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知识点完整梳理
宋明理学笔记.doc

『宋明理学』弁言☆一.儒家、儒学、儒教大体上,“儒家”的用法可强调其与道家、墨家等其他学派的分别;“儒学”的用法强调其作为学术体系的意义;“儒教”的用法往往注重其作为教化体系的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所习惯使用的“儒家”、“儒学”,一般都指“儒家思想”而言,换言之,“儒学”、“儒家”是指称孔子所开创的思想传统。
☆二. 儒学与理学1.儒学儒学首先是哲学思想,是对宇宙、道德、知识的知性探究(intellectual inquiry),也是对人心、人生、人性的内在体验,又是对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寻与实践,也是对社会、政治和历史的主张和探索。
2.理学儒学的这种特点,不仅体现于孔子、孟子、荀子、朱子、王阳明、王船山这些著名思想家,也体现于中国各个历史时代的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众多思想家。
只要翻阅《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从其中充满着宋明理学有关道体、性体、心体、有无、动静的详尽讨论中,就可了解,中国新儒学思想体系具有很强的哲学性和思辨性,宋明理学的思想家对宇宙、人心、体验、实践有一套相当系统的理论化思考和细致入微的辨析分疏。
因此,不可否认,理学既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知性探究,又是精神生命的思考体验,当然也是通向终极意义的道德实践☆三.宋明理学的文化背景在文化上,中唐出现了三大动向:宗教的,新禅宗的盛行宗教改革;文学的,新文学运动的开展古文复兴;思想的,新儒家的兴起儒学重构。
其基本精神是突出世俗性、平民性、合理性。
引言☆一.宋明理学的正名1.“存天理,去人欲”整个康德伦理学的基调就是用理性克抑感性。
从孔子的“克己”,孟子的“取义”到来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之辨,与康德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
宋明儒者所说的“存天理、去人欲”,在直接的意义上,“天理”指社会的普遍道德法则,而“人欲”并不是泛指一切感性欲望,是指与道德法则相冲突的感性欲望,用康德的话来说,天理即理性法则,人欲即感性法则。
理学所要去除的“人欲”并非像现代文学家过敏地理解的那样特指性欲,更不是指人的一切自然生理欲望。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

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高三历史宋明理学知识点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潮之一,兴起于宋代,达到高峰于明代。
它融合了儒、道、墨、名、法等诸子百家思想,并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宋明理学知识点。
一、性理学说的基本观点宋明理学的核心观点是性理学说,它强调人的性与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
在宋明理学中,性是人的根本特征,而理则是宇宙间的普遍原则。
人们通过修养和实践,以达到与天地万物相平衡的境界。
二、理学四大家派宋明理学主要由四个流派组成,分别是程朱理学、陆王理学、王阳明心学和李贽学派。
他们对于性理的理解和实践方法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1.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最主要流派之一,它由程颢、程颐兄弟以及朱熹等人所创立。
程朱理学注重实践和道德修养,强调“致良知”和“格物致知”,通过实践推行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关系。
2. 陆王理学陆王理学由陆九渊和王船山创立,他们提出人的经验和智慧比追求抽象的理念更为重要。
他们强调实践的角度,将心性引入理学中,认为通过内省和反思实践,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与他人的关系。
3. 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是明代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人心的直觉和内在的良知。
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践行道德。
他的理论对后来的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4. 李贽学派李贽学派是明清之际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对于理学中的问题提出批判性的看法,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践意义。
李贽学派对于宋明理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宋明理学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学术领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对社会思潮和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社会道德观念的提升宋明理学注重道德修养和实践,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这种观念的提升使得社会道德观念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心和情感,对于社会伦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对政治的影响宋明理学对政治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明代。
宋明理学知识点总结

