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法学蓬勃发展_务实创新_周珂

合集下载

完善我国环境刑法的几点思考_周珂

完善我国环境刑法的几点思考_周珂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总第116期)完善我国环境刑法的几点思考周 珂1宋德新2(1、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摘 要:完善我国环境刑法,使其更好地实现保护环境,惩罚环境犯罪行为,预防环境犯罪的功能,有效遏制环境犯罪行为,用法律制裁来遏制环境恶化趋势,以维护公众的生命健康权、财产权及生态利益。

关键词:环境刑法;环境犯罪;环境危险犯;有组织环境犯罪;责令恢复环境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51(2009)05-0120-10一、我国环境刑法要适应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总理指出:要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即实现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0。

之后,周生贤同志在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上提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政策、标准等都要适应/历史性转变0,不符合/历史性转变0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要及时作出调整。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环境的负担也日益加重。

尽管国家一直都很重视环保工作,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但是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大会指出,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

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十五0期间,环境保护指标没有完成,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化学需氧量仅减少了2%,均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1]。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博士参考书目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博士参考书目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参考书目(一)基础理论类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德] 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法] 卢梭著:《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法] 卢梭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5、[意] 加罗法洛著:《犯罪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1月。

6、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沃尔泽:《正义诸领域》,学林出版社。

8、丹皮尔:《科学史》,李衍译,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

9、[德]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0、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1、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睦茂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12、[美]唐纳德.沃斯特著:《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9 9年12月第1版。

13、尼布尔:《道德的人与非道德的社会》,蒋庆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4、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15、彼德·布劳:《不平等和异质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6、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17、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葛德文:《政治正义论》(卷一),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9、克鲁泡特金:《互助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20、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21、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雷喜宁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2、亚里斯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论构建我国低碳交通运输法律体系_周珂

论构建我国低碳交通运输法律体系_周珂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重点标志性研究基金项目“我国气候变化应对与低碳经济法治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梁文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讲师;李姗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9年8月27日表决通过的《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当今世界开始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加快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型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转型,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不竭动力。

2009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

交通运输业实施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低碳经济被列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行动领域之一。

低碳交通运输的实施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一致行动,也是加强我国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契机。

一、低碳交通运输势在必行(一)交通运输业的温室气体减排是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重要组成部份从世界范围看,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根据2007年欧洲运输部长会议《减少运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0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国家来自燃油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中,交通运输(包括论构建我国低碳交通运输法律体系*周珂梁文婷李姗姗**摘要: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既是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交通运输业体制改革的需要。

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既面临挑战,同时也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政策的法律定位应当调整和提升,注重政策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并借此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进程。

环境法 第3章1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 第3章1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指导准则说表现出了较大的 变化,它强调了环境法基本原则对环 境法制的指导作用,克服了单纯实然 分析的视角缺陷,但由于没有充分认 识到我国法的基本原则的特殊背景及 其根本目的,该学说没有将环境法的 基本原则的概念建立在细致的逻辑分 析基础之上。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定义为:适应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承 载环境法根本价值或者揭示环境法 基本原理,对环境法理论构建具有 普遍性指导意义的高度抽象、高度 概括的环境保护的法治理念。
第三章 环境法的 基本原则
一、法的原则与法的基本原则Biblioteka • 法的原则辨析 • 法的基本原则
法的原则辨析
“原则”一词,是现代社会实践和理 论研究中被广泛地使用的一个词汇。在 现代汉语中,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观 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参见 《辞海》“原则”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版,第409页。)
认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调整因开发、 利用、保护、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 根本的或主要的准则,它是整个环境管理活 动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构成环境法的灵魂, 决定着环境法整体的统一和协调。
(王灿发著:《环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72页;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 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页。)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特点:
(1)基本原则是环境法的根本准则,贯穿 于整个环境法,统帅环境法的各项制度及规 范。
(2)基本原则体现环境法的根本价值和基 本原理,是环境保护立法、司法、执法、守 法及研究环境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3)基本原则是国家对环境法律关系的基 本政策的集中体现,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生活 条件的本质要求。
周珂教授认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应包
括“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 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 则,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养护、 破坏者恢复的原则,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 则”

论我国城市绿色公共交通的法制化_周珂(1)

