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宁 夏县级优课)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
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展示:通过展示视频鸦片战争的经过,美丽的罂粟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
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内容,指出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茶叶、生丝呢绒、布匹(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答案提示:鸦片)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3.教师过渡:面对鸦片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提出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
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教师:鸦片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教学重点】:中英《南京条约》【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回顾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中西方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其表现在:政治上当我们还在不断强化专制集权时,西方已经开始了如火如荼的资产阶级革命,国王被拉上了断头台;经济上当我们还在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时候,西方近代科学之光已经点亮;外交上当我们还是做着“天朝上国,我自为大”的迷梦时,西方殖民扩张的船队已经开始征服世界……落后就要挨打,英国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发动第一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讲授新课:一、鸦片战争的原因(一)鸦片走私——打开中国市场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二段,完成以下两个问题1、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生:第1题回答(略)师通过PPT分析总结:鸦片战争之前,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棉纺织品,中国向英国输出茶叶和生丝。
最终贸易的结果是: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无利可图;而中国的茶叶等在英国很畅销,致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英国为改变贸易逆差,转而向中国输入鸦片。
生:第2题答(略)师生总结:其一、鸦片输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威胁着清政府的财政,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其二、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如官僚地主吸食鸦片统治更加腐败、军队中的士兵吸食鸦片使战斗力更加削弱。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历史必修 I 第一单元第 12 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本课导入(直接导入)同学们回忆我们初中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用这毁灭、战乱、丧权辱国这三个词来概括,大家应该并不陌生。
然而从我们高中的中国近代史来看,它带来的却不仅仅是这些。
今天让我们重新翻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一起探索一下在毁灭之下的希望和重生!我们首先进入今天的第一个篇章,全景看——战争印象。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对于初中近代史的记忆,以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二、全景看——战争印象第一个环节:预习反馈。
相信同学们通过预习已经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信息完成识记。
下面哪位同学能够迅速准确的将ppt 上的表格完成。
(设计意图:本课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和预习,足够掌握,以预习反馈的形式展示,不需要多讲,节省授课时间。
)通过初中鸦片战争的学习,战争留给我们的印象应该还有许许多多在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有率兵死战守虎门的关天培,直到最后一刻他依然坚守在战争前线指挥战斗,直到身中数弹而亡。
在英军盘踞最久的定海,葛云飞、郑国鸿、王锡鹏都先后为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广州的三元里,普通的中国民众也拿起武器,打胜了中国民众反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第一战,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士,他们可能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是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像福建水师提督陈化成所说的那样:人莫不有一死,为国而亡,死亦何妨!可是,虽然我们有如此多爱国将士的英勇斗争,但是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我们还是失败了!我们失败难道是因为我们的战士不够英勇?难道是因为我们的国力不如英法?是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篇章,聚焦看——战事根源(设计意图:利用鸦片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通过后面的反问,让学生对鸦片战争根源有所思考为下一环节过渡。
)三、聚焦看——战事根源我们一起来来听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名字叫做马戛尔尼很受伤……,看视频的时候请同学们带着这样几个问题?【合作探究】1、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四个方面对比中英两国在战争之前有哪些不同?2、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马戛尔尼访华的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究战争之前两国的背景,进而得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打开中国市场。
教学设计5:第1课 鸦片战争
第1课鸦片战争一、课标内容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故事;列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基本具备了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因此,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让学生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正确评价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百年耻辱史的开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始。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示意图展示、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观察教材图片,自主学习,说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故事,记住虎门硝烟的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问题的能力。
(重点)目标3:阅读教材和史料,小组合作探讨,教师引导说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简述鸦片战争的大体进程;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探讨,教师引导总结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从而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目标4:阅读教材,准确地列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分析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通过对条约内容的分析,总结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2]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从八年级上册开始学生告别了中国古代史的学习,进入到中国近代史阶段。
“鸦片战争”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近代中国第一次遭到西方列强大规模的武装进攻而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
《鸦片战争》作为八上历史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足见其重要性。
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于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在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能帮助其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
但是对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恶劣影响,以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认知特点来说存在着普遍的困难。
3.教学环境分析借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二、课程标准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林则徐禁烟运动的原因和经过,培养对资料阅读和对历史事件的归纳能力。
2.填写《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简表,培养归纳和分析条约内容能力,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讨论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和中国失败原因,提高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解读《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培养读图与讲史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认识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是导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2.通过学习,认识面对外来侵略,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是绝不会屈服的,中华民族始终进行着顽强的斗争,林则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及其意义。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中国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内在联系。
