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合集下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大概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概量混凝土,或估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资料水化惹起的温度变化和缩短而致使有害裂痕产生的混凝土。

一. ? 基本规定1、大概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

2、大概积混凝土工程施工除应知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外,尚应切合以下要求:⑴大概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宜为 C25~C40,并可采纳混凝土60d 或90d 的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评定及工程查收的依照;⑵大概积混凝土的结构配筋除应知足结构强度和结构要求外,还应联合大概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配置控制温度和缩短的结构钢筋;⑶大概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⑷设计中宜采纳减少大概积混凝土外面拘束的技术举措;⑸设计中宜依据工程状况提出温度场和应变的有关测试要求。

3、大概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大概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缩短应力进行试算,并确立施工阶段大概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拟订相应的温控技术举措。

4、温控指标宜切合以下规定:⑴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增值不宜大于50 摄氏度;⑵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缩短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摄氏度;⑶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摄氏度/d ;⑷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摄氏度。

5、大概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气象状况。

必需时,应增加相应的技术举措,在冬期施工时,尚应切合国家现行有关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标准。

二.原资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⑴一般规定大概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切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持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固性等要求外,尚应切合大概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征的要求,并应切合合理使用资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增值的要求。

大概积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除应切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外,尚应依据预拌混凝土供给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给能力、资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的有关参数。

2024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1]

2024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1]

01定义02特点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且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裂缝出现的混凝土块体。

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

大体积混凝土定义与特点03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施工规范,可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保证工程质量规范的施工方法和流程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返工现象,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降低工程成本明确的施工规范可以使施工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施工步骤和要求,提高施工效率。

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规范重要性编制背景及目的编制背景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各类工程中越来越普遍。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施工规范,导致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突出。

编制目的为了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行为,提高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制定并实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规范的实施,可以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明确的技术指导和操作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具有较低的水化热和良好的耐久性。

水泥粗骨料应选用坚硬、耐久、无裂缝的碎石或卵石,细骨料应选用级配良好的中砂或粗砂。

骨料可添加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掺合料应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当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等。

外加剂原材料选择及要求01设计原则在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02设计方法通过试验确定各原材料的用量比例,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03配合比调整根据施工条件和工程要求,对配合比进行适时调整。

配合比设计原则与方法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确保混凝土拌合均匀,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注意事项常见问题解决方案混凝土裂缝、强度不足、工作性差等。

针对具体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优化配合比、加强养护、改进施工方法等。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5. 5.2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立即进行喷雾养护工作。
• 5厂. .5霍.3料薄膜要麻袋可搭燃蠢黌籍置棚或遮为保温材料覆盖
凝土和
现场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蹵温控指曇喬要求时,应及时调整 保 温养护措施。 •其侧模高晨義筑转温构造大体隻混凝土施工定应加强进行养护,

