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育叙事
物理老师实验课堂教育叙事
物理老师实验课堂教育叙事在我上高中的时候,物理实验课堂总是让我充满期待和好奇。
每当实验课到来的时候,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坐在教室里,准备开启一次探索物理世界的奇妙之旅。
我还记得有一次,物理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电磁感应的实验。
他把一个大型线圈放在桌子上,接上一个电源,然后拿起一个磁铁,在线圈附近移动。
突然,我们听到了一声刺耳的嗡嗡声,接着,我们看到一束明亮的火花从线圈上冒出来。
我和同学们都惊呆了,我们完全无法理解这其中的道理。
物理老师见我们一脸疑惑的表情,笑着解释道:“这个实验是关于电磁感应的。
当你移动磁铁的时候,磁场也会随之变化。
而变化的磁场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这个电流就会产生电磁力,使得线圈中的电子运动加速,最终冲破空气形成了火花。
”我听了老师的解释后恍然大悟,感叹物理世界的奇妙之处。
在另一次实验中,物理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牛顿定律的实验。
他在桌子上放了一个木板,在木板上放了一个小车。
然后,他拉着小车往后退,我们看到小车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移动,最后撞到了桌子的尽头。
我们大家都觉得很有趣,但是也很好奇,为什么小车会加速?物理老师看到我们的好奇心,笑着说:“这个实验是关于牛顿的第一定律的。
根据牛顿的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就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而不会改变它的速度。
但是,在这个实验中,我给小车一个初始速度,然后撤去了外力,使得小车受到桌子的摩擦力,逐渐减速。
但是由于没有外力的作用,小车实际上不会停下来,而是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牛顿定律的威力和作用。
还有一次,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光线的实验。
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孔,然后用一个手电筒照射到小孔上。
我们可以看到,从小孔后面射出一束光线,在黑板上形成了一个亮点。
物理老师解释说:“这个实验是关于光线的直线传播的。
光线是一种波动,它的传播是沿着直线的。
当光线通过小孔时,由于小孔非常小,只有很少的光线能通过,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束亮点。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精选3篇)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精选3篇)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篇1一、反思教学内容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地分配。
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师生互动交流不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
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如我在讲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一章的内容时,按照由浅人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把教材的编排顺序给予调整。
先认识光的折射,再学习透镜,使学生学得轻松。
事实上,教材再舨时也是这样调整的。
因此,有益的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反思教学方式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
它包含课堂气氛是否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热烈等。
同时,还包含内容如何处理,顺序如何安排,语言如何运用,手段如何优化,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如何激发,师生交流如何构建等。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
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
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
注重学法指导,初中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如温度的概念;二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如能量的概念。
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后,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
三、反思教学过程古语说“有的放矢”,教学反思应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陛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
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物理老师实验课堂教育叙事(四篇)
物理老师实验课堂教育叙事课堂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对课堂进行精心预设。
而实际的课堂是师生、生生不断交往互动的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的知识、个性、情感不断碰撞、整合、调适的场所。
所以,课堂总是处于一种流变生成状态。
即使教师预设再完美也难以预想到课堂教学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变化。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上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做出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
因此如何有效、巧妙地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实践教育智慧,建构开放生成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成为物理教学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物理教师,由于实验器材的匮乏,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就时常遇到一些“意外”,这些“意外”一方面给我的的实验教学带来了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成为课堂中鲜活的教学资源,给我的实验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物理老师实验课堂教育叙事(二)上午第三节课,我拎着满满一盒子实验仪器匆匆从实验室赶向初三(1)班的教室,还没进班,就听到里面一片鼓掌声和欢呼声。
“做实验,哈哈……”“看,那是什么?”“咦,那不是吸铁石吗!”……刚进入班级就听到下面学生七嘴八舌的谈论着。
“大家安静,在开始上课前我先强调几点,首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第十六章电磁场的学习了,这一章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师特意准备了很多实验。
”讲到这里,班上顿时又是一片掌声。
“第二”,我继续说道,“大家也知道我们是农村中学,实验器材比较匮乏,所以请大家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器材,有问题请及时举手。
”说完,还是生怕实验过程过于混乱,达不到预期效果,我又补充道:“还有,如果有同学不按实验规则,随便破坏实验器材是需要照价赔偿的。
”说完,我就正式进入了磁场一章的教学。
由于是第一课时,所以本节课主要的任务是带领大家认识磁体以及通过实验研究磁体的一些性质及特点。
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教育叙事
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教育叙事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教育叙事1、重视课本基础定义、基础概念的理解记忆。
课本是基础,是全国物理特级老师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
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记忆(最好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个过程贯穿整个高中阶段,随着学习的深入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入。
2、把握题型的本质多总结、多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物理相对于其它科目来说具有知识点少、题型少且相对固定、综合性很强的特点;但同时也是同学反映比较难的科目。
