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杨剑文

合集下载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与论证原则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与论证原则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与论证原则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指针灸临床实践的规范指导,在现代医学背景下,通过系统评价和综合分析已有的临床研究证据,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与论证原则对于制定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方法和论证原则。

一、研究方法1. 问题的明确: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前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或目标,确定所选择的主要研究问题和次要研究问题。

这有助于明确研究的范围和目的,避免研究过程中偏离研究目标。

2. 检索策略:在制定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时,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制定详细的检索策略。

检索策略应包括关键词的选择、数据库的选择和检索时间的选择等。

通过系统地搜索已发表的研究文献,以获取关于问题的最新和最全面的证据。

3. 证据筛选与评价:对于检索到的文献,需要进行筛选和评价。

首先进行标题和摘要的筛选,排除不符合研究问题的文章。

然后对符合研究问题的全文进行评价,评估其研究设计的质量、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结果的可靠性,选择适合的研究纳入综合分析。

4. 综合分析:在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研究后,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可以通过定量的方式(如荟萃分析)和定性的方式(如描述性综合分析)进行。

通过综合分析,将各个研究结果合并,得出总体效应的估计值,并进行结果的可信度评估。

5. 结果的归纳与总结: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对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研究问题进行结果的归纳与总结。

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理性并具体地总结研究结果,表达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和相应的建议。

二、论证原则1. 证据的权威性:在制定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时,需要依据权威的证据进行论证。

权威的证据可以来自于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荟萃分析或指南常用的GRADE证据评级。

2. 多学科的合作: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应该是一个多学科的合作过程。

由于针灸临床实践涉及到中医学、西医学以及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有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以保证指南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医药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介绍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其意义和应用前景。

循证医学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收集、评估和综合现有的医学证据,为临床医疗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的方法。

而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则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疾病或病症,综合各类证据和专家经验,制定出的一系列临床操作指南。

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在广泛征求国内外中医药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通过多轮专家评审,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和现有的研究成果,最终形成。

这一系列指南主要涵盖了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症方面的临床实践,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和操作指引。

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意义不仅在于规范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还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通过对中医药的临床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估,也能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和借鉴。

对于中医药的应用前景而言,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布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中医药的应用将更加规范和可信赖。

同时,指南的逐步完善和更新也将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长期的支持和方向。

综上所述,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期待该指南能够为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提供准确、科学的方向,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展开对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介绍和分析: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简要介绍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背景和目的,并说明文章的结构。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2.1 第二批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背景。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证据层级分析与推荐级别解读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证据层级分析与推荐级别解读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的证据层级分析与推荐级别解读循证针灸是指在针灸治疗中,基于临床经验和对可获得证据的评价,运用循证医学原则制定治疗方案。

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对于收集到的各种针灸相关的研究证据进行层级分析和推荐级别的解读是十分重要的步骤,它能帮助针灸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选择合适的针灸治疗方案。

一、证据层级分析1. 临床实用指南层级临床实用指南分为临床实践指南(CPG)和系统评价(SR)。

临床实践指南是一份经过系统评价和证据分析,对医疗决策起到重要指导作用的文件。

系统评价是通过使用预定的方法对特定健康问题的一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一份报告。

2. 证据层级分级通常,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将研究证据按照以下层级进行分类:- Level I:来自至少一项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RCT)或系统评价(SR)的证据- Level II:来自非随机对照试验(非-RCT)的证据- Level III:来自非系统评价(非-SR)的单组研究、良性队列研究或报告、案例控制研究或非随机对照试验(非-RCT)的其他证据- Level IV:来自专家委员会报告或意见的证据二、推荐级别解读推荐级别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每个治疗方案的推荐程度。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通常将推荐级别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强烈推荐(Strong recommendation)强烈推荐意味着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编写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治疗方案能为绝大多数患者带来明显的益处;治疗方案的益处明显大于不良反应或其他不利影响。

2. 推荐(Recommendation)推荐意味着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编写委员会认为该治疗方案对绝大多数患者有效;治疗方案的益处大于不良反应或其他不利影响。

3. 不推荐(Do not recommend)不推荐意味着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编写委员会认为该治疗方案对绝大多数患者无效;或者治疗方案的益处不足以超过不良反应或其他不利影响。

