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中难度
查补易混易错点02平面镜成像(原卷版)

查补易混易错02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现象重要知识点,在光现象中占据重要位置。
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密不可分,两节内容在本章地位相同。
通过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讲解,要求考生熟悉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应用,知道平面镜成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实例,能够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等。
中考五星高频考点,难度中等,在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多次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分指在1~3分。
易错01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成像规律:(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具体总结就是十个字: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技巧:(1)像的大小变化看物体的大小变化情况;(2)像与物左右位置颠倒,倒影则是上下颠倒;(3)以地面为参照物,像和物移动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物和像所在的直线垂直时,平面镜在夹角的角平分线上。
易错02球面镜:(1)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2)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注意区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一、单选题1.(2022·湖南株洲)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如图甲所示,则视力表上如图乙所示的字母在平面镜中的像正确的是()A.B.C.D.2.(2022·广西柳州)如图,物体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
若在镜后放置一块透明玻璃AB,则像S 将()A.变亮B.变暗C.不变D.偏离原位置3.(2022·湖南益阳)如图所示,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人靠近平面镜时,他的像变大B.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他与像的距离变小C.平面镜垂直纸面向里移动,他的像位置不变D.平面镜的上端向人倾斜,他的像位置不变4.(2023·北京延庆一模)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亮点专题精练—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问题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重难点亮点专题精练—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问题1.(2023湖南常德)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
移动蜡烛A,重复做多次实验。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
(2)实验中两支蜡烛要完全一样,目的是为了_______。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
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答案】(1)确定物像的位置(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不变(4)③【解析】(1)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2)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选取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由于物体与像始终大小相等,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仍与A相等,则像的大小将不变。
(4)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甲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低的情况,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如下图;根据图中,③符合题意。
2.(2023黑龙江绥化)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玻璃板必须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选择两支_______的蜡烛,在玻璃板一侧点燃蜡烛A,在另一侧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到蜡烛A像的位置,发现它们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选填“实”或“虚”)(4)岸边的树木水中的像看上去是“倒立”的,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
探究“平面镜成像”中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探究“平面镜成像”中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作者:王明喜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1年第02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效果与他们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密切相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虽然不是学生顺利探究的内因,但教师能够为学生的有效探究创设条件,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探究的效益。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探究过程,创设必要的问题情景,并且始终组织、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发现或创设问题,例如,小聪与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验证猜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时,发生了争论。
小聪得出的结论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而小明得出的结论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小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且小的值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值。
小聪拿出了自己的实验数据试图说服小明,小聪的实验数据如下:小明看了数据后,给小聪提出了问题:你的数据记录有问题,我们用的是最小分度值1毫米的刻度尺,因此,实验数据因改写成探究要遵守科学的严密性,在刚刚学习长度的测量中要求记录的数据中因包括准确数与估计数及单位。
小聪接受了小明的意见把记录的数据都改写过来。
小明拿出自己的实验数据及测量的方法与小聪交流。
小明按照如图1所示,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改变物距再分别测出物、像距的数据如下表:小聪看了小明的实验过程和数据后给小明指出问题所在,小明测量的像距是错误的,像距应是像到平面镜(镜面)的距离,小明少测量了镜子的厚度。
如果原来测量的像距加上镜子的厚度(2毫米)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因为我们看到的像是由于光在左面的玻璃面的反射成的虚像,像距应是反射面到像的距离,如图2所示。
小明明白了错误所在重新测量改正后的数据如下:小明与小聪通过合作探究,分析与论证得出一致的实验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中要特别注意小聪和小明所犯的两个错误,这是同学们学习中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忽视,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要解决预设的问题,还要及时发现探究过程中生成的问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光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

