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考试重点
中国史学史重点
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孔子《春秋》的创作,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
从此,史书从官书中解放出来,私人著述的风气随之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对战国时期的学术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春秋》采用编年体,初步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四个因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它已有了明确的时间顺序,把事件有系统地按年代先后加以编排,上下连贯,从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过程。
对后世编年体史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属辞,原指遣词造句,此指孔子修《春秋》时,采用一定的书法来表达自己的爱憎。
他根据自己的政治观点,以用词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事态和意义。
比事:按年月日顺序把史事排列起来,即“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孔子对鬼神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当然,《春秋》作为一部史书,还存在许多弱点和问题。
首先是记事太简单,每条最少一个字,一般十个字,最多45字(定公四年春三月),一部包括242年历史的著作总共一万八千多字,可以说是只有标题而无具体内容,使人无法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其次是孔子为尊者、亲者讳,不是依据事实而是以个人主观来定褒贬。
开了后世史书中曲笔的先例。
二、司马迁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1.创立了完备的纪传体——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史学家编写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记述了从黄帝——武帝太初年间近三千的历史。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组成。
共52万6千5百字。
尽管五种史体各有渊源,但把这五种体裁有机地结合在一部书中,使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形成一种完备而严密的史体——纪传体,始自司马迁。
2.在史料搜集和取舍上为后世史家树立了典范。
史料的来源:A、当时流传的先秦典籍。
如《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
历史科目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历史科目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一、古代文明和人类起源
1. 人类的起源和早期文明(如:遗址和化石证据)
2. 文明的发展和影响(如:农业革命和城市化)
二、古代史时期
1. 古代文明的兴衰变迁(如:埃及、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
2. 古代帝国的崛起和统治(如:秦、汉、罗马帝国)
三、中世纪
1. 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如:封建主义、领地制度)
2. 宗教改革和
3. 君主制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如:英国君主立宪制、欧洲封建
经济)
四、近代史时期
1. 清朝末期的社会变革(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
2. 近代科技和工业革命
3. 近代中国的中外关系(如:列强侵华、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五、现代史
1. 二战及战后重建
2.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如:苏联、美国、中美关系)
3. 当代世界的重要事件和趋势(如:全球化、科技进步、环境问题)
以上是历史科目考试的重点知识整理,建议同学们根据每个历史时期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复,加强对历史事件、社会制度和文明发展的理解。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点考点解析
山东省考研历史学中国古代史重点考点解析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也是山东省考研历史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了解并把握中国古代史的重点考点,对于考研备考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山东省考研历史学中国古代史的重点考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深入了解并提高备考效率。
一、先秦时期的重点考点1. 春秋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变革和思想家。
重点考点包括: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与变革、孔子及其思想、庄子及其思想等。
2. 战国时期的纷争与思想家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纷争最多、变革最大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也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
重点考点包括:战国时期的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的斗争、《孟子》的思想与主要观点、韩非子及其法家思想等。
二、秦汉时期的重点考点1. 秦朝的统一与变革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统一了六国。
重点考点包括:秦朝的政治制度、秦始皇的政治措施、《焚书坑儒》事件等。
2. 汉朝的辉煌与衰落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一个王朝,也是一个辉煌而衰落的时期。
重点考点包括:西汉与东汉的政治制度、汉武帝与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措施、王莽篡汉与新莽时期的变革等。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点考点1.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变革时期。
重点考点包括: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迁、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及其变化、北方民族政权的崛起等。