对此要做到1)、会读题、提取题眼;2)、把题中要考的知识点反馈到对应课本中的知识;3)、规范做题步骤;4)、严格按照课本知识做题;5)、注意总结提炼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学会课本模型题的同时,建立起自己的模型题。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正确应用的关键,理解性的记忆是掌握知识的关键。
物理学习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一个一脉相承的过程,高一打基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整个高中物理思维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基础知识的掌握都具有决定性影响。
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教育叙事一、观察的几种方法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
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
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叙事
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叙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任务包括:讲解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指导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通过案例分析,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通过教育教学叙事,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感悟物理学的魅力和实际意义。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的高中物理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或二年级的学生。
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但对深层次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可能仍感陌生。
此外,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特点,设计富有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等领域的核心知识。
(2)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4)培养科学思维,能够运用物理方法分析问题,形成批判性思维。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育教学叙事,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运用案例分析、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热情。
(2)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踏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4)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叙事
TODAY科学探索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
例如在讲解物理必修1课本P6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可先做一个演示实验来引入探究实验:用两弹簧测力计提起一个重物,记录两分力的大小,第一次分力较小;然后慢慢增大夹角,第二次两分力都在增大。
通过这个实验一方面使学生对合力并非分力的代数和有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用于“思考与讨论”中合力与二分力的夹角关系,用他亲眼目睹的实验现象自己就能总结出:合力一定时,二分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
5.注重教学细节,训练学生物理思维当前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期间并未全面讲解物理知识点,更多注重讲解过程,没有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以致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并不理想。
同时,部分教师更多看重知识的传授过程,一味增加课容量,没有真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在物理授课期间,部分教师没有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更多局限于基础知识的讲解环节,这些均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影响此后物理知识的学习效果。
对此,教师应在讲授过程中注重每个知识细节,引入情境教学、生活教学等方法,保证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训练思维模式,提升物理学习能力。
6.利用多媒体技术、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物理实验,演示物理变化的情境或过程,优化课堂教学。
物理教学中的部分实验无法使学生亲自操作,比如设备十分昂贵的实验、涉及宏观与微观教学的实验等。
但如果仅凭教师空洞的讲解,学生无法全面认识知识,更不能完全吸收掌握。
对此,物理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设备,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物理实验过程,使学生更易理解与接受,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在观看多媒体视频时,学生较易达到思维的兴奋点,此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设置更多的情境问题,引发学生讨论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方法的思维模式。
比如在研究平抛运动飞机投弹时,研究飞机相对位置以及飞机飞行轨迹,此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飞机飞行的过程,使学生可以在直观观看的过程中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高中物理教育叙事”展开,旨在通过故事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素养。
通过物理教育叙事,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物理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借助叙事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物理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任务针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一定的物理学习基础。
此外,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未知,对故事化的教学方式容易产生兴趣。
因此,以高中学生为教学对象,采用物理教育叙事的方法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概念:通过物理教育叙事,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等领域的核心知识。
(2)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实验方法,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在物理学习中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教育叙事,通过提问、讨论、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物理知识。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物理实验、课题研究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问题解决:培养学生面对物理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反思与总结: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兴趣:通过物理教育叙事,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索物理现象和问题。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文章作为物理老师,我一直以故事的方式来教育我的学生。
我深知,纯粹的理论和公式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很枯燥乏味。
然而,通过引入故事和叙述,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于物理的兴趣。
下面是一些我以故事为基础的教育叙述,希望能够为学生们带来新的想法和启示。
故事一:牛顿的苹果几百年前,一位名叫牛顿的年轻人正坐在树下休息。
