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课内外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2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2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2)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2) 下文是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2)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课文)》七年级上册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25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25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篇古诗文+译文(超全)

【暑期必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9篇古诗文+译文(超全)001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002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内文言文逐句翻译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内文言文逐句翻译

1、伤仲永王安石七年级下册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隶】:属于【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尝】:曾经;【求】:要求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异:对…感到诧异。

与:给。

书:写。

为:题写】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观】:看;【自是】:从此【是】:这【就】:完成。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稍稍】:渐渐【或】:有人;【宾客】:请客【乞】:求取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扳】:通“攀”,牵【环谒】:四处拜访【使】:让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②余闻之也久。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从】:跟从;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泯然】:消失。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于】比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第3部分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第3部分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王安石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日:“泯然众人矣。

”③王子日: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3.翻译文言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用一句话归纳这篇短文的题旨。

5.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6.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是仲永父亲的过错,你同意吗?请你结合文意,谈谈自己的理由。

7.本文作者以方仲永为例,借事说理,表达自己对一个人成才因素的看法。

请以“成才”为话题,设计一个辩论会的辩题,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

正方:反方: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及课本注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及课本注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及课本注释第四部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梳理孙权劝学【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土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オ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课下注解】〔但〕只,只是〔辞〕推托。

〔涉猎〕粗略地阅读。

〔阿蒙〕吕蒙的小名。

阿,名词词头。

〔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务〕事务。

事,指历史。

〔更〕重新。

〔及〕到,等到。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才略〕才干和谋略。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看待。

刮,擦拭。

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非复〕不再是。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称。

〔当涂〕当道,当权。

〔见事〕知晓事情【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木兰诗【参考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

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有哪些呢,大家是否想了解一下?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1、《伤仲永》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

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

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

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

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2、《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及课注释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及课注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及课本注释————————————————————————————————作者:————————————————————————————————日期:第四部分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16版)课内文言文梳理孙权劝学【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土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オ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课下注解】〔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非复〕不再是。

〔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阿蒙〕吕蒙的小名。

阿,名词词头。

〔务〕事务。

〔更〕重新。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见事〕知晓事情【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8.蒙辞以军中多务。

2024年七年级语文暑假培优练(七年级下册)-暑期作业08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暑假培优练(七年级下册)-暑期作业08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七年级语文暑假培优练(七年级下册)- 暑期作业08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限时练习:60min 完成时间:月日天气:作业08: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1-8小题,限时8分钟,30分。

)(22-23七年级下·四川成都·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2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___辞:推辞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C.公亦以此自矜___ 矜:矜持D.康肃忿然曰_________忿:生气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自以为大有所益公亦以此自矜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康肃笑而遣之C.结友而别___ 久而不去D.蒙乃始就学___乃取一葫芦置于地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A.但是应当广泛地阅读,看见历史罢了。

B.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C.只是应当广泛地阅读,看见历史罢了。

D.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两文都借事说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参考译文(原文译文对照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参考译文(原文译文对照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参考译文(原文译文对照版)七下文言文参考译文(一)【原文译文对照版】第4课.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原文:初,权谓吕蒙曰: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1.“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2.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3.“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言多务,孰若孤?5.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7.蒙乃始就学。

7.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8.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8.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鲁肃十分惊奇地说:9.“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9.“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10.“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10.“士别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1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1.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1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第8课.木兰诗重点句原文: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重点句译文:1.问女儿所想的是什么,问女儿所思念的是什么。

2.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2.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以后替父亲去出征。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

3.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

4.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4.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5.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5.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铠甲上。

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将士们征战多年,身经百战,许多人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精选好文档】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汇总(原文、翻译、注释)

【精选好文档】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汇总(原文、翻译、注释)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汇总1、《木兰诗》翻译:唧唧的织布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

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跑到各处街市买了鞍马等战具。

早晨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

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来自燕然山的胡人战马的嘶鸣。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许多战士战死沙场,只有部分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

木兰被记了很多次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

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

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饰物。

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注释:1.《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二五。

这是南北朝时北bai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唧唧)织布机的声音。

3.(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4.(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梭子。

