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2013年-2018年高考汇编
(中国近代史)近五年高考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近五年高考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77650d9b02d276a200292e75.png)
(2013年全国卷Ⅰ)1、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2、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2013年全国卷Ⅱ)3、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4、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5、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6、.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2013年海南卷)7、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1c4349ba69dc5022aaea00c6.png)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江苏高考6题)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答案】C
【考查点】大众报业的发展
2.(2013年四川高考7题)图2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
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答案】C
【考查点】大众报业的发展
3.(2013年浙江高考18题)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分,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
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答案】C
【考查点】大众报业的发展
4.(2013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28题)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D
【考查点】近现代的服饰变化。
5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汇编
![5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193a1423c5da50e2524d7fac.png)
24.(2017・全国 Ⅰ卷)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25.(2017・全国 Ⅰ卷)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表1
27.(2017・全国 Ⅰ卷)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 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2017・全国 Ⅰ卷)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全 35.(2017・ 国 Ⅰ卷) 1976 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
成为八国集团。 1999 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44 年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表 1 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全国20套高考卷分类汇编
![全国20套高考卷分类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c54b7b5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6.png)
全国20套高考卷分类汇编一、语文部分1. 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2)实用类文本阅读(3)文学类文本阅读2. 古诗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2)古代诗歌鉴赏(3)名句名篇默写3. 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辨析与运用(2)病句辨析与修改(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4)图表分析与应用4. 写作(1)命题作文(2)材料作文(3)小说续写(4)诗歌创作二、数学部分1. 必考部分(1)集合与函数概念(2)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3)数列(4)平面向量(5)统计与概率(6)立体几何(7)解析几何2. 选考部分(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2)不等式选讲(3)几何证明选讲(4)线性规划三、英语部分1. 听力(1)短对话(2)长对话(3)独白2. 阅读理解(1)事实细节题(2)推理判断题(3)词义猜测题(4)主旨大意题3. 完形填空4. 语法填空5. 短文改错6. 写作(1)应用文写作(2)读后续写(3)概要写作四、物理部分1. 必考部分(1)力学(2)电磁学(3)热学(4)光学(5)原子物理2. 选考部分(1)物理33(热力学定律、机械波、电磁波)(2)物理34(振动与波、电磁场)(3)物理35(动量守恒定律、波粒二象性、原子物理)五、化学部分1. 必考部分(1)化学基本概念(2)化学基本理论(3)无机化合物(4)有机化合物(5)化学实验2. 选考部分(1)化学与技术(2)物质结构与性质(3)有机化学基础六、生物部分1. 必考部分(1)生物化学(2)细胞生物学(3)遗传学(4)生态学(5)生物实验2. 选考部分(1)生物技术实践(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七、历史部分1. 中国古代史2. 中国近代史3. 中国现代史4. 世界古代史5. 世界近代史6. 世界现代史八、地理部分1. 自然地理2. 人文地理3. 区域地理4. 地理信息技术九、政治部分1. 经济生活2. 政治生活3. 文化生活4. 生活与哲学十、综合能力测试1. 物理化学综合2. 生物地理综合3. 历史政治综合4. 数学英语综合一、语文部分1. 现代文阅读答案略。
2013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三含答案
![2013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三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f9359db84ae45c3a358ce4.png)
2013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二附表:《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专题分布表--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福建高考14题)《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答案】A【考查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2.(2013年重庆高考1题)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C【考查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3.(2013年福建高考16题)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答案】D【考查点】程朱理学4.(2013年广东高考14题)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答案】D【考查点】陆王心学5.(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5题)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C【考查点】程朱理学6.(2013年浙江高考12题)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
【VIP专享】2013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选修部分Word版含答案
![【VIP专享】2013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选修部分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a5b7ffaf1ffc4fff47ac37.png)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答案】C
【考查点】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7.( 2013 年重庆高考 11 题) 硝烟散尽,反思长存。在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 形势下, 1950 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这次大会
【答案】C 【考查点】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以
6.( 2013 年浙江高考 22 题) 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 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20 世纪历史的概括,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A.①② 【答案】A
B .①③
C.②③
D .②④
【考查点】 凯末尔
5.( 2013 年浙江高考 21 题) “ 戴维营协议 ” 是阿、以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 土地换和平 ” 的成功范例。下列各项中,属于 “ 戴维营协议 ” 重要文件的是 A.巴以临时和平协议 B.埃叙共同防御协定 C.《关于签订一项埃及与以色列之间和平条约的纲要》 D.《关于在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 6 分)
(2)据材料一,概括 “ 事商贾 ” 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
“ 在梭
伦改革后的 80 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
方向 ” ?( 10 分)
【答案】 (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 (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
近七年(2012—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123真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部分
![近七年(2012—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123真题汇编 中国近代史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2f745a3ff78a6529647d53c6.png)
近六年(2012—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123真题汇编中国近代史部分(2018.1.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 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点睛:“现实的问题历史考”一直是高考命题的思路,本题以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与日本在舆论宣传策略方面态度差异的对比,引导考生认识外交宣传在引导国际舆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国际环境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只有首先抢占舆论制高点,才能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权,沉着应对。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简化材料信息,本题材料可简化为“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
(2018.1.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解题时要重点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的含义。
“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即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两条路线。
通过这场争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从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20世纪20年代末,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D项错误。
2010-2018全国卷历史试题分类汇编第二,三部分
![2010-2018全国卷历史试题分类汇编第二,三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fcb9e266aeaad1f346933ff7.png)
2010——201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第二、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1840年——至今)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单元五: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与初步发展—晚清时期(1840—1911年)1.(2018全国Ⅰ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
