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枢神经主要部位损害的症状

一、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的表面为大脑皮质所覆盖,在脑表面形成脑回和脑沟,内部为白质、基底节及侧脑室。大脑半球由外侧裂、中央沟、顶枕裂划分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岛叶。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肿瘤、感染、颅脑外伤等。下面

叙述大脑半球及各叶受损的局部症状(图2—34)。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如言语中枢大多数在左侧半球,部分左利手者则位于右侧。习惯上称

左侧为优势大脑半球。近代神经生理学家认为左侧大脑半球在言语、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以及计算等方面起决定作

用;右侧大脑半球有高级的认识中枢,主要在音乐、美术、综合能力、空间和形状的识别、短暂的视觉记忆和认识不

同人的面容等方面起决定作用。但大脑的整体功能很重要,大脑皮质各部是在整体功能的基础上各有其独特的生理作用。

(一)额叶病变时主要引起随意运动、言语以及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额叶前部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故表现为痴呆和人格改变。可有

欣快或易激怒。可产生对侧肢体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这是由于影响了额叶脑桥小脑径路的额桥束纤维。额叶前部的

病变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额中回后部有侧视中枢,受损时引起两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刺激性病变时则向病灶对侧斜视。额叶后部受损可产生对侧上肢强握与摸索反射。中央前回处皮质为运动中枢,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上肢、下肢

或面部的抽搐(Jackson 癫痫),破坏性病灶多引起单瘫,中前回上部受损产生下肢瘫痪;下部受损则产生面、舌

或上肢的瘫痪。旁中央小叶损害,如矢窦旁脑膜瘤因影响双侧下肢运动区,产生痉挛性截瘫、尿潴留和感觉障碍。一

侧额叶底部占位性疾病(肿瘤)可引起

侧嗅觉缺失和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Foster—Kenndey 综合征)。左侧(优势侧)半球受损,

可产生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或书写不能(额中回后部)。

(二)顶叶中央后回为皮质感觉中枢,故受损以感觉症状为主。中央后回的刺激性病灶产生对侧身体局限的感

觉性癫痫发作,常常为针刺、电击、偶为疼痛的感觉异常发作,从一处向邻近部位扩展,或扩展至中央前回运动中

枢,引起局部抽搐发作。破坏性病变引起精细感觉障碍,如实体觉、两点辨别觉和皮肤定位觉的丧失,一般感觉

(触、痛、温度觉)则不受影响。左侧角回皮质损害引起失读。左侧缘上回皮质损害引起两侧运用不能。主侧角回

的损害可引起古茨曼(Gerstmann)综合征,此征有计算不能、不能识别手指、

左右侧认识不能及书写不能四个症状,有时伴失读。右侧顶叶邻近角回损害可引起病人不认识对侧身体的存在,病人穿衣,刮胡子都用右手,认为左侧上下肢不是自己的,称自体认识不能(autotopagnosis)右侧

叶邻近缘上回处损害有时可见到病人不认为自己有缺陷,否认左侧偏瘫之存在,称病觉缺失(anosognosia)。二者均属体象障碍。任一侧的顶叶病变出现触觉忽略(tactileinattention),即每侧分别试触觉时,病人能认知,

如两侧同时给予触觉刺激时,病灶对侧则会不感觉。顶叶占位性病变因可损害视辐射的上部,故可引起对侧同向下象

限盲。

(三)颞叶一侧颞叶的局部症状常较轻,尤其在右侧时,故有时也称“静区”。颞叶前部病变影响内侧面的嗅觉味觉中枢即钩回时,即出现特殊的症状,称钩回发作,是一种颞叶癫痫,病人有幻嗅或幻味,作舐舌、咀嚼动作。

当癫痫放电向后扩散时,也可出现颞叶癫痫的一些其他症状,如错觉、幻觉、自动症、似曾相

识症(deja vu)、旧事如新症或生疏感(jamaisvu)、情感异常、精神异常、内脏症状或抽搐。如白质中视辐射受损害,引起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性盲。左侧颞叶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颞上回后部)租健忘性去语(颞中、下回后部)。一侧颞上回后部听中枢受损时常无听觉障碍,或为双耳听力轻度减退,听中枢周围的听觉联络区受损时,偶现幻听。双侧颞叶损害则引起严重的记忆缺损,见于脑炎后遗症、脑变性病。

(四)枕叶围绕矩状裂的皮质是视觉中枢,故枕叶病变主要引起视觉障碍。根据视辐射损害范围的大小,可表现为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或象限盲,或对侧视野外周新月状缺损。一侧视中枢损害引起的偏盲不影响黄斑区视觉