4. 無證據(No recommendation)无证据意味着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编写委员会认为当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或反对该治疗方案;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获得更多证据。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循证医学是一种根据最新的科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的方法。

对于针灸这一传统医学疗法来说,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以期为实现循证针灸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针灸学理论、循证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

首先,针灸学理论是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的基础,包括经络学、腧穴学、针刺技术等内容。

这些理论为循证针灸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使其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信度。

其次,循证医学理论强调临床实践的科学性和可验证性。

循证医学要求医疗决策基于最新、最可靠的科学证据。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也需要基于这一理论,将循证医学的方法应用到针灸疗法的研究和实践中。

这包括搜索、筛选、评估和综合分析现有的针灸临床研究,以便为指南的制定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最后,临床实践经验是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实践经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技巧,对于指南的制定和评估起到重要的作用。

鉴于针灸研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需要更加重视针灸学者的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科学证据进行权衡和决策。

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论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定需求和制定目标。

指南的制定应该明确确定目标人群、目标疾病和目标结果,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第二,收集并评估现有的证据。

这包括系统地搜索针灸相关的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

只有经过高质量的研究才可以作为指南的依据。

第三,开展指南制定的具体工作。

这包括制定指南的结构和内容,编写指南的推荐和建议,形成具体的指南文档。

第四,评价和修订指南。

制定好的指南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应用和评估,及时对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准确性。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和应用对提高针灸疗效、规范针灸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提高指南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使临床医生更加有信心和依据地运用针灸疗法。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评价与分级体系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评价与分级体系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证据评价与分级体系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是指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针对针灸医学领域的临床实践问题,以系统研究的方法,结合临床经验和患者价值观,制定的针对性指导文件。

在编制这些指南时,需要进行证据评价和分级,以确保其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一、证据评价1. 研究设计的评价在对相关研究进行评价时,首先要考虑研究设计的质量。

在循证医学中,随机对照实验(RCT)是最具权威性的研究设计。

其次是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对于采用非随机、无对照组或横断面研究设计的文章,应慎重评价其证据价值。

2. 样本量和统计学分析的评价在评价一篇研究的证据推断时,需要考虑样本量的大小和统计学分析的可靠性。

样本量过小会导致结果不可靠,而统计学分析的合理性和适切性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3. 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在证据评价中要考虑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如果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相似、趋势一致,那么其证据强度会得到提升。

相反,如果存在矛盾的结果,那么需要进一步考虑研究的质量和方法学问题。

二、分级体系循证针灸的临床实践指南通常采用分级体系,将证据按照可信度和推荐程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级体系包括:1. GRADE方法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是循证医学领域中广泛采用的分级体系。

它将证据分为高、中、低和极低四个等级,同时对推荐程度进行分级,包括强烈推荐、推荐、条件推荐和不推荐。

2. SORT方法SORT(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 Taxonomy)方法是美国家庭医学会制定的一种分级体系。

它将证据分为A、B、C三个等级,同时对推荐程度进行分类。

A级证据为优质证据,B级为中等证据,C级为不足证据。

3. 针灸专业分级体系在循证针灸领域,也有单独的分级体系用于评价针灸的证据。

这些分级体系通常将证据分为高、中、低和没有证据四个等级,同时还会对推荐程度进行分类。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效果评估与证据分级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效果评估与证据分级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效果评估与证据分级循证医学是以证据为基础进行临床决策和实践的一种方法。

在针灸临床实践中,循证医学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通过对现有研究证据的评估,旨在为针灸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指导。

效果评估是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针灸治疗效果的评估,可以判断其在不同病症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常,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效果评估包括针灸的总体效果、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改善等方面。

在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中,证据分级是对研究证据质量的评价。

证据分级一般包括高质量证据(高证据级)、中质量证据(中证据级)和低质量证据(低证据级)等级别。

评估证据分级通常遵循一定的标准,如研究设计、方法学质量和结果等。

高质量证据一般来自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质量证据来自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低质量证据来自观察性研究。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效果评估和证据分级是确保针灸治疗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现有研究证据的评估,可以判断针灸治疗的作用、副作用以及适用病症的范围。

