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原理1概述
第 1 章 安全学原理绪论
3,《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的刘潜定义: 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人们在生产及其活动中的身心安 全(含健康,舒适,愉快乃至享受),已达到保护劳动 者及其活动能力,保障其活动效率的跨门类,综合性的 横断科学. 4,部分学者认为: 研究生产中人-机-环境系统,实现本质安全化及进பைடு நூலகம்随 机安全控制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工程学特指安全科学. 5,综合定义: 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 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 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 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 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 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 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 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 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
第 2 节 安全基本概念及特征
安全是指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危害,感到有 保障的事物存在与变化状态.
首先指外界使人的身心处于健康状态; 也指人的身心处于健康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因 素); 将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 全条件有机结合就构成安全整体.
2.1 安全的基本概念
1,安全科学的概念及其认识
获取和掌握安全工程技术的理论依据 安全技术工程学 安全社会工程学 安全系统工程学 安全人体工程学 根据组成安全因素的不同属性和作用机制,各分支学科又分为 四组:
安全技术工程学 安全卫生工程学等: 根据设备因素对人的身心危害作用的方式不同; 安全社会工程学组(安全管理工程学,安全教育学,安全法 学,安全经济学等): 根据调节安全人与人,人与物及物与物联系的不同原理和 采取的不同分法; 安全系统工程学组(安全信息论,安全运筹学,安全控制 论): 根据安全系统内各因素作用或功能的不同 安全人体工程学组(安全生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人机工 程学): 根据外界危害因素对人的身心内在作用机制影响的不同, 人机联接方式不同而分.
安全学原理
经验型阶段(事后反馈决策型):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安全仅仅以技术形式依附于生产,从属于生产,仅仅在事故发生后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并提出响应的整改措施,以经验作为科学,安全处于被动局面,人们对安全的理解与追求是自发的、模糊的。 事后预测型(预期控制型):人们对安全有了新的认识,运用事件链分析、系统过程化、动态分析与控制等方法,达到防治事故的目的。总之,传统的安全技术建立在事故统计基础上,这基本属于一种纯反应式的。安全科学缺乏理性,人们仅仅在各种产业的局部领域发展和应用不同的安全技术,以至对安全规律的认识停留在相互隔离、重复、分散和彼此缺乏内在联系的状态。 综合系统论(综合对策型):认为事故是人、技术与环境的综合功能残缺所致,安全问题的研究应放在开放系统中,建立安全的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
二、时代的安全观
主要的表现在: 1、揭示事物安全本质规律的研究尚不全面,理论研究 2、对灾害事故进行准确的预测和有效的防治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研究方 面还未取得大的进展。
三、广义安全
广义安全:包括人自身的健康与卫生;生活;生产环境的舒适与优 美。
一、研究对象 安全科学应该研究的领域范畴《安全生产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1990- 2000-2020)》提出了我国工业安全技术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支撑条 件和技术政策,确定了四项重点任务: 1、工业安全技术: 着重研究重大恶性事故及多次重复发生事故的预防及控制技术。 2、职业卫生工程: 着重研究危害职工的尘肺病等职业方面的预防及控制技术 3、安全管理。 3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4、高新技术及特殊环境中的安全技术 二、范畴 归纳安全科学研究的领域范畴,可以分为以下四方面: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 ——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理论) ——安全工程与技术 ——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
《安全学原理》课程笔记
《安全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安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 研究对象安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事故现象:研究事故发生的类型、频率、严重程度和分布规律。
- 事故原因: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 事故预防与控制: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和教育方法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 安全管理: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 研究任务- 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通过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找出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为预防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 研究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构建安全管理理论体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 培养安全专业人才: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为安全生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 推广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安全学的学科体系1. 基础学科- 数学:为安全学提供数据分析、概率统计等方法。
- 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基本属性和运动规律,为安全学提供物理基础。
-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化工安全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为生物安全、职业健康等领域提供知识基础。
-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为安全社会学提供理论基础。
2. 专业学科- 安全工程:研究事故预防、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安全系统的设计与评估。