宋明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理学的起源和发展理学起源于宋朝,而在明朝达到了鼎盛。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
宋朝的理学先驱周敦颐提出了“心即理”、“理即性”的思想,提出了“格物致知”、“致良知”等重要理论。
而程颢和程颐则进一步深化了理学的理论,发展了朱熹所谓的“理学正统”,形成了“理学新学”和“理学旧学”的两大体系。
而朱熹更是将理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面整理了前人的学说,提出了“四书五经”、义理精微、致良知、格物致知等著名理论。
明朝的王阳明更是进一步发展了理学的思想,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等观念,对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理学的核心理论和观念1.心性即理理学的核心概念是“心性即理”,即认为人的心性与宇宙万物的理是相通的,人们通过自身的心性就可以认识和了解天地万物的规律和道理。
通过对心性的研究和修养,人们可以超越个体的局限,达到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这一理论在理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成为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立场。
2.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理学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认识天地间的一切事物。
通过观察外在的事物和现象,人们可以了解事物背后隐藏的规律和本质,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天地间的万物。
格物致知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致良知致良知是理学强调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人们天生就有一种具有良知的本性,只要人们能够恢复和发扬这种天生的良知,就可以达到人格的完善和境界的提升。
致良知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理学对于道德伦理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理学对于人性本质的探索和思考。
4.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理学提出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认识和行为的统一,要求人们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还要有正确的行为,只有认识与行为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人格的完善和道德的升华。
三、理学的影响和意义1.哲学思想的推动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推动者。
与宋明理学 知识点整理

与宋明理学知识点整理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本文将对宋明理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进行整理。
1. 理学的起源
- 宋明理学源自宋朝的理学传统,充分吸收了道家、佛家等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学派。
- 朱熹是宋朝理学的代表人物,他强调“心学”,认为通过修养自身的心性可以达到道德境界。
2. 理学的核心思想
- 人性善恶论: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偏离善的道路。
- 理气二分:理学将宇宙万物分为理和气两个层面,理是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气是万物具体存在的形式。
- 大学中庸:这是理学的经典著作,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德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3. 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
- 朱派:由朱熹创立,注重心性修养和儒家经典的研究。
- 程朱理学:由程颢、程颐等人发展,注重对朱熹学说的继承
和扩展。
- 陆九渊理学:由陆九渊主张,主张注重实践和经验。
4. 理学的影响
- 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士人的主流思想。
- 理学强调儒家经典的研究和实践,对后世的文化传统、社会
伦理观念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以上是对于与宋明理学的一些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宋明理学》 讲义

《宋明理学》讲义一、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宋明理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从社会层面来看,宋代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教育也日益普及,读书人的数量大幅增加,为学术思想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同时,宋代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辽、金等政权的威胁使得社会对于重建道德秩序和价值观念有着强烈的需求。
在思想渊源方面,儒家经典在汉代以来经历了多次注疏和阐释,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同时,佛教和道教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其深邃的哲学思考和修行方法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启发。
儒家学者为了应对佛道的挑战,吸收了其中的有益成分,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改造和创新。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宋明理学主要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流派。
程朱理学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
他们强调“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先于万物而存在,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绝对精神。
在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对事物的研究和观察来领悟天理。
程朱理学注重道德修养的外在规范,强调通过遵循儒家的礼仪和道德准则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陆王心学则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
陆九渊提出“心即理”的观点,认为天理就在人的心中,不需要通过外在的事物去寻找。
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致良知”,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只要通过内心的反省和实践,就能够恢复良知,实现道德的完善。
陆王心学更加强调人的主体意识和道德自觉,注重道德修养的内在体验。
三、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1、天理天理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被视为宇宙的本体和道德的准则,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天理既是自然法则,也是社会伦理规范的根源,人们应当遵循天理来行事。
2、心性心性论是宋明理学探讨的重要内容。
理学家们认为,人的本心具有善良的本性,但受到外界的诱惑和蒙蔽会产生恶念。
因此,需要通过修养心性来恢复本心的纯净和善良。
3、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提出的认识天理的方法。
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

