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综述肺动脉瘤

合集下载

肺癌综述

肺癌综述

ⅢB 期肺癌-----T4N0~2M0 肺癌 期肺癌-----T4N0~ -----T4N0
1.一般以化、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然而,近年来在部分选择性T4 肺癌患者中采用 扩大范围的手术切除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使得对这部分病例的治疗模式有了新的认 识。 Eg.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清华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清华等[46 ] 总结了自 总结了自1983 年至 年至2000 年完全性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清华等 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共349 例 切除的局部肺癌病理类型分布情况 2.手术治疗时p TNM 分期情况 3.总的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 总的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 切除后5 年生存率
4.主要手术类别 4.主要手术类别
根据国内8家较大组共 根据国内 家较大组共16 408 例肺癌外科治疗结 家较大组共 果综合分析显示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手术死亡率为0. 6 % ,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5. 2 % , 全组的5 年生存率为33. 1 %。 合并不同器官切除的5 年生存 率如左图
205 例合并肺动 脉切除重建者 38.2 4 例合并胸主动 脉切除重建者 33 75 例合并左心房 65 例合并上腔静 切除重建者 脉切除重建者 31.2 29.7
病理类型分布(%) 病理类型分布
I期 期 39.8 13.7 50.0 34.5 24.3 31.6 13.7~50 32.4 II期 期 16.1 36.2 23.6 21.0 23.8 28.3 III期 期 43.6 50.1 23.0 35.2 34.8 15.9 IV期 期 NA NA 2.0 7.4 7.4 23.6 V期 期 NA NA 1.2 1.9 9.5 0.4 0.4~9.5 3.25

综述总结了 ect 的优势、诊断效能及其临床应用。

综述总结了 ect 的优势、诊断效能及其临床应用。

ECT 的优势、诊断效能及其临床应用综述本文旨在综述电磁兼容性检测 (ECT) 技术的优势、诊断效能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应用情况。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ECT 的优势、诊断效能及其临床应用综述》,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ECT 的优势、诊断效能及其临床应用综述》篇1一、引言电磁兼容性检测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Testing, ECT) 是一种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干扰和抗干扰能力的技术。

近年来,ECT 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诊断和治疗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 ECT 技术的优势、诊断效能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二、ECT 技术的优势ECT 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无创性:ECT 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可以避免因创伤性检查而带来的风险和不适。

2.全面性:ECT 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参数,如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等,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3.精确性:ECT 技术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4.实时性:ECT 技术可以实时检测和记录生理信号,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

5.可重复性:ECT 技术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可以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进行重复检测,提高了诊断的可靠性。

三、ECT 技术的诊断效能ECT 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在诊断效能方面也表现出色。

1.心脏病的诊断:ECT 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可以提供有关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脏疾病的信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心脏病患者的病情。

2.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ECT 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脑电图和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评估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等。

3.其他疾病的诊断:ECT 技术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肺癌患者静脉血栓联合护理干预和护理进展综述

肺癌患者静脉血栓联合护理干预和护理进展综述

肺癌患者静脉血栓联合护理干预和护理进展综述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肺癌患者静脉血栓联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进展,解决因素理论及基因缺陷的应用和进展情况。

方法:结合基因缺陷和因素理论,对静脉血栓联合护理干预在肺癌患者中的效果表现等问题进行解决。

结果:基于临床经验,通过数据直观成像联合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

结论:对肺癌静脉血栓患者实施联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能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肺癌患者;静脉血栓;联合护理干预;护理进展静脉血栓形成是肺癌的常见并发症,主要为纤维蛋白、红细胞和不等量血小板、白细胞在静脉内产生凝块,进而形成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的类型较多,具体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和急性肺动脉高压症。

约1/2深静脉血栓患者合并肺栓塞,而部分肺栓塞可能发展为肺梗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

另外,绝大多数肺栓塞是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栓子脱落导致。

积极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1.基因缺陷与因素理论分析1.遗传基因目前明确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遗传基因主要包括:抗凝蛋白缺乏;FV ;eiden(FVL);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20210A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FV Ⅲ、FⅨ、FⅩⅠ及TAFI高水平等。

表1 初次发生DVT患者基因缺陷发生率(%)危险因子健康对照组患者组有家族病史患者FV 1691A 2.520.040.02.0 6.020.0凝血酶原20210A蛋白C缺乏 2.0 3.3 5.0蛋白S缺乏 1.0 1.0 5.0AF Ⅲ缺乏0.0 1.0 4.01.2获得性因素静脉血栓形成不但与遗传因素相关,同时也和其他获得性因素相关,这类因素主要为诱发因素,同样可增加患病率。