论我国城市绿色公共交通的法制化_周珂(1)

作者简介: 周
珂( 1954 - ) , 辽宁辽阳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法学会 环境 男, 汉族,
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张卉聪( 1984 - ) , 内蒙古赤峰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博士研究生。 女, 汉族,
① : 《论绿色交通管理理念》 ,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09 年第 1 期, 沈沪瑛 载 第 51 - 54 页。


专论法学杂志·201 年第 2 期论我国城市绿色公共交通的法制化
周 珂 张 卉聪
北京 100872 )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 在我国高速的城市 化 进 程 中, 城 市 的 交 通 问 题 显 得 尤 为突出。 而 交 通 问 题 又 给 城 市发展带来了环境等一系列问 题。 我国 在《中国 21 世纪 议程 》 中, 把 促进 交 通作 为 经 济 可持 续 发 《城市公共交通条例( 征求意见稿 ) 》 , 展的最优先领域之一, 尽管国务院在 2007 年制定了 交通运输 部作为主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国家可持续交通发展规划, 但是城 市 交 通 的“堵局 ” 始终无法破 解, 交通产生的环境问题依旧没 有 较 大改 善。2013 年, 国 务 院 提出 优 先 发 展 公 共 交 通 以 促进 城 市 绿色交通的实现。法制化是重要的治理之道, 实现我国 城 市 绿 色 公 共 交 通 的法制 化 势 在必 行。 在 当前形势下, 实现这一目标已经具 备 政 策 和 法 律 基 础。 在 环境 法学的 视 野 中研究 此问 题, 既有助 于实现绿色交通, 同时也有助于发现环境法学自身的不足。 关键词: 城市化 绿色公共交通 绿色发展
① 路。 上世纪 90 年 绿色交通没有统一的概念,

论环境犯罪的刑事处罚_陈晟

论环境犯罪的刑事处罚_陈晟

论环境犯罪的刑事处罚陈 晟 周 珂摘要:文章认为环境犯罪行为作为现代社会一种新型的犯罪行为,其与传统犯罪行为无论是在认识论还是在价值取向上都有着诸多的不同,而正是这些不同决定了环境犯罪的刑事处罚亦须采取不同于传统犯罪的刑事处罚,以适应惩治环境犯罪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现代刑罚理论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未遂犯的从重处罚、法人犯罪处罚的多样化,及特殊主体处罚的加重等方面。

关键词:环境犯罪;刑事;处罚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69(2009)01-0148-09环境犯罪行为与传统犯罪行为有着诸多的不同,致使实践当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予以解决,其中尤以环境犯罪的刑事处罚最为突出。

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十分薄弱,仅限于传统刑罚理论的表层探讨,没有将研究的视野拓展到环境犯罪刑事处罚的认识论和价值取向等深层探究,致使现行刑事立法相对滞后、简陋,难以对付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此,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研究,以期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环境犯罪刑事处罚的由来众所周知,传统刑事犯罪理论的思考模式极力强调的是 罪刑法定主义 的遵守,同时,禁止类推适用,比附援引。

环境犯罪作为现代社会的新生问题,各国早期刑法并未将其纳入犯罪体系。

鉴于现代社会环境犯罪的日渐猖獗,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倘若任其蔓延发展,势必引起社会动荡。

然以其他诸如杀人、伤害、投毒、毁损自然资源等等罪名加以适用,又都因其与环境犯罪特征不相符合,适用起来难免牵强附会,极不准确。

为此,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以来,各国纷纷运用刑事立法手段实现其对环境犯罪的刑事处罚。

综观世界各国对环境犯罪刑事处罚具有开拓性或独特性的立法主要有: 1969年巴西通过宪法修正案第172条,首次在宪法中规定了环境方面的处罚,即公共权力机构(各级国家机关)被责成对那些破坏性地使用土地的人科以罚款,从而促进了环境犯罪刑事处罚立法的进程;1970年日本第60届国会通过和修改了14个环境保护的法律,从而以 公害国会 闻名于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 关于危害人体健康的公害犯罪制裁法 ,率先以单行刑事法规的形式规定了有关惩治环境犯罪的内容;1980年德国开创性地以修改刑法典的形式,将散见于作者简介:陈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7级环境法学硕士研究生;周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团体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法律问题研究_周珂

