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D重核裂变链式反应

合集下载

2022物理第12章近代物理初步第2节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教案

2022物理第12章近代物理初步第2节原子结构和原子核教案

第2节原子结构和原子核一、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原子的核式结构(1)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3.氢原子光谱(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系是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R错误!,(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

10×107 m-1)。

(4)光谱分析:利用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且灵敏度很高。

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4.玻尔理论(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

(h是普朗克常量,h=6。

63×10-34 J·s)(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5.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1)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图如图所示(2)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①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错误!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

6 eV。

②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 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 ×10-10m。

沪科版物理高二第二学期 第十二章 D 重核裂变 链式反应-学案(无答案)

沪科版物理高二第二学期 第十二章 D 重核裂变 链式反应-学案(无答案)

重核裂变链式反应【学习目标】(1)知道重核裂变是获取核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2)知道链式反应和产生链式反应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重点:重核裂变、链式反应及其产生条件。

难点:重核裂变是如何产生核能的。

【学习过程】一、重核裂变所谓的重核,就是质量数较大的核。

重核的裂变是1939年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发现的。

铀核的裂变过程可以由图1来示意,当中子打进铀核后,就形成处于激发状态的复核,复核中的核子由于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形状,核子间距离增大。

由于核力只在极短的距离内发生作用,核力迅速减小,因而不能克服核子间的库仑斥力使核恢复原状,核就分裂成两部分,放出几个中子,并伴有巨大的能量放出。

二、链式反应铀核裂变时,一是放出中子,二是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两种可贵的性质紧紧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人们特别感兴趣的是每次裂变究竟能放出多少个中子,因为这关系到究竟能否实现持续的核裂变。

经过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很快就确定了每个铀235核发生裂变时平均约放出2.5个中子。

大自然为我们作了这—具有特殊意义的安排:次级中子数大于1!从而使铀核裂变现象的发现成为不平凡的发现。

一个铀核在一个中子作用下发生裂变,如果裂变时放出两个次级中子,这两个次级中子又引起两个铀核发生裂变,放出四个次级中子,这四个中子再引起四个铀核发生裂变……如此下去,反应的规模将自动地变得越来越大,一幅铀核链式反应的图景(如图2),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吸引了多少科学家啊!确实,科学家们为实现核裂变链式反应,使之造福于人类,而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学习探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放出的能量,叫做核能。

2.重核(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受到其他粒子轰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裂变。

3.裂变过程中放出________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裂变与链式反应》讲义

《核裂变与链式反应》讲义

《核裂变与链式反应》讲义一、教材版本与章节介绍咱们今天讲的内容来自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1,在第1章绪论之后,还有关于碰撞与动量守恒等有趣的章节,咱们现在聚焦在第四章原子核里的第五节裂变和聚变中的核裂变与链式反应这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就像是打开核能神秘大门的一把小钥匙,只要跟着老师我一起,保准你能轻松理解。

二、核裂变是啥玩意儿?同学们,咱们先来说说核裂变。

简单来讲呢,核裂变就是那些很重很重的原子核啊,它们分裂成两个或者好几个质量比较小的核的这么一个反应。

就好比一个超级大的家庭突然分成了好几个小家庭一样。

那这个过程呢,还会释放出能量,这个能量可不得了,咱们给它取了好几个名字,像裂变能、核能或者原子能。

比如说铀核或者钚核这些重核就特别容易发生这种裂变反应。

想象一下,那些原本紧紧抱在一起的重核里面,就像藏着巨大的能量宝藏,一旦发生裂变,就相当于把宝藏释放出来啦。

三、链式反应的神奇之处1、链式反应的概念那什么是链式反应呢?这可就更有趣了。

当一个中子去撞击铀核,让铀核发生裂变的时候啊,这个铀核裂变的同时呢,会放出2到3个中子。

这就好比一个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溅起好多小水花一样。

这些放出来的中子如果再去撞击其他的铀核,让其他铀核也发生裂变,然后新裂变的铀核又放出更多的中子,这样一代接一代地继续下去,就像一条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反应就不断地进行下去了,而且还会越来越强烈呢。

