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从清华到伯克利,一个港大女生眼里的“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原文(八篇)
大学之道原文(八篇)大学之道原文篇一我理想的大学处处都有浓厚的学习气氛。
这里有良好的学风、深厚宽松的学术氛围、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科学、民主、创新的大学精神;这里有知识渊博的教授传授给我们更多、更好的知识,让我们尽情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我理想的大学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园。
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操着家乡的口音,带着丝丝的思乡之情,交流着不同地区文化与习俗;这里有我的知己好友,陪我一起笑、一起哭、一起讨论学业,畅谈理想,一起度过美好四年大学生活。
我的理想大学是一个放飞梦想、追逐理想的地方;是一个让我成长,让我在大学毕业那一年感到骄傲,并且知道要往什么方向继续走下去的地方;是一个让是一个我舍不得离开,即使以后回顾的时也可以骄傲的说我学到了很多的地方。
但是,现实则不然。
当大学变成消费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了官场、商场与名利场,大学就成了摧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
可敬的大学变成了可怕的大学。
校长官员化、文凭贬值化、监督无力化、授课形式化、学生堕落化……但即便当今的中国大学如同一个身躯日益臃肿、精神日益枯萎的病人,我仍心甘情愿押上一生中最美好的四年时光,依然心怀向往。
向往着充满趣味及挑战的课业学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学长、学姐口中的“打工生活”。
这些向往是我读书的动力,让我愿意在庞大的课业压力下继续与考试搏斗,去考入我理想的学府;让我愿意我的智慧和努力去绘制未来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
如果说,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
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皮上的褶皱。
对待大学生活,我们应该端正态度,努力掌握知识、体验生活、经历该经历的活动。
因为我相信,只要努力,这些对大学美好的向往将不只是“向往”。
大学之道原文篇二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每一天都越来越近。
转眼间,半年的大学生活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了。
才发现自己没有认真听过几节课,没有认真看过几本书。
论大学之道
如果说朱熹侧重于理论 , 王阳明 则 更 偏 重 于 实 际 . 王 阳
的延承与拓展 , 赋予 了 它 新 的 生 命 力 , 尤其是朱熹和王阳明 的改造和诠释 . 了别开生面 ㊁ 独具新意的诠释与发挥 . 他 认 为 « 大学» 的核心 在于 格物致知 , 所以依此为宗旨在改造 的 « 大学» 中特别补 充了原本所缺的 格物 ㊁ 致知 . 按照原 本 « 大学» 之意, 致 知在格物 并无特别 深 奥 的 认 识 论 涵 义 , 只是单纯属于道德 修养论的范畴 . 通俗一点讲 , 其意义为 个 体 要 明 白 自 己 的 行 为举止在道德实践中对客观外物的影响 , 同时也要根据这种 影响来调整自己 的 行 为 . 对 此 李 方 泽 教 授 的 解 释 是 : 前 一 个过程即 致知 , 后一个过程即 格物 ㊁ 格物致知 的对象 , 是封建伦常关系 . 但 是 , 朱熹经过« 补 传» 把 格物致知 解 释为 即物而穷其理 , 认为 格物 的目的在于明了 吾心之 全体大用 这样 , 格 物 致 知 就 成 为 一 个 涉 及 主 体 与 客 体 关 系的认识论命题 . 可见 , 朱熹的这番改 造 使 得 格 物 致 知 成 为 涵义 , 更为传统儒学探讨自然界和把握具 体 自 然 事 物 之 理 开 了一个新命题新观点 , 不但原创性地赋予 了 原 本 « 大学» 新的 启了崭 新 的 话 题 , 使得传统的道德说教获得了形而上的
明在创立心学之初到逐步成熟的哲学体 系 过 程 中 , 大学思想 经历前后期的演变改造 , 最终形成了一条 大 悟 格 物 致 知 之 旨 学再三冲 击 和 对 抗 中 , 对 大 学 之 道 的 大 胆 探 索.其 前 期 的 理 的心学角度出发 , 认为 意 是个体 的 道 德 本 体 , 并将其视 为« 大学 » 之首要 , 改变了朱熹以格物为 首 要 的 看 法 和 修 身 路 线 . 在此基础上还扬 长 避 短 吸 取 了 朱 熹 及 前 辈 理 学 家 的 诠 释, 特别强调 诚意 与 格物 合而 为 一 , 缺一不可, 令大学之 道观走向完善 . 后期 致良知 的提出 , 可谓是王阳明心学体 系的核心 , 这是他融合 « 孟子 » 与« 大学» 得出的最新领悟.可 以看出 , 后期的诠释 有 很 大 改 变 和 延 伸 , 完全抛开了程朱理 学对他的束缚 , 形成了 以 致 知 为 主 体 的 观 念 : 原来的 意 有善有恶 , 而良知则具 备 判 断 善 恶 的 先 天 能 力 , 格 物 则 成 为了服务 致知 的 手 段 和 途 径 . 从 而 王 阳 明 心 中 的 大 学 之 道具有了 天地万物为一体 的宏观视 野 , 具体显现在明德与 达到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 因此 , 从 天理 主宰万物走 在王阳明的诠释中最为重要的价值 . « 由上观之 , 大学 » 文 本 越 来 越 充 实 的 理 论 内 涵, 结合历 « 亲民一体性 ㊁ 大学 » 工夫条理一体性 ㊁ 天地万物一体性当中, 向 良知 , 尊重个体 , 追求人人平等的 新 观 念 , 无疑是« 大学» 来理学家们的解释 , 应 该 从 两 个 方 向 来 理 解: 一 个 是, 因应 进一步赋予其主要概念与命题及形式与 知 识 的 意 义 ; 另一个 是, 直接契入 « 大学 » 所 确 认 的 思 想 信 仰, 借个人的践行与体 验形成这种信仰 . 这两种方向的结合 以 及 交 互 为 用 , 才可能 更全面 ㊁ 更深入地对 « 大学 » 所承载的对 道 的把握 . 参考文献 : 大学之道观 的本质是 存天理 ㊁ 灭人 欲 , 这源于他从 心即 不可 否 认, 王 阳 明 的 解 读, 是在与占主导地位的程朱理 提出 致良知 说的发展轨迹 .