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
1. 宋明理学强调天理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呀!就好比你心中有个特别明确的准则,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比如说,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该不该让座,这就是天理在引导你呀!
2. 格物致知也很关键哦!就好像你特别好奇一个玩具是怎么运作的,然后你就不停地研究它,最后弄明白了,这就是格物致知嘛。
比如你一直想搞清楚手机为什么能打电话,不断探索后知道了原理呀!
3. 理学还注重个人的修养呢!就像你想要让自己变得更有礼貌、更有素质,通过不断学习和改正来达到这个目标。
你看那些很有风度的人,是不是就是修养很好呀!
4. 存天理灭人欲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厉害?这就像是你特别想吃蛋糕,但为了减肥你就得忍住这种欲望。
比如你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就要克制自己想玩游戏的欲望呀!
5.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可太极端了吧!难道真要为了所谓的节而不顾生命吗?就好像有人说为了不丢面子哪怕饿死也无所谓,这不是很荒谬吗!
6. 理学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也有一套呢!就好比学校里有各种规章制度,大家都遵守了才能有好的秩序。
像大家都排队上公交车,那场面多有序呀!
7. 知行合一那可是很了不起的要求呀!不能只是心里知道该怎么做,还得真正去做才行。
就跟你说要好好学习,那就要真的认真去学习呀!我觉得
宋明理学既有它好的一面,像强调天理和个人修养,但也有些地方太过于极端和僵化了。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所用。
用思维导图教你记“宋明理学”

用思维导图教你记“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是历史学科教师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无论教师资格考试还是教师招聘考试,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我们总能看到它的身影。
宋明理学分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体系,两者的思想区别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因此,我们就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以及两者对比着手,详细分析宋明理学这一知识点。
★一星:程朱理学
★★二星:陆王心学
★★★三星:程朱理学VS陆王心学
以上是对宋明理学这一知识点进行的区分和梳理。
希望各位考生
能够明白,无论考查的难度是怎样的,只要对于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能做到广度延伸、深度加大,那么解答这个知识点考查的任何题目都是易如反掌的。
第3课_宋明理学

结合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思考:程朱理学 有哪些影响?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力地维护了
封建专制统治。同时又具有和谐意识,崇尚道
德,注重气节,讲求自我节制等对塑造中华民
族性格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影响。还传及日本、
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
学派”。 主要理论著作:朱熹《四书章句集
理学在今天……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 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 极 影 响 积 极 影 响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③儒学的发展
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 存在着严重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 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魏晋时期, 儒学开始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 新的发展。
此图绘佛、道、儒 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 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①佛教的盛行
佛教是外来的宗 教,它创自古代 印度,汉朝传入 中国内地,魏晋 时期盛行。佛教 宣扬人生一切皆 苦、现实世界一 切皆空的苦空二 谛学说,主张超 脱尘世,出家修 行,落发为僧。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 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 汉末年,开始主要在受苦受 难的民众中流行,后来在上 层社会中也有不少信徒。 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 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 乃至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 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
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學
(1)形成: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佛教和道教的興盛和傳播,儒學面臨
嚴峻的挑戰。
隋唐時期,儒學家提出了“三教合歸儒”的主張。
宋代儒學發展形成“理學”。
(2)主要人物
a.北宋儒學的代表人物是程顥和程頤兄弟,他們認為天理是萬物的本原,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繫起來。
b.朱熹是南宋理學集大成者,是繼孔孟之後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代表作是《四書章句集注》。
主要思想:認為理先於氣,理是萬物的本原;強調格物致知;提出存天
理,滅人欲,實際上是為封建統治秩序和等級制度辯護。
影響:朱熹的思想作為官方正統儒學,影響深遠,對維護封建專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2.陸王心學
(1)南宋的陸九淵把心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張;強調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認為天地萬物都在心中。
(2)明朝的王陽明繼承和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
他宣揚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學說。
(3)評價:明朝中期以後,陸王心學得到廣泛傳播。
但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並不能科學地說明人的認識和實踐的關係。
3.影響
宋明理學的形成,是儒學完成了更為理論化、思辯化的進程。
宋明理學歷經了幾百年的發展,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4.對程朱理學的評價
(1)科學或可取的一面:具有和諧意識、憂患意識;崇尚道德;強調力行。
(2)不科學或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級的觀念、重男輕女的觀念、因循
守舊的觀念等,這些都屬於封建糟粕的思想。
宋明理学文档