这就是链式反应啦。

2、链式反应的条件不过呢,链式反应可不是想发生就能发生的,它是有条件的。

首先啊,发生裂变物质的体积得够大才行,要大于临界体积。

这个临界体积就像是一个门槛,如果裂变物质的体积比这个临界体积小,那链式反应就没法顺利开展啦。

就好比你要办一场超级热闹的派对,场地得足够大才行,如果场地太小,人都挤不进去,派对就热闹不起来了。

还有一个条件呢,就是得有持续不断的中子源。

就像咱们刚刚说的,没有这个中子源,就没有最初去撞击铀核的中子,那整个链式反应就没法开始,就像没有点火的鞭炮,怎么可能炸响呢?四、核反应堆的构成与作用1、核反应堆的组成部分那为了能让核裂变和链式反应乖乖听话,咱们人类发明了核反应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3 《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教案参考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2-3 《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教案参考

重核裂变链式反应1942年,意大利科学家恩瑞克费米领导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的建设和试验工作。

同时研究使链式反应变为连续、缓慢、可控的何反应,使核能平缓地释放出来。

1942年12月2日,在美国芝加哥体育场的看台下,世界上第一座用石墨作减速剂的原子核反应堆竣工落成一.核能: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一个核子要摆脱其它核子的核力吸引,需要巨大的能量。

1.结合能: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一定的能量;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同样多的能量γ光子照射氘核:光子的能量等于或大于2.22MeV中子和质子结合: 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为2.22MeV平衡下列核反应方程:在核反应堆中,石墨起 的作用,镉棒起 的作用。

关于太阳辐射能的主要由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来自太阳中重元素裂变反应释放的核能B .来自太阳中轻元素聚变反应释放的核能C .来自太阳中碳元素氧化释放的化学能D .来自太阳本身贮存的大量内能2.平均结合能:一个原子核结合能,除以这个原子核的核子数,得到的结果叫做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

平均结合能是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把原子分解成核子时)每个核子平均放出(吸收)的能量。

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就越难拆开。

平均结合能的大小反映核的稳定程度:质量数较小的轻核和质量数较大的重核,平均结合能较大;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平均结合能大。

即将中等质量数的原子核打散成核子要提供给每个核子的能量大。

二.重核裂变:重核受到其它粒子(如中子)轰击时裂变成两块质量较轻的核,同时还能放出中子。

1.重核的裂变是在1939年12月,德国的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发现。

2.铀核(92)裂变的产物多种多样,裂变为氙(Xe54)和锶(Sr38)、钡(Ba56)和氪(Kr36)、锑(Sb51)和铌(Nb41),同时放出2~3个中子。

还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少见)3.裂变的原因:中子打进铀核,形成处于激发态的复核。

复核中核子剧烈运动,核变成不规则形状,核子间的距离增大,核力减小,不能克服库伦斥力,裂变。

12.D重核裂变 链式反应

12.D重核裂变 链式反应

在半径为400米的范围内,沙石被熔化成了黄绿色 的玻璃状物质,半径为1600米的范围内,所有的动物 全部死亡。
面对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释出的能量,那种离 奇的变幻和惊天动地的情景, “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在 核爆观测站里感到十分震惊,开始是一阵兴奋。随后不久,他 产生了一种难以抑制的恐惧感,他意识到人类社会将从此进 入核武器时代,未来世界将走进核威胁时代。他恐惧、担忧、 不安,他想起了印度一首古诗:“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 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我是死神,我是世 界的毁灭者。”
原子弹
在山田须磨子(一位当年的爆炸目击 者)的一幅画:在遥远的广岛上空, 原子弹爆炸后发出彩虹一般绚丽的光 芒
倒塌的钢架结构建筑物
广岛红十字医院里,一个 严重烧伤的学生仰面躺在 一张草席上。他的五官几 乎全被原子弹爆炸产生的 热浪抹掉了。四天后他死 了。
• 1951年下半年,法国科学院院长、世 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 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婿,法国共产 党员)让人传话,“请转告毛泽东同志, 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 有核武器”。
235 92
U n
1 +0
141 →56
Ba
+ 92 36
Kr +3 n
1 0
裂变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上述裂变中,一 个铀235核裂变时可释放约200MeV能量。
三.链式反应
1.链式反应:重核裂变时放出的中子引起其他核的 裂变,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
铀核的裂变主要由中子引 起,因此问题就归结为如何取 得大量中子。由于铀核裂变后 会放出几个中子,人们就想到 了在成块物质中利用核裂变本 身产生的中子来引起新的核裂 变,使裂变反应持续进行,即 形成核链式反应。