ʻ 语文教学与研究
涵养温暖向上的大学之道
涵养温暖向上的大学之道作者:王石川来源:《时代青年·视点》2017年第08期这两天,有一则小消息颇有趣味: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校区宿舍楼的洗衣房门口有燕子筑窝并繁育小燕子。
因担心学校暑期封楼后小燕子会饿死,有同学将该信息发到网上求助。
学校在得知后当天便决定,封楼期间在洗衣房打开一扇窗户,以便燕妈妈出入。
小小的一条新闻,促使人们思考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大学。
甘肃定西考生魏祥,以自己的“自强不息”赢得大学的“厚德载物”,日前已被录取到清华大学理科实验班。
“每月食堂消费低于200元,学校就会自动给你打生活补助。
”中科大偷偷资助“不舍得吃饭”的学生,让“隐蔽的关爱”传递大学的温馨。
这些,都可谓大学树人精神的当代体现。
无论关爱身残志坚的学生,还是巧妙帮助贫困生,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学之大、情怀之真。
正如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所说,大学教育的目标,决不仅是造就多少专家如工程师、医生之类,而尤在乎养成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的领导人才。
让学生习得“立足未来的专业知识”,当然是大学的重要责任,但除此之外,更应该塑造学生“昂然向上的精神气质”,让学生具有理性和道德,以及养成“清明淡定的人生态度”等等。
可以说,大学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滋养出的学生就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大学能捍卫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涵养什么样的价值追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曾引述这句古语,并语重心长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这番话意味深长,在当前喧嚣的时代语境中,尤其值得深思。
重温大学之道,不忘树人之本。
当人们为一些大学生成为“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忧心忡忡时,也许更该追问,他们何至于此?如果大学失去定力,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淖之中,培养出的学生自然“每多随波逐流之徒,而少砥柱中流之辈”;如果大学做不到“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又怎能奢望学生个个正其道、修其理?毋庸諱言,社会上的一些“流行病”已不可避免地蔓延到菁菁校园。
最新-国际著名大学校训 精品
国际著名大学校训
国际著名大学校训
香港科技大学:求新求进创未来
香港中文大學:博文約禮
香港城市大學:敬業樂群
香港大學:明德格物
香港浸會大學:篤信力行
香港理工大學:開物成務勵學利民
香港岭南大学:作育英才服务社会
澳門大學:仁義禮知信
宾夕法尼亚大学: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
杜克大学:追求知识信仰宗教
多伦多大学: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
哥伦比亚大学:在上帝的神灵中我们寻求知识
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加拿大皇后大学:智慧和知识将是未来时代的稳定剂
加州理工学院:真理使人自由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愿知识之光普照大地
康奈尔大学:让任何人都能在这里学到想学的科目
麻省理工学院: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
密歇根大学:艺术科学真理
普林斯顿大学: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斯坦福大学: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
耶鲁大学:真理和光明。
八年级|期末必考的10篇英语作文,一定要背会!
单位(学校):作者(教师或学生):电话:QQ:邮箱:微信:八年级|期末必考的10篇英语作文,一定要背会!1【题目要求】假设你的名字叫小明。
你很喜欢旅游,你和家人去年夏天去了长城。
请以“The visit to the Great Wall”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词的英语短文。
【优秀范文】The visit to the Great WallMy name is Xiaoming and I like traveling very much. Last summar, I went to the Great Wall with my family.It was fine that day. We went there by bus early in the morning. When we got there, there were many other visitors there. When my family and I went onto the Great Wall, we saw beautiful scenery(风景). We all were amazed(惊讶的) by how beautiful it was. We took quite a few photos there.We had a good time there. The time flew by, and soon we had to go back. I was tired after traveling, but I really enjoyed visiting the Great Wall!2【题目要求】你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健康吗?请以“My Lifestyle”为题写一篇短文来介绍你的生活饮食习惯。
词数:80左右。
【优秀范文】My LifestyleLet me tell you a little about my lifestyle.I often eat fruit and vegetables. Apples and oranges are my favorites. I love junk food, too, and I eat it three or four times a week. I sleep less than seven hours ever day. I often feel sleepy. I brush my teeth once a day. I run in the morning, and play ping-pong after school. In my free time, I enjoy surfing the Internet. On weekends, I often go to the movies with my friends.I think I’m kind of unhealthy. I s houldn’t eat too much junk food. I’ll try to have a balanced diet and sleep more. I should brush my teeth twice a day. I hope I can have a better lifestyle.3【题目要求】请以“My best friend”为题写一篇介绍你的朋友的短文。