社会团体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法律问题研究_周珂

第12卷第3期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9月收稿日期:2010O 05O 10作者简介:周珂(1954)),男,辽宁辽阳人,教授,从事环境法、房地产法研究。

社会团体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法律问题研究周 珂,林潇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具有的技术性、专业性、突然性、紧迫性等特点导致了环境应急管理存在较大的困难性,对参与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

社会团体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具有市场和政府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呈现出从传统的政府一元应对机制向政府主导为主、公众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为辅的二元机制完善的趋势。

建立由全国性社团与以社区、工作单位等劳动、生活单位为元素的双层并行的团体网络,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应急工作的压力。

我国应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团体参与的新型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模式。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一元化应对模式;社会团体;公众参与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O 4970(2010)03O 0071O 05 突发环境事件具有事故原因多样性、影响范围广泛性、损害结果严重性、处置的困难性等特点,从而导致了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监测、评估、处置以及正常秩序的恢复,存在较大的困难。

2008年/51120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得如何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再次成为政府和公众所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我国政府的出色应对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也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我国社会团体参与环境突发事件应对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具有市场和政府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

一、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必要性分析我国已建立起包括预警、监测、应对、恢复等环节的一套较为完整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并在该基础之下,通过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起以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为主体的两级指挥机构以及相应的监测预警系统,确立了应急预案制度、风险分析、评估、沟通制度、应急储备制度、信息上报制度、信息报告制度。

环境法周珂第一编第四章ppt课件

环境法周珂第一编第四章ppt课件
促使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对环境与自然资源 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活动所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 • 环境规划制度具有下述特征: • 第一,约束性。 • 第二,区域性。 • 第三,综合性。 • 第四,动态性。 • (二)环境规划的分类、原则及意义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 二、环境规划与其他主要规划的关系 • (一)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二)环境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三)环境规划与城乡规划
• 二、环境许可证的管理程序 • 1、申请 • 2、审查 • 3、决定 • 4、监督 • 5、处理 三、总量控制制度与排污权交易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七节 排污收费制度
• 一、排污收费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 排污收费制度又称征收排污费制度,是指国家环境管 理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排放污染物者征收一定费用 的法律制度。
二环境规划的分类原则及意义21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环境规划与城乡规划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四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第三节第三节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一三同时制度概述一三同时制度概述11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及适用范围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22三同时制度的实施要求三同时制度的实施要求二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法律后果二违反三同时制度的法律后果21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四节第四节环境标准制度环境标准制度一环境标准概述一环境标准概述一环境标准的概念一环境标准的概念二我国环境标准的发展沿革二我国环境标准的发展沿革二环境标准分类二环境标准分类一依据职权范围的分类一依据职权范围的分类二依据内容的分类二依据内容的分类11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22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33环境基础标准环境基础标准44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55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21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依据是否具有强制性进行的分类三依据是否具有强制性进行的分类四依据标准的法域属性进行的分类四依据标准的法域属性进行的分类三环境标准与市场准入三环境标准与市场准入第五节第五节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一清洁生产一清洁生产一一清洁生产概述清洁生产概述??11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的概念??2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二二国外清洁生产立法国外清洁生产立法三三我国清洁生产立法我国清洁生产立法21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四我国清洁生产的主要法律规定我国清洁生产的主要法律规定??11立法宗旨立法宗旨??22调整范围调整范围??33基本措施和管理体制基本措施和管理体制??44推行责任推行责任??55实施要求及相关法律责任实施要求及相关法律责任??66激励机制激励机制21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循环经济二循环经济一循环经济的概念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是一种将经济体系与环境资源紧循环经济是一种将经济体系与环境资源紧密结合的生态经济模式密结合的生态经济模式二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二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reducer