-应尽早縫囊混凝土璧觀暴地下结麟
6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
曇表》夜_及环《_磨
土^体8響置土浇董簍温监测降_羣及应臺温度反可按混凝
方式布置: 1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 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2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 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 3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 尺寸布置; 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凡温度测点, 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 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6混 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 7混 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 温度。
-4. 4.8运输过程中,坍落度损失或离析严重,经补 充夕外加剂或快速搅拌已无法恢复混凝土拌和物的 工艺性能时,不得浇筑入模。
5混凝土施工
5. 1 一般规定
-5.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计算,可按 本 规范附录B “计算; 2施工阶段主要抗裂构造措施和温控指标的确定; 3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 4混凝土主要施工设备和现场总平面布置; 5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 6混凝土浇筑运输顺序和施工进度计划; 7混凝土保温和保湿养护方法,其中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可 根 据温控指标的要求按本规范附录C “计算; 8主要应急保障措施; 9特殊部位和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关键信息项:1、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与质量要求水泥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骨料规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掺和料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加剂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胶比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坍落度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砂率设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施工准备工作施工设备清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模板安装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钢筋绑扎规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混凝土浇筑流程浇筑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层厚度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浇筑速度限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混凝土振捣要求振捣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捣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捣点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混凝土养护措施养护开始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护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养护温度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温度监测与控制测温点布置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控制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温速率限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与质量要求111 水泥品种应根据工程特点、环境条件以及混凝土性能要求进行选择。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范本1:正式专业风格】1. 引言该文档规定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标准及要求,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文档内容详细介绍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材料的选择和检测、具体施工步骤等方面的要求。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 工地布置和设施搭建2.1.1 工地的平整和清理2.1.2 施工设施的搭建2.1.3 安全措施的落实2.2 材料准备和检测2.2.1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2.2.2 骨料和水泥的质量检测2.2.3 施工材料的储存和保管3. 施工工艺和步骤3.1 模板的安装和调整3.1.1 模板支撑和固定3.1.2 模板的调整和均匀3.2 钢筋的布置和固定3.2.1 钢筋的清理和检查3.2.2 钢筋的加工和预埋3.2.3 钢筋的固定和连接3.3 浇筑工艺和措施3.3.1 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3.3.2 浇筑方法和工具的选择3.3.3 后期处理和养护4. 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4.1.1 配合比的调整和检查4.1.2 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检查4.2 施工质量记录和报告4.2.1 施工过程中的记录4.2.2 施工质量报告的编制和提交5. 相关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国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5.1.1 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5.1.2 施工现场管理规定5.2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规范5.2.1 骨料和水泥的检测标准5.2.2 混凝土配合比的检测方法【范本2:简洁实用风格】1. 概述该文档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规范范本,旨在规范施工流程,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文档内容详细介绍了施工前准备、材料选择和检测、具体施工步骤等。

施工质量控制和法律名词及注释也作了简要说明。

2. 施工前准备2.1 工地布置和设施搭建2.2 材料准备和检测3. 施工工艺和步骤3.1 模板安装和调整3.2 钢筋布置和固定3.3 浇筑工艺和措施4. 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4.2 施工质量记录和报告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国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5.2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规范【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内容。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讨论稿对测温的要求:1、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1.0.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7天内,每昼夜可不少于24次;以后可按每昼夜6-8次进行测试,入模温度进行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1.0.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以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最大应变、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方式布置:1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2 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经理论计算基本可以确定温度场和应力场规律的可以将测点沿最不利位置布置;3 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传感器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4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数量,宜不少于5点;5 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6 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7 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应以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

1.0.3 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 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应不大于0.3℃(25℃环境下);2 测试范围:-30~150℃;3 绝缘电阻大于500MΩ1.0.4 应变测试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 测试误差应不大于1.0με;2 测试范围:-1000~1000με;3 绝缘电阻大于500MΩ;1.0.5 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符合下列规定:1 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2 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3 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4 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6]136号)的要求,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科研、设计。

施工的检测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总结了多年来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民协调,与国际先进的标准进行了比较和借鉴。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工程试应用,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和研究,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6章,3个附录。

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原材料、配合比、制备与运输,混凝土施工,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等。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冶金建设协会负责日常管理,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至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编制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33号,邮政编码:100088,E-mail:*****************)。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冶天工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金建设有限公司中冶京唐建设有限公司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五公司上海电力建设工程公司江苏海润化工有限公司中广核工程限公司中国核工业第二四建设公司马钢嘉华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仲晓林林松涛彭宣常张琨王铁梦牟宏远束廉阶路来军王建毛杰徐兆桐张晓平陈定洪吕军刘小刚张际斌崔东靖刘耀齐刘瑄钟翔仲朝阳陈宏哲伍崇明樊兴林李高阳陈飞飞1 总则1.0.1为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先进施工技术的应用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复杂结构的高精度快速建造,与传统施 工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施工效率和精度。在大体积混凝土 结构中应用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复杂结构的快速建造并降 低施工成本。
自动化施工技术
自动化施工技术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劳动成本。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应用自动化施工技术,可以实现高效 、精确和安全的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概述 • 施工规范解读 • 施工规范要求 • 工程实例分析 • 施工规范展望 • 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汇编
01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体积足够大,在混凝土结构中能够产生明 显的体积收缩和温度应力的混凝土。
特点
具有体积较大、结构厚实、钢筋密集、需要一次性连续浇筑 等特点,对施工要求较高。
国内发展情况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应用施工规范,并逐步完善和修订,现 行规范为GB50496-2018《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发展前景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材料的不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将不断完善和更新, 以适应未来建筑发展的需要。
02
施工规范解读
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力。
控制标准
制定合理的温控指标,包括最 高温度、最大温差和降温速率
等。
冷却水管布置
通过布置冷却水管,降低混凝 土内部温度,减小内外温差。
钢筋连接与布置
01
02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连接方式
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不 得采用搭接。
布置要求
钢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