宋明理学一、简介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派思想流派,诞生于宋朝,随后发展至明朝。
其学说以理学为基础,强调人与天命的关系,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理学的基本观点宋明理学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和“格物致知”。
1.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统一性。
理学认为人的内在道德和精神境界应与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相一致,只有通过修身养性,可以与天地万物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这种观念在社会底层深深植根,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2.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是理学的重要原则,它强调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和真理。
理学认为,人应当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研究,来寻求自身认识和理解的可靠基础。
这一原则对于科学研究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理学的主要思想家宋明理学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对理学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思想家:1.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朱熹(1130-1200):他是宋代理学家,被称为“理学圣人”。
他深入研究了《周易》和《孟子》等经典著作,提出了“理达,知行合一”的观点,对后世的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程颐(1033-1107):他是北宋末年的一位理学家和教育家,他对理学的研究突出了“诚实”和“格物致通”的重要性。
•程颢(1032-1085):他是宋代末年的一位思想家,他提出了修身养性的观点,认为通过自我修养,可以实现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生。
2. 明代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王阳明(1472-1529):他是明代理学家,他对理学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和发展,提出了“心即理”的观点,强调人的内心对于道德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系统的改革理学家们对中国古代的教育系统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影响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他们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意识,主张“以心相教”,提倡自主学习和实践。
《宋明理学》 讲义

《宋明理学》讲义一、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宋明理学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背景。
在社会层面,经历了唐末五代的长期战乱,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
人们渴望一种能够重建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思想体系。
政治方面,宋代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为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文化上,自唐代以来,佛教和道教的兴盛对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构成了挑战。
儒家学者们为了应对这种挑战,吸收佛道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催生了宋明理学。
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1、程朱理学以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
他们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
在认识论上,提出“格物致知”,通过接触事物来探究其中的“理”。
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循天理行事,以达到道德的完善。
2、陆王心学陆九渊和王阳明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
陆九渊提出“心即理也”,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强调主观能动性。
王阳明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心的反省,恢复人固有的良知;“知行合一”则认为认识和行动是不可分割的。
三、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1、理“理”是宋明理学的核心范畴。
它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指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理是永恒不变的、超越时空的存在。
2、气与“理”相对应的是“气”。
气是构成万物的物质材料,有理有气,二者相互依存。
3、心性宋明理学非常关注心性问题,探讨人的内心本质和道德修养的方法。
认为通过修身养性,可以达到与天理合一的境界。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1、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宋明理学强调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培养人们的道德责任感。
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对教育的影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知识的探究。
书院的兴起,为理学的传播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场所。
3 第30讲 宋明理学

第30讲宋明理学一、理学的创立1.背景(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3)儒学自身的缺陷:儒学自孔子以来主要探求人间的道德和秩序,注重人间世界,而忽视了对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规律的探讨。
2.概念: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3.代表(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4)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
二、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的理学体系(1)理气论: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强调要有社会责任感。
(3)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2.朱熹地位及影响(1)注解《四书》,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2)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理学的特点及影响(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核心论点:宋明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实现了儒学的进一步思辨化,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2课 宋明理学