突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他的头上。
这一刻,牛顿突然意识到,为什么物体会落地而不是飘在空中。
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最终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通过这个故事,我向学生们解释了牛顿发现引力定律的过程。
我告诉他们,科学家的思考往往源于平凡的生活中的奇遇。
从一个掉下来的苹果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激励学生们关注身边的现象,思考其中的原理和规律。
故事二: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他提出了相对论的理论,这个理论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
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非一蹴而就,他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来研究和思考。
在这个故事里,我告诉学生们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特别聪明,但他有一颗坚持不懈的求知心。
他勤奋学习,不断思考,最终开创了新的物理学理论。
通过这个故事,我鼓励学生们不要放弃,要坚持学习和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突破。
故事三:库仑与静电力库仑是一个生活在18世纪的物理学家,他的贡献之一是揭示了静电的本质。
有一天,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摩擦了一块橡皮棒,突然发现他的头发竖了起来。
他很好奇,开始探究这背后的原理。
通过这个故事,我让学生们了解了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我告诉他们,科学家的思考往往源于观察和实验。
库仑通过观察和实验,揭示了静电的规律,这激励学生们注重观察和实践的重要性。
故事四:玻尔与原子理论在20世纪初,原子理论仍然是一个谜。
人们不知道原子是如何构成物质的,也不知道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而玻尔通过研究和思考,提出了一个可以解释光谱现象的原子模型。
教育叙事--我的物理教学心得(大全5篇)
教育叙事--我的物理教学心得(大全5篇)第一篇:教育叙事--我的物理教学心得教育叙事--我的物理教学心得在我几年的物理教学中,我有一些心得体会,现举一二,和大家交流探讨。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不容易把握的细节。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不少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枯燥无味,因此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恰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物理课堂上新课的导入唯有新颖别致、出奇制胜,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教学中可采用做实验、举实例、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作好了铺垫,从而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学校里很多地方都普及了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课件制作质量,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际,在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一定要切实做好实验教学,靠讲实验,已经完全不能跟上中考的步伐,中考要求学生要有应变能力,从细节上进行考试,不进行实际实验,很难发现这些细节。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受到关注和优化。
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言表情等也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
因为,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等等,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学中教师的思维习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等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学的实效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譬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对学生的物理表达习惯和书写规范性就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一度发现这样的现象:我辅导的一个尚志二中的学生的作业很优秀,她的解题步骤,解答格式规范,比我所讲的还好。
我都做不到那么优秀,看来她的作业工整及优秀,非我之功,而是原来教师要求严格,教学规范。
而我亲自教的学生的物理作业、试卷等书写得凌乱潦草、不整洁、不规范,经再三强调收效甚微。
后来经过自我反思,我发现原因是自己造成的。
高中物理教学叙事
高中物理教学叙事桂林市中山中学李思颖- 1 -高中物理教学叙事桂林市中山中学李思颖摘要: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爱上物理,体会物理的乐趣。
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学生逐渐对物理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学习兴趣大不如前,课堂上经常出现此起彼伏,忍不住趴下又挣扎着爬起的学生。
为了发展学生对物理学的好奇心,重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上课前我都需要精心准备许多不同种类的教学资料并认真思考准备一些精彩的演示实验。
一、利用有趣的动画视频资料现在各大网站上都有许多别人已经精心制作好的优秀视频资料。
比如说“物理大师”、“学渣乐园物理篇”“礼花炮”制作的物理教学资源动画,形象生动,给学生极大的视觉设计。
每次一播放视频,下面的学生各个坐得直直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看得特别认真,接受得也特别的快。
平时上课时,力学部分我们最为注重的就是物体受力分析的部分,每天老师都在重复,学生在做题和考试时还是没有办法按顺序准确找到每一个力,可是通过观看视频“受力分析的正确姿势”后,就连平时理科方面不太擅长的同学都能脱口而出“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外力”“只受不攻”等等。
效果十分惊人。
二、利用直观生动的演示实验帮助教学课堂上我会演示预先精心安排的一些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与学生分享物理学的美妙与神奇,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的探究学习中去。
当我在演示“碰撞球”的实验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被集中到这5个小球上,都想一睹这几个小球能产生什么神奇现象?首先,我拉离了最边缘的一个小球,我问全班的同学:“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中有人议论着会发生什么现象,我没有急于表态,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当我放开哪个小球后,学生的表情各异,有高兴的说猜中了、也有困惑不解的,学生的脑海里产生了许多思维矛盾和冲突,我观察学生的眼神,都好象期待着能再睹一次这个现象,我又演示了一遍刚才的实验现象,这下同学都看清了,好象没问题似的。
至此,按照原先的教学设计,我准备开始推出下一个精彩的演示实验,突然,学生中有人提出:“老师,让两个小球去碰另外三个小球会是什么结果?”,这个声音突然间好象唤起了全班同学的思考和新的好奇,接着是齐声的要求:“是呀!看看会是什么结果”。
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教育叙事
高一物理的学习方法教育叙事
学习高一物理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下面我将结合教育叙事的方式,给你一些建议。
首先,了解知识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它涉及我们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和
科学原理。
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其次,掌握基础概念。
物理学是建立在基本概念和原理之上的,所以在学习物理时,
首先要掌握基础概念。
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做习题、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深入理
解并牢记基本概念。
再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
过做题、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分析问题、提炼关键信息、推理思考的能力。
在解
