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的历史分期
拜占庭知识点总结
拜占庭知识点总结拜占庭帝国是指公元330年至1453年,建立在罗马帝国东部的一个政治实体。
这个政治实体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但也吸收了希腊、东方和基督教的文化影响。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特殊的政治实体,其影响延伸至欧洲、亚洲和非洲,对现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拜占庭帝国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建立和历史沿革1. 帝国的建立:拜占庭帝国建立于公元330年,当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将首都从罗马迁至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并开始了对帝国的改革和重建。
2. 历史沿革:拜占庭帝国历经了数个朝代的兴衰,包括君士坦丁王朝、瓦西里王朝、马其顿王朝、库穆宁王朝等。
帝国在历史上曾受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和其他外敌的侵扰,但在中世纪时期,成为了东地中海地区的主要政治力量。
二、政治和行政体系1. 统治者: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被称为“皇帝”,他们通常由皇室或军事领袖继承而来。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被视为上帝的代表,统一了宗教和政治的权威。
2. 行政体系:帝国的行政体系相对复杂,包括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军事组织。
中央政府设有宫廷官员、财政官员和军事将领,管理着帝国的政治、财政和军事事务。
三、宗教和文化1. 基督教:拜占庭帝国是基督教的重要中心,其皇帝和政府在宗教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基督教在帝国内部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东正教的传统和信仰体系。
2. 文化传统: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吸收了东方和基督教的文化影响。
帝国的文化包括艺术、建筑、文学、哲学和教育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化成就。
四、对外关系和国际影响1. 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拜占庭帝国曾长期与阿拉伯和波斯等伊斯兰国家交战,形成了复杂的国际关系。
帝国的文化和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伊斯兰世界的发展。
2. 对西欧的影响:拜占庭帝国通过贸易、外交和文化交流而影响了西欧国家,帝国的科学、哲学和艺术传统对欧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灭亡和遗产1. 帝国的灭亡:拜占庭帝国于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君士坦丁堡沦陷,标志着帝国的终结。
拜占庭到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巴西利卡与基督教天主教堂: 巴西利卡与基督教天主教堂:
巴西利卡的定义:长方形的会堂,由两排或四排柱把空间分为三或五 部分,中间高且宽的部分称中厅,两侧窄而低的部分为侧廊。
早期基督教建筑: 早期基督教建筑:
1、同拜占庭建筑同时发展起来; 2、主要类型为修道院式的基督教堂;
罗马风建筑: 罗马风建筑:
六、府邸建筑: 府邸建筑:
麦西米府邸,建于1535年,帕鲁齐 特点:平面空间与艺术形式紧密相连。双轴线对 称式平面空间。 尤利亚三世别墅,建于1550-1555年,维尼奥拉 特点:文艺复兴盛(晚)期的花园别墅。
1、强烈的向上向前的动势; 2、圣坛处是教堂最华丽的部分; 3、框架结构间用彩色玻璃窗加以装饰。
西欧中世纪建筑
七、 西欧中世纪的市民住宅
1、采用木构架,结构构件与维护构件分开; 2、平面自由灵活、因需而设、进深大而面阔小; 3、立面明朗、轻快、活泼。
八、 哥特建筑的衰落
1、英国的“垂直式”哥特建筑; 2、法国的“辉煌式”哥特建筑; 3、尖券平缓,并使用4圆心火焰式券,装饰繁琐受 东方文化影响雕塑更具表情和动态。
文艺复兴建筑
府邸建筑: 六、 府邸建筑: 2、盛期府邸特点:
平面为封闭四合院,突出轴线处理; 立面追求雄伟的纪念性。 代表:法尔尼斯府邸 麦西米府邸 罗马教皇尤利亚三世别墅
文艺复兴建筑
法尔尼斯府邸,罗马 小桑迦洛,维尼奥拉 米开朗琪罗 建于1515—1580 入口为巴西利卡,立 面为叠柱式。
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2、15、16世纪以意大利罗马为中心的盛期文艺 、 、 世纪以意大利罗马为中心的盛期文艺 复兴; 复兴; 代表作品:坦比哀多 代表作品 圣彼得大教堂 代表人物:伯拉孟特 代表人物 米开朗琪罗 拉菲尔 达芬奇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朝代更替-后期罗马帝国时间轴——古罗马简史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朝代更替-后期罗马帝国时间轴——古罗马简史罗马罗马文明包含了多个时期,从原始部落解体的罗马到跨出中世纪的拜占庭,中间前后历经上千年,主要可以分为这几个时期:•王政时期:BC753-BC509•共和时期:BC509-BC27•前期帝国(西罗马灭亡前):BC27-AD476•后期帝国(西罗马灭亡后):AD476-AD1453在前几期文章里我们已经将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前期帝国的罗马时间轴给梳理了一遍,本期内容我们就来将最后的罗马后期帝国时间轴梳理一遍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自从罗马帝国早公元395年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之后,东、西两大帝国基本上“分道扬镳”、“划清界限”。
到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就将自己看作正统罗马帝国的继承者(事实上并不完全是),偏安东方延续罗马文明直至1453年灭亡东罗马帝国(East Roman Empire)在后世也被称为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原因之一就是后世史学家研究它历史时候感觉名字太长(是有多懒?),就叫拜占庭比较方便(这个理由太无语了),之所以是拜占庭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原来就叫拜占庭(就是现在的伊斯坦布尔)关于东罗马帝国的时间轴梳理,以它王朝更替顺序为主轴进行梳理,但是期间有一些短暂的无政府时期或者王朝正统不清时期我将它并入上一个或者下一个王朝当中,请各位读者注意区分(同时若有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狄奥多西王朝(395-457)狄奥多西是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维持统一的皇帝,在他死后也就是公元395年罗马帝国随即分裂,狄奥多西子孙统治了帝国,在东罗马帝国这边就是狄奥多西王朝的开始。
