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千年一叹》简介及读后感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08e18c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03.png)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篇一:读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有感】以往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感触颇深。
这次寒假又读了先生所著的《千年一叹》。
这是一本日记。
记录的是在千年之交的时候, 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 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 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 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虽然这本书采用了游记的形式来书写, 但却时时给读者传递着一些热点关注问题:如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辉煌的古文明, 为什么最终走向衰败?面对文明的没落, 我们该如何延续发展或者重新创造文明?对照各国的文明保持现状, 该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与发展?翻阅整本书后, 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遭遇的种种奇遇甚至是惊心动魄的一些经历, 我心里深有感触, 正如书中字里行间所折射出来的:“创造文明的是人类, 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
其实, 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 在很多地方, 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
”尤其是中东地区, 作者所经历的那些恐怖的事件时时提醒着我们, 虽然时代已至今日, 我们身处高科技社会, 物质上享受着前人未曾有过的优越条件, 但面对先辈创造的灿烂文明, 却能肆意践踏而不自知, 甚而为蝇头小利而作出愚昧的争斗, 最后带来的却是连年的战争、血腥的杀戮、种族的衰亡, 令人神伤。
当然, 本书沿袭了先生一贯的风格, 文字尖锐充满力度, 可贵的是不同于深思熟虑后的那些文章, 因为是即时性的日记体文章, 文字中蕴涵着作者真实的直白式的情绪体验, 理性而不失激情, 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
如作者游历各国的过程中思古怀今, 由此发自内心的真切地表现出的爱国感觉令人感动。
让人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
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 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 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传承中华文明, 传播灿烂文化, 尽自己的力量为文明的延续发展而努力。
余秋雨作品《千年一叹》读后感
![余秋雨作品《千年一叹》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50f499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d.png)
余秋雨作品《千年一叹》读后感
余秋雨的作品《千年一叹》是一部描写历史悠久、古老文明的小说,在阅读这部作品后,我深深地被余秋雨深刻的文笔和对人性、历史的思考所感动。
小说中,讲述了跨越千年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种种荣耀和悲哀,引人反思人
生的本质和意义。
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与脆弱,历史
的坚毅和无情。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命运,让人感同
身受,产生共鸣。
阅读《千年一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让我意识到历史和现实之间
的联系和反思。
作为读者,不仅是在享受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在思考人生的意
义和价值,以及人类的历史进程。
总的来说,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是一部令人深思的作品,通过对历史与人性的探讨,让我感受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和对人文关怀的力量。
这部小说让我得到了启发和思索,值得一读。
2024年千年一叹读后感(三篇)
![2024年千年一叹读后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8e726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9.png)
2024年千年一叹读后感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为《千年一叹》的日记集。
本书是着名作家余秋雨1999年为总结已过去的20世纪,庆祝21世纪的到来而写的日记集。
本书中记载的是余秋雨在一次叫做“千禧之旅”的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
本次旅行的基本路线是“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中国”,目的在于考察各大古老礼貌,比如波斯礼貌,巴比伦礼貌等等,然后再仔细分析他们由盛转衰的原因及过程,为21世纪的礼貌保护奠定理论基础。
本次旅行依我看来能够和“万里长征”的重要性相提并论。
个性是进入伊拉克后,每一天都会传来当地恐怖分子杀害数十名游客的消息。
而且有时务必夜间行车,谁知会从哪儿跳出几个恐怖分子,所有旅途中也是危机四伏。
再说,中国人在那个时期去阿拉伯国家旅行并没有太多可口的饭菜下肚,每一天常常只能吃到几个薄饼。
透过读者本书,我深入地了解了古代礼貌的兴衰。
古代礼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有兴盛就必定有衰落。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古代,佛教能够说是传遍了印度全境,甚至影响到亚洲各地,就连中国的法显、玄奘等人都纷纷慕名前去取经。
如今,佛教能够说在印度已经接近灭亡。
佛教的理念、产生年代等各方面都位列各种宗教之首,可最后还是被更小的印度宗教所吞没,这是何等悲哀一种礼貌的盛衰和他的人民有很大关系。
当你告诉他们什么是圣洁时,他们偏偏相信肮脏;当你告诉他们什么是智慧时,他们偏偏相信无知;当你告诉他们什么是崇高时,他们偏偏相信低下,那你能有什么办法来帮他们“脱离苦海”呢其次,古代礼貌的衰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扩充和战争。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的古礼貌经久不衰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安分守己的,很少有大规模远征,这致使我们的礼貌完整保存了下来。
在中国的商代,埃及远征了西亚;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波斯远征了巴比伦,又远征埃及;即使到了屈原生活的时期,希腊的亚历山大还在远征埃及和巴比伦。
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13篇)_1
![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13篇)_1](https://img.taocdn.com/s3/m/0a3f66f3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9.png)
