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我与地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宿命( ):
唯心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人
的生死和贫富等由命运或天命 决定,人是无能为力的。
6、肆意( sì):不顾一切由着 自己性子去做。
7、隽( juàn,另同“俊”):
2、坍圮(tānpĭ ): 倒塌,坍塌。
言语、(诗j文ùn等)意味深长。 8、恪守(kè):严格遵守。恪:
3、玉砌雕栏(qì):
历史上象贝多芬这样勇敢抗 争不公平的人很多,同学们还知 道哪些和命运进行抗争最终取得
成功的例子?
海伦·凯勒, 美国著名作家,社 会活动家。一岁零 七个月时,失去了 视觉、听觉以及说 话的能力。
霍金,因病被禁锢 在轮椅上达20年之 久。却被誉为继爱 因斯坦之后最著名 的科学思想家和最 杰出的理论物理学 家。
室、宰生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地坛牡丹园
拜台 地 坛 秋 韵
地 坛 神 库
拜台
地坛集芳囿
有言为证:
古园荒,地坛弃,经风沐雨四世纪。 默看春风与秋月,只为铁生著传奇。
教学目标 1.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 悟。 2.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3.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
检查预习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见自己的身影。
“我”与“地坛”间存在一种什么关 系?二者有何相似点?
地坛 ……一座废弃的
“我”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
古园,……园子荒芜 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
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 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
很少被人记起。
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荒芜冷落
失魂落魄
被人遗弃的古园
正是地坛这种难以言传的包孕着永恒与瞬间、 古老与新鲜、沉寂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的双重境界 给了作家的心灵以强烈的震动。文章中的地坛概括 地说,令作者感到的便是地坛在看似沉寂、荒凉、 萧瑟、幽深之中的那种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历史 沧桑和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用文中的 话即为:荒芜但并不衰败。
地坛 古老荒芜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 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 样地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 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躇的脚 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 灵魂的可能与大向”
——史铁生解释他的名字
史铁生近照
地坛,又称方泽坛。建于明代嘉
靖九年,即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代
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 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 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 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 "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 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
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何特点?有何区别?
雕栏玉砌不复在 四壁朱颜改
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 其夫人》, 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
的清平湾》,一举成名。《我的遥远的 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 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其作品 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 国外出版。作品以关注人生的独特主题 和风格引人注目。主要作品有:《我的 遥远的清平湾 》、《合欢树 》、《插 队的故事》、《务虚笔记》、《夏日的 玫瑰》、《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等。
明确:
一是“我家离地坛很近”,而且搬家是 “越搬离它越近”;二是园子荒芜冷 落,而“我”也因残废而被生活抛弃, 同病相怜,两者都历尽沧桑。这样的 开头,为下文描写、叙事、抒情打下 了基础。
我与地坛之间有什么缘分?
①“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 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②“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 妄的年龄上忽然让我残废了双腿。”
③“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 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④“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 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⑤十五年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里 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 界”。
问题1:结合第一部分中的第3、5、7节对 地坛景物的描写,思考地坛具有怎样的特
怎样活: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
———于是,我开始用全部的生 命去体悟生活的味道。
一个人的生死不是由自己决定的, 是自然的安排;就像我们的出生不 是由自己决定的一样,死亡也不应 由自己决定。我们不该刻意去追求 死亡,我们应该好好的活着,珍爱 自己的生命。
落日的灿烂 雨燕高歌
孩子的脚印 苍黑的古柏 草木泥土的气味 落叶的味道
帝王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 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始建时,坛外
拜台
辟有护坛一千四百七十六亩,坛内总
面积六百四十亩。现为北京市文物保
护单位。
地坛的整个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
。从整体到局部都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
龙凤”、“乾坤”等传统观念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方泽坛、皇祗
小结:
海德格尔说:“人在现实中总是痛 苦的,他必须寻找自己的家园,当人 们通过对时间、历史、自然和生命的 思索明白了家之所在时,他便获得了 自由,变成‘诗性的存在’。”
作业
1、 通读全文,领会作者情感。 2 、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字里行间体
现出你的情感(或喜爱或哀伤等)。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 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 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 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 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 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春天是一径时 而苍白时而黑润的小路,时而明朗时而阴晦的天上摇荡着串串杨花;夏天 是一条条耀眼而灼人的石凳,或阴凉而爬满了青苔的石阶,阶下有果皮, 阶上有半张被坐皱的报纸;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 丢弃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 清晰;冬天,是林中空地上几只羽毛蓬松的老麻雀。以心绪对应四季呢?春 天是卧病的季节,否则人们不易发觉春天的残忍与渴望;夏天,情人们应 该在这个季节里失恋,不然就似乎对不起爱情;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 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 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冬天伴着火炉和书,一遍遍坚定不 死的决心,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还可以用艺术形式对应四季,这样春天 就是一幅画,夏天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冬天是一群雕 塑。以梦呢?以梦对应四季呢?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 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
小结:从内容上看,前一部分,可称为“人与景
观”,后一部分可称为“人与人”(“我与母
亲”)。
思考:
1:这部分大意是在写什么?请用简单的几个字概 括。
2:在这部分里作者主(要是我用与什地么表坛达)方式来写地
坛的景物的?