狄奥多西王朝时期,西罗马还在,两个罗马帝国东、西并立,此时的西罗马早已千疮百孔、奄奄一息,而东罗马这边因为距离罗马心脏地带较远因而受到影响较小,甚至个别地区还出现了短暂繁荣(事实上早先的东、西分治和后来的东、西分裂更像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罗马帝国分裂于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东罗马帝国政权得以稳固利奥王朝(457-518)利奥王朝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日耳曼蛮族首领奥多亚克废黜了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洛,自立为王。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发展与文化遗产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发展与文化遗产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是一个存在于公元4世纪至15世纪的东罗马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领土历经勃艮第人、十字军等西方国家的攻击,最终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征服,成为土耳其帝国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拜占庭帝国所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瑰宝。
一、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发展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公元4世纪-7世纪),为基督教渗透和罗马帝国灭亡之际,是拜占庭发展史的开端。
中期(公元7世纪-11世纪)为希腊文化和东正教教会的发展时期,晚期(公元11世纪-15世纪)则是封建制度兴起和城市及商业经济的发展时期。
在早期,拜占庭王朝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如君士坦丁大帝、第二次罗马帝国的建立、拜占庭帝国首都的迁移、贵族家族的统治等,都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期,由于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和对艺术的关注,拜占庭文化达到了顶峰。
皇室教堂和宫殿的建筑风格,风景画,宝石和贵族装饰品,金银器皿和珠宝等等艺术品成为该时期的代表作品。
到了晚期,拜占庭帝国在多个方面逐渐地遇到了挑战。
腐败和堕落开始侵蚀帝国,尤其是在财政、税收、建筑和中心化方面。
在这个时期教会文化之外,军事对于城市发展的贡献至关重要。
在视线上的拓展中,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实力在对抗外侵的战争中强化了,最终对保护帝国安全的意义上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有些事情负面影响了帝国的发展。
专制统治者(如帕拉米拉和君士坦丁九世)和对纳税人的压迫加剧民众的不满和不和。
最终,城市的人口增长放缓了,建筑商业也日趋稳定化。
二、拜占庭帝国的文化遗产拜占庭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由于希腊、罗马、基督教和东方等多个文化的汇集,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瑰宝。
帝国的文化遗产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看待,这几个方面也构成了该文明的核心特征。
1.艺术拜占庭的艺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是基于古典绘画和包括灵魂和神话主题在内的基督教符号。
拜占庭
中世纪东欧:拜占廷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廷的旧址,故又名拜占廷帝国。
在西罗马崩溃后,它继续保持了政治、经济上的繁荣,成为东地中海的一个强国。
一、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廷:P115—P160拜占庭历史上“第一黄金期”查士丁尼(527-565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皇帝,他的主要目标是重新征服西方已经丧失的土地,恢复罗马帝国。
为实现这个目标,他首先采取措施巩固帝国内部,1、查士丁尼改革:(1)编纂法典:529年编成《查士丁尼法典》10卷,533年编成《法学汇纂》50卷,收辑了历代法学家的论文。
同年又颁布《法理概要》(法学家指南)阐明法学原理,将534年以后颁布的法令汇集成册,称为《新法典》。
查士丁尼时代汇集整理的全部罗马法律文献,统称《罗马民法汇编》。
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
从十二世纪起,这部法典成为西欧各国研究和制订法律的基础。
(2)改革行政:拜占廷在行政区划上分两大郡、七大州和六十个行省,由皇帝派官吏行使地方统治权。
查士丁尼时期,帝国政治非常腐败,贪污、贿赂成风,大小官员滥用职权,对人民进行敲诈勒索。
查士丁尼实行一些缓解矛盾的措施,如惩治贪污,限制贵族特权。
实行长子继承制。
但同时查士丁尼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教堂,在各地到处修筑桥梁,改善道路,设立防卫网。
政府开支扩大,赋税就不断加重,人民不堪重负,到处爆发起义,规模最大的是532年1月首都群众发动的“尼卡起义”(希腊语胜利之意,为起义者口号),君士坦丁堡除皇宫外尽落入起义者手中,后来查士丁尼的大将贝利撒留利用雇佣军镇压了这次起义,帝国的统治才得以继续维持下去。
2、对外政策基本方针:东方和平;西方战争(1)532年,他不惜以高代价和波斯缔结和约。
稳定东部边境,然后集中力量侵略西方。
(2)533年,派贝利撒留率军入侵汪达尔王国,攻占其首都迦太基,灭亡了汪达尔王国。
随后在北非恢复了帝国的行政机构。
拜占庭
拜占庭早期拜占庭拜占庭这个名称最初是指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古城拜占庭。
建于,古希腊商业时代,4世纪时君士坦丁大帝在古城旧址上扩建罗马帝国的的东都,此后,拜占庭城迅速发展成为地中海第一大都市。
从此拜占庭这个名字也因此闻名于世。
拜占庭名族:早起拜占庭帝国的居民基本上有原罗马帝国东部地区各民族构成的,它们包括东地中海地区的各民族,即巴尔干半岛南部的希腊人、希腊化的埃及人、叙利亚人、约旦人、亚美尼亚人、以及小亚细亚地区的古老民族。
如伊苏利亚人和卡帕多西亚人等。
