的贝壳送给小兔?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以赶海为主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寓言故事或者绘制一幅图画。
2.分组展示学生的寓言故事或图画,鼓励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课堂总结(5分钟)1.让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体会进行总结。
2.展示学生的成果,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3.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课文,并做一道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理解课文和回答问题的环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拓展延伸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课程设计:活学活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

《赶海》是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描述了小学生们在海边赶海的情景,既生动又有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孩子们能够了解到赶海的方法、习惯和技巧,掌握简单的海洋知识,增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利用。
因此,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精心设计,让孩子们在活学活用中提高自己的语能力和实践技能。
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针对以下方面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赶海的方法和技巧。
(2)让学生学会表达、阅读和写作等基本语文技能。
(3)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环境和爱护生态。
2、教学内容《赶海》课文及时态演变、非语言文字、词语学习、写景描写和语句理解等等,其中重点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什么是赶海,为什么要赶海。
(2)掌握赶海的技巧和方法,如何保持身体平衡,如何翻转岩石等。
(3)认识一些生物及海洋生态,如海星、螃蟹等。
(4)学会描述赶海的景象和感受,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做铺垫。
3、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听说结合、阅读理解、各种绘画和模仿、带领探究和思考等,以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合作学习、探索创新的能力。
具体如下:(1)通过讲述赶海和对课文故事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作为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
(2)通过学生展示、表演、问答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赶海和自然界活动的兴趣。
(3)通过观察,模仿和讲述相邻学生的动作,让学生的赶海技巧得到提高。
二、教学设计根据以上分析,我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1、引入环节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我会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赶海的过程和感受,向学生展示不同季节赶海的场景和习俗以及赶海所需的工具和防护用品并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重点讲解针对赶海中的难点和重点,讲解赶海技巧和方法,并引导学生操作,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赶海对环境的影响,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
3、练习环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赶海的过程和掌握赶海的方法和技巧,我会在教育教学中提供一定的操作空间,通过互动和实践,达到掌握的目的。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四一、教学目标1.了解《赶海》的故事情节及主题;2.学习认读生僻字“海螺”、“蛤蜊”、“海胆”;3.学会用主题思考的方法分析故事情节;4.能够借助阅读理解题目,了解故事细节。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僻字“海螺”、“蛤蜊”、“海胆”。
2.使用主题思考的方法分析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题,通过主题思考的方法,分析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海螺”、“蛤蜊”、“海胆”这些生僻字汇。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故事阅读法、情感价值教学法。
教学手段:黑板、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故事讲解要点;2.确定教学材料:故事《赶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二)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富有分析含量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思考,课堂引出下面的问题:1.图片中的人物有哪些不同,分别在做什么?2.这些人物与我们有没有相似之处?(三)核心教学环节1.新词认读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表现,让学生学会认读“海螺”、“蛤蜊”、“海胆”这些生僻字汇。
2.故事阅读教师讲解课文,让学生跟读,加深学生们对故事情节的了解。
阅读后,师生讨论一下故事的主题与道理。
3.主题思考学生通过主题思考的方法,分析故事情节。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以下问题:•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故事人物的情感变化是如何展现的?•故事最后的意义是什么?4.阅读理解给出阅读理解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的细节,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四)拓展让学生创设一个学习任务,借助生活中的故事、事例,体验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察言观色的能力。
(五)小结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今天所学,进行总结性发言,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我们学到了什么? 3、我们还要怎么学?(六)课后练习让学生通过课后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老师可以当课后作业发下去,进一步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赶海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赶海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并使用一些与海有关的词语和句子;2.了解赶海的意义和方法;3.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感受;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5.培养学生珍爱自然、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課文:《赶海》2.重點詞匯:潮水,汹涌,浪花,蹬,追逐,捉拿,海蟹,海蜘蛛,闪电,海草3.重要句型:我们去海边赶海。
海浪袭来。
他通过蹬步跟上了潮水。
我们捉拿了许多海蟹和海蜘蛛。
4.语文知识和技能:词语的辨析和理解;细节描述的观察和描写;多角度的阅读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听、说、读、写结合,掌握有关海的基本词汇和句型,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观察、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赶海的方式和工具。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赶海的全过程,并了解一些有关海的风俗和习惯。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取整合式语言教学法。
主要包括:1.视听教学:通过课件、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赶海的场景和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海洋的美丽与神秘。
2.合作学习:通过团体活动、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互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游戏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流程1. 热身导入(10分钟)教师引入话题,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有关海洋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海洋的奇妙之处,引导学生谈论与海洋有关的词汇与知识。
2. 新课呈现(20分钟)教师将课文《赶海》投影或展示到课件上,复述课文背景,并带领学生认识并学习本课的生词、短语和重要句式。
3. 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比较理解课文的细节和感触。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回答。