第2课宋明理学一、“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取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二、理学兴起的背景:1、政治上:宋朝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要求加强思想控制。
(1)社会矛盾尖锐(2)周边环境险恶2、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冲击了传统的“三纲五常”3、佛、道思想广泛传播,出现“三教合一”局面三教合一:儒教、道教、佛教合一三、理学的两大流派:1、程朱理学(1)主要内容:二程:①宇宙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先有理而后有物②伦理观: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相联系(如三纲五常就是天理)③方法论:“格物致知”朱熹:①宇宙观:“理”是宇宙的本原,是万物的根据②修养观:“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人欲:人的各种欲望)(2)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2、陆王心学(1)陆九渊(心学创立者):“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2)王明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哲学范畴:主观唯心主义心即理:理来自自己心中知行合一:“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
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致良知:达到道德意识的最高境界四、理学的影响:1、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2、消极: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3、积极: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起积极影响。
格物致知:(1)字面意思: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途径(2)本质意思:接触事物以获得天理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克己复礼: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周礼)的要求。
“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
宋明理学

考点梳理:
考点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
(1)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重农抑商 2、政治上: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君主专 制空前强化) 3、思想上: 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西学东渐;思想文化专制政策,理学占 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文字狱)。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 的景象? 1、经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 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自然经济占主导)。 2、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 3、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 纲] 1.宋明理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 标]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 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 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 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考点3 宋明理学 :
(1)朱熹理学—理学集大成者: 高考试题导入: 1.(上海单科)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 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2.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 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 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3.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 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 代思想家是( ) A. 董仲舒 B. 程颢 C. 朱熹 D. 王守仁
1.3宋明理学

1.3宋明理学1.3 宋明理学导入: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隋唐时:儒、佛、道三足鼎立教师: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所谓“理”,在自然界中就是万物运行的最高法则;在人的身上,“理”就是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如“三纲五常”。
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二、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1、程朱理学(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2)含义:以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3)主要的思想主张:“二程”: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仁者能获得“孔颜之乐”。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
“孔颜之乐”――宋明理学中的理想境界,圣贤境界,与天地万物同体境界,与“理”合一的境界,与事功合一的境界,“性”“情”合一的境界。
天理:自然的法则。
程朱理学的“理”指什么?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很抽象的一个概念;二程:指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朱熹: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
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气关系(哲学思想、宇宙观)A、宇宙万物由“理”和“气”构成,气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材料,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理是本原。
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修养论(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学问;B、“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理学的政治理论(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道——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统——指圣贤相传之传统核心——“正君心”【如何评价程朱理学】(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高二宋明理学知识点梳理

高二宋明理学知识点梳理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它是在宋代和明代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该学派主要关注人性、伦理道德和政治理论,并与其他学派进行对话和辩论。
一、宋明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宋明理学起源于北宋的程朱理学,其学说受到程颢和朱熹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明代时,理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明代理学的特点。
明代理学强调实践,强调宇宙间的理和人事之理的关联。
二、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1. 人性论:宋明理学认为人性本善,有良知和道德意识,人通过修养和教化可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道德品质。
2. 伦理道德:宋明理学强调人际关系和伦理道德,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人应该通过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实现仁义和和谐的社会。
3. 政治理论:宋明理学关注政治问题,主张君主立宪制和君主为民的理念。
他们认为君主应该以道德为准则来治理国家,依靠贤能来辅佐自己。
4. 教育观念:宋明理学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德才兼备,提出了“格物致知”和“强本治人”等理念。
三、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家和代表作品1. 程颢和程颐:北宋时期,程颢和程颐是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包括《二程集》和《程颢程颐集注》等,其中包括了他们对人性、伦理道德和政治理论的思考。
2. 朱熹:南宋时期,朱熹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包括《朱子家训》和《四书集注》等,他对人性、伦理道德和政治理论都有独特的见解。
3. 王阳明:明代时期,王阳明对理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判,他强调人的内心体验和直觉认识,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主张心学。
四、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对后世的政治、教育、道德和思想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宋明理学的思想成果广泛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
总结起来,高二阶段学习宋明理学是重要的课程内容。
通过学习宋明理学,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问题和思考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宋明理学知识点完整梳理