还包括西地中海地区的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
可到了6~7世纪早期拜占庭民族构成巨大的变化,首先,拜占庭帝国在非洲的全部领土和亚洲的部分领土丧失于阿拉不人。
所以在这里的居民脱离拜占庭人控制,成为阿拉伯哈里发国家的臣民。
从此开始了伊斯兰化。
其次,斯拉夫人大举迁徒进入巴尔干半岛。
早期拜占庭帝国的语言有:官方语言是拉丁语。
民间语言则包括希腊语、叙利亚语、亚美尼亚语、科普特语等。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330~610. 中期阶段610~1056 晚期阶段1056~1453。
拜占庭国家历史的开端是公元330年。
这一年君士坦丁一世古城拜占庭为东都‘新罗马’后来改为君士坦丁堡。
新国家还建立了与旧罗马不同的血亲世袭制王朝。
同时在拜占庭帝国有皇帝任免对皇帝效忠并领取薪俸的和地方官僚机构,在拜占庭社会中,形成庞大的官僚阶层。
军队和法律也成为皇帝统治的工具,皇帝称为军队最高统帅,是立法者和最高法官。
同时他把基督教弄成国教。
所以拜占庭在动荡的社会转型过程中通过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改革。
他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君主专制制度,这些成为拜占庭帝国千余年历史演化的基础。
早期拜占庭帝国最辉煌的时期是查士丁尼时代。
因为他把当时的内外战争用各种方法解决。
在国内进行了很多改革,首先他颁布了《罗马民法大全》。
后进行了内政改革。
查士丁尼首先通过立法强调皇权至上为了突出皇帝的特殊地位,他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笔记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笔记
第十课为《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以下是相关笔记: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1. 建立: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
2. 发展: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位于巴尔干半岛西部、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
拜占庭帝国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3. 繁荣: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是查士丁尼在位时(527-565 年),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4. 衰落:7 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
9 世纪以后,面临着外部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二、《查士丁尼法典》
1. 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 构成:《查士丁尼法典》由《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构成。
3. 影响:《查士丁尼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三、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1. 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2. 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拜占庭帝国的历代王朝
拜占庭帝国的历代王朝狄奥多西王朝(379年-457年),狄奥多西一世(大帝)上台后将基督教定为国教,死前将帝国一分为二,即为东西罗马帝国。
该王朝在西帝国一直统治到476年。
利奥王朝(457年-518年),时间比较短。
查士丁王朝(518年-610年),王朝开创者查士丁一世是查士丁尼大帝的舅舅。
该王朝终结于福卡斯之乱。
希拉克略王朝(610年-717年),由希拉克略一世(大帝)击败福卡斯而建立。
王朝前期与萨珊波斯长年交战,后期受到新兴阿拉伯人的沉重打击,依靠希腊火才将其挡住。
由于阿拉伯人的打击,8世纪初帝国经济和社会濒于崩溃。
伊苏利亚王朝(717年-820年),建立者利奥三世(大帝)将阿拉伯人逐出小亚细亚,改革制度,推行破坏圣像运动,挽救了崩溃边缘的帝国。
女皇伊琳娜也出自该朝,并且在第二届尼西亚会议上恢复了圣像崇拜。
同时,罗马教皇给查理曼大帝加冕,东西教会彻底分裂。
弗里吉亚王朝(820年-807年),时间较短,共传3任皇帝。
末代皇帝米海尔三世被宠臣巴西尔杀死。
马其顿王朝(867年-1057年),由巴西尔一世杀死米海尔三世建立。
在巴西尔二世统治下,帝国一度实现了军事和政治复兴。
杜卡王朝(1059年-1081年),王朝建立时对贵族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使得国力更加窘迫,在意大利最后的几个城市都被诺曼人夺取,并在曼奇克特之战中被塞尔柱王朝击败,伊斯兰势力再次进入小亚细亚。
科穆宁王朝(1081年-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阿利克塞一世倾举国之力挡住塞尔柱人,随后向西方教皇求援,开启了十字军东征。
曼努埃尔一世(大帝)击败塞尔柱王朝,迫使安条克称臣,甚至击败西西里的罗杰,一度攻克罗马,还于旧都。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陷落。
巴列奥略王朝(1261年-1453年),迈克尔八世在热那亚帮助下夺取尼西亚皇位,进而消灭拉丁帝国,收复君士坦丁堡。
在罗姆苏丹国及其衍生政权的蚕食下,小亚细亚的希腊语居民逐渐改宗伊斯兰教,使得拜占庭帝兵员和粮食日益枯竭,并在1453年最终陷落。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演进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演进拜占庭帝国,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它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而且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那么,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演进是如何的呢?1. 拜占庭帝国的起源拜占庭帝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东部分裂时期。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在君士坦丁大帝的统治下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西帝国灭亡,而东帝国则在君士坦丁大帝的继任者的统治下独立存在并称为拜占庭帝国。
2. 拜占庭帝国的繁荣期拜占庭帝国在初期的统治下,因其地理条件和为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所付出的努力,成为了一个富庶的国家。