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13篇)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1b0bc7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5.png)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是一部充满了历史气息的小说,通过对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千年来的沧桑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脆弱,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小说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坚韧不拔和气节,比如岳飞、文天祥等人。
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坚守信念,不畏强权,最终成为了历史的英雄。
而另一些人物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比如曹操、刘备等人。
他们在权力和利益的诱惑下,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立场和信念,最终成为了历史的罪人。
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描写,余秋雨向我们展现了历史的真实和人性的复杂,让我们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小说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千年来的沧桑变迁。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再到三国两晋,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和风貌。
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疾苦,也看到了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描写,余秋雨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千年来的历史画卷,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读完《千年一叹》,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它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文学、艺术等元素。
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阅读《千年一叹》,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是一部充满历史气息的小说,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历史的真实和人性的复杂。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通过阅读这部小说,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024年《千年一叹》读后感(三篇)
![2024年《千年一叹》读后感(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d9e5d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e.png)
2024年《千年一叹》读后感《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礼貌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
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仅是一本日记,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以前有过辉煌的古礼貌,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礼貌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持续中华礼貌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如何去应对等。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礼貌感到骄傲。
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能够看出创造礼貌的是人类,毁灭礼貌的也是人类。
其实,甚至在人类礼貌高度发达的这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礼貌,如,在中东、印度,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
我们在作者游历礼貌古国的过程中能够看出,礼貌的毁灭伴随着血腥的战争。
为了保证人类礼貌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
所以我们就应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一向持有的观点。
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礼貌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礼貌的延续,发展而努力。
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2024年《千年一叹》读后感(二)《千年一叹》是我此刻最想要读的书籍之一,这本书是2024年出版的,由知名作家王小波创作。
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全新的认识,深感敬畏之情。
故事的开头,我们看到一个叫做张三的普通人,他因为一次意外的时间旅行而来到了一个未来世界。
这个世界与我们当下的社会完全不同,科技高度发达,人们生活在一个机械化、智能化的社会中。
《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10篇
![《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2a004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77.png)
《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10篇《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10篇《千年一叹》是一本由余秋雨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89,读后感特细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忙。
《千年一叹》读后感(一):千年一叹有感我无法从历史的角度给出客观的评价。
从结构以及文笔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吧。
结构上来说是一本谈论性日记体散文。
毕竟做的是一档节目,没有太多的现场考证与调查,每天一篇。
整本书可以说是句句凝练,金句百出,每一篇单独拿出来看,都很华美而又细致,其中又不乏深入的思索。
看得出深沉的文化与文字功底,令人佩服。
虽说够不上对历史思索的高度,其中的写作手法,凝词炼句还是很值得一看,值得一学的。
《千年一叹》读后感(二):带着对历史和文明的敬意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一步一种体验,一道车辙一种比照,一次旅行收获的却不止一种。
流畅的文字,犹如故事般娓娓道来,收获了犹如行者般的文化体验。
哀痛亦或是感慨,文明孕育了如今,但是却不只是孕育,同样的还有培育和影响。
这种对此来自于他们自身的延长,也来自于和其它文明的比照。
对待任何一种文明,野蛮也好,愚昧也好,它们所接受的最好是尊敬的目光和理性的思索。
任何一种存在都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而不能粗鲁野蛮的去扣帽子,这样和其并无两样,我们应当更理性。