一、考点突破1. 知道生产、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及运用;2.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3. 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4. 能够区分实像与虚像;5. 认识凹面镜与凸面镜。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知识脉络图二、知识点拨(一)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说明】相关概念: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不能说OA和BO,光线是有方向性的),ON是法线,∠1为入射角,∠2为反射角.【注意】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结论如何得出?(二)平面镜成像:(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③像、物大小相等;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等大、等距、虚像)【易错点】人远离平面镜时,看起来镜中的像变小了,这是由于人的视角变小了,实际上像的大小没变。
(2)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3)平面镜的作用:用来成像和改变光路(4)实验:①器材: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方便找到像的位置);玻璃板要尽可能薄(减少重影,实验更精确);镜与桌面垂直(方便确定像的大小与位置);两根相同的蜡烛(确定像的大小)。
②实验时,要多次测量(三次或三次以上),找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三)实像与虚像凸面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它们都属于面镜,利用光的反射来工作,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能力提升类例1 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原理如图所示:光束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器接收;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若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 1点移向S 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在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当液面升降高度一定时,接收平面上的光点S 1和S 2之间的距离与接收平面到液面的距离有没有关系?答: 。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知识梳理一、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的定义: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从物体上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该物体的像。
如图所示。
其中物点S发出的入射光线为________、________,则反射光线为_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与点________,即为像点。
3、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____________的蜡烛2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实验步骤:按图所示在桌上铺一张白纸,纸上垂直放________作为平面镜。
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放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
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面不同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___________。
蜡烛B所在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所在的位置。
重复上述方法多做几次实验,并在纸上记下像的位置。
数据处理和分析:用直线把各次实验中蜡烛A和它的像(蜡烛B)的位置Aˊ连接起来,用刻度尺量出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所示。
4、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是____________;(2)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3)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__________。
5、实像与虚像(1)实像:指从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线经过光具时后_____________在空间相交所成的像,是真实存在的,既可以_________________,又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像:是从物体发出光线经过光具后,实际光线没有会聚,而变的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_____________相交而形成的像。
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只能用_____________,不能在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难点解析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难点解析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光学部分是一个重要且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板块。
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还需要我们理解和运用相关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几个难点。
一、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较难理解的知识点。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
比如,将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筷子好像在水中“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理解光的折射,需要掌握几个关键的概念和规律。
首先是折射定律,即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其次是折射率,它反映了两种介质对光折射能力的差异。
在解决光的折射问题时,常常需要画出光路图,通过几何关系来求解相关的角度和距离。
例如,求水中物体的实际深度,就需要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来计算。
二、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可以形成不同性质的像。
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如照相机的原理;当物体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如投影仪的原理;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的原理。
要理解和记住这些成像规律,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总结。
同时,还需要能够根据给出的物距和焦距,判断出像的性质和位置,或者根据像的性质和位置,求出物距或焦距。
在实际解题中,经常会遇到根据成像情况来确定凸透镜焦距范围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成像规律,结合数学中的不等式知识来求解。
三、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
这七种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理解光的色散,需要明白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不同颜色的光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程度不同,红光的折射程度最小,紫光的折射程度最大,所以通过三棱镜后会被分散开来。
平面镜成像测试题(含答案)

平面镜成像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0分)1.下列图能正确表示“灰小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A. B.C. D.答案:C解题思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原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即沿平面镜折叠,像与原物体可重叠。