拥有极其先进的法律制度和军事管理,吸引着不少人才和商人来到这里。
而且它的宗教文化也发展得非常兴盛,基督教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官方宗教。
3. 拜占庭帝国的危机期拜占庭帝国在统治期间,经历了许多次灾难和劫难。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拜占庭帝国时常成为外敌入侵时的首要目标。
而在这些时刻,拜占庭帝国的军队不仅势力减弱,而且国家的政局也非常动荡。
在922年,国内爆发叛乱,导致帝国长时间分裂,而且战乱不断,使得原本富有的拜占庭帝国开始陷入繁荣之路的危机之中。
4. 拜占庭帝国的衰落期拜占庭帝国在衰落期里经历了许多政治事件和军事战争。
而在失去Justinianus大帝打下的领土后,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和权利逐渐减弱,在统治效率逐渐下降的同时,帝国的财力和军力也不断减弱,最终导致帝国的彻底覆灭。
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这也意味着拜占庭帝国正式灭亡。
总之,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演进是一段精彩的历程,它留下了沉淀在世界历史和文化当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帝国的文化、宗教、法律、哲学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而且它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拜占庭帝国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的影响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人们永远无法忘怀的重要历史遗产。
二分钟看懂疆域:拜占庭帝国一千余年疆域变迁(附精美地图)
二分钟看懂疆域:拜占庭帝国一千余年疆域变迁(附精美地图)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帝制国家。
核心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领土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
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公元395年庞大的罗马帝国饱受各路蛮族侵扰,为便于管辖而将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帝国即以君士坦丁堡为首府,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
476年当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东罗马帝国的利奥一世与哥特人谈判,他结束了哥特人对东部帝国的威胁。
拜占庭建国以后就开始收到蛮族,尤其是斯拉夫人的入侵。
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杰出的将军贝利萨留的领导下东帝国甚至夺回了它在西部丧失的部分省份:意大利的大部地区、北非和西班牙。
查士丁尼一世给他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国库,而他的继承人也无法对付在所有的边境上突然出现的新敌人:伦巴底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斯拉夫人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波斯人入侵和占领了东部的省份。
马其顿王朝的开国皇帝巴西尔一世,在他和其他马其顿王朝皇帝的统治下,拜占庭帝国在9、10和11世纪初达到了它的顶峰。
在这段被称为“黄金时期”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抵抗了罗马教廷撤销佛迪奥斯为教主的要求,获得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
奥斯曼土耳其逐渐向欧洲进攻,1071年在曼齐刻尔特会战中,皇帝罗曼努斯四世被塞尔柱突厥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击败,拜占庭失去了亚美尼亚及安纳托利亚的部分地区,并在接下来的20年中,逐渐失去了整个小亚细亚半岛。
1096年,来自欧洲的基督徒开始掀起数百年的十字军东征,打击异教徒,但是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将矛头指向了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
1453年5月29日,经过两年的包围,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
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占领了。
拜占庭建筑
16
THE END OF CHAPTER Ⅳ
17
1、 圣索非亚大教堂
6
7
1、 圣索非亚大教堂
8
2、威尼斯圣马可教堂
9
3、 东欧教堂
10
3、 东欧教堂Leabharlann 113、 东欧教堂12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13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14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15
四、 主要成就
1.发展出帆拱技术,推动穹顶结构的完善。 2.大型集中式纪念建筑的空间塑造高超。 3.精美的装饰艺术,特别是在拱、券、穹隆方面、 小料厚缝的砌筑方法使它们形式灵活多样。
外国建筑史 (1)
A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Before 18th Century
辽宁科技大学建艺学院 王丽
1
第四章
一、 历 史 背 景
1 、 历史沿革
拜占庭建筑
(1)公元323年,君士坦丁大帝一度统一帝国。公元330 年,迁都欧亚大陆交接处的君士坦丁堡。 (2)395年(4世纪末),东西罗马完全分裂, 东罗马帝国 正式建立。 (3) 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5-6世纪的拜占庭成为强 大帝国,版图很大,文化盛期。 (4) 7-15世纪,不断分裂,逐步衰落,1453年灭亡于奥 斯曼帝国(土耳其)。
(1)信奉东正教,教堂成为代表性建筑。 皇权强大,世俗性强。 (2)联系欧亚大陆,东西方不同文化融合, 建筑装饰受影响。
4
二、
建筑特色
1、 材料 以粘土砖为主,主要部位使用石材和少量天然 混凝土 2、 结构技术 帆拱的运用 穹顶的发展 3、 集中式纪念建筑水平高超 4、 崇尚装饰,色彩富丽
第四章中古时期的东欧和东南欧国家