环境法周珂第一编 第三章

环境法周珂第一编 第三章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问题与思考
• • • • • 1、环境法基本原则的作用是什么? 2、试述环境法的协调发展原则。 3、试述环境法的预防为主原则。 4、试述环境法的环境责任原则。 5、试述环境法的公众参与原则与国家干预的关 系。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பைடு நூலகம்
问题与思考
• 8. A发电集团与 B省政府之间签署了电力发展的 合作协议书,根据此协议书,A在B省的主要河流 C旁,建成了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 D。D的建成, 带动了B省经济的发展,进而使得B省政府的财政 收入得以增加。但是,也必须要看到伴随着 D的 建成,诸如地质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 系列环境问题也产生了。请结合本章内容思考: • (1)B省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是否要引入公众参 与机制? • ( 2)结合此案例,谈谈公众参与原则如何才能 更有效地实施?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三节 环境责任原则
• 环境责任原则(又称为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 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原则,也曾被简称为谁污染谁治理、 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是指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或 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对自然资源造成减损者,应承担 法定义务和法律责任。这项原则最充分地体现了环境保 护所必须遵循的市场经济法则,用以消除环境成本外部 化或所谓的外部不经济性,寻求利益与责任相一致的实 质公平,是作为环境法的法理学依据的民法原则的延伸。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总主编 曾宪义
环 境 法
周 珂 著
(第四版)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编 环境法学总论
第三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 我国环境法的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四项:
• • • •
(1)协调发展原则; (2)预防为主原则; (3)环境责任原则; (4) 公众参与原则。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考研真题,参考答案,考研参考书,复习方法,考研资料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考研真题,参考答案,考研参考书,复习方法,考研资料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指导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孙老师。

环境法专业介绍一|、本专业是博士学位授予点二、专业研究方面、研究内容、培养目标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环境法基础理论、自然资源法、能源法、比较环境法、国际环境法、房地产法。

环境法基础理论主要研究环境法调整对象、环境法律关系、环境法律体系、环境法基本原则、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环境法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法等。

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环境法的基本理论与法律制度以及污染防治的理论理念与措施,具备从事研究、教学与实务的基本能力。

自然资源法主要研究自然资源法的基础理论、自然资源监督管理体制、自然资源法律制度以及开发、利用、保护各类自然资源的法律规定与措施。

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法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法律制度,具备从事研究、教学与实务的基本能力。

能源法主要研究能源法基础理论、能源监管体制与制度、以及煤炭法、石油天然法、原子能源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法、比较能源法。

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能源法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法律制度,具备从事研究、教学与实务的基本能力。

比较环境法主要研究比较环境法基本理论,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环境法以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环境法。

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扩展研究视野、开拓研究领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务服务。

国际环境法主要研究国际环境法基础理论、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淡水资源的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资源保护、栖息地国际保护、危险废物和有毒化学品越境转移的国际法规制、【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环境与贸易、国家安全与环境、人权与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就业情况好吗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就业情况好吗

201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就业情况好吗?本文系统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难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就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专业课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法学考研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就业情况好吗?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人脉资源广,出国机会也不少,在全国的知名度是响当当的,提起中国人民大学都知道他们的法学硕士特别强,社会认可,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

近些年,法学硕士专业一直比较热门,薪资令人羡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大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公司企业、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工作。

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近几年法学考研比较热门,中国人民大学的法学院又是中国法学类重点中的重点,在中国学位排名第一的,相对于其他院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难度较大,中国人民大学注重基本功,看重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多真题都是源自教材,一些教材上找不到的考点凯程老师会帮助同学们总结重点。

每年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凯程考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本科一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各细分专业介绍及初试科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各专业方向如下:1.法学理论2.法律史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4.刑法学5.民商法学6.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证据学,物证技术学7.经济法学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9.国际法学10.知识产权法:法学,法学应用11.比较法法12.法律(法学专硕)以上各专业大部分初试科目是一样的,如下: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或241德③623理论法学④806应用法学其中物证技术学专业课科目为624物证技术学807普通物理与普通化学法律(法学专硕)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④法硕联考综合(法学)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辅导班有哪些?对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

环境资源法(第一章)

环境资源法(第一章)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概述
总的来说,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大方面的内 容: 一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和否定 二是对规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理性设计 就理性设计而言,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 工业应高产低耗,能源应被清洁利用,粮 食应保证长期供给,人口与资源应保持相 对平衡等许多方面。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概述

[本章概要]:正确地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 之间的关系规律。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 因和分类,进一步认识当今环境问题的严 峻性。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 国策。
第一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概述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 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 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 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 大战略思想。

第四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其一,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大, 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其二,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着边建设边破 坏的局面,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 其三,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 境问题接踵而至。