同时,准确的证据分级有助于指南的推广和应用,为临床医生、患者和决策制定者提供有力的依据。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效果评估和证据分级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当前循证针灸研究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研究设计不严谨,方法学缺陷较多,导致证据的可靠性不足。

其次,由于针灸治疗个体化和综合治疗的特点,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估和证据分级往往受到个体差异和治疗方法的影响。

为了提高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效果评估和证据分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加强研究质量和方法学的规范化。

针对针灸治疗特点,可以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加强治疗方法的统一和比较研究。

同时,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建立针灸临床实践的多中心研究网络,加强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和更新。

总之,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效果评估和证据分级是提高针灸治疗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评估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和进行证据分级,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指导,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针灸治疗。

循证医学信息数据库的查询利用(上)

循证医学信息数据库的查询利用(上)

循证医学信息数据库的查询利用(上)
兰小筠;李蓓
【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
【年(卷),期】2008(11)12
【摘要】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对患者的诊治
必须基于当前可得到的最佳临床研究结果,结合医生的经验,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并在尊重其选择和意愿的前提下,制定对患者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资源主要包括有系统评价数据库、临床实践指南数据库、循证医学期刊及其他相关数据库等。

【总页数】1页(P1121-1121)
【作者】兰小筠;李蓓
【作者单位】410013,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学;410013,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药信息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
【相关文献】
1.中华艺术视觉信息数据库建设构想(上)——视觉信息处理机制的建模及在视觉信息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J], 韩丛耀
2.利用TPI系统建设教学参考信息数据库——兼论厦门理工学院“教学参考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J], 林水灿
3.利用C++ Builder实现肿瘤遗传信息数据库的查询和利用 [J], 郭华;赵佳
4.循证医学信息数据库的查询利用(下) [J], 兰小筠;李蓓
5.利用ASP实现对实验室设备信息数据库的查询 [J], 余朝琨;杨建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及标准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及标准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及标准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据和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价值观和预期,制定最佳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也需要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以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1. 提出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需要回答的临床问题,如疾病的诊断、针灸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等。

问题应该准确具体,有明确的目的和范围,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2. 查找证据:然后,需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收集最新的关于该临床问题的研究证据。

文献检索可以通过多种数据库和搜索工具进行,以确保获取到全面、准确的证据。

3. 评估证据质量:获得的研究证据需要进行质量评估。

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工具,如Cochrane协作网络提供的系统评价工具。

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判断证据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4. 汇总和分析:在评估了证据质量后,需要对获得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可以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将多个研究的结果进行合并,得出最终的结论。

5. 制定指南: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应该包括明确的目标、建议的做法和避免的做法等内容,以帮助临床医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针灸治疗。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靠性:1. 透明度和可复制性:指南的制定过程应该具有透明度,包括明确的方法和过程,并且应该能够被独立的第三方复制和验证。

2. 编写团队的多学科合作:制定指南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涵盖针灸专家、临床医生、流行病学家、统计学家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以确保指南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3. 系统评价的方法:指南的制定应该基于系统性的文献评价和分析,以获取可靠的研究证据和结论。

4. 反思与更新:制定的指南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在一定时间后需要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的进展。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之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之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之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循证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旨在通过系统评价与分析已有的临床研究证据,提供切实可行的针灸治疗方案和指导。

为了制定客观、科学、可靠的指南,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在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研究方法在循证针灸实践指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是循证医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循证针灸实践指南制定的基础。

在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中,应首先明确研究目的,明确针灸治疗的问题是什么,比如是研究针灸在治疗特定疾病中的有效性还是研究针灸对于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等。

其次,应选择适当的研究设计。

在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中,常用的研究设计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队列研究、临床观察研究等。

随机对照试验通常被认为是评价针灸治疗效果的最高级别证据,然而由于针灸治疗难以进行盲法,所以仅有少部分针灸RCT能够严格遵循双盲操作。

在制定指南时,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

此外,样本的选择和招募也是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重要一环。

应该根据针灸的适应症与受试者的疾病特点来选择样本,并能代表目标人群的整体特征。

在样本招募过程中,应注重多中心、大样本的招募,以便增加指南的实用性和代表性。

数据分析在循证针灸实践指南中的应用数据分析是循证针灸实践指南制定过程中必不可缺的步骤,其目的是从已有的研究证据中提取出最有关联的信息,以制定具有实质性依据的治疗指南。