如果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可导致发病率升高。

常见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口服避孕剂、激素替代疗法、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外科手术创伤、制动、恶性肿瘤、抗磷脂抗体等。

肺部肿瘤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立体定向放疗和微波消融

肺部肿瘤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立体定向放疗和微波消融

肺部肿瘤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立体定向放疗和微波消融美国近来每年的新检出肺癌患者持续增加大约为175000例。

肺癌已经成为持续保持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一位,尽管外科切除术仍然是早期NSCLC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诸多患者因为晚期肺癌或是机体因为心血管疾病等身体状况不能耐受手术治疗。

体外放射治疗(放疗)作为那些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仍然是一种选择,尽管这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治愈率比手术效果差。

在一项关于71例原发性淋巴结阴性肺癌患者接受60Gy体外放疗的研究中,3和5年的生存率仅为19%和12%。

最近的一项60例I期和II期NSCLC患者接受体外放疗的研究中,有53%的患者在平均18.3个月后发生肿瘤生长,全部的平均中位生存率为20个月。

另外体外放疗具有副反应,其中放射性肺炎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并发症,尤其对那些由于肺功能差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上面的研究中有8.3%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为标准体外放疗技术的新的发展方法正在逐步进入临床应用来治疗那些不能耐受手术或者不适合手术的肺癌患者治疗其原发肺癌和一部分局限的肺部转移瘤。

现在正在为世界多个医学治疗中心所应用的新方法是射频消融技术(RFA)和立体定向放射技术(SRS)。

另一种消融技术,就是微波消融术(MWA),也已经开始用于临床,尽管对这种方法临床还没有经验。

本文回顾综述这些治疗方法的特点,及其在治疗胸部肿瘤方面的意义。

射频消融的原理是利用高频波使目标蛋白受热变形达到治疗目的的。

射频消融系统由3个主要部件:1、主机,2、一个置入肿瘤的主动电极,3、一个贴在患者大腿上的体外电极(电极板)。

当射频能量经主机发出,经由体内电极、人体,然后经体外电极回到主机,形成回路的时候,粒子在组织内振动,摩擦生热。

随着组织内温度的增高,达到60度以上时,因为蛋白变性和凝固坏死,细胞就会随之死亡。

RFA最多的经验来自于肝肿瘤的应用,不论是用于手术的辅助治疗还是主要治疗。

因为较少的并发症发生率,RFA已经较多的替代了其他的未创治疗方法。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影像、病理学及相关进展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影像、病理学及相关进展

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影像、病理学及相关进展作者:苏日太杨晓楠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0年第08期[摘要]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血管肿瘤,好发于婴幼儿,常伴有卡梅现象(Kasabach-Merrittphenomenon,KMP),病情进展快,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

诊断主要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磁共振及病理检查。

超声检查有助于小儿软组织血管异常的诊断、评估病变范围、评估并发症及治疗反应,但由于超声很难清楚地显示KHE的浸潤部分,想要通过超声成像准确地评估KHE程度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进一步检查。

CT有助于检查病灶的骨骼侵袭。

核磁共振检查是诊断KHE的重要方式之一,当出现病灶边界不清或浸润性生长血管性肿块伴发KMP,同时伴有斑点状低信号T2加权信号,儿童可明确诊断。

KHE组织学特性是血管团由“炮弹状”小叶融合而成,被新月形淋巴管包绕,生物学标志物CD31、CD34、ERG、VEGFR-3、Fli-1常呈阳性表达。

而这些特点有助于与其他血管肿瘤进行鉴别。

本文就KHE的影像学、病理学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软组织;血管肿瘤[中图分类号]R73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0)08-0186-04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Progress of 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SU Ri-tai1,YANG Xiao-nan2(1.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Shunyi Hospital of Bering City,Beijing 101300,China;2.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Peking Union Medical School,Plastic Surgery Hospital,Beijing 100144,China)Abstract: 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 (KHE) is a rare type of locally invasive vascular tumor that occurs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and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Kasabach-Merrittphenomenon (KMP).The disease progresses rapidly. Thus, early diagnosis is crucial 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The diagnosis mainly includes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T,magnetic resonance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Ultrasound examination is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soft tissue vascular abnormalities,the assessment of the range of lesions,the assessment of 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response in children.However,it is difficult to clearly show the infiltrated part of KHE by ultrasound,so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degree of KHE by ultrasound imaging,which requires progressive examination.CT scan ishelpful in detecting bone invasion.Mri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diagnose KHE. Children can be clearly diagnosed when there is unclear lesion boundary or invasive growth vascular mass accompanied by KMP accompanied by specular low signal T2 weighted signal.The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KHE are that the vascular mass is formed by the fusion of "cannonball lobules" and is surrounded by lunate-shaped lymphatic vessels. The biological markers CD31, CD34, ERG,vegfr-3 and fli-1 are often expressed positively.These characteristics may help to differentiate them from other vascular tumor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imaging examination of KHE.Key words: 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MRI;soft tissue;vascular tumors卡波西樣血管内皮瘤(KHE)最初是由Zukerberg等人于1993年提出的一种局部侵袭性血管肿瘤[1],60%的病变发生于新生儿期,性别比例相同。

