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示范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语文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小名:对友亲切,对敌轻蔑
称
呼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年号:郑重其事地告诫
2021/2/19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合 作 探 究 析典故
析典故——理解情感用意
古人
古事
情感
孙 权 置镇京口,雄踞一方 景仰、惋惜
用意 叹英雄后继无人
刘 裕 起兵北伐,建立政权 仰慕、向往 表建功立业雄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2021/2/19
抓标题
京口:古城名,因临 京岘山、长江口而得 名,即今江苏镇江。
怀古:怀古题材的 诗词,怀古伤今。
点击播放视频
2021/2/19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今镇 江东北的北固山上。
抓标题
怀古题材的结构:临旧 地——思古人——忆古 事——抒已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登山临水 怀古伤今 写景咏物 谈禅说理 嬉笑怒骂
2021/2/19
延伸拓展探深意
稼轩词的艺术成就 二、择用高亢爽健的词调。
《水调歌头》
三十七首
《满江红》 《贺新郎》
三十四首 二十三首
《念奴娇》 2021/《2/19沁园春》
二十二首 十三首
这些词调,声腔昂扬慷 慨,音节悲壮激烈。
延伸拓展探深意
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
2021/2/19
合 作 探 究探作用
用典 作用
2021/2/19
品评历史 借古论今
抒情言志 表明心迹
引发联想 创新意境 简洁精炼 内涵丰富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 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023最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优秀6篇)课件中包含了课文中的所有内容以及该课文的寓意。
可全面提升孩子们对于语文的兴趣。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设计的。
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课堂讲学篇一教学目标:1、流利朗读全词2、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整体感知,了解基本意思。
重点难点:1、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2、作者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一、导入新课: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三、听朗读、串讲词的大意。
四、分析词的上片:思考: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
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
在当时韩侘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
五、阅读下片,分析层次。
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用典的作用。
1、第一层“元嘉草草”句。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
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
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
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
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材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人登高凭眺、怀古伤今之作,豪迈悲壮。
整首词,辛弃疾选用了大量的典故,用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学习这首词的时候,要注意理解典故的内涵,找到并把握整首词的主旨句。
还可以,联系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通过对比理解词人的不同情感。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积累文化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文章中的典故,体会用典的妙处,掌握借古讽今的写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辛词慷慨悲郁的艺术风格,体会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味作者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中的典故,体会用典的妙处,感受辛词慷慨悲郁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这个青年一生以英雄自许,立志像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一样,驰骋疆场,成就一番伟大事业。
1611年,金国大举南犯,年仅21岁的青年组织率领了2000人的抗金义军。
随后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1162年奉命与南宋朝廷联络。
归来的途中,得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便亲自率领50骑兵,杀入金营,活捉了叛徒张安国。
青年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宋高宗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他就是大宋第一热血青年——辛弃疾,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词。
一、知人论世1.走近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所上《美芹十献》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感3、有引时人发往道联往寄想并奴、不曾创直住新接意流境露:,促而使刘是人裕借产助生典联故想表作。达委作把婉者此含决时心蓄此收的景复表与中达原彼。的时远彼大抱负 景元相嘉联草,草能,创封设狼新居的胥画面,加刘深义诗隆的意境借鉴。历史,委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佛4可狸、以祠简在下洁有,精限一练的片:篇神内幅鸦涵内社丰表鼓富达。丰古富拓诗的跋词内焘往涵往。受表字达数对、南宋句政数权的不限图制恢,复中用原典的不满
以廉颇自比,表示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 这三句洋溢的是满腔豪情。词人借用廉颇的典故,表达自己 虽已年过花甲,但壮志未减、雄心犹在的豪迈气概。
这三句也蕴含着悲愤。“凭谁问”三字写出词人想到赵王有 再用廉颇之心,还派人去探问,而朝廷却无重用自己之心,更无 探问之人,抒发了词人空有报国之志却报国无门的悲愤
总结 上
四词十人三写年扬州,路望烽中火犹以及记佛,狸烽祠下火的扬迎州神路赛会“红路火”的—宋一时幕行政景区象域有名称什
么四作十用三?年为过了去表了达,自在己遥的望什中么我心还情记?得,当年战火弥漫扬州。
**通过对比
**一方“面佛作者狸牢祠记民下族,的灾一难片,回神忆扬鸦州社的战鼓火”场面批;另评一人方们面忘看到记
词牌名,又名“永遇乐慢”“消息”,原是宋代的 宫廷乐。用于祝寿宴会等喜庆场合的宫廷音乐,可 能很早就传入民间,北宋时已被文人用为词调。
怀古,所写内容的 怀古,大多是通过 今昔对比,以古讽 今。
永 遇 乐 ·京 口 北 固 亭 怀 古
登临地点。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 长江口而得名。形势险固,是历来用兵之地。 北固山上北固亭,原名北顾亭,取其不忘中原 之意。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