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方程式

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方程式

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方程式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核能研究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分别描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核反应过程。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核反应的方程式,并解释它们对我们能源生产和核武器开发的指导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重核裂变的方程式。

重核裂变是指重核(通常指铀或钚)原子核被撞击后分裂成两个中等大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和中子。

这是一种自持续的链式反应,其中释放的中子能够继续撞击其他重核原子核,导致更多的裂变。

重核裂变方程式可以用如下形式表示:U-235 + n → Ba-141 + Kr-92 + 3n + 200MeV在这个方程式中,U-235是铀235的同位素,n代表中子,Ba-141和Kr-92分别是产生的镭和氪的同位素。

方程式右边的3n代表产生的3个中子,而200MeV代表释放出的能量。

重核裂变的指导意义在于核能的利用。

重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发电和核武器。

利用核能发电可以满足大部分工业化国家的电力需求,但是在核武器开发方面,重核裂变也可以被用来制造核弹头。

接下来我们来看轻核聚变的方程式。

轻核聚变是指轻核(通常指氢或氘)原子核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融合成一个更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在太阳和恒星内部,轻核聚变是主要的能源来源。

轻核聚变方程式可以用如下形式表示:D + D → He-3 + n + 3.27MeV在这个方程式中,D代表氘,He-3代表氦3同位素,n代表中子,3.27MeV代表释放的能量。

与重核裂变不同,轻核聚变是一种非常复杂和困难的反应。

目前,科学家们尚未能够在地球上实现可控的轻核聚变反应,但他们在ITER等国际合作项目中不断努力。

轻核聚变的指导意义在于未来的能源开发。

轻核聚变是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来源,不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料和温室气体排放。

如果我们能够实现可控的轻核聚变反应,将能够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问题。

综上所述,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是核能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重核裂变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重核裂变
(2)裂变反应堆的常见类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4、核反应堆:慢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核反应堆是一种实现可控链式反应的装置,它可以使堆内的链式反应以一定的强度进行下去,从而稳定地释放核能。根据反应堆的工作原理,主要可子增殖反应堆,它属于目前正在研究和实验的核反应堆。
判断核反应类型的方法: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重核裂变
重核裂变:
1、裂变: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2、铀核的裂变:

3、链式反应:一般说来,铀核的裂变时总是要放出2~3个中子这些种子又会引起其他的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体积),裂变反应会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
人工转变方程与聚变方程特征相似,仅从方程式上不易区分,要熟记几个典型的人工转变方程及聚变方程。
(4)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或β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过程称为衰变。
衰变方程的重要特征是“一”前只有一个原子核, “→”后有一个α粒子或β粒子与一个新核。
裂变反应堆:
(1)裂变反应堆的组成部分、材料及作用
聚变方程的特征是“→”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质量很小的核,“→”后是一个质量稍大些的核,有的聚变中可能还会放出一个质子或一个中子、正负电子等。
(3)人工转变通常是指某原子核在α粒子(或其他粒子)的轰击下,转变为一个新核的核反应。
人工转变方程的特征是“→”前有一个α粒子(或其他粒子)和一个原子核,“→”后有一个新核,通常还伴随一个质子或中子。
核反应方程的常见类型有:衰变、人工转变、裂变和聚变。判断某核反应方程是哪种类型的核反应时,应紧抓该类型核反应的定义,从方程式的特征上区分。

12.D重核裂变 链式反应

12.D重核裂变  链式反应

12.D重核裂变链式反应
【学习目标】
(1)知道重核裂变是获取核能的有效途径
(2)知道链式反应和产生链式反应的条件
【学习内容】
人们知道原子核衰变和人工转变可以使得原子核释放核能,核能的强度远远大于人类以前认识的机械能、化学能和电能。

那么如何获得持续核能呢?
一、核能
1、定义:原子核的发生变化时放出的
能量,叫做核能。

二、裂变
1、定义:重核受到其他粒子(如中子)轰击时,分裂成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核的过程称为裂变。

2、裂变过程中放出______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问题:如何使裂变能持续进行?
三、链式反应
1、定义: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引起其他重核的裂变,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这就是链式反应。