宋明理学知识点完整梳理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后来的社会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大纲、要点、思想特点等方面全面梳理宋明理学的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学派之一,是在南宋时期兴起,在明代达到高峰。
它以程颐、程颐的学生朱熹为代表,提出“理”是存在于人和天地之中,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的和谐关系。
宋明理学通过研究和修养来实现人的内外统一,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大纲宋明理学的大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天人关系、知行合一和治学方法。
1. 天人关系:宋明理学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序和统一的,人应该遵循和体现天地规律,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共融。
2. 知行合一:宋明理学强调知识与行为的统一。
它认为人的知识应该转化为实践,只有实践才能使人的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天地之间的道理。
3. 治学方法:宋明理学注重对经典的研究和理解。
它倡导通过阅读经典,注重内心修养,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
同时,它也强调反思,批判性思维以及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观点。
三、要点1. 心性:宋明理学认为心性是人与天地之间的连接。
它是人的真实本性,是独立于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
通过修养和教育,人们可以培养和发展心性,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2. 理:理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天地之间的道理。
理存在于人的内心和天地之中,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
在宋明理学中,理不仅仅是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还是一种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3. 诚:诚是指人对理的理解和实践中的真诚态度。
在宋明理学中,诚是一种品质和道德准则,是心性和理的统一体现。
只有诚实对待自己和他人,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把握天地之间的道理。
四、思想特点1. 和谐观念:宋明理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它认为只有通过和谐相处和相互合作,人们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目的
当时中国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问题以及外来佛教何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通过吸收佛道二教思想,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
1.相同点
①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纳融合佛学、道教而发展起来的。
②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或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都是高调的道德主义。
③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④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个人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⑤地位: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广义的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等)。
⑥影响: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作用。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压制人的自然欲望,有消极作用。
二.产生原因
1.经学的发展瓶颈促使了儒学内部的改革。
2.佛教、道教的冲击。
3.三教合一的思潮。
4.儒家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不完善。
5.理学家们的个人努力,提出复兴理学。
6.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打击。
三.主要学派
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包括:
周敦颐的道学派(以“道”为核心概念) ,邵雍的数学派(以“数”为核心概念), 张横渠、罗钦顺与王夫之的气学派(以“气”为核心概念), 二程与朱熹的理学派(以“理”为核心概念),陆九渊与王阳明的心学派(以“心”为核心概念), 陈亮与叶适的事功学派(以“事功”为核心概念)等。
④为学程序:理学主张首先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程朱理学重经验,近于归纳法。心学则主张先发现本心,而后博览,近于演绎法。朱熹认为陆学“心即理”太简易,陆九渊认为朱学“格物致知”过于繁琐。
⑤作用和影响: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程朱理学是南宋及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影响海内外;陆王心学影响不及程朱理学。
2.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Leabharlann 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一.概念
1.程朱理学: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狭义理学专指程朱学派(广义的理学包括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本文的理学特指程朱理学)。理学肇始于北宋的周敦颐,奠基于程颢、程颐,完成于南宋的朱熹。朱熹集前人之大成,建立了理学体系。他把太极之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了系统的格物致知说和知行学说,建立了完整的人性学说和有关修养方法的学说。
五.实质:儒学的复兴,儒家的哲学思想。
六.主要特点
1.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思辨性。
2.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儒学。
七.评价
1.消极: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陆王心学:是中国宋明时期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南宋时,针对朱熹等人的“理”在人心之外,陆九渊提出“心即理”;针对朱熹“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陆九渊提出更为便捷的“发明本心”的主张。到明代中期,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致良知”指磨练吾心内在的良知,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这个过程即为“知行合一”。“人之……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2.不同点
①宇宙构成: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人心之外,主张“即物而穷理”,是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
②认识论:程朱理学主张只有深刻探究万物,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心学则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需要通过世界外物或者咬文嚼字埋首经书,只要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克服私欲,就能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宋明理学
一.概念
宋明时期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包括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也叫道学或宋学。
③方法论:程朱理学偏重于外在工夫,主张“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即通过对外物的考察来启发内心潜在的良知。陆王心学则偏于内在工夫,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容易被私欲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去掉人欲,以恢复良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