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济学原理-卢锋第24讲
第14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14章 宏观经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11c20b4e767f5acfa1c7cdd1.png)
失业的影响
失业的代价与收益之比较: 收益:个人效率的最大发挥和社会资源的 最优配置。 代价:社会产量的减少和个人收入的减少。 奥肯定理[Okun’s Law]—— 失业率的变动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动 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人力资本的损失和不利的社会影响。
¼ 2-2¡ à ¹ GDPÔ ³  ¼ Æ Ê Ò Â Í ¢ À ú ö ¤Ê °ä §µ Ê
五、财政政策的效果
乘数效应[Effectiveness of Multiplier] ——政府支出或税收所引起的总需求成倍 增长或减少。 1 1 政府支出乘数 ⊿Y =
⊿G 1-b(1- t )
税收乘数
⊿Y = -b 1 ⊿T 1-b(1- t )
挤出效应[Effectiveness of Crowding out]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 [见教材P517] 主要原因: 政府支出增加→物价上涨→实际货币 供给减少→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和消费减 少。
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分类: ⑴温和的通货膨胀
[Moderate Inflation]
⑵奔腾的通货膨胀
[Galloping Inflation]
⑶恶性通货膨胀或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
[Hyperinflation or Runaway Inflation]
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Redistribution Effects of Inflation] 固定收入的领取者受损,固定支出的支付者受益。 雇工受损,雇主受益; 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出租者受损,承租者受益。 可预见影响小,不可预见影响大。 可预期的通货膨胀[Anticipated Inflation] 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Unanticipated Inflation]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Output Effects of Inflation]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三版》第24章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三版》第24章](https://img.taocdn.com/s3/m/f434966c1eb91a37f1115c73.png)
参考资料:美国CPI篮子中有什么?
案例:北京的CPI的计算流程
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流通和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方 案》的要求:
1. 2. 3. 4. 5.
选择代表规格品。 抽选价格调查点。 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权数。 价格调查及计算平均价格。 计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4.1.2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问题 Problems in Measuring The Cost of Living 消费物价指数的目的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换句话说,消 费物价指数要确定为了保持生活水平不变,收入应该增加多 少。但是,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 这个指数有三个广泛承认但又难于解决的问题:
上半年 7.9%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09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 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统计显示,2009年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 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0%,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
24.1.1 如何计算消费者物价指数 How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Is Calculated
2005年美元的薪水=1931年美元的薪水×2005年物价/1931年物价 =80000×195/15.2=1026316(美元)
案例:指数先生进入好莱坞
24.2.2 指数化 INDEXATION
正如我们刚刚说明的,当比较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时,要用 物价指数来校正通货膨胀的影响。在经济中的许多地方都表 现出这种校正。当某一美元量根据法律或合约自动地按通货 膨胀校正时,这种美元量就称为通货膨胀的指数化。
24.1消费者物价指数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费者物价指数是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 费用的衡量指标。在这一部分我们讨论如何计算消 费物价指数,以及在这种衡量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我们还要讨论如何比较消费物价指数与GDP平减指 数。
经济学原理第五版第24章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五版第24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45f8d7b14e852458fb579e.png)
宏观24章答案第二十四章生活费用的衡量复习题 1 .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对消费物价指数影响大:鸡肉价格上升10% ,还是鱼子酱价格上升10% ?为什么? 答:当鸡肉和鱼子酱的价格都上升10%时,哪一项对消费物价指数的影响大要看哪一项在消费物价指数中的权数大些,权数大的商品价格上升对消费物价指数影响大.2 .描述使消费物价指数成为生活费用一个不完善衡量指标的三个问题.答:消费物价指数的目的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变动,但消费物价指数并不是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
这个指数有三个广泛承认但又难于解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替代倾向。
当价格年复一年地变动时,它们并不都是同比例变动的:一些价格上升得比另一些高。
消费者对这种不同价格变动的反应是少购买价格上升大的物品,多购买价格上升少或者甚至下降的物品。
这就是说,消费者把那些变得昂贵的物品替代掉。
但计算消费物价指数时假设一篮子物品是固定不变的。
由于没有考虑到消费者替代的可能性,所以消费物价指数高估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消费物价指数的第二个问题是新产品的引进。
当引进了一种新产品时,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更多的选择又使每一美元更值钱,因此,消费者为了维持任何一种既定生活水平所需要的钱少了。
但由于消费物价指数是根据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来计算,所以,消费物价指数并没有反映货币购买力的这种变动.消费物价指数的第三个问题是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如果从某一年到下一年一种物品的质量变差了,那么,即使该物品的价格仍然不变,一美元的价值也下降了。