- 安全技术及工程:研究各种安全技术,如防火防爆、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
- 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的本质、安全规律和安全理论。
- 安全防范工程:研究防范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的技术和措施。
3. 应用学科- 矿山安全:研究矿山安全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安全学原理
器优于人的方面有:操作速度快,精度高,能高 倍放大和进行高阶运算。人的操作活动适宜的放 大率在 1 ∶ 1 ~ 4 ∶ 1 之间,机器的放大倍数则 可达 10 个数量级。人一般只能完成两阶内的运 算,而计算机的运算阶数可达几百阶,甚至更高。 机器能量大,能同时完成各种操作,且能保持较 高的效率和准确度,不存在单调和疲劳,感受和 反应能力较高,抗不利环境能力强,信息传递能 力强,记忆速度和保持能力强,可进行短暂的储 存记忆等。人优于机器的方面有:人的可靠度高, 能进行归纳、推理和判断,并能形成概念和创造 方法,人的某些感官目前优于机器,人的学习、 适应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强。人的情感、意识 与个性是人的最大特点,人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和 能动性,这是机器所无法比拟的。
三、人机相互匹配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劳动越来越多地 为各种机器所代替。例如,各类机械取代了人的手 脚,检测仪器代替了人的感官,计算机部分地代替 了人的大脑。用机器代替人,既减轻了人的劳动强 度,有利于安全健康,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 1 .人与机器功能特征的比较 • 人与机器各有自身的特点,在人机环境系统中,如 何使人机分工合理,从而达到整个系统的最佳效率 的发挥,这是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人与机 器的功能特征可归纳为九个方面进行比较,如表 23-1 所示。
二、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并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 素统称为物。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 能性。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这是从能量与 人的伤害间的联系所给以的定义。如果从发生事故的角度,也可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看 作为,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状态。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 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 全行为或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 决策水平。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就 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正 确判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对预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在进行施工设计、工艺安排、施工组 织与具体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 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又是 。预防为主"方针落 实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生产组织者的素质状况和工作才能。
安全学原理-第三章
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既为必然,就有规律可 循。必然性来自因果性,深入探查 、了解事故因素关系, 就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从而为防止发生事故提 供依据。应用概率理论,收集尽可能多的事故案例进行统 计分析,就可以从总体上找出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为宏观 安全决策奠定基础,为改进安全工作指明方向,从而做到 “预防为主”,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墨菲定律)
(三) 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事故往往是突然发生的。然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即 所谓隐患或潜在危险是早就存在,只是未被发现或未受到 重视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条件成熟,就会显现而 酿成事故。 这就是事故的潜在性。 事故一经发生,就成为过去。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完 全相同的事故不会再次显现。然而没有真正地了解事故发 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消除这些原因,就会再次出 现类似的事故 。应当致力于消除这种事故的再现性。
事故的偶然性还表现在事故是否产生后果(人员伤亡, 物质损失),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难以预测的。反 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 事故的偶然性决定了要完全杜绝事故发生是困难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事故的因果性决定了事故的必然性。
事故是一系列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结果。事故因 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事故或迟或早必然要发生。其 随机性仅表现在何时、何地、因什么意外事件触发产生而 已。 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因果连锁,就消 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发生。
6 二次事故
二次事故是指由外部事件或事故引发的事故。 所谓外部事件,是指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与本系统无直 接关联的事件。 二次事故可以说是造成重大损失的根源,绝大多数重、 特大事故主要是由于事故引发了二次事故造成的。
7 非工作事故
安全学原理章总结北科大
安全学原理章总结北科大什么是安全学原理?安全学原理是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是信息安全科学的基础,旨在研究信息系统与网络的安全保障技术和安全保护措施。
安全学原理章分析在北科大信息安全学院的安全学原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多个章节,包括安全基础、加密技术、认证与访问控制、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物联网安全等。
下面对这些章节做一个简要总结。
安全基础安全基础是安全学原理的开端,旨在让我们了解安全学原理研究的对象、范围、目标、方法、原则等基本概念。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安全的定义、威胁与风险、安全防御的基本原则等重要基础知识。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是信息保密方面的核心手段。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加密算法的种类和分类、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优缺点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数字签名、消息认证码等重要的加密技术。