谈谈我心中大学之道作文
谈谈我心中大学之道作文大学,在我还没踏入之前,就像一个神秘又充满诱惑的魔法世界。
那时候,我心中的大学之道,就像是一条铺满了鲜花、巧克力和各种奇妙幻想的道路。
首先呢,我觉得大学之道在于自由。
那可不是一般的自由,是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日,想干啥就干啥的自由。
就像一只被关在笼子里很久的小鸟,突然被放飞到了广阔的天空。
早上可以不用被闹钟吵醒八遍才挣扎着起床,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表悠闲地决定啥时候去吃早餐,甚至还能偶尔任性地不去吃,直接奔向教室。
而且,在大学,你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什么天文学、考古学、电影赏析,只要你感兴趣,就可以像个好奇宝宝一样一头扎进去。
再也不用担心像高中那样,被规定好了每天的学习内容,只能对着那些不喜欢的科目干瞪眼。
这种自由可不是让你整天在宿舍躺平当咸鱼的。
大学之道还在于探索。
大学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每个专业、每个学科都是一个神秘的矿洞,等着我们去挖掘。
就说我吧,我一直对计算机编程充满好奇。
在大学,我就像是一个勇敢的探险家,一头钻进代码的世界里。
那些看起来像天书一样的代码,其实就像是一种神秘的语言,一旦你掌握了它的规律,就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像自己的小游戏啦,或者能帮你自动整理文件的小软件。
在探索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知识边界不断地被拓宽,就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
大学之道也少不了社交。
这可不是像高中那样,只跟前后桌和同宿舍的人打交道。
大学是一个五湖四海的人汇聚的地方,就像一个小联合国。
在这里,你能遇到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口音、不同生活习惯的小伙伴。
跟他们交朋友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
我有个室友是从东北来的,那家伙一开口,就像自带喜剧效果,把我们整个宿舍的氛围都带得超级欢乐。
还有个同学是南方来的,他给我们介绍了好多南方的美食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通过和他们交往,我感觉自己的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不再局限于自己家乡的那片小天地。
而且,参加各种社团也是社交的好机会。
《大学之道》读书笔记
《大学之道》读书笔记以下是由PQ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学之道》,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长久以来,中国人对“政治”始终抱持着又爱又惧的情结。
一方面,中国人非常热衷于政治,只要家族成员有从政机会,不但整个家族会有扬眉吐气、光耀门楣的得意之情,甚至整个村庄也会因此而倍感殊荣、兴奋不已。
因为在朝为官能够施展抱负,为民造福,当然是好事一桩。
各行各业,无不以升官发财为祷,彼此互相勉励祝福,把职场当做官场看待。
由此可见,中国人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十分重大。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人对政治又非常惧怕,常认为政治是以诈术为手段,目的在争权夺利。
而所谓的公共利益,只不过是一种幌子,实际上在掩饰个人的权力动机。
久而久之,大家对于政治,便采取了两极化的看法、抱持不一样的心态。
这种矛盾的知,倘若不能加以化解,做出合理澄清,试问,社会人群的共同事务应当如何推行处理?又该如何建立起共识,使大家能够求同存异,在和谐的社会秩序中分工合作,谋求整体生活的安宁与幸福呢? “政”指众人的事务,治理众人的事务即为“政治”。
可见广义的政治,其涵盖面很广。
在家称为“家政”;在国便是“国政”;邮有“邮政”;户有“户政”;学校也有“教育行政”;而各行各业存在的目的,实际上也是为众人谋福利,因此可称为“业政”。
换言之,把众人的事务推广到极致,便可成为创造一切人生文化价值的事业。
、我们从《论语》中可以发现,中国儒者倡导“礼让”,然而,一旦是为了替天下兴公利、除公害的时候,就极力主张“当仁不让”。
清初大儒顾炎武更明确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呼吁知识分子应当把政治清明,视为君子本来就应当尽到的责任。
不像西方人那样,只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均等。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知道良好的政治秩序,是经济、社会、教育的根本基础。
尽管近百年来,西方学说一直强调“经济”应该和“政治”分开、道德感化的力量不如法律那么有效等学说。
但我们心知肚明,中国人有自己行之已久的做法,可以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走出一条自己独特的大道。
《大学之道》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化常识】
《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2000余字,但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 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 领。全篇将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合而为 一,是儒家“入世”题想的全面体现。
【题解】
“大学之道”,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 大学”一般有两种解释: ①“大学”,在古代指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 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 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 修已治人”的学问。 ②古代指研究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学问,相对于“小学”,而小学是研究文 字训诂音韵的学问。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的是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 的规律和原则。
本文深刻地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自我保持圣人的才德,政治上施行王 道)的思想,打通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带有强烈的道德理 想主义色彩。这一思想经宋明理学的大力提倡,对以后的中国社会和文化产 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 总体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对于形成良 好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有把人的思想束缚和局限 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内,形成某种金科玉律,导致思想僵化、拒斥革新的缺 点。