同样,如果从一年到下一年一种物品的质量上升了,一美元的价值也上升了。
劳工统计局尽其最大的努力来考虑质量变动。
当篮子里一种物品的质量变动时,劳工统计局就要根据质量变动来调整物品的价格。
实际上这是力图计算一篮子质量不变物品的价格。
然而,质量变动仍然是一个问题,因为质量是很难衡量的.3 .如果海军潜艇的价格上升了,对消费物价指数影响大,还是对GDP 平减指数影响大?为什么? 答:如果海军潜艇的价格上升了,对GDP 平减指数影响大。
2024全新经济学ppt课件
![2024全新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02e5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1.png)
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 。
03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分析
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方式调节市场流动性。
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影响信贷规模。
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 利率政策: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引导市场利率 变动。
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利率渠道
01
激励理论
概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 伯格双因素理论以及麦克利兰成 就动机理论等激励理论。
02
激励机制设计原则
探讨激励机制设计的公平性、差 异性、可持续性以及动态调整等 原则。
03
激励机制的实践应 用
介绍股权激励、奖金制度、晋升 机会以及员工福利等常见激励手 段,并分析其优缺点。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向
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支持重点领 域和薄弱环节发展。
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
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 匹配,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强化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形成共促 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同时,加强预期管理,保持经济运行 在合理区间。
04
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探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际贸易类型、特点和趋势
贸易类型
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管理贸易
贸易特点
全球化、多边化、自由化
贸易趋势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
国际投资动机、方式和风险
投资动机
市场寻求、资源寻求、效率寻求
投资方式
绿地投资、跨国并购、证券投资
投资风险
2024年经济学原理培训资料包学习经济学基础和市场机制
![2024年经济学原理培训资料包学习经济学基础和市场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6fdf432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e.png)
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批创 新型领军企业脱颖而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 要力量。
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构建
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01
政府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推动形成主体功
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02
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
社会政策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 施
05
当代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和意义
01 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 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02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通过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打造经济 发展的新动力,助力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2024年经济学原理
培训资料包学习经济
学基础和市场机制
汇报人:XX
2024-01-23
目录
• 经济学基础概念与原理 • 市场机制及其运行规律 • 微观经济政策分析 • 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 • 当代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讨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经济学基础概念与原理
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经济学定义
汇率制度原理
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汇率制度在国际贸易 和国际金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国际贸易政策与汇率制度的关系
国际贸易政策和汇率制度都是一国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 约。合理的国际贸易政策和稳定的汇率制度有助于促进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03 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4章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4章宏观经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79ad807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e9.png)
宏观经济学
04
03
01
02
凯恩斯的政策主张是针对经济萧条和失业提出来的。在经济萧条时,增加政府支出而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税收,政府必然出现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只能通过发行公债来加以弥补。
但公债不能向公众和厂商发行,否则会抵消刺激经济的作用。
公债只能卖给中央银行。
*
“公债哲学”——公债无害论
宏观经济学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P0—基期价格, Q0—基期交易量, Pt—报告期价格
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
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
通货膨胀的分类
宏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0
Y
r
IS2
r1
E1
Y1
IS1
E2
Y2
r2
LM
Y3
财政政策的效果(2) [教材P513图16-1(b)]
IS曲线的斜率越大,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不敏感,挤出效应就越小,即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则效果就越小。