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 但不得,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经历2、诵读这首词,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表达技巧4、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力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用典、对比、借古讽今等手法的作用,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力的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眼看着宋徽宗、钦宗被俘,亲历着金兵南下的铁蹄,叹息着南宋统治者的偏安一隅,经历着南渡的狼狈不堪。
悲愤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去感受辛弃疾面对往昔巨变时的情感。
二、知人论世1.了解诗人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爱国词人。
他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
词的笔势纵横,气势恢宏,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
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善于融诗、辞、歌、赋、经、史入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
辛词形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
《稼轩长短句》是他的代表作。
从“君臣”到“叔侄"再到“伯侄”——南宋对金的屈辱外交关系时间宋朝大事记辛弃疾大事记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1141年绍兴和议,纳贡称臣生于金国,长于济南(1岁)1161年金主南侵,生灵涂炭起义反金,为掌书记(22岁)1164年北伐失利,隆兴和议江阴签判,任满去职(25岁)1195—1202年宰相专权,庆元党禁瓢泉退隐(56—63岁)1206年军事冒进,开禧北伐浙东安抚使,力辞召命(67岁)1208年嘉定和议,侄伯关系一生坚决主张抗金,《美芹十献》《九议》条陈战守之策2.了解创作背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1205年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时,此时的作者已经66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课件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课件一、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词人的爱国情怀。
2、品味词中用典的艺术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诵读并背诵全词,感受词的韵律之美和意境之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中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体会词人的情感变化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2、教学难点深入领会词中蕴含的历史沧桑感和现实感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宋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将一同走进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受他的壮志豪情和深沉感慨。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出生时,北方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 年),当时辛弃疾已六十六岁,任镇江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词人登临京口北固亭,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词。
(三)诵读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词的韵味。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四)文本赏析1、上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开篇从眼前所见的江山说起,慨叹历经千古的江山依旧,但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
昔日的歌舞楼台,英雄们的风流事迹,都已被岁月的风雨冲刷殆尽。
这里既抒发了对英雄的敬仰,又暗含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词人由孙权想到刘裕,刘裕曾两次率领东晋军队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一番霸业。
如今,刘裕曾经居住的地方,只是普通的街巷。
回想当年,他率领精锐部队,驰骋沙场,气势如虎,何等威风!这几句通过对刘裕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刘裕一样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愿望。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
(2)运用合作学习,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采用对比分析,认识诗歌的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
(2)体会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心。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典故理解。
2. 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和情感的把握。
2. 诗歌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内容、注释、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人情感。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查阅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4.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其他作品,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学生阐述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京口北固亭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背景。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诗歌朗诵:教师带领学生齐声朗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典故二:刘裕。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旳, 这个典故所体现旳作者旳感情与上一种是否一样?
❖ 1、刘裕有何体现?
❖ 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帝旳不同体现!
❖ 3、作者对刘裕旳感情怎样?
❖ 4、这体现了作者怎样旳观点
老仍不忘国)
词中用典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 典故一:孙权。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旳。
❖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 2、“舞榭歌台”指什么?
❖ 3、体现什么情感与立场?