在循证针灸实践指南的数据分析中,主要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来进行数据的整合和综合。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荟萃分析(Meta-analysis)、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等。

荟萃分析是将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和汇总的一种方法,可以用于评估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系统评价则是整合和评估相关研究,以获得对某一特定问题的全面和可靠的证据。

通过荟萃分析和系统评价,可以得出综合临床研究结果的结论,并制定针灸治疗的指导原则。

此外,在数据分析中,还应对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减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实践

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实践

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实践第一章:引言循证医学研究方法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医学研究方法,旨在评估和应用医疗健康护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

本章将介绍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研究设计2.1 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是循证医学研究中最有效的试验设计,具有高度内部有效性和科学性。

本节将介绍随机对照试验的定义、设计原则以及注意事项。

2.2 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是一种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群体或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本节将介绍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常见观察性研究方法。

第三章:文献综述与筛选3.1 文献综述的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是循证医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旨在汇总和评估已有研究的证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本节将介绍文献综述的目的、意义以及常见的文献综述方法。

3.2 文献筛选的方法与步骤文献筛选是文献综述中的关键步骤,本节将介绍文献筛选的方法与步骤,如制定筛选标准、检索文献、筛选文献等,以提高筛选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四章:统计分析4.1 数据收集与处理本节将介绍医学研究中常见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统计软件的应用等。

4.2 统计分析方法本节将介绍医学研究中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和多元分析等,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

第五章:循证医学应用实践5.1 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实践指南是循证医学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本节将介绍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过程与应用,以及推广与更新的策略。

5.2 医学教育与培训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的应用不仅适用于临床实践指南,也对医学教育与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将介绍如何在医学教育与培训中应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提高医学生和临床医师的研究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讨论6.1 循证医学案例分析的意义与方法通过循证医学案例分析,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揭示医学研究中的问题与挑战,提出解决方案。

本节将介绍循证医学案例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循证医学操作实验报告

循证医学操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循证医学实践操作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0日三、实验目的1. 理解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学习如何进行系统文献检索。

3. 掌握如何评估文献质量。

4. 培养临床问题解决能力。

四、实验原理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简称EBM)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实践方法。

它强调在临床决策中,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最佳现有证据以及临床经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和技能。

五、主要仪器与试剂1. 计算机及互联网2. 系统检索数据库(如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3. 文献评价工具(如Jadad评分表等)六、实验步骤1. 确定临床问题:选择一个临床问题,例如“高血压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2. 系统检索文献:- 使用PubMed数据库,以“hypertension treatment”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 筛选相关文献,排除综述和评论性文章。

3. 评估文献质量:- 使用Jadad评分表对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评分。

- 对其他类型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

4. 提取关键信息:- 提取文献中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干预措施、结局指标、样本量等。

5. 整合证据:- 分析不同文献的结果,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使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6. 制定临床决策:-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最佳现有证据和临床经验,制定诊疗方案。

七、注意事项1. 确保检索数据库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2. 严格遵循文献评价标准,确保文献质量。

3. 综合分析不同文献的结果,避免单一文献的偏倚。

4.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八、实验结果本实验成功完成了循证医学实践操作,以下为部分实验结果:1. 检索到关于高血压治疗的文献共30篇。