*
宏观经济学
IS曲线的斜率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投资对利息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 [即d越大], 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 小,反之则越大。 ②投资或政府支出的乘数越大,IS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
二、各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与协调
宏观经济学
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高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
低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2024版经济学基础全套完整版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经济学基础全套完整版ppt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b5d5e6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c.png)
相互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 学都是经济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二者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微观经济学 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
学的延伸和扩展。
2024/1/29
6
02
市场需求与供给
2024/1/29
7
需求理论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1/29
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
01
解释需求函数的概念,如何通过价格和数量描述需求关系,并
供给的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供给的因素,如价格、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相关商品价 格和生产者预期等。
供给的变化与供给量的变化
区分市场供给的变化和供给量的变化,举例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
2024/1/29
9
市场均衡价格形成机制
1 2
市场均衡的概念 解释市场均衡的定义,即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消 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和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相 等。
18
05
市场结构类型与竞争策略
2024/1/29
19
完全竞争市场特点及厂商决策分析
完全竞争市场特点
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个厂商的市场份额都很小。
2024/1/29
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没有差异。
20
完全竞争市场特点及厂商决策分析
2024/1/29
01
资源的流动性很高,厂商可以自由 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2024/1/29
3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37
2024/1/29
24
垄断市场形成原因和弊端剖析
01
02
03
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可能对不同消费 者实行价格歧视,即对不 同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2024版年度全新经济学ppt课件
![2024版年度全新经济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409f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d.png)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利率渠道
通过调整官方利率影响市场利 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
资产价格渠道
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影响资产 价格,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财 富和投资行为。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 格渠道、汇率渠道等。
2024/2/2
信贷渠道
通过控制银行信贷规模,影响 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条件。
2024/2/2
经济学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 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 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 的学科。
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稀缺性、选 择、资源配置、经济行为和经济现 象等。
4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等) 的经济行为,以及这些经济单位之间 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
均衡价格与数量
当市场需求等于市场供给时,达到市场均衡,此 时的价格和数量分别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024/2/2
6
价格机制及作用
2024/2/2
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是指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价格变动与供求变动之 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作用过程。
价格机制的作用
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调节机制,它能 够自动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引导企业和居民的经济行为, 实现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
风险防范和化解
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灵活运用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
在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过程中,要关注潜在 风险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化解。
2024/2/2
27
06
国际经济关系与合作发 展
2024/2/2
微观经济学第9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第9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13e7d1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6.png)
在信息不对称本身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前提下,减轻其所导致的效率损失的主要办法是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代理成本。
1
所谓激励机制,将代理人的收益(或风险)与委托人的利益(或风险)联系在一起的,以防道德风险的机制。
2
