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锡常镇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讲评 例文

合集下载

2019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2019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 2019届苏锡常镇四市二模试卷讲评
பைடு நூலகம்
• 7⑴题关键词:长松大椿1分,子所自有1分,何以1分, 寿1分。
• 典型错误:长松大椿误译为长寿的松树椿树;何以译成 为什么;寿译成使动用法。
•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翻译文句。
• • 7⑵题关键词:
“居”“矢”“道”“遗”“分”“许”。 • 典型错误:1.“居”和“矢”“分”翻译不出来;
• 教学建议:强化审题意识,学会切分角度, 按照文本分点概括。
• 9.题:得分点:归家之速(或回家急迫、急 切);美景(乐景、生机勃勃之景等); 居家之乐(欢聚之乐,团聚、相聚之乐); 人情之美(和谐等)。任意三点得六分。
• 典型错误:审题不清,要求概括,很多都 是直接赏析。人情之美少有人答到。
• 教学建议:明确“象”所包含的角度,根 据角度进行概括。
• 二、典型问题: 1. 思考问题浅表化,思维品质不高。本次材料 作文素材审题难度适中,两个关键词比较明显
地在第二段文字中呈现出来,绝大多数学生都 能够围绕“科技的发展”“增进”或者“减弱”“人与 人的情感”进行写作,但是在论证自己的中心 论点时采用的论据基本都来自第一段文字,仅
能简单列举通讯、交通等领域的高科技产品给 “人与人的情感”带来哪些影响,缺少深刻、独 特、新颖的见解。
教学建议重视读原著。
• 26(1)题大部分学生熟知李纨的身世,但 叙述过多,缺乏对形象特点的分析。得分 点:年轻守寡;品质高洁;甘于平淡,安 分守己;儿子高中,晚年富贵;品味高雅, 趣味高雅。
教学建议:重视名著阅读和人物形象的分 析。
• 26(2) 关键词:借英国国王杀掉哈姆雷特,准备 了毒酒毒剑。
• 14.答案:1.小时候父亲是兄弟俩的英雄,对 父亲充满崇拜,2.断指后,父亲表现出来的 脆弱,使许亮感到失望,3.和弟弟寻找手指 的经历,让他意识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归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和同行相比,郭开先生的精神也是的。

多年来,他不囿陈见,著述严谨,哪怕是一个脚注,一个标点,他都细加推敲,,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A.质疑当仁不让无微不至B.置疑不遑多让无微不至C.置疑当仁不让一丝不苟D.质疑不遑多让一丝不苟D2.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②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③杰阁重开,依然万里群峰小斯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A.①醉翁亭②岳阳楼③鹳雀楼④蓬莱阁B.①兰亭②黄鹤楼③鹳雀楼④滕王阁C.①醉翁亭②黄鹤楼③天一阁④滕王阁D.①兰亭②岳阳楼③天一阁④蓬莱阁B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月光洒满庭院,,,,。

,,。

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地在她脚下延展。

①泛着皎洁的月光②承载着银色的光华③在那里荡漾④喷水池里的微波⑤远处枝叶扶疏的桂树⑥轻逸而静寂⑦烘出淡灰的影A.④②⑥⑤⑦①③B.⑤②⑦⑥⑦①③C.⑤①⑦④②③⑥D.④①③⑦⑤②⑥B4.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B.送到江头惆怅尽,归时重上去时船。

C.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D.蓑笠双童傍酒船,湖山相引到房前。

C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盛溪绿生志胡胤嘉吾乡吕水山先生,通博异才,微及艺事,率尔造极。

书法精劲,画无尘埃气。

余尝得其所写《双柑图》,枝叶扶映,生气可摘。

性好奖成人材,凡有片长,引接不倦。

我家乡的吕水山先生,通达渊博,才能特出,稍一接触艺术之事,就能达到最高境界。

江苏省苏锡常镇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讲评 例文

江苏省苏锡常镇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讲评 例文

2019届高三苏锡常镇二模语文作文讲评+例文2019.05一、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二、审题立意本则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

第一段文字列举现象,第二段文字提出问题。

第一段,“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高铁”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随时随地联系”“方便了人们的来往”是科技发展给情感交流带来的便利;“交流程式化”“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是科技发展妨害情感交流的表现。

省略号则提醒考生,此类现象还有不少。

“使人……也容易使人……”这一句式,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科技发展对情感交流带来的利与弊。

