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策略探索

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策略探索

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策略探索发布时间:2022-03-09T14:15:12.55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3月2期作者:郑战强[导读] 随着核心素养落地要求的提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的策略探索就显得至关重要。

那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能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教学时遵循史料选择的一般原则,掌握史料实证的一般策略,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让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现在仍面临很多问题,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探索之路其实还非常漫长,我期待更多的同行参与到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中来。

郑战强南乐县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摘要:随着核心素养落地要求的提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的策略探索就显得至关重要。

那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呢?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能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史料实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施教学时遵循史料选择的一般原则,掌握史料实证的一般策略,并灵活地加以运用。

让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现在仍面临很多问题,史料实证素养真正落地探索之路其实还非常漫长,我期待更多的同行参与到初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的实践探索中来。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实证实践策略探索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3-075-02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落地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最关注的改革焦点之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提升实践的策略是落实史料实证素养的妙方良药。

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笔者将自己学习、探索与思考的结果进行了梳理。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植入史料实证的重要意义叶小兵老师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其中最具学科本质和特点的就是学生如何运用材料去研究历史问题。

叶小兵历史教育教学案例(2篇)

叶小兵历史教育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叶小兵,一位富有激情和责任心的历史教师,在我国一所普通中学担任历史教学工作多年。

他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案例以叶小兵老师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其在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做法和成效。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叶小兵老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我国古代史,主要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3.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历史课题研究。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叶小兵老师以我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为线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叶小兵老师运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

同时,通过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小组合作探究叶小兵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进行深入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4)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叶小兵老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和指导。

(5)课堂小结叶小兵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案例分析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国古代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51页PPT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51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Thank you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 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
材改革的新思路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培训学习心得陈学秀海南省历史学科教研 2019-09-26刚结束2019年紧张高三历史教学,紧接着又投入了2020年高一历史教学,面临新教材的挑战,从熟悉到陌生,从自信到迷惘困惑,仿佛被困在灌木丛中的行者。

带着满腹的问题参加了2019年8月28日至29日在海口举行的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培训。

整个培训共听了叶小兵教授的《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教学指导及实施建议》,孟伟老师的《潜心研究,迎接挑战——新教材试教的体会与思考》,边海长老师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的整体认识与部分重点内容解读》共三场报告。

这三场报告或站在专家引领的高度,或结合一线教师的试教经验,或立足于历史统编新教材的学科重大意义,阐明了新教材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如叶小兵教授的整合教材,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去进一步挖掘教材,改变教学观念等,为我们这些困惑的历史教师指明了应对新教材的方向,让我们认识到新教材既是一场挑战,更是机遇,是为了适应海南省新高考应运而生的。

作为在一线教学的历史老师,不禁会产生困惑,高考制度改革后历史课该怎么上呢?教师是注重知识传授还是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才更符合新高考改革的理念呢?用八个字概括就是“高效、激趣、提素、有得”。

一、高效——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一定要精心备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甚至要精确到分钟,不能像踩西瓜皮似的滑到哪讲到哪。

首先,导入要精练,控制在1——3分钟为宜,切勿长篇大论,喧宾夺主,半天未入正题;其次,教师授课语言要精练,言简意赅,切勿重复啰嗦,偏离主题;再次,教师要具备控制课堂节奏的能力,善于把控课堂,防止课堂场面出现混乱,一发不可收拾。

众所周知,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最容易出现场面失控的情况是在讨论环节,为了营造一个热闹而又恰到好处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注意控制课堂气氛,防止“冷场”或“过热”,这就要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当课堂气氛“过热”时,教师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调节,譬如语言调节,及时用语言制止“过热”的课堂局面;或者用手势等姿体言语,做出“禁声”等手势,控制课堂气氛,把握教学尺度。