2.如何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案二、虎门销烟引导学生从背景、时间、地点、过程等方面,通过阅读教材,提取知识。
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同时要求学生说说虎门销烟的影响和意义自己独立阅读教材,梳理知识,认识虎门销烟的原因、地点、时间、过程等信息,表达关于虎门销烟的意义,认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精神和意义面对英国的鸦片贸易的猖獗,鸦片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背景),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人物)去东南沿海禁烟,1839年在广州虎门(时间、地点),采用石灰销毁的方式(过程),销毁了大量鸦片。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意义)通过阅读教材,自我学习,提取虎门销烟的相关信息,不仅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史实,更锻炼了阅读能力;同时通过表达虎门销烟的意义,增强了表达能力,同时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影响三、英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过程、结果引导学生根据书中材料,总结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注意随时点拨,比如近代民族危机发生的地点有何规律;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失败的原因,注意提示和点拨根据教材中的文字、地图和图片信息,总结鸦片战争的过程,在教师提示下,注意近代民族危机从东南沿海开始;小组讨论战败的原因,认识到这些因素正是近代中国落后的表现,那接下来的中国社会是否会得到解决。
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从广州北上到达天津,英军占领香港岛,发生了虎门战争,关天培战死;1841年,再次北上,发生了陈化成牺牲的吴淞战役,英军占领厦门、定海、宁波和南京,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以教材作为阅读载体,归纳整合知识;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锻炼同学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既对战争失败原因有深入的认识,又为接下来中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埋下了伏笔,交流分享,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四、《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战败的原因出示《南京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对中国的影响,最终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及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小组合作,根据老师出示的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每一项内容带来的影响,并安排代表分享观点;最终小组形成统一观点,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材料,《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五口通商,使英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打开了中国通过小组交流得出《南京条约》的内容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同时可能还会获得一些客观上促进中国发展的影响,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互相的补充,开阔思路。
教学设计3:第1课 鸦片战争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汲取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毒品的文字、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并解决少数学生缺乏资料来源的问题)学生根据资料介绍:1.常见的毒品有哪些?2.毒品有什么危害?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的思想教育)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教师设疑:鸦片等毒品严重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
可是,150多年前,英国却向中国输入鸦片。
这是为什么?学生合作探究: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代表发言: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需要掠夺廉价的原料,还需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而清朝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教师设疑: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初中历史《1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1鸦片战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本课课标要求:(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针对课标(1)讲述层面,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等,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
针对课标(2)要求,通过自主学习、地图分析等,理解并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通过史料解读、合作探究等,进而认识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一课,上承中国古代史,下启中国近代史,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人民抗争史的开端。
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因此了解并掌握本节课,有助于把握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特征的认识,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学情分析】我校是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比较差,但男生比较多,对战争类的课比较感兴趣,他们在初二的学生已经学过中国古代史,具有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分析能力,部分学生通过阅读和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也许对该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通过本节课,不仅仅让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的主要经过,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感的教育,要认识到鸦片战争的危害,实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
【教学目标】1. 通过观看图片与阅读材料,掌握鸦片的危害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进而领悟林则徐的民族情怀。
2. 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地图,理解并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 通过史料研习和合作探究,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1. 通过导学案,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2. 史料教学法。
3.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欢迎走进历史课堂。
第一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教案标题: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如鸦片、不平等条约、香港等。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2.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和结果。
教学难点:1.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2. 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 学生参考书籍或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对鸦片战争了解多少?你们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与讨论(15分钟)1. 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包括英国向中国贩运鸦片、中国禁烟令、英军攻占广州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会输掉这场战争?鸦片战争对中国有什么重大意义?三、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的影响,如政治、经济、社会或文化。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相关影响,例如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财政困难等。
3. 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四、扩展阅读与思考(10分钟)1.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或链接,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
2. 学生阅读后,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长期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他们的参与和思考能力。
2. 引导学生总结鸦片战争的重要性,以及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教学延伸:1. 邀请历史专家或老师进行专题讲座,深入探讨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报告,深入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各个方面的影响。
3. 设计相关的综合性评价任务,如写一篇文章、制作一份海报或演讲等,展示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思考。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
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教案标题:第一课鸦片战争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2.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鸦片战争,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了解。