第二段,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考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增进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减弱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

倘若学生能从其他角度思考科技的发展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影响,且能言之成理,也可以视为切题,但必须密切围绕“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两个要素的关联行文,倘若只谈一方,则视为审题不过关。

需要注意的是,“人与人的情感”,偏重于人际关系,不能泛化为个体所有的情感。

三、判分1.判分原则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有逻辑地分析说理;注意议论类文章的中心与材料的关联度;警惕作文审题之外导致的表达偏题现象。

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内容要合乎生活真实,有真情实感;对于一些暗合材料旨趣的作文要整体研读避免误判偏题,警惕“贴标签”。

评判时能够在规范文体的基础上,鼓励多种文体写作,如评论、杂文、随笔、议论性散文、记叙性散文、咏物散文、抒情散文,小小说等。

苏锡常镇二模语文(含优秀作文)

苏锡常镇二模语文(含优秀作文)

论证方法
可以采用举例、对比、因 果等论证方法,使论点更 有说服力。
逻辑严密
在论证过程中要注意逻辑 严密,避免出现逻辑漏洞 或矛盾。
散文写作技巧
表达情感
结构灵活
散文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要 善于运用语言和修辞手法来传达情感。
散文的结构相对灵活,要注意文章的 起承转合,使文章更加流畅自然。
语言优美
考试内容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包括阅读、写作、文言文、现代 文、诗歌鉴赏等。
考试目的和意义
01
检测学生的语文学科水平
通过模拟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掌握情况和应试能力,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
02 03
为高考做好准备
苏锡常镇二模语文考试作为一项重要的模拟考试,可以为即将参加高考 的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机会,帮助学生熟悉高考的考试形式和题型,提 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适用人群
本试卷适用于苏锡常镇地区参加二模 考试的学生,通过本试卷的训练,学 生可以全面了解自己在语文学科中的 优势与不足,为后续的复习和备考提 供指导。
题目类型分析
选择题
本次试卷中的选择题主要涉及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如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等。这些题 目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基础知识,并能够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
散文类优秀作文
总结词
文笔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详细描述
散文类优秀作文通常以文笔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为特点。这些作文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 绘,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这类作文的情感表达也十分丰富,能够让读者 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
04
作文技巧解析
记叙文写作技巧

【晨鸟】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晨鸟】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棺材。

妻说:“ 我不要,我不怪我的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他?他自杀是很不孝,连原因也不说,他真的是不要我这个妈妈了,可是我还是不怪他,我不打他。