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
总结
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
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es]
第三节 外部性 一、外部性及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外部不经济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
私人成本 [Private Cost] 社会成本 [Social Cost] 负外部性导致社会成本高于私人成本。
对垄断的管制:递增成本
MC
MR
D=AR
P
Pm
Pc
Pz
Qm
Qz
Qc
Q
AC
教材P372 图11-2
对垄断的管制:递减成本
MC
MR
D=AR
P
Pm
Pc
Pz
Qm
Qz
Qc
Q
AC
教材P373 图11-3
03
02
01
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egislation]
——取缔垄断行径、贸易限制和那些旨在抬高价格或取消竞争的厂商勾结行为的各种法律。
04
逆向选择的结果
01
04
02
03
三、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也是信息不对称,所不同的是,它并不是由签约前就给定的外生信息分布不对称所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签约后交易一方的行为不被另一方准确地观察或臆测到,从而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所以,与逆向选择相关的信息不对称被称之为事前的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相关的信息不对称被称之为事后的信息不对称。
第十六章失业ppt课件
![第十六章失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ee999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c.png)
2003年3月28日星期五12时
"经济学原理"第24讲“失业”卢锋,
39分36秒
CCER,2001秋季
12
自然失业率
区分相对性:摩擦性失业可以看作是一种因择业不当 发生的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原因也在于经济调整 存在摩擦。它们统称为“摩擦和结构性失业”,与它对 应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
这里“自然”指经济中“潜在产出(potential output)” 得以实现的失业率;所谓潜在产出,则是指资源得到 充分利用,同时不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产出水平。
Demand-deficient unemployment与宏 观经济运行周期相联系。在宏观经济繁 荣高涨时期,对产品和劳务费总需求上 升,对劳动派生需求量也上升,失业率 比较低;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对产 品和劳务总需求萎缩,劳动力派生需求 量下降,因而失业率比较高。需求不足 带来的失业,指总需求相对不足减少劳 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
肯定律(Okun’s Law)。
2003年3月28日星期五12时
"经济学原理"第24讲“失业”卢锋,
39分36秒
CCER,2001秋季
17
失业的代价和危害
1 经济代价: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2 社会代价:给失业者及其家庭带 来精神和心理伤害。
3 政治影响:过高失业率还可能影 响政治稳定。
2003年3月28日星期五12时
39分36秒
CCER,2001秋季
8
我国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与我国经济转型背景相适应,我国失业 统计存在多方面特点或问题。第一,仅 包括城镇经济,没有包括农村。第二, 仅限于有城市户口的经济活动人口,没 有包括来自农村但实际常住城市的劳动 力对象。第三,失业统计中判断人们是 否在就业服务机构求职登记为标准,如 果没有在相关机构正式登记,就会被失 业统计所遗漏。第四,没有包括下岗人员。
2024版年度曼昆宏观经济学中文版讲义全套教学课件pptx
![2024版年度曼昆宏观经济学中文版讲义全套教学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a12d0b7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a.png)
pptx目录•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货币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财政政策与政府支出乘数效应•国际经济关系与汇率制度选择•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应用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特点研究对象特点总量分析,关注经济总体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政策导向,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相互联系区别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介绍010203国民收入定义与分类核算方法与数据来源国民收入核算的意义经济增长理论包括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等,探讨经济增长的源泉、机制和影响因素。
经济增长政策实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等,通过调节总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等手段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应注重可持续性,避免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实践失业、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目标失业类型与原因通货膨胀类型与影响平下降等。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货币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银行体系定义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组成的复杂系统。
中央银行职能发行货币、制定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作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
其他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促进资金融通。
货币银行体系概述及功能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策略货币政策工具种类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策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进而调控货币供应量。
利率政策运用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影响居民储蓄和企业投资,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公开市场操作方式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等有价证券,调节市场流动性。
2024版全新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2024版全新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7d1fc8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f.png)
政策取向
促进经济增长、保障社会公平、提高居民生 活质量等。
2024/1/30
20
04
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经济学 发展