故C选项正确。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M,桌面上的小球按图示方向滚动。
要使小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A.90°B.60°C.45°D.30°答案:C解题思路:如上图,小球的像的轨迹为竖直向下,根据平面像成像特点可知,像与原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则像和原物体的运动轨迹也关于平面镜对称,即夹角相等;故α应为45°。
C选项正确。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如图所示,某市民正站在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候车。
地铁到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该市民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B.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两侧安全门之间的间距C.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答案:A解题思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原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选A。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4.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的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B.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C.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D.有光照,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比原来亮答案:B解题思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即反射光线“好像”是从像点发出的。
手电筒对着像照射,则根据光路可逆性可知,反射光线会经过原物体,原物体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1)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2)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穿衣镜、潜望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是什么?2.知识讲解(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现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关系,法线的概念。
(2)平面镜成像特点:像是虚像,像与物等大,像与物的距离相等。
3.实验观察(1)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刻度尺、白纸。
(3)实验步骤:①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
②用刻度尺测量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记录数据。
③用白纸代替蜡烛,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4)实验现象:蜡烛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与物等大,像与物的距离相等。
4.小组讨论(1)讨论内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6.课堂练习①穿衣镜中的像为什么是正立的?②潜望镜是如何工作的?(2)解答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现象,分析解答问题。
7.课后作业(1)必做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2)选做题:观察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完整版)平面镜成像总结,推荐文档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图3-2图3-3②方法二: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如图3-4所示.图3-44.实像虚像的理解和区别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实际光线反向延伸相交而成.虚像不可以成在光屏上.5.思维拓展(1)应用作为镜子(如图3-5甲和乙所示):改变光路:如图3-6甲和乙所示:在筒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这样就做成最简单的潜望镜.(2)不利:光污染拓思:为什么大公共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竖直放置的,而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是斜放的?二、解题方法分类归纳及典型例题分析类型一:平面镜作图问题解题技巧:运用两种作图方法【典型例题1】如图3-7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哪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难度分类:A类命题意图:熟练掌握两种作图方法思路点拨:如图3-7答案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以确定光源S的像点S′,连接S′A可找到入射点O和过A点的反射光线OA,连接SO,SO即为反射光线OA的入射光线.答案:如图3-7答案所示.【典型例题2】如图3-8所示,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一条光线射入,试完成光路图.证明射出光线与射入光线平行,方向相反.难度分类:B类命题意图:熟练平面镜成像作图技巧思路点拨:根据反射定律图解如图所示.由∠1=∠2(反射定律)∠6=90°-∠2 ∠5=90°-∠1所以∠5=∠6因NO1⊥NO2(两镜垂直,法线也垂直)所以∠2+∠3=90° ∠1+∠4=90°即∠2+∠3+∠1+∠4=180°即∠AO1O2+∠O1O2B=180°,AO1为入射光线,O2B为反射光线.即AO1∥O2B且反向.答案:见图3-8答案类型二:平面镜对称问题解题技巧:平面镜成像总是“上下一致、前后对应、左右互换”.【典型例题3】座钟钟面正对平面镜,在镜里见到的指针位置如图3-9所示,则座钟实际指的时刻是()A.10点45分B.1点15分C.7点15分D.7点45分图3-9难度分类:C类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平面镜成像的灵活运用能力.思路点拨:根据平面镜成像总是“上下一致、前后对应、左右互换”的特点,像与物体左右互换了,再把它互换回来即可,最简便的方法有:方法1:逆时针读数法(座钟时针、分针本来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左右互换”后,变成了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因此,按逆时针读数就很快读出,其实际指的时刻是10点45分.方法2:背面透视读数法(平面镜成像左右互换了,由正面看改为从背面透过纸看,从左右又互换回来了,做法是将作图面翻过去,从纸背面透过纸去看座钟,按正常的顺时针方向读数,此时读出实际指的时刻为10点45分)方法3:由数学公式得出,实际时刻等于12点减去平面镜中的钟面指示时刻,即实际时刻=12点-1点15分=10点45分.答案:A类型三:平面镜成像的动态问题解题技巧:巧用平面镜呈现原理(平面镜成等大、等距、垂直的虚像)【典型例题4】如图3-10所示,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 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A.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B.以1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C.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的运动D.以2 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的运动图3-10难度分类:C类命题意图:考查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动态应用.思路点拨:如图3-10答案所示,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当小球以1 m/s的速度沿桌面由①位置运动到②位置时,分别作出小球在两个位置所成的像①和②,说明像由①位置运动到了②位置,且由图可以看出①到②的距离与①到②的距离相等,故像在竖直向下运动,且速度大小与球运动速度相同.