第四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二、科学发展观与环境保护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 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 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 的全面发展¡ ± 内涵是当代人在创造今世发展和消费的同 时,不能自私地剥夺后代人应当享有的同 等发展和消费的机会,也就是当代人的发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参考书目一、法学理论朱景文:法理学,这本是基础二、法学综合考试曾宪义:中国法制史,三版许崇德:宪法,四版王利明:民法,四版王作富:刑法,四版江伟:民事诉讼法,四版陈卫东:刑事诉讼法,二版史际春:经济法,二版周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二版程晓霞、余民才:国际法,三版郭寿康、赵秀文:国际经济法,三版章尚锦、徐青森:国际私法,三版刘春田:知识产权法,四版法理学朱景文:法理学研究,人大朱景文:比较法总论,人大朱景文:比较法学专题研究,人大朱景文:法社会学,人大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人大,十五规划,不是21世纪那本法制史赵晓耕:《中国法制史原理与案例教程》(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赵晓耕:中国近代法制史专题研究,人大林榕年、叶秋华:《外国法制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十五规划,不是21世纪那本叶秋华、王云霞:大陆法系研究,人大宪法与行政法韩大元:《宪法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韩大元、林来梵、郑贤君:《宪法学专题研究》(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李元起:中国宪法学专题研究,人大胡锦光:《行政法专题研究(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杨建顺:《行政规制与权利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刑法冯军、肖中华:刑法总论,人大谢望原、赫兴旺:刑法分论,人大高铭暄:刑法学原理(共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高铭暄: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民法王利明:民法总则研究,人大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人大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人民法院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上、下),人大杨立新:债法总则研究,人大王利明:合同法研究(一、二),人大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人大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人大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法律商法范建:商法,高教赵中孚:商法总论,人大叶林:公司法研究,人大叶林:证券法,人大贾林青:保险法,人大王欣新:破产法,人大知识产权法刘春田:知识产权法,四版,人大2009李琛:知识产权法关键词,法律李琛:论知识产权的体系化,北大吴汉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人大诉讼法江伟:民事诉讼法,四版,人大2008江伟:民事诉讼法专论,人大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人大王新清等:刑事诉讼程序研究,人大何家弘、张卫平:简明证据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何家弘:证据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经济法潘静成、刘文华:《经济法》,三版,人大2008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史际春:《企业和公司法》,人大王欣新:《公司法》,人大徐孟洲:《信托法》,法律徐孟洲:《税法》(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徐孟洲、孟雁北:《竞争法》,人大朱大旗:《金融法》(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王欣新:《破产法》(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环境与资源法周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二版周珂:环境法学研究,人大周珂:生态环境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际法邵沙平:国际法专题研究,人大朱文奇:国际条约法,人大郭寿康、赵秀文:国际经济法,三版,人大2009郭寿康、韩立余:国际贸易法,人大赵秀文:国际贸易法专题研究,人大余劲松:国际投资法,法律出版社章尚锦、徐青森:国际私法,三版,人大2007赵秀文:国际私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人大《法理学》,人大法学院21世纪系列教材,孙国华、朱景文主编,人大出版社1999,11。

云南民族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参考书目

云南民族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参考书目
716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陈万柏、张耀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版。
717民商法
1.《民法学》,吴汉东、陈小君,法律出版社,最新版。
2.《民法学》王利明、杨立新、王轶、程啸,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3.《商法学》,范健、王建文,法律出版社,最新版。
4.《商法学》,覃有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711民族学概论
《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小地方,大论题》,[挪威]埃里克森,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713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概论》,政治学概论编写组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7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2.《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814艺术学综合
1.《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云南艺术史》,李昆声著,云南教育出版社。
815语言学理论
1.《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
2.《语言学概论》,马学良,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816民族文学、文学理论
823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版。
82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825西南民族史
《西南民族史》,尤中,云南大学出版社。
827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
718东南亚文化发展史
《东南亚文化发展史》,贺圣达,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考研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及历年考研真题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考研复试科目复试参考书及历年考研真题