题过程中,也要注重记述解题思路,将解题过程形成文字叙述,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
能力。
另外,进行实践探索。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实践探索。
可以通过实验、模拟实验、编程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加深
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最后,要注重归纳总结。
在学习高一物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可以制作思维导图、笔记、总结报告等方式,将学过的知识整理成框架体系,方便复
习和回顾。
综上所述,学习高一物理需要注重了解知识的重要性,掌握基础概念,培养解决问题
的能力,进行实践探索,并注重归纳总结。
希望以上建议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网课教育叙事教案
高中物理网课教育叙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波的基本概念以及波的传播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波的传播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波的基本概念、波的传播规律;
2. 教学难点:波的传播规律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波的基本概念
2. 波的传播规律
3. 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出波的概念,并提出学习目标。
2. 学习过程
a. 基本概念
讲解波的定义和分类,并介绍波的传播方式;
b. 传播规律
介绍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c. 应用实践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波的传播规律的应用练习,并让学生分享解题思路。
3.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了解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并进行相关实验。
4. 总结反馈
通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对波的掌握程度。
五、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独立进行波的传播规律应用实验,并做出实验报告;
3. 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六、板书设计
1. 波的定义及分类
2. 波的传播速度和波长的关系
3. 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得到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但在实验环节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实用3篇)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第1篇本学期高一物理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人教版必修1的教材,这本书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研究运动、力以及力与运动间的关系,共四大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
必修1这本书突出了新课程的四个特点:注重基础性、体现现代性、反映选择性、强调可操作性。
1、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2、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3、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
必修1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有很多重难点都是高考、会考中的重难点,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摩擦力、力的平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等可以说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中之重。
而质点、位移、加速度等概念又是同学们进入高中新接触到的,理解起来又比较费劲,但是这些概念是学习运动学部分的关键,因此务必要引起学生重视。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范文第2篇高中物理教育叙事熠熠生辉——追寻科学巨擘的坚韧科学信仰精神我发现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还可以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流畅,助推教师十分轻松地达成教学目标。
在讲授人教版新课标选修3-2《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时,适时渗透物理学家的奋斗成长史实,狠抓难得的教育契机,并穿插讲解有关法拉第的小故事: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
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的一切书籍内容都从头读一遍。
读后还临摹插图,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
在这家书店整整呆了八年,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
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感悟范文
物理老师教育叙事感悟范文在我上高中时,曾有一位优秀的物理老师给了我很多教育叙事的感悟。
这位老师的名字叫张老师,他是我们学校物理教学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但他却是我们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物理知识,还感受到了他对物理的热情和教育的用心。
他经常用生动的故事和实验来阐释物理原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有一次,他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他放在讲台上的玻璃杯不断摇晃却始终不倒,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惯性的概念。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兴趣,也让我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
除了教学内容,张老师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常常带领我们进行物理实验,让我们亲自操作仪器,观察现象,分析数据。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实际操作的技能。
张老师还鼓励我们参加物理竞赛,并亲自辅导我们的训练。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们获得了多个奖项,这对我们的自信心和对物理学的热爱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与张老师的相处,我也了解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他们需要具备的素质。
首先,老师要有热情和爱心,对学生关怀备至,并以此为基础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老师要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经验,能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方式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张老师的教育叙事感悟让我明白了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需要教授知识,更需要关怀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帮助他们成长。
我深信,这些感悟将对我未来的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成为一名更出色的教育者。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高中物理教育起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中物理教育的目标、方法和对学生的影响。
目标:高中物理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掌握物理知识和实践性活动,学生将能够探索和解释现象,并应用所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高中物理教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教师可以运用讲解、实验、讨论和互动等教学策略。