认证与访问控制认证与访问控制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手段。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检测并防范攻击、不同的访问控制模式以及单点登录和多因素认证等重要的内容。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网络系统及其服务的安全性的技术、措施和管理。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网络安全的威胁与风险、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网络安全的防御措施等重要内容。
同时还涉及了网络隔离、网络虚拟化等方面的知识。
应用安全应用安全是保证应用程序和服务安全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应用安全的威胁与风险、应用程序的安全性、应用程序的漏洞与攻击、应用程序安全检测与测试等重要内容。
操作系统安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操作系统的安全基础、操作系统安全性评估、操作系统的访问控制和安全配置等重要内容。
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不受安全威胁和恶意攻击的手段和措施。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数据库的安全威胁和风险、数据库的访问控制和安全配置、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等重要内容。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
安全认识论安全学原理引言在网络时代,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涉及个人、组织和国家利益的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网络安全,需要从根本上了解安全学原理,以便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安全威胁。
安全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安全认识论是研究安全问题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对安全问题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在安全认识论中,人们通过对各种安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不断总结出适应安全需求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形成了一系列安全学原理。
安全学原理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安全学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安全学原理自然安全学原理研究自然环境对安全的影响和作用。
其中包括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对安全的威胁。
了解自然安全学原理有助于我们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2. 技术安全学原理技术安全学原理主要研究信息技术对安全的影响和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威胁网络安全的途径也日益增多,因此了解技术安全学原理对于保护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社会安全学原理社会安全学原理研究社会环境对安全的影响和作用。
社会安全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如犯罪、恐怖主义等。
通过研究社会安全学原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社会安全问题。
4. 个人安全学原理个人安全学原理是研究个体安全的一门学科。
个人安全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安全问题,如个人隐私、个人财产安全等。
了解个人安全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做好个人安全保护工作。
5. 国家安全学原理国家安全学原理是研究国家安全的一门学科。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面临的各种内外威胁和影响,如军事威胁、政治安全等。
了解国家安全学原理有助于我们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
安全学原理的应用安全学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安全学原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各种安全问题。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1.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当前互联网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
《安全学原理课件》PPT课件
.
22
水俣病事件
1953 - 1956 年 , 日 本 熊 本 县
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含汞
废水,使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
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1991 年 , 日 本 环 境 厅 公 布 的 中 毒
病 人 仍 有 2248 人 , 其 中 1004 人 死
亡。
.
23
水俣病 肢端感 觉麻木 (左) 和中心 性视野 缩小
从动植物灭绝速度看,就鸟类而言,在1600~1900年
这300年间,平均每4年灭绝一种,进入20世纪以后,每年
灭绝一种,现在是每天灭绝一种。
.
14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八大公害事件
.
15
马斯河谷事件
1930年12月1日到5日,比利时马 斯河谷工业区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 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 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 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 60多人丧生,许多牲畜死亡。
病症。
.
26
痛痛病发病.地区分布图
27
.
28
• 四日哮喘病事件
• 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 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 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 疾病聚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 率大大提高,形成了一种突出的 环境问题。
.
29
米糠油事件
1968年,在日本北九州一带,由 于鸡和人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 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 继 而 有 13000 多 人 开 始 眼 皮 发 肿 , 手 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 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
龙卷风
.