叶小兵《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思路、成就与变化PPT47页

叶小兵《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思路、成就与变化PPT47页

(2)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得以更新 在实验过程中,广大历史教师对新课改的
理念逐步接受并不断深入理解,将其转化为自 己的教学指导思想,主动地更新教学观念,并 尝试将其运用到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 同时主动、积极地开展教学研修,进行校本教 研。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地都涌现出一 批优秀的历史教师,他们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在不断的探索中践行着新课改的理念,推进着 历史教学的深入发展。
1.对以“学习主题”编排内容的呈现方式提出意见, 认为主题编排使历史的时序性、系统性受到影响, 也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
2.对课标教学内容的容量和难度提出意见,认为内 容较多,难度较大,未能根本解决“难、繁、偏、 旧”问题。
3.对课标中的“前言”和“课程目标”提出意见, 如:课程性质不明确、目标不具体、文字表达不
2.新历史课程实验的成就
(1)进一步确立历史课程的地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对中小学课程进行
了整体的规划和编制,确保了历史课程在学 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将其作为一门基础性 的课程,规定了课程实施的计划、学时等, 使得历史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保证。历史 课程已被视为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 成长的重要意义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5)初步建立起新的历史学习评价体系 各地在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
各种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方法,改变 了以往只注重笔纸考试的单一方法。评价的 类型也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如自我评价 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 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使评 价在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方面的功 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4)历史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 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教科书、只教教科书
的观念和做法,而是将课程资源和教学材料 的视野大为扩展,积极开发校内校外的多种 历史课程资源,搜集、整理和运用各种类型 的教学材料。其中,乡土历史资源、视频图 像资源、网络资源,以及教师资源和学生资 源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使得各种有教育意义 的历史信息资源得到适当的运用,从而使得 历史课程资源在种类上、形式上、渠道上多 种多样,教学材料丰富多彩。

浅谈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浅谈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德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28 学法教法研究的知识传授为综合性的教育和教学。

如课堂中组织中小学生学习“网络文明公约”;开展上网调查;开展网上道德讲座;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对待“网上垃圾”。

学校还可以开展“争做网络文明使者”活动。

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新课改把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信息教育范畴,或纳入到校本课程的范围,制定出完善可行的课程方案,使中小学生尽可能得网络之利而避其害。

四、结语德育现代化的需要,更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过去,我们过多依赖于传统德育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置于中心,一定程度上忽视中小学生德育观的生成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如今国家的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应当找回中小学生在传统德育方式指导之下,德育素养和人格素养缺失的那部分,通过结合实际推陈出新,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参考文献:[1]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2]刘铁芳.现代德育的困境与德育向生活的回归[J].上海教育科研,2016.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促进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2]历史素养的基本要素仍然是知识、能力、意识和价值观。

知识是基础,学科能力是历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学科能力如何决定着历史素养的程度。

具体能力要求的背后,都是在塑造学生对待历史的态度,学会了正确地对待历史,也就学会了正确地对待现在和未来。

历史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学习历史的价值有明确的意识,另一个方面包括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价值衡量标准以及情感文化认同等。

价值观渗透在素养培养的全过程,知识的传授本身就是求真、证实的过程,影响接受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历史素养所要求的能力是在塑造对待历史的态度,历史意识中和情感价值观密切的相关的内容更多。

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

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
2 (一)立足历史学科特征提炼历史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关键特征。在史学研究范畴,“史”更多指的是“史料”,但是在中学历史教学范畴,“史”既包括“史实”,也包括“史料”。中学生毕竟不是专业研究人员,希望中学生仅依靠对“史料”的分析来学习历史,是非常不现实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近些年来,“史料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达到了深入人心的地步,但恐怕没有一个历史教学研究者或历史教师会认为,“史料”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唯一桥梁、唯一来源。“史料教学”理念的提出,更多的对以往教学中的“以论带史”或“教教材”等诸多弊端的“纠偏”或“补史学习,应该是基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基于史料分析的学习的有机结合。 由此可见,过于强调“史料实证”,恐怕不合常理。可以预料到,“史料实证”的提法或许会给历史教师的思想带来诸多困惑:基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会不会不重要了?历史课会不会要变成“史料为王”的课堂了?以后的历史教学会不会要在“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史料”上下功夫了?,,历史教师思想上的这些困惑显然必须正视,不能回避。个人以为,用“证据分析”比“史料实证”要更科学一些。因为,证据既可以指“史料”,也可以指“史实”。显然,立足“史论结合”这一历史学科的关键特征,“证据分析”成为历史核心素养之一,应是合理的。 立足证据的历史分析只是实现“史论结合”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在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时,以何种历史观为指导,在很多情况下,比占有多少证据更为重要。例如,在占有接近或相同的史实和史料的情况下,持不同历史观的研究者,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甚至悬殊的认识,这已成为史学研究的常态。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清末、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大致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过程,这其中,历史观的变化是一个关键推手。可以说,历史观是“史学的灵魂”,