通过展示真实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实例和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对学生的影响:高中物理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物理知识和培养科学思维,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
其次,高中物理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物理教育强调实践性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这使得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中物理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实验和讨论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并交流意见,从而加强了他们的合作和沟通技巧。
总结:高中物理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性活动,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中物理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综合而深远的,为他们的研究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ference:(引用的内容请务必确认来源)[1]: (来源1)。
教育叙事高中物理
教育叙事高中物理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围绕“教育叙事”主题,针对高中物理课程展开。
通过引入叙事手法,将物理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经典物理案例,引导学生以故事的形式阐述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2、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思维发展水平。
学生在这个阶段好奇心强,善于探索,但同时也可能对物理学科存在一定的恐惧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从生活经验中提炼物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力学、电磁学、光学等领域的核心知识。
(2)学会运用物理学原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和解释。
(3)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如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以教育叙事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呈现物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实验、探究、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2)通过教育叙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价值认同。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他们具备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毅力。
(4)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物理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精选13篇)
物理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精选13篇)物理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篇1新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给教师增加驾驭教材的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探究多了,教参内容却少了,如果教师不知新、老教材有何区别与联系,在知识点和挖掘教材的“深度”上就很难根据新教材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创造性地教学,尤其对开放性的探索。
教师观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因为新教材要求较高。
其次,讲课模式也提出挑战,新教材内容生动,知识面广,如何把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堂,使学生真正学到系统、严密和“适度”物理知识。
评价上,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能否为后继学习进一步奠定良好基础。
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在学习课标上,我们这几年也走出去拜师、学艺方面也下了大力气。
理解了新教材符合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要求,它面向全体学生,希望人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些新知识出现并不一定要求学生掌握很多的物理内容,而是要求学生通过物理的探究活动,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锻炼科学探究物理规律过程的能力。
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凸透镜是一个很简单的光学仪器,却是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的关键构件,用两个凸透镜简单组合还能制成一架简易望远镜、显微镜。
还有在教材的安排上说话(声音)、看(眼睛的原理),天气变化(物态变化),简单的电学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到更有价值的、富有实际应用的物理。
另外,新教材内容设置,还有意识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的情况,亲自实践,增强学生学习后继知识的积极性。
新教材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亲身经历、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
新教材实施过程中,学生死气沉沉、钻牛角尖式的学习少了,代之而来的是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合作探究、交流或者自觉收集信息、数据、资料、探索性实践等活动,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后目标也明确了。
如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凸透镜成象”一节,在新教材中特别增加了学生实验的环节,让学生体会虽然是同一个凸透镜,在不同的位置却能成不同的象,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高一物理教学叙事
高一物理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简单机械与力学
我是一名高中物理教师,今天给高一学生上了一堂关于简单机械与力学的课。
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并学习力的作用和力的平衡。
我首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和斜面来引入今天的课题。
然后我解释了简单机械的定义和作用,告诉学生简单机械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接下来,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些简单机械的实验。
首先是杠杆实验,我找来了一个杠杆、一个重物和一个支点,让学生观察杠杆的平衡与力的作用。
通过实验,学生们发现不同的力对杠杆产生不同的效果,一些学生甚至尝试用自己的力量平衡杠杆。
然后,我介绍了滑轮,并让学生进行滑轮的实验。
我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滑轮和一根绳子,让他们通过改变绳子的拉力观察滑轮的运动。
学生们发现,当他们用较大的力拉动绳子时,滑轮会更容易上升。
最后,我讲解了斜面的原理,并让学生进行了与斜面有关的实验。
我准备了一个斜面和一个球,在斜面上放置了球,让学生通过改变斜面的角度和力的大小来观察球的运动。
学生们发现,当斜面的角度较小时,球会更容易上升。
通过这些实验和讲解,学生们对简单机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应用力的原理来解决简单机械问题。
这节课不仅帮助学生们掌握了物理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思维。
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中学物理教育叙事8篇
中学物理教育叙事8篇1. 古希腊的物理学思想在古希腊时期,物理学思想已经开始发展。
从塔歇拉斯到毕达哥拉斯,再到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学者们对物质的本质和运动有着独特的见解。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的物理学发展,也为后世的物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牛顿的力学定律牛顿是物理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三大力学定律对于中学物理教育来说至关重要。