2. 经过筛选,最终纳入8篇RCTs进行分析。

3. 使用Jadad评分表对8篇RCTs进行评分,平均评分为3.5分。

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

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

临床流行病学在循证医学中的角色
循证医学强调使用最高级别的研究证据来支持临床决策,这促进了临床流行病学和其他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提供更加可靠和有效的证据。
提供高级别的研究证据
循证医学强调多学科合作和综合评估,这有助于临床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如统计学、生物统计学、健康经济学等的合作,共同推动医学研究的发展。
临床流行病学案例分析
循证医学案例分析
某团队通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等方法,评估了某药物对某种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的治疗依据。
案例三
某医院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对某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法等进行系统评价和比较,为患者制定了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案例四
某团队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方法,调查了某药物对另一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通过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等方法,评估了该药物对另一种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的治疗依据。
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在医疗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1
未来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发展方向
2
3
加强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研究和实践。
拓展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应用领域。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培训和教育
加强对医疗工作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疗水平和实践能力。
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在医疗实践中的整合应用
05
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医院通过对病历数据的流行病学分析,发现某种手术的并发症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有关,从而改进了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在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在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察 , 肉眼可见的疾病作为研究对象 。 用 所以多数疾病 , 包括疮
疡、 皮肤性 病 、 肛肠病 、 、 、 瘿 瘤 岩等都有 形态学 改变 , 内容 且
纪的临床 医学 , 的定义为“ 它 慎重 、 准确和 明智地应用 当前所
能获得地最佳研究证据 , 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 能和多
年临床经验 , 考虑患 者的价值 和愿 望 , 三者完美 地结合起 将 来, 制定 出患者地治疗方 案 。 它以解 决临床 问题 为 出发 点 , ” 提出一整套发 现问题 、 寻找并评价 证据 、 综合分析 并正确应
【 】 中华 , 1李 7 张根 源, 陈金福. 养血御风汤治疗变应性鼻炎4 例 0 『. J实用中医药杂志 ,0 8 2 ()2 】 20 ,41:6 【8 略 , 1】 黄 孔俐君 , 孔令 , 4 种 中药对痤疮丙酸杆 菌的抑制 等.8
【j 鸣. 6 射 方剂学【 】 i M. : 北京 人民实用 医药杂志 ,0 3 36 3 9 2 0 :0 — 0
用结 果以指导疾病 地诊断 、 治疗 和预后 的理论 和方法 , 临 使
床 医疗决 策更 加科学 化I 中医外科 把发 于体表 , l 】 。 有形 症可
【】 5刘梅生 当归在妇科中的应用【. J 中华实用医药 杂志 ,0 55 ] 2 0 ,
(2:6 1) 2
19 2 2 2 6 9 8: 3 - 5
【1 1】 张湖德. 中西医结合全书【 . : M】 汕头 中国医学出版社 ,0 7 20 :
3 43— 44 3
【2孙开玲 . 2] 膈下逐 瘀汤治疗原 发性肝 癌4 例 [_ 0 J 中国 民间疗 】
法 ,9 82 ()3 19 ,82:4
【2加 味血府逐瘀 汤治疗 外伤性 玻璃体 积血 3 例 [. 1】 0 J 临床观 1

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

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

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
吴一龙;杨学宁
【期刊名称】《循证医学》
【年(卷),期】2001(001)001
【摘要】@@ 1 循证医学的概念rn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又称求证医学、实证医学.1996年Sackett将循证医学定义为"自觉的、准确的、公正的根据现有最好的证据来决定对每一个病人的治疗选择"[1].
【总页数】4页(P1-4)
【作者】吴一龙;杨学宁
【作者单位】广东省循证医学科研中心、中山大学肺癌研究中心、附属三院,广州,510630;广东省循证医学科研中心、中山大学肺癌研究中心、附属三院,广州,5106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1
【相关文献】
1.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2019年年会暨第5届华夏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论坛第4届东湖循证评价与转化研究论坛 [J],
2.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2019年年会暨第5届华夏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论坛第4届东湖循证评价与转化研究论坛 [J],
3.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2018年年会暨第4届华夏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论坛第10届中国循证与转化医学高峰论坛会议通知 [J], 中国医疗保
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
4.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华夏医学论坛·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论坛2015第一届中南国际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论坛 [J],
5.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2018年年会暨第4届华夏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论坛第10届中国循证与转化医学高峰论坛会议通知 [J],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循证医学与实践

循证医学与实践

循证医学与实践
华伟
【期刊名称】《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0(2)4
【摘要】@@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将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与现有的最好研究证据、患者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位患者做出最佳医疗决策的一种新的医疗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医务人员应该认真、明智、慎重地应用从临床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最佳研究证据来为患者服务[1-3].
【总页数】2页(P252-253)
【作者】华伟
【作者单位】100037,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八)--循证医学与社区医疗实践(上) [J], 董碧蓉
2.在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态度、需求及影响循证医学实践原因的调查 [J], 熊昌辉;罗群;李青莉;周丽;卢泳;柯李灵
3.第四届亚太地区循证医学研讨会主题:循证医学——教育、研究、实践与持续质量改进 [J],
4.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合作项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妇产科循证医学实践》
学习班成功举办 [J], 张红
5.深圳市医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循证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学习班[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中医与循证医学

