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管理PPT课件
认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气管插管流程
认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气囊的管理
1、气囊的作用
使气管插管固定在相应部位,使导管 与气管壁之间严密无隙,既防止呕吐物、 分泌物流入肺内,又避免机械通气漏气。
认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2、气囊的充盈度 气管毛细血管灌注压约25cmH2O,若
口咽通气管放置
A:选择相当患者门齿到下颌角距离的大小口咽通气管,左手 固定患者,右手持口咽管,凹面向上腭。B:沿舌面向下 插入,当插入约1/2时,C:旋转口咽管180°,然后顺舌 面向继续插入。正确位置为口咽管前端在会厌上舌根处。 为防止口咽管移位脱落,可用胶布适当固定。
认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适应气管插管超过一周、上呼吸 道梗阻创伤、畸形。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困难 插管、神经肌肉病变等。对头颈、颌面、囗腔等 手术前可行预防性气管切开。
护理要点: ①妥善固定导管,防止意外拔管。
②适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③每天进行切口换药,观察造口有无分泌物、分红、 皮肤刺激,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人工气道的管理
人工气道的湿化
人工气道分泌物的清除 人工气道并发症的预防 人工气道常规护理 人工气道交接班流程
人工气道管理的基本原则:
有效性
连续、密切的监测,确保呼吸机正常运行
安全性
强调床旁护理 报警系统处于开启状态 床旁备有简易呼吸器、吸氧及吸痰装置
二、人工气道的管理
无创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①湿化 长期使用无创通气造成口咽部干燥不适,氧气应湿化加温。因呼衰患者多有 黏稠痰液,湿化器内如果水少,寒冷季节水温又低,氧气则湿化加温不够致使气 道干燥纤毛运动减弱,痰液排出不畅,痰稠结痂又阻于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 致使呼衰进一步恶化。所以对痰多、不易排出患者可进行氧驱动雾化吸入,也可 调节湿化器,增加气体温度,可有效减轻患者咽部不适,同时稀释了呼吸道内分 泌物以利痰液排出,并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注意非常规加温湿化) ②吸痰 慢性呼衰患者由于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长期慢性缺氧、呼吸困难、体 质衰弱、进食差、意识障碍等原因致无力自行咳出痰液,痰液阻塞气道,严重影 响通气功能,应鼓励并指导协助患者排痰,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有效拍背,必要 时吸痰,但应注意将口鼻腔分开吸,以免造成菌群移位。 ③卧位 应给予患者适当的体位,可取半卧位、坐位等,要点在于使头、颈、肩在同 一水平,头稍向后仰,以有效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防止枕头过高, 影响气流通过而降低疗效。
气囊的管理--气囊充气量??
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常常称为“最小封 闭压力(MOP)”。正压通气时吸气末,即气道压力最高、气管内径最大时,能 够有效封闭气道的最小压力为MOP。 最小漏气技术:气囊充气后,吸气时允许有少量气体漏出。 方法:是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听其漏气声。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 到漏气声为止。然后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直到听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预防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缺点:易发生误吸,增加肺内感染几率。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 方法:将听诊器置于患者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 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再吸气时听不到漏声为止。 优点:可减小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一般充气不超过8~10ml 充气注意:放气囊前、后一定吸干净气道内及口鼻腔的分泌物,防止气囊以上 的分泌物进入气道。
人工气道管理ppt课件
03
气道管理的操作技巧
气道管理需掌握正确的气管插管深度, 一般为门齿至导管末端22-24cm, 定期更换导管并检查气囊压力,避免
漏气或压迫气道。
人工气道管理概述:管理的重要性
1.人工气道管理的重要性
人工气道管理是急救医学核心,据统计,气管插管患者占ICU患者的70%,正确管理可显著降低病 死率。
2.人工气道的选择
气道管理操作技巧
人工气道类型选择
• 使用合适的气囊压力,避 免气道损伤,推荐气囊压 力维持在25-30cmH2O。
• 气管插管适用于短期通气, 气管切开则适用于长期需 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气道评估的标准与流程
人工气道的重要性
人工气道在急救和重症监护中占据核心地位, 01
可维持患者呼吸,据研究,适时建立人工气 道能提高抢救成功率至90%以上。
人工气道管理:基本理论 与操作技巧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Basic Theory and Operational Skills
汇报人:XXX
20XX.XX.XX
目录
01 人工气道管理概述 03 气道监测与评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气道建立与维护
04
气道并发症的预防与处 理
01
谢谢观看
Thank You
汇报人:XXX
20XX.XX.XX
人工气道管理技巧
02 管理人工气道需确保气道通畅,避免误吸和
感染。定期吸痰、湿化气道和监测气囊压力 是关键,这些措施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4
气道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气道并发症的预防与处 理:类型与原因
1.人工气道的重要性
人工气道的规范化管理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
预测未来人工气道领域将出现更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如智能 化气囊管理、个性化导管定制等。
临床研究与实践应用
预测未来将有更多关于人工气道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应用,为临床决 策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培训与规范化管理