GB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例如大型基础、桥梁墩台、高层楼房的地下室底板等。

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快等特点,如果施工不当,容易产生裂缝等质量问题。

因此,遵循 GB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至关重要。

首先,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

要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检验。

水泥应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品种,如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等。

骨料应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粒形及级配良好的石子和中粗砂,并且要严格控制含泥量。

在配合比设计方面,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原材料的特性,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要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水化热。

同时,还应适量掺入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和料,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降低水化热。

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

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温升,可采取分层浇筑的方法。

分层厚度应根据振捣设备的能力和混凝土的供应能力确定,一般不宜超过 500mm。

每层混凝土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以避免出现冷缝。

在浇筑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浇筑顺序和方法。

例如,对于面积较大的基础,可以采用分段分层或斜面分层的浇筑方法。

同时,要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但也要避免过振导致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

保湿可以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草帘等方法,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水分蒸发过快。

保温可以采用覆盖保温材料,如岩棉被、泡沫塑料等,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温度监测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应在混凝土内部和表面布置测温点,定时测量混凝土的温度。

当发现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如增加保温层厚度或进行内部降温。

施工中的裂缝控制也是重点。

除了通过温度控制来减少裂缝的产生外,还可以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膨胀剂,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此外,合理设置施工缝和后浇带,也能有效释放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减少裂缝的产生。

大体积混凝土划分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划分标准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及相关规范、标准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
大体积混凝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才能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1、结构实体最小尺寸≥1m的大体量混凝土(即长、宽、高任意一维度尺寸)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是根据结构混凝土的体量和结构物实体的最小尺寸来确定的,这个结构实体的最小尺寸一般满足≥1m。

如果仅仅是混凝土方量比较大,而结构实体的最小尺寸不满足要求,按照正常的施工采取措施,可以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也不能称作大体积混凝土。

2、水泥水化热导致有害裂缝的产生
如果混凝土方量和结构实体最小尺寸不满足相关大体积混凝土规范要求,但混凝土内外温差比较高,超出规范要求的温度差≤25℃的规定。

如果内外温差大于25℃,所产生的混凝土应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为例防止有害裂缝的产生,也要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采取措施。

总结,大体积混凝土有两个判定条件:
①、混凝土结构的最短边≥1米,这种就定义为大体积混凝土;
②、尺寸并没有达到第一条要求,但是因为温度裂缝或者收缩影响,可能会造成结构比较严重的结构变形,像这种情况也把它定义为大体积混凝土。

二、大体积混凝土相关规范、标准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
从结构实体尺寸和有害的温度裂缝方面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定义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工程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产生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这个临界温度为25℃。

以下为相关规范条文截图:。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学习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学习

规范学习规范名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学习地点:项目部会议室学习主要内容:一、大体积混凝土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

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除应满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宜在C25~C40的范围内,并可利用混凝土60d 或90d的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评定及工程验收的依据;2、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强度和构造要求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配置控制温度和收缩的构造钢筋;3 、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4、设计中宜采用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的技术措施。

5 、计中宜根据工程的情况提出温度场和应变的相关测试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升温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

3.0.4 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1 、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2 、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 不宜大于25℃;3、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4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气象情况。

必要时,应增添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冬期施工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标准。

二、积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制备及运输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要求。