如图所示:
2、临界体积:使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叫做它的临界体积。

链式反应的条件:铀块的体积临界体积。

练习
1、核能是指,原子核的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能量。

2、_____受到中子轰击时,分裂成中等质量的核的过程,称为重核裂变。

在此过程中,还会释放出几个中子,并伴随大量的_____释放。

3、重核裂变时放出的引起其他重核的裂变,可以使裂变不断地进行下去,这就是________。

链式反应使能的大规模利用成为可能。

4、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叫做它的临界体积,所以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是铀块的体积要临界体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2-3:核裂变与链式反应_课件1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2-3:核裂变与链式反应_课件1
核裂变与链式反应
从19世纪末至今的百余年间,人类的生活出现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核物理的发展为人类利用新能源开 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1+1=2”,这在初等数学中是不容置疑的等式。 可是,在原子物理领域,它却可以引出一个发人深思的 话题。
质量亏损与质能关系
活动
已知中子的质量为1.008665u(为计算方便,这里只 取小数点后6位。小数点6位以后四舍五入,对最后结果 影响不大,下同),质子的质量为1.007825u,由一个质 子和一个中子结合而成的氢的同位素氘质量2.014102u。
图6-1-1表示一个中子轰击铀235,当铀块体积达到 临界体积时,发生链式反应的示意图。
谢谢
铀块的体积对于链式反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
原子核非常小,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可能还没有碰到
铀核就跑到铀块外边去了。因此,在铀核裂变中产生的
中子并不一定都能打中另外一个铀核。铀块愈大,中子
损失相对来说就愈小,反之,如果铀块体积不够大,中
子损失太多,链式反应就不能继续进行下去。能够发生 链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critical volume)。
1.计算中子的质量与质子的质量之和,看看是否等 于氘的盾量?
2.氘的质量是大于还是小于中子与质子的质量之和? 从这个结果能得出什么样的猜想?
可以看出,氘的质量比中子与质子的质量之和小 0.002388u(相当于3.965xl0-30kg)。可见,在原子核的转 化过程中质量减少了,核子组成原子核后,所减少的质 量叫质量亏损。狭义相对论指出,对于一定量的任何物 质,它的质量m和能量E不是相互独立的物理量,而是 有一个确定的关系式
重核的裂变
在对原子核转化的研究中,人们把质量数较 大的核称为重核。重核分裂成两个或更多个轻核 的过程,称为裂变。

D.重核裂变 链式反应-沪科版高二物理下册教案

D.重核裂变 链式反应-沪科版高二物理下册教案

D.重核裂变链式反应-沪科版高二物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重核的基本性质和结构。

2.掌握重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基本原理。

3.熟悉裂变能的释放过程和计算方法。

4.理解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重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基本原理。

2.理解裂变能的释放过程和计算方法。

三、课堂教学1.引入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确定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能量源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说核能替代化石能源?2.重核的基本性质和结构1.核子的基本性质(1)质量数(2)电荷数2.重核的结构(1)质子数和中子数(2)同位素和同位素分布3.重核的稳定性(1)质子数和中子数比(2)结构稳定性因素3.重核裂变的基本原理1.重核裂变的定义2.裂变反应的示意图3.裂变能的释放4.裂变过程中中子的释放5.裂变链式反应的原理4.裂变能的计算方法1.裂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2.通过核反应堆释放裂变能量5.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1.核反应堆的定义2.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3.核反应堆的应用四、教学练习请同学们思考以下练习题目:1.如果要设计一个重水反应堆,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能够保障重水的利用效率?2.核反应堆和核燃料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那么应该如何确保核反应堆和核燃料的安全?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对重核的基本性质和结构有了更多的认识,掌握了重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的基本原理,熟悉了裂变能的释放过程和计算方法,并且理解了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应该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应用这些知识。

