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高斯光束和发散角的测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高斯光束和发散角的测量

物理学院黄盛达00904111

实验目的

(1)加深对高斯光束物理图像的理解;

(2)学会对描述高斯光束传播特性的主要参数即光斑尺寸,远场发散角的测量

方法;

(3)学习体会运用微机控制物理实验的方法;

实验原理

(一)高斯光束的传播特性

高斯光束其振幅在传播平面上呈高斯分布,在近场时近似为平面波,远场时近似为球面波,但其本身既非均匀平面波也非球面波。

将高斯光束振幅下降到中心1/e 位置到中心的距离称为光斑尺寸,为:21/2020()[1(]z w z w w λπ=+(1)

其中z 为传播距中心的距离,λ为波长,0w 是中心处的光斑尺寸,即腰粗,平凹腔的腰粗为:

2

21/402[()]w RL L λπ

=−(2)

L 为腔长,R 为凹面镜曲率半径;

除光斑半径外,高斯光束主要参数还有:

主轴上波振面的曲率半径:

220()[1()]w R z z z πλ=+(3)相位因子:

20()arctan z

z w λϕπ=(4)高斯光束电矢量的具体分布:

2222

2(,,)exp([()()]()()2()A x y x y E x y z i k z z w z w z R z ϕ⎧⎫++=−−++⎨⎬⎩⎭

(5)

(二)发散角的定义及测量光束的全发散角定义为:

221/2

00()2122[1()]dw z w dz w z λθππλ=⋅+≜(6)在20r w z πλ

≜以内变化较慢;而取z →∞极限下的远场发散角为:

022w λ

θπ=(7)

理论上在7r z z >(本实验所有距离均满足此条件)时,近似用点源的发散角计算带来的误差小于百分之一,小于仪器测量带来的误差,故可以直接当做点源的发散角来计算远场发散角;

(三)高斯光束的鉴定高斯分布光强关系为:

2

02exp{2}()I I w z ρ=−(8)

取对数使之成为线性关系进行分析:

220ln ln 2/()I I w z ρ=−(9)

验证2ln I ρ∼的线性关系即可鉴定高斯光束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图如下:

图一实验装置图

其中:

1氦氖激光器,平凹腔,腔长244mm,凹面镜曲率半径1000mm,波长632.8nm;2激光电源;

3可调平面反射镜;

4可由驱动马达控制位置的接收器,可调支架等;

5放大器;

6电子计算机;

7打印机;

实验步骤及内容

1.调整光路

(1)利用用一块长方体泡沫在导轨上移动调节激光器仰角,使激光器出光方向与导轨平行;

(2)标记实验要求距离值2.00m 3.00m 4.00m 5.00m 6.00m7.00m(已标出);

(3)利用反射镜角度调节反射光方向,并调节接收器仰角使之对接收器正入射;

2.连接电路(略)

3.正式测量

(1)启动程序;

(2)初始化;

(3)按要求输入有关参数;

(4)调整好放大倍数(目标值在3000~7000之间)和扫描位置(找到中心位置);

(5)正式扫描记录,要求误差不超过百分之十,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数据结果;

(6)画出光强分布曲线;

(7)验证高斯光;

(8)返回中心,初始化,准备测量下一个位置;

(9)测量完毕后关闭各个仪器,断开电源;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数据结果附后)

数据整理表格

即实验测量中的远场发散角约为1.47rad;

光斑发散情况及发散角变化情况如下:

图二光斑大小及发散角随距离的变化

高斯光束鉴定:

所有验证曲线都表现出很好的线性,即高斯光束很好的刻画了氦氖激光器的光束;

思考题

1.光强分布曲线与理论曲线基本符合;

2.正误差出现原因:

1实际光程长于理论距离z;

2对中心振幅的测量偏小;

负误差出现原因:

1光束未对探测器正入射;

2扫描路径没有经过光束的正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