1 / 5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育明教育官方网址: 育明教育:2014年冲刺押题保分课程6000元;视频保过课程6折;复试保录9800元,不过全退!赠送阅卷人一对一指导!(仅限100名)法学考研参考书2008年以后人大就不再公布参考书,但是根据我们育明教育咨询师看来,其实这只是形式而已,人大有自己出题的风格和特色,这个不会轻易改变的,当然这也就决定了教材也会有自己的教材了,那就是学校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的本科生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以下是育明教育咨询师根据历年考研真题及内部信息为2012年考生推荐以下参考书:1、法理学参考书目:朱景文主编、张志铭朱力宇范愉副主编、2008版育明教育解析:法理学目前学校有两个版本的,一个是朱景文主编的《法理学》,一个是孙国华和朱景文合编的《法理学》。

孙国华是学校法理学的奠基式人物,都80岁了,但还是活跃于学校,故还有两个版本的,估计不久的将来马上会统一为朱景文主编的法理学教材了,孙老需要休息了,而且本校法学本科的学生用的也是朱景文这版书,这版书也更全面。

2、民法学参考书目:2 / 5全国统一咨询热线:400-6998-626 育明教育官方网址: 王利明主编、2010年第5版3、刑法学参考书目:王作富主编、黄京平副主编、2009年第四版4、诉讼法参考书目:(1)民事诉讼法:江伟主编、肖建国副主编、2008年第四版(2)刑事诉讼法:陈卫东主编育明教育解析:目前陈卫东在学校刑事诉讼法领域为主导性人物,考验复习资料按理应该用陈卫东主编的,但其主编的书经常脱销,又考虑到考试的基础性,也有很多考生用程荣斌主编的刑事诉讼法,其具体信息为:程荣斌主编、王新清甄贞副主编,2009年第三版5、宪法参考书目:许崇德主编、胡景光副主编、2009年第四版6、 法制史参考书目:曾宪义主编、郑定赵晓耕副主编、2009年第三版7、 三国法参考书目:(1)国际法:程晓霞余民才主编、2008年第三版(2)国际私法:章尚锦徐青霞主编、许军珂副主编、2007年第三版(3)国际经济法:郭寿康赵秀文主编、2009年第三版8、知识产权法参考书目:刘春田主编、2009年第四版、42元9、经济法参考书目:。

环境资源法教案(节选)

环境资源法教案(节选)

情况资源法教案(节选)讲授时数及学分:本课程共40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共4个学分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法学适用东西:本科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课本:王文革主编:《情况资源法》,北京大学出书社,2009年8月版参考书目:张梓太:《情况与自然资源掩护法学》,北京大学出书社2007年版⏹张梓太:《自然资源法学》,北京大学出书社2007年版⏹汪劲:《情况法学》,北京大学出书社2006年版⏹吕忠梅:《情况法学(第二版)》,执法出书社2008年版⏹周珂:《情况与资源掩护法》,中国人民大学出书社2007年版⏹UNEP:《情况法教程》,执法出书社2002版⏹基斯:《国际情况法》,执法出书社2000版讲授形式:多媒体讲授讲授目的:通过课堂讲授与司法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情况资源法学知识阐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讲授要求:1.应当注意并处理惩罚好与其它部分法的干系。

2.应当处理惩罚好必学内容与选学内容的干系。

3.应当将理论讲授与案例讲授相结合。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须要的案例解说是学好本门课程的重要条件。

4.了解情况资源执法的具体规定(分论部分),熟练掌握情况资源法学根本知识(总论部分),灵活运用情况资源法学根本知识阐发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章情况资源法概述讲授目的:让学生掌握情况资源法的看法、性质、职位,了解情况资源法的目的和作用,为背面的学习奠定底子。

讲授难点:情况资源法的特征、情况资源法的目的讲授重点:情况的界说、情况问题产生的泉源、情况问题与情况法讲授要领:课堂讲授第一节情况资源与情况资源问题一、情况与自然资源(一)情况的看法和种类情况资源法学中所称的情况是以情况科学对情况的界定为底子的。

差别的国度针对其立法的要求和可能,对情况做出了相应的立法界定。

纵观各国立法的状况,情况资源执法对情况的解释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将情况的界说在立法上作扩充性、归纳综合性的解释。