(黄斑回避),对光反射不消失。视中枢刺激性病变引起不成形幻视发作(闪光、暗影、色彩等),可继以癫痫大

发作。视中枢周围视觉联络区的刺激性病灶则引起成形的幻视发作。左侧顶枕区可引起视觉失认,即对寻常物体失去

认识能力,如给他看钥匙他不认得,但放在他手中接触一下,他即能认识。对图形、面容、颜色都可失去辨认能力,还可有对侧视野中物体的视觉忽略。

(五)边缘系统边缘系统包括边缘叶(扣带回、海马回、钩回)、杏仁核、丘脑前核、乳头体核以及丘脑下部等其他结构,它与网状结构、大脑皮质有着广泛的联系,参与精神(情绪、记忆等)和内脏等的活动,损害时出现情绪症状、记忆丧失、意识障碍、幻觉(嗅、味、视、听)、行为异常、智能减退等精神症状。常

见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二、半卵圆中央

半卵圆中央主要是辐射冠的纤维,包括集中于内囊的锥体束(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皮质脑桥束

(额

桥束、颞桥束)与经由内囊后肢投射至皮质的感觉纤维(丘脑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该区的局限性病变有

肿瘤、血肿、梗塞、脱髓鞘病变等。肿瘤早期并不出现颅压增高症,而只出现运动或(和)感觉症状。位于前部的病变引起偏瘫,位于后部的肿瘤引起对侧身体各种感觉的缺失,并伴有感觉性共济失调,如累及视辐射还可有同侧偏盲。

三、内囊内囊是豆状核内侧的白质纤维,其后内侧为丘脑,前内侧为尾状核。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尖端向内的钝角形,分为前肢(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含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膝部(位于前、后肢相联处,/ s\反

质延髓束)、后肢(位于丘脑和豆状核之间,前部有皮质脊髓束,支配上肢的纤维靠前,支配下肢的纤维靠后。后部有丘脑辐射,至中央后回。最后部有视辐射、听辐射等)(图2—35)。

内囊区域虽小,却聚集了大量的上、下行传导束,特别是锥体束在此高度集中,故内囊损害极易引起对侧完全性偏瘫,临床上以急性脑血管病最多见。内囊区出血常引起三偏”综合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但内囊区的梗塞可以只有偏瘫而无偏身感觉缺失,大脑皮质梗塞引起的偏瘫常合并偏身感觉障碍。这是由于支配内囊运动纤维的动脉(纹状体外侧动脉)与支配丘脑和丘脑辐射的动脉(丘脑随状忱古)早仆开的.而大脑中动脉专配大脑皮盾的区域则包括运动和感觉两方面。

四、基底节基底节为大脑两半球深部的灰质块,由尾状核和苍白球组成。红核、黑质、丘脑底核也包括在内。它们是锥体外系统的中继核,除了各核之间有纤维互相联系外,接受大脑皮质、丘脑等处传来的神经冲动,然后经苍白球发出纤维至丘脑而与大脑皮质联系。苍白球的下行纤维,通过红核、黑质、网状结构等影响脊髓下运动神经元(图2—36)。基底节与大脑皮质和小脑协同调节随意运动、肌张力和姿位反射,也参与复杂行为的调节。

临床上以变性疾患多见。也可由中毒、炎症、血管性疾病、缺氧、肿瘤、外伤以及发育不全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改变(增高或降低)和运动异常(动作增多或减少)。这些症状与病灶的部位有关,一般是旧纹状体(苍白球)病变引起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及静止性震颤;新纹状体(壳、尾状核)病变引起肌张力减退,动作过多综合征(如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症和扭转痉挛);丘脑底核病变引起偏侧投掷运动(详见本章第二节)。常见的基底节疾病是帕金森综合征、风湿性舞蹈病、手足徐动症、扭转症挛、肝豆状核变性等,症状大多表现为双侧的,如为一侧症状,其病变当在对侧相应的基底节。

五、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和大脑半球之间,除其下部外,被两侧大脑半球所掩盖。外侧部与半球的实质融合。个体发生上,它与两半球均由前脑泡发生。丘脑下沟将间脑分为丘脑和下丘脑松果体属上丘脑结构,(图2—37、

38)。间脑病变大多无明显定位体征。该部占位性病变与脑室内肿瘤相似,临床上常称它们为中线肿瘤,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确诊往往需赖颅脑CT 或MRI 等辅助检查。较常见的病变部位为丘脑和下丘脑。

(一)丘脑丘脑是间脑中的最大灰质块,长约4cm,宽1. 5cm,呈卵圆形,内部灰质核团多达30余个,

有些功能意义尚不清楚。主要的核有:前核(与下丘脑联系,接受来自乳头体的纤维,并发出纤维至扣带回)、内侧核(与大脑额叶联系)、外侧核(与脊髓、延髓、小脑联系)。外侧核又分腹后外侧核(接受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的纤维)、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脑束的纤维)、腹外侧核(接受经结合臂的小脑齿状核及顶核发出

的纤维)。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纤维)、内侧膝状体(接受四迭体下臂来的听觉纤维)属丘脑后部的重要核。总之,丘脑为各感觉(嗅觉除外)进入大脑之前的最末级中继核,它对上行网状系统、边缘系统、运动系统以及大脑皮质的活动均起重要影响(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