论中医与循证医学

论中医与循证医学
罗云波;衡先培
【期刊名称】《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6(16)2
【总页数】4页(P72-75)
【关键词】中医;循证医学
【作者】罗云波;衡先培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省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
【相关文献】
1.循证医学如何规范推进中医药临床科研?--访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刘建平教授 [J], 费菲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专题研讨会纪要 [J], 杨小波;吴大嵘;赖世隆
3.中医药学与循证医学学术研讨会暨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成立大会 [J],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及第五届中医/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 [J], 李昕雪;费宇彤
5.中医药学与循证医学学术研讨会暨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成立大会纪要[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循证医学在线——2002年的10篇文章——糖尿病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在线——2002年的10篇文章——糖尿病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在线——2002年的10篇文章——糖尿病循证医学邝建;杨华章
【期刊名称】《循证医学》
【年(卷),期】2003(3)1
【总页数】1页(P50-50)
【关键词】糖尿病;循证医学;并发症;预后;临床实践
【作者】邝建;杨华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R4
【相关文献】
1.循证医学在线——2002年的10篇文章——循证高血压 [J], DanielMPanisko,MD,MPH;程超;钟文昭;杨学宁
2.循证医学在线——2002年的10篇文章——雌、孕激素治疗增加了绝经后妇女
的冠心病和乳腺癌发病率 [J], 何剑辉;钱德英
3.循证医学在线——2002年的10篇文章——循证物理诊断学 [J], DavidLSimel,MD,MHS;程超;钟文昭;杨学宁
4.循证医学在线——2002年的10篇文章——互动式医学文献网站使用指南 [J], 钟文昭;冯卫能;杨学宁
5.循证医学在线——2002年的10篇文章——临床实践在循证医学新纪元和病人
治疗决策中的地位 [J], 钟文昭;杨学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把握循证医学内涵推动医学教育发展

把握循证医学内涵推动医学教育发展

把握循证医学内涵推动医学教育发展
黎莉;齐林;林新宏
【期刊名称】《西北医学教育》
【年(卷),期】2002(10)4
【摘要】循证医学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临床医疗模式,代表着21 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准确把握循证医学关于遵循证据、以人为本和临床经验与科学证据并重的思想,正确认识循证医学对今后医学教育的影响,是新世纪医学教育和临床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
【总页数】2页(P198-199)
【作者】黎莉;齐林;林新宏
【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室,广州,510515;第一军医大学研究生队,广州,510515;第一军医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室,广州,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8
【相关文献】
1.用循证医学证据丰富经验医学内涵--谈临床医生如何面对医学实践模式改变 [J], 傅晓英
2.用循证医学证据丰富经验医学内涵——谈临床医生如何面对医学实践模式改变[J], 傅晓英
3.循证医学推动实验医学的发展 [J], 任延平;吕卓人
4.正确理解循证医学的内涵 [J], 王东峰
5.推动我国循证医学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循证医学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中国循证医学中心2008年度工作会议纪要 [J], 李幼平;吴泰相;商洪才;杨克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研究者: 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作为应用者: 使用高质量的证据
从证据到临床决策
原始临床研究(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的各种) 系统评价/Meta-分析、HTA
临床实践指南(桥梁)
医生的临床经验 临床决策 病人的需要
病情是否有不能使用指南和证据的理由
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
临床医学最重要的进展:

2)不同药物、剂量和途径的溶栓疗法治疗急 性脑梗死
不同药物(rTPA、链激酶、尿激酶): 尚无充分证据证明何种药物更有效和安全 不同剂量(高剂量、低剂量): 高剂量有增加出血的趋势但目前证据少,尚不能最后 定论 不同途径(动脉、静脉): 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动脉给药优于静脉给药,动脉给药 有创、不方便并昂贵,推广性差
临床实践指南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从证据到临床决策的桥梁 意义:
1 治疗方法太多,需要选择 2 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需要 3 有普遍意义的证据怎样用于当地、当时的具体情 况(国家指南、地区指南等) 4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招标趋势:根据循 证医学原则制定规范化治疗方案
指南的强度:
分级 Ia 证据类型
证据和推荐意见的级别
推荐意见分级 A
多个RCT的系统评价
Ib
II III IV
至少一个RCT
至少一个设计很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 至少一个设计很好的无对照研究 专家或权威的经验和意见
A
B B C
实践循证医学的要点