火山喷发
5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 ➢ 几组图片
安全学原理ppt课件
03 安全学原理的应用
工业安全
工业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学原理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包括 预防机械伤害、电气安全、危险化学品管 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措施。
介绍如何运用安全学原理进行安全生产管 理,如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开展安全培训 、实施安全检查等。
事故预防与控制
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
阐述如何运用安全学原理进行事故预防与 控制,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隐患 排查与治理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存在的问题。
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意识培养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重 要性的认识和安全意识。
安全行为倡导
鼓励员工遵守安全规定、积极参与安 全活动,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安全信息传播
通过内部通讯、宣传栏等方式,传播 安全信息、分享安全经验,促进安全 文化的建设。
安全激励机制
对在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 队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员工的安全 积极性。
事故调查与处理
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分析, 找出事故原因,明确责任,采取有 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安全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
信息化管理
智能化预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 据、云计算等,实现安全管理的信息 化,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和预警能力。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分 析和挖掘,实现安全风险的智能预警 和预测,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风险。
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政策
组织对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 原则,明确了组织对安全的承
诺和期望。
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负责安全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 员配置,确保安全工作的有效 实施。
安全制度与程序
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和 操作程序,规范员工的行为和 操作。
安全学原理
安全文化定义成“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安全生产的“五要素”是指:安全文化\安全法治,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
安全文化的本质:人们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安全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从而有效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1)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管理机制与行为规(2)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3)安全而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4)安全的价值观、审美观、心理素质和安全风貌、习俗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1)物质安全文化建设(2)制度安全文化的建设(3)员工心态安全文化建设(4)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发展阶段:①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无序发展阶段(一级)②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被动约束阶段(二级)③安全文化发展的第三阶段:主动管理阶段(三级)④安全文化发展的第四阶段:自律完善阶段(四、五级)
全面安全文化的特点:a. 全面安全文化更强调应用安全心理科学和安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根本上激励人们重视安全与健康;b. 在一个全面安全文化的氛围中,职工不仅对自身的安全有责任感,而且对同伴的安全也有责任感,企业支持职工承担这种责任;c. 每个人在组织中都有恰当的状态(如自尊、群体归属、自我控制等)来积极关心同事的安全;d. 组织的正式管理系统和领导者的非正式管理表现能够激励和增强员工的这种积极关心他人安全的行为。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安全科学基本原理概述
安全科学基本原理概述一.安全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安全生产是人类人类生存的永恒命题,已伴随人类文明社会的生存与生产走过了数千年。
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和变革的年代,面对新的历史形势下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及历史使命,为此,需要企业管理者对安全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和理论有所认识和了解。
20世纪,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最快速的百年。
人类冲破“亡羊补牢”的陈旧观念和改变了仅凭经验应付的低效手段,给予世界全新的劳动安全理念、思想、观点、方法,给予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知识、策略、行为准则与规范,以及生产与生活事故的预防技术与手段。
从安全立法到安全管理,从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从安全科学到安全文化,针对生产事故、人为事故、技术灾害等工业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在一个世纪中,劳动安全与劳动保护活动为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存,以及人类文明创造了闪光的、不可磨灭的一页。