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1 总则1.0.1为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不适用于碾压混凝土和水工大体积混土工程施工。

1.0.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术语2.1.1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2.1.2胶凝材料cementing material用于配制混凝土的硅酸盐水泥与活性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3跳仓施工法alternative bay construction method在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将超长的混凝土块体分为若干小块体间隔施工,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依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抵抗下一段的温度收缩应力的施工方法。

2.1.4永久变形缝deformation seam将建筑物(构筑物)垂直分割开来的永久留置的预留缝,包括伸缩缝和沉降缝。

2.1.5竖向施工缝vertical construction seam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因混凝土浇筑停顿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适当位置留置的垂直方向的预留缝。

2.1.6水平施工缝horizontal construction seam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因混凝土浇筑停顿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适当位置留置的水平方向的预留缝。

2.1.7温度应力thermal stress混凝土的温度变形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应力。

2.1.8收缩应力shrinkage stress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应力。

2.1.9温升峰值the peak value of rising temperature混凝土浇筑体内部的最高温升值。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4. 设置应力缓和沟
设置应力缓和沟,即在结构的表面,每隔一定距
离(一般约为结构厚度的1/5)设一条沟,设置应力缓和
沟后,可将结构表面的拉应力减少20%~50%,可有 效地防止表面裂缝。这种方法是日本清水建筑工程公
司研究出的一种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方法。我国
已用于直径 60mm、底板厚3.5~5.0m、容量1.6万m3 的地下罐工程,并取得良好效果。应力缓和沟的形式,
混凝土裂缝的类型与产生原因
表面裂缝虽不属于结构性裂缝,但在混 凝土收缩时,由于表面裂缝处的断面已削弱, 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能促使裂缝进一步开 展。 国内外对裂缝宽度都有相应的规定,如 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钢筋混凝土 结构的最大允许裂缝宽度就有明确的规定: 室内正常环境下的一般构件为0.3mm;露天 或室内高湿度环境下为0.2mm。
混凝土裂缝的类型与产生原因
(2)贯穿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初期,混凝土处于升温 阶段及塑性状态,弹性模量很小,变形变化 所引起的应力很小,温度应力一般可忽略不 计。
混凝土裂缝的类型与产生原因
混凝土浇筑一定时间后,水泥水化热基 本已释放,混凝土从最高温逐渐降温,降温 的结果引起混凝土收缩,再加上混凝土多余 水分蒸发等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 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导 致产生拉应力,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 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就会产生贯穿 裂缝。
配置的构造筋应尽可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例如 配置直径6~14mm、间距控制在100~150mm。按全截面 对称配筋比较合理,这样可大大提高抵抗贯穿性开裂的能
力。进行全截面配筋,含筋率应控制在0.3%~0.5%之间
为好。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构造筋对控制贯穿性裂缝作用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 4.2.5 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2003 和有关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 • 4.2.6 外加剂的选择除应满足本规范第4.2.5 条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下列要
• 3.0.3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 宜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 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 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 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 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
• 本条确定了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方案阶段应做的试算分析工作, 对大体 积混凝土浇筑体在浇筑前, 应进行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的验算分析 。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温控指标(温升峰值、里表温差、降温速率、混凝土 表面与大气温差)及制定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包括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拌制、运输过程及混凝土养护的降温和保温措施、温度监测方法 等) , 以防止或控制有害裂缝的发生, 确保施工质量。
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25 - C40 , 并可采用混凝土60d 或
90d 的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评定及工程验收的依据 ; • 2 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强度和构造要求外, 还应结 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配置控制温度和收缩的构造钢筋; • 3 大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 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 ; • 4 设计中宜采取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的技术措施; • 5 设计中应根据工程情况提出温度场和应变的相关测试要求。
• 2. 1. 14 贯穿性裂缝through crack
• 贯穿混凝土全截面的裂缝。
• 2.1.15 绝热温升adiabatic rise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一.基本规定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除应满足设计规范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⑴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宜为C25~C40,并可采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强度作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评定及工程验收的依据;⑵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配筋除应满足结构强度和构造要求外,还应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配置控制温度和收缩的构造钢筋;⑶大体积混凝土置于岩石类地基上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上设置滑动层;⑷设计中宜采取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外部约束的技术措施;⑸设计中宜根据工程情况提出温度场和应变的相关测试要求。