使用高质量的证据:如循证临床实践 提供高质量的证据: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

二、临床研究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开展循证医学的挑战, 临床实践迫切需要证据,但:

当前可得到的高质量的、能帮助决策的证据太少 能够提供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的专业技术人员太少

循证医学需要临床研究提供证据
临床专业研究生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
制定临床指南的方法
1 基于专家意见(expert opinion)
2 达成共识的方法(consensus method)
3 基于证据的方法(evidence based guideline):当今世界趋势
循证制定治疗指南 Evidence based guideline
基本步骤: 归纳总结当前的最佳证据 详细说明怎样应用证据于具体的病人 好的治疗指南应该: 全面分析评价了当前最佳证据 应对每一条推荐意见标记基于何级别证据

卒中:预防更加有效
研究证明:卒中是可预防的疾病

抗血小板制剂:阿斯匹林、抵克利得、氯吡格 雷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狭窄>70% 降血压:低盐饮食、药物 戒烟 降脂:他汀类,舒降之等 雷米普利 心源性脑栓塞的抗凝治疗(华法林等)
4 应用于具体的个体化病人
要考虑的问题: 1. 病人有无不适合使用证据的理由? 2. 可行性? 3. 利大于害?不使用有关疗法有什么后果? 4. 病人的价值观和对疗效的期望怎样?

谁正确?
不知道!
缺乏相关的高质量临床试验证据
因此,当有人说“我认为这是一种
有效(或无效)的疗法”时,你应 该问“证据何在?” 提倡“建设性怀疑”
随机对照试验发现:


一些疗法理论有效但实际无效或害大于利 一些疗法似乎无效而实际上利大于害 动物试验结果不能直接推广于人体 只有理论是不够的,理论还需要实践(临床试验) 来检验 一些疗法有效,但其机理暂无法在理论上解释 清楚
部分实例
利多卡因:纠正室性心律失常但增加死亡
Beta-阻滞剂:在机理上纠正室性心律失常不如 利多卡因,但实际上显著降低心梗 的死亡和再发 维生素E:理论上预防动脉硬化,实际上没有降 低血管事件
钙拮抗剂:减少脑梗死体积但无临床效果的证据
雷米普利: 减少死亡和血管事件但机理尚不明
中风病房: 减少中风死亡和残废但机理尚不明
69% 1% 66% 0 54% 39% 53% <1% 44% 0 30% 0 0 》50%
3 评价证据

Cochrane 系统评价已经进行 其他: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标准严格评价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特异性治疗

有证据有效: 少 常规使用: 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SR、RCT) 选择性使用: 3小时内静脉使用rtPA 限制在临床试验中使用:6小时内静脉使用rtPA (CT,SR) 证据不推荐常规使用:少 血液稀释疗法、急性期使用肝素(特殊情况可用) 有效或有害的证据均不足(待研究):多 溶栓 (超过3小时使用tPA,尿激酶) 降纤(蛇毒酶制剂) 神经保护剂
英国不同城市抗凝剂治疗心梗使用相差100倍 美国不同社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使用率相差20倍 2. 医疗费用问题:不堪重负、价有所值? 任何治疗方法均不同程度地花钱 任何治疗方法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但并非任何疗法均会有效 病人期望值增高:要求医疗服务质优价廉 花钱买疗效不确定、副作用明显、使用不方便的疗法,值 得吗?
3)抗凝治疗对非栓塞性脑梗塞的二级预防


9个合格的RCT,包括1214例病人 所有研究质量均较差,均发表于CT时代前 现有证据证明增加出血的风险 没有证据证明对此类病人应该长期使用抗凝剂 还需进一步研究是否真正利大于害
4)甘露醇治疗急性卒中