1.我国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1)从“宿命论”到“本质论”我国很长时期普遍存在着“安全相对,事故绝对”、“安全事故不可防范,不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即存在有安全生产的“宿命论”观念,随着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事故规律的认识,人们逐步建立了“事故可以预防的、人祸本可防”的观念。
实践证明,如果做到“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本质化,科学管理,依法监督,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进步,表明在认识观上人们从“宿命论”逐步转变到“本质论”。
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具备了认识观的基础。
2)从“就事论事”到“系统防范”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发达国家引入了“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通过20多年的实践,在安全生产界“系统防范”的概念已深入人心,这在安全生产的方法论层面表明,我国安全生产界已经从“无能为力,听天由命”、“就事论事,亡羊补牢”的传统方式转变到现代的“系统防范,综合对策”的方法论。
在我们的安全生产实践中,政府的“综合监管”、全社会的“综合对策和系统工程”、企业的“管理体系”无不表现出“系统防范”的高明对策。
安全原理 第一章 教案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
•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 物的不安全状态。 • 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违章操作 ·违章指挥 ·违反劳动纪律 • 不安全状态:事故隐患 • 杜绝三违、根除隐患
二、轨迹交叉论
• 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 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 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 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 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 急救设施不足,专职医务人员奇缺,受伤人 员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 1909年全美国的工业死亡事故共达3万起。 • 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4年间75%的工人发生过 工伤事故。
• 法庭判决的原则是,工人理应承受所从事的 工作中的一切危险。发生伤亡事故后工人很 难得到赔偿。
保护劳动― 工业安全的基本任务
• 恩格斯指出: 组织劳动, 保护劳动, 以使无产阶级利益不受资本势力的侵犯, 这是共产主义原则。
事故频发倾向论
1919年H.Greenwood H.H.woods: 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 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个别人 容易发生事故的 稳定的 个人内在的倾向 对策:筛选
安全科学与安全工程
•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事故。 • 安全科学是阐明事故发生、发展和预防规 律的科学。 • 安全工程是防止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事故 所必须的科学、技术的综合体系。
事故的基本概念
•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 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 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 事件。 • 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 染。 • 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尤其受到关注。
01第一章 安全科学概述
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2.安全的随机性 3.安全的相对性 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 5.安全的经济性 6.安全的复杂性 7.安全的社会性 8.安全的潜隐性
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安全作为人的身心状态及其保障条件是绝对
必要的,而人和物遭遇到人为的或天然的危害或损坏又是常见的,因此,不 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安全,如果生命安全得 不到保障,生存就不能维持,繁衍也础进行。实现人的安全又是普遍需要的。 在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中,人们必须尽力减少失误降低风险,尽量使物趋向 本质安全化,使人能控制和减少灾害,维护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相互间 的协调运转,为生产活动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发挥人和物的生产力作用。
安全科学导论
主要学习内容
安全科学概述、法律法规、原理和管理; 压力容器、消防、电气、信息、交通、工业 防毒、矿山和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技术和 知识。
第一章 安全科学概述
主要内容: 安全问题概述 安全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第一节 安全问题概述
一、安全问题的涵义 关键:1.什么是安全? 2.什么是安全问题? 二、安全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三、安全问题的研究
终使该系统成为安全系统。
7.安全的社会性
安全与社会的稳定直接相关。无论人为的或自然的灾害,如生产(人工)中出 现的伤亡事故,交通运输中的车祸、空难,家庭中的伤害及火灾,产品对消费 者的危害,药物与化学产品对人健康的影响,甚至旅行、娱乐中的意外伤害等 都给国计民生(包括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或社团群体)带来心灵上和物质上 的社会睦危害,成为影响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 国家制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国策,反映了在国家的法令, 各部门的法规及职业安全与卫生的规范标准中,从而使社会和公众在安全方面 受益。
安全学原理(第一章)