叶小兵: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

叶小兵: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

叶小兵: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作者:叶小兵文章来源:历史教学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深入进行。

此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不仅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新的编制,而且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评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使得中学历史教学处于一个转型期,需要研讨的问题很多。

本文仅对新历史课程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进行简要的评析。

一、历史教材多样化的发展在历史教学方式的转变中,教材呈现方式的转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教材的多样化,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材类型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观念中,教材就是教科书。

这样很容易导致历史教学就是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历史学习就是学习历史教科书,从而使教科书在教学关系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甚至出现对教科书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情况。

而现在则认识到,教材是有多种类型的,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一种。

凡是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材料,都可以视为教材。

除了教科书,还有其他类型的教材,如各种文字材料、图像材料、音像材料、统计材料、实物材料等。

各种类型的材料,都可以是历史教学的教材,都能够在历史教学中运用。

二是教科书版本的多样化。

我国的教科书制度从“国定制”改为“审定制”后,已有多种版本的教科书。

但是,不同版本教科书的流通仍受到各种限制,学校和教师并没有选用教科书的真正决定权。

换言之,在教科书的采用上,还缺乏公开、民主、科学的运行机制。

在此次新一轮课程的教材改革中,在这方面向前有所推进。

更多的单位和人员参与了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教科书版本的数量亦有增加,而且同时进入务实验区,供实验学校选择,因而呈现出一定的竞争态势,使得教科书版本多样化的优势初步显现出来。

三是教科书内容的多样化。

以往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基本上是由课文组成,而其他的项目则很少。

现在正进行实验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在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51页PPT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51页PPT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借力思维导图,着力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借力思维导图,着力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篇•经验交流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此次高中课标修订,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1)制订新课程方案,突出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

(2)研制我国学生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高考命题的立意,在经历了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时代之后,正式进入核心素养立意时代。

为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作为一线高三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认为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历史教学,可以提高高三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缘起和内涵1997年12月,国际组织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

近年来,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共识。

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这个崭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了国家的文件中,并被置于“未来基础教育改革之灵魂”的地位。

借鉴世界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教育国情,《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

”二、思维导图与核心素养的内在关系思维导图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两个头条名词,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能否在中学历史课堂上为他们建构一条桥梁,把理论落实到实践层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做了如下工作。

我对比分析了思维导图的特点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思维导图的四个基本特征历史核心素养(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

(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

(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

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

(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4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4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4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下面是我整理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4篇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共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

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具有良好的语感;能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能将自己获得的语言材料整合成为有结构的系统;能理解并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能凭借语感和语言运用规律有效地完成交际活动;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因此,思维发展与提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

应该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分析、判别语言,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与人交流沟通,准确、清晰、生动、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叶小兵教授关于新课改的课件