❖ 明确:因为孙权以一种帝王旳身份打败了来自北方侵略他旳 曹操,确保国土不受侵犯。“舞榭歌台”体现旳是东吴歌舞 生平旳气象。又从“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句可见作者以为如 今已没有孙权这么能确保让国家太平旳国君了。体现了对孙 权旳赞叹,体现他想抗金,收复中原旳愿望。隐含他对当初 统治者偏安江南旳不满,
想当年,他大举北伐时,北伐队伍兵强 马壮,气势犹如猛虎一样,能吞下中原一带 万里江山。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赢得 仓皇北顾。四十
元嘉年间,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 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 胥那样旳功业,成果只落得仓皇 南逃,时而还掉头北顾。
三年,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可
四十三年过去了,遥望中原,还 记得战火一直烧到扬州。
❖ 作为一种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 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旳敌人一下子都赶回 北方去了。一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旳南宋皇帝呢? 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 体现了作者对刘裕旳赞叹和对统治者旳惋惜。体现 了他主张北伐旳观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决赛一等奖课件(21张ppt)
当时的政治博弈和权力制衡,再有志向再有能
力的文臣武将都未必能够实现其理想和抱负,
这是时代的遗憾,也是辛弃疾个人的悲剧。
课堂训练
联系文本,以《北固亭上的辛弃疾》 为题写一段感悟,不少于300字。
• 结束语:
•
北固亭上的辛弃疾
•
作者:常青
• 登亭远眺,残阳如血,晚风吹来,吹动了你 的衣衫,却吹不散你心头的忧伤——英雄难觅, 故土难收,知音难遇,让拥有一腔热血、一身武 功,满腹韬略的你黯然神伤,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又有谁来替你拭去。
“行走的荷尔蒙”
“少年横槊气凭陵,酒圣诗豪余事。” ——辛弃疾《念奴娇》
“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 义端和尚
“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时之豪; 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友人陈亮
“ ?” 的英雄
无人会,登临意
—— 《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安阳市开发区高中:常青
政才能逐渐为当权者所知,尤其是在缉捕“寇盗
”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令他最终成为朝廷方面的
大员。以他的出身能够做到这一步已属不易,何
况他的治政风格令某些讲究宽忍的儒者深为不满
,他的仕途生涯屡遭波折也就并不奇怪了。在宋
朝那种重京官而轻外官的整体氛围下,辛弃疾无
缘进入权力的中枢系统,终究只是朝廷镇抚百姓
的一颗棋子、一个工具罢了。
• 备注三:主和派屡占上风
• 26岁的辛弃疾上书孝宗《美芹十论》, 客观分析形势,提出周密详尽的恢复大计和 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后他又向右丞相虞允 文上书《九议》,再述抗金方略,以此唤醒 南宋君臣的抗金热情。然而,事与愿违,他 的两书石沉大海。 由于主和派屡占上风, 主战派的辛弃疾有志难申,在《摸鱼儿》中 ,郁闷的心情有所体现,如“君莫舞,君不 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 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ppt课件
表达了自己的隐忧,表示对南宋 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元嘉年间,宋文帝 刘义隆北伐兵败, 北魏太武帝拓拔焘 率兵追至长江北岸 瓜步山,在那里修 建了一座行宫,后 改为祠庙,称佛狸 祠。
一路四 片。十 神可三 鸦堪年 社回, 鼓首望 !,中
佛犹 狸记 祠, 下烽 ,火
扬 州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文中典故
连线
孙仲谋 寄奴 佛狸祠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廉颇
今昔对照,表达隐忧。 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暗指 南宋统治者的无能。
借古讽今,警告当局。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1.扎实掌握辛弃疾及其词作知识,提高在朗 读中品味意境,在诵读中加深对文本理解的 能力。 2.反复诵读,感悟交流,学会总结诗词引用 典故以及用典表义的技巧及对比的艺术方法 。 3.激情投入,深入感知作者报国无门、壮志 难酬的心情,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用李广的典故,表达对英雄人
物的怀念与渴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宋书·宗悫传》说,宗悫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精品教案(精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精品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古诗文鉴赏》单元,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全文共一百二十四字,通过对北固亭周围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人生短暂的感慨。
详细内容涉及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体会古文的韵味。
2. 领悟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出的忧国忧民情怀。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鉴赏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理解和赏析。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句式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课文原文、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北固亭风光,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诵读(10分钟)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古文的韵味,理解课文大意。
3. 课文解析(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讲解生僻字词、句式。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第二自然段对历史人物的缅怀,抒发的忧国忧民情怀。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解释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翻译课文第二自然段。
(2)讨论作者在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1)课后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僻字词、句式。
2. 课文第二自然段:历史人物、忧国忧民情怀。
七、作业设计1. 课后背诵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习题:(1)解释下列词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答案:落霞:夕阳;孤鹜:孤独的鸟;秋水:秋天的江湖;长天:辽阔的天空。