2.学生自学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对课文进行表演或互动,达到展示口语表达和阅读理解的综合素质能力。
4. 实践活动(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前往海边赶海。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赶海》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运用“夹叙夹议”这种叙事手法,能够较准确地理解它的作用。
3.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赶海》第一篇。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准确理解“夹叙夹议”这种叙事手法的作用和本质,尤其是对本篇作品的表现手法进行理解。
2.能够通过特定词语猜测人物形象,或者通过人物形象理解特定词语。
3.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作品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注重表达方式和措辞。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本篇作品中夹叙夹议的含义和作用。
2.帮助学生理解《赶海》中的文本细节,从这些细节中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个性特点。
3.让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观察现象和分析细节,提升词汇积累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方法1.听读教学法:教师朗读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其他主题的基本内容。
2.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义,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3.讲授教学法:讲解夹叙夹议的作用和本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种叙事手法。
4.观察教学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人物形象和细节描写,帮助他们理解文本,并且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讲述故事的背景,说明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
2.教师出示作品的封面,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 学习新课1.教师让学生阅读《赶海》第一篇,重点理解“夹叙夹议”这种叙事手法的作用和本质。
2.教师将词语转化成图片或者描述性语言,让学生们通过图片或语言描述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让学生对特定词语进行详细的分析,理解它的内涵和含义。
4.鼓励学生对文本细节进行分析,理解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3. 课堂互动和讨论1.让学生分组,共同分析和讨论本篇作品。
2.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3.让学生注重表达的方式和措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赶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赶海》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记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穷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
从人文主题来看,主要是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情感。
从语文要素来看,全文语言儿童化,自然清新活泼,描写手法多样,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趣;语气词的大量使用,给文章增添了情趣;动词的准确使用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文中用了许多动宾结构的短语,将赶海中的各种活动娓娓道来。
第二学段开始进入自然段和逻辑段的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典型段式也值得学生领悟体会并进行迁移仿作。
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支、暑、舅、逃、夹、须、捏、俘、虏”,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3.学习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文章大意。
4.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发展性目标1. 领悟第三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有详有略地说一段话,并尝试用语气词表达心情。
教学重点:1.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赶海的乐趣。
2.领悟第三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有详有略地说一段话,并尝试用语气词表达心情。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有详有略地说一段话,并尝试用语气词表达心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激趣,谈话导入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2.交流对赶海的认识。
什么是赶海?你有过赶海的经历吗?3.出示课文插图,师归纳: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捡贝壳、捞海带、捉鱼虾等,这就是赶海。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创境、图片创境、联系生活激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为学文做好情感铺垫。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教学设计(通用12篇)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赶海》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评、悟,体会赶海的乐趣。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和阅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从读中感受“俺”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同学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赶海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俺们继续来学习11课《赶海》。
过渡:在预习课文,有不少同学对俺说:老师,俺从没见过大海,俺多想去看看啊。
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这一要求,带你们去看看海,好不好?2、播放,同时配上歌曲《大海啊故乡》。
同学欣赏。
3、生谈感受。
(大海真美。
真壮观等)过渡:同学们都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是啊,大海真美啊。
今天俺们就在这么美的海边来赶海。
二、初步感受赶海的“趣”1、回忆课文,想想赶海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指名交流。
教师相机板书;趣3、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俺”在海边做了哪几件有趣的事?4、生边读边考虑问题。
教师巡视。
5、读后交流,老师相机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过渡:通过初读课文,俺们知道了课文写了小作者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这四件事。
在这四件事中,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有趣在哪?选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再读一读,边读边想。
读慢一些,给自身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然后再把你想到的、觉得有趣的地方讲给你的同桌听。
6、同学读、想、说。
教师巡视。
三、精读感悟1、师:老师发现大家刚才读得都非常认真。
现在看谁想第一个给大家读他喜欢的句子。
2、指名交流汇报。
(按同学汇报的顺序来讲)A “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象不忍离开似的。
俺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它?看到这可爱的浪花,作者心情怎样?怎样才干把这种兴奋的心情读出来呢?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
B “俺在海水里摸呀摸,嘿,一只小海星被俺抓住了!”师:为什么把“摸呀摸呀”读得这么慢呢?(不好摸,摸得认真,摸得仔细)抓住一只小海星,作者心情怎样?哪个字最能表示作者高兴的心情?怎么读呢?指名读,相机评价,齐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四单元 赶海

课题:赶海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认读二会字,巩固多音字。
过程与方法: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认真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初步感受赶海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