图3-10答案答案:B类型四:平面镜成像规律理解解题技巧: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典型例题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镜中成完整的像B.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C.在平面镜后面的物体,会遮挡平面镜成像D.平面镜成的像可能是虚像,也可能是实像难度分类:A类命题意图: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思路点拨:平面镜成像的关键是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到平面镜上(即有入射光射到平面镜上),与物体的大小、镜后有无物体无关,故A和C不对,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平面镜只能成虚像,故D不正确.答案:B类型五:平面镜极值问题解题技巧:数学相似三角形知识【典型例题6】身高1.70 m的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要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最少应多长,对平面镜的悬挂有何要求.难度分类:B类命题意图:熟练掌握平面镜作图规律图3-12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深入分析)便于找到并画出像的位置)能,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A、B所成的像,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 ;)记录 ;)量出 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
平面镜成像之典型问题总结

平面镜成像之典型问题总结作者:路玉萍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7年第06期摘要:平面镜成像问题难度中等,但是出错率很高.有的同学是因为不清楚“影”和“像”的区别,在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时候出错;有的是对成像规律理解不透彻出错;有些同学是解题不规范被扣分.本文中不易出错点做个总结,希望能帮助大家.关键词:平面镜;影像;平面镜成像规律初中物理光学部分中,平面镜成像是重点之一,每年在各地中考题中都会出现.平面镜成像问题难度中等,但是出错率很挺高,现在把相关这一部分内容的典型考题,易错问题梳理如下.经常发现有好多同学不清楚“影”和“像”的区别,在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时候,思维混乱,做题表述不准确,出现错误.物理学中的影,指的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没有光线到达的黑暗区域,称为不透明物体的影,比如手影、影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或光的折射(如凸透镜成像)而出现的光现象,由实际光会聚而成的是实像,由光的反向延长相交而成的称为虚像.所以“影”和“像”二者有本质的不同.1 考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有些题目就是考察成像原理的,理解透彻解决相关问题就容易了.例1 (2014·泰安)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m,湖水深7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距离湖面m.平静的湖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灯在湖水面上成虚像,灯和灯的像到水面的距离相等,灯到水面距离是3m,所以灯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3m.在这里,一定要强调的是“面”,只要有反射光的平整且光滑的“面”,那么它的深浅与成像是无关的,镜面的后方有什么,也不会影响成像,比如下面这道题:例2 小明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他的像到小明的距离是m;现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lm处,这时他(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第一个填6m.第二问是容易出错的,很多同学会填“不能”.由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镜面反射的光,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挡不住反射光,是不影响成像的,所以将木板放在镜子后面,他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2 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考查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总之,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例3 (2015 自贡)一女同学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平面镜)的过程中,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终不变.但由于人在观察物体时都有“近大远小”的感觉,当人走向平面镜时,视觉确实觉得像在“变大”,这是由于人眼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与“视角”密切相关.从人眼向被观察物体的两端各引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视角”,如果视角大,人就会认为物体大,视角小,人就会认为物体小.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像与人的距离小了,人观察物体的视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觉变大了,但实际上像与人的大小始终是相等的.所以本题选择C.例4 (2015 益阳)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和物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所以选择D.解决这种问题,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把图沿着镜面折叠,像与物能重合的就是对的,充分利用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这一点.3 实验类问题实验类的考题,一般是综合考查实验技能、实验结论、结论应用等,相对于前两类问题,难度稍大,但是实验题的考察点和设问方式比较固定,平时只要用心做练习就行.例5 (2015 泉州)小丽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中会出现的现象是.厚的玻璃板前后表面都会反射光成像,所以在实验时会出现两个像,所以选择薄的效果好.该实验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当B与A的像完全重合,看起来也像B点燃了一样,一方面说明像和物体等大,另一方面表示B就处在A的像的位置上,我们就是用B来等效替代A的像的,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无论在桌面上如何移动B,都不会使它与A的像重合.由以上分析本题的答案也就明了了:(1)2;大小(2)蜡烛A的像;不能;虚(3)蜡烛B不能与蜡烛A的像在竖直面内重合.4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问题例6 如图3所示,已知平面镜MN及两条反射光线AB、CD,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及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位置.解决此题最好利用成像规律,不要用反射定律,用反射定律画出来的位置不太准确.具体步骤是①反向延长反射光线AB、CD交于一点S′,就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②过S′向镜面MN引垂线交于点O,使S′O=OS,点S就是点光源.③连接SA、SC就是两条入射光线.如图4所示:例7 如图5甲已知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和一点A,如果使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试确定像点S1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本题的做法是①过S向平面镜MN引垂线并延长,与MN交于点O,使SO=S′O,S′即为像点 .②连接S1A与镜面MN交于点B,光线BA就是所求反射光线 .③连接SB,光线SB即为入射光线如图5乙.还要强调一点,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和对称线要用虚线.以上分析与总结,期望能对老师和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教学课例《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突破探究过程
中难点的关键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如何选用器材?