知识讲解:1. 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英国从印度输入大量鸦片,导致中国人民对鸦片上瘾,引发了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2. 解释鸦片战争的过程:包括林则徐的禁烟令、英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南京条约的签订等;3. 分析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开放多个港口、赔款等。
讨论与互动:1. 分组讨论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看法,引导他们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启示,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扩展活动:1.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鸦片战争的小短文,包括起因、过程和结果;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改革和变革。
总结:1. 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重要影响;2.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评估:1. 布置一份简单的问答或填空题,检验学生对鸦片战争的理解;2.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观察他们对鸦片战争的观点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引入资源;2. 课堂讨论的提问问题;3. 学生研究鸦片战争的扩展资源;4. 评估题目。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引入部分,要利用生动有趣的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鸦片战争的兴趣;2. 在知识讲解部分,要简明扼要地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避免过于冗长;3. 在讨论与互动部分,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4. 在扩展活动部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的难度和要求;5. 在总结部分,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引发他们思考历史的启示;6. 在评估部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合适的评估方式,既考察知识点的掌握,又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
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此后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主权不断地遭到破坏,中国也因此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开篇之课,也是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求索的开始,涉及的历史知识十分丰富有趣,又带有一定的理论难度,故本课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地收集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创设教学情境,突破重点知识,同时又尽可能地利用教师个人的理论功底和讲解技巧将理论难点,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的抽象概念用平易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加以突破,以期较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课标精解】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条约》的主要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学生应在教学过程中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历史时间有一个整体把握,能够对这一事件的信息熟记于心。
对《条约》的容,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条约》主要容,并能够对它的影响做简单的评析。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通过教师的讲述和解释,能使学生基本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并知道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即可认为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交汇点。
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道路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几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已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和认识鸦片输入的危害以及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②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正义之举;③认识中英《条约》的主要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1课 鸦片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
八年级历史科目(上)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题鸦片战争总课时第一课时目标 1.了解林则徐禁烟的原因和虎门销烟
2.知道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及《南京条约》的内容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过程教学内容交流更改
自学指导1、鸦片输入的危害有哪些?为此中国的禁烟运动高潮是什么?
2、简述鸦片战争的经过情形。
3、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有哪些?
教学设一、新课导入
近代中国遭受到的第一场侵略就是鸦片战争,为什么这场战争要冠以鸦片的名义?大家也学习地理了,我们知道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聚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呢?
二、讲授新课
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a、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和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
况?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
b、了解虎门销烟的相关知识点
c、想一想,今天,青少年应如何正确对待毒品呢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a、分析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b、分析鸦片战争的经过
c、探讨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3、《南京条约》的签订
a、找出《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签订双方是谁、
主要内容
b、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c、了解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d、比较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发生的变化
三、本课小结
四、布置作业: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1课 鸦片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宁 夏县级优课)
用白板中聚光灯技术逐渐展示,引发学生兴趣,起到凝神、激趣、点题的作用。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触摸历史——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家
展示同是耕织的四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片,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互证、联想——同样在纺纱,英国与中国不同;同样在耕田,英国与中国不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经过比较,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订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的影响。
学科
历史
课题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学校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资料、图片等,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英两国的差距,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在战争失败的刺激下,中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其中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魏源。
介绍《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在此书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于一个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民族来讲,这是了不起的进步。
问题:通过鸦片战争的再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自由回答)
一、教师与白板之间的交互:在《鸦片战争的烽烟》这节课的导入中,我运用白板聚光灯功能将罂粟花到罂粟果到鸦片的变化分别聚光展示出来,起到聚集作用,让学生能够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在授课中运用中英耕织四幅图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与英国的差异,在多媒体演示的课堂教学中,这四幅图片要不就一起出现在学生面前,要不就是两两出现,学生在总观了四张图片后做一个对比,但在白板课中,就可以通过教师与白板的互动,使用遮挡板功能,横向中英两国的对比,感受差异,纵向英国生产方式与中国和产方式的对比;在讲述鸦片战争的原因,我利用批注的功能,标出关键字,再让学生上来标注,将两段材料间建立联系,让学生明确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通过一系列教师对白板功能的操作,进行教师与白板之间的交互,可以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思维,从而主动参与进学习活动中来。
