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过程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大学

应用随机过程课程论文

题目:马尔科夫过程的发展和应用学院名称:金融与统计学院

专业班级:11级统计二班

学生姓名:任瑞雪20111903201

1.随机过程发展简述

在当代科学与社会的广阔天地里,人们都可以看到一种叫作随机过程的数学模型:从银河亮度的起伏到星系空间的物质分布、从分子的布朗运动到原子的蜕变过程,从化学反应动力学到电话通讯理论、从谣言的传播到传染病的流行、从市场预测到密码破译,随机过程理论及其应用几乎无所不在。

一些特殊的随机过程早已引起注意,例如1907年前后,A.A.马尔科夫研究过一列有特定相依性的随机变量,后人称之为马尔科夫链(见马尔科夫过程);又如1923年N.维纳给出了布朗运动的数学定义(后人也称数学上的布朗运动为维纳过程),这种过程至今仍是重要的研究对象。虽然如此,随机过程一般理论的研究通常认为开始于30年代。1931年,A.H.柯尔莫哥洛夫发表了《概率论的解析方法》;三年后,A.R.辛钦发表了《平稳过程的相关理论》。这两篇重要论文为马尔可夫过程与平稳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稍后,P.莱维出版了关于布朗运动与可加过程的两本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概率思想。1953年,J.L.杜布的名著《随机过程论》问世,它系统且严格地叙述了随机过程的基本理论。1951年伊藤清建立了关于布朗运动的随机微分方程的理论(见随机积分),为研究马尔可夫过程开辟了新的道路;近年来由于鞅论的进展,人们讨论了关于半鞅的随机微分方程;而流形上的随机微分方程的理论,正方兴未艾。60年代,法国学派基于马尔可夫过程和位势理论中的一些思想与结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发展了随机过程的一般理论,包括截口定理与过程的投影理论等,中国学者在平稳过程、马尔可夫过程、鞅论、极限定理、随机微分方程等方面也做出了较好的工作。

2.马尔科夫过程发展

2.1马尔科夫过程简介

马尔科夫过程(MarKov Process)是一个典型的随机过程。设X(t)是一随机

过程,当过程在时刻t

0所处的状态为已知时,时刻t(t>t

)所处的状态与过程在

t

时刻之前的状态无关,这个特性成为无后效性。无后效的随机过程称为马尔科夫过程。马尔科夫过程中的时同和状态既可以是连续的,又可以是离散的。

我们称时间离散、状态离散的马尔科夫过程为马尔科夫链。马尔科夫链中,各个时刻的状态的转变由一个状态转移的概率矩阵控制。

2.2 马尔科夫过程的发展

Markov process是一类随机过程。它的原始模型马尔科夫链,由俄国数学家A.A.马尔科夫于1907年提出。该过程具有如下特性:在已知目前状态(现在)的条件下,它未来的演变(将来)不依赖于它以往的演变(过去)。例如森林中动物头数的变化构成——马尔科夫过程。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过程都是马尔科夫过程,如液体中微粒所作的布朗运动、传染病受感染的人数、车站的候车人数等,都可视为马尔科夫过程。关于该过程的研究,1931年A.H.柯尔莫哥洛夫在《概率论的解析方法》一文中首先将微分方程等分析的方法用于这类过程,奠定了马尔可夫过程的理论基础。1951年前后,伊藤清建立的随机微分方程的理论,为马尔科夫过程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1954年前后,W.费勒将半群方法引入马尔科夫过程的研究。流形上的马尔科夫过程、马尔科夫向量场等都是正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马尔科夫过程是一类重要的随机过程,它的原始模型马尔可夫链由俄国数学家A.A.马尔科夫于1907年提出。人们在实际中常遇到具有下述特性的随机过程:在已知它目前的状态(现在)的条件下,它未来的演变(将来)不依赖于它以往的演变(过去)。这种已知“现在”的条件下,“将来”与“过去”独立的特性称为马尔科夫性,具有这种性质的随机过程叫做马尔科夫过程。荷花池中一只青蛙的跳跃是马尔科夫过程的一个形象化的例子。青蛙依照它瞬间或起的念头从一片荷叶上跳到另一片荷叶上,因为青蛙是没有记忆的,当现在所处的位置已知时,它下一步跳往何处和它以

往走过的路径无关。如果将荷叶编号并用X

0,X

1

,X

2

,…分别表示青蛙最初处

的荷叶号码及第一次、第二次、……跳跃后所处的荷叶号码,那么{X

n

,n ≥0}就是马尔可夫过程。液体中微粒所作的布朗运动,传染病受感染的人数,原子核中一自由电子在电子层中的跳跃,人口增长过程等等都可视为马尔科夫过程。还有些过程(例如某些遗传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马尔科夫过程来近似。

关于马尔科夫过程的理论研究,1931年A.H.柯尔莫哥洛夫发表了《概率论的解析方法》,首先将微分方程等分析方法用于这类过程,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1951年前后,伊藤清在P.莱维和C.H.伯恩斯坦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随机微分方程的理论,为研究马尔科夫过程开辟了新的道路。1954年前后,W.弗勒将泛函分析中的半群方法引入马尔科夫过程的研究中,E.E.登金(又译邓肯)等并赋予它概率意义(如特征算子等)。50年代初,角谷静夫和J.L.杜布等发现了布朗运动与偏微分方程论中狄利克雷问题的关系,后来G.A.亨特研究了相当一般的马尔科夫过程(亨特过程)与位势的关系。目前,流形上的马尔科夫过程、马尔科夫场等都是正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强马尔科夫过程在马尔科夫性的定义中,“现在”是指固定的时刻,但实际问题中常需把马尔可夫性中的“现在”这个时刻概念推广为停时(见随机过程)。例如考察从圆心出发的平面上的布朗运动,如果要研究首次到达圆周的时刻τ以前的事件和以后的事件的条件独立性,这里τ为停时,并且认为τ是“现在”。如果把“现在”推广为停时情形的“现在”,在已知“现在”的条件下,“将来”与“过去”无关,这种特性就叫强马尔科夫性。具有这种性质的马尔科夫过程叫强马尔科夫过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少人认为马尔科夫过程必然是强马尔科夫过程。首次提出对强马尔科夫性需要严格证明的是J.L.杜布。直到1956年,才有人找到马尔科夫过程不是强马尔科夫过程的例子。马尔科夫过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表明,强马尔科夫过程才是马尔科夫过程真正研究的对象。

扩散过程历史上,扩散过程起源于对物理学中扩散现象的研究。虽然现在扩散过程的最一般的定义是轨道连续的马尔科夫过程,但在1931年柯尔莫哥洛夫对于扩散过程的奠基性研究中,却是按照转移函数来定义扩散过程的。

50年代,费勒引进了推广的二阶微分算子,用半群方法解析地研究了状态空间E =【r1,r2】的扩散过程,解决了在r1和r2 处应附加哪些边界条件,才能使向后方程有一个且只有一个转移密度函数解的问题,而且找出了全部这样的边界条件。对于状态空间是开区间或半开半闭区间的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