现实,明白之后接下来的应当是思索和反思。
《千年一叹》读后感(三):千年一叹初度读希腊没什么感觉读到埃及觉得非常伤心到了印度我已经不想说话了只觉得我们国家如今这样真是挺不简单的对于书中这些国家我明白的很少通过这本书我记住埃及人喜爱凉爽油也明白了泰姬陵背后的故事也明白在印度不能看篮子表演而所谓幸福也就是拥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因此各有不同。
总有一些大爱让我感动,甘地特蕾莎站在人类社会高度召唤爱与和平。
没有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却用魏晋贵族精神或爱国精神以超验。
贫困的直接后果不是对抗,而是尊严的失落,而失落尊严的群体,更能接受极权统治。
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精选13篇)
![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50607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2.png)
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精选13篇)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精选13篇)千年一叹读后感1先生给我们讲述了曾经的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地有过辉煌的古文明,而现在仅存的只剩下遗迹!中国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她却绵延了上千年,何解?千年走一回,却有阵阵哀叹传来,书中第一页的插图“我走进了荷马史诗的大门”,我们看不到像中华文明一样的富丽堂皇,光彩亮丽。
仅仅只有由许多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的一张大门,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雨淋,见证过多少王朝的兴衰更替,她依旧在那。
可是让人很难想象的是,这曾经是文明的中心,精神的圣地。
而她也的确是的。
轻轻地,缓缓地,从那遥远爱琴海面传来的,从那雅典神殿传来的,从那埃及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里传来的,从那两河流域的土地中传来的,是当辉煌已成寂寞,文明遭到侵蚀后的阵阵叹息和无奈。
在衰落的文明中,褪去的历史后,深深地一句叹息,人类又投身到新的历史中。
历史,每每让人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
多少个王朝更迭,多少次生死轮回。
面对历史长河,我们手足无措。
从对希腊的描写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个创造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在奥运百年之时,错过了举办权。
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成为了每一个希腊人难以磨灭的记忆。
我好像看到了希腊人当时的万念俱灰、内心无助的呐喊。
另一个地方就是世界火药库--中东,伊拉克就在两河流域,祖先们曾经在此创造了古巴比伦文明;而现在因为战火,百姓苦不堪言,长期的极度贫困使人民无法选择。
贫困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尊严的失落和文明的湮落。
看了此书以后,一方面哀叹人类文明的衰落,另一方面很庆幸自己的国家没有在历史长河中被埋没。
他们衰败的每一个原因,中华文明也都遭遇过,可让国人认真思考的是一种对历史的不重视致使中华文明渐渐衰退。
前不久,北京梁林故居被无故拆除,并且美其名曰维修性拆除,我不得不钦佩拆除者智商之高,手段之强,和咬文嚼字功底之深。
在残砖破瓦中,我们看不到文明的影子,如今的文明人竟干出这么野蛮的行为!我们看到的荷马史诗的大门仍然在风雨中伫立,雅典神殿依旧在坚强的守卫着雅典,狮身人面像虽然没有当年的栩栩如生,但仍然守护着沉睡千年的法老。
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2篇
![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63d34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a.png)
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2篇世界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高度发达的古文明,它们竞相发展,如同进行着一段以千年为计的长跑比赛,结局与终点是未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千年一叹读后感高中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千年一叹读后感高中篇1千年历史,唏嘘一叹。
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感受颇多。
这是记录他走遍世界各国历史遗址所见、所闻、所感的书。
余秋雨,1964年出生于浙江,他曾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人类重要的历史文明故地并阐释诸多文明被埋没的原因。
阅读文章,首先让我最钦佩的是他的勇气,在此次行程中需要穿越很多恐怖主义蔓延的地区,如北非、中东、南亚,而且必须贴地穿越。
对此,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集团能作出安全保证,包括美国和欧洲的几个发达国家在内。
在自身安全不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去完成此次行程无疑是个天大的挑战。
即使如此,他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文中也多次提到了在一些特殊地区的见闻及感受。
如在开罗的卢克索,在那里,几乎没有人赞成他们去冒险,一是路途遥远,二是路是极不安全的。
自1997年11月恐怖分子在卢克索杀害64名各国旅客,埃及政府不得不严阵以待。
其路途七百多公里,遍布岗楼与碉堡军容森森,枪支如林,文中对此描写是像是两国交战的边防。
路上每过一个关卡,都会有头尾警车进行轮流保送,警车上也有枪支从车臂伸出,时时准备射击。
这样的武装方式几乎罩住了全国的主要部位,可谁又能想到人家只是想让异邦人花点钱看看祖先的坟墓与老庙再安安全生地回罢了,却如此大费周章,令人唏嘘。
除了令人钦佩他的勇气之外,余秋雨也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敬业。
他在书中提到他曾不止一次的梦到过他在异国走访时,随身携带的包被抢走,要知道那里面可是他走话各地遗址的珍贵笔记,满满当当,整整一包。
这些都是他在晃荡的车厢中,昏暗的灯光下争分夺秒地写下的,可谓是心血之作。
此书中,作者并不是对历史人物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评论其功过,而是有他的独特见解在埃及考察金字塔时对其古代文字由忠地感慨其生涩难以解读,对此提到了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功不可没。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a05a4e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a.png)
《千年一叹》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千年一叹》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千年一叹》读后感篇1慢慢翻开书页,拂一页页纸张,沁入心扉的是余秋雨先生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数万公里外文明的故事。
数千年前的文明被他发掘,他也在数千年后的今天留下深深一叹。
叹的是希腊,它从一开始就展现了人类古代文明的至全至美。
余秋雨先生感叹它几乎到了无可企及的高度,但是余秋雨先生也在叹息,现在的希腊人,他们已经用自己的闲散让这高度衰败地不忍直视,造成精神上的贫血和失重,被现代文明遗落。
叹的是埃及,他凭借尼罗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壮大。