”⑦ “ 咦,到家啦。

” 老二和他叽叽咕咕,午睡的妻醒了。

“ 刚好,去洗洗澡,晚上跟我和你爸爸去试菜。

”⑧ “ 试菜?什么东西。

”⑨ “ 吃吃看哪里有好餐厅好饭店啊。

你哥都几岁了,万一哪天忽然冒出一句说,妈,我要结婚,要请几桌,我掐指一算就知道订什么地方最好。

今天我们要去那个上个月才开张的五星级饭店。

” ⑩“ 这样啊。

那我去洗个澡。

” 他招招手,“ 爸,来房间一下。

”○11 他听见妻在客厅里打开电视。

新闻播报声音,连续剧声音,流行歌曲声音,新闻播报声音,西洋电影声音,普通话电影配音,又是新闻播报声音,新闻播报声音,新闻播报声音。

○ 老二走出房间,在母亲身旁坐下,关闭电视。

12○ “ 妈妈,今天晚上不出去吃饭好不好?”“ 不行,我订位了。

你不想去没关系啊。

”“ 不是13这样,我想去,可是你要看医生,等你看好医生我们马上去。

”“ 看什么医生,我不要。

”“ 我已经网上挂好号,是我以前一位老师,他人很好。

”“ 不要。

”“ 不行,你看看你,胖这么多,衣服紧成这样,今天晚上不可以去吃了。

”○ 听见胖,妻紧紧抿嘴,不讲话,瞳子幽幽闪烁,许久许久。

“ 那,你晚上去买肯徳基给我14吃。

”“ 好。

”老二说,“ 给你吃肯德基,就要去看医生喔。

”○ 老大走后,整整一年,妻才停止夜哭。

他自己,十年来,从未在老二面前稍露悲伤,只是老15二出外读研究生后,他每日必按照早中晚三餐时间打他手机。

此时他才忽然意识,这个孩子每天接他三通来电,从没有一声不耐烦。

○ 那晚他拿来大黑垃圾袋,把剩菜全部丢掉。

挤了一颗柠檬,加在一盆热水里,冰箱里外擦洗16一遍。

他关上厨房门准备洗澡睡觉的时候,冰箱里只有一盒葡萄,一株花椰菜,五颗鸡蛋,以及纸桶里的两块他们没吃完的肯德基。

12. 本文是一篇小说的节选,(有删改 )第○ 段中肯德基的细节因为缺少铺垫而显得突兀。

(完整版)2019苏锡常镇二模语文(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2019苏锡常镇二模语文(含答案),推荐文档

2018~2019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语文2019年5月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和同行相比,郭开先生的精神也是的。

多年来,他不囿陈见,著述严谨,哪怕是一个脚注,一个标点,他都细加推敲,,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A.质疑当仁不让无微不至B.置疑不遑多让无微不至C.置疑当仁不让一丝不苟D.质疑不遑多让一丝不苟D2.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②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③杰阁重开,依然万里群峰小斯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A.①醉翁亭②岳阳楼③鹳雀楼④蓬莱阁B.①兰亭②黄鹤楼③鹳雀楼④滕王阁C.①醉翁亭②黄鹤楼③天一阁④滕王阁D.①兰亭②岳阳楼③天一阁④蓬莱阁B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月光洒满庭院,,,,。

,,。

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地在她脚下延展。

①泛着皎洁的月光②承载着银色的光华③在那里荡漾④喷水池里的微波⑤远处枝叶扶疏的桂树⑥轻逸而静寂⑦烘出淡灰的影A.④②⑥⑤⑦①③B.⑤②⑦⑥⑦①③C.⑤①⑦④②③⑥D.④①③⑦⑤②⑥B4.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B.送到江头惆怅尽,归时重上去时船。

C.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D.蓑笠双童傍酒船,湖山相引到房前。

C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盛溪绿生志胡胤嘉吾乡吕水山先生,通博异才,微及艺事,率尔造极。

书法精劲,画无尘埃气。

余尝得其所写《双柑图》,枝叶扶映,生气可摘。

性好奖成人材,凡有片长,引接不倦。

我家乡的吕水山先生,通达渊博,才能特出,稍一接触艺术之事,就能达到最高境界。

【优质】2019苏锡常镇四市二模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优质】2019苏锡常镇四市二模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________;另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________;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

至于获益,则实在________。

A. 费尽心机正襟危坐难以名状B. 费尽心机道貌岸然难分轩轾C. 劳神费力正襟危坐难分轩轾D. 劳神费力道貌岸然难以名状2. 把“这也难怪好的书店老板,于‘生意经’外,还加上一点‘文化味’。

”这句话填入下面的文段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书店是商业活动的场所,老板当然也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可经营书籍毕竟不同于经营其他商品,它同时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准精神活动。

__①__正是这一点,使得读书人与书店的关系,并非一般的买卖关系,更有休戚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味道。

__②__书业的景气与不景气,不只关涉到书店的生意,更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出当代读书人的心态与价值追求。

__③__书业的凋零,“不胜感伤之至”的不只是书店的掌柜,也包括常跑书店的读书人,因其同时显示出文化衰落的迹象。

__④__A. ①处B. ②处C. ③处D. ④处3. 如果要从历代文人中为梅、兰、竹、菊各选一位代言人,按顺序匹配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A. 苏轼杜甫陆游陶潜B. 苏轼屈原陆游王维C. 林逋杜甫郑燮王维D. 林逋屈原郑燮陶潜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人一直喜欢幻想,所以有神话、宗教、文学。