(大海啊,故乡)请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或者回忆影视中看到的情景,说说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师介绍:大海退潮后,人们常去海边捉鱼虾、捡贝壳、捞海带、玩耍等,这就是——赶海。
)3、板书课题《赶海》。
(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读通课文。
相机检查指导:读音:“暑”读shǔ,不能读成chǔ“虏”读lǔ,不能和“虎”混淆“捏”念niē多音字:假{兴{壳{似{夹{生字词语:暑舅俘虏暑假俘虏舅舅趣事赶海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束手就擒:因无法逃脱或无力反抗而甘愿被擒拿。
东逃西窜:到处逃跑乱窜。
2、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学生交流过后,再让学生自己浏览课文,通过交流,弄清作者写了赶海时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虾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最后指名几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趣事再自由朗读,指导他们准确读好课文练习4中的句子。
5、教学第一自然段“每当我唱起这支歌时,便会想起童年赶海的趣事。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赶海给作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6、练习用“每当……便……”说话。
7、那为什么赶海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完成习字册。
四、板书设计赶海追浪花趣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课题:赶海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第2课时主备人:赵花授课人: 赵花授课时间:2010-4-7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俘虏”的意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七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教学设计七一、教学目标1.了解赶海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相关海洋知识,激发学生对赶海这一传统文化活动的兴趣;2.理解赶海的意义,品味生活中的小幸福,在情感与心理上得到满足;3.加深对汉字积累的理解,掌握汉字写作的技巧,在读懂与写作中进行自我表达;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赶海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相关海洋知识,理解赶海的意义,加深对汉字的认知与学习。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赶海的理解,运用多媒体和课堂互动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三、教学设计1. 导入(10分钟)1.利用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2.列举赶海的活动场景,问学生这些场景出现在哪个时间段?有什么意义?3.引导学生兴奋情绪,了解赶海对于海边村庄的重要性。
2. 课中(25分钟)1.读课文,呈现多样式的重要印象,带领学生产生目光和感受;2.解释汉字的意义,展示汉字的书写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用笔的认知和练习;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赶海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赶海的重要性;4.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的看法,激发学生思考自己和别人的感受,分享个人感受和切身体验。
3. 独立写作(20分钟)1.激发学生创造力,引导学生合作构思;2.通过一定的课堂小组互动,让学生发表个人关于赶海的看法,并组合成几段独立的叙述,加深对汉字的认知;3.让学生一起完成自己的感想和想象,然后进行分享和点评,增长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4. 课堂互动(20分钟)1.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并分享,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2.两个小组可以互相评判,为对方提供意见和感性的建议,培养学生的自由思考;3.教师与学生集体反思,或者通过小组展示,呈现学生的写作成果,以便学生评判自己的汉字级别。
5. 课堂总结(5分钟)1.询问学生对本节课程的看法;2.教师对学生写作成果进行评价;3.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程的重点,巩固所学的汉字和语言知识。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赶海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赶海一、教学目标1.掌握赶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
2.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
4.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赶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赶海的历史渊源和代表性人物。
3.赶海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4.赶海的海产品和采摘方法。
5.赶海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
6.赶海中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技能。
三、教学重点1.赶海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赶海的海产品和采摘方法。
3.赶海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
四、教学难点1.赶海的历史渊源和代表性人物。
2.赶海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3.赶海中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技能。
五、教学方法1.讲授+互动:讲解相关知识,鼓励学生提问,带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实地采摘海产品,让学生亲自感受赶海的乐趣和风险。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海产品分析、分类和讨论,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技能。
六、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赶海的相关知识,通过图片、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讲授1.讲解赶海的历史渊源和代表性人物,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赶海文化的吸引力和魅力。
2.讲解赶海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赶海对当地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3.讲解赶海的海产品和采摘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海产品的采摘方法和技巧。
4.讲解赶海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引导学生了解赶海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实地采摘海产品,让学生亲身体验赶海的乐趣和危险。
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并引导学生注意安全问题。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进行海产品分析、分类和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5.总结归纳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成果,提醒学生注意赶海中的安全问题,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
七、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的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综合资料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赶海》综合资料一、教学背景课程名称:语文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章节名称:《赶海》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赶海的过程和工具。
2.掌握描述事物的词语和句子。
3.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语言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描写能力。
2.能够模仿比喻和拟人的语言表达方法进行写作创作。
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赶海的过程和工具,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语言表达方法。
2.难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文笔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课件或PPT。
2.教学设计稿。
3.课前准备道具:渔网、捕鱼网、渔具、渔轮、贝壳等。
五、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1.利用课前准备的道具进行展示。