第四章中古时期的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第一节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一、拜占庭历史分期1、历史分期(1)奴隶制度衰亡时期:395—610年(2)封建制形成和发展时期:610—1204年(3)拉丁帝国时期:1204—1261年(4)帝国的衰亡时期:1261—1453年2、经历的王朝(1)君士坦丁王朝(3帝,306-363)(2)瓦伦提尼安·迪奥多西王朝(5帝,364-457)(3)立奥王朝(4帝,457-518)(4)查士丁尼王朝(5帝,518-602)(5)非王朝时期(福卡斯,602-610,军队内乱。
福卡斯自立为王)(6)希拉克略王朝(6帝,610-711)(8)伊苏里亚王朝(5帝,717-802)(9)非王朝时期(4个军事将领自立为帝,802-820)(10)佛里吉亚王朝(3帝,820-867)(11)马其顿王朝(16帝,811-1056)(12)非王朝时期(迈克尔六世被马其顿末帝推为继承人,1056-1057)(13)康尼努斯王朝(科穆宁王朝)(10帝,1057-1185)(14)阿格洛斯王朝(4帝,1156-1204)(15)拉斯克里斯王朝(4帝,流亡王朝,尼西亚帝国,1174-1261)(16)帕里奥洛加斯王朝(12帝,1224-1453,君世坦丁十一世末帝)(1)希拉克略王朝(610-711)(2)伊苏里亚王朝(717-802)(3)阿摩里王朝(820-867)(5)科穆宁王朝(1081-1185)(5)科穆宁王朝(1081-1185)(6)拉丁帝国(1204-1261)二、四至五世纪拜占廷经济发展的特点1、4至5世纪时,东罗马帝国存在着多种经济成份,奴隶制经济、农村公社经济、隶农制经济。
奴隶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小,这就使得东罗马帝国不致因遭受奴隶制危机而衰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自由村社农民的存在,使得东罗马帝国不仅有税源,而且还有兵源;隶农制是含有封建因素的经济制度。
《世界古代史》第12章 拜占庭帝国
结果:当地方上的大土地贵族日趋强大,吞并了军农的军役地产之时,军区制 不可避免地瓦解了,被一种将贵族、修道院领有土地与其对国家的义务捆绑起 来的新制度,普洛尼亚制(亦称监领地制)所代替。
与波斯战争
为争夺两河流域平原与东西方商路,特别是通往东方的丝路 的控制权,拜占庭与波斯数度交锋。622—627年,希拉克略皇帝 率军进行了三次对波斯战争,最后迫使波斯新王科巴德二世 (628—629年在位)与拜占庭停战议和。然而长期战争已使拜占 庭和波斯两败俱伤。一支新的政治势力,在古代地中海文明世界 的边缘地带阿拉伯半岛兴起,将拜占庭拖入了与阿拉伯战争之中。
第十二章 拜占庭帝国
(4——15世纪)
本章内容框架
• 引言 • 第一节 拜占庭的历史分期与早期拜占庭帝国 • 第二节 战火中的中期拜占庭(565——1081年) • 第三节 突厥人的兴起和拜占庭的衰落 • 本章小结
引言
拜占庭,即中世纪的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狄奥多西皇帝 实行帝国分治,从此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西罗马在476年灭 亡,东罗马则在外族冲击的战火中维系着所谓“罗马的”皇统和 法律政治体制,历经13个王朝,最后于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 灭亡。
4、这一时期又被誉为“拜占庭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代表人物是史学家普洛柯比和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代表建筑是圣索 菲亚大教堂。
第二节 战火中的中期拜占庭
• 一、对外战争 • 二、伊苏里亚王朝与马其顿王朝 • 三、军区制与拓殖政策 • 四、中期历史发展特点
第二节 战火中的中期拜占庭
(简略)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时间轴
(简略)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时间轴八年级上册历史复时间轴一、裴斯泰洛齐建立拜占庭帝国(330年)- 裴斯泰洛齐建立了拜占庭帝国,首都设在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 拜占庭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文化和传统。
二、拜占庭帝国的两大独立1.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西罗马帝国被日尔曼人的奥多亚西亚王朝推翻,帝国灭亡。
- 拜占庭帝国成为罗马帝国的继任者,称为东罗马帝国。
2. 四次(1096-1204年)- 是由欧洲教国家组织的远征活动。
- 第四次中,十字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建立了拉丁帝国,拜占庭帝国分裂为几个小国。
三、的传入和阿拉伯帝国的崛起(7-8世纪)- 由先知穆罕默德所创立,传入拜占庭帝国。
- 阿拉伯帝国在阿拉伯半岛产生,并迅速扩张,占领了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领土。
四、东罗马帝国的复兴(9-12世纪)- 东罗马帝国在拜占庭皇帝贾斯丁大帝和贝拉三世的统治下,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和复兴。
- 拜占庭文化和艺术达到了高峰。
五、扩张和衰落(13-15世纪)- 拜占庭帝国努力恢复失地,但仍不可避免地面临内外威胁。
-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断侵略拜占庭帝国,并最终在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结束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
结论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时间轴概括了拜占庭帝国的重要历史事件。
从裴斯泰洛齐建立拜占庭帝国开始,到伊斯兰教的传入和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再到东罗马帝国的复兴和拜占庭帝国的衰落,这些事件对于我们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意义重大。
通过复习这些时间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和变迁,以及其在欧洲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拜占庭史学的发展脉络
拜占庭史学的发展脉络(原创实用版)目录1.拜占庭史学的起源和特点2.拜占庭史学的发展阶段3.拜占庭史学的重要成就4.拜占庭史学对后世的影响正文【拜占庭史学的起源和特点】拜占庭史学起源于公元 4 世纪,它的发展与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紧密相连。
拜占庭史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如重视官方记录、基督教色彩浓厚、以编年体为主等。
这些特点既源于古希腊罗马史学的传统,也体现了拜占庭帝国独特的政治和文化背景。