预测未来人工气道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将得到更多重视,提高医护 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
操作后观察与处理
介绍了操作后的观察要点和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确保患 者安全。
新型人工气道产品介绍
新型气管插管
介绍了具有更好生物相容性、更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新型气管插管产 品。
气管切开导管
介绍了新型气管切开导管的材质、设计特点和使用优势。
辅助器械与材料
介绍了与人工气道相关的新型辅助器械和材料,如声门下吸引装置、 封闭式吸痰管等。
气道湿化策略实施
湿化方式
气道湿化可采用持续湿化、间断湿化等方式,具体应根据患者情 况和医疗条件进行选择。
湿化液选择
常用的湿化液包括生理盐水、蒸馏水等,应根据患者情况和需求 进行选择。
注意事项
湿化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变化,以 及痰液的性质和量,及时调整湿化策略。
吸痰操作规范及技巧分享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述
01
02
03
定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是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 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 肺炎。
类型
早发性VAP(MV≤4天) 和晚发性VAP(MV≥5天 )。
重要性
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 HAP)的重要类型,对患 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危险因素分析及评估方法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状态、机械通气 时间等。
人工气道的管理指南与最佳实践
人工气道的管理指南与最佳实践人工气道的管理是重症监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
人工气道是指通过口腔或鼻腔将管道插入气管,以维持呼吸功能。
这种管理涉及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经口气道。
管理人工气道的目标是保持气道畅通,确保氧气供应,维持适当的通气,并避免并发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以下是人工气道管理的指南与最佳实践:1. 气道评估与准备在对气道进行管理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气道评估。
包括评估气道的通畅程度、有无异物、有无阻塞、有无分泌物等。
同时,进行评估病情的稳定性,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并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在准备气道管理之前,需要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检查气管插管或切开所需的器械是否齐全,并确保气管插管管道是否能够随时畅通。
2. 技术和操作对于气管插管,需要使用合适的技术和操作来确保正确插管。
这包括适当的位置和角度,以及适当大小的插管。
在插入气管插管之前,可以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气管切开手术需要进行更加复杂的技术操作。
在进行气管切开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麻醉和固定器械的获取。
3. 高质量护理一旦人工气道插入,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这包括监测气道压力和通气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定期检查气道通畅性,及时拔除分泌物,以避免阻塞。
同时,专注于预防气道相关并发症。
定期更换气管插管,以避免感染和梗阻。
通过床旁气管吸痰来清除分泌物,降低感染的风险。
确保插管处的皮肤清洁和干燥,预防感染。
4. 安全措施管理人工气道时,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
这包括正确固定气管插管或切开管道,以避免其脱落或移位。
确保导管标识明确,避免与其他管道混淆。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需要定期检查呼吸机的设置和功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保持呼吸机和相关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5. 患者和家属教育对于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是必要的。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正确使用人工气道设备,如何维持通气和氧气供应,如何清洁和护理气管插管或切开部位。
《人工气道管理》课件
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机制
气道损伤:插管过 程中可能对气道造 成损伤,导致并发 症发生
气道阻塞:插管后 气道可能发生阻塞, 导致呼吸困难
感染:插管过程 中可能发生感染, 导致并发症发生
气道分泌物:插管 后气道可能产生分 泌物,导致并发症 发生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气道阻塞: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理分泌物 气道损伤:避免过度插管,使用合适的气道工具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保持呼吸机清洁 气道溃疡:使用无创通气,避免长时间使用有创通气 气道出血:及时止血,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气道狭窄:定期进行气道扩张,保持气道通畅
疗效果
人工气道管理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精准化:提高人工气道管理 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远程化:探索远程人工气道 管理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法
微创化:研究微创技术在人 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综合化:研究人工气道管理 与其他医疗技术的综合应用
智能化:开发更智能、更便 捷的人工气道管理设备
标准化:制定统一的人工气 道管理标准和规范
经皮穿刺插管:适用于口腔结构异常、 呼吸道阻塞的患者
经胸腔插管:适用于口腔结构异常、呼 吸道阻塞的患者
人工气道管理的基本原则
确保气道通畅, 避免气道阻塞
保持气道湿润, 防止气道干燥
维持适当的气 道压力,避免 气道压力过高
或过低
定期评估气道 管理效果,及 时调整管理方
案
人工气道管理的操作流程