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在设计中,学生可能对“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感到困难,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如
果不加引导,这个问题就超出了学生的思维范围。最近
1、认识平面镜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那些应用平面镜的例子呢?
平面镜的应用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
问题 1:两个苹果,哪个是真实的?为什么?问题
2:物和像哪个大?物距和像距哪个大?由情景引发问
题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习兴趣。
猜想和假设
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实际大胆进行猜想,说
出猜想的依据。
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对
学生才是有价值的。所以,在这里,我将给出提示:“如
果我们能找到这样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的大小和物的大
小完全相同,我们暂且把它叫做替代物,这样我们就可
以通过比较替代物和像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物与像的大
小关系了”从而使学生明确关键就是找一个跟镜前物体
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但是,当我们拿
着替代物到镜子后面与像进行比较时,问题又来了,我
们发现,当物体拿到镜子后面以后就看不见了。这个时
候启发学生:如何能看到像的同时又看见在平面镜后的
替代物呢?学生一下子想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替
代法)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通过前面的分析,此时学
生已经不难知道,当替代物与像完全重合时,此时替代
物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3)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在这个地方,
学生有可能不知道标记物、像、和平面镜的位置,所以,
八年级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平面镜成像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1.测试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中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A.5mB.4.2mC.2.6mD.2.4m答案: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2.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
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A.虚像,距离不变B.实像,距离变小C.实像,距离变大D.虚像,距离变小答案: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3.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移动,那么他的像()A.向平面镜移动,像会变大一些B.到平面镜的距离不变,像会变大一些C.向平面镜移动,像的大小不变D.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的大小都不变答案:C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4.下列图中平面镜成像正确的是()A. B.C. D.答案: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5.甲同学通过平面镜能看到乙同学的眼睛,则乙同学从这一平面镜中()A.一定能看见甲的眼睛B.一定不能看见甲的眼睛C.可能看见甲的眼睛D.无法确定,与所处的位置有关答案: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6.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上,如图所示,一小球以1m/s的速度在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A.竖直向上运动B.竖直向下运动C.水平向右运动D.水平向左运动答案: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7.把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A.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B.高度变大,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C.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D.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答案: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8.一个身高1.8米的人,至少用多长的平面镜就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A.0.45mB.0.9mC.1.2mD.1.8m答案:B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作图9.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逐渐变小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承接在光屏上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答案:D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10.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答案: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教学反思

平面镜成像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实验。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是平面镜成虚像的理解。
一、教学效果反思:1、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比如“人离镜子越远,像越小”等认识。
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先播放视频“魔术水中的蜡烛”,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探究情境,然后通过学生活动,让每一个学生“照镜子”,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同时将学生的答案归类,分为:“像和物大小关系”,“像和物距离关系”为实验做出铺垫。
实际教学中学生配合较好,气氛热烈,提出了备课时意想不到的问题。
2、完整的将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全部运用,对本节课来说,不太现实,因此,我在教学中重点突破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论,评估几个环节。
而设计实验中,如何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我在教学中用两个全等三角形,问学生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很容易说出让他们重合,从而引出重合这个概念,启发学生用两段等大的蜡烛来进行比较。
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实验这一想法,虽然没有一步到位,但最终找到了方法。
成功的解决的这一问题。