人越来越理智成熟,从前的幻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人一直在寻找幻想的新形式。

在今天,这种新的幻想形态已经卓然成形,那就是科幻。

从前人信神,现在人信科学,它们都能给人提供安慰和希望,但科学的安慰和希望比从前的神更加真实可信,从这个意义上,科学不但是现代的神,而且比旧神更加威力强大。

2019届苏锡常镇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2019届苏锡常镇二模语文试卷讲评

十岁祖亡,父龙桥不问生产, 又为同役者欺弄,家日消落。 十四而父母相继殁,不聊生 矣。夫耕于前,妇播于后,
岁时,祖父去世,父亲龙桥不善于谋划生计, 又被共事的人欺骗愚弄,家境日益消落。 十四岁时父母相继去世,没有赖以生存的东 西,(只能)自己(丈夫)在前耕作,妻子在后 面播种,仅够自立。邻居是他的仇人,于是
2019届苏锡常镇二模 -----语文试卷讲评
•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和同行相比,郭开先生的 ▲ 精神也是 ▲ 的。多年来,他不囿陈见,
著述严谨,哪怕是一个脚注,一个标点,他都细加推敲, ▲ ,在 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 A. 质疑 当仁不让 无微不至 • B. 置疑 不遑多让 无微不至 • C. 置疑 当仁不让 一丝不苟
• 【答案】归家之速;美景衬托;居家之乐;人情之美 •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
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 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 词语。题干问的是“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友人还乡的 欢愉之情的”,可以从环境景物描写、人物心情、所见的 人事等方面分析概括。结合“还家不落春风后”分析,写 出了归家之速;结合“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 分析,主要写家乡美景,衬托还乡的欢愉之情;结合“遥 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数日应沽越人酒”分 析可知,主要从居家之乐,人情之美等方面来写还乡的欢 愉之情。
母亲舔舐才又见光明,因此他十分感激母亲。 • D. 盛溪绿的祖父去世后,父亲不问生计,家道日渐消落。父母去世
后,他因与邻家结怨,无奈由安溪迁居塘西。
• 【6题详解】A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 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 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 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但不足的是那时他的画还 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第其自布一局, 自出一意,则亦为其溪绿者而已”分析可知,只要他自己构 思布局,自己创意,就也是他盛溪绿的画而已。故选A。

江苏省苏锡常镇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锡常镇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法精妙道劲,绘画没有尘俗之气。我曾经得
性好奖成人材,凡有片长,引接不倦。
到他所画的《双柑图》 ,枝叶交映,栩栩如
生,好像可以摘下来一般。 他性喜助人成材,
凡有微小的长处,推荐提拔不感到厌倦。
盛世者, 安溪人也, 避仇居先生前庑下。 盛 盛世,是安溪人,躲避仇人而居住在先生家
固工写照及神仪佛像, 以糊齿颊。 先生谛视 前面的屋子里。盛世本来擅长画人物形象和
面播种,仅够自立。邻居是他的仇人,于是
迁居塘西,到了被称为吕先生的廊屋下,并
得到了吕先生书画方面的传授。
其画老益精进, 前辈名笔, 无不心摹手 年老时,他在绘画方面更是锐意求进,前辈 追.。余尝语之:“画不必其似, 爱不必其有, 名作,没有不用心揣摩追随效仿的,我曾经
子于此悟入,可矣。 ”
对他说:“画不必求似,爱不必占有,你从
C.①醉翁亭 ②黄鹤楼 ③天一阁 ④滕王阁
D.①兰 亭 ②岳阳楼 ③天一阁 ④蓬莱阁
B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月光洒满庭院,






。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
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地在她脚下延展。
①泛着皎洁的月光
②承载着银色的光华
③在那里荡漾
④喷水池里的微波
⑤远处枝叶扶疏的桂树
⑥轻逸而静寂
⑦烘出淡灰的影
A. ④②⑥⑤⑦①③ B. ⑤②⑦⑥⑦①③
C.⑤①⑦④②③⑥ D. ④①③⑦⑤②⑥
B
4. 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3 分 )
A.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B. 送到江头惆怅尽,归时重上去时船。

江苏省苏锡常镇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讲评例文

江苏省苏锡常镇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讲评例文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01 02 03 04 05
06
Part One
Part Two
题目:我的语文老师 主题:以“我的语文老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具体事例表现语文老师的特点或影响 写作要求:选材新颖,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表达方式多样
审题:仔细阅读题目,明确要求和主题 立意:确定文章中心思想,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分析 选材:根据主题和立意,选择典型、有说服力的论据 结构: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表达: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汇报人:XX
文章主题:通过例文解析,探讨了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思路 主题思想:强调了语文作文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 主题展开:通过例文中的具体内容,深入分析了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主题启示:总结了例文中的写作经验和启示,为考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结构清晰:文章层次分明,逻辑严 谨
观点鲜明:文章主题明确,观点独 特且具有说服力
语言简洁:避免冗长和重复, 力求言简意赅
积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 阅读各类书籍,关注时事热点 整理归纳语文基础知识 借鉴优秀作文,分析其写作技巧
合理安排段落和布局:开头简明扼要,结尾总结全文,中间段落层次分明 逻辑清晰: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清晰,避免跳跃和混乱 重点突出:突出文章的主题和重点,避免过多的细节和无关信息 段落长度适中:段落长度要适中,避免过长或过短,影响阅读体验
题目解析:分析题目的要求和考查点,明确写作的方向和重点。 答案解析:对每个选项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指出其合理性和不足之处。 点拨提高:根据题目和答案解析,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拓展延伸: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题目。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8b12c1fcc9e242f6909940bec5419db4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8b12c1fcc9e242f6909940bec5419db4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 :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 ;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