2024/1/30
21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演变
传统贸易理论
基于比较优势、要素禀赋等理 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动因和利益 分配。
新贸易理论
引入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等 概念,解释产业内贸易和跨国 公司行为。
消费者均衡
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2024/1/30
无差异曲线
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 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5
生产者行为与市场结构
生产函数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 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 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 关系。
35
气候变化背景下绿色经济发展路径探索
低碳经济转型
通过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措施,推动低碳经济转型,降低温 室气体排放。
可再生能源发展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促进能 源可持续发展。
绿色产业培育
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环保产业、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推动经济 绿色发展。
2024/1/30
02 03
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
新自由主义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私有化和市场 化改革,放松对市场机制的管制,实行自由贸易和投资自由 化政策。
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批判。一方面,有人 认为新自由主义过于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忽视了市场失灵 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新自由主义在 实践中导致了社会不公、贫富分化等问题。
2024年度经济学讲义完整版
![2024年度经济学讲义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0082b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7.png)
均衡价格是指市场上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价格。
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
市场价格在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下不断调整,直至达到均衡状 态。
均衡价格的变动
当市场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化时,均衡价格也会相应发生变动。
2024/2/3
11
价格弹性理论及应用
2024/2/3
价格弹性的概念与分类
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对需求量或供给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可分 为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公共物品提供
政府直接提供或鼓励企业提供公共物品,以 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2024/2/3
税收和补贴政策
政府通过税收和补贴来调节经济活动,纠正 外部性带来的市场失灵。
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提升
政府通过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提升来减少信息 不对称现象,提高市场效率。
31
公共政策效果评估
成本效益分析
评估政策实施所需的成本和政 策实施后产生的效益,以确定
垄断竞争市场特点
01
02
03
04
市场上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 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产品差异化是垄断竞争市场的 重要特征。
厂商对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 力,但长期内经济利润为零。
厂商之间的竞争手段主要是非 价格竞争。
2024/2/3
25
寡头垄断市场特点
市场上只有少数几个厂商,每个厂商 在市场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
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行为
2024/2/3
完全竞争市场
指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产品是同质的,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信息是完全的市场 。
厂商行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只能根据市场价格进行生产。厂商追求利润最 大化,但长期均衡时利润为零。
最新经济学原理讲干预代价下发
![最新经济学原理讲干预代价下发](https://img.taocdn.com/s3/m/6de52f178bd63186bcebbcf7.png)
表1,国有粮食部门亏损挂帐额 (1995年-1998年1季度)
300
250
200
亏 损 150 额
100
50
0 198185
亏损额(亿元/季度)
1986 1990 1991 1995 1996
年份(季度)
1997 1998*
22.01.2021
"经济学原理"第7讲“竞争效率与干预”
14
卢锋,2006秋季8讲干预政策分析卢锋
22.01.2021
"经济学原理"第7讲“竞争效率与干预”
17
卢锋,2006秋季8讲干预政策分析卢锋
保护价干预
• 政府把价格确定在高于均衡水准,称为地板价(Floor Price);对生产/供给方有保护作用,又称为保护价。
(1)最低限价导致相 当Q2Q3的过剩供给。 (2)消费者剩余减少 了A+B。 (3)生产者剩余增加 了A-C。 (4)净福利或死负荷 损失(Deadweight lose)为B+C。
2
卢锋,2006秋季8讲干预政策分析卢锋
对竞争性市场干预问题
• 虽然不可缺少市场机制,然而市场不 是万能的,因为种种原因政府会对市 场干预。
• 首先观察粮食价格干预案例,然后建 立一个分析框架对政府干预影响进行 分析。
22.01.2021
"经济学原理"第7讲“竞争效率与干预”
9
卢锋,2006秋季8讲干预政策分析卢锋
粮食保护价干预政策案例:
计划时期统购统销价格干预
•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农村实行粮食等 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农民有义务用 低于市场价格的征购价格向国家销售 所有余粮。
• 价格干预取向:通过价格手段挤压 (Squeeze)农业剩余,实施经济赶 超战略目标。
卢麒元资本论24讲笔记
![卢麒元资本论24讲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433f9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9.png)
卢麒元资本论24讲笔记《卢麒元资本论24讲》是卢麒元教授在讲授资本论课程时的笔记整理。
这门课程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资本论》展开,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以下是对《卢麒元资本论24讲》的一些多角度全面完整的回答。
首先,该笔记涵盖了《资本论》全书的内容,并且经过了卢麒元教授的解读和梳理。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分为三卷,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重要概念的阐述。