评估患者病情,确定 是否需要建立人工气
窒息
昏迷患者:用 于维持呼吸,
防止窒息
呼吸道阻塞: 用于解除呼吸 道阻塞,保证
呼吸通畅
人工气道建立的方法
经口插管:适用于意识清醒、呼吸道通 畅的患者
人工气道管理
坏死而出现气道并发症。
充气量
经验判断:7-10ml(教科书3-5ml)。硬度如:口
唇、耳廓。 最小封闭压力(mop):25cmH2O
最新技术
最小封闭容积(mov):18—21cmH2O
方法 : 先打满气囊, 再从气囊往外抽气,每次
0.2-0.5ml,听到漏气 , 再注回0.2-0.5ml。
气囊放气防止气囊压迫的不良反应
二、气囊管理
优点:套管与气管壁密闭 保证潮气量的给入 预防误吸(口腔和胃内容物) 缺点: 损伤 炎症 压迫气管壁 肉芽形成 瘢痕狭窄 软骨坏死
二、气囊管理
气囊类型
低容高压
高容低压
特点
囊内压常达100mmHg,多为橡胶材料
囊内约10~30mmHg。人工合成材料。 充气后呈圆柱形,与气管壁的接触面 积增大,对气管壁压力明显减小
• 气管管插管前的准备 • 房间准备:在无ICU 的情况下,最好准 备单人房间,便于管理、抢救和治疗。 室内给予通风,清除表面尘埃。 • 患者的准备:病情允许应于插管前4h停 止进食,取出假牙,男性患者应剃胡须。 紧急状态下进行气管插管,取出假牙, 清醒患者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
• 物品准备:ICU 应备有气管插管包,包括 直接喉镜、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导引 钢丝、插管钳、牙垫、石蜡油、纱布、 宽胶布、吸痰管、手套、注射器、面罩 及人工呼吸器等。另外需准备负压吸引 器、中心负压吸引及氧疗设施。每日检 查物品是否齐全,固定放置位置。
• 气管切口局部护理: 气管切口应保 持清洁干燥,尤其是导管与周围皮肤的 皱褶处应仔细清洁、消毒。气管切口处 无菌敷料的更换频率应视其渗出物和呼 吸道分泌物的多少而定,一般每日更换 2-3次,若被血液、痰液污染或潮湿时随 时更换。
人工气道的管理
患者翻身、拍 背、吸痰等操 作时,注意避 免气道受压、
打折等
防止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定期更换和清洗呼吸机管道 定期消毒呼吸机及其附件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人员流动
减少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避免阻塞气道 防止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和湿化器 减少创伤:选择合适的导管和插管方法,减轻对气道的刺激和损伤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添加标题
便于吸痰和清除分 泌物
添加标题
便于呼吸机辅助通 气添加标题来自减少呼吸做功,降 低呼吸肌疲劳
人工气道的应用范围
危重病人的急救 重大手术的麻醉 呼吸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呼吸衰竭的抢救和治疗
02
人工气道的管理原则
保持通畅
定期清理呼吸 道分泌物
保持人工气道 管道通畅,避 免打折、扭曲
正确使用气道 湿化装置,保 持呼吸道湿润
03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
建立方式
气管切开术 气管插管术 喉罩通气术 鼻导管通气术
维护方法
定期清洗和消毒人工气道
定期检查人工气道是否漏气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保持人工气道通畅,避免堵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及时更换人工气道相关配件,确 保使用安全
04
人工气道的安全管理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Ppt
人工气道的管理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人工气道概述
02
03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
04
人工气道的管理原则 人工气道的安全管理
01
人工气道概述
人工气道的定义
《人工气道管理》课件
呼吸道损伤
选择合适的导管和套管,避免 过度压迫和损伤呼吸道。
呼吸道堵塞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 呼吸道通畅。
呼吸道出血
及时处理并控制出血,寻找出 血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03
CATALOGUE
人工气道的管理策略
人工气道患者的病情评估
评估患者的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患有呼吸道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等,以及是否 接受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气道狭窄或阻塞,建 立人工气道可以改善通气 功能。
人工气道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人工气道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气 道技术也不断完善和发展。
发展
现代人工气道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材料和设计的改进使得人工气道更加舒适 、安全和可靠。同时,随着无创通气技术的发展,部分人工气道技术也逐渐被 无创通气所替代。
《人工气道管理》 ppt课件
目 录
• 人工气道概述 •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维护 • 人工气道的管理策略 • 特殊情况下的人工气道管理 • 人工气道管理的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人工气道概述
人工气道的定义
人工气道
是指通过鼻、口或直接在气管上 建立的气体通道,用于保持气道 通畅,便于进行机械通气和氧疗 。
02
CATALOGUE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维护
人工气道的建立方式
经口气管插管
通过口腔插入导管,通常 用于紧急情况,如呼吸衰 竭或呼吸骤停。
经鼻气管插管
通过鼻腔插入导管,适用 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 者。
气管切开术
在气管壁上切开一个开口 ,并插入导管,通常用于 长期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 。
人工气道使用管理制度
人工气道使用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序言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使用人工气道来维持呼吸功能。
然而,人工气道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严格的管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为了规范人工气道的使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以指导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进行人工气道的合理管理。