至于获益,则实在 A .费尽心机 正襟危坐 难以名状 B .费尽心机 道貌岸然 难分轩轾 C .劳神费力 正襟危坐 难分轩轾 D .劳神费力 道貌岸然 难以名状2.如果要从历代文人中为梅、兰、竹、菊各选一位代言人,按顺序匹配最合适的一项是A .苏轼 杜甫 陆游 陶潜B .苏轼 屈原 陆游 王维C .林逋 杜甫 郑夑 王维D .林逋 屈原 郑變 陶潜试卷第10页,总10页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语言表达3.把“这也难怪好的书店老板,于‘生意经’外,还加上一点文化味”。

这句话填入下列文段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书店是商业活动的场所,老板当然也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可经管书籍毕竟不同于经营其他商品,它同时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准精神活动。

① 正是这一点,使得读书人与书店的关系,并非一般的买卖关系,更有体威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味道, ② 书业的景气与不景气,不只关涉到书店的生意,更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出当代读书人的心态与价值進求。

③ 书业的凋零,“不胜感伤之至”的不只是书店的掌柜,也包括常跑书店的读书人,因其同时显示出文化衰落的迹象。

④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人一直喜欢幻想,所以有神话、宗教、文学,人越来越理智成热,从前的幻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人一直在寻找幻想的新形式。

2019苏锡常二模作文

2019苏锡常二模作文

特别提示:
• (1)写作必须旗帜鲜明,观点显豁,不能“骑墙 立论”、“左右观望”。在写作中,要体现一定 的思辨性,不能单极思维。
• (2)议论文避免泛泛而谈,记叙文重在看整体构 思是否符合题意。鼓励多文体,对常规议论文、 常规记叙文以外的其他文体(如散文、时评、书 评、影评、小小说等)适当鼓励。
• (3)鼓励用“自己的话”来说理,对胡乱引用、 华而不实的文章适当扣分。
•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 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 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 “千里江
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
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 以为意…… 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 感?
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 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外。
• 第二段,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 “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之间 的关系。考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增进人 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也可以从“科技 的发展减弱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最 后一句话是通过问题提示考生思考问题, 并非一定要回答是“增强”或是“削弱”。 能围绕“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 两个要素的关联行文,即视为扣题,建议 切入分48分。倘若只谈“人与人的情感”, 甚至“人情”,则视为偏题
审题立意
本则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文字列举现 象,第二段文字提出问题。 第一段,“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高铁” 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随时随地联系”“方便了 人们的来往”是科技发展给情感交流带来的便 利;“交流程式化”“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 意”,是科技发展带来了情感表达的程式化; 省略号提示考生还有更多类似的情况可供选择。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 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 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 “千里江陵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鲁迅曾区分两种读书方法:一种是“看非看不可的书籍”,那必须________;另一种是“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

前者目的在求知,不免________;后者意在消遣,自然更可体味到读书的乐趣。

至于获益,则实在________。

A. 费尽心机正襟危坐难以名状 B。

费尽心机道貌岸然难分轩轾C。

劳神费力正襟危坐难分轩轾 D. 劳神费力道貌岸然难以名状2。

把“这也难怪好的书店老板,于‘生意经’外,还加上一点‘文化味’。

”这句话填入下面的文段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书店是商业活动的场所,老板当然也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可经营书籍毕竟不同于经营其他商品,它同时也是一种传播文化的准精神活动。

__①__正是这一点,使得读书人与书店的关系,并非一般的买卖关系,更有休戚相关、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味道.__②__书业的景气与不景气,不只关涉到书店的生意,更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折射出当代读书人的心态与价值追求。