【综述】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综述】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

【综述】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Modern Pathology》杂志2021年5⽉21⽇在线发表美国、加拿⼤、⽇本、瑞典、意⼤利、瑞⼠、英国Sylvia L Asa, Ozgur Mete, Michael D Cusimano等⼗五位学者代表Attendees of the 15th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Pituitary Pathology Club, Istanbul October 2019(2019年10⽉伊斯坦布尔国际垂体病理学俱乐部第15次会议与会者)撰写的综述《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模型。

Pituitary neuroendocrine tumors: a model for neuroendocrine tumor classification》(doi: 10.1038/s41379-021-00820-y. )。

2017年提出将腺垂体瘤划分为“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s),以反映其作为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征,临床⾏为范围从⼩的惰性病变到⼤的、局部侵袭的、⽆法切除的肿瘤。

在⼀部分患者中,肿瘤⽣长和激素分泌超量引起显著的致死致残率。

该建议得到WHO的寻求为所有⾝体部位的神经内分泌瘤提供统⼀的⽅法的⼯作组的认可。

我们回顾了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特征、这些肿瘤的流⾏病学和预后,以及在其他垂体肿瘤⽅⾯的细化改进,以确保与WHO框架的⼀致性。

对PitNETs的深⼊研究提供了在肿瘤预后中关于细胞分化作为不同部位神经内分泌肿瘤模型的重要性的信息。

垂体瘤包括发⽣在蝶鞍内及其周围的肿瘤。

⼤多数来⾃分泌激素的腺垂体细胞,是神经内分泌上⽪细胞家族的成员。

其他的肿瘤包括起源于垂体细胞(后叶的改变的胶质细胞[modified glia])脑膜、间质成分(stromal elements)和相邻的下丘脑的肿瘤,以及颅咽管瘤和其他许多肿瘤。

腺垂体细胞肿瘤表现出⼴谱的激素和增殖特征;⼩肿瘤可能是被意外发现的,也可能是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甚⾄死亡的原因,如未经治疗的库欣病。

CT检查论文 (19)

CT检查论文 (19)

CT的肺部灌注成像与通气成像技术作者:金利芳综述缪競陶审校作者单位:20008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肺的基本功能是向静脉输送空气中的氧气,同时在同一气-血界面交换出二氧化碳。

在不同的肺组织区域,通气和血流的配比对能否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相当重要。

瞭解局部肺组织的通气和灌注及其与结构的关系是理解肺部疾病病理生理改变的关键。

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随着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MDCT)的出现,使用单个影像检查手段就能达到结构与功能结合的成像。

屏气状态下螺旋CT的扫描提供了气道和血管树型的详尽结构以及肺实质疾病反映在肺纹理的改变。

借助于惰性气体氙气(Xe)的吸入和清除,同时进行呼吸门控的CT的轴位扫描,目前可获得边长为0.4mm立方体体素的局部通气成像。

一次呼吸屏气、心电门控条件下,快速团注碘对比剂的过程中进行轴位扫描可获得局部肺灌注成像。

这些研究局部肺功能的CT动态成像方式是以下探讨的内容。

一、成像技术1. MDCT由于先前的CT扫描2s~5s才能获取一个断面图像,速度很慢,因此很难广泛应用于临床。

电子束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EBCT)的出现使得扫描时间加快,只需花1s~2s即可获知全肺静止状态的情况。

虽然EBCT是通气成像[1]和灌注成像[2]的有利工具,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在临床应用并不广泛。

在20世纪90年代末,新的CT类型出现,即MDCT。

MDCT将螺旋时间降至0.5s,又同时进行4层薄层(1mm~1.5mm)扫描,可在短时间屏气时完成全肺的容积扫描,获得高分辨率图像。

因为螺旋时间短了,通过轴位扫描测量肺内血流成为可能。

现在的MDCT螺旋1周即可获得64幅图像,每个螺旋时间低至0.3s。

容积图像在5s或更少的时间内获得,这样轴位上4cm覆盖距离的肺组织血流灌注的评估成为可能。

护理学综述论文范文