并在实际操作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灌输了“替代法”。
将设计实验的难度降了一些。
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思维能紧跟上,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虚像的理解是个难点,为此我特意制作了课件,复习小孔成像成实像,告诉学生可以用光屏来验证像的虚实,并用实验来验证。
做好一系列铺垫之后,让小组讨论实验步骤,也就水到渠成。
课上学生表现非常积极,思维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放手让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机会,保证学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亲自感悟“物体成像”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课上大部分组都成功的得出了结论,只有一个组由于平面镜和白纸不垂直,出现了物像不重合,经教师指点,也得出了结论。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而编写的一份详细计划。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平面镜的应用、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平面镜成像特点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7、78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大小相同、3、物体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小组讨论:做教材第77页探究实验(如图)、1、把一根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2、再拿一根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看上去跟前面看到的那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分别记下玻璃板前后蜡烛的位置,并用刻度尺量出玻璃板前面的蜡烛与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且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教师点拨:1、在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应注意如下细节:选择玻璃板而非平面镜,而且玻璃板要薄、要垂直桌面、用来替代像的蜡烛不能被点燃、2、由于不容易确定蜡烛经过玻璃板成的像的位置和大小,此实验采用了“替代法”,用另一根与原蜡烛等大的蜡烛替代像,从而来研究物像的大小、距离等方面的知识、跟踪训练:1、身高1、75m的小刚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他3m、如果他向镜面移动0、5m,他的像高等于1、75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小峰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学习指导二:平面镜成虚像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78页,完成下列填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2、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来自平面镜后的像发出的,其实它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3、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小组讨论:1、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把手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上方,手没有(填“有”或“没有”)灼痛感、2、移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拿一白屏在后面来回移动,发现白屏上没有(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3、点燃蜡烛,提问:为什么能看到燃烧的烛焰?再由此进行分析为什么觉得平面镜后有虚像?解:烛焰有光进入人眼;烛焰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去,觉得有虚像、教师点拨:1、人看到物体和看到像都是因为有光进入眼睛的结果、但是由于受到眼睛本身的生理限制,人眼都只能逆着进入人眼的光线觉得观察到了物体(或像)、后者正是平面镜反射成虚像的原因、2、对比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可知: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跟踪训练: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解:学习指导三:平面镜的应用自主预习:请举出四例说明平面镜的应用:(1)医生用来检查牙齿的口镜;(2)潜望镜;(3)太阳能电站;(4)照镜子、小组讨论:请对上述平面镜的四种应用进行分类、教师点拨:平面镜的应用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而加以利用的,有的是根据平面镜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而加以利用的、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平面镜。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专题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年级:初二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老师授课类型巩固提高学习内容平面镜成像教学内容一、重难点易错点解析题一:某人站立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他与像之间的距离是6 m,则这个人距镜子____m;他向镜子前进1 m后,人和像之间的距离为_____m;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题一:3;4;不变题二:如图所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___________形成的,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题二:反向延长线,虚题三: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⑴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⑵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_。
⑶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
⑷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_________,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题三:⑴相同;⑵相等;⑶相等,垂直;⑷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⑸不透光。
题四: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请保留作图痕迹)二、金题精讲题一: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 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题二: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的原因是:若车内开着灯,司机面前的窗玻璃就会像_______那样,会使司机看到_________的像,妨碍司机的视线,易造成危险。
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进行准确的实验非常重要。