这些定律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以及力的作用。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这些定律并加以应用。
3. 电磁学的发展电磁学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也被广泛研究。
通过研究电磁学,学生可以了解电和磁的相互作用,掌握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并应用于解释各种现象。
4. 光学的基本原理光学是关于光的传播和性质的科学。
中学物理教育中,我们可以讲解光的传播速度、折射、反射等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行为,并应用到日常生活和技术领域。
5. 热学的基本概念热学是关于热能转化和传递的科学。
中学物理教育中,我们可以介绍热的传导、辐射和对流等基本概念。
了解这些概念可以让学生理解热现象和热能的转化,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6. 声学的基本原理声学是关于声音的传播和性质的科学。
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我们可以讲解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和幅度等基本原理。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这些原理来理解声音的特性,并应用到声音的产生和控制中。
7. 粒子物理学的启示粒子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组成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中学物理教育中,可以介绍粒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粒子的分类和相互作用的力,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微观世界。
8. 物理学的实验方法物理学强调实验方法的重要性。
中学物理教育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简单的实验,如测量物理量、研究物理现象等。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以上是关于中学物理教育的叙事8篇,每篇篇幅控制在100字左右。
通过讲解古希腊的物理学思想、牛顿的力学定律、电磁学、光学、热学、声学、粒子物理学和物理学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教育叙事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物理教学引入的几个实例
高一物理邓德安
教学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有着导向、激励、铺垫和为即将进行的情感交流、思维活动做好认知与心理准备以及营造教学氛围的作用。
好的教学引入,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与听课中,发现真正符合这些标准,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的教学引入却不算多,现将自己的所见一二交与同事们交流汇报。
案例一:在《超重与失重》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设计这样两个随堂小实验:(1)用一定宽度的纸带(不能太细也不能太粗,使之恰能承受重锤的重力),拴住一个重锤,让学生竖直提着并保持静止,并给学生一个问题:不借助其他器材,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挣断纸带?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让学生亲自实验一下,就会看到,“迅速向上提升重锤或迅速下降时突然停止,纸带断了”,这个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在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重锤对纸带的拉力超过自身重力,这就是超重现象,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展开理性的思考。
(2)准备一台体重计(机械指针型的),请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分别呈现静止、下蹲、起立过程,另一位同频,展示给全班同学)。
先请同学预测再做实验,结果是静止时指针保持稳定、下蹲过程先减小再增大,起立过程先增大再减小。
学生对示数变化的预测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教师可根据实验体验进行现象分析、过程分析、本质归纳(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应用拓展,这使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源于有意识的实践体验,充分挖掘直接经验和课堂生成的资源,体现物理教学以人为本,源于生活、走向社会。
2、“思考是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惊讶、矛盾是发展的驱动力,教师以错觉和矛盾的心理为突破口,创设能够引起强烈反差的真实惊奇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们要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真实、生动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反差,出其不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崭新的画面,创设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在学生心理千百万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促使他们主动进入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激活互动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一点在课堂引入显得特别有效,能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的潜能。
案例二:在《自感》这节课的引入,教师可请一位同学进入设计的电路中(学生有点紧张,有点悬念),闭合电键(电源是两节干电池),该学生没有感觉(有点放松),突然断开电键,学生瞬间有被电击的感觉(惊讶万分),并向同学描述自己的感受。
这是为什么呢?断电反而有电击的感觉,强烈的肢体语言表明回路竟有如此高的电压,这怎么可能呢?不可能呀!强烈的矛盾冲击和好奇弥漫于整个课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兴奋极了,此时就是引入新课的最佳切入点,被激活的思维、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
3、“猜想比知识更重要”。
猜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的事实基础上,对未知的事物及规律做出的一种大胆的假设或提出预期的看法。
综观自然科学的发展史,猜想思维在基础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并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如:爱因斯坦的量子假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假说;天文学中太阳系起源假说;地理学中的大陆漂移说……伟大的猜想造就了非凡的智慧,掀起了一系列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
化。
猜想是以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为依据,并非胡猜瞎想,同时猜想是一种超前思维,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它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践的验证才能确定。
长期以来,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过于强调严密性、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忽视猜想思维的倾向,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往往从问题、猜想开始,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物理知识出发,让思维自由驰骋,冲破原有知识圈,强化对重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不失为物理课堂教学引入的好方法。
总的说来,课堂引入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一节课的引入正是本节课的知识建构的开始,如何抓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释疑、渴求探索交流的情感,突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这是从教学基本技能中提升的教学艺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去设计以激活课堂、增强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