2. 佛教的传入与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重点考点包括: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与影响、中央与地方政权对佛教的态度等。
四、唐宋时期的重点考点1. 唐朝的盛世与变革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王朝,也是一个发生了许多变革的时期。
重点考点包括: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与进士科举考试、安史之乱及其影响等。
2.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科技发展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也是科技发展最为突出的时期之一。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通宵整理版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通宵整理版中国史学史是一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学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对历代史学家和史学著作的研究和整理,探寻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演进,以及历史观念的变化。
本文将系统梳理中国史学史的主要内容,助您复习期末考试。
一、古代史学的兴起与发展古代中国的史学起源于传统的纪传体,以《春秋》和《史记》为代表。
《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录了周代诸侯国的政治事件。
《史记》则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不仅记载了历史事件,还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和解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更迭,汉代出现了大量以编年体为主的史书。
常见的如《汉书》、《后汉书》等,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史学体系。
此时期的史学注重实证和批评思维,注重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
二、封建时代的历史学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历史学又出现了新的发展阶段。
此时的历史学主要以编年体为主,依然注重历史事件的记录。
例如,唐代的《旧唐书》、宋代的《宋史》等。
宋代以后,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代表的编年体史书成为主流。
《资治通鉴》综合使用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种形式,不仅记录了政治事件,还思考了历史的规律和原因。
三、近代史学与现代史学研究方法近代中国的史学由于受到西方历史学的影响,开始引入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
例如,明代的李贽提出的历史原始均衡说,强调历史发展的不可预测性;清代的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提出的格物致知思想,主张通过实证研究来认识历史。
进入近现代,中国史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清末的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使传统历史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冲击。
中国的史学开始引入西方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例如考古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呈现出多样化的研究方向。
四、现代中国的史学研究20世纪初,中国的史学思潮经历了多次变革。
初期,许多学者主张发扬学派和注重个人研究,例如梁启超等人提出的实证主义史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历史学开始注重人文精神和批判思维,例如胡适等人强调历史的人文性。
1949年后,中国的史学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历史研究受到政治的影响,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中国史学史考试内容.doc
中国史学史考试内容.doc中国史学史复习资料第一节远古的传说和原始的历史意识第二节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和产生的时代一、史学产生的基本条件(1)文字的发明: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
A、结绳记事法;B、刀刻记事法;C、图画表示法。
(2)历法的产生历法大体可分为三类:阴历、阳历、阴阳合历。
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叫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的变化制定的。
月亮乂叫太阴。
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53059 H,近似于29.5天,为计算方便,把大月、小月交替为30 天和29天。
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叫阳历,也称太阳历。
即把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
一-年365.24220天,平年365年,闰年366天,一年十二月,每月的日数为31天、30天、29天、28天不等。
阴阳合历:俗称“阴历”、“农历”“夏历”。
历法年平均长度为365天,一年分二十四个节气。
年、节气是阳历成份。
一个朔望月为29.5天,符合阴历的月的天数。
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分为六个大月,各3()天,六个小月,各29天,全年共354天。
(3 )史学意识的产生二、史学产生的年代中国史学产生于奴隶社会。
内在的因素: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需要史学为它的统治服务。
第三节先秦史官的设立及其职责一、我国古代早期史官的设立及职掌传说中黄帝时有史官仓颉、沮讪,舜时石伯夷,夏有终古。
始于商朝的先公示壬、示癸的时期,距今约3700多年。
二、周朝史官的设置及分工第四节孔子以前的史学和孔子修《春秋》一、孔子以前的史学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二、孔子据《鲁史》修《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它是根据鲁国史官所撰《鲁春秋》编纂而成。
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
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
比如召陵之盟、城濮之战等。
记事的原则是“据鲁”、“亲周”,即以记鲁国历史的内容来体现尊奉和维护周王室统治的精神。