第二部分:管理范围和目的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包括但不限于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
其目的在于规范人工气道的使用,提高操作质量,减少操作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三部分:管理原则1.依法依规。
在使用人工气道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保操作合规合法。
2.严格操作流程。
对于人工气道的使用,必须遵循专业的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严格培训要求。
医护人员在使用人工气道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获得相关证书才能进行操作。
4.重视术前评估。
在进行人工气道操作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病史、手术风险等。
第四部分:管理责任1.医疗机构负责人对人工气道使用管理负最终责任,并应当组织相关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
2.医师在人工气道的使用过程中负有最终责任,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3.护士在协助医师使用人工气道的过程中,负有全程监控和记录的责任,及时发现并报告操作中的异常情况。
第五部分:管理流程1.术前评估:医师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风险、人工气道的选择等因素,并制定操作方案。
2.手术准备:医疗机构应对使用人工气道的手术进行精心准备,包括准备所需的器械、药品等,并确保手术环境清洁、安全。
3.操作过程:医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手术,护士负责配合和监控手术过程,记录手术情况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4.术后管理: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并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
第六部分:管理措施1.定期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人工气道使用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人工气道管理知识
人工气道管理知识人工气道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防止呼吸道梗阻,同时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常见的人工气道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气管插管是将导管通过口腔或鼻孔插入气管内,维持气道的通畅;气管切开是通过手术在气管前壁切开一个小孔,通过小孔插入导管来维持气道通畅。
在进行人工气道管理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气道通畅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人工气道管理。
同时,需要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危险因素,比如颅脑损伤、颈椎损伤等,以及对人工气道管理的适应性和风险。
对于需要进行人工气道管理的患者,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咬合状态、口腔和咽喉的解剖结构等,以确定最适合的气道管理方法和器械。
在进行人工气道管理时,需要掌握相关的操作技术和操作规范。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镇静和痛苦缓解,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抵抗反应。
然后需要正确选择气道管理方法和器械,比如选择合适的插管器械或切开导管。
在插入气管导管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插管技术和路径选择,以确保导管正确进入气管而不误入食管。
在插入导管后,需要对导管位置进行确认和固定,以防止导管脱出或误位。
在进行气管切开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手术,包括消毒、局部麻醉、切开等步骤。
术后需要对切口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固定,以防止感染和导管脱出。
人工气道管理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气道情况。
特别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氧合情况和通气参数,以及血压、心率和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
还需要定期检查气道导管的位置和通畅度,以及导管周围的情况,如有必要及时更换导管或进行气道护理。
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和呼吸道护理,以维持正常呼吸功能和防止呼吸道感染。
人工气道管理涉及到多种操作和技术,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医务人员来说,需要具备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呼吸生理学和呼吸机操作等专业知识。
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经验,包括正确插管技术、肺部听诊技术、气囊充气和放气技术等。
人工气道管理
湿 化 过 度
湿 化 液 量
痰的量及粘滞度评估方法
• 痰的粘滞度: • I度 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管中 无痰液滞留; • II度 较稀痰黏稠,吸痰后玻璃接管内壁有少量滞 留,宜被水冲洗干净; • III度 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因吸力过大而 塌陷,玻璃接管内壁有大量痰液且不易冲洗。 • 量:I级无痰液吸出,吸痰管表面有少量痰液滞留。 II级 有痰液吸出,并一次能吸引干净。 III级 需要多次吸引才能吸干净痰液
气道分泌物的吸引
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是依重力作用促使各肺叶或肺段 气道分泌物的引流排出。其原则是将病变 部位放在高位,使引流支气管的开口方向 向下。
人工气道护理
固定——牢固
湿化——充分 吸痰——彻底
谢
谢
大
家
常规的定期气囊放气 -充气,往往使医护 人员忽视充气容积或 压力的调整,反而易 出现充气过多或压力 过高的情况。
鼻饲前一定要监测气囊压力,防止胃液反流误吸。 交接班时应监测气囊压力
放气囊指征
• • • • • 重新调整气囊压力 评价气囊的漏气情况 清除气囊上分泌物 特殊病人的气囊管理(抵抗力降低者) 允许病人发声(气管切开)
三、气道湿化
为何要气道湿化?