5.(惟)只。

6.(何所思)想什么。

7.(忆)思念。

8.(军帖)军中的文告。

9.(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有哪些呢,大家是否想了解一下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

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

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

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

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人教版七下文言文全部课下注释

人教版七下文言文全部课下注释

人教版七下文言文全部课下注释1. 急求七年级所有古文和古诗以及课下注释~~~~~~~①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②《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③ 山市蒲松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暑假作业——文言文阅读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暑假作业——文言文阅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暑假作业——文言文阅读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自古人知贵兰① , 不待楚之逐臣②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③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④ , 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⑤ , 不见⑥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⑦与萧艾⑧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⑨ , 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⑩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①贵兰:以兰花为贵。

②楚之逐臣:即屈原。

③薄丛:贫瘠的丛林。

④见杀:被摧残,遭受摧残。

⑤闷:烦忧,烦闷。

⑥不见:不被人知道。

⑦平居:平时。

⑧萧艾:也叫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

⑨蔼然:香气芬芳的样子。

⑩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 B.濯清涟而.不妖 康肃笑而.遣之 C.可爱者甚.蕃 兰甚.似君子 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和对相关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表明了作者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B.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长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课内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初中课内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初中课内阅读】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 ( 含全部文言文古诗 ) 1. 伤仲永 ( 王安石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下册古诗文翻译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诗)1.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初一下册文言文及翻译(Word版)

初一下册文言文及翻译(Word版)

初一下册文言文及翻译(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

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课内外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翻译>1. 5《伤仲永》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王先生说:仲永从小通达聪慧,会做诗的能力,是先天得到的。

他先天得到的禀赋,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多了。

最后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的学习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先天得到的,禀赋如此之好,却由于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没有先天的禀赋,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普通人恐怕都不能够吧?2. 10《木兰诗》唧唧的织布声,木兰在对着门织布。

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的叹气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说)我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正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出征。

木兰到集市各处买了骏马,鞍垫子,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和长鞭。

(东、西、南、北市只是一种名叫互文的修辞手法并不是去东、西、南、北市。

)早晨辞别父母上路,傍晚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

木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傍晚到达燕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马的马叫声。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战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

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

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

木兰回到了原来的房间,打开各个房间的门,坐一会儿各个房间的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旧衣裙,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头发贴饰物。

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个姑娘。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3.15《孙权劝学》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

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

”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

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4. 20《口技》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了。

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

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

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

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

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

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

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

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5. 25.《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6.《共工怒触不周山》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部落首领,(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太阳月亮星星向西北方向移动;地向东南方向塌陷,所以江湖流水泥沙都往东南方向汇集。

7. 30《狼》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非常害怕,就把骨头扔给它们。

一只狼得到骨头后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

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停了下来,而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

担子中的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害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

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就跑过去,倚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

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数刀砍死了狼。

屠户正想离开,转身看到柴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堆中打洞,企图钻洞而出,从背后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进入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又数刀杀死了它。

屠户这才明白原来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诱骗对手。

狼如此狡猾,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骗人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原文▪翻译>1.原文: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沉水。

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

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

心生疲厌,以为苦恼。

见人卖炭,时得速售。

便生念言。

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翻译: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

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

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

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

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

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

2.《约不可失》原文: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翻译: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

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

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

3.《师旷论学》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翻译:晋平公对师旷问道:“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燃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师旷说:“瞎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曾经听说: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4.《南歧之见》原文: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翻译:南歧处在秦蜀的山谷之中,它的水味儿甘甜,但性质很差,喝这种水的人都生粗脖子病,那里的后代没有一个不是粗脖子。

他们见到外地人来了,男女老少涌去围观,还大声嘲笑他:“真怪呀,这人的脖子怎么这样干枯细瘦?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你们那凸在脖子上的东西是一种瘿病。

你们不找好药来治病,怎么反而认为我脖子干细呢?”南歧人听了大笑道:“我们这地方全是这样,哪里用得着去医治呢?”他们始终不知道自己的脖子是丑陋的。

5.《运筹帷幄》原文: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