三、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孔子《春秋》的创作,标志了私人著述的出现,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考试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中国史学史考试复习资料中国史学史考试1、《竹书纪年》是战国后期魏国人所撰写的一部编年史,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具有通史雏形性质的作品。
作为魏襄王随葬品入土,西晋初年出土。
原称《纪年》、《古书纪年》、《汲冢纪年》。
它记事起自夏商周,止于战国后期,宗周、春秋、战国部分独记晋国,三家分晋后独记魏国。
它开编年体记事通史的先河。
2、《战国策》是战国人的作品,大约在战国末年成编,后经西汉刘向整理、编次,厘为33篇。
它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辩士的活动及他们的策谋权变,也记载一些军国大事和社会情况。
它以记言为主,写辞令善铺成,写人物多显示精神和思想变化。
3、孔子的史学贡献孔子所修《春秋》是现在所知道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也是现存的中国史学上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之后,战国时期出现了多种私人历史撰述。
《春秋》原则:据鲁、亲周。
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乱成贼子惧。
史学贡献:1、私人修史的开创者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人物、时间、地点、事件)3、属辞比事(历史编撰法)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敬而远之)缺点:1、内容过于简单2、主观性太强(曲笔)4、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以历史学家著称的第一人,他所作的《史记》原称《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130篇,52多字,其中本纪12篇(五帝一篇,夏商周各一篇,秦一篇,始皇一篇,项羽一篇,汉五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史记》总的要求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学成就:1、创立了完备的纪传史体2、广泛搜集史料,全面总结历史(全面搜集文字材料,采自政府文书档案,实地调查考古)3、为历史文学提供了一个范例通古今之变的辩证观点:1、根据历史变化提倡了阶段分析法,对于时代越近,变化越大的史事,记载越详细。
2、重视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变革3、提倡历史变化的又一法则“见盛观衰”5、班固与《汉书》班固是我国东汉大史学家,他所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100篇,其中十二世大事为纲领,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
历史中国史高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中国史高考知识点归纳中国历史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考试的重点。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历史中国史的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历史,本文将对历史中国史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大朝代,被称为中国的传统三代。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是由黄帝后人夏启所创建。
商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的建立则是由湖北商人商汤所创建。
商朝时期最重要的事件是商汤灭杀暴虐的夏桀,以此结束了夏朝。
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的建立是由姬姓的周武王创建。
周朝时期最重要的事件是周武王的西伐东征,统一全国。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割据相争、变动不居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分裂、战争频繁。
这个时期有很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孙子等。
大家在备考的时候要重点关注每个国家的政治、军事和思想方面的演变和特点。
三、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制朝代,它的建立是由秦始皇所创建。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等。
汉朝则是继承秦朝的统一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中央集权制朝代。
汉朝有两个重要的时期,一个是西汉,另一个是东汉。
西汉时期是汉朝的鼎盛时期,东汉时期则是后来的腐败和衰落的时期。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时期。
这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三国时期有魏、蜀、吴三个国家,蜀国的刘备和孙吴的孙权曾经結盟抗衡魏国,这也是著名的三国鼎立的故事。
两晋时期则是东晋和西晋两个朝代,东晋时期有南朝宋和南朝齐等国。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有南北朝各个朝代的兴衰。
五、隋唐宋元明清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统一中央集权制朝代。
隋朝是短暂但重要的朝代,开创了唐朝的大一统帝国的基础。
中国史学史复习
中国史学史复习1、《春秋》是现存最早的编年史,相传孔子所作。
记自公元前722——公元前481的史事。
主要记朝聘、会盟、战争,以及一些自然现象,如水灾、旱灾、日食等。
对自然现象的记载很宝贵,尤其自然灾异。
关于经济、文化方面的则没有,所以主要记政治。
《春秋》记事简单,最少的一个字,最多的四十五个字。
因为记事简单,所以有人认为此书每个字都有微言大义,对此有人怀疑这并非孔子所创,而是当时史官的书法。
2、《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视为解释《春秋》的“传”,通称“春秋三传”。
一般认为其是左丘明。
记前722——前468年之事,30卷,约18万多字。
主要记春秋时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列国之间的战争。
《左传》记事相当详细,对于历史事件的记载一般能做到首尾完整,范围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经济、学术文化、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创造了“君子曰”的史评形式,对所载史实或人物或直接发表议论,或引用他人言论进行评论,开创了“史论”之先河。
有可贵的民本思想。
但作者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他把历史的创造归功于王侯将相的创造,归之于天命。