本文将讨论常见的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光线的折射问题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平行光线来照射物体,这些光线在平面镜上发生折射现象。
然而,由于平面镜表面的形状不完全规则或镜子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问题,光线可能无法正常地通过平面镜或发生了偏折,导致成像位置与预期不符。
解决方案:1. 优化平面镜表面的形状,确保表面光滑平整,避免表面凹凸不平导致的折射问题;2. 调整光源与平面镜的距离,保证光线尽可能垂直射入平面镜,减少偏折发生的概率。
二、投射和观察角度问题平面镜成像实验中,投射和观察角度的选择可能会影响成像效果。
如果投射光线或观察角度不合适,可能会导致成像位移、变形或者根本无法获得清晰的成像结果。
解决方案:1. 确保观察角度与投射角度保持一致,以避免视角的变化对成像结果的影响;2. 调整观察角度,寻找最佳的观察位置,使得成像清晰、稳定。
三、光线强度问题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光线的强度对成像效果有重要影响。
当光线强度不足时,可能会导致成像变暗、模糊或无法观察到明显的成像。
解决方案:1. 增加光源的亮度,以提高光线强度;2. 使用聚光灯等辅助光源,使得光线更加集中、明亮。
四、误差问题在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测量误差。
这些误差可能包括仪器误差、人为误差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带来的误差,都可能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1. 选择精确的测量仪器,并保证其使用和校准的准确性;2. 在进行实验时,执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以减小个别误差对结果的影响;3. 控制实验环境,避免温度、湿度、震动等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综上所述,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可以从光线的折射、投射和观察角度、光线强度以及误差等方面进行探讨。
平面镜成像(含答案)

平面镜成像一、单选题(共9道,每道10分)1。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观察到的像,下图中作图正确的是( )A。
B。
C.D。
答案:B解题思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即沿平面镜所在直线折叠,物体和像会完全重合;且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像应该用虚线。
故正确答案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2.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的光路图,如图,他作图的步骤有: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
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③④答案:B解题思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作图方法:作出任意两条入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3.如图所示,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则下列步骤合理的排序是( )①连接S与O,作出入射光线②连接,与平面镜的交点记为O③做关于平面镜MN的对称点S④连接O与P,作出反射光线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③④答案:B解题思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作图方法: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根据这个特点作出发光点S;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上,因此连接,得到OP即为反射光线;连接SO,为入射光线.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面镜成像4。
如图所示,镜前竖直插两根大头针a和b,观察a和b的像重叠在一起的情形,其眼睛应放在( )A.通过a、b的直线上B.通过a、b像的直线上C.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D。
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答案:B解题思路:如下图,眼睛观察到a、b的像重合,其实质是两个物体的像、及人眼在一条直线上。
故人眼应该在通过a、b像的直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XXX年级xx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题号一、作图题二、实验,探究题三、综合题四、简答题五、填空题总分得分一、作图题(每空?分,共?分)1、AB、CD是同一光源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作出光源S。
(1)(2)2、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40°角,试问:(1)你如何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线照亮竖直井内的水面(要求作图说明).(2)计算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多少度?3、在右图的方框中放置一平面镜,光线通过平面镜后的方向变化如图中所示,试画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评卷人得分4、小明想通过竖直井道把太阳光引到地铁车站的M点,请你帮他解决这一问题。
你需要什么器材?请在图2-2-11中画出光路图。
5、如图9示,何祥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
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末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插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6、有一束光射向如图所示的平面镜组,又从原路返回,请你画出射向的和射向的这样的两束光。
甲画从开始返回的光,乙画从开始返回的光,其中射向的光与的夹角是,其中射向的光与的夹角是。
7、如图,AB、CD是某一点光源S发出的二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标出点光源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8、如图,A'为处在B点处的人眼通过平面镜MN所看到的A点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其光路图.9、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10、一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与地面相平,在池的中心正上方B处悬挂着一盏灯,一人站在岸边,设A处为人眼,作出灯发出的光经过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的反射光线。
11、如图所示,试画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
12、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束光。
请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13、画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点的光路图14、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15、如图2-3-3所示,树上停着一只乌鸦,地上有几个小虫,乌鸦从树上的P点飞下来吃地上的哪一个小虫,再飞到对面的篱笆墙上的Q点,它飞行的路程最短?请你根据学过的光学知识设计一条飞行线路。