§绪论1-1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二、安全工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 安全指标:事故损失的可承受水平; 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 中国亿元GDP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35%以上;工矿 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率下降25%以上;一次死 亡十人以上特大事故起数下降20%以上。
§绪论1-0 概 述
(四)、航空航天工业灾害
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7 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绪论1-0 概 述
(五)、交通运输事故 • 自1885年1月德国人本茨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带 来了数不尽的生活便利、经济效益。然而,它又引发出 接连不断的人为灾害,使人们蒙受了难以计数的损失
1957年10月,大火烧毁了英国温斯克尔核综合设施的一座生产钚的 反应堆芯,向大气中放出放射性云雾。这次辐射泄漏导致数十人患 癌症死亡 1986年4月,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 堆芯爆炸,使辐射泄漏到欧洲很大一部分地区。爆炸的直接后果是 28人死亡,数十万人从这个地区撤离 2001年8月,轰动世界的俄国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故
大气除受到有毒气体污染外,还受到大量工厂排出的粉尘污染。据 统计,地球上每年的降尘量达到1-3.7亿吨,许多工业城市每年每平 方千米平均降尘量为500t,个别城市高达1000t
§绪论1-0 概 述
(二)、核灾害 • 核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物,可以杀伤动 植物的细胞分子,破坏人体DNA分子并诱发癌症:
§绪论1-1 安全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安全学原理
安全学原理1.什么是安全管理?(几个方面)安全管理的定义及分类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态)及其保障条件。
安全是对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2.安全管理方针(12字)五个要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五个要素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法规,安全投入,安全责任,安全科技。
3.安全文化的分类及功能(4点)功能:影响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影响力:通过观念文化的建设,来影响决策者、管理者和员工对安全的态度和观念,进而强化企业员工乃至社会成员的安全意识。
激励力:通过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激励每个人安全行为的自觉性。
约束力:约束政府行政审批权;提高企业决策者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约束员工的安全生产施工行为。
导向力: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安全意识、观念、态度、行为的引导。
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生产或生活领域、不同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人,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方面。
4.安全生产的“三双手” ,“五要素”。
“三双手”:安全机械设备等,安全法规制度等,安全文化习俗等“五要素”:安全文化(之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科技。
5.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目标?核心内容:依靠严格的安全管理、完善的法规制度、健全监管网络,仍然无法杜绝事故的发生。
只有通过安全观念文化的培养与熏陶,使员工从内心深处形成“安全第一”本能意识,才能最终实现本质安全。
目标:(1)全面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文化素质(2)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层次,(3)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4)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6. 安全管理计划编制的程序?调查研究—安全预测—拟定计划方案—论证和择定计划方案7.安全决策的特点创造性,择优性,指导性,风险性,程序性。
8.简述直线制结构的含义、优缺点和使用范围,直线职能制直线制结构:(1)含义:在组织内设置若干职能部门,并都有权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向下级下达命令,即各基层组织都接受各职能部门的领导。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第⼀章绪论第⼀节概述安全学原理,就是伤亡事故发⽣、发展及预防原理,是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之⼀,是指到安全⼯作实践的。
科学:⽣产科学和安全科学第⼆节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安全是⼈的⾝⼼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换⾔之,⼈的⾝⼼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全条件构成安全整体。
⼈的⾝⼼安全程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程度构成安全度(安全量)的概念安全分为狭义安全和⼴义安全:狭义的安全是指某⼀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
⼴义安全,即⼤安全。
是以某⼀系统或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活安全与⽣存安全领域,形成了⽣产、⽣活、⽣存领域的⼤安全,是全民、全社会的安全。
⼈类对安全认识历程:1,物质(不⾃觉)安全认识阶段2,局部安全认识阶段3,系统安全认识阶段4,动态安全认识阶段安全科学是认识和揭⽰⼈的⾝⼼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安全状态及保障条件与转化规律的学问。
即安全科学时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
安全⼯程中的⼏个基本概念(1) 安全指标:事故损失的可承受⽔平。
(2) 本质安全化:安全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
注意两点:⼀、本质安全化的相对的,⼆、⽣产是⼀个动态的过程,许多情况事先难以预料。
⼈——机——环境系统⽇常随机的⼀般性事故损失并未彻底消除。
(3) 危险物质:化学、物理及⽣物作⽤导致⽕灾、爆炸、中毒的物质。