【拜占庭史学的发展阶段】拜占庭史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公元 4 世纪至 6 世纪)、中期(公元 7 世纪至 11 世纪)和晚期(公元 12 世纪至 1453 年)。
在早期阶段,拜占庭史学的发展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教会史学家,如尤斯蒂尼安、索菲亚等。
中期阶段,拜占庭史学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著作,如普罗科皮乌斯的《战争史》、尼基弗鲁斯的《行政志》等。
晚期阶段,随着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史学研究逐渐式微,但仍有一些重要的历史著作问世,如杜卡斯的《拜占庭史》等。
【拜占庭史学的重要成就】拜占庭史学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如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著作,记录了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为后世了解拜占庭帝国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此外,拜占庭史学家还对历史研究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如普罗科皮乌斯的战争史研究、尼基弗鲁斯的行政志研究等,都为后世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拜占庭史学对后世的影响】拜占庭史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拜占庭史学为西方史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研究方法。
另一方面,拜占庭史学的发展也影响了东欧和亚洲的历史学研究,如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家的历史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拜占庭史学的影响。
拜占庭的历史分期与早期拜占庭
拜占庭的历史分期与早期拜占庭
徐家玲
【期刊名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9()6
【摘要】从古典的罗马帝国到中世纪拜占庭帝国历史发展是延续性的,由此应该以君士坦丁皇帝统一地中海世界(324年)为拜占庭历史的开端。
4~6世纪是自古典罗马帝国向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的重要过渡时期,查士丁尼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
此外,中期拜占庭(565~1081年)是拜占庭最为强盛时期;晚期拜占庭(1081~1453年)则是拜占庭的衰落时期。
【总页数】7页(P30-36)
【关键词】拜占庭;早期拜占庭;历史分期和特点
【作者】徐家玲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134
【相关文献】
1.反思拜占庭圣咏的历史境遇——对拜占庭圣咏遭受冷落的原因试析和思考 [J], 刘亭汝
2.反思拜占庭圣咏的历史境遇——对拜占庭圣咏遭受冷落的原因试析和思考 [J], 刘亭汝
3.蛮族中的文明人:5-6世纪拜占庭人对波斯人的认识——以拜占庭与萨珊波斯两次托孤事件为考察中心 [J], 马锋
4.拜占庭伊琳娜女皇称帝原因新探——以拜占庭与东方地区的文明交流为视角 [J], 李继荣
5.我国拜占庭学研究的拓荒之作──读《早期拜占庭和查士丁尼时代研究》 [J], 陈虹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是怎样的?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是怎样的?拜占庭帝国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帝国。
罗马帝国东西分治后,帝国东部延续被称为东罗马帝国(相对于帝国西部的西罗马帝国)。
16世纪以后,开始有学者称之为“拜占庭帝国”,被视为新政权。
其国民在帝国一千多年的期间仍自称为“罗马帝国”的公民(拉丁语:Imperium Romanum;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Ρωμαίων)。
帝国位于欧洲东南部,领土曾包括欧亚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罗马分治与拜占庭建立3世纪后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帝共治制,来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
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在亚平宁半岛和希腊分别各自设立一个皇帝,再分别各自设一个副皇帝辅佐他们。
这种做法一直维持到4世纪的狄奥多西大帝。
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重新将自己立为整个帝国的唯一皇帝。
在罗马帝国发生“三世纪危机”之后,帝国的社会经济正在全面崩溃。
城市破败,商业凋敝,农村赤贫化,土地荒芜,人口锐减,这些现象在以奴隶制度为经济基础的帝国西部尤甚。
整个帝国的政治剧烈动荡,将军自立为帝,军阀混战,内乱不断,各阶层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君士坦丁在即位后不久采取了两项意义深远的措施,第一是给予基督教合法地位,以挽回因摇摇欲坠的传统多神教走向没落而带来的宗教信仰危机。
第二件事是在帝国的东部建造一座新都城,企图在东方为帝国寻找生路。
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他选择了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布尔)。
330年,这个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称之为新罗马。
但一般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
这个新的首都成为他的管理机构中心。
君士坦丁大帝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和在313年的颁布米兰赦令中使得基督教合法化的罗马皇帝。
虽然在君士坦丁的统治时期,这个帝国还不能完全称之为是东罗马帝国,但天主教是帝国的一个重要特性信仰,也是它与相信多神教的古代罗马帝国的分界线。
东罗马历史的另一个分界线是378年的亚德里安堡战役。
拜占庭帝国有12个朝代,国祚超过一千年,疆域覆盖亚欧非,到底归今天哪个国家的历史