__③__书业的凋零,“不胜感伤之至"的不只是书店的掌柜,也包括常跑书店的读书人,因其同时显示出文化衰落的迹象。

__④__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3。

如果要从历代文人中为梅、兰、竹、菊各选一位代言人,按顺序匹配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A。

苏轼杜甫陆游陶潜 B。

苏轼屈原陆游王维C. 林逋杜甫郑燮王维D. 林逋屈原郑燮陶潜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人一直喜欢幻想,所以有神话、宗教、文学.人越来越理智成熟,从前的幻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人一直在寻找幻想的新形式.在今天,这种新的幻想形态已经卓然成形,那就是科幻。

从前人信神,现在人信科学,它们都能给人提供安慰和希望,但科学的安慰和希望比从前的神更加真实可信,从这个意义上,科学不但是现代的神,而且比旧神更加威力强大.科幻就是科学神话的最佳载体,或者说是旧神话与新科学的合体。

2019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19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2019届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考试语文参考答案一、1. C 2. A 3. D 4. C二、5. C(舛:差错) 6. B7. (1)(他的)妻子,是同乡小户人家出身,把自己的丈夫看作是见识浅陋的人,每天都想着要离开他。

(“里中”“庸奴”“日求去”,判断句,各1分)(2)生活在太平盛世,凭一介平民的身份成为诸侯的上宾,将近六十年,年老后孤独死去,真是令人悲伤!(每句1分,句意1分)8.①率性急躁;②不治生计;③才华出众(学问广博);④孤独贫困。

(每点1分)【参考译文】山人名潜,字潜夫,扬州府通州人。

小时候就是个异常聪敏的孩子,只是一旦拿儒家经传教授他时,就非常怨恨,不肯读。

有人送给他诗赋古文辞,竟非常喜欢,昼夜快读不停止。

有时提笔尝试写作,则很是工巧。

山人虽然是名门望族的后代,但家境其实贫困,天性又不善于料理生计。

他的妻子,是同乡小户人家出身,把自己的丈夫看作是见识浅陋的人,每天都想着要离开他。

妻子离开他以后,山人越发贫困,只能靠捡拾果子和铡草来维持生计。

性情急躁,跟人交谈,稍有矛盾,就会开口骂人。

山人有很多食物不吃,有时相聚进食,碗中如果有不是他平时所吃的食物,就会停下来骂骂咧咧让人端走,一点不顾惜。

同乡人都暗地里嘲笑他。

乡里有很多说山人坏话的,山人也不高兴住在乡里了,就离乡出外游历。

在南中,李本宁先生待若上宾。

去梁溪,邹彦吉先生以他为贵客。

来到吴中,和王伯谷稚登谈论诗歌一整天。

过了没多久,山人想着在外寄居和游历的时间够长了,心里苦闷志愿没有实现,不久就回到通州。

恰好遇到世道大变(指由明入清,世代交替),家乡正处在动荡离析之中,于是在如皋的陋僻小巷中辗转流浪,这个时候山人也已经年纪大了。

山人没有妻子,年老而且没有孩子,只能找一位乡里的老妇给他做饭。

住处只放置了几十卷书,门没有锁和门栓。

有时看到他只是用绳子把门轴绑着罢了。

县令曾经送他一点钱,一个晚上就被小偷全部偷走了,山人又懊恼又怨恨,和朋友谈起来,总是骂个不停。

届苏锡常镇二模语文作文讲评分析例文点评

届苏锡常镇二模语文作文讲评分析例文点评

届苏锡常镇二模语文作文讲评分析例文点评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2019届苏锡常镇二模语文作文讲评+分析+例文+点评一、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二、审题立意本则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

第一段文字列举现象,第二段文字提出问题。

第一段,“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高铁”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随时随地联系”“方便了人们的来往”是科技发展给情感交流带来的便利;“交流程式化”“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是科技发展妨害情感交流的表现。

省略号则提醒考生,此类现象还有不少。

“使人……也容易使人……”这一句式,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科技发展对情感交流带来的利与弊。

第二段,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考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增进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减弱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

倘若学生能从其他角度思考科技的发展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影响,且能言之成理,也可以视为切题,但必须密切围绕“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两个要素的关联行文,倘若只谈一方,则视为审题不过关。