“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是修己( 内修)
“齐家、治国、平天下” 是安人(外治)
③ “三纲”与“八目”之间的关系
止于至善 (终极目标)
(内圣) 明明德
内修
★★ ★ 格致 诚 物知 意
★★ 正修 心身
亲民 (外王)
外治
谈谈你心中的大学之道作文
谈谈你心中的大学之道作文大学,在我心中一直是个充满神秘和向往的地方。
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神秘岛屿,等待着我去探索。
大学之道还得有浓厚的学术氛围。
那校园里得有很多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世高手一样,他们满腹经纶,随便讲几句话都能让我们这些小菜鸟受益匪浅。
我想象中的大学课堂,不是老师在上面干巴巴地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
而是大家都能积极地参与讨论,就像一群探险家在探讨如何找到宝藏的新路线一样。
有时候可能会争得面红耳赤,但那才是真正的思想碰撞嘛。
大学还得是个社交的大舞台。
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汇聚在一起,那可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我希望能交到各种各样的有学霸型的,能带着我一起学习;有文艺范的,一起聊聊电影、音乐;还有那种特别会玩的,偶尔带着我去体验一些新鲜刺激的玩意儿。
我记得刚进大学的时候,参加了一个新生聚会。
那场面,就像一个小型的联合国会议,各种口音、各种风格的同学都有。
大家一开始还有点拘束,可没一会儿就像老朋友一样聊开了。
那时候我就想,这就是大学的魅力吧,能让原本陌生的人迅速拉近关系。
可是呢,大学之道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我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能不能适应大学的生活呢?会不会在学习上跟不上节奏?会不会和室友相处不好?就像走在一条雾气弥漫的小路上,前面充满了未知。
但我想,这也是大学的一部分吧,在探索中成长,在挫折中学会坚强。
大学之道,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条充满希望、挑战、自由和成长的道路。
篇二:谈谈你心中的大学之道作文大学,在我心里那可是个超级复杂又超有趣的存在呢。
大学之道?这可有点像在解一道超级难又超级迷人的谜题。
我寻思着,大学之道应该有个超酷的学术环境。
大学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知识超市,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商品,你得自己去挑选、去挖掘。
那些专业课程啊,不应该是那种让人听了就想打瞌睡的“催眠曲”。
比如说我想学计算机专业,那老师讲的课得像一场精彩的科技秀。
老师就像是个魔法师,把那些枯燥的代码变成一个个神奇的魔法,让我们这些小观众看得目瞪口呆,然后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去施展这些魔法。
大学之道的感悟2000字
大学之道的感悟2000字大学之道的感悟大学生活是迈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它是人生的转折点,一个让我蜕变和成长的时期。
在大学的几年里,我有幸遇到了许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影响让我对大学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下面我将分享我个人对于大学之道的感悟,梳理出我认为的大学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观和方法论。
首先,大学之道教会了我如何追求知识。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核心,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我们的根本目标。
在大学期间,我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巧。
我学会了如何主动寻求知识,如何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和学习小组等渠道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我发现,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是提高自己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且这种习惯伴随我至今。
其次,大学之道教会了我如何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大学里,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人际交往的机会。
我学到了如何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如何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这些技巧不仅帮助我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更是将来在职场和社交圈中取得成功的基石。
此外,大学之道教会了我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时期,我们面临着各种选择和诱惑,这是一个考验我们价值观念的阶段。
我学到了要坚持正确的道德标准,追求真理和正义。
我明白了诚实、宽容、友善和助人为乐的重要性,这些品质不仅是塑造我良好人格的基石,也是未来我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的关键。
最后,大学之道教会了我如何追求个人成长。
大学是一个培养综合素质的舞台,我学会了如何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和实践实习,我提升了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才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我也尝试了各种挑战和冒险,克服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为我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大学之道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综合体。
它教会了我如何追求知识、发展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追求个人成长。
这些价值观和方法论将伴随我一生,使我能够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进步和成长。
从清华到伯克利
“只要有条件,就要出去读大学”徘徊犹豫了两年,我终究无法在就业和出国之间做出最后的决定。
还有两年,准确的说其实还有整整一年,我就不得不面对最终的抉择。