第二种是在情况根本法中对情况的界说仅作列举式规定,而具体领域由单项立法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学家2007年第1期[2006年中国法学学术发展报告]环境资源法学蓬勃发展、务实创新周珂*曹霞**一、学术研究概况2006年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可谓屿彩纷呈,硕果累累。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立足于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协调发展、统筹规划、注重和谐的思想贯穿到整个环境资源法学的研究中;第二,与相关学科的互动与对话进一步推动了环境资源法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国际法等相关学科的学者开始关注并参与了环境资源法学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促进了环境法学体系的完善、理论深度的拓展、研究水平的提升;第三,理论探讨、实务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发展,学术活动空前活跃;第四,与环保实际工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承担了许多重要科研课题与项目的研究,成果丰富,效益显著;第五,学术研究队伍迅速壮大,更多的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学术研究成果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

本年度的主要学术活动有: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与学术研讨会于8月10日至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这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与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司和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承办。

本次会议以我国民法典制定中的环境法律问题、矿产资源与能源法律问题、区域经济与区域环境法律问题以及其他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等为主题,收到了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福州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等90多个单位的450多位作者的论文380多篇。

全国人大环资委叶如棠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孙在雍副会长等同志参加了会议。

与会者对环境保护用地制度、生态破坏的社会化填补、环境权益的多渠道救济、环境再生金制度、环境损害赔偿概念的重新界定、矿难事故的刑法遏制、非法煤矿的原因和对策、自然资源的权属问题、矿产自然资源所有权的行使、矿产权的合理流转和矿产资源的利益分配等问题展开全面而热烈的讨论,广泛深入地交换了观点。

由全国人大环资委与瑞士联邦经济总局共同主办的/电子废物循环利用立法问题研讨会0于2006年12月12日在人大会议中心召开。

来自人大环资委、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国内与外资企业的专家与学者与瑞士驻华使馆大使、瑞士环境法方面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认真比较了欧盟、瑞士与中国在电子废物的收集、循环利用等立法领域的经验,在广泛交流与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宝贵的立法建议与意见,对我国今后循环经济立法的出台与电子废物循环利用专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大有裨益。

本年度各院校环境法学术活动丰富,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都举办了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主讲的环境法讲座或论坛,北京市环境法学研究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北京环境法论坛于年底启动,首次论坛由国家环保总局祝光耀副局长做题为5中国的环境保护与十一五规***山西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划6学术报告,并与参会者进行了学术对话。

来自大专院校的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境法的人士一百余人参加了论坛。

此外,环境资源法学对外交流活动也比往年增多。

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和武汉大学环境法基地分别组织出访欧美一些国家,北京市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出访澳门并举办了首届京澳两地环境资源法学论坛。

本年度院校环境资源法成功申请的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也十分显著。

环境资源法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日臻完善令国内法学界瞩目,也日益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

本年度的主要学术著作有:梁从诫主编的52005年:中国的环境危局与突围6,潘岳主编的5绿色中国文集6,李爱年著的5环境法的伦理审视6,吴舜泽的5国家环境安全评估报告6,刘建辉的5环境法价值论6,李挚萍著的5环境法的新发展)))管制与民主之互动6,马光等编著的5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6,王灿发主编的5环境与自然资源法案例教程6,郭建安、张桂荣著的5环境犯罪与环境刑法6,左坚卫、史丹如著的5危害公共卫生和环境资源犯罪司法适用6,冯之浚等主编的5循环经济立法研究)))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6等。

本年度的译著颇丰,主要有:汪劲、严厚福、孙晓璞编译的5环境正义:丧钟为谁而鸣?)))美国联邦法院环境诉讼经典判例选6(Environmentaljustice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collection of classic env-i ronmental cases from U 1S Federal Courts ),Norgard,Jorgen Stig (丹麦)著;周珂等翻译的5国际商法与环境(第5版)6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 w and Its Environment Richard Schaffer Beverley Earle Filiberto A -gusti (美)著;高沛峻、李健译5从我做起,走向低能耗社会6(Managing the home Managing energy),Chris Long (美)著;廖红译的5美国环境管理的历史与发展6(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 -tal management in America),Gayle Woodside 和Dianna Kocurek (美)著,毛海峰等译的5环境、安全与健康工程6,Ilkka Hanski 著,陈小勇等译5萎缩的世界)))生境丧失的生态学后果6(The shrinking world ec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habitat loss)等。