高二物理下册《重核裂变链式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下册《重核裂变链式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重核裂变链式反应的理解,并促进其知识的应用与拓展,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习题中与核裂变相关的基础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以及裂变过程的理解。
-绘制核裂变反应的示意图,标注出中子的捕获、裂变产物的生成和中子的释放过程,通过视觉呈现加深对裂变机制的记忆。
2.裂变过程:详细讲解重核裂变的过程,.临界状态:解释什么是临界状态,以及如何实现核裂变反应的持续进行。
4.应用与影响:介绍核裂变在能源、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以及核裂变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以核能的实际应用为背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核裂变的原理。
2.利用模型、动画等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核裂变过程。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裂变反应的特点。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核裂变反应的优缺点进行辩论。
4.通过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二物理下册《重核裂变链式反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核裂变的基本原理,掌握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在核反应中的应用。
-了解铀-235、钚-239等易于发生裂变的重核特点。
-掌握裂变产物和中子的生成过程,以及裂变反应的链式传播。
2.学会使用临界体积、临界质量等概念,分析核裂变反应的控制和释放条件。
2.实际案例引入:展示核能发电站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核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重核裂变链式反应。

重核裂变和链式反应

重核裂变和链式反应

链式反应的过程
链式反应的过程可以分为起始阶 段、增长阶段和饱和阶段。在起 始阶段,需要一定数量的中子引
发核裂变。
随着核裂变反应的进行,释放出 的中子数量不断增加,反应速度
逐渐加快,进入增长阶段。
当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反应 进入饱和阶段,此时释放出的中 子数量与吸收的中子数量相等,
反应速度保持稳定。
重核裂变的应用
01
02
03
核能发电
利用重核裂变产生的能量, 通过热能转换发电,具有 高效、清洁、可持续等优 点。
核武器制造
重核裂变是制造核武器的 主要原理之一,能够产生 巨大的爆炸力和放射性污 染。
医学应用
重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同 位素在医学上具有广泛的 应用,如放射治疗、诊断 成像等。
03 链式反应
03
核能应用的拓展
除了传统的核能发电领域,核能还可能在其他领域如海水淡化、供暖、
工业生产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核能利用的挑战与机遇
核安全与核废料处理
随着核能规模的扩大,核安全和核废料处理问题将更加突出。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研发,提高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能力 ,降低核事故风险。
公众认知与接受度
核能利用的推广需要解决公众对核能的认知和接受度问题。需要加强核能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核能利用的认知和理 解,增强公众对核能的信任和支持。
能量释放
重核裂变释放的能量取决于分裂后产生的轻核质量差。而 链式反应的能量释放取决于中子的数量和重核的分裂效率。
应用场景的比较
应用领域
重核裂变主要用于核能发电和核武器制造等领域。而链式反 应则主要用于核能发电、科学研究以及医学领域,如放射性 治疗和诊断。
规模与控制
重核裂变通常需要大型设施和复杂的控制系统,以实现安全 、高效和可控的反应。链式反应规模较小,但也需要精确控 制中子数量和反应速度,以避免失控和潜在危险。

什么是裂变链式反应?

什么是裂变链式反应?

什么是裂变链式反应?一、裂变链式反应的定义裂变链式反应是指在核裂变过程中,裂变产物中的中子与裂变源物质中的裂变核反应产生的新中子,进一步引发下一次核反应,从而形成一个连锁反应的过程。

这种连锁反应可以持续释放巨大能量,并被广泛应用于核能研究以及核武器的制造。

二、裂变链式反应的基本原理裂变链式反应的基本原理是中子的产生和中子的引发作用,其过程主要包括裂变、增殖和逸出三个阶段。

1. 裂变阶段:当一个释放中子的原子核发生核裂变时,会释放出两个或更多的中子。

这些中子具有高速度和高能量。

2. 增殖阶段:释放出的中子与裂变源物质中的裂变核发生碰撞,将其转化为裂变核。

这些新产生的裂变核可以再次发生核裂变,释放出更多的中子。

3. 逸出阶段:在连锁反应中,裂变源物质中的中子数量会不断增加,直到达到临界质量。

此时,中子的增殖速度与中子的逸出速度相等,形成一个稳定的连锁反应。

三、裂变链式反应的应用1. 核能研究:裂变链式反应是核能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控制及调节裂变链式反应中的中子释放和吸收,可以实现核能的持续释放,并应用于核电站的发电过程。

2. 核武器制造:裂变链式反应也是核武器制造的基础。

核武器利用连锁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实现爆炸效应,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和威慑作用。

3. 辐射治疗:裂变链式反应中释放的高能中子可以用于医学上的放射治疗。

通过定向释放中子束,可以精确瞄准肿瘤组织,实现肿瘤的精确打击。

4. 核反应堆:核反应堆利用裂变链式反应释放的能量来产生大量的热能,从而驱动发电机组发电。

这种能源形式被视为未来的清洁能源之一。

四、裂变链式反应的风险1. 核泄漏:由于裂变链式反应需要高风险的裂变源物质,一旦发生泄漏或失控,将会导致严重的核辐射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巨大伤害。