拜占庭帝国有12个朝代,国祚超过一千年,疆域覆盖亚欧非,到底归今天哪个国家的历史拜占庭帝国有12个朝代,国祚超过一千年,疆域覆盖亚欧非,到底归今天哪个国家的历史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哪个国家继承了东罗马帝国呢?其实这个问题和哪个国家继承了罗马帝国一样难解。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1,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日耳曼人灭西罗马帝国公元800年,罗马教皇给查理曼大帝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查理曼帝国分裂后,公元962年东法兰克王国(德意志王国)奥托一世被罗马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这便是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又称“德意志第一帝国”。
从这一点来说,是日耳曼人继承了西罗马帝国,即德国。
但这个说法意大利人肯定不会同意。
2,东罗马帝国在公元610年,希拉克略大帝即位,从此东罗马帝国开始使用希腊语,而之前的东罗马帝国均使用拉丁语,与西罗马帝国相同。
东罗马帝国说希腊语,东正教,其实希腊的属性更强,说属于希腊历史其实也勉强可以,但东罗马帝国一样也是希腊的被征服史,而且东罗马帝国末年只有君士坦丁堡一隅之地,与今天的希腊国土毫不相干。
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此后,宣称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有奥斯曼土耳其和俄罗斯帝国。
奥斯曼帝国号称阿拉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两大文明的继承者。
俄罗斯帝国由于伊凡三世迎娶东罗马帝国末代公主,号称第三罗马。
奥斯曼帝国的继承者是土耳其,曾经全部占据东罗马帝国版图的也只有奥斯曼土耳其。
因此,可以称为东罗马帝国继承者的有四个国家: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俄罗斯。
意大利罗马城是东罗马帝国的源头;东罗马帝国征服了希腊,但却受希腊文明影响巨大奥斯曼土耳其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版图,且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至今属于土耳其,但土耳其是伊斯兰教。
俄罗斯则继承了东正教,东正教主要分为俄罗斯正教会和希腊正教会,而俄罗斯正教会影响更大。
因此,今日的东罗马帝国史都是单独研究的,这也是有千年拜占庭这个说法的原因,毕竟拜占庭灭了之后便再无拜占庭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拜占庭的历史分期从古典的罗马帝国到中世纪拜占庭帝国历史发展是延续性的,由此应该以君士坦丁皇帝统一地中海世界(324年)为拜占庭历史的开端。
4~6世纪是自古典罗马帝国向中世纪拜占庭帝国的重要过渡时期,查士丁尼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
此外,中期拜占庭(565~1081 年)是拜占庭最为强盛时期;晚期拜占庭(1081~1453年)则是拜占庭的衰落时期。
拜占庭,我们习惯于称它为“东罗马帝国”,它是在古代罗马帝国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因为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就座落在古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Byzantium)的旧址上,所以,近现代研究者们称这一帝国为拜占庭。
拜占庭这一名称开始被学术界所采用,是在16世纪的法国。
著名历史学家、史料编撰和整理者热罗姆?6?1沃尔夫(Jerome Wolf )在整理出版拜占庭历史资料时第一个使用“拜占庭”来称呼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方帝国。
后来,在路易十四赞助下,法国卢浮宫出版了由许多法国学者合作编辑的《拜占庭历史资料大全》后,“拜占庭”这一名称正式成为学术界的专门术语。
此后,“拜占庭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在西欧、北美乃至俄国迅速发展起来。
虽然,对于拜占庭的最后灭亡时间(1453年),中外史学家从未有过异议。
但是,对拜占庭帝国的起始年代,学术界却没有取得过一致的意见。
综合国内外各派专家学者的意见,大致有以下几种认识:首先,有一派学者认为,拜占庭帝国的上限应该定于395年。
因为在这一年狄奥多西逝世,他的两个儿子分治帝国的东、西两部。
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次分离后,东、西罗马世界就未曾统一过。
因此,从这一年起,罗马帝国已分裂为东、西两大部分,于是这一年应该是东罗马,即拜占庭历史的开端。
持此意见的代表者有美国著名中世纪学者J.W.汤普逊、法国拜占庭学者L.布莱耶尔、前苏联学者列夫臣柯、当代学者A.杰罗斯特尔吉奥斯等。
近半个世纪以来,这种观点在我国居统治地位。
著名罗马—拜占庭研究专家J.B.伯里虽然在其《晚期罗马帝国史》中强调君士坦丁皇帝是拜占庭帝国的奠基人,但是,为了强调罗马世界与蛮族世界的斗争和冲突,他也从395 年开始记载东方帝国----拜占庭的相对独立的历史。
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反对罗马世界曾经分裂为两个帝国,他们强调的“罗马地中海帝国”的大一统观念始终存在于整个中世纪,而且,自戴克里先以来,罗马帝国一直保持着东、西方分治的传统,甚至到查理大帝时期,西方世界也没有否认拜占庭作为罗马帝国正统继承者的地位。
因此,他们强调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历史的延续,从而把4世纪初,即君士坦丁时期作为拜占庭历史的开端。
但是,持此观点者,对于究竟以哪一年为拜占庭历史的开端,仍有不同意见。
其中一部分学者认为应该以君士坦丁重新统一地中海罗马帝国那一年,即324年为拜占庭奠基的开始。
因为从这一年起,君士坦丁中止了“四君共治”传统,在戴克里先改革基础上重建了罗马—地中海世界帝国,并决定以基督教作为统治这一帝国的精神支柱,同时将帝国的行政管理中心东移。
支持这一派理论的本世纪著名拜占庭学者有美国的A.瓦西列夫、南斯拉夫的G.奥斯特罗戈尔斯基以及当代希腊的J.卡拉扬诺布鲁和A.赫里斯托菲洛布鲁。
但是,另一部分学者则强调君士坦丁迁都之时,即330年应该是拜占庭历史的开端。
其主要代表有《世界文明史》的作者威尔?6?1杜兰、《拜占庭文明》的作者英国学者ST. 任西曼和著有《拜占庭帝国史》的法国学者CH.第尔等,《剑桥中世纪史》也持这一观点。
从原则上说,这两派的意见没有大的分歧,只是后一派学者更重视“帝国首都”在东方建立这一历史性事件,尽管他们并不否认,建立新的都城于帝国东方博斯普鲁斯海峡,是自晚期帝国以来一系列历史变化和政治改革发展的结果。
这种划分历史时期的方法在中外历史研究领域都很常见,如中国划分东、西周,东、西晋,前、后汉,南、北宋等时期,都是根据中华帝国之首都的位置变化来确定的。
在涉及地中海罗马世界的历史时期划分时,上述原则当然也有其合理的方面。
但是,如果考虑到罗马—拜占庭世界之历史的延续性和君士坦丁皇帝之政策的连贯性,应取324 年作为拜占庭历史的开端。
因为,从这一年起,君士坦丁的一系列“重建”帝国的政策开始实施,并在短期内改变了罗马—地中海帝国的面貌。
第三种意见认为,476 年罗马城的沦陷和最后一位罗马皇帝罗慕洛?6?1奥古斯都被废,意味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因此,与之相对的“东罗马”的独立历史由此开始。
