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毅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明比喻的含义
(1)以“操舟”比喻“有毅力者”、“得从容以进度其顺”;“反是者”,“故 彼岸终不可达也”。
(2)孔子“为山”之喻,无毅力者功亏一篑。
(3)以“平地”比喻有毅力者,“虽复一篑”、“吾往也”。 (4)孟子“掘井”之喻,半途而废,事业无成。
课文理解
2.分析文章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1)紧紧围绕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逻辑严密。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 说理方法,道理说得十分透彻。文章开篇从“天下”、 “古今”起笔,从 “成”、 “败”落笔,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一正一反,正反 对举的论证方法统领全文。 在论述时也从“顺境”与“逆境”, “至强之人” 与“志力薄弱之士”、 “次弱者”、 “稍强者”、 “更稍强者”的正反对 举。 语言浅近流畅,充满感情。 (2)比喻论证
四大国学大师
梁启超 王国维 陈寅恪 赵元任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写于1902 年,即变法第四年。 变法失败后,志士同仁,损失惨重,环境险恶(”戊戌六君子“) 在这种逆境下,梁启超想到了古今中外伟大的成功经验——毅力,
以此为突破口,证明只有凭着坚韧的毅力,才能征服逆境,实现人
课堂练习
一、词语辨析 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想一想
(1)此句中的“林”应解释为: A.森林 B.会集 C.人物 D.事物
(2)此句中的“莽然”,应解释为: A.粗鲁莽撞 B.浩荡 C.广大众多 D.旷野 (3)此句中的“不一”,应解释为: A.种种不同 C.不行 B.不等 D.相差
分论点1:人生历程都有逆顺,毅力至强,才能成功。 论据: 十六七逆境,十三四顺境,总有阻力 志力薄弱者……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 分论点2:逆境可以转化成顺境,条件是要有毅力。 论据: 事情总是会变化的(逆境顺境会交替出现) 运气一视同仁(不必总羡慕他人) 半途而废永远到不了终点(譬如操舟) 分论点3:古代圣贤对此早有定论(孔子说、孟子说) 开篇提出“成败之林”的话题,结尾用“成败之数,视此而已”呼应 开头,论证十分完整
课堂练习
想一想
三、阅读粱启超《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孔于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 吾往也。” (1)这段话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这段话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3)这段话中的论据属于哪种类型? (4)从本段中可以引申出什么成语? (1)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毅力者成,反是 者败”这一总论点。 (2)采用了类比和对比的论证方法,将“止”与“进”进行对比。 (3)引用孔子《论语》中的话,属于理论论据。 (4)功亏一篑
(4)此句中的“途”,应解释为: A.道路 B.坦途 C.情景 D.途径、情况 1B 2C 3A 4D
课堂练习
2.《论毅力》的基本观点是:
想一想来自百度文库
A.毅力是成功的关键
C.遇到挫折不后退就能成功
B.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D.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 B
3.《论毅力》的作者是: D.康有为
A.顾炎武
B.梁启超
课文理解
一、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论 证 结 构
二、展开论证
1.人生历程(五类人 的不同表现)得出逆 顺规律 2.“操舟”设喻 3.引用“孔孟”
成 败 之 数 , 视 此 而 已
课文理解
全文共二层:
(一)(1)提出全文中点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二)(2、3)分三个论证层次
艳羡:非常羡慕。殆:大概。有以:有用来….的办法。
4.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蹇:原意是跛足,引申为艰难、困厄。 5.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 参伍:交相错杂。
6.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数:规律。
课文疏导
2.翻译 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呵。概括地说他 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 大概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 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无论事情的大小,必定有几次乃至十几次遇到 阻力,它们的阻力虽然或大或小,但总之是必定无法逃避的。那些意志力薄弱 的人,开始时一定说“我要怎样,我要怎样”,他们的意思是以为天下的事情 本来十分容易,等到很快地尝试一下,阻力突然来了,就灰心丧气地打退堂鼓 了;其次意志力稍微薄弱些的人,乘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两 次挫折就退后了;哪些意志力稍微强大些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就退后了;哪 些意志力更加强大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也退后了;事情越大,做的人遇到的 挫折越多,他(想)不后退是不容易的,不是意志力最强的人,没有能够好好 地做到底的。 如果他遇到挫折而不后退,那么在小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利;大的挫 折之后,必定有大的顺利。繁难复杂的地方已经过去,接着其他问题就会很快
课文理解
1.找出文中的层递句,并指出作用 (1)面对逆境与阻力的五种人的不同态度和结果,“志力薄弱之士”、“次 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一层进一层,层层递 进,将“有毅力者”与“反是者”的不同层次都提到了,涵盖全面,说明周 密。 (2)操舟者,彼“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 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三个层次的层递,将“反是者 败”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
课文疏导