叶小兵教授关于新课改的课件

教学内容整合的方法
从学生认识历史的角度进行整合 从历史发展的本质特点进行整合 从不同版本教材的长处进行整合
六 对历史现象进行梳理
由于新课程是主题探究式的, 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以历史现象 为主,未突显史事的过程。 在学生对基本史实不甚清晰的 情况下,如何梳理历史现象, 就成为教学的难点。
将现象、状况建立在过程中 用典型事例说明现象、状况 找准现象、状况的逻辑关系 分析概括现象、状况的特点 建构现象、状况之间的联系
注重对因果联系 和内在联系的讲解
在方法上:讲解法 方面要全
如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方面可有: 商品经济、货币经济、 城镇贸易、海外贸易。
事例突出
如宋元海外贸易的管理。
特点发掘
如都市贸易的时空扩大。
本质把握
七 关注课题之间的联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 “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 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 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 只有最适用的教学方法
适合教学目标的方法 适合教学内容的方法 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适合教师运用的方法
运用教法促进学生学会: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问题的核心 对历史境况的特点有深刻感悟 能概括问题所涉及的历史发展 对相关史料进行研读加以辨析 论从史出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积极地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见解
转型—发展—多样化
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构是什么?
选修6:皖南古村落 课本的结构: 1. 西递 2. 宏村 3. 巧夺天工的村落水系 4. 璀璨的徽派建筑艺术
重新整合为:
1. 远眺:依山傍水的布局,人与自 然的和谐统一 2. 近看:徽派建筑艺术的结构之巧, 装饰之美,营建之精 3.纵观:追溯皖南古村落形成的经 济文化源头 4.透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细节, 感受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使用建议讲稿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使用建议讲稿
人物扫描:介绍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知 识的补充 或拓展 。
示例:《明朝的灭亡》的一则“人物扫描”
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 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 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 后来他称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课文辅助栏目: 问题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 讨论。
为什么教?为什么学?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课例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为什么教?为什么学?
中国近代是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它反映在政治上, 是一系列政治变革此伏彼起;反映在经济上,是新 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 近代中 国社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 的过程。
示例:
《三国鼎立》
的一则“问题思考”
●课文辅助栏目: 材料研读:结合课文内容提供史料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
示例:
《远古的传说》
的一则“材料研读”
●课文后设: 知识拓展: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 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示例:《动荡的春秋时期》的“知识拓展”
叶小兵: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用足用好教材 提升学科素养 ——人教版初中历史新教材使用建议
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 ”结合的方式编写。“点 ”是指重要的历史史实, “线”是指历史发展的基 本线索。按时序编排,叙 述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呈现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 。贯通解释中国古代史上 各个发展阶段以至整个古 代历史的整体面貌。
治智慧。
广州市豪贤中学林丽霞

浅谈用好新教材培养初-学生历史时空观素养

浅谈用好新教材培养初-学生历史时空观素养
于学生理 解并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形 成鲜明的印象!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
起虽然线条粗犷但节点清晰的历史 时空观(
古 迹 遗 址 图 片 让 历 史 细 节
更加明了
运用好新教材中大量的图片是
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认识的比较有 效的方法( 郑樵在 +通志, 说! )置图于右! 置书于左( 索象于图! 索理于书' 他论证了 )左图右史' 学史方法的科学性! 也充分说明了 文字历史与图片历史之间的关系( 以第三课 +远古传说, 中的古迹遗 址 图 片 为 例 ! 课 本 第 页 四 张 文
二 如何让 点 更加鲜明 黄牧航教授在 +历史新课程的
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
观, 一文中还写道# 在新课标理念 下!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转变教 学观念!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发 展的阶段特征( 笔者非常赞同这样 的观点( 时空观念的形成! 除了对 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清晰之外! 还 需要了解每个重要的 )点'! 每个 历史阶段的特征明了! 大的发展脉 络才不会错乱( 在认真研究新编初 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之后! 发现
一文中写道# )新课标的理念并不 要求学生建立起非常严格* 细致的 历史时空观( 淡化历史教学的专业 性! 增强其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 功能! 减轻学生的负担(' 笔者在 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并发现! 新教 材较之旧教材不同点之一! 是每个 单元都加了单元导语( 而且单元的
标题都有明确的历史阶段分期及其 主要特征( 以第一单元的导语为 例! 在这段文字中! 首先指明了本
时空观念的课堂教学策略校本行动 研究, 的研究内容( 本文以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新编历史教材的使用为 例! 就如何用好新教材帮助学生建 立时空观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就 教于方家(