(4) 重⼤事故:⽕灾、爆炸或毒物泄漏、后果严重。
具有三特征:⼈⾝安全,伤亡严重,财物受损失与摧毁,环境严重污染。
◆2002年11⽉1⽇起实施的《中华⼈民共和国安全⽣产法》中界定:重⼤事故,死亡三⼈以上,财物损失;特⼤事故,死亡⼗⼈以上,财物损失。
(5)重⼤危险源:⽣产,加⼯,搬运,使⽤或存储危险物质,其数量⼤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物质单元。
(6)安全评价:对危险性的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其发⽣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分为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管理的起点和终点)和随机安全评价两类:(7)固有危险度:造成灾害的危险程度。
安全学原理1绪论
运用安全学原理可以提高家庭防 盗的防范能力。例如,安装防盗 门窗、使用保险箱、采取技防措 施等,降低家庭被盗的风险。
家庭食品安全
通过了解食品安全知识,遵循食 品安全原则,保障家庭食品的安 全与卫生。例如,注意食品的保 质期、储存方式、烹饪方法等, 避免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的 发生。
THANKS FOR WATCHING
安全学的未来趋势
01
安全学将进一步与各学科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
0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安全问题也不断涌现,安全学将不断探索 新的理论和方法来应对这些挑战。
03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为安全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挑 战。
04
安全学将更加注重实践应用,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安全提供更加全面和 有效的保障。
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设计
运用安全学原理可以优化交通系统的设计,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例如,在道路设计中,可以运用安全学原理合理 规划车道、设置交通标志、完善交通安全设施等,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交通安全教育
通过交通安全教育,传播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例如,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周活动、制作交通安全 公益广告等,提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行车安全。
总结词
案例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和研究实际事故案例来总结经验教训和规律的方法。
详细描述
在安全学原理中,案例分析法常用于对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了解事故发生 的原因、过程和后果,总结预防和控制事故的经验和教训,为类似场景的事故 预防提供借鉴和参考。
模拟法
总结词
模拟法是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实际系统或场景的方法。
详细描述
在安全学原理中,模拟法常用于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或事故发生的条件,通过模拟实验来预测和评估事故的可能影 响和后果,为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模拟法还可以用于训练操作人员和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安全学原理简介事故分析理论北科大
安全学原理简介事故分析理论北科大1、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频发倾向论包括事故频发倾向与事故遭遇倾向,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事故遭遇倾向不是把事故的责任简单的说成是人的疏忽,而更注重机械,物质的危险性质,在事故致因中的重要地位是事故频发倾向的修正。
2、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是最早提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他用该理论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以及这些因素与伤害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不是一个鼓励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包括5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3、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的基础上反映现代安全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以及这些因素与伤害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尽管遗传及社会环境对人员有一定的影响,却不是主要因素,在企业中如果管理者能充分发挥管理机能中的控制机能,则可有效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有五种因素:A本质原因—管理缺陷B基本原因—个人及工作条件C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D事故E损失4、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亚当斯提出了与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相似的模型,该理论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以及这些因素与伤害之间的关系。
其核心思想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清楚的验证了在事故过程中实施干预的概念以及推行安全方案在阻断损伤过程与预防损伤中的有效作用。
包括5种因素:管理体制、管理失误、现场失误、事故、损失或伤害。
5、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北川彻三在海因里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以及这些因素与伤害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表现为人类对外界刺激趋利避害式的生物反应; – 生物本能的历史痕迹; – 对外界客观事物形成一种“对象性”意识。
2020/11/24
人类安全认识史
• 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
– 对安全问题关注的焦点,是个人的自我保护和就事论 事的解决个别事物对人体危害的预防;
– 是自觉认识的开始。
第1章 绪论