图2-3-3二、实验,探究题(每空?分,共?分)16、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①;②。
(2)实验时光屏应如何放置?。
17、(1)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空气中的入射角i 0°30°45°60°水中的折射角r 0°22°32°40°玻璃中的折射角0°17°24°30°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
请写出两条:;(2)小明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潜入游泳池中,看游泳池旁边的路灯,觉得路灯不在原来的位置。
你认为这个实验结论是:看到的电灯的位置电灯的实际位置。
(填“高于”或“低于”)小明用作图方法说明这个结论,下面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评卷人得分18、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BON ∠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靠近;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的.(2)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19、下面是小明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主要内容:(1)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步骤,并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A. 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再重做一次。
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B. 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角i 和角 r。
C.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D. 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入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E. 将数据填入表格,分析获得的结论。
实验次数角 I 角 r第一次30°第二次60°(2)上表是小明两次测量的数据,请你帮他将表格中空着的数据填上.20、如乙图所示,ABCD是一间不透光的房间,墙AB是平面镜,房中S处有一个正在发光的电灯,CD墙上有一个小孔P,在墙外不远处的另一白墙EF上得到两个亮点.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亮点M及其光路,请把另一个亮点N及其光路图画出来.21、如图20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在水平桌面上,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这是为了能确定像的。
(2)在实验中,小明用右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A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选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
(3)小明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将A蜡烛和B蜡烛的位置连接起来,还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2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5)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填“实”或“虚”)像。
(6)小明在实验时,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7)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____ 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 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23、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蜡烛,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所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2)我们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较厚”、“较薄”)的平板玻璃来进行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3)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前应先将点燃蜡烛(选填“A”或“B”),但无论怎样移动B,始终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4)改正后,再次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5)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则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出现蜡烛A 的烛焰的像,说明。
(6)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准确的是()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逐渐变小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10cm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评卷人得分三、综合题(每空?分,共?分)24、如图所示,在X轴的原点放一点光源S,距点光源为 a处放一不透光的边长为a的正方体物块。
若在X轴的上方距X轴为2a 处放一平行于X轴且面向物块的长平面镜,则在正方体右方X轴上被点光源S发出经长平面镜反射而照亮的长度是多少?当点光源沿X轴向右移动的距离为多少时,正方体右侧X轴上被光照亮部分将消失。
25、一长为5厘米的平面镜AB放在水平地面上,在离A为10厘米的E点竖立一很长的细杆EF,在离B水平距离为5厘米处放一与AB镜平行的线光源CD,CD=5厘米,离水平地面距离为18厘米。
如图,线光源和镜、细杆都在同一平面上。
求细杆被反射光照亮的长度为多少米?并在图上作出光路图。
四、简答题(每空?分,共?分)26、检查视力时,视力表一般放在被测者前面5m的位置,现在房间的最大长度只有3m,请你利用平面镜为同学解决这个问题。
要求画图说明,并简述方法和指出利用了平面镜的哪个特点。
被测者应坐在离平面镜多远的位置?27、牙科医生在诊断牙齿病情时,常常借助如图所示的一块小平面镜来帮助诊断,使用时常在火焰上先烤一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说明: (1)使用小平面镜的作用.(2)使用时在火上将小平面镜先烤一下的原因.评卷人得分28、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当为5m,而室内空间只有3m,可以想什么方法解决?29、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而卡车、公交车等大型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却几乎是竖直的。
请用光学知识分析小汽车前挡风玻璃这样安装的原因。
30、现在城市的高楼楼身外表多镶嵌着大幅平板玻璃,小东一次经过十字路口,如图甲所示,路口右侧楼房上嵌有面对正西南的大平板玻璃,他发现玻璃中一辆汽车向南行驶到十字路口向左转弯,则这辆汽车的实际行驶方向是怎样的?31、叮当发现靠在墙角的梳妆台上安有互相垂直的两块平面镜,镜前的化妆品在镜中成了很多像,如果在镜前只放一瓶香水,那么他将看到几瓶香水?32、周末的晚上,小明坐上爸爸开的卡车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