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温、加湿、滤过和清除呼吸道 内异物的功能。呼吸道只有保持湿润,维持分泌物的适当 粘度,才能保持呼吸道粘液-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和 防御功能。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加温、加湿丧失,纤 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除不畅。
三、气道湿化
气道湿化的前提: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
分泌物粘稠(有痰痂或粘液块 咳出或吸出),吸引困难,可 有突然的呼吸困难,紫绀加重。 湿化不足的患者,应加强湿化, 如适当增加湿化液的量或增加 滴入次数。
人工气道管理的策略与最佳实践
人工气道管理的策略与最佳实践人工气道是指通过人工途径建立的通气通道,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它通常在手术过程中或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使用,但在患者长时间依赖人工气道的情况下,管理人工气道的策略与最佳实践就变得尤为重要。
1. 管理人工气道的目标管理人工气道的主要目标是保证患者的通气和氧合,维持呼吸功能的稳定。
同时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气道通畅:确保气道通畅,避免气道梗阻和堵塞。
- 患者舒适度: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和疼痛,提供舒适的人工通气体验。
- 患者安全:预防并处理相关并发症,如感染、吸入事件等。
2. 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类型在管理人工气道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类型。
常用的人工气道类型包括:- 气管插管:是最常见的人工气道类型,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 气管切开术:适用于需要长期气道管理的患者,如慢性呼吸衰竭。
- 气管插管替代物(例如:喉罩、皮质气管插管等):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无法插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类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预期通气时间和预期并发症等因素。
3. 维持气道通畅为确保气道通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清洁气道:根据患者情况,定期拭取气道分泌物。
- 吸引气道分泌物:采用抽吸或冲洗等方法清除气道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
- 气道吸痰:对于需要维持通气功能的患者,定期进行气道吸痰,预防气道阻塞。
4. 防止感染防止感染是管理人工气道的重要策略之一。
以下是预防感染的最佳实践:- 手卫生:操作人员在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包括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洗手液。
- 消毒措施:使用符合规范的消毒剂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无菌操作。
- 换管周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标准操作程序,定期更换人工气道的管道和配件。
5. 特殊情况下的管理策略在特殊情况下,如患者呼吸突然暂停、氧合不良或呼吸困难等,需要采取特殊的管理策略:- 不断监测:定期监测患者的氧合、通气和呼吸参数,及时发现问题。
气道管理ppt课件
VAP的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
抬高床头
抬高患者床头30-45°,以防止患者床头太低时 产生呕吐及误吸。
抬高30-45°床头的患者确诊VAP的占5%,床头平放患者确诊VAP 占23%(p=0.003)。抬高床头后VAP发生率明显下降。
VAP的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
镇静休假
每日暂停使用使用镇静剂及试行脱机及拔管。 越早脱机,VAP产生的机会就越少。
经鼻气管插管
易于固定且相对安全 病人多能耐受 易于口腔护理 不会发生病人咬住气管插管的危险
操作比经口插管复杂,不易迅速置入导管 使用持管钳将导管气囊夹至破裂而需更换导管 并发症相对较多
气管切开置管
易于固定且较安全 多能耐受,适于长期需要人工气道的病人 易于口腔护理 病人可经口进食 导管较短,管腔较大,易于吸痰 解剖死腔相对减小,气道阻力小 易于鼻咽部分泌物的引流
痰管尖回撤 0.5-1 厘米。
Holloway,1993)。
固定“T”型接头和气切套管。
降低系统脱开和套管移位及损伤气管壁的 风险。
吸痰时按住通气口并向回撤吸痰管,吸痰 降低低氧血症风险(Casey,1989)。 时间不要超过 15 秒(Knox,1993)。
根据需要重复以上操作。
气管内吸引系统
操作
气管内吸引系统
有污染的可能性!
造成SpO2水平下降!
气管内吸引系统
多用途密闭 式吸痰管
气管内吸引系统
带深度标记的吸痰管
保护套
滴注/灌洗接口 (即将安装单向阀)
带安全盖的负压吸引 控制阀
保护帽
通路转向阀 双向旋转弯管接头
气管内吸引系统
气管内吸引系统
操作
理由
使用清晰、温和的语言向病人解释操作过 减 少 焦 虑 并 获 得 病 人 的 合 作
人工气道的管理-
吸痰指征
患者咳痰无力 肺部听诊痰鸣音 血气变化,SPO2降低 人工气道有明显分泌物 呼吸功增大 胸片显示有分泌物潴留 怀疑有上呼吸道和胃内容物的误吸
吸痰2
吸痰管的选择
长度:比气管套管长4-5cm 粗细:略小于人工气道内径1/2
吸痰3
负压要求
不宜过大,一般为-80 ~ -120mmHg
人工气道的管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SICU 唐静
人工气道(artifical airway)
也叫人工呼吸 道 是指将一 导管经口(鼻) 或气管切开插 入气管内建立 的气体通道
什么是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的种类
人工气道的种类
口鼻咽通气道、 喉罩通气管
经口(鼻)气管内 插管
气管切开置管
人工气道的作用
气囊的管理9
气囊漏气的判断 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道压力过低 低通气报警 患者有明显喉鸣
气囊的管理11
气囊上滞留物清除 持续声门下滞留物吸引 冲洗气囊导管 气流冲击法
人工气道的湿化1
上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
对气体加温、 湿化、过滤 清洁和保湿
人工气道的湿化2
人工呼吸道的建立对呼吸道生理功能的影响 气管对吸入气体的过滤加温及湿化作用降低 甚至消失 使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减弱或消 失
气囊的管理1
气囊的作用 是什么呢?