2. 核扩散:裂变链式反应所需的核材料具有潜在的军事用途,一旦落入恶意组织或个人手中,可能被用于制造核武器,对安全造成威胁。

3. 废物处理:裂变链式反应产生的核废物具有辐射性,对环境造成污染风险。

核裂变链式反应的条件

核裂变链式反应的条件

核裂变链式反应的条件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核裂变链式反应的条件,就像是在揭秘一场微观世界超级神秘又刺激的“聚会”。

首先呢,得有足够的“燃料”,这燃料就像是一群超级爱热闹的小粒子,铀 - 235就是这场聚会的热门“嘉宾”。

要是没有足够的这些小粒子,就好比开派对结果只来了两三个人,那根本嗨不起来,想形成链式反应,门儿都没有。

然后啊,还得有个合适的“场地”,这个场地就是所谓的临界体积或者临界质量。

这就好比是开派对得有个够大的场地,要是把这些小粒子们挤在一个特别小的角落里,它们之间互相都“碰不到面”,那怎么能引发连锁的反应呢?就像在一个火柴盒大小的地方想举办一场盛大的摇滚音乐会,歌手和观众都施展不开手脚啊。

接着,还需要一个“点火器”,也就是一个中子。

这个中子就像是一个超级热情的开场嘉宾,冲进铀 - 235这个小粒子的“派对”里。

一旦这个中子进去了,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超级大的石子,一下子就把整个局面给搅活了。

而且啊,这个“场地”的环境得相对稳定。

要是一会儿地震,一会儿火山爆发(当然这是夸张啦),这些小粒子们被晃得晕头转向,也没法好好进行链式反应。

就好像一群正在跳舞的人,突然舞台开始摇晃,大家都只能顾着站稳,哪还有心思跳舞传递欢乐啊。

再说说这些小粒子之间的关系,它们得像配合默契的小伙伴。

铀 - 235裂变后产生的中子要能够顺利地再去撞击其他的铀 - 235原子,这就像接力赛一样,一棒接一棒,不能掉链子。

要是哪个中子突然迷路了或者跑去睡觉了,那链式反应就可能中断,就像接力赛的时候选手突然跑错方向或者停下来休息了,这比赛可就没法顺利进行下去喽。

另外呢,周围不能有太多捣乱的家伙。

就像派对里不能有一些故意破坏气氛的人一样,如果有太多吸收中子的杂质,那就像派对里有一群捣蛋鬼,把那些关键的“开场嘉宾”中子都给抓走了,那链式反应也没法持续下去。

要想让核裂变链式反应顺利进行,就像是要精心策划一场微观世界的盛大聚会,从嘉宾(燃料)到场地,从开场嘉宾(中子)到稳定的环境,每个环节都不能出岔子,少了任何一个条件,这微观世界的狂欢就只能是泡影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信息表第十二章 D 重核裂变链式反应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李沐东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核力、核能、重核裂变和链式反应等。

是对原子核式结构、天然放射性等知识的深化、总结和应用。

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认识核能开发利用、建立社会责任感有重要的意义。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有库仑定律、万有引力、原子核式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基础。

本节的教学内容包含三大部分:核力核能、重核裂变和链式反应。

这三部分内容在逻辑关系上是层层递进的,穿插它们的主线是“人们如何利用核能”。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对知识做适当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更容易理解。

通过教学,不仅要学生了解什么是核能、如何利用核能,更重要的要让学生感悟为什么要利用核能、如何和平的利用核能等科学态度问题。

建立正确的核利用伦理观,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核力与核能。

(2)知道重核裂变是获取核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3)知道链式反应和产生链式反应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核能、链式反应等学习过程,感受类比和虚拟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懂得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感悟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对建立一个和平、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重核裂变、链式反应。

难点:重核裂变是如何产生核能的。

四、教学器材和课件“核爆炸”演示录像;相关图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包含三部分内容:核能、重核裂变和链式反应。

第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解决什么是核能的问题,后两部分的教学主要解决如何利用核能的问题。