2.引导学生谈论渔网、捕鱼网、渔具等海洋相关事物的特点和用途。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本节课学习做铺垫。
2.学习(30分钟)1.展示课件或PPT,由老师进行赶海的介绍和讲解。
2.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文字理解赶海的工具和过程,特别是需要对赶海的具体操作、流程、思路和技巧进行讲解,并让学生逐一进行模仿操作。
3.创作(45分钟)1.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特点、气息、力量等。
2.鼓励学生进行模仿比喻和拟人的语言表达方法,进而进行创作。
针对不同的能力和水平,可以分别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模仿创作或指导式创作。
4.回顾(15分钟)1.让学生交换作品,师生互评,并进行集体评价。
2.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扬长处,改正不足。
3.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表扬,并进行总结。
六、教学反思1.在本节课中,老师从物质出发,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和农村赶海现象的现实感受,将文化课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印象深刻,掌握的知识也更加牢固。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目的是希望他们能够在创作中更好地巩固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优质教学教案

202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赶海》优质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册《赶海》一文,详细内容为第二章“海边乐趣”的第三节。
文章描绘了作者在小渔村赶海的有趣经历,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细节,展示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海边生活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课文的朗读和默读技巧,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情景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想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海洋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和词语的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海边风光,让学生谈论对大海的印象,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讲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 课文内容理解(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描述和细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海边场景,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例句,进行讲解和模仿练习,巩固学生对词语的运用。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赶海》2. 生字词:海滩、贝壳、海螺、捉蟹等。
3. 课文结构:引子、描述、结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海边之旅”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
2. 答案示例: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去了海边。
我们在海滩上捡了许多漂亮的贝壳和海螺,还捉到了一只小螃蟹。
海边的风景真美,让我流连忘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赶海
教材分析:
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课文共5个自然段。
第2—5自然段,按活动的时间顺序具体记叙了“我”的一次“赶海”的过程:赶到海边到抓蟹、捉蟹到满载而归。
学情分析:
“赶海”是指海边的人在海边去捕捉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
“赶海非常有趣的,以次为题,既突出了课文叙述的中心内容,又激发了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通过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借代意义。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以口头填空的形式说说对大海的印象。
(--——————的大海)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3.带着问题听录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然段大意。
1.读课文,读准字音。
(1)先读准课后生字的字音,再边读课文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词的字音,重点指导
2.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1)要求:把句子读正确、通顺,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读破句。
(2)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三读课文,了解自然段的大意。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以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卡片。
2.重点提醒“舅”、“载”的笔顺。
3.指导书写。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词语。
2.多音字组词。
载zǎi ()zài ()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听录音歌曲:《大海啊,故乡》。
(2)理解“每当……便……”句式的作用。
①强调指出童年时赶海的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②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3)指名朗读,评议。
2.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文中哪个词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②“我”初到海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情景?
(2)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①“闹”字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
指名试读,强调“闹”字。
②我初到海边,看到了还水退潮的情景很有趣。
a. 指名读第2句。
b.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浪花像人一样,好像不忍心离开,去了又回,非常有趣)
c. 指名朗读,评议。
③我初到海边,还看到人们在沙滩上赶海的有趣场景。
a指名读第三句。
b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C这些动作用什么关联词连接起来的?
d指名朗读,评议。
3.小结第二自然段。
过渡:第二自然段写了我看到的有趣的情景,第3自然段写了我在海边的活动。
我在海边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4.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在海边有哪些活动?
(2)讨论交流。
(3)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想文中哪些地方有趣。
(4)指名读第3自然段,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5.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满载而归”“战利品”的意思。
(3)指导读。
6.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结尾再次出现歌词,首尾呼应,表达了小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三、总结全文,朗读体会。
1.总结课文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体会小作者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
四、作业。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抄写课后词语。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出下列字的结构和偏旁。
舅努痒虏载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议。
二、讨论写法、品味朗读。
1.小作者是怎样把“赶海”这件事写的这么生动的呢?
(1)课文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
抒情优美。
(2)小作者把“浪花”“大虾”“螃蟹”当做人来写,生动有趣。
(3)小作者用词很准确。
2.我们没有赶过海,但读了这篇课文,我们都觉得赶海非常有趣,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小作者的文章写的多好啊!我们再来听一听课文录音,仔细品味品味。
3.听课文录音。
三、说话、写话练习。
1.指名读课文后第五题,明确说话、写话要求。
2.启发学生回忆参加过的活动,选出一种玩得最开心的活动,练习说一说。
3.指名说,评议。
4.同桌互说,互评修改。
5.把说的话写下来。
指名读,评议。
四、作业。
完成写话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