3.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1)盘根错节之既破 (2)何以成何以败 (3)故所就不彼若也 判断句 (4)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4.成语 应(迎)刃而解 功亏一篑
课文理解
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作者纵观古今,强调了毅力的重要性,并告诫人们只要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以坚韧的毅力去战胜逆境,克服困难,就 一定能够取得最终胜利。
课堂练习
想一想
四、阅读粱启超《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 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 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 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1)这段话中列举了哪几类人? (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这段话论证了什么道理? (4)这段话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这段话用了什么类型的论据? (1)一共列举了五类人,即“志力薄弱之士”、“志力次弱者”、“志力稍强 者”、“志力更稍强者”、“志力至强者”。 (2)运用了层递的修辞手法。 (3)说明了只有志力至强者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4)对比论证方法。 (5)事实论据。
论 毅 力
梁启超
学习要求
1.了解作者、作品。 2.读懂文意,辨识文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的含义和用法。 3.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并说明文中正反对举的说理方 法;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层递句,说明其含义。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 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光绪举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 想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最早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也是 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梁启超自幼多学,据说六岁时读完四书五经,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奉 康有为为师,世称“康梁”,早年鼓吹变法维新,是维新的中心人物。变法失败 后留亡日本,一方面办报宣传君主立宪,坚持改良主义立场,反对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一方面努力于对西方社会科学的介绍,和对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历史文化 的整理研究,1912年9月回国,反对袁世凯称帝。1918年底,赴欧洲各国游历,并 写下《欧游心影录》。辛亥革命后历任司法总长,财政总长等职。晚年任清华大 学教授(四大国学大师之一),出版过多种学术专著。文学创作上以政治,传记, 杂文的成就最高,主要著述有《饮冰室合集》。
(3)引用论证 增强了说理的逻辑力量,也使得道理显得深入浅出。
课文拓展
讨论:与毅力相伴而生必然还有哪些重要的性格特点? 举例说说其价值意义? 古希腊有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的学生问,怎样能有他那样多的学问。 他就和学生做了个甩手的游戏。游戏很简单,就是把手使劲往前甩三百下,再 往后甩三百下,但要求每天都这么做。同学们纷纷说这个游戏容易,保证能做 好。 一个星期以后,苏格拉底问同学们游戏完成得怎么样,同学们全部举起了 手。一个月以后,苏格拉底再次向大家了解情况时,全班仍有百分之九十的同 学坚持做游戏。一年以后,当苏格拉底在课堂上再次调查时,只有一个同学举 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大哲学家的 亚里斯多德。 1. 巴斯德的名言:“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是我的坚持精神!”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 舍,金石可镂。(荀况)
生的追求,以此激励在变法之后处于逆境的同志。
课文疏导
1.词语解释
1.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林”:会集。“莽然”:广大众多的样子 “不一” :种种不同 “途”:途径、情况 2.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迭乘:交替的呈现。 3.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
C.章炳麟;
B
课堂练习
想一想
二、简答题:《论毅力》在论证上怎样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 从论点看──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其中隐含着两个方面: 一“成”,一“败”。 论证看──首先,反复进行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的对比;然后,突 出顺境与逆境的对比; 最后,引经据典,将“未成一篑”的造山者与 “虽复一篑”的填土者对比; 总之,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课文疏导
得到解决。旁观的人只是非常羡慕他的成功,以为他大概是幸运儿,老天爷有宠 于他,又以为自己在遭遇上很艰难,因此所成就的事业不如他。这种人怎么知道 所谓的艰难、幸运,都是他和我相同的,但那种能不能征服艰难、利用幸运的态 度,就是他成功我失败所区别的地方。又比如驾船,如果在二十天的期间内,行 驶千里水路,其间风潮或顺或逆,常常交相错杂。他凭借艰苦忍耐的意志力,顶 着逆风恶浪而突破、通过难关,然后能够从容进入顺境。我就有时行驶了一天即 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两三天即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五六天即返回了,所以彼岸始 终无法到达。 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的;又比 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这样填下去,那也是我自己去填的。”孟子说 :“做事的好比挖井,挖了七八丈深,没有挖到井水,还是废井。”成败的规律 ,就跟这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