心底里,我一直是想出去看看的,长长见识、用好英语。
可终究有着太多不大不小的困难,所以迟迟无法下定决心。
直到今天,我读到了这样一句话,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
我更觉得一直以来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真的应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里面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大学对比,但却有着同我理解并信奉的一样的大学之道,有着作为一名学生真正在大学里所要思考与培养的。
HKU曾如梦一般的吸引着我,可真的到了香港,真的走进了那所校园,纵使说不上失望,但总还是无法体会到她曾在自己心中那么神圣的地位的。
曾经,和太多人讲过,我想去香港。
两年前没有去成,有多么遗憾。
纵使梦想依在,曾经她在我心中的神圣地位不可动摇,可是两年后我真的不想在这样一座城市,走进校园里。
我依然深深地爱着这座城,可是,我已然明白了有很多事情,其实是和宣传中不那么一样的。
读到这样一篇文章,真的是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虽然我们的平台、道路并不相同,但是作者在文中表达出来的、曾经的那一段心路历程,我也真的是感同身受的。
因为我也曾有过那样的苦恼。
“失败者又怎样,我只需要离开,去到自己认可同时又认可自己的地方做一个强者就好了。
”这句话说的太好了,可是生活中又有几人能有这样的洒脱,又同时兼具这样的能力呢?===================================================================== ====《看大学之道:我为何如此喜欢伯克利——从清华到港大,一路漂泊,终于在这里找到归宿》作者:香港大学官晴一个人静静坐在图书馆,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禁不住感伤。
过去四个月的经历,虽如流星般倏忽即逝,却在我的记忆中挥洒下一片夺目闪耀的永恒。
一直很关心教育问题,也很想通过在大陆、香港、美国这三地不同教育体制中的个人经历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谈谈你心中的大学之道作文
谈谈你心中的大学之道作文大学,在我心中那可是一个超级神奇又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
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就看你有没有本事找到那些属于自己的宝贝啦。
大学之道嘛,我觉得首先得有自由的灵魂。
这可不是说想干啥就干啥的那种放纵,而是能自由地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在高中的时候,那可都是被老师和家长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每天就是上课、做题、考试。
到了大学就不一样喽,就像一只被放飞的小鸟,我可以今天对天文感兴趣,就跑去听天文系的课,明天对历史着迷了,又能钻进历史的故纸堆里。
这种自由就像一阵春风,能吹开你心中各种各样好奇的花朵。
再说说学习。
大学的学习可不像高中,光靠死记硬背那可不行。
大学之道里的学习得是主动的,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教授们就像是知识海洋里的领航员,他们给你指出一个方向,但是具体怎么航行就得靠自己了。
你得自己去图书馆找资料,自己去参加各种学术讨论,说不定还得跟那些学霸们争得面红耳赤,就为了一个学术观点。
而且,大学的知识那是五花八门的,不仅要学专业知识,还要学会怎么学习。
就好比给你一把钥匙,你得学会用它打开各种各样知识的大门。
大学还是个交朋友的好地方呢,这也是大学之道的一部分。
这里的朋友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和特色。
有的朋友是那种能陪你一起在图书馆熬夜赶论文的学霸,有的是在球场上跟你并肩作战的热血兄弟,还有的是能跟你谈天说地,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的文艺青年。
大家凑在一起就像一锅大杂烩,虽然味道各不相同,但是混在一起就是一种独特的美味。
通过和他们相处,你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学会包容不同的想法,这就像给你的心灵开了一扇扇新的窗户。
社团活动也是大学之道里不可或缺的元素。
那就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大舞台。
不管你是喜欢唱歌跳舞,还是热衷于做公益活动,或者是对科技发明感兴趣,都能找到自己的组织。
在社团里,你能把自己的爱好发挥到极致,还能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比如说组织能力,你得想着怎么把一场活动办得热热闹闹的,从拉赞助到安排场地,再到宣传推广,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挑战。
人文清华谢维和大学之道读后感
人文清华谢维和大学之道读后感读完谢维和谈大学之道的内容,那感觉就像是在一团迷雾里突然被人塞了个指南针。
谢维和讲的大学之道,让我突然意识到大学可不只是个换个地方继续读书的地儿。
大学,那是个有着独特气息的小社会,或者说是个特殊的王国。
他说到大学的文化传承,这一点就很有意思。
我以前觉得大学嘛,就是新思想的集中地,旧的东西该淘汰就淘汰呗。
但他这么一讲,我才明白,原来大学就像一个智慧的老管家,把从古至今的文化宝贝都好好地保存着,还时不时拿出来擦擦灰,给新一代的我们瞧瞧。
就像那些古老的学科知识,看似有点“老古董”,但其实是根基,没有它们,那些所谓的现代创新就像是没有地基的高楼,风一吹就倒。
还有大学的包容性。
这就像是一场超级大的派对,什么类型的人都能进来。
不管你是个对科学实验着迷到忘记吃饭的“科学怪人”,还是个满脑子浪漫想法,整天写诗作画的文艺青年,又或者是个对社会公平正义充满热血的积极分子,大学都有你的一席之地。
在这里,大家可以相互交流、碰撞。
就像不同口味的糖果混在一起,反而能创造出新奇的味道。
而且呀,大学的教育方式也很特别。
不是那种硬邦邦地塞知识给你,就像喂鸭子似的。
而是像一个聪明的导游,带着你在知识的大花园里溜达。
导游只会告诉你一些大致的方向,比如“这边是文学的玫瑰园,那边是科学的仙人掌丛”,然后就由你自己去探索、去闻花香、去被刺扎。
这让我觉得大学的学习更像是一场冒险,你不知道在哪个角落就能发现一颗隐藏的智慧宝石。
再说说大学和社会的关系。
大学不是躲在象牙塔里不理世事的,而是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就像一个人才的大工厂,把一个个青涩的学生加工成能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发光发热的“成品”。
同时呢,社会也像是大学的一面镜子,大学从社会中得到反馈,知道自己培养的人是不是符合需求,然后再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向。
读完之后,我就特别憧憬那种充满活力、包容又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学生活。
我觉得大学不仅仅是为了拿个学位,找个好工作,更是为了让自己在这个独特的环境里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内涵、能适应社会又能改变社会的人。
清华PK伯克利-中美顶尖大学工科教育差在哪
本人目前在伯克利读EECS(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和Math,即将大三。