没有完全冲破天命和鬼神观念的束缚。
3、《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
所以自汉至今,学者只藉三传研读《春秋》。
《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经孔子整理的鲁国的《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
《春秋三传》都是编年体史书。
4、史记五体指的是《史记》的五种体例,分别是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书八篇,表十篇,列传七十篇。
其中,本纪是以朝代先后为序记载的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各朝代或皇帝的历史,世家是世代相传的诸侯王的历史,书是专门的分类史,表是以表格形式记载的以年月为纲以事件为纬的历史重大事件,列传是除本纪和世家以外的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五种体例互相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历史学考重点背记的知识点
历史学考重点背记的知识点背记重要的知识点,历史学考考试中更有信心。
历史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历史学考重点背记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学考重点背记的知识点(一)1、明清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的原因、措施、实质。
八股文,军机处。
2、明清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表现,中西萌芽后面临的不同经济、政治、外交、思想环境。
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对资芽的阻碍。
3、理解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
4、辨证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和影响。
把其与新航路的开辟做比较。
5、明清历史发展最突出的本质趋势在经济、政治、思想、外交上的反映。
6、明清对外交往的新情况和外交变化。
7、识记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国家、捍卫主权的措施。
8、明太祖,康熙,乾隆和雍正。
9、澳门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统一台湾。
10、黄宗羲的政治、经济主张的背景,评价。
与商鞅、韩非、董仲舒的比较。
11、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双重性和两面性。
小说,民主思想,总结性的科技巨著。
教育。
(文学繁荣科技落;总结居多创新弱;专制居主和民主思想并存;交流减少转为弱势文化。
)12、辨证看待康乾盛世与封建社会没落的关系。
13、清朝的疆域。
注意我国历史上对东北,西北,西南(包括西藏),台湾的管辖。
说明:此阶段应注意:统一,资芽,没落,巩固。
总之,一部中国古代史,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统一与分裂,治世与乱朝,融合与隔阂,明主和昏君,交流和封闭……,耐人寻味。
历史学考重点背记的知识点(二)自1840年到2000年的中国是充满着急剧变化的一百六十年。
这一百六十年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1840年~1949年的半殖半封社会阶段,是一个世纪的屈辱,抗争和探索;1949年以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半个世纪的曲折探索。
1840至1949年又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840-1919年是:(1)资本主义列强此消彼长变换各种手段勾结中国的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半殖半封社会,并扶植反动势力不断深化这一统治秩序的历史。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中国史学史》复习参考题:一.名词解释1.史学史“史学史”概念是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其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明确提出。
史学史是研究史学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对历史学的起源、发展至形成为一门科学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予以探讨和总结。
其研究对象为:(1)研究关于史学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性的特点;(2)研究史官、史家与史学思想;(3)研究史学与社会的关系;(4)研究史学发展与相互学术文化领域的关系;(5)研究史学发展的规律性等。
其成果是为历史研究起指导作用,而中国史学发达则是为中国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2.《春秋》《春秋》是孔子根据《鲁春秋》和参考其它史书编纂而成。
“(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约其辞文,去其烦重”。
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历史。
其内容以鲁国历史为主,但涉及到列国之事。
主要记载各国间的朝聘、盟会、战争、灾异以及统治阶级人物活动的事迹。
孔子作春秋的史学贡献在于:(1)具历史著作之雏形。
《春秋》按照明确而连续的时间顺序罗列了我国春秋时期的大事,有取舍详约,于纪事中寓褒贬,对我国史学著作具有发端的意义。
(2)初步提出史书的具体内容《春秋》初步将“义、事、文”三个要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从中可以看出史书的特点和价值,对后世史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春秋》属辞比事而不乱。
”(《礼记·经解》)(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春秋》尽管也记载了灾异,可是没有人为地去为灾异披上神秘的色彩,更没有把它与人事关系牵连在一起。
(5)不足首先,记事太简单,一部包括242年历史的著作总共一万六千多字,可以说是只有标题而无具体内容。
其次,“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以个人主观来定褒贬,开了后世史书中“曲笔”的先例。
3.司马彪(243年—306年),字绍统,河内温人,西晋史学家、文学家。
历史考试重要知识点
历史考试重要知识点
《历史考试重要知识点》
历史考试是学生们在学习历史课程后的重要考核方式,而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是历史考试成功的
关键。
以下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是历史考试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点。