需要注意的是,“人与人的情感”,偏重于人际关系,不能泛化为个体所有的情感。

评判时能够在规范文体的基础上,鼓励多种文体写作,如评论、杂文、随笔、议论性散文、记叙性散文、咏物散文、抒情散文,小小说等。

要着眼于全篇,作整体评价,抓大放小;既看写什么,也看怎么写,看内容与语言、结构的融洽度。

阅卷力求整体着眼,不要刻意放大优点和硬伤,以质赋分,不屈其文,分所应当,分文相称。

江苏省2019年各市二模语文 作文题目+审题立意+考场作文

江苏省2019年各市二模语文 作文题目+审题立意+考场作文

江苏省2019年各市二模语文作文题目+审题立意+考场作文(一)江苏省七市(南通、泰州、扬州、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起点是指开始的地方或时间。

起点,意味着从零起步;起点,又意味着新的出发。

【审题立意】此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

从材料中提炼最重要的观点,同时这个观点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

无论是个人生活,学生教育,做事模式,都可以有所展现。

【审题】本题的材料很简洁,只有两句话,第一句解释“起点”的意思,第二句才是审题的关键,包括两层意思,即:起点是从零起步,起点是新的开始。

立意角度:①只有把每一个进步,当作是新的起点,才会不断进步;②失败不可怕,失败之后,再从零开始,离成功就不远了。

【热点素材】1、登山运动员,只有把前进中的每一步作为新的起点,才能不断刷新新的高度,最后完成登顶的目标,如果在中途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或者对前途产生畏惧心理,最终必然失败。

2、提起苏轼,人们往往会想到“饱读诗书、为官被贬、心胸豁达”,而这三个词分别反映了苏轼命运的大波折大起合——起点、过程、终点。

但“为官被贬”更多只是“饱读诗书、心胸豁达”的陪衬。

在他命运的终点,是他用“满腹经纶”写下的一篇篇豪壮诗篇。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天下万物尽为苏轼所有,“灭灭生生何必在心头,”何等胸襟!苏轼以他多舛的命运为他生命的结局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直为世人所景仰。

3、司马迁遭受的耻辱让他痛不欲生。

是沉沦,还是奋起?他选择了后者,一念之间,他把终点变成了人生飞跃的起点,于是成就了彪炳千古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李白毅然决然退出了官场的舞台,这是他荣华富贵瑰丽人生的终点?不,这恰恰是他迈向辉煌的另一个起点,于是文学的星空又多了一颗最耀眼的明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苏锡常镇二模语文作文讲评+例文
2019.05一、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
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
二、审题立意
本则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

第一段文字列举现象,第二段文字提出问题。

第一段,“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高铁”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随时随地联系”“方便了人们的来往”是科技发展给情感交流带来的便利;“交流程式化”“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是科技发展妨害情感交流的表现。

省略号则提醒考生,此类现象还有不少。

“使人……也容易使人……”这一句式,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科技发展对情感交流带来的利与弊。

第二段,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考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增进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减弱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

倘若学生能从其他角度思考科技的发展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影响,且能言之成理,也可以视为切题,但必须密切围绕“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两个要素的关联行文,倘若只谈一方,则视为审题不过关。

需要注意的是,“人与人的情感”,偏重于人际关系,不能泛化为个体所有的情感。

三、判分
1.判分原则
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有逻辑地分析说理;注意议论类文章的中心与材料的关联度;警惕作文审题之外导致的表达偏题现象。

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内容要合乎生活真实,有真情实感;对于一些暗合材料旨趣的作文要整体研读避免误判偏题,警惕“贴标签”。

评判时能
够在规范文体的基础上,鼓励多种文体写作,如评论、杂文、随笔、议论性散文、记叙性散文、咏物散文、抒情散文,小小说等。

要着眼于全篇,作整体评价,抓大放小;既看写什么,也看怎么写,看内容与语言、结构的融洽度。

阅卷力求整体着眼,不要刻意放大优点和硬伤,以质赋分,不屈其文,分所应当,分文相称。

2.特别提示:
(1)写作必须旗帜鲜明,观点显豁,不能“骑墙立论”、“左右观望”。

在写作中,要体现一定的思辨性,不能单极思维。

(2)议论文避免泛泛而谈,记叙文重在看整体构思是否符合题意。

鼓励多文体,对常规议论文、常规记叙文以外的其他文体(如散文、时评、书评、影评、小小说等)适当鼓励。

(3)鼓励用“自己的话”来说理,对胡乱引用、华而不实的文章适当扣分。

下附考场优秀作文7篇+名家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