卢麒元教授通过24讲的方式,将这些概念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和解读,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资本论》的核心思想。
其次,卢麒元教授在这本笔记中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于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和阐述。
他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的经济现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资本论》中的理论。
这样的解读方式使得《卢麒元资本论24讲》不仅适合专业经济学者,也适合一般读者学习和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
此外,该笔记还对《资本论》中的一些争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卢麒元教授对于马克思的观点进行了评析,并结合当代社会和经济的变化,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见解。
这些观点既是对《资本论》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解答,给读者带来了新的思考角度和启示。
此外,卢麒元教授还在笔记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对于《资本论》的研究历史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
这些引用和综述不仅丰富了读者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总之,《卢麒元资本论24讲》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资本论》的笔记整理,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这本书不仅适合经济学专业学生和学者,也适合对经济学和社会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原理"第24讲“通货膨胀”卢
10
锋,CCER,2002动的一个前提, 是假定货币流通速度大体稳定。这一假定 是否符合实际?经济学家对此进行大量经 验研究,发现各国不同时期货币流通速度 有的确实比较稳定,有的虽然存在长期下 降趋势,但是短期内波动不大。给定流通 速度大体不变或趋势比较平稳的条件,货 币学派强调的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关系, 在长期确实具有成比例对应关系。
超速通货膨胀
• 20年代初德国超速通货膨胀:物价水平在1922年1 月至1923年11月不到两年间上升了100亿倍。这意 味着,如果一个富翁在1922年初拥有300万马克的 德国政府债券,第二年末他的全部财富还买不到一 块糖果。
• 匈牙利40年代超速通货膨胀: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物 价上升幅度最大的通货膨胀。在1945年7月至1946 年7月的一年间,这个小国的物价指数从100飙升到 接近400(1027)。以1英寸高度表示物价指数上升 100,表达这个年通货膨胀率的纵轴坐标高度,相 当于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000,000
1,000,000
100,000
(1937年1-6月=1)
10,000
价格指数、货币发行指数
价格指数 货币发行指数
1 100 10
1,000
1937 1939 1941 1943 1945 1947 1949 年份
"经济学原理"第24讲“通货膨胀”卢
• 货币增长既要满足真实产出和价格上升对媒介手段的 需要,另外要满足经济货币化进程对货币额外增加需 要。仅看名义GDP增幅与货币增幅关系,就会发现二 者出现越来越大差距,形成货币流通下降现象。
"经济学原理"第24讲“通货膨胀”卢
13
锋,CCER,2002秋季
通货膨胀分类
• 可以把年度物价上涨幅度不超过10%的通货膨 胀称为温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百分比超过两 位数的通货膨胀是严重通货膨胀;物价年上涨 幅度达到三位数或更高的,称为超速通货膨胀 或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
"经济学原理"第24讲“通货膨胀”卢
16
锋,CCER,2002秋季
中国40年代超速通货膨胀
100,000,000,000,000
10,000,000,000,000
1,000,000,000,000
100,000,000,000
10,000,000,000
1,000,000,000 100,000,000
2
锋,CCER,2002秋季
交易方程式之二
• 把名义GDP表示为真实产出数量(Q)与一般物 价水平(P)的乘积,交易方程式改写为:
• V = PQ / M
• 它表明一国货币流通速度等于真实产出数量与一 般价格水平乘积除以货币存量。假设存在只有一 种商品——窝窝头的原始经济,总的货币供给为 100元,窝窝头产量为1000斤,每斤窝窝头平均价 格0.5元,那末利用可见交易方程式,货币流通速 度为(1000 0.5)/ 100 = 5,即一年中每元钱在 交易中被换手5次。
"经济学原理"第24讲“通货膨胀”卢
11
锋,CCER,2002秋季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名义GDP、货币增长(%) 名义GDP/Mo
8000
18
7000
货币增长
名义GDP
17 16
6000
Mo流通速度
15 14
5000
13
12 4000
11
3000
10
9
2000
8
1000
7
6
0
5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经济学原理"第24讲“通货膨胀”卢
9
锋,CCER,2002秋季
交易方程式之三
• 货币数量论的又一表达:P = VM / Q
• 采取这一表达,原因在于古典经济学家通常相 信,货币流通速度大体是稳定的。另外他们还 相信,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经济增长步幅也是 稳定的。因而货币供应量变化会表现为价格水 平变动。现代货币学派(modern monetarism) 改造和发展了古典经济学这一传统。他们的核 心观点是:货币供应量增长在短期内决定产出 水平,在长期决定物价水平。
经济学原理-卢锋第24讲
通货膨胀
• 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称为通货膨胀。我国80年代以来 发生了四次通货膨胀。
25
20 价格变动率(%)
15
10
5
0
-5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年份
"经济学原理"第24讲“通货膨胀”卢
• 也有经济学家把不会显著改变相对价格和收入 分配的通货膨胀称作温和通货膨胀(modest inflation);把年上涨率超过50%或者100-200% 的称为奔腾通货膨胀(galloping inflation),年 率超过1000%的称为超速通货膨胀。
"经济学原理"第24讲“通货膨胀”卢
14
锋,CCER,2002秋季
年份
"经济学原理"第24讲“通货膨胀”卢
12
锋,CCER,2002秋季
经济货币化解释
• 经济货币化指以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经济 活动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占比例。成熟发达市场经济 国家,早已经完成了货币化进程,发展中国家经济或 计划经济货币化程度较低。
•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经历体制转型。 自给经济转变为交换经济,计划协调的经济逐步融入 市场经济,意味着经济运行需要更多货币媒介手段。
"经济学原理"第24讲“通货膨胀”卢
15
锋,CCER,2002秋季
货币学派观点的论证
• 超速通货膨胀环境下,一般物价水平可能每年上升 几百或几千倍,由于一年内经济中真实产出增长通 常难以超过10%,货币流通速度变动也比较有限, 因而相对于超速通货膨胀的物价上升水平来说可以 忽略不计。由于货币数量论涉及的四个因素中,有 两个可以假定相对不变,因而物价水平猛涨必然伴 随着货币供应量相同数量级的飙升。经济学家对历 史上发生的多次超速通货膨胀进行了大量经验研究, 发现货币供应量与一般物价变动之间确实存在紧密 联系。因而,货币数量论关于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 的的立论,在超速通货膨胀场合得到有力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