呃~固定插管,使导管与气 管壁之间严密无隙,既防止 呕吐分泌物流入肺内,又避 免机械通气时漏气
气囊的管理2
——气囊的种类 低容量高压力气囊 高容量低压力气囊
气囊的管理3
气囊的压力(Cushion Pressure,CP)
研究表明: 气管毛细血管 渗透压18.4 mmHg CP>21.8mmHg 气管粘膜血流开 始下降
人工气道管理ppt
非定时性吸痰技术
吸痰的方式
常规性 vs 需要性 患者评估
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吸痰时机?
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吸痰的临床指征
患者频繁咳嗽,听诊有痰鸣音 出现人机对抗或气道内压力增高 患者烦躁不安,出现紫绀或呼吸困难 氧饱和度下降 血压及心率的改变 (指征分别来自病人、呼吸机、监护仪、听诊)
吸痰管材质 长度(45~60CM) 型号的吸痰管 7mm--10FR 5mm--12FR 8mm--14FR 5mm--14FR 9mm--16FR
VAP 的预防
吸痰前后、接触呼吸设备前后、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接触前后要洗手. IA 类
VAP 的预防
气管插管超过24小时的患者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
如无禁忌症,将床头抬高至少30度
体 位---常规半卧位
误吸或渗漏是引起VAP的一重要原因 仰卧位是机械通气病人发生VAP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半卧位及体位改变可减少反流,有利于咳嗽和深呼吸,从而有效地预防了VAP发生。 改良式变换体位法(左侧30°→45°→半卧位→右侧30°→45°,在左右侧卧时床头仍抬高30°),改良式变换体位法始终保持抬高床头30°→45°
以往认为,气囊常规定时放气-充气,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气囊压迫导致气管粘膜损伤。 目前认为,气囊定时放气是不需要的。其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气囊是否需要定期放气
气囊是否需要定期放气
气囊放气后,1小时内气囊压迫区的粘膜毛细血管也难以恢复,放气10分钟不可能恢复局部血流。 声门与气囊之间的间隙常常有大量分泌物潴留,放气囊增加了误吸的可能性。 目前用的插管、套管为高容低压气囊,对气管粘膜的损伤小。 对于机械通气时的危重患者,气囊放气将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引起循环波动。因此危重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气囊放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操作指引目的①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②保护气道,预防误吸。
③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④为机械通气提供封闭通道。
人工气道的种类:①简易人工气道:口咽、鼻咽通气管②经口气管内插管③经鼻气管内插管④气管切开置管成人经口气管插管技术1、向清醒病人解释操作过程。
2、准备必要的器械。
在喉镜柄上接上镜片,检查光源是否正常,如电珠不亮,检查是否旋紧,如旋紧后还不亮,更换电珠或电池。
检查所用的气管导管是否堵塞。
给气囊充气,保证气囊对称、无漏气,检查后把气囊内气体完全抽出。
3、如有需要,用无菌水溶性润滑剂润滑导管的气囊和管芯。
4、待肌松剂起效后,把病人的头及颈部仰起。
5、如有假牙,把假牙取出。
6、给病人手控呼吸,使其过度氧合。
7、左手握住吼镜,沿口腔的右侧放入镜片。
把镜片移向口腔中央,使舌被推向口腔左侧,暴露视野。
为避免撕破嘴唇和牙龈,用右手中指把病人的上中切牙向上推,同时可用拇指保护下嘴唇。
8、成45º角向前提起吼镜直到看见声带和声门,应该用肩和臂的力量,手腕始终保持笔直。
不能撬,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
9、沿口腔右侧插入气管导管,这样可看见声带。
声带应该完全外展,声门打开。
如没有看见声带和声门,不能试图插入气管导管。
如发生声带合龙,等待几秒后或许会看见声带在呼气时张开。
如还不张开,给病人过度供氧,再试暴露声门(缺氧会引起喉痉挛)。
如过度供氧后仍不张开,可用肌松剂。
10、继续插入气管导管直至气囊刚好越过声带。
如果插入过程遇到阻力,可先试着用力压住甲状软骨使喉部往甲状软骨方向移动。
如不成功,可用MAILL钳夹住气管导管末端,把末端送入喉部。
11、小心取出喉镜,给气囊充气。
12、检查气管导管位置。
如果怀疑气管导管的位置,在移动或重新插管之前用喉镜观察喉部。