例如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汉朝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国际上的世界大战、冷战等
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与这些事件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
2. 政治制度和国家管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国家管理方式,包括中国古代的君主制、封建制以及国际上的各种政治制度和管理方式。
3. 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掌握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是历史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以及其他国家的产业革命、工业革命等经济发
展和社会变迁。
4. 文化传承和交流: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传承和交流是历史考试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可以
包括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等内容。
以上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加重视,加强学习,以便在历史考试
中取得好成绩。
历史学考高一必背知识点
历史学考高一必背知识点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我们在高中阶段就开始学习。
历史学考试对于我们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都有一定的影响。
下面是历史学考高一必背的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东周时期的历史特点和代表人物;2.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国家分裂和各国兴衰的原因;3. 秦朝的崛起和统一中国,秦始皇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4. 西汉的建立和汉武帝的改革;5.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和三国演绎;6.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7. 隋朝和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8.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分裂和各国的特点;9. 北宋和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2. 辛亥革命和民主革命运动;3.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发展;5. 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新中国的建立;6.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8.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世界古代史1.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特点和进程;2. 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希腊文明、罗马帝国等;3. 中世纪的特点和历史事件,如拜占庭帝国、十字军东征等;4.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5. 大航海时代和欧洲殖民地的建立;6.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8. 冷战时期和中国的外交政策。
四、世界近现代史1. 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宪法的制定;2.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崛起;3. 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帝国扩张;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5. 联合国的建立和国际组织的发展;6. 冷战时期和东西方阵营的对立;7.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8. 当代国际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填空题1、商周的甲骨卜辞和金属器物上的钟鼎铭文即金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
2、从史学的观点看,远古的传说,可以看作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一分遗产。
3、从卜辞到金文,反映了文字记载由简而繁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历史记载从不自觉到初步有了自觉意识的发展过程。
4、《尚书》相传由孔子选编,汇集的是典、谟、训、诰、誓、命,基本上是统治者的讲话记录或文告。
它是研究商周的基本史料,是我国最早结集成编的重要历史文献。
5、《今文尚书》是指西汉文帝时由晁错整理,共有二十八篇,改用当时流行的隶书书写,故成为《今文尚书》。
《古文尚书》:汉武帝时在孔子旧居之地的墙壁中又发现一部《尚书》,用秦以前字体书写,即“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六国所用字体写成,所以成为《古文尚书》。
6、周朝有五种史官,即五史: 大史掌记国家大事,制定和保管典章制度;小史掌管王室和诸候间的联系,同时记载王室和诸候间往来的事。
7.春秋时期各国都编有史书,如晋国的《乘》、郑国的《志》、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秦国的《秦记》。
8、《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在所知道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在笔法上较多运用用“隐讳”的春秋笔法。
还具有只记事不记言的特点。
9、《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视为解释《春秋》的“传”,通称“春秋三传”。
10.梁启超是史学史学科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1922年著成《中国历史研究法》,有《过去之中国史学界》一章,概括论述了中国古代史学从起源到清代二千年来的发展轨迹,是近现代最早系统论述中国史学史的专文。
11.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之外,还有《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亦称《汲冢纪年》。
12、汉承秦制,西汉史官也叫“太史令”。
至东汉时,兰台、东观为藏书处,朝廷设有兰台令史,执掌图书秘籍,兰台、东观又是著述之所。
高考历史古代史重点总结