余秋雨先生感叹金字塔的伟大与永恒,同时也叹息建造完金字塔后的埃及人元气损耗,直至今日,文明已堕落了,成了木乃伊般。
两尊石像见了,老泪纵横不再说什么……叹的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余秋雨先生感叹古时宗教的兴盛,也叹息现在政治的败落,不过好在连年的战争并没有毁坏人民积极向上的心。
叹的是约旦。
感叹侯赛因国王人生尽头时,把自己的归宿主流在了素静与清真之上,感叹在这个偏僻的角落还能遇到中国知名帮派领袖的嫡亲后代。
叹的是伊拉克。
感叹古巴比伦王国的强大,也感叹《一千零一夜》的美妙神奇,可向后把时间推到今天,一切都变了,不安与危险充斥全国,一切美梦都破碎了。
叹的更是中国。
余秋雨先生说过:这次远行收获最大的并不是发现了那数万公里,而是从那数万公里重新发现了中华文明。
放眼望去,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等等,无一不陨灭了,反观中国,上下五千年还延续至今,是巧合,是幸运,也是注定。
叹的是全人类,太多人民,太多国家,太多历史。
有兴也有衰,有分也有合,叹不尽,道不完。
古代优秀文明都是人们自己亲手毁了,只剩下一点点残留的遗址,折射文明的历史。
我感叹创造并接续文明的人,唾弃无知并伤害文明的人。
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13篇)
![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124c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f.png)
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千年一叹读后感(通用13篇)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千年一叹读后感精华10篇
![千年一叹读后感精华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29258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e.png)
千年一叹读后感精华10篇千年一叹读后感篇1《千年一叹》为余秋雨所著,作者非常有名气,抱着好奇和崇敬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实际是一本每日艰苦旅行之间的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多公里,不畏艰辛甚至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到达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最后又回到中国,几乎整个亚欧大陆古文明,把希腊神话故事,埃及金字塔,耶路撒冷的冲突,侯赛因的陵寝,汉谟拉比法典的价值和泰姬陵的圣洁娓娓道来,记录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想。
阅读《千年一叹》,作者余秋雨带我们一起领略文明古国的遗址,慨叹人类文明的精华,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其中既有欢愉和敬仰,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文明不同程度衰落所带来的震撼。
从古至今,希腊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遗憾的是,作者看到并记录了希腊的狭小、陈旧和人民的闲散,谈到希腊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没落,并分析衰落的原因:一是雅典斯巴达人旷日持久的内耗;二是内忧外患,又不断远征,希腊始终没有成立一个统一的集权国家。
埃及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作者痛心古文字现已无人能识,导致珍贵古文献也无人能懂,对金字塔充满了疑问!作者惋惜古巴比伦铲平重建古城遗址,同时也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也给泯灭了。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在伊拉克,祖先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但作者看到的现实是太多太多的儿童失学、衣衫褴褛在街上劳作,即使在最好的小学,孩子们上体育课踢的球也是完全没弹力、裂了缝的硬塑料球;在儿童医院缺医少药……在印度孕育古文明、被誉为母亲河的恒河边,作者再次被“恒河晨浴”所震惊,无数黑乎乎的人全都泡在河水里,因寒冷而颤抖,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死后免费被火化、自己的骨灰被撒入恒河;岸边的焚烧恶臭扑鼻。
在文末,作者到达了尼泊尔,感叹世界各国的文明人都喜欢来这里,不是为寻访古迹,而是来沉浸自然;并总结到中国文化在最高层面上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8c3cd1e524de518974b7d13.png)
千年一叹读后感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千年一叹读后感1余先生的散文,追索文化生成的奥秘,感受文化历史的兴衰,有对文化缔造者的由衷的礼赞,又有对文化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进入新世纪,余秋雨在考察审视中华文明之后,随着香港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和欧洲之旅,把自己文化探寻和精神漫游拓展到中东和欧洲,完成对基督教文明等的深入探寻。
《千年一叹》,正如歌词中所写:“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
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盘的凤凰再飞翔。
”饮着屈原的梦,李白的歌,探寻着中东古文明的辉煌,抚慰着西亚古文化的伤痛,感受着南亚历史的喜怒忧伤。
轻轻地抚去时光遗留的尘埃,深情地抚摸历史的肌肤,细致地剥落包裹于往昔躯体上的坚韧外壳,把希腊神话故事,埃及金字塔,耶路撒冷的冲突,侯赛因的陵寝,汉谟拉比法典的价值和泰姬陵的圣洁娓娓动听的道出,引导着我们踏进那个往昔时空,去享受和品味其中的快乐,而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的文明不同程度衰落的震撼,反思着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超常强韧的缘由。
在这里,历史的回忆与追踪只是一种传达心灵感受的博大场所,而所谓的文化精神,传统气韵以及种种与人生,与命运,与人的存在景况相关的意蕴,也就经由这样的场所而获得自然而然的体现。
废墟,大海,流浪,历史常常从这里出发;森林,山丘,古堡,历史常常在这里隐蔽;热闹,精致,张扬,历史常常在这里转折;苍凉,寂寞,执着,历史常常在这里凝冻。
米开朗基罗,伽利略,莎士比亚,但丁,歌德,黑格尔,一个个历史上熠熠闪光的大师,在这里与你直面;庞贝古城,罗马的废墟,巴黎圣母院,希隆大教堂,一座座闻名的建筑,让你亲身感受―怀古之请,兴衰之叹!秉承《千年一叹》的风格,审视欧洲文明,反思中华文明――让人和自然更紧密地贴近,让个体在辽阔的田地中更愉悦地舒展,让更多的年轻人在遭遇人生坎坷前先把世界探询一遍,让更多的老年人能以无疆无界的巡游来与世界做一次壮阔的挥别,让不同的文化群落在脚步间交融,让历史的怨恨在互访间和解。
余秋雨散文之《千年一叹》读书笔记
![余秋雨散文之《千年一叹》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b267801c8d376eeafaa310a.png)
第一篇: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历史,每每重拾,都会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一千年走一回,却有阵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传来,也从恒河畔边传来.当曾经的辉煌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开始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文明已经衰落,历史也开始褪色了.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文明。