13、用急救皮囊给病人通气,检查双侧呼吸音以及胸部活动度。
如果腹部隆起,肺部没有呼吸音,则气管导管不在气管内。
需立即气囊放气,拔出导管,重新插管。
14、如果呼吸音存在但不对称,则气管导管可能进入一侧主支气管。
气囊放气,重新调整位置后,听诊呼吸音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5、固定气管导管。
16、必要时接人工呼吸机。
第一次气囊充气时,应用最小漏气技术。
气管切开术术前应作好充分准备,除准备手术器械外,并应备好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或气管镜,以及各种抢救药品。
对于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术前先行插管或置入气管镜,待呼吸困难缓解后,再作气管切开,更为安全。
1.体位:一般取仰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后仰,使气管接近皮肤,暴露明显,以利于手术,助手坐于头侧,以固定头部,保持正中位。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2.麻醉:采用局麻。
沿颈前正中上自甲状软骨下缘下至胸骨上窝,以1%奴夫卡因浸润麻醉,对于昏迷,危重或窒息病人,若病人已无知觉也可不予麻醉。
3.切口:多采用直切口,自甲状软骨下缘至接近胸骨上窝处,沿颈前正中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4.分离气管前组织:用血管钳沿中线分离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暴露甲状腺峡部,若峡部过宽,可在其下缘稍加分离,用小钩将峡部向上牵引,必要时也可将峡部夹持切断缝扎,以便暴露气管。
分离过程中,两个拉钩用力应均匀,使手术野始终保持在中线,并经常以手指探查环状软骨及气管,是否保持在正中位置。
5.切开气管:确定气管后,一般于第2~4气管环处,用尖刀片自下向上挑开2个气管环(切开4~5环者为低位气管切开术),刀尖勿插入过深,以免刺伤气管后壁和食管前壁,引起气管食管瘘。
有人主张在气管前壁上切除部分软骨环,以防切口过小,放管时将气管壁压进气管内,造成气管狭窄。
6.插入气管套管:以弯钳或气管切口扩张器,撑开气管切口,插入大小适合,带有管蕊的气管套管,插入外管后,立即取出管蕊,放入内管,吸净分泌物,并检查有无出血。
7.创口处理:气管套管上的带子系于颈部,打成死结以牢固固定。
切口一般不予缝合,以免引起皮下气肿。
最后用一块开口纱布垫于伤口与套管之间。
人工气道的固定①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深度:一般在22~24cm 记录:固定前,测量导管顶端距门齿的距离,并标记清楚固定材料:1~2个牙垫、3M 绸胶布(两条)固定:气管插管靠向口腔的一侧注意:固定后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动度是否一致;每24小时更换牙垫,并将气管导管位置从口腔的一侧移至另一侧;口腔内分泌物浸潮固定胶布,随时更换胶布重新固定。
②经鼻气管插管的固定胶布同前深度:一般成人导管标记长度位置是25~29cm 注意:应经常改变固定导管的支撑点,如内外两侧交替,另外,应尽量避免呼吸机管路和接口处对导管和其支撑点的压迫,要充分利用呼吸机管路的支架。
防止局部压迫性水肿及继发感染。
③气管切开置管的固定将两根寸带,一长一短,分别系于套管两侧,将长的一端绕过颈后,在颈部左侧或右侧打一死结或打手术结,以防脱出;松紧要适度,以一指的空隙为宜。
翻身时最好有两人合作,保持头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的一致性,且注意对气管导管的压力减小到最低,尤其是螺纹管长度应适宜,辅以有效支架扶托,可防止脱管发生。
更换气切套管操作规范一、目的: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感染的发生。
二、评估:1.了解个案行气管切开术之原因。
2.评估家属照护气切套管及相关设备之认知及能力。
3.评估气切造廔管对个案及家属身体心像改变及适应情形。
4.评估造廔口及周围皮肤,譬如:红肿、糜烂、瘜肉、发炎等情形。
5.评估呼吸型态、痰液性状及发绀情形。
三、用物准备:1.无菌气切套管一付(选择与个案原来使用之材质及大小相同之气切套管)2.无菌手套二付3.无菌治疗包一个4.小棉棒二包5.优碘溶液(B-I溶液)6.0.9%生理食盐水7.无菌纱布或Y纱1~2片8.干净之系绳一条(若气切套管包装内即附有系绳,则不需准备)9.10c.c.空针一支(无气囊者不需) 10.剪刀11.氧气或Ambu 12.抽痰设备13.小枕头14.污物袋四、步骤: 1.向个案及家属解释更换的过程及目的。
2.洗手 3.准备用物。
4.让个案平躺,肩下放置一小枕头。
-使颈部呈伸展状态,气管变得较突出。