(描写)
整体感知第一部分
提问: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将“我”与 “地坛”联系起来的?这样的开头有什 么作用?
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 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 生命的思考。 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 “生命”对“世界”(世界本身也是 生命)的解读。请看这一段:“十五 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 人……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这不是写出一种永恒吗?
三点作用 : 衬托人物心情 引发生命思索 本身即是感悟
谨慎而恭敬。
用玉雕刻的台阶、栏杆。 砌:台阶。
4、亘古不变( gèn ):
9、捋( luō ):用手握住条状 物向一端滑动。
整个古代没有变化。亘: 空间和时间延续不断。
10、熨帖:(yù)
5、颓墙:
表示心里平静。
颓:坍塌,倒塌。
另读“熨”(yùn),如“熨 斗”。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前两小节写我与地坛的 缘分;中间三节,写“我”在“失魂落 魄”中走进园子百无聊赖,却又无所 事事。
散文
史 铁 生
课文中有关地坛的景物描写 及
地坛于我的特殊意义。
作家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感 悟。
作者抒发的对母亲的感情, 及
作者所 体悟到的母爱。
命运
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 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上已丧失听力。
《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 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 “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 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
生命感悟
是顽 一强 种的 幸活 福着
降死 临是 的必 节然 日会
地坛
荒芜冷落: 荒芜但并不衰败:
对我的启示
“死是一件不必 急于求成的事”
“剩下的就是 怎样活的问题”
第一次涅磐



透过外壳看到里圈的我,心情是复杂的,有绝望,有困惑,有振奋。
亲近 喜爱 皈依 颓废 豁达 顽强
身体残废
点?
第3节:衰败、荒芜、陈旧
第5、7节:宁静、生机勃勃 特点:荒芜而不衰败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
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 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 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 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 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 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 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 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 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生命的永恒 生活的信心
5.齐读六个“譬如”句
问:这几句字面上是说古园形体被肆意雕琢, 有些东西却不能改变,请联系作者经历、遭 遇说说文句的含义是什么?
被肆意雕琢
不能改变
身残
志不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园成为精神乐园 (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景物描写的作用
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 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
“我” 落魄绝望
并不衰败
发现生命的美丽 虽处逆境不应颓废
在园中景象的感召下 我开始长时间地思考:
该不该去死? 为什么要生? 怎样来活?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是一个不再可以辩 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 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 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 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 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 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 ,压弯了草叶轰然 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 窸窣窣片刻不息。
罗斯福,腿 有残疾,连 任四届美国 总统,为世 界和平作出 重要贡献。
张海迪,著名的 作家、翻译家。 5岁的时候,因 患脊髓血管瘤造 成高位截瘫,身 残志坚,被誉为 “当代保尔”。
史铁生
我思故我在 ——地坛里的生命哲学
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 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生日那天,因腿 疾住进医院,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他
被社会遗弃的人
同病相怜
当时的地坛是个 风 景优美的地方吗? 我为什么去地坛?
答:地坛荒芜冷落得如一片野地; 离家很近,前往方便; 我双腿残疾失魂落魄; 地坛荒芜冷落; 情感共鸣———逃避
“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 摇头晃脑捋(luō)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 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 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 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 草叶上滚动,聚集 ,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
残阳 废园
苍松翠 柏树幽 野草荒藤乐悠悠 正红 沉静 蜂飞 蚁动 瓢虫升空 金蝉脱壳 露珠滚动 满园草木竞相荣
古旧 荒芜
特点
生生不息
荒芜但并不衰败
作者在瘫痪后,在十五年漫长岁月中,由“失 魂落魄”到小说获奖,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
变化过程?
这样的变化,与地坛这个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从苦闷、绝 望到充满希望的过程。
最后两节,写“我”冷静下来,专心 致志地想到死和生:死是容易的,但 关键是怎样活的问题。园子中的一切 在撞击着我的心灵与情感,并从中找 寻到活下去的勇气。
第二部分,着重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激 励,母亲给“我”以生存的启发,使“我” 懂得怎样生活。第一节为过渡段。第二至 三节写母亲为“我”忍受巨大的痛苦,让 我们看到一个坚韧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第 四至第九节写由一个作家谈到他写作的最 初动机是“为了母亲”、“为了让她骄 傲”,从而联想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我” 创作取得成功,而母亲却不能分享“我” 的快乐。回忆母亲多次到园中找“我”。 第十节结束回忆。
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 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 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
荒芜
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祭坛四周的老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柏树愈见苍幽,
到处的野草荒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
藤也都茂盛得
了玉砌雕栏,
自在坦荡。
并不 衰败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 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 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 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 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颓废
被社会遗弃
荒芜 废弃 古旧 荒野
不衰败
死活
古柏 野草 蜂飞 蚁 动 ……生生不息
被肆意雕琢
豁达
残疾但不颓废
劫难
不改变
身残志不残 顽强
落日 雨燕 脚印 古柏 气味……生命律动
死是
活着
必然降临 是一种
的节日
幸福
总结
对这篇自读课文, 重在赏析。作者本文的 首要线索是“我和地 坛”,即命运受到重创 之后,作者面对地坛的 思考。文章情景交融, 融情于景,物我不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