高考历史古代史重点总结高考历史中,古代史部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考生来说,系统掌握古代史的重点知识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以下将为大家梳理高考历史古代史的重点内容。
一、先秦时期(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其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对内服(王畿地区)的控制力较强,对外服(附属国)的控制则相对较弱。
西周则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下,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
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立了严格的等级秩序和嫡长子继承制,对维护西周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农业是主要的生产部门,出现了井田制。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如耒耜、青铜农具等的使用,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
手工业方面,青铜铸造业发达,代表作品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同时,纺织业、陶瓷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三)思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的孔子主张“仁”“礼”,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礼法并施”;道家的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主张逍遥自由;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
这些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秦汉时期(一)秦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朝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皇帝制度确立了皇帝的独尊地位;三公九卿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郡县制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为后世所沿用。
(二)汉朝的政治和经济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如牛耕的普及、水利工程的修建等。
同时,商业也有所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贸易。
(三)思想文化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历史必考知识点重点总结
历史必考知识点重点总结
一、先秦时期
1. 夏、商、西周、春秋五霸
2. 春秋时期的分裂与战国时期的统一
3. 列国争霸,兼并
4. 孔子、孟子、荀子三家学说的兴盛
5. 秦始皇的统一战国,联燕阅兵,焚书坑儒
6. 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与问题
7. 秦朝的灭亡与西汉的建立
二、秦汉时期
1. 西汉的太伯兴起与汉武帝的仁政开创
2. 西汉的中兴与王莽新朝
3. 东汉王朝的兴起与“三国鼎立”
4. 东汉的张角起义与青州黄巾起义
5. 东汉的雄才大略与权臣专权
6. 东汉的内外交困与八王之乱
7. 东汉与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和影响
三、三国时期
1. 刘备的汉中王国
2. 孙权的沪渎篡位
3. 曹操的统一北方,建立西晋
4. 三国鼎立,东晋的兴起
四、南北朝时期
1. 南北朝的兴起与相争
2. 鲜卑族及其他民族的迁徙与执政权
3.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五、隋唐时期
1. 隋文帝的统一中国
2. 唐朝的开创之举与盛世神都
3. 唐朝的汉化政策及外交制度
4. 安史之乱与五代十国
六、宋元明清时期
1. 宋朝的铁路公路
2. 元朝的帝都建筑与制度
3. 明朝的鸦片战争
4. 清朝的民族问题
七、民国时期
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演变
2.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3. 北伐战争与抗日战争
4. 解放战争与新政治建设
以上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是中国历史的核心内容,也是历史考试的重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总结,掌握这些知识点,为将来的历史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名词解释考试重点
中国史学史期末复习名词解释考试重点简版一、名词解释1、《华阳国志》:东晋,常璩著,是关于巴蜀地区的方志史书。
全书12卷,约11万字,记事上起巴蜀两国的传说时期,下至东晋时期成汉政权的灭亡。
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4卷记述巴蜀、汉中、南中各郡的地理概况;卷5-9以编年体形式记述西汉末东晋巴蜀地区的历史;卷10-12记述梁、益、宁三洲的历史人物事迹。
它是我国保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地方志史书,对研究西南地区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十六国春秋》:北魏,崔鸿著,传记体晋代北方十六国史。
100卷,又序列、年表各一卷,记载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十六个政权,这些政权各有自己的史书,但体例不一,记述差距较大,崔鸿根据旧的记载,加以综合汇编,成就此书。
本书历史地位很高,《魏书》、《晋书》、《资治通鉴》等均将其作为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各国各为篇卷,叫做“录”,各国帝纪改为“传”,记录各国史事,系以各自年号,各国国主之事迹,则按正史本纪之体例,摒弃贵华贱夷的偏见。
原书北宋已失,今传为明人屠介孙、项琳等刊本,乃取《晋书》十六国事,及类书所引《十六国春秋》轶文,汇编而成。
3、《洛阳迦蓝记》:北魏,杨衒之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与郦道元《水经注》一起被认为是被炒文学的双壁。
共5卷,分城内及四门之外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兼叙尔朱荣乱事及有关古迹、轶文等,于当时豪门贵族、僧侣地主的骄奢淫逸,寓有讥凭之意。
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史料价值极高,其中所引《宋云家记》,叙宋云与僧惠生出使西行事,是研究中外交通史的重要资料。
4、《汉记》:东汉,荀悦著,是记述西汉历史的史书,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断代史,共30卷,是依《左传》编年纪事的体例将班固的《汉书》按时间先后加以裁剪、编排,写成此书,以供献帝参阅。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目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目一、简答题1.请简述中国史学史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请简要描述中国史学史的发展脉络。