但是,持这一派意见的学者多是从事中世纪史研究的专门学者,他们无意于研究自罗马到拜占庭时期的演变是什么时候完成或怎样完成的,而只是关注于地中海西方世界自“罗马”帝国衰落后发生的变化。
这一派意见的主要代表者有法国学者布瓦松纳、《世界史纲》的作者H.C.韦尔斯及《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爱德华?6?1吉本等。
严格地说,这一派学者也从来不同意隔断历史,把罗马时期和拜占庭时期分为截然对立的两个毫不相关的历史单元,只是更强调蛮族入侵在改变地中海世界历史方面的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倾向于以324年,即以君士坦丁皇帝重新统一罗马—地中海世界这一年作为拜占庭历史的开始。
在阐明这一问题之前有必要强调对传统上的历史分期研究方法的基本认识。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所谓的世界和世界历史的形成是在近代地理大发现之后,此前的世界,只是民族和地域的历史按照自己的模式分别独立发展并在不断的交往和冲突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恰如江河之流归于大海一样,这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交汇的过程,没有中断,也没有什么永远不可逾越的屏障。
因此,研究历史,主要是从纵横两个方面研究各地区、各民族、各种族历史的演变和它们之间的交汇和融合,而不应该机械地把活的历史人为地分割为几个“板块”。
但是,历史学者们为了便于对各民族、各地区多元性的历史和复杂的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时的方便,已经习惯于采取划分历史时期的方法。
因此,对前人的分期方法加以研究、探讨,并找出使之得出不同结论的主要理由并加以综合分析,从中找出某些真正规律性的东西,才是现阶段对待传统“历史分期”方法的正确态度。
上述几种分期方法之间的主要分歧在于:如何认识罗马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关系,从罗马时期到拜占庭时期是以历史的继承、延续和发展为主流还是以中断或分离为特点?罗马—地中海世界究竟有没有发生过“分裂”?如果发生了“分裂”,其原因是什么?是来自“外部”因素,还是来自“内部”因素?长期在中世纪欧洲世界保持着其旺盛生命力的“罗马—地中海大一统”观念产生和存在的依据是什么?它在中世纪欧洲政治生活中,尤其是在决定西方各封建君主国与罗马教皇、拜占庭皇帝之政策取向的问题上起到了什么作用?要说明上述问题,必须简单回溯一下“前拜占庭”时期,即自罗马帝国3 世纪危机以来罗马—地中海世界的深刻历史变化。
所谓罗马帝国“3世纪危机”,其实质是奴隶制度的危机,中外学者对于这一结论并无疑义。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一危机在地中海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究竟带来了什么变化?是否引起了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以戴克里先改革为标志的晚期帝国,究竟构架于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之上?3世纪的危机,给罗马—地中海帝国带来的变化是决定性的,它促进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以小生产及租佃制度为主体的早期封建关系的产生。
它破坏了罗马奴隶制大帝国各地区的联系和奴隶制的商品经济,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帝国经济生活的主导。
3世纪危机以后,帝国政府加强了对于帝国各地区各阶级人民的超经济强制,戴克里先的帝制改革就构架于这一基础之上。
戴克里先之后,君士坦丁经历了与其他权力集团的长期角逐,于324年重新统一了地中海—罗马世界,进一步深化了戴克里先改革的内容,并以承认基督教和迁都于帝国东方希腊化地区的举动,完成了将古典的以多神崇拜为其精神支柱的罗马奴隶制帝国改造为以新兴的基督教为其精神支柱的以小生产者和自由租佃农为主体的早期拜占庭帝国。
虽然我们还不能肯定地说,在君士坦丁时期拜占庭帝国已经确立了封建制度,但是至少可以说,自君士坦丁以后,封建因素在罗马—拜占庭世界开始稳步发展,正在取代古典时期的残酷而落后的奴隶制的生产方式。
因此,自君士坦丁重新统一罗马—地中海帝国以后,其名称没变,仍然是“罗马帝国”;其人民使用的基本语言没变,仍然在西方以拉丁语为主,在东方以希腊语为主;其首都的名称不变,仍然叫做“罗马”,只是自帝国的西方迁移至东方,并在其前面加了一个“新”字,以示与古代罗马相区别;东西方新旧都市中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共和时期遗留的元老院和城市库里亚体系也保持不变,但是,元老们的出身背景和他们在政府中的地位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是早期帝国时代大奴隶主阶级的代表,而演变成新兴官僚阶级的代表。
他们虽然也是大地主,但已经放弃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这种变化在帝国的东方更为明显。
随之而来的,是在经济生活结构和阶级结构方面,在皇权的更加集中和专制方面,在新的宗教组织逐渐取代旧的传统宗教的势力方面,在行政、官僚和军队体系方面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最后,传统的“罗马帝国”只余一副躯壳,其内部已经完成了本质的变化,只待条件成熟,就会脱壳而出。
君士坦丁时期(324~337年)的统治就是这一长期演变过程的开始。
其次,虽然戴克里先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即实行“四头政治”,或曰“四君共治”体系,采取了对罗马—地中海世界分而治之的方针,但是,所谓“罗马世界”(orbis romanus )的概念却一直存在于整个罗马—拜占庭早期历史中。
在戴克里先的改革活动中,最典型的是他的帝制改革:他摒弃了自奥古斯都以来确立的传统的罗马皇权观念,不再自称元首(princeps),而改称君主(dominus);不再强调“君权取自于民”的原则,而强调“君权受命于天”,并通过一系列宗教礼仪和宫廷仪式弘扬这一原则,将皇帝与平民隔离开来:凡罗马公民欲面见皇帝,必须行跪拜礼,只有少数权贵在得到准许后才可以吻皇帝长袍的边;帝国的高级官员成为皇帝的私人臣仆,而不再是公民意志的代表,皇帝在他们的官阶之上冠以“神圣”的字样,如司掌财务的官员被称为“圣库掌管者”(或称“圣库伯爵”),帝国议会被称为“圣议会”或“御前会议”,以强调他们与皇帝个人的关系;皇帝的露面也成为真正的宗教盛会,绛红色的丝绸袍服成为皇室的象征和皇权的标志,镶饰着宝石的皇冠,则代表着皇权的至高无上(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4~245页。
)。
但是,戴克里先没有从此建立一个人的绝对独裁,而是在他的三个“共治者”中间分割了帝国的统治权,他在帝国的东方和西方分别设两名奥古斯都和两名恺撒,分别以一处战略要地为自己的驻节地,各自管理帝国的四个不同地区。
为了保持皇室的统一性,在理论上,两位奥古斯都被认为是兄弟(当然是以戴克里先为主),而两位恺撒则分别是他们的儿子,并以联姻方式使奥古斯都和恺撒们建立了血统联系,以防止帝国被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