1.1 安全的概念及特征 1.2 安全科学的概念与发展 1.3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 1.4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2020/11/24
第1章 绪论
1.1 安全的概念及特征 1.2 安全科学的概念与发展 1.3 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 1.4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
2020/11/24
人类安全认识史
– 外界不利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方式有两种: • 直接 • 间接
2020/11/24
“安全”作为学科的科学概 念
• 存在状态
– 是人体的外在健康状况。 – 人体健康外在保障的科学依据是由医学科学提供并由
安全科学来实现或完成的。
2020/11/24
“安全”作为学科的科学概 念
• 保障条件
– 是指人体健康外在保障的客观存在条件,也就是人体 安全健康的客观存在条件,可简称为安全条件。
免受程度
数量
2020/11/24
种类
作用方式
“安全”作为学科的科学概 念
• 外界因素影响
– 外界因素,是指人体以外并与人的身心交互作用的一 切客观事物。
– 外界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具有相对性; • 因人、时间、地点、时空条件的转移而异
– 外界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具有三个量纲: • 量的方面-物的种类或性质 • 质的方面-剂量大小及作用强度 • 时空方面-作用时间与作用方式
策,同时,又是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的根本环 节。
2020/11/24
安全的相关概念
• 安全技术
– 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各种伤害,以及火灾、爆炸等 事故,并为职工提供安全、良好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 各种技术措施。
– 例如,在电气设备和机械传动部位设置安全保 护装置 ;压力容器上安装的安全附件;电气方 面的接地、接零保护系统以及漏电保护等等。
2020/11/24
从科学层面考察“安全”
• 之三、安全是一种心理状态,即认为,某 一子系统或系统保持完整的一种状态。
• 之四、安全是一种理念,即认为,人与物 将不会受到伤害或损失的理想状态,或者 是一种满足一定安全技术指标的物态。
2020/11/24
“安全”作为学科的科学概 念
• 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 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 条件。
2020/11/24
人类安全认识史
• 系统的安全认识阶段
– 对某领域系统全面的安全认识; – 对安全问题关注的焦点,从导致安全事物发生的个别
原因,逐步转向人、机、环境以及对人、物、人物之 间关系的全面静态分析。
2020/11/24
人类安全认识史
• 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 内在的、整体的动态安全认识; – 对安全问题关注的焦点,从安全的存在领域及其表现
– 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 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2020/11/24
安全的相关概念
• 安全管理
– 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 全与健康,保护财产不受损失,促使企业改善管理, 提高效益,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 是一种动态管理。 – 主要是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
– 由刘潜先生定型于防灾讲座的安全科学一讲中 ( 1992年11月12日)
– 安全问题的感受对象:人
– 安全与否是从人的身心需要角度或着眼点提出来的, 是针对与人的身心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直接或 间接相关的事或物来讲的。
– 与人无关的事物问题都不属于安全问题
2020/11/24
“安全”作为学科的科学概 念
四种安全认识阶段
无的;
工业革命前;
本能形态的自 发安全认识。
主动但有局限 性(个别的、 局部的);
工业革命后;
感性形态的局 部安全认识。
采用系统的观 采用动态的观
点;
点;
二战时期; 目前;
理性形态的系统 理性反思形态
安全认识。
的安全系统认
识。
2020/11/24
人类安全认识史
• 身心
– 人的生理+心理状态 – 人的身心健康以皮肤为学科界限,皮肤以内为医学问
题,皮肤以外为安全问题。
2020/11/24
“安全”作为学科的科学概 念
• 免受
– 不等于不受,也可能不受 • 免受危害≠不受危害
– 具有相对性。存在一个免受程度的问题,它反映具有 生命活动的人在受到外界危害时不死、不残、不病、 不伤的一般健康状况,以及舒适、愉快、享受等高质量 的健康状态。
– 至少包括安全经济条件、安全社会条件、安全文化条 件和安全自然条件四个方面。
2020/11/24
安全的基本特征
• 安全的基本特征:
– 必要性和普遍性 – 随机性 – 相对性 – 局部稳定性 – 经济性 – 复杂性 – 社会性 – 潜隐性
2020/11/24
安全的相关概念
• 几个概念
– 安全生产 – 安全技术 – 安全管理 – 安全评价
形式,深入到安全的内部构造及其客观规律的揭示。
2020/11/24
“安全”的概念
• 从字面上理解:
– 安全-无危则安,无损则全
• 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 接受的状态
•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GB/T 28001)
• 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 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失或环境危害的条
– 安全指标 – 本质安全化 – 危险物质 – 重大事故 – 重大危险源 – 固有危险度
2020/11/24
安全的相关概念
• 安全生产:
– 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 ,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 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 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活动总称。
202件0/11/2(4 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83C):
从科学层面考察“安全”
• 之一、安全指没有危害、不受威胁、不出 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 或死亡,造成设备或财产破坏或损失,以 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 之二、安全是指在外界条件下使人处于健 康状况,或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 效率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