本教学设计以壮观的核爆炸的录像作为情景引入,在学生感受核爆炸无与伦比的威力同时,产生探究什么核能、如何利用核能的欲望。

若要学生较清晰的理解什么是核能、以及如何利用核能,需要对核力的知识进行适当介绍。

在本教学设计的开始特别的提供了一些数据,目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核力的特点。

在介绍核力的基础上,再通过类比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较容易理解核能。

在了解了核能后,通过如何利用核能的设问过渡到重核裂变内容的学习。

但根据上面核能部分的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核裂变应该吸收能量,怎么会放出能量的疑问。

本教学设计是通过一个计算的活动,来解决这个疑问的。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此补充平均结合能的知识。

若要持续、大量的获得核能,靠单个重核的裂变是不行的,自然过渡到链式反应部分的学习。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在脑海中建立微观世界链式反应的图景,教材设立多米诺骨牌的自主活动,教学中可以做相应的演示实验,也可以播放多米诺骨牌的录像来实现这个目的。

教学中还可以补充有焰燃烧的链式反应进行过渡,帮助学生理解。

没有任何其它形式的能的利用象核能这样引起人类广泛的争议,在本教学设计中,通过观看广岛核爆炸模拟录像以及就此展开的学生讨论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核能的态度,首先应肯定核能对人类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应意识到滥用核能对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重核裂变、链式反应。

方法是:通过计算活动,使学生理解核裂变为什么会释放出核能。

通过多米诺骨牌的自主活动,通过类比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微观世界链式反应的图景。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重核裂变是如何产生核能的。

方法是:模拟计算活动。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1课时。

六、教学流程12、对流程图的说明情景核爆炸录像播放核爆炸演示录像,提出设问1:一次核爆炸释放的能量大约是等量物质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的百万倍。

它是什么能?又是如何产生的呢?问题Ⅰ设问2: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但人类如何才能利用核能呢?问题Ⅱ问题1:根据前面所述,分散的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释放能量,那么,重核裂变时为什么会释放能量呢?活动Ⅰ计算活动1:计算重核裂变前后的质量变化。

问题Ⅲ设问3:至此,可知裂变是获得核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这种裂变能否持续下去,以获得更多的核能呢?活动Ⅱ演示、实验活动2:教材P44自主活动。

问题Ⅳ设问4:根据链式反应的原理,似乎任何铀块只要有中子进入,都能发生连是反应,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呢?活动Ⅲ观看、讨论活动3:观看广岛核爆炸模拟录像,并就此展开讨论问题Ⅴ问题2:原子弹是一种剧烈的、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能不能将链式反应置于人为控制之下,将核能缓慢的释放出来?3、教学的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四个具体的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核能。

第二环节,重核裂变。

第三环节,链式反应。

第四环节,讨论、拓展。

七、教案示例(一)情景导入情景观看核武器爆炸的。

设问1一次核爆炸释放的能量大约是等量物质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的百万倍。

它是什么能?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二)教学内容1、核能(1)核力在接受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假设后,人们不禁要问:带正电荷的质子怎么能聚集在一起呢?因为,当时人们只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相互作用:电磁力和万有引力。

质子的质量为 1.67×10-27kg,半径为0.8×10-15m,所带电量为一个基本电荷1.6×10-19库仑,若核内两个质子相距1.0×10-15m,根据库仑定律,核内的两质子间的斥力会使质子以十分惊人的加速度飞散。

但通常的原子核却很稳定,这表明,在原子核内,除了质子间的库仑力外,还存在另一种力。

这种力将各种核子(组成原子核的粒子)紧紧地拉在一起,这种力叫核力。

实验表明,核力具有以下特点:【板书】(或投影)核力是核子之间的作用力。

它具有如下特点:①核力是短程力,核力只有在原子核的线度内才发生作用。

大体上说核子间的距离在0.8~2.0fm(1fm=10-15m)之间表现为引力,小于0.8fm表现为斥力,大于10fm时,核力消失。

②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质子间产生库仑斥力,而核力能抗拒库仑斥力而使质子紧密结合在一起,这说明核力很强。