上学期(2013春季)有幸来到清华电子系无13班交换了一学期。
作为学EECS的吊丝,交换期间不仅和电子系,也和软院,贵系,姚班的同胞们交流不少。
聊天扯淡中最常谈到的话题就是中美教育的差异。
这个话题在近几年也越来越热,不过网上大部分文章都着眼于big picture,比较美国liberal arts和国内教育的异同,本文更专注于国内外顶尖大学本科工科教育的对比。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来说明中美顶尖大学工科教育的异同。
1.教育理念上的差异2.硬实力的差异3.对一些常见观点的辟谣教育理念上的差异一、学术——工程师or科学家?在教学上,伯克利和清华对本科生的从目标上就不相同。
伯克利的培养的目标似乎是能做出东西的工程师,而清华则是动笔演算的“科学家”。
在理论方面,清华讲的东西要多于伯克利所讲的。
但是在动手方面,则不如伯克利锻炼的多,就我所收集的资料,像贵系,软院,每学期大概2000多行C 代码。
而在伯克利,至少3000 ,而且其中很大部分是用python等高级语言。
此外,很多project和业界实际在做的很相似,这样基本保证了毕业后能在硅谷当个码农。
EE方面也是一样,伯克利更注重动手操作。
下面举个例子对比一下:信号与系统伯克利的信号与系统由两门课组成,EE20N interpretation of signal and system和EE120 signal and system组成。
EE20N的理论部分很少,只讲了复数运算,卷积,信号与系统的表示和离散傅里叶变换。
这门课大部分时间是花在了lab上。
每周3小时lab 可以保证学生熟用LabView,并且lab的内容涵盖了基本Filter的设计,语音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实用内容。
比如这张经典的Lena:EE120则是EE20N 的理论拓展,傅里叶,Laplace,z变换,抽样等内容。
大学之道读后感
大学之道读后感1、大学之道读后感篇一:大学之道读后感科区看了一下,没想到,有一本书竟是这样的法人深省,虽然虽然4个小时站着读书有点幸苦,可是读有价值的书却好似一种身心的享受,想将其摘些如下:德雷克·博克在1971年之1991年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美国大学生取得的进步与本科教育的目标之间的差距。
得出的结论发人深省。
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很多重要的方面都有长获,但是在写作、批判性思维、数理能力和道德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还远未达到期望的水平。
多数大学高年级学生认为,他们在外语口语、文化和美学养成,以及准备成为活跃而富有知识的公民方面并未取得长足的进步。
总体上看,虽然美国的大学拥有充足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和几百门课程,但是它们不敢自信地说,如今的大学生比50年前的学得更多。
德雷克·博克进一步指出,现在很多重要的大学课程都由缺乏经验的教师在担任。
虽然已经出现了诸多教学方法,很多教授依然沿袭那些业已证明是低效的教学手段。
而在课程改革时,教师们却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
教师们讨论得更多的是教学内容,殊不知,对大学生影响更深远的是教学方法。
在本书的结尾,就改善大学生的学业水平向大学教师和大学的领导者们提出了若干建议。
美国大学取得的成就固然可喜,但向教师们提出的批评却是振聋发聩的。
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反观我国的高等教育,我们不难看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远远不止于这些,那作为一种学习借鉴,我想至少当代的大学生应该从以下方面来提高自己:一、学会表达(主要是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建议大学在初学中开设写作课和口语实践课。
二、学会思考。
学生应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的精神。
三、培养品德。
四、培养合格公民。
五、生活在多元化的校园。
六、为全球化社会做准备。
七、培养广泛的兴趣。
八、为职业生涯做准备我想虽然我们目前的教育是达不到这种要求,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种渐进的过程。
此时我们要做的只是从自身出发,提高自己,这样每个人都进步了,那我们所期待的教育结果也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大学之道》译文、挖空与选择题等训练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之道》译文、挖空与选择题等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考点:1.原文、译文与拓展阅读2.经典语句赏析3.挖空训练(给加点字注释)4.选择题【考点解读】文学常识《大学》本出《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
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戴圣汇编成书。
又称《小戴礼记》《小戴记》。
在流传过程中,经董仲舒、郑玄、孔颖达和宋代理学家如程颢、程颐等大儒的推崇,《礼记》在儒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南宋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出来并作章句,为《论语》《孟子》作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大学》则是四书之首。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语法(一)古今异义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古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古义:到)(二)词类活用1.形容词的活用(1)在明.明德(形容词用作动词,彰明)(2)欲齐.其家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3)欲正.其心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4)欲诚.其意者(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真诚,诚实”)2.动词的活用(1)知止.而后有定( 动词用作名词,停止的地方,目标,文中指“至善”的境界)特殊句式1.倒装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状语后置句,应为“古之于天下欲明明德者”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好德行的人)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之道 作文素材
大学之道作文素材《大学之道:作文素材那些事儿》素材一《宿舍夜谈会里的成长》大学宿舍就像一个神奇的小世界,里面发生的故事比电视剧还精彩。
记得有一次我们宿舍的深夜卧谈会,话题从明星八卦一下子跳到了未来的理想职业。
这一跳动就像坐过山车,刺激又新奇。
小张先开的头,他说自己想当一个游戏测试员,这样就可以天天玩游戏还有工资拿。