(2)简要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修辞手法。
答案:对比、排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件
①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②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③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对比)
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
上阕小结
追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的结局。 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借鉴历史,说明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告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主 旨
写作特色
手法: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2、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风格:豪放悲壮、慷慨愤世
课堂同步练习
1.下列加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轻率)B.封狼居胥(分封)C.贏得仓皇北顾(败逃中回头北望)D.可堪回首(哪堪,怎堪)
【解析】封:登山祭天,以纪功勋
B
2.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觅:寻觅。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风流:指英雄遗风,英雄伟业带来的影响。巷陌:这里都指街道。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课件
04
诗词的意境与意象
意境分析
雄浑壮阔
通过描绘京口北固亭的壮丽景色 ,词人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 境,使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
岁月的沉淀。
悲壮苍凉
在描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过程中 ,词人融入了悲壮苍凉的氛围, 使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生
的无奈。
豪放不羁
词人通过运用豪放不羁的艺术手 法,表现出对历史和现实的独特 见解,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
教学目标
01
02
03
04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创 作风格
掌握《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的诗意和艺术 特色
理解词人借古讽今、抒 发壮志豪情的情感表达
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鉴赏 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概述
辛弃疾的生平简介和创作 历程
词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和人 物介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的词牌、格律和韵脚 分析
05
诗词的鉴赏与感悟
鉴赏要点
语言特点
这首词语言精练、含蓄,运用典故,富有音韵之 美。
意象选择
作者选取京口北固亭等典型意象,营造出一种豪 迈、悲壮的氛围。
情感表达
通过怀古抒发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 家前途的关切。
感悟与启示
历史沧桑感
01
通过这首词,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以及个人在
创作背景
01
京口北固亭
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当地名胜之一。
02
历史背景
京口北固亭曾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所建,历史悠久。宋神宗熙宁七年(
1074年),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写下此词。
03
创作动机
词人登临北固亭,凭栏远眺,感慨万千,想到自己南渡之后长期未得重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教学课件1
活动二:研读诗词,品味用典
(一)研习上阕
1.读上阕,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阕的意思:词人登亭远眺,看到、想到了什 么?
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2.上阕写了孙权和刘裕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 孙权、刘裕。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 保卫了吴国。辛弃疾怀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孙权。“风 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从孙权到辛弃疾已有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 无存。
6.上阕小结: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讽刺南宋政权的昏庸无能,表达 自己抗敌救国的爱国之情。
7. 齐读上阕(尝试背诵,注意“千、舞、斜、想”四字)。
活动二:研读诗词,品味用典
(二)研习下阕。 1.自读下阕,找出词中用典的地方。 2.分析研讨用刘义隆典故。 (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蠃得仓皇北顾。 北顾:败逃中回头北望。 (2)作者为什么会想到刘义隆这个典故?(结合韩侂胄草率冒进的背景理解) 作者以史为鉴,告诫韩侂胄及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
活动二:研读诗词,品味用典
4.分析研讨用廉颇典故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朝廷无能,百姓松懈,自己一腔热血却又得不到重用,此时此刻站在北固亭的作 者想到了谁? 作者想到了廉颇,以廉颇自比,抒发了自已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难 酬的苦闷。 (2)有人说这几句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 词人以廉颇自比,渴求被起用,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忧心不被起用, 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得不到施展,壮志难酬的悲愤。
活动一: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背景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冑执
政,正积极筹划北伐。辛弃疾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辛弃疾 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 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 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做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 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 失败。辛弃疾之后被调离镇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课件
赤壁怀古与京口北固亭怀古 有何不同?