3.请概述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传统和特点。
二、论述题中国史学史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成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中国史学史的起源与演进中国史学史的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编纂工作。
从古代的编史企图到明清时期的史论著述,中国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同时,史学的演进也与政治、社会和思想的变迁密切相关。
2. 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传统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传统鲜明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学术独特的特点。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史学史注重道德和伦理的思辨,强调历史的启示和教化功能。
传统的史学史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重视经典文献的研究,并强调历史文化的“正统性”。
3. 中国史学史的学术特点中国史学史除了传统的学术特点外,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其中包括对史学范式的反思与批判,对西方史学理论的接纳与转化,以及对中国史学史的系统性研究和理论化的追求。
同时,中国史学史还注重对历史文化的多维度研究,如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的综合分析。
4. 中国史学史的现状与未来当前,中国史学史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内学术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未来,中国史学史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古籍文献,加强对西方史学理论的学习和吸收,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注重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中国史学史的发展。
三、综述题中国史学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史学理论和历史写作等方面。
中国史学史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编纂和史家著述,经过明清时期的史学观念整理和理论研究,最终形成了系统化的史学史学科。
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传统具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注重道德教化和经典文献的研究。
受到近现代西方史学理论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史学史逐渐接纳了一些西方史学理论,进行了一定的转化和创新。
中国史常考知识点总结
中国史常考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史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2. 秦朝的统一、政治制度、法家思想;3. 汉朝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丝绸之路;4. 三国时期的政治局势、文化发展;5.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文化繁荣;6. 宋朝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经济、文化、艺术;7. 元朝的政治制度、文化传播;8. 明朝的政治制度、文化、科技、地理大发现;9. 清朝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传统。
二、现代中国史1.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社会状况;2.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3. 辛亥革命;4.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5. 北伐战争、五卅运动;6. 抗日战争;7. 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8. 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9. 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上知识点只是中国史中的一小部分,下面将对以上知识点进行详细的阐述:一、古代中国史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开国家,传说是黄帝的后代神农氏的子孙夏后氏建立的。
夏朝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封建制度为主,建立了贵族社会,国家政权以封建王宫系为中心。
工商业有所发展,手工业初步出现。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是从甲骨文记载的西周建立时开始,认为商是大王国。
商朝政治制度主要是以宗法制为中心,内部贵族统治,分封制度非常发达。
经济以农业为主,农田水利业有所发展。
西周时期,以都城镐京之后的雍邑(今陕西省三原县南)迁为东京,为了区别于尧帝以尧都冢邑,距今六千年的都城雒国(今圆台山雒城遗迹),镐京之后西周开始,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出土世界现存最早的建筑代表西周人爱国、勤劳、勇敢、朴实、刚强、勇敢、宽厚而忠诚都十分缅怀后裔为卢台楼夏县渭水田野湖泊苦寒谷土。
可以发展农业和牧业,区别于以前的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