于是冒险开始,抵达希腊时他所见的只有狭孝陈旧和人民的闲散。
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今天的希腊也就是在冷落中与世无争,闲散自如,而埃及却不同,它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古文字无人能识,古文献无人能懂,本体文明几近湮灭,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
而古巴比伦遗址的复原,更让人语塞,他们铲平重建古城遗址,却连带着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湮灭了。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孩子总是让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也不认识,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
很小的孩子,本该天真无邪快乐生活,却硬生生地被与政治联系了起来,学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国,反对禁运”之类的口号。
战争让许多孩子的父亲离开了,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们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显示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恒河边,却让我领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
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长时间拥塞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
在恒河边,所能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死亡,就这样夸张的裸露,都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
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日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36b7d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5.png)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1每每翻开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我的手就好像抚摸到了文明的碎片,历史的车辙。
历史是沉重而沧桑的,每次回顾都会感到心灵深处传来一声声叹息:“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当曾经的辉煌逐渐走向淡漠,当原本宏伟的建筑在时光的摧残下变成一片残垣断壁,当人们开始不再问津不再关注,那声声叹息变成了无奈,文明在逐渐衰落,历史在逐渐褪色,跟随余秋雨先生一起,沿着古代人类文明的路基前行,我们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曾经显赫一时的文明发源地如今却战壕密布、荒草迷离、匪盗出没。
人类,原本是历史文明的开创者,如今却在亲手毁掉自己的文明。
希腊,这里曾是欧洲文明的发样地,如今却只有狭小、陈旧和闲散的人民。
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
然而希腊人的过分闲散的生活方式是整个社会失去了精气神,有很大一部分闲散走向了疲惫、慵懒和木然。
而希腊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奥林匹克精神,也在这种闲散中逐渐衰亡。
埃及,开罗城的残破使曾经的辉煌已荡然无存,而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那段辉煌至今已无法解读,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
如同书中对金字塔的感慨: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到它如何到来。
当法老将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时,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静静地矗立在广阔的撒哈拉沙漠上,每当黄沙吹起时,更教人感慨万千。
两河,童年童话的产生地,曾幻想着灰姑娘与王子在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里相遇、相知、相爱;曾幻想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除暴安良;曾幻想与中华文明齐龄的它也有一段厚厚的历史!但现实很残酷,战争摧毁了它原本的高层文化,然后又剥夺了一个民族中最勇敢的、最健康的生命,让一群老弱妇孺去承受种种荒唐。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片产生最早的以《汉莫拉比法典》为标志的法律文明的地方,如今是法律最行不通的地方!印度的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所能承担的负荷:人口中有三成摆摊、一成乞讨、六成傻站着;似乎印度人更喜欢闲荡在已经很拥挤的大街上。
读《千年一叹》有感(精选16篇)
![读《千年一叹》有感(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80e15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3.png)
读《千年一叹》有感读《千年一叹》有感(精选16篇)读《千年一叹》有感 1《千年叹》是余秋雨先生的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本日记。
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行程中的经历。
在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化,两河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西伯利亚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了解了各大文明古国,我看到了他们曾经的辉煌,但这些已经是过去,而我们中国却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并且比较完整的保留了我们的文明。
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是他们在古代文明与现在文明发生冲突时没有及时采取好应对的措施,而中国造几个世纪之后存活了下来,跟上了现状的节拍,很好地融入了国际。
我们至今仍可以学习千年以前的历史,这可能要归功与秦始皇早早的统文字,要归功于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命人写史书。
思索着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生机勃勃,因为中华文化是种朴素的文化,是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文化,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
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精力,使生命直延续下去,永远生存着,永不灭亡。
在书中作者提出了疑问:“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塌?”是的,盗墓者的层次不穷,每到个名胜古迹就会做出各种不当的事。
《千年叹》正如歌词汇总所写:“千年走回,山高水又长,年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们来拜访。
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凤凰再飞翔。