这想法一出来,就遭到了小王的吐槽,他说那职业看似轻松,实际上得一遍遍玩到吐才能找出游戏漏洞。
然后轮到我了,我犹犹豫豫地说想当个作家,可是我又担心自己没才思枯竭写不出来东西。
这时候平时不太说话的小李开腔了,他说其实干什么都不容易,但只要热爱就能坚持下去。
就像他喜欢研究电脑,课余时间就自己捣鼓组装电脑,修电脑,一开始啥也不懂被电了好几次,还把一个主板给弄坏了,幸亏是自己攒钱买的便宜货。
但慢慢地就熟练了,现在宿舍的电脑问题都找他。
他觉得只要我像他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积累,想当作家也不是没可能。
这一通聊天下来,我突然觉得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大家在互相交流互相吐槽中逐渐明晰自己的方向,这是大学之道的一种体现,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下探索自己的未来。
素材二《社团活动中的合作与竞争》参加大学社团那可太有趣了。
我加入的是一个辩论社。
有一次要和隔壁学校的辩论队打一场友谊赛。
我们为这个辩论题目“大学生应不应该做兼职”准备了很久。
我们这边分组进行材料收集和论点整理。
小孙和小赵两人负责查资料找兼职的好处,小林和我负责找不做兼职专注学业的理由。
刚开始的时候,那真是一片混乱。
小孙和小赵去图书馆借书找资料,结果俩人找了一堆没用的,全是职场励志鸡汤故事书。
小林呢,找的那些学术文章简直晦涩难懂。
我在网上找数据的时候还不小心点进了一些广告骗局链接。
不过后来啊,我们意识到这样不行。
于是互相整理思路,把找的勉强能用的材料放到一块慢慢分析。
我们重新规划了查找方向,明确各自负责的板块。
小孙和小赵重点找兼职对于社会经验积累和经济独立的帮助,而且不能只要鸡汤文,要实际的数据和案例,比如某兼职平台的数据统计。
大学之道 作文素材
大学之道作文素材《大学之道作文素材》素材一《社团里的“小宇宙”爆发》上大学那会,我参加了一个动漫社团。
刚进社团的时候,其实就是个啥都不懂的小菜鸟。
那里面有个学长,我们都叫他强哥。
强哥在社团里就像个灵魂人物,啥都会。
画画一流,做道具也是厉害得不行。
有一次,学校要举办文化节,我们社团想出个动漫舞台剧。
强哥一下就自告奋勇挑起大梁。
开始的时候,真可谓是一团糟。
选角的时候,有些人想演这个又想演那个,乱成一锅粥。
但是强哥一点都没慌,他把大家聚在一起说,咱们一个一个来,想演的,每人上去表演一段。
结果这招还真灵,大家都开始用心准备自己的小片段。
选好角之后,就是做道具和排练。
这排练过程中,问题也是一个接一个。
像有的动作太夸张不符合剧情啦,有的台词说得太快像赶火车似的。
强哥呢,就一点一点地纠正。
道具组那边也是,原本预定的一些材料做出来效果不好。
强哥就带着他们到处找材料,还发动自己的关系到处借工具。
到了演出那天,当音乐响起,灯光亮起,我们的舞台剧开始的时候,全场都震惊了。
精彩的剧情,精美的道具,准确的表演。
我从这个事情悟到,在大学,就像在这社团一样,主动积极地去承担责任,发挥自己的才能,也带着大家一起朝着目标努力,这就是一种大学之道呢。
能把一件事从无到有地做好,让每一个参与的人都成长,这就是很棒的大学状态。
素材二《图书馆的“奇妙冒险”》上大学后呀,我才真正发现图书馆原来是这么一个充满宝藏的地方。
刚开始,我去图书馆就像个没头的苍蝇,乱转。
书架一排排的,看得人眼花缭乱。
有一次,我接到一个小组作业,要做一个关于古代文学风俗的研究。
我心想,这可不得去图书馆找找资料。
进了图书馆,先到了文学那一块区域。
看到那么多书籍,我脑子直发懵。
就开始一本一本找,什么《古代民俗研究》啦,《古典文学中的风俗画卷》之类的书。
找了几个书架之后终于淘到几本感觉能用得上的书。
然后我找了个空位坐下来慢慢研究。
旁边有个同学,看他也是一头扎进书堆里。
我好奇,就偷偷瞟了一眼,好家伙,他那书上密密麻麻的都是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要有条件,就要出去读大学”徘徊犹豫了两年,我终究无法在就业和出国之间做出最后的决定。
还有两年,准确的说其实还有整整一年,我就不得不面对最终的抉择。
心底里,我一直是想出去看看的,长长见识、用好英语。
可终究有着太多不大不小的困难,所以迟迟无法下定决心。
直到今天,我读到了这样一句话,读到了这样一篇文章。
我更觉得一直以来的想法是正确的,我真的应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里面并没有什么具体的大学对比,但却有着同我理解并信奉的一样的大学之道,有着作为一名学生真正在大学里所要思考与培养的。
HKU曾如梦一般的吸引着我,可真的到了香港,真的走进了那所校园,纵使说不上失望,但总还是无法体会到她曾在自己心中那么神圣的地位的。
曾经,和太多人讲过,我想去香港。
两年前没有去成,有多么遗憾。
纵使梦想依在,曾经她在我心中的神圣地位不可动摇,可是两年后我真的不想在这样一座城市,走进校园里。
我依然深深地爱着这座城,可是,我已然明白了有很多事情,其实是和宣传中不那么一样的。
读到这样一篇文章,真的是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虽然我们的平台、道路并不相同,但是作者在文中表达出来的、曾经的那一段心路历程,我也真的是感同身受的。
因为我也曾有过那样的苦恼。
“失败者又怎样,我只需要离开,去到自己认可同时又认可自己的地方做一个强者就好了。
”这句话说的太好了,可是生活中又有几人能有这样的洒脱,又同时兼具这样的能力呢?===================================================================== ====《看大学之道:我为何如此喜欢伯克利——从清华到港大,一路漂泊,终于在这里找到归宿》作者:香港大学官晴一个人静静坐在图书馆,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禁不住感伤。
过去四个月的经历,虽如流星般倏忽即逝,却在我的记忆中挥洒下一片夺目闪耀的永恒。
一直很关心教育问题,也很想通过在大陆、香港、美国这三地不同教育体制中的个人经历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伴着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深深眷恋,终于在离别前,动情地写出这篇酝酿已久却迟迟没有阿下笔的文章。
每次在越洋电话里跟家人朋友讲起在这里的生活时我都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甚至蹦蹦跳跳,他们看到我如此滔滔不绝眉飞色舞的架势,常会纳闷地问,你们同学难道也都像你一样这么喜欢么?我说我不知道,也许不是吧。
确实,身边很多同来伯克利交换的朋友也会觉得很纳闷,为什么你会这么喜欢这里。
有时自己也觉得奇怪,这个地方究竟神奇在哪让我如此着魔?是接触了原来只能捧着课本赞叹仰慕的学界泰斗?还是参加了乐手和设施都堪称顶级的学生乐团,在音乐盛宴中流连往返?还是在频繁的定期旅行中尽情享受自然与生活的愉悦?还是在international house结识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还是幸运地与明确了今后理想和奋斗方向的Strait Talk这个组织邂逅?…太多太多的亮点,所以每当别人问起“What do you like about Berkeley”时,我都会非常肯定地回答“everything” 对方听到这个回答总会露出很惊讶甚至难以置信的表情,然后我又会强调一遍“yes, everything!”是啊,也许这个答案听起来很夸张,但确确实实是我的心声,也是我不可救药地爱上这个地方的真情流露。
学术,音乐,生活,旅行… 每一点,一切一切,都远远超越了原来的状态走向颠峰,带给我从未体验过的多彩与享受。
然而,这些亮点的叠加,虽然已经过于耀眼,依然不能诠释伯克利的真正魅力。
我为什么如此喜欢这里,最重要的在于我爱它的校风,它的文化、传统、精神,并且与之深深地融为一体。
学术水准上,与伯克利旗鼓相当的牛校也不少。
相似的风景,在其它地方也可以找到。
