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季羡林(苏美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 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 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从此 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 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 ,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 数十年如一日。 ”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 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 片灰黄。”
一、“童年 ”
“童年”那些人,那些事:
1.贫穷的家庭(最穷)。 2.艰辛的父辈(父亲、叔父)。 3.最高的享受:吃白面(奶奶——
白面馒头;母亲——白面饼子)。 4.童年的老师、伙伴(哑巴小)。 5.离开故乡离开母亲到济南。
二、“灰黄”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 他心里会是什么滋味,非有亲身经历 者,实难体会。我曾有几次从梦里哭 着醒来。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 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 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
——远离母亲的凄凉痛苦
1.生之穷苦
最穷的家 父辈艰辛 生活穷苦:
吃得穷、 穿得穷、 学得穷 远离母亲
——穷苦是底色(“灰黄”)
“当时全中国的经济形势是南方 富而山东(也包括北方其他省份)穷。 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穷。 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 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 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
来自百度文库
——最穷的家
“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 孤苦伶仃,相依为 命,房无一间,地 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 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 可想见。 ”
星期天的时候,每天一睁眼,我就爬起来,抬脚 就往花鸟市场跑。只见花卉苗木,盆景根雕,玉 石古玩,名人字画,旧书画报,应有尽有。那些 个颇有名士风范的老板,一见到我,就会像老朋 友一样,招呼一声“来啦?”。或品一杯香茗, 或赏一幅字画,或赏玩一块奇石……正像四十大 盗的藏宝山洞,阿里巴巴一声“芝麻开门”,洞 口轰然打开,奇珍异宝赫然入眼。我徜徉其中, 流连忘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这就是每周的最 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
——贫穷艰辛的父辈
我出生以后,家境仍然是异常艰 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 能吃红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 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 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一 年到底,就吃这种咸菜。
——吃得穷
“我那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就没 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 没有见过。”
——学得穷
——真情是暖色
母子之间 祖孙之间 伙伴之间 邻里之间
童年的画卷
穷苦是底色 趣味是亮色 真情是暖色
主题
文章记叙了作者“灰 黄”的童年,表现出作 者对童年往事的复杂感 受和对母亲、奶奶、儿 时伙伴等的真挚感情。
妙趣横生,温馨感人
整日捡拾谷麦的( 1 ) 吃到美味的(2 ) 逃离母亲追打、独自享用面饼的( 3 ) 母亲对我的( 4 ) 邻里之间的( 5 ) 1辛劳 2兴奋 3窃喜 4欲嗔还怜 5温馨融洽
伙伴游戏的畅快
“我们三个天天在一起玩水、 打枣、捉知了、摸虾,不见不散 ,一天也不间断。 ”
——趣味是亮色
刻骨铭心的穷苦, 难以忘怀的快乐。 在痛苦的生活中找到些许趣味, 在快乐中又夹杂着穷困的辛酸。 五味杂陈,意蕴丰富
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 “浮花浪蕾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 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 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 因为他真诚。
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 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 在济南叔父家,精神生活悲凉痛苦。
所以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 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 片无奈悲凉的灰黄。
2.活之趣味
吃白面馒头——“最大的愉快” 偷吃白面饼子——“尽情地享受” 小伙伴一起游戏——畅快
偷吃白面饼子
“有一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麦 子比较多,她把麦粒磨成面粉,贴 了一锅死面饼子。我大概是吃出味 道来了,吃完了饭以后,我又偷了 一块吃,让母亲看到了,赶着我要 打。我当时是赤条条浑身一丝不挂 ,我逃到房后,往水坑里一跳。母 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就站在水 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地享受了 。”
每天吃白面馒头
“我三四岁的时候,每天一睁眼,抬脚 就往村里跑(我们家在村外),跑到奶奶 跟前,只见她把手一卷,卷到肥大的袖 子里面,手再伸出来的时候 ,就会有半个白面馒头拿在手中,递给 我。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胆凤髓一般, 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 东西。……在长达几年的时间内,这是 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
——《怀念母亲》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 离开母亲。”
“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 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 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 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 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赋得永久的悔》
——远离母亲的“思”“悔”与 “痛”
3.情之真挚
母亲 奶奶 邻居 伙伴 ……
“ 大概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对门住的宁 大婶和宁大姑,每年夏秋收割庄稼的时候, 总带我走出去老远到别人割过的地里去拾麦 子或者豆子、谷子。一天辛勤之余,可以捡 到一小篮麦穗或者谷穗。晚上回家,把篮子 递给母亲,看样子她是非常喜欢的。 有一
年夏天,大概我拾的麦子比较多,她把麦粒 磨成面粉,贴了一锅死面饼子。我大概是吃 出味道来了,吃完了饭以后,我又偷了一块 吃,让母亲看到了,赶着我要打。我当时是 赤条条浑身一丝不挂,我逃到房后,往水坑 里一跳。母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就站在 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地享受了。 ”
我的童年
季羡林
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学者 造诣精深、享誉四海的大师
语言学家:几近失传的“绝学 ”
翻译家:《罗摩衍那》等 作家:散文《清塘荷韵》
等 《季羡林文集》共24卷
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季羡林散文
《我的童年》《怀念母亲》《 清塘荷韵》《夹竹桃》等散文因 为文字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 厚,被选入了中学教材,成为学 习的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