研究其治疗卒中的效果而不是脱水作用 仅有一个RCT,包括300例脑梗死病人 质量较差 有效或无效或有害,目前尚无充分证据 尚无常规用于治疗卒中的理由(脑水肿除外) 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研究
1. 提供系统评价证据
已完成: 1)降纤酶(蛇毒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2)不同药物、剂量和途径的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 3)抗凝治疗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4)甘露醇治疗急性脑卒中 5)血肿抽吸治疗脑出血
1)降纤酶(蛇毒酶)治疗急性脑梗死
结果: 全世界共发表5个质量合格的RCT 共计包括约3100例病人 待发表的RCT共两个,包括约1000例病人 降低死亡和残废率(约700例资料),出血无显著 增加 结论: 有前途,仍不能得出最后结论,值得继续研究
(一)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
循证治病的过程: 1 提出问题: 病人类型?治疗目的(结局)?治疗措施? 2 寻找研究依据: Cochrane图书馆, Medline及其他资料库 3 评价研究依据:得出结果和结论是否真实可 靠? 4 将研究依据用于承认自己的无知,意识不到 自已的无知则很难提出好的问题 - 问题来自临床实践第一线 - 保持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 - 跟踪本学科研究进展
研究的层面
1. 基础研究:了解基本自然规律(20世纪上半叶) 获得知识、认识世界 2. 发展研究:介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 3. 应用研究:临床研究- 帮助决策的证据 实用性强、改造世界 今后三四十年全球科技发展的重点继续向后二者倾斜
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
1.
对同一疾病或病情,不同地区医生采用的方法差异极大, 超过能解释的范围,说明缺乏证据证明谁更正确?
1 提出问题
一60岁男性病人,CT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发 病12小时后到达医院,无颅内高压及其他并发症。 问题: 这一急性脑梗死病人应该选用什么治疗方法来 降低死亡和残疾的风险?
2、寻找科学依据
依次查询: 最新临床实践指南

系统评价/Meta-分析,特别是Cochrane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特别是大规模的RCT
若无,查询对照试验 若无,查询无对照病例观察
临床研究依据
治疗药物 甘油/甘露醇 中 药 阿斯匹林 钙拮抗剂 低 右 蛇 毒 卒中病房
中国
英国
依据 不充分 不充分 充 分 不充分 不充分 不充分 充 分
依据来源 Cochrane Cochrane Cochrane Cochrane Cochrane Cochrane Cochrane Lib Lib Lib Lib Lib Lib Lib
为什么需要循证医学?
一些有效的疗法长期得不到推广



一些无效或有害的疗法却广泛使用
高额的医疗费用买来的却是没有证据证明有效 的疗法 病人得到的医疗服务质量并不令人满意

时代发展需要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能部分帮助解决以上问题(依靠证据),病人受益 学习循证医学帮助你当好一个 临床医生(科学治病) 临床老师(正确的临床思维) 临床研究人员(少走弯路) 21世纪现代医生的通行证:计算机、英语、循证医学

1997年:卒中领域著名的、最大规模的多中心试验 IST(英国)和CAST(中国)发表结果:证明了对急性脑梗 死阿司匹林有效而肝素无效

临床试验的发展趋势

从小样本到大样本(数十例 - 数万例) 从单中心到多中心 (数百家医院的跨国合作) 从复杂化到简单化 从重视亚组分析到重视总体结果 疗效判断从局部(脑)到整体(人),从医生到病人 从理想到现实,从“应该” 到“证据”
脑卒中领域随机对照试验的历史
1960、62年:最早的抗凝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 对照试验在英国完成发表,没有证明其有效

1978年:第一个阿司匹林预防卒中的较大试验(约300 例)在加拿大完成发表。最先使用“卒中或死亡” 作 为判效指标(整体观);得出阿司匹林女性无效的错误 结论(成为说明“亚组分析危险”的经典例子)
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
湖南省人民医院
杨剑文


一、为什么要进行科学研究? 二、临床研究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三、怎样进行临床研究?
一、为什么要做科学研究?
1. 好奇心,追求真理,发现真理 获得知识、认识世界 2. 对社会做出贡献 改造世界,促进医学进步 3. 功利目的 获文凭学位、升等晋级
过去半个世纪:随机对照试验(似显微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