Strait Talk, 也可以去别的地方参加… 然而校园精神,这独一无二的伯克利真正引以为豪的特质,却是任何其它学校都无法模仿搬迁复制的。
在这里,我领会到一所大学的文化、校风可以多么神奇得改变一个人。
有时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想法可以天天变,每天都有那么多新奇的不可思议的灵感的迸发,仿佛一场心灵的荡涤,也许真是这小小的校园,到处充满着先贤的仙气灵气吧。
后来知道了,这种不可思议的只能置身于校园中才能感受到的气息,就是它独特的校风。
所以真正的牛校,远远不仅仅牛在学术水准上,更别提什么排名和硬性设施,而是牛在这种好似仙气的校园风骨上——这才是大学之道的精华。
转变与豁然开朗前年,因为到香港后不习惯,处在留恋清华委培时光的精神阴影中无法解脱,我常被别人说适应能力太差;但今年初,刚来伯克利就如此之快地进入状态,确实是之前没有想到的。
看来不是自己本身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毕竟适应不适应也要分地而论。
如果我的价值观和那个社会的价值导向不一致,说到底也是无法适应的。
高三一心想考港大时,看到的只是它光鲜的外表,听到的是令人迷惑的宣传和整个社会的追捧,然而到了之后才发现与原先所想相差甚远。
在表达不满之前,我想有必要先澄清一下对港大的看法。
尽管提起香港时,我经常会带着一种不屑甚至鄙夷的口气,尽管我确实不庆幸去了港大,但我也绝不后悔这个选择。
我真心感谢港大给我提供的资源和平台,没有它我不会有去清华委培和去伯克利、台大交换的机会,这是任何一所别的学校都不能给我的资源。
没有它的转专业政策,我就不会做出从经管转到社科,经过一年的泛读之后选择政治和哲学专业这个让我永远都不会后悔的明智决定。
港大带我脱离了国内那种论文可以随便借鉴抄袭、没有讨论课、没有学术自由的填鸭式大学教育。
没有港大,我不会感受到西方教育体制在文科教学上无可否认的先进性,不会接受超强度的读写训练,不会逐渐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因而也不会在伯克利适应得这么快…等等等等。
我更看到香港先进的社会规范、完善的法治,高素质的人员,和那些一步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打好自己这一份工”的港人。
香港其实是一个很单纯的社会,因为它的价值取向太单一。
浮华下的单纯,功利下的简单。
拎着LV包包和coach手袋的摩登女郎,其实都很友善和乐于助人。
在街上东张西望找不到方向时,有人会主动过来问“你需要帮助吗”。
我喜欢香港的井井有条,而相比之下,国内的环境不仅浮躁,而且混乱。
然而不太喜欢港大,是因为那里没有我想要的校园文化,而与它的教育体制无关。
港大的体制、管理、硬件,这些能用指标衡量的东西,确实堪称亚洲甚至世界一流。
我的不适应是因为自己的志向和香港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相左。
一个对外宣传时选取的优秀毕业生典型差不多都是清一色的去什么什么银行工作的前辈,这确实是香港这个社会的真实反映,但我看到后心里非常不舒服。
我完全不接受这个学校和这个社会对成功典范的定义,认可这种定义的人可以在香港如鱼得水,我却在压迫中日渐愤世嫉俗起来。
在香港,虽然一直有种桀骜不驯冲破藩篱的愿望,但在繁忙功利的社会环境下,自己就像笼中之鸟,因为无法冲破牢笼而苦苦挣扎。
我本身就是个内心不相信任何权威,不喜欢束缚,梦想一个人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自在行走闯荡的人,但在香港,我看到的是一片太不真实的人工世界,身处蜗居,穿梭于拥挤的人流和狭窄的街道,抬起头看到的是那似乎要冲过来把我压倒的高楼大厦,和那片被建筑群轮廓切割出的小得可怜的蓝天。
我不情愿地被迫跟随那个城市过快的律动和令人窒息的人潮,无暇停下脚步思考。
虽然我可以独善其身,甚至有时因逆主流而动、显得和别人不一样而感到自豪,但这其实只是自我抬高以换取安慰的做法罢了。
在主流外游离的边缘人群,终究心里是不好受的;而且当别人在往前走的时候,你怎么能不走呢。
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喜欢伯克利的原因,我终于能从港大的非主流在这里翻身主流,找到属于自己的地盘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虽然这么讲,但在伯克利是没有主流这么一说的,它令人惊叹的多元与包容让每一种声音都有表达的空间,任何人都不会被视为异类,所有人都是校园里的主流。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typical Berkeley student”.在伯克利我找到了许许多多和我一样为信仰而活着的人们(如果在港大这种人会被视为疯狂的异类吧),与他们的对话能激起我内心深处最强的共鸣与震撼。
望着那些会说话的智慧的双眼,我们在阳光下席地而坐,就学术、时事、人生、理想侃侃而谈…寻找梦想的期望到了伯克利之后得到淋漓尽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实现,一拍即合。
一颗桀骜不驯挑战世俗的心在加州广阔的天地中尽情飞翔。
校园里无处不在的自由气息,激励着我去获得这些我所追求的所有东西:热情、勇气、智慧、心灵、梦想、信仰,这就是我为什么觉得伯克利是像天堂一般的地方。
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真实的“存在”的意义。
每每从宿舍窗外望向Bay area 的美景,迎着清风微笑着眺望远方那横跨两片陆地的金门大桥,每每踏着清幽的钟声和暖暖的阳光在校园里漫步,上课时望向窗外那湛蓝天空下的斑驳树影与红花时,我就知道,在这里,没有什么不可以。
天天面对那片汪洋,并不觉得孤寂;很奇怪,在香港看海,却有种旷世的孤独感。
但我确实感到天地间人的渺小,也更激发了内心无限的膨胀:一个人的空间可以无限小,但它的内心、信仰和生命的意义可以无限大;正因为太渺小太短暂,所以凡事更要看开些,更要去勇敢自由地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努力寻求真理,而不沦为任何一种思想道德意识、一种文化、一种特定生活方式控制下的玩偶、一种为别人而活而创造利润的工具。
诚然,人没有最终的自由,说到底都是奴隶,但自己选择去成为什么信仰的奴隶,这才是最终的自由。
伯克利先为我打开一片广阔的视野,呈现了多彩的信仰,并在最后帮助我找到并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大学精神- 伯克利不仅仅是美国大学文化的典范,更是所有大学的典范。
一所真正的大学(不论它处于何地)应该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有自由的学术氛围与生活气息,有着勇于颠覆权威打破传统的不服于世和求变求新精神…所有这些都在伯克利得到了最集中最完美的呈现。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它就以言论自由运动和反越战运动而闻名,自此塑造了对抗权威的自由反叛形象。
伯克利的校园给人一种心间微笑常驻的满足感。
像圣母一样,有着作为顶级学府的神圣高贵,又不失慈祥安逸的自然亲切。
它的海,有种自然恬淡的美,加州的阳光耀眼而又不失爱抚;而有的地方,漂亮的海滩像是富人专属区,好像被金钱修饰过,阳光夺目,却感觉缺少博爱,有种隔阂… 来了这里,才知道,原来世界上无处不在的阳光,也可以有这么大的区别。
至于我对伯克利的形容,仍然想借用自己在刚来时写下的相册导言。
很奇怪,这三句话只是当时在校园中简单转了一圈之后写下的感悟,而四个月之后再看,仍然得其要旨,也许这也是我们因情趣相投而一拍即合的最好证明吧:“简单宽敞的街道,和暖的阳光,一切不加修饰,美得自然。
表面的安逸下,蓄积着百余年时代洪流与思潮交汇中荡涤出的历史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