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中外文化交流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丝绸之路开通的渊源;
知道唐朝丝绸之路全盛的原因及其基本概况;
知道东亚文化圈的概念;知道唐朝与日、新罗的交往及其与日、新罗等国文化的互动融会。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探索与争鸣的讨论,使学生能够学会一定
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我们认为唐朝首都长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
通过本课学习,使我们认为只有采取宽容开放的政策,才能推动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全盛与东亚文化圈
难点:丝绸之路全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破题:
1、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文化的内涵: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泛指一般知识。
2、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什么?
互动性,相互渗透。
导入:古代中国与西方经
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什么?
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的全盛1.丝绸之路的由来:丝绸之路是由张骞出使西域而开通的。
插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路线图》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the Silk Route),亦称丝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
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插图《丝绸之路线路图》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2.丝绸之路的用途与作用(1)用途: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路通道,
(2)作用:不但中国文化
以亚洲诸国为中介,与世界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而且对于东西方之间的商品贸易、政治往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3.丝绸之路在唐朝达到全盛
(1)全盛的原因
问题:丝绸之路在唐朝达到全盛的原因是什么?
插图《唐朝疆域图》A.唐朝西部疆域的拓展使丝绸之路的交通更加安全
畅通
唐朝西部疆域的拓展超过汉朝,设有安西都护府(640年唐太宗设立,治所原先在西州今吐鲁番,后迁只龟兹)与北庭都护府(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属于安西都护府。后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管辖当地事务,并驻军防守,使得唐朝丝绸之路交通更加安全畅通。
B.唐朝的强盛吸引世界各国的目光
唐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景仰向往中国文化,东方各国尤其如此,他们视中国为“东方文化大本营”。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勉励其弟子“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繁荣昌盛的唐朝,在各国人民的心目中,成为中国的代名
词,至今仍有称中国人为唐人的。
C.唐朝实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朝对外政策开明,对“远夷”不歧视。唐太宗认为自己对华夷是一视同仁的。这种开明的对外政策,不仅在唐朝有少数民族官员,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外国官员。
唐朝对以汉文化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自信。唐朝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
最高,对外来文化、艺术,毫无恐惧感,而采取“开放”政策。这是积极主动的文化政策,它采纳、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对之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与此同时,向外大力宣传和输出唐文化,影响亚非乃至世界各国文化。唐朝坚信“盛世无忌”和中华传统文化有吸收、改造外来文化的巨大功能,而毫不惧怕外来文化的冲击。即使如博大
精深、徒众广多的佛教,在中华文化的改造下,也中国化了。
(2)全盛的表现
A.亚洲各国商人、僧侣和使节成为沟通东西的重要媒体。
(插图《唐朝丝绸之路的繁盛》)
西域及大食(唐朝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波斯、天竺等亚洲诸国的商贾、僧侣和使节络绎不绝、往来于途。其中,擅长经商的
粟特人尤为活跃,他们成为沟通东西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媒体。
(插图《粟特人》)
粟特人原居住在葱岭西的阿姆河、锡尔河地区,曾形成康、安、米、曹、石、何等九姓国家,史称“昭武九姓”,这些国家位居亚洲腹地的中心,当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枢纽,乃是丝绸——黄金贸易的最大转运站,诸国因之致富。粟特人以善经商闻名,
多豪商大贾,操印欧系东伊兰语。粟特人的主要商业活动内容是从中原购买丝绸,而从西域运进体积小,价值高的珍宝,如瑟瑟、美王、玛瑙、珍珠等,因此,粟特人以善于鉴别宝物著称。
B.东西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的交流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铁器、金器、银器、镜子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许多
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与思想文化随之向西方传播。西方的物品(如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和葡萄酒等)、音乐、舞蹈(插图《胡旋舞》)、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也由此输入中国。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至唐代形成多个佛教宗派。中国化的佛教
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唐都长安成为沟通东西的典范
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会。城里居住着70多个国人士,数量众多。鸿胪寺用于接待各国使团,许多国家使团颇具规模。长安的国子监前后接纳了大量外国留学生,平时在学的常有200
多人。长安城有东市、西市两个商业区,西市周围居住着大批西域胡商,在波斯人开设的酒肆中,常见胡姬当垆沽酒、招揽顾客的情景,极为繁荣热闹。当时李白、王绩(五斗先生)等著名诗人经常光顾胡商的酒肆,李白曾留下“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等诗句。作为东西方交通的枢纽,长安又是各国人士东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