5.先抽吸呼吸道,清除分泌物。
6.若有使用呼吸器或氧气者,应先予高氧量连续通气数次。
7.取下垫于造廔口之Y 纱。
8.以棉棒清除气切口周围之痰液。
9.以沾有优碘及NS之棉棒环状消毒气切口周围皮肤。
10.打开无菌气切套管包装,维持包装内面为无菌区。
11.将无菌KY Jelly少量倒置在无菌面上。
12.打开10c.c.空针,同样置于无菌面上。
13.取出气切套管,将通条与外管组合。
14.以10c.c.空针抽取10c.c.空气,打入气囊端,确定气囊完好后再将空气完全抽空。
-观察气囊是否有漏气或膨涨是否均等;无气囊者省略此步骤。
15.若无菌包装内有系绳,可先将系绳穿入气切固定带穿入孔,将固定带二端系绳绑紧。
-如此可避免在插入气切套管后,因绑系绳势必晃动气切套管而增加对个案之刺激。
16.以KY Jelly润滑气切套管前端至气囊处,仍置回无菌面上。
17.以空针将个案颈上之气切套管气囊空气抽出,至扁平为止。
-无气囊者省略此步骤。
18.将原系绳剪断。
19.更换一付无菌手套。
-若有家属协助执行步骤17及18,则可不须更换手套直接执行步骤20。
20.以惯用手拿着准备妥当之气切套管,另一手顺势将颈上之气切套管拔出,同时立即将备好之气切套管迅速插入。
插入时应先和气管呈垂直角度进入,进入约1/3时,转为平行插入。
21.一手固定气切气管,另一手立即拔出通条。
22.若有内管,将内管迅速放入,并将内外管组合。
-金属气切:将锁拨正以卡住内管。
pvc、shiley:将内管外露端顺时针方向旋转使卡紧。
23.若有气囊,应遵循『最小漏气量』,打入适量空气。
-打入空气后,当感觉口鼻无漏气时,再抽出约0.5c.c.空气,即为最小漏气量,以减少内压。
24.若是使用呼吸器之个案,应立刻接上呼吸器;使用氧气者亦应立即接上氧气。
25.绑好系绳,使系绳和颈间可放入1~2指为原则。
26.以棉棒清除气切口周围皮肤之痰液或是润滑液,再各以B-I及NS棉棒消毒气切口周围。
27.放入Y型纱布:若无Y纱可用方形纱布,将其打开折成一长条,然后将二端向中央折迭成V字型,放在气切口周围。
-勿用剪刀剪开,以免线头脱落掉入气管。
28.若有需要,则依抽痰技术予抽痰之。
29.移去肩下之小枕头。
30.清除用物,脱去手套,依感染控制原则处理弃物。
31.洗手。
32.记录(包括更换之气切套管材质、大小及气切造口周围皮肤情形、更换过程、更换后个案之生命征象等)。
五、护理:1.每日应执行气切护理至少一次。
2.每日应至少执行口腔护理二次。
3.应除去室内环境中对呼吸道有刺激之物,如灰尘、花粉等。
4.重新建立沟通方式,如以笔纸、手势、读唇语……等。
5.备用止血钳一把:若发生气切套管脱落之情形,可立即以止血钳撑开气管。
气囊的管理气囊的作用:使气管插管固定在相应部位,使导管与气管壁之间严密无隙,既防止呕吐物、血液或分泌物流入肺内,又避免机械通气时漏气。
气囊的充盈度:气管毛细血管灌注压约30cmH2O,若气囊压力大于此压力则可致缺血性损伤或组织坏死。
目前所用的气管导管均采用低压高容气囊,充气后囊内压多不超过25cmH2O ,不易造成气管粘膜损伤。
充气程度以气囊有弹性,如触口唇,一般充气8~10ml,不需要气囊定期放气可有效的防止通气时泄气和管壁受压坏死。
监测气囊压力问题:充气时最好有测压装置,无条件测压时,需掌握最小闭合容量技术:即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最小漏气技术方法:将听诊器放于胸前,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抽出0.5ml气体,可闻少量的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在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每4~8小时监测气囊压力一次,鼻饲前一定要监测气囊压力。
放气囊问题:一般不需要,但是非常规性的放气或调整,仍是十分必要的。
气囊漏气判断:如果机械通气的过程中气道压力过低,在排出体外段气道漏气后即应考虑气囊破裂,此时病人往往有明显的喉鸣。
气囊充气流程1、向清醒病人简单介绍吸引和气囊放气的过程,需要一名助手帮助完成此过程。
2、对病人吸引前需要过度通气,充分给氧,监测脉搏、呼吸频率、血压以及心率。
3、吸引病人口咽部以清洁口腔以及气囊以上的分泌物,注意可能刺激咽部引起恶心反射及呕吐。
4、吸引后,使病人回到稳定状态,然后换上另一吸引管。
5、置入吸引管直到超过气管插管远端。
一旦气囊放气,开始吸引。
6、让助手缓慢均匀地将气囊放气,同时吸引。
注意快速放气有可能导致喉痉挛,气管壁黏膜损伤。
7、助手移开针筒,注意抽出的气体总量,将针筒的容量加上2~5ml。
例如:如吸出10ml,则将活塞设置于12~15ml。
8、重新将气囊充气,将患者回到CMV模式或手控通气,以使患者复原,听诊以辨别气囊通道是否漏气。
听诊病人的颈部(甲状软骨侧),调整气囊内气体容量直到听见吸气峰时有少量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