随着农田的扩增,田野和农田交错,渭水田野人物化石。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A2. 《史记》的作者是谁?A. 司马光B. 司马迁C. 班固D. 刘向答案:B3. 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A. 《春秋》B. 《左传》C. 《资治通鉴》D. 《史记》答案:A4. “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是?A. 《明史》B. 《宋史》C. 《元史》D. 《清史稿》5. “春秋笔法”是指什么?A. 以春秋时期的史书为蓝本B. 以春秋时期的史书为研究对象C. 以简练的文笔记录历史D. 以春秋时期的史书为编纂方法答案:C6.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哪部作品的评价?A. 《史记》B. 《汉书》C. 《三国志》D. 《后汉书》答案:A7. “史官文化”在中国史学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A. 记录历史B. 编纂史书C. 传承文化D. 以上都是答案:D8. “史官”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B9. 以下哪位史学家提出了“史实”与“史论”的区分?B. 班固C. 刘知几D. 司马光答案:C10. “史书”一词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二十四史”?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明史》答案:ABD2. 中国古代史学的三大流派是?A. 编年体B. 纪传体C. 纪事本末体D. 通史体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代表人物?A. 司马迁B. 班固D. 刘知几答案:ABD4. “史书”的编纂原则包括?A. 真实性B. 客观性C. 系统性D. 可读性答案:ABC5.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功能?A. 记录历史B. 教育后人C. 政治工具D. 文化传承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史学史考试(部分)
一、名词解释
1·《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辩士的活动及他们的策谋权变以及军国大事和社会情况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时成书,后经西汉刘向整理编次,定名为《战国策》,今传33卷,以记言为主,善写铺陈形势、阐述利害的辞令,同时还善于描写人物及反应人物精神思想的变化。
2,·《三国志注》:是南朝宋人裴松之于公元429年作成的一部中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是对陈寿《三国志》做的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以补其阙”,二是“以备异闻”,三是“以惩其妄”,四是“有所辩论”,本书目的在于“鸠集传记,增广异闻”
3·《十六国春秋》:是记载十六国(304年~439年)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作者是北魏的崔鸿。
是对西晋灭亡后中原十六国史书的综合汇编,成一百卷,此外还有序例一卷,年表一卷。
突破既往传统,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录”,各国帝纪改名曰“传”,“不附正朔,自相君长”,记录各国史事时,系以各自之年号。
4·《五代史志》:是一部综述梁、陈、齐、周、隋五朝典章制度的史书,到高宗显庆元年完成。
“五代史志”共包括: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等十志,反映了社会风貌和时代特点,在撰述思想上兼容南北、上承两汉,高度自觉,此书是“正史”书志发展的新阶段,促进了独立的典章体史书的问世。
5·《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等人编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共有225卷,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文采编纂上清新质朴,是对《旧唐书》的补充完善。
6·《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
全书共七十四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
《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翔实。
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7·《通志》:是宋代郑樵修撰的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巨著,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成书,体例仿《史记》,记录上起三皇、下迄隋唐各代典章制度的政书,“十通”之一。
8·《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尚书》用散文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
流传至今的《尚书》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部分。
《尚书》使用的语言、词汇比较古老,因而较难读懂。
9·《文献通考》:简称《通考》,是元朝马端临所著的一部典制体的通史,从上古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史。
是继《通典》、《通志》之后,规模最大的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
和《通典》、《通志》合称“三通”。
全书分为24门,348卷。
10·《通典》:唐杜佑撰,二百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
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
本书记录上起黄虞时代,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典章制度之沿革。
11·《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
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
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
史学理论指有关史学体例、编纂方法以及史官制度的论述;史学批评则包括评论史事、研讨史籍得失、考订史事正误异同等。
二、列举
1·《五代史志》写的是哪几个朝代:梁、陈、齐、周、隋。
2·至汉文帝、景帝朝廷设立的博士官:①《书》博士(张生、晁错);②《诗》博士(申公、辕固生、韩婴);③《春秋》博士(胡毋生、董仲舒)。
3·列举宋代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王应麟《玉海》。
4·《汉书》的史学背景:
5·《后汉书》历史评论的精华:①他对东汉时期的治乱得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②范晔的人才论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③范晔的历史评论还表明了他在历史观上的朴素唯物倾向;④范晔的历史评论显示出他对东汉时期学术史的兴趣和了解。
6·刘向父子在校雠文献上的贡献:①开创了大规模校订文字,整理典籍的内容、篇目次序,最后写成定本的范例;②创造了整理文献的优良方法;③依现存《别录》零篇和《汉书·文艺志》所删存的《七略》的材料来看,刘氏父子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有出色的贡献。
7·陈寿的史才:①他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有一个认识上的全局考虑和编撰上的恰当考虑;
②善于通过委婉隐晦的表述方法以贯彻史家的实录精神;③突出表现在叙事简洁。
8·司马光选取材料的标准:①求实,比较各种记载,则其可信者而录之;有不同的说法,一时难以段定的,则并存。
②“专取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