近代化探索

近代化探索

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主 要 提倡 民主, 反对
提倡 科学, 反对
它启发着人 专制 们追求民主和科 迷信 学,探索救国救
内 提倡 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民的真理;(作用)
容 提倡 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它为马克思
传播 马克思主义
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创造了条件。
(作用)


它是我国历

思 史上一次空前的
1872年
1888年
1861年 1865年 1867年
1878年 1880年
1890年
轮船招商局
安庆内军械所
福福州州船船政政局局 福州船政学堂
电报总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天津电报学堂 北洋水师学堂
北洋舰队建立
洋务运动 给 中国带来了哪些 新事物呢?
建兴 立建 了了 中中 国国 第第 一一 批批 使使 用用 机机 器器 生的 产煤 的铁 工五 厂金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陈独秀 胡 适 李大钊 鲁 迅 《“布新兼尔《《第文容《《什孔庶一北化并狂文提维子民篇大运包人学倡主与 的1白成动《9《日1改思民白文义宪 胜5话为的敬年记主学良想告话的法 利《小中革》科青刍自新文胜》 》说心命学年青议由论利》年》”》》》
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超过2464人次……在各省,封疆大吏电奏反对者(反对签订和约)已过其半数;
在京城,翰林院、总理衙门、国子监、内阁、吏部官员皆有大规模的联名上书;
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举人们参加官
员领衔的上书为7次,加入人数为13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康有为
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 “由此可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课堂教学的逻辑遵循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课堂教学的逻辑遵循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课堂教学的逻辑遵循孔志刚(合肥育英学校安徽合肥230011)摘要:叶小兵老师曾指出,历史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会涉及三种逻辑:历史的逻辑、教材的逻辑和认知的逻辑。

三种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实现有效教学、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

本文试从教学目标、教学立意、问题探究等教学设计与实施环节,浅谈教学实践中逻辑遵循的现实意义与问题反思。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逻辑教学的逻辑性是学习兴趣的持久动力和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新时期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诉求。

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性目标设计,凸显课堂教学主旨与脉络的教学立意,以多元史料为依托的问题探究等诸多课堂教学环节,都需要将逻辑遵循作为重要考量,以促进学生学科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的综合表达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的目标发展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对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基础上进行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培养,体现了历史教学培养家国情怀与思维品质的价值诉求和使命担当。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起点,统摄着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全过程。

叶小兵老师指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聚焦问题探究,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确定具体可测、五位一体的综合目标。

从教学逻辑的角度来说,综合性教学目标的阐述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⑴板块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区别。

教学目标存在着板块、单元和课时的总分关系,一课时的教学不可能也不必要将单元和学习板块的教学目标全面容纳和实现。

(2)综合目标呈现的笼统倾向。

一些综合性教学目标的文本阐述过于追求简洁,出现“运用有关史料”“总结历史性经验”等笼统描述,在设计具体教学环节时,要注意教学目标在“过程与方法”上的落实。

(3)注重历史的逻辑,保持教学目标的完整性。

例如,有的教学目标在分条阐述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要求时,出现阐述不够全面、不能有机统_等问题,这些历史逻辑的缺失,有碍历史教学的“求真”“求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 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的阐
史 解 释
释和评判,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事描述的整理 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
等。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解释历史和评价
历史,对历史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历史评判是
建立在对史事的掌握、理解、解释的基础上的,
也是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
内涵
区分不同类型史料,从 获取的材料中提取信息
试 题 示 例
1899年1月,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说:“再命大学士李鸿章求和,议定割辽台,并偿
款二万万两。三月二十一日电到北京,吾先知消息,即令卓如(梁启超)鼓动各省,并先鼓动粤中
学 生 核 心
实践 创新
社会 责任
国家 认同
国际
素 养 的
身心 健康
学生发展 核心素养
理解 人文