”读着屈原、李白的诗歌,探寻着中东古文明的辉煌,抚慰者西亚古文化的伤痛,感受着南亚历史的喜怒忧伤,让我们国家的文化变的更优秀。
在读书的同时,我几领略了沿途奇闻轶事,还有余秋雨先生思辨的精神、对文明衰落的厚重情感,对当地贫穷落后的现状痛惜,以及对当地人的愚昧、麻木的痛惜所感动。
心里不禁地为余秋雨先生叫好,本在世界最危险、最有人类文明沧桑的地方写成的日记。
千年一叹读书感想与心得(精选16篇)
![千年一叹读书感想与心得(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97e331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8.png)
千年一叹读书感想与心得(精选16篇)千年一叹读书感想与心得篇1本周,我再次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
这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加了题目的。
书中每天作者的所见所闻都让我了解着我生活之外的一些人与那些人每天发生的故事——一些在战争或是贫困地区人的故事。
“埃及”,“希腊”,“印度”,“以色列”这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国家,现在也成了我们眼里的“小国家”,“混乱地区”,战争与被封锁的思想让它们与生存在那里的人活得艰难。
远古时期人的智慧被现在生活在那里的人珍藏着。
但是现在的后代们可能忘记了当年祖先们艰苦发明创造的过程,忘记了这些伟大的建筑不是一时建起的,而是一世。
他们忘记了。
这些代表着先人智慧的建筑与物品留了下来,可是那些带有远古气息的精神和信念却随着时间的长河,越漂越远。
这些世界的文明去,这些先人智慧的结晶,就这样在现人一批批愚昧的坚持中渐渐失去了太多价值。
因为有了这些,人们就不再辛勤劳作;因为有了先天优势的地理位置,就不再准备着时刻防范外界入侵。
别忘了,你们不进步,但社会还在进步,有了沙漠和海洋的保护又如何,越来越多的武器被研发出,人们再也不需要伤感的与家人别离,再看着他们倒在黄沙之中,一个指令,一座城池或许就从此消失,生活在那的人也就从此消失,连伤感的机会都没有,那些所谓的“智慧”在几分钟里也就化为乌有了。
这千年发出的一叹啊,一定是处心积虑,日夜难眠得来的,这一叹,叹的失望,无奈。
所谓千年一叹,也就是一叹千年……千年一叹读书感想与心得篇2“我们甘愿在毫无保护中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抚摸它们的伤痕。
”这是这本书自序中的一句话,它富含了哲理,是我们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在作者这次“千禧之旅”中,所走过的地方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现代化的城市,而是一些让我们感觉都很古老的地方。
正是作者对这些“古老的地方”的“拜访”,使他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想法。
读完了余秋雨的这本《千年一叹》,我不禁感叹道,这些古文明是多么神秘,多么宝贵啊!可惜的是,这些文明就要衰落了,等到我们的下一代去欣赏这些文明时,也许它已无影无踪,完全消失了。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a15ac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d.png)
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读《千年一叹》有感与《千年一叹》的首次接触,是在N年前,当时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貌,主观臆断为某文人古色古香的矫情。
由于学习态度明显不端正,当然就没有附庸风雅。
第二次接触,是某朋友谈起《文化苦旅》,谈起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我貌似赧颜地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急急地来了一顿“千年快餐”,嗦嗦咪嗦嗦,OK,简介和目录尽在掌握。
第三次接触,是在今年,看到香港中文大学推荐书单50本,《千年一叹》赫然出现在第6位,我决定要看看,看看它到底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
读过之后,我开始认真地称余秋雨为先生。
书中,余秋雨先生以一个中国文化人的身份,用三个月的时间,踏上一个充满惊险的古文明旅程:从希腊出发,南下埃及,再穿过中东的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再走访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十个国家,探索“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
我跟着先生走过太阳神庙,走过金字塔,走过所罗门石柱,走过底格里斯河,……十个国家一一走过来,他的震惊伤感表露无遗:“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从古到今的灾难,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由希腊而入,忧伤的情怀已起幕。
远古的爱琴海依旧在,公园前5世纪的遗迹――石柱只剩下后来者的铭刻,迈锡尼的海伦早已随战争而消逝,空留一个三千三百年前的王城遗址,可惜曾经的千古气势已成追忆,幸而,还有一个奥林匹亚,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依然有圣火的气息……埃及,埃及文明是疑问最多的文明,是最难以解读的文明,因为难以解读,所以便难以传承。
所以,作者说“当法老们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的时候,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庆幸,中国有个秦始皇,他让中国的历史活了下来。
以色列――怨气聚集的国家。
读余秋雨千年一叹有感(精选13篇)
![读余秋雨千年一叹有感(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e5c60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e.png)
读余秋雨千年一叹有感(精选13篇)读余秋雨千年一叹有感(精选13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余秋雨千年一叹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余秋雨千年一叹有感篇1《千年一叹》追其根源,它像是马可波罗游记一样的日记,记录的是余秋雨四万八千里行程中的经历,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
然而,生命总是在不断前行,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切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每每重拾,都会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沧桑感。
就如他在《废墟》中所说的,"我热爱废墟,又寄情于废墟".多少个王朝,反反复复,一千年一回,留下的只有一阵阵叹息。
轻轻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传来,也从恒河畔边传来,当曾经的辉煌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开始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文明已经衰落,历史也开始褪色了。
他不畏"孤独与艰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书写了《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我是一个没有长途旅行过的人,什么名胜风景、文化古迹、都没有真正的体会过。
虽然他语带锋芒被人称作"毒舌",但他用"文字追述文明消逝的沧桑,用镜头记录历史遣落的怀抱。
用一枝笔,记录了10个国家的人文地理".让我对"旅行"有了一种认识与期望。
就如他所说,不仅仅是荒原,荒原下有断壁残垣。
他将自己的恐惧掩盖,甘愿独自去面对这一切。
他站在那里,沉浸在眼前的只有落寞的荒凉,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一时。