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2.(2018全国Ⅱ卷.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3.(2018全国Ⅲ卷.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4.(2018·海南卷.6)表1 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时间17世纪18世纪19世纪国家印尼8 51 251泰国 1 4 85马来西亚 1 7 216合计10 62 552 表1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5.(2018·海南卷.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中国现代史部分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中国现代史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2644e306b7360b4c2e3f64cf.png)
近六年(2012—2017)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中国现代史部分(2017.1.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2017.1.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
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
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7分)【(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2013-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现代史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3-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现代史真题汇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a47611cc1755270722086a.png)
2013-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现代史汇编2015年全国卷1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图5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由材料信息“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量的养老金”可知,这体现的是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A项“制订公平经营章程”是规范工业生产,C项“提供农副产品补贴”是调整农业生产,D项“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是调整劳资关系。
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银行的职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B项“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项“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和世界银行无关,而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因此D项“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错误。
2015年全国卷2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D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之中国现代史部分(三):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之中国现代史部分(三):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https://img.taocdn.com/s3/m/7a813ddb80eb6294dd886c9e.png)
近五年来高考真题汇编系列之中国现代史部分(三)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的成就1.(2012年江苏卷)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2.(2012年天津卷)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2012年江苏卷)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
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
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4.(2012年天津卷)“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5.(2012年北京卷)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① 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6.(2012年新课标卷)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2013~2018年高考历史六年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和解析)
![2013~2018年高考历史六年真题分类汇编(含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955fd4b8f67c1cfad6b8bf.png)
2013~2018年高考历史六年真题分类汇编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8·全国卷Ⅱ,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意在说明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项。
夏商时期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项不符合史实。
保护生态环境与材料主旨不符,而且材料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项。
材料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项。
2.(2017·全国卷Ⅰ,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王族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从而使周的文化影响也因此覆盖其所辖之处,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加强了文化认同,故选A 项。
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局面,排除B项;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到贵族的世袭特权问题,排除D项。
3.(2017·江苏高考,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2013年各地高考《中国现代史》真题汇编(含答案)-推荐下载
![2013年各地高考《中国现代史》真题汇编(含答案)-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59ba15cf284ac850ad0242ee.png)
2013年中国现代史高考真题李永达整理1.(2013·北京文综)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图8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013·江苏单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
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3.(2012·广东文综卷·)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4.(2013·天津文综)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5.(2013·江苏单科)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6.(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高考真题2013——2018
![高考真题2013——2018](https://img.taocdn.com/s3/m/2791f8d1524de518964b7d7a.png)
高中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高考真题2013~2018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之争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9.现代化是晚晴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D.太平洋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
(2013年全国卷Ⅰ)1、.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3年全国卷Ⅱ)2、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2013年海南卷3、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
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4、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
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5、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这一措施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2014年全国卷Ⅰ)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年全国卷Ⅱ)7、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
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014年海南卷)8、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
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
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
9、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2015年全国卷Ⅰ)10、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2015年全国卷Ⅱ)1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015年海南卷)12、1956年,浙江温州有合作社曾实行包产到户,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的农户占入社农户的15%,与此同时,四川、广东、安徽等省一些农业社也先后实行了包产到户。
此后直到70年代,仍有一些地方曾实行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农村基层政权管理体制薄弱
B.市场经济在农户经营中起重要作用
C.基层的探索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是自下而上推进
13、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
这主要是因为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
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14、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
这反映了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2016年全国卷Ⅰ)15、.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2016年全国卷Ⅱ)1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它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2016年全国卷Ⅲ)17、.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017年全国卷Ⅰ)18、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2017年全国卷Ⅱ)19、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
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2017年全国卷Ⅲ)20、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2018年全国卷Ⅰ)2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2018年全国卷Ⅱ)22、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画反映了
图5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
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变化
(2018年全国卷Ⅲ)23、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24、表2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