它比库仑力大100倍。

③核力与核是否带电荷无关,质子间、中子间、质子与中子间均存在的核力。

……核力的本质,目前认为是一种交换力。

目前以介子场论作为核力的基本理论,它能作出很多有价值的定性说明,但是这种理论还不完备,还存在严重的困难。

核力的本质,还没有一个比较完美的理论来说明,关于核力的本质仍有待深入研究。

(2)核能由于原子核内的核子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若要把原子核拆散成核子,需要克服核力做极大的功,或者说需要有外界给以巨大的能量才能“轰开”原子核。

反之,如果要把分散的质子和中子结合成原子核,就会放出能量。

(就如同一颗人造卫星在摆脱地球的吸引力飞到太空中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天外陨石落到地球上来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样。

)这表明,分散的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一定能量;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同样多的能量,这个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

原子核发生变化时,可能吸收能量,也可能释放能量。

这种释放出的能量,通常叫做核能。

【板书】(或投影)原子核发生变化时放出或吸收的能量叫做核能。

图1:铀核裂变示意图设问2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但人类如何才能利用核能呢?2、重核裂变所谓的重核,就是质量数较大的核。

重核的裂变是1939年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发现的。

铀核的裂变过程可以由图1来示意,当中子打进铀核后,就形成处于激发状态的复核,复核中的核子由于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形状,核子间距离增大。

由于核力只在极短的距离内发生作用,核力迅速减小,因而不能克服核子间的库仑斥力使核恢复原状,核就分裂成两部分,放出几个中子,并伴有巨大的能量放出。

【板书】(或投影)重核受到其它粒子(如中子)轰击时分裂成两块或两块以上中等质量的核的过程称为裂变。

问题1根据前面所述,分散的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会释放能量,那么,重核裂变时为什么会释放能量呢?活动1 假定铀235吸收一个中子后,裂变成一个溴85核和一个镧148核,同时放出三个中子。

铀235的质量为235.124,溴85的质量为84.938,镧148的质量为147.96,中子的质量为1.009。

请考察铀核裂变前后质量总和的变化。

『同学计算:裂变前的质量总和为:235.124+1.009=236.133;裂变后的质量总和为:147.96+84.938+3×1.009=235.925;裂变过程中质量的减少为:236.133-235.925=0.208。

』这些损失的质量到哪儿去了呢?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可知,它们变成了能量。

爱因斯坦推导出一个著名的质能转换公式:E =mc2,其中c是光速,m是静止物体的质量,E是静止物体所含的能量。

由这个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铀核裂变放出的能量约为194兆电子伏。

近似地说来,每次裂变大约释放200兆电子伏的能量。

这个数值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说,1克铀235完全裂变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00,000克(2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也就是说,裂变能大约要比化学能大二百万倍!设问3至此,可知裂变是获得核能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这种裂变能否持续下去,以获得更多的核能呢?3、链式反应(1)链式反应活动2 P44页“自主活动”。

『得出当第一块骨牌倾倒,会导致其它骨牌接连倾倒,形成连锁反应。

』铀核裂变时,一是放出中子,二是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两种可贵的性质紧紧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人们特别感兴趣的是每次裂变究竟能放出多少个中子,因为这关系到究竟能否实现持续的核裂变。

经过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很快就确定了每个铀235核发生裂变时平均约放出2.5个中子。

大自然为我们作了这—具有特殊意义的安排:次级中子数大于1!从而使铀核裂变现象的发现成为不平凡的发现。

一个铀核在一个中子作用下发生裂变,如果裂变时放出两个次级中子,这两个次级中子又引起两个铀核发生裂变,放出四个次级中子,这四个中子再引起四个铀核发生裂变……。

如此下去,反应的规模将自动地变得越来越大,一幅铀核链式反应的图景(如图2),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吸引了多少科学家啊!确实,科学家们为实现核裂变链式反应,使之造福于人类,而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图2:链式反应示意图【板书】(或投影)重核裂变时放出的中子引起其它重核的裂变,可以使裂变不断进行下去,这种反应就是链式反应。

设问4根据链式反应的原理,似乎任何铀块只要有中子进入,都能发生连是反应,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铀块的体积对于产生链式反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原子核非常小,如果铀块的体积不够大,中子从铀块中通过时,可能还没有碰到一个铀核就跑到铀块外面去了。

【板书】(或投影)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

如果铀235的体积超过临界体积,只要有中子进入,就会立即引起铀核的链式反应,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核能,发生猛烈的爆炸。

原子弹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图3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地面爆炸时产生的火球照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