于是冒险开始,抵达希腊时他所见的只有狭小、陈旧和人民的闲散。
干净。
痛苦一定会被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
今天的希腊也就是在冷落中与世无争,闲散自如。
《千年一叹》读后感(二篇)
![《千年一叹》读后感(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97798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b.png)
《千年一叹》读后感《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礼貌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
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仅是一本日记,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以前有过辉煌的古礼貌,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礼貌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持续中华礼貌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如何去应对等。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礼貌感到骄傲。
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能够看出创造礼貌的是人类,毁灭礼貌的也是人类。
其实,甚至在人类礼貌高度发达的这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礼貌,如,在中东、印度,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
我们在作者游历礼貌古国的过程中能够看出,礼貌的毁灭伴随着血腥的战争。
为了保证人类礼貌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
所以我们就应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一向持有的观点。
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礼貌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礼貌的延续,发展而努力。
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千年一叹》读后感(二)《千年一叹》是一部由淡蓝色执笔的小说,以一种优雅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千年前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不仅带给我了一种无比浪漫的感觉,同时也唤起了我对历史与爱情的思考。
首先,小说的情节十分精彩。
小说以一个平凡的女孩儿杨瑶和一位身份高贵的青年文生之间的爱情为线索,展开了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
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利用了时间穿越的手法,将现代与古代相融合,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满而生动。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情节都扣人心弦,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秋雨《千年一叹》简介及读后感【简介】《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的又一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
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行程中的经历。
在本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先生在自序中说:“不仅仅是荒原。
荒原深处有断壁废堡、幢幢黑影、闪闪目光。
硬说自己没有恐惧,是不真实的,但我的恐惯有一大半被震惊所掩盖,震惊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
它们究竟是如何崩坍的?历史书提供过一些猜测性的答案,多数山是大而化之、语焉不详。
其实,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怀疑的。
不必怀疑的是结果,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个从古到今的灾难。
我们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去抚摸它们的伤痕。
这种抚摸经常会引发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哪些代价是正面的,哪些代价是负面的?过去的避免能否担保今后?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整部日记,都贯穿着这种疑问。
”【读后感】【第1篇】《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写的,“我们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抚摸它们的伤痕。
”这句话是自序中的一段话,从世界各地最后回到中国。
这一路走过的并不是什么现代化的都市,车轮碾过的也仅仅只是一些让我们感觉似乎很古老的地方。
然而我又看见了希腊给人是蓝色的,无论是美丽的爱琴海或是作为希腊象征的巴特农神殿。
但这只是最初感受罢了。
柏拉图,他们滞留在千百年前对人生的思考已无法用现代的词语形容。
希腊的文明是健康的、闲散的,当读到希腊人的快餐也要一个小时后才能上桌,我不禁感慨了,为这种独特的生活节奏感到一种有趣。
可惜的是,这种文明要衰落了,因为它过于闲散,过于与世无争。
埃及的土地绝大多数是沙漠仿佛是一种金色的。
埃及给人的是神秘的,无论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
让人们感觉法老们似乎一直所做的只是守着这些东西罢了。
如果说希腊的街道还有一丝古今有联系的感觉的话,那么埃及就完全没有让人有联想的兴致,仿佛除了数千年前留下的几座建筑便什么都没有了。
作为那些古老文明的后代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呢,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战火一遍一遍的摧残着那些已经残剩无几的建筑,在埃及,凯撒的焚书和罗马教皇的禁异教使得那些能够揭开金字塔奥秘的古文字无人能读,在伊拉克,“复原”的巴比伦古城毫无原有的沧桑,无法让人肃然起敬……因为战争,因为时代,因为政治,因为功利,那些原来应该流传千年的建筑、文字都差不多消失殆尽了。
那么,我不禁感到疑惑,几千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又该如何去了解,去探索那些存在千年的文明呢?那些已经无人解读的文字我们的后辈能够读懂吗?那些老早残破的建筑我们的后辈又能重新复制吗?我们至今仍可以学习千年以前的历史,这可能要归功于秦始皇早早的就统一了文字,要归功于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命人撰写史书,作者提出了疑问:“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是的,盗墓者的层次不穷,每到一个名胜古迹就会留下“到此一游”的“见证”,古建筑成了发展旅游业的最好工具,太多太多的商业化元素占据了那些古旧建筑所散发的古老而又吸引人的文明气息。
“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整部日记,都贯穿着这种疑问。
作者可能才想起千年一叹的名字吧!正是这样长城在哀叹,泰姬陵在哀叹,黄河在哀叹……我们要尽我们所能的去学习去保护那些古老的文明,去教给我的后辈,去告诉他们中华文明千年的历史,才会有我们光辉的现在。
中华文明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传承。