二、研究热点与创新思想(一)环境法与民法的对话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仅催生了环境法与环境法学,也对传统部门法,特别是民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环境法如何通过/物化0更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民法怎样实现/绿化0引发了环境法学与民法学之间的一场严肃的对话,并成为近年来环境法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环境法与民法对话的路径。

有学者认为,环境法与民法对话的实质是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对话。

二法对话有利于各自拓宽视野、转换思路、重构价值理念、更新调整方法。

他们认为,界定环境法与民法,应淡化/领域定型0而采/问题定型0方法;解决环境法问题,两法需要合作,并以/公序良俗0为联结点。

¹也有学者提出,促进民法典的/绿化0可以环境权为桥梁协调环境法和民法的关系,并有选择地赋予自然体民事主体地位。

º(二)能源与矿产资源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与矿产资源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由此而引发的问题成为环境法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学者们的共识是:尽快出台能源基本法是推动我国能源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

能源安全应当成为我国能源基本法必须考虑的核心价值,»¼此外还要坚持能源国有、可持续利用、节能高效、能源代际公平、清洁利用能源或开发利用能源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等原则。

½能源法法学家 2007年第1期¹º»¼½莫神星:5探讨我国能源法的基本原则6,载5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6。

林安薇:5能源安全观与3能源法4的理性建构6,载5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6。

柯坚:5我国能源法安全价值刍议6,载5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6。

戚道孟、高俊芹:5环境问题与民法典绿色化的法律设想6,载5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6。

周珂、侯佳儒:5环境法与民法学的范式整合6,载5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6。

的基本内容还应将建立公众参与能源开发利用的机制、确立能源企业社会责任等内容纳入其中。

¾此外,还应当明确规定能源环境安全的目标、监管体系、基本要求、主要措施,¿应当建立能源安全评价体系,并制定石油储备法律法规。

ÀÁ lu 在监管方面应当设立综合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

l v 除基本法外,学者们还对涉及能源的单向法的制定与修订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

如,在油气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中建立环境风险评价制度、开征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税费等。

l w 我国5电力法6应强化电力监管的独立性,对电监会作为电力监管的主要机构作出明确规定,l x 还应当出台有关管理电价、促进水电开发、实行农村电气化等的配套法规与规章。

l y 我国5可再生能源法6的修订应将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的发展规划纳入其中, lz 并在该法的指导下,鼓励依靠市场形成开发生物质能的产业模式。

l {关于矿业权的属性问题一直备受学界的关注。

对于采矿权,随着其内容的逐步明晰,物权说已基本成为学界的主流学说,但对其物权种属性则众说不一。

有学者认为,采矿权在一级市场中是用益物权下的行政特许物权,而在二级市场中是用益物权。

l |另有学者认为,采矿权是他物权,是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统一。

探矿权不是物权,也不是知识产权,而是具有债权和行政权混合性质的权利。

l }还有学者认为,采矿权是最完整的用益物权,而探矿权是逐渐完善的用益物权。

l ~此外,学者们普遍反映,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对矿业权的流转设限过多,计划经济色彩浓厚,不利于矿产资源的有效配置,也不利于吸引外资。

建议:赋予探矿权人在发现矿产资源后直接取得采矿权的法律地位并获得地矿部门颁发的/采矿证0,并获准以该/采矿证0进行流转;取消或修改矿业权流转不得牟利的规定,同时制定严格的审查、监督与管理制度;简化矿业权取得手续;提高矿产行政主管机关的办事效率等。

为了实现矿业权的顺利流转,有学者还主张实行矿业权一体化,引入矿业权信托机制、加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等。

m u (三)区域经济与区域环境保护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特征显著。

一方面,不同的本土环境资源决定着区域经济的特点;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又决定了区域环境问题的特殊性。

我国应在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针对区域环境和经济特点制定地方性法律规范,以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

m v 有学者认为,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区域环境法律制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因此,国家有必要在统一的环境制度中树立引导高科技发展,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的立法目标;并建立和加强绿色GDP 考核体系,以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

m w 另有学者认为,目前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还没得到根本治理,应当是当前环境治理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在立法上应把/控制公害,保护健康、维护生活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源法学蓬勃发展、务实创新¾¿ÀÁl ul vl wl xl yl zl {l |l }l ~m um vm w 黄德林、朱清:5论区域环境法律制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6,载5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