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宜对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试算,并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制定相应的温控技术措施。

4、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⑴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摄氏度;⑵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5摄氏度;⑶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摄氏度/d;⑷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摄氏度。

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前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气象情况。

必要时,应增添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冬期施工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混凝土冬期施工的标准。

二.原材料、配合比、制备及运输⑴一般规定1.1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除应符合工程设计所规定的强度等级、耐久性、抗渗性、体积稳定性等要求外,尚应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特性的要求,并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值的要求。

1.2大体积混凝土的制备和运输,除应符合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外,尚应根据预拌混凝土供应运输距离、运输设备、供应能力、材料批次、环境温度等调整预拌混凝土的有关参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作者:————————————————————————————————日期: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3.0.4 温控指标宜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
2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 不宜大于25℃;
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4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4.3 配合比设计
4.3.1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 55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混凝土60d或90d强度作为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2 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

3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

4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

5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6砂率宜为38~42%。

7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

4.3.2 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其配合比设计应当通过试泵送。

4.3.3 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5.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的计算,可按本规范附录B“计算;
2 施工阶段主要抗裂构造措施和温控指标的确定;
3原材料优选、配合比设计、制备与运输;
4混凝土主要施工设备和现场总平面布置;
5温控监测设备和测试布置图;
6混凝土浇筑运输顺序和施工进度计划;
7混凝土保温和保湿养护方法,其中保温覆盖层的厚度可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按本规范附录C“计算;
8主要应急保障措施;
9特殊部位和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措施。

5.1.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图5.1.2-1)或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图5.1.2-2)。

5.1.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设置水平施工缝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根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混凝土的供应能力、钢筋工程的施工、预埋管件安装等因素确定其间隙时间。

5.1.4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选用下列方法控制结构不出现有害裂缝:
1 留置变形缝:变形缝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2后浇带施工:后浇带的设置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3跳仓法施工:跳仓的最大分块尺寸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和处理。

5.5 混凝土养护
5.5.1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进行常规养护外,尚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并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操作,同时应做好测试记录;
2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时,可全部拆除。

5.5.2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初凝前,宜立即进行喷雾养护工作。

5.5.3 塑料薄膜、麻袋、阻燃保温被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必要时,可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

在保温养护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现场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5.5.4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加强进行养护,其侧模、底模的保温构造应在支模设计时确定。

5.5.5 大体积混凝土拆模后,地下结构应及时回填土;地上结构应尽早进行装饰,不宜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

5.6 特殊气侯条件下的施工
5.6.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遇炎热、冬期、大风或者雨雪天气时,必须采用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技术措施。

5.6.2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时,宜采用遮盖、洒水、拌冰屑等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条件许可时,应避开高温时段浇筑混凝土。

5.6.3冬期浇筑混凝土,宜采用热水拌和、加热骨料等提高混凝土原材料温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保温养护。

5.6.4大风天气浇筑混凝土,在作业面应采取挡风措施,并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

5.6.5 雨雪天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当需施工时,应采取确保混凝土
质量的措施。

浇筑过程中突遇大雨或大雪天气时,应及时在结构合理部位留置施工缝,并应尽快中止混凝土浇筑;对已浇筑还未硬化的混凝土应立即进行覆盖,严禁雨水直接冲刷新浇筑的混凝土。

6 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
6.0.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可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6.0.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可按下列方式布置:
1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2 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
3 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
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凡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
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6 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
7 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

6.0.3 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
1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不应大于0.3℃(25℃环境下);
2测试范围:-30~150℃;
3 绝缘电阻应大于500MΩ;
6.0.4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
2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
3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应加以保护;
4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6.0.5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
6.0.6发现温控数值异常应及时报警,并应采取本应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