苏轼的怀古之情,主要是对历史与现实、古人 与自己的联想。作者赞美周瑜的丰功伟绩,表明自己 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向往,但现实中的自己谪居边地, 抱负难以舒展,古人的业绩无法企及,想忘情世事又 不可能。所以苏轼的怀古之情较多地表现为惆怅和无 奈。
辛弃疾借古讽今,追怀刘裕驰骋疆 场,而刘义隆草率北伐、溃不成军的史 实痛感山河沦陷,南宋统治者无北伐复 国之志,有苟且偷安、弄权谋私之实; 英雄无用武之地,自己报国无门。因此, 辛弃疾的怀古之情更多表现为悲愤不平 和忧心如焚。
•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 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
•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兵,直逼驻有 5万大 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 叛徒、内奸张安国。
写 写此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他从 42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生活,得 不到朝廷重用。这期间,1203年被当
作 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o)胄(zhou) 背 起用。1204年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景 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 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 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 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 掌书记职务。 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 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 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 行事。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 鼓!
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 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 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 佛狸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通用6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篇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一】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
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
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
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
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
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
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
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榭,遗迹沦湮,然而他的英雄业绩则是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
刘裕是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
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
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
京遇 口乐 北作
者 :
固辛 弃 疾
亭 怀 古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语文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声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经整理改动,版权归原作者,范文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问题,联系QQ;372521744删除!
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 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 他也 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 血溅战袍, 而只能笔走龙蛇, 泪洒宣纸, 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梁衡
致敬英雄
辛弃疾, 你忧愁的身影定格在历史长廊, 你爱 国的情怀化为一股热泪, 洒遍祖国山河。你终 将化为一颗最为闪亮的明星, 永远闪耀在历史 的天空, 永远为我们指明家国的方向!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 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为何寻英雄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宋朝的“路”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省”一级的行政划分。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神鸦: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祭神所奏的鼓乐。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福
温故知新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终以文为业, 光照文坛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辛弃疾。老实说,辛弃 疾的词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刀和剑铸成的。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 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 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英雄是何人
谁?__________
谁?__________
做了何事?_____做_了__何_事_?__________________
失叹
望国
讽 刺
运 艰 难
辛弃疾一生主张抗金, 提出抗金建议, 均未被采 纳, 且遭主和派打击, 长期落居闲职。本词作于 词人66岁时, 词人虽被任命为镇江知府, 也在抗 金前线, 却只是一个闲职。67岁时, 词人在悲愤 中离世, 死前大喊“杀贼!”“杀贼!”“杀 贼!”, 凄厉的声音刺破了苍穹。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 准备血洒大漠, 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 后他被迫脱离战场, 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 像 共工那样怒撞不周, 他临江水, 望长安, 登危楼, 拍栏杆, 只能 热泪横流。
——梁衡
解题
永遇乐
此调适应之题材广泛,言志、怀古、写景、抒情、议 论、赠酬、祝颂、咏物均可;风格既可豪放,亦可婉约。
京口北固亭怀古
何处觅英雄 北 固 亭
舞榭歌台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沧桑 荒凉
英雄是何人
北 口京 伐
孙权
风流业绩 (景仰之情)
刘 裕 金戈铁马 万里如虎(赞叹之情)
无觅 想当年
遗憾惋惜
结果怎样?___________
结果怎样?______用__意_是_?___
英雄是谁
刘义隆 拓跋焘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警告当局) 佛狸祠下 神鸦社鼓(怒斥偏安)
廉 颇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壮志未已)
为何寻英雄
晚年起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 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真实情景: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 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
内心担忧: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 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 再次遭到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