【第2篇】《千年一叹》是根据随行的余秋雨教授的日记汇成的文集。
虽然有不少人(如韩寒)认为他的散可谓“文化甜旅”下的产物,不过是对历史的总结与再扩充罢了。
对于他的前两部作品,特别是《山居笔记》,我也确有同感。
但当我见到这本新出版的带着历史惊叹的《千年一叹》时,却情不自禁地买下来,即使最初仅是为了感怀纪念。
书的扉页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张密密匝匝地标满地名、国名以及行程的地图了。
从希腊到埃及,转而以色列、巴勒斯坦,再到约旦、伊拉克、伊朗和巴基斯坦,然后是印度、尼泊尔,最后到中国。
这一路走过的并不是什么现代化城市,吉普车碾过的是具有古化文明的国家,同时,有的国家还在硝烟弥漫,可谓危险重重,这一路丈量到的已不仅仅是深远的文化了。
希腊是蓝色的,而埃及大多数是沙漠,所以给人的感觉是金色的。
接着是象牙色的以色列,灰色的伊拉克以及黑色的伊朗。
印度给我的印象根本就是从天堂坠入了地狱!每个国家给人的感觉都不相同!当我随着余教授望见那万仞银亮的喜马拉雅时,不禁也跟着他一同叹一声:回家,真好!合上书页,觉得身心一同接受了一次洗礼,好似涅槃后的重生。
读一遍《千年一叹》,仿佛连我的“千年”也厚重与感慨起来。
【第3篇】“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他的《文化苦旅》。
”这是余光中先生《散文的知性与感性》中的一段话。
余光中把余秋雨与梁实秋,钱钟书相提并论。
的确十多年来,余秋雨散文读者众多,有人评论说:从空间上它进入了民众,从时间上进入了散文历史,树立起一座散文的奇峰。
读完从《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到最近的《千年一叹》几部散文集,心中不由感慨万千,大哉斯文,大美为美!《千年一叹》这本书确切来说是一本日记。
它记录了作者余秋雨在前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余秋雨是一位出色的作家。
他的豫园非常精炼,读起来流畅、优雅,但贴近生活,思维新颖。
他能把新的想法用最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来,而且总能被人接受。
他曾说过“写书最大的困难不在立论之勇,不再跋涉之苦,也不再考证之烦,而在于要把深涩嶙峋的思考翠莲的平易可干吧玄奥席位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
这等于用手掌碾碎石块,用体温焐化坚冰。
字字句句都要好为难言的艰辛”。
难怪他的文字如此精妙,原来他早有这番感悟。
我说,余秋雨也能算得上是个探险家,因为在这“千禧之旅”的路上,他们遇到许多惊心动魄的事,随时都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许多短路荒草迷离,战壕密布,土匪出没,在中东的一些国家更是如此。
掐一秒不知道后一秒会发生什么,他们只知道一连串真实的故事:宗教极端分子在疾风中内杀死了几十个卫国旅客,三十几个警察刚被贩毒集团杀害……“千禧之旅”的目的实际上是环游世界的文明古国,领略人类文明的精华和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
所以他们选择了希腊为此次旅行的第一站。
路径除中国外的三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古巴比伦。
而到达希腊时他们所见到的只是狭小、陈旧、道路拥挤和人民闲散。
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影子。
照我看莱希腊人闲散的升华方式有许多缺点,社会失去了精气神,一部分闲散变成了精神贫穷。
可见衰落了的古代文明难以与现代结合,最后只能被现代文明遗落。
可悲。
说到埃及就不能不提恒河。
但恒河清澈的河水,美丽的风景早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浑浊的河水河岸边“热闹”的景象。
上游临死洗澡,下游刷牙喝水。
印度人认为恒河的水是生水,喝一口,有病治病,没病养生,什么传染性皮肤病在水中泡一泡就好,所以的牛皮藓、荨麻症的人都用到恒河沐浴。
还有的老人自己知道已经不行了,就叫家人把他们抬到恒河边上,铺一张席子,躺在地上等升天。
他们说“就算死也要死在恒河边!”在那些人死后,会有专门的人堆好木堆,把尸体排好队,一批一批的火化,人就这样化为一缕轻烟了。
接下来的同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遗址。
古巴不必四大文明古国中最神秘的,人民只有听着空中花园的故事想象城市、街道中繁荣的景象。
因为留下的实物遗址已被无情的岁月和贪婪的“黑手”糟蹋得不堪入目,也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看着残破不堪的“墙壁”,不禁有一丝感伤。
相信现在提到印度的化,大家的第一反应会使狭窄的街道中密密麻麻的人头和印度人对时间概念的缺乏。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无节制的生育和升华条天的不断改善是导致人口暴涨的原因。
此外,在印度大多数人的手上是没有手表的,因为手表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用处。
电话中说再十分钟道,转身就进了巷口的咖啡馆里喝咖啡调侃了,在连三个小时是不稀奇的,连政府官员也是如此。
真是不可理喻呀!看完了各大文明古国,大家现在有何感想。
对,他们的确辉煌过,不过是在过去,但是在“同伴”衰落的同时,我们中国却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并且比较完整的保留了我们的文明。
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是他们在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没有及时采取好的应对措施。
而中国早几个世纪之后存活了下来,跟上了现代的节拍,很好地融入了国际。
但仍有许多人看不起中国,而我要说的是:他们看不起是他们的事,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凭着“当我们的同辈禁不起岁月的磨砺时,我们的祖先仍坚强的走到现在”,我就可以自豪说“中华民族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民族”!谁说过去的文明古国不能成为今日的世界强国!以上是从文章本身记录的文字中看到的,如果透过文字看作者还应该看到更多的东西。
【第4篇】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们看惯了标榜散文的精巧灵活之作后,它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亮丽清新的风景线,如一股罡风劲吹。
.它摆脱了沉湎于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气,而表现为一种情怀更为慷慨豪迈的大散文,当然不是篇幅冗长之大,而是体现在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一种浩然而衮毫不矫情的雍容与大气,一种俯仰天地古今的内在冲动与感悟,一种涌动着激情与灵性的智慧与思考。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在丰富的文化联想与想象中完成对所表现的对象的理性阐释,融合了庄子哲学散文的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思维与两汉赋体铺叙夸饰,华美凝重的修辞方式,从而表现出浸润了理性精神与内在理趣的诗化特征。
落笔如行云流水,舒卷之间灵性激溅,有博雅的文化内涵,笔端饱蘸着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字里行间充盈着越迈千年的睿智哲思。
余先生的散文,追索文化生成的奥秘,感受文化历史的兴衰,有对文化缔造者的由衷的礼赞,又有对文化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进入新世纪,余秋雨在考察审视中华文明之后,随着香港凤凰卫视的千禧之旅和欧洲之旅,把自己文化探寻和精神漫游拓展到中东和欧洲,完成对伊斯兰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的深入探寻。
《千年一叹》,正如歌词中所写:“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
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槃的凤凰再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