教学设计6:第1课 鸦片战争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简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识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影响;培养学生从文字素材或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及战争视频等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史料的研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通过对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探讨,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培养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是导致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关天培、陈化成等名将积极抗英的史实,认识面对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始终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课导入】投影:美丽娇艳的罂粟花导入:鲜花是美丽的,但有一种花却与罪恶联系在一起,这种花遍布“金三角”地区,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之间爆发的鸦片战争与它有着怎样的关系?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鸦片战争”去寻找答案。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教师设问:为打开中国的市场,英国先后采取了哪些方式?然后投影示意图:教师讲解: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利的局面。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英国采取了第二种方式——走私鸦片。
当罪恶的鸦片贸易受到中国的抵制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战争是英国侵略者打开中国大门的第三种方式。
第1课鸦片战争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引发了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则将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但也使英国找到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此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学情分析:
本课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林则徐虎门销烟。介绍了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第部分:中英《南京条约》。介绍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初二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所以,在讲述本课时,适当补充图表、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能力和语言表达、概括能力。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类专业性词语,不易于学生理解,而教师讲多了,学生又会感觉到乏味,所以教师最好依托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方法则徐的虎门销烟。2.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订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的影响。
学科
历史
课题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
学校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资料、图片等,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中英两国的差距,认识到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在战争失败的刺激下,中国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其中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魏源。
介绍《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在此书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对于一个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民族来讲,这是了不起的进步。
问题:通过鸦片战争的再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阅读分析材料。
学生阅读分析内容。
图片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四幅图片的基础上,从细节切入,让学生在比较和思考中,分析中英两国的差异,以了解鸦片战争前英国与中国的社会状况。
并将学生成果用白板页保存下来。
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体会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认识中国禁烟属于正义行为,体验林则徐的精神品质,学会用历史的观光看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明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3、虎门销烟:请学生介绍虎门销烟的具体经过及意义。
4、介绍鸦片战争经过并分析英国发动战争的原因。
出示两则材料,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并在两则材料中建立联系,让学生得出英国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利用战争形势图:让学生运用白板屏幕录制功能画出“中英鸦片战争形势图”,动态演示主要经过,讲述主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
本课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
本课难点: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从婴粟花到它结的果中取出汁液,制成最早的鸦片入手导入本课。中国人对鸦片有一种痛彻骨髓的记忆,原因就在于这种东西曾经给中国带来了极其深重的影响。记得一场与它有关的战争吗?我们一起走进两个不同的世界,去重新认识那一段引人深思的历史。
过程与方法:通过四个环节分别认识到中英两国的差距及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思考:鸦片战争中,中国拥有80万军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中国也不乏英雄,如关天培血染虎门炮台,但是,中国还是失败了!这是为什么?
指导学生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落后的封建势力无法抵御先进的资本主义进攻。
(学生如无法准确分析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将课堂初保存的中英两国对比的学生成果再次展示出来,并让学生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再次进行对比,学生通过整理,会得出中国战败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落后)
3、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出示材料(1)中国军队总人数80万人,英国远征军18000人。鸦片战争,清军伤亡4600人(死3300人);英军伤亡401人(死59人)。清军牺牲高级将领11人,正一品到正三品。英军无一高级将领死亡。(摘编自田秉锷《大国无兵》)
(2)在鸦片战争中,出现过诸如杨芳“粪桶阵”御敌、奕经“五虎御敌”、裕谦“剥人皮”御敌等方式。
学生思考。
用白板中聚光灯技术逐渐展示,引发学生兴趣,起到凝神、激趣、点题的作用。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触摸历史——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家
展示同是耕织的四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片,从对比的角度分析、互证、联想——同样在纺纱,英国与中国不同;同样在耕田,英国与中国不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经过比较,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设问: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请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举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严重摧残人的身心健康;使政治更加黑暗;加重农民负担;军队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2、“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林则徐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响之银。”你认为最能触动道光帝的是哪句?
指导学生看教材:学生阅读教材,指出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三环节:总结历史——命运因谁改变
1、战败的“代价”
(1)1842年8月,英国军队打到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鸦片战争结束。8月29日,在英国军舰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2)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内容,思考《南京条约》的影响。
对比:英国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而此时的中国则处于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闭关锁国的政策。
(设计一张新白板页,将学生的分析内容简介记录到白板上)
第二环节:演示历史——旷世战争中发生了什么:
1、“数数鸦片的危害”:出示1779年至1838年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数量表及吸食鸦片者的图片,介绍资料:鸦片战争前,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超过200万,白银流失达到1亿元以上。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英国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对中国的侵略而战后的南京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今天中国已经走上民族复兴之路,我们要从历史中不断吸引经验教训,让我们匆忘历史,振兴中华!
学生观看图片及阅读资料,分析中英两国的差距。
2、历史的转折:对比、讲述:鸦片战争前,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中国都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封建国家。
学生比较、归纳:鸦片战争后,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什么变化。
通过对比,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通过图示直观说明,变化是这次战争和这个条约带来的;同时说明中英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