底蕴
框 架
学会 学习
审美 情趣
科学 精神
一、社会责任 二、国家认同
1.诚信友善 2.合作担当
3.法制信仰 4.生态意识 5.国家意识 6.政治认同 7.文化自信 8.全球视野
10.人文积淀 四、人文底蕴
判,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
内涵
历史价值观
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 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 出来的价值取向。
表现
1.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 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评判。 2.能够认识到分辨真伪、善恶、进步与倒退,以及公平、正 义与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 3.能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对自身成长和现实社会的认识 上,能够从历史中获取有益的养料,从实践的层面体现历 史的价值。
史 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
料 实证性的人文社会学科。对历史的探究
实 证
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 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
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
观的认识。对史料的研习与运用,既是
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
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
内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 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表现
1.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 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 2.能够客观论述历史问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 法。 3.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4.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 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11.人文情怀
五、科学精神
12.崇尚真知 13.理性思维 14.勇于探究 15.感悟鉴赏
17.乐学善学
七、学会学习
18.勤于反思 19.数字学习
八、身心健康
20.珍爱生命 21.健全人格 22.适性发展 23.热爱劳动
三、国际理解 9.尊重差异 六、审美情趣 16.创意表达 九、实践创新
24.批判质疑 25.问题解决
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思路
学科核心素养 水平划分
学科课程 内容结构
结合课程内容的 学业质量标准
模块的 学业要求
阶段性的 学业质量水平
汇总的 学业质量标准
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标准
1.标准暂定为四级,水平1为 最低等级,水平4为最高等级。 2.水平2以上的等级,每高一 级水平的表现涵盖前一级表现。 3.暂时以3级水平为合格水平。
例如,有效交往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 能利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 技能,以及对其交往对象的态度。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 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 孕育出来的
* 学科和跨学科的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 * 结构化的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

历史 价值观
历史 理解
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
史料 实证
历史 解释
时空 观念
时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
空 史地理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
观 念
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 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
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
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建构在历史时空基础
上的,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从时空观念的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课程教材改革的新思路
当前,教育部组织专家研制高中课程 标准,高中历史课程将发生重大变化。
此次高中课标修订,重点要解决三个问题: 1.制订新课程方案,突出 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 2.研制我国学生跨学科核 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3.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 质量标准融入课程标准。
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 础上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 材料构建自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论述。
历史材料的运用
辨识史料作者的意图,恰当 地运用材料建构自己的叙述
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 进行互证,做出合理解释
认识史料的价值及作用, 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
角度出发。
内涵
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 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表现
1.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 这些方式描述过去。 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 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4.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 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 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 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 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表现
1.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 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 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 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确 定
学科本质观
学科育人价值



学科核心素养




内涵
对学生发
主要表现

展的价值


定 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
历 史
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

心 素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重在引
养 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历史进行认识,拓展历
的 依 据
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使学生在探究历 史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 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
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 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基本特征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教育形成并获得发展 ➢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 ➢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核心素养的作用发挥具有整合性
为 ★贯彻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
什 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么 要 提 出
★体现国际课程改革新趋势,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 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
★转变育人模式,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 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
★实现课程内容的转化、整合与优化,确立以学生素养发
历 历史研究所追寻的是求真、求通、立德。 史 “求真”指的是对历史的探究是以不断接
价 近历史的真实为目的;“求通”是指“通
值 观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揭示历史发展 的趋势;“立德”是指历史中蕴含着丰富
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情感认同、价值
取向,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人生的哲理和
人类的共同追求。任何对历史的阐释和评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人要对历史有正确的
历 史 理 解
认识,需要从历史的角度上尽可能客观地、实事 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对历史事件的发 生、进程、结果及性质、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
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
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
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只有设身处地、尽
三 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什么是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 生在完成各学段教育,或结束基础 教育阶段教育时,应该具备的各种 核心素养,以及在这些素养上应该 达到的具体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
制定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意义
改变过去的考查只是测评学生对知识 的了解和运用,将学业考查指向核心 素养,从而使教育的总目标、学科教 学目标、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业质 量等,都围绕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 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 证自己的观点。
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表现出对史料的理解; 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 面、丰富的解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九大素养和25个基本要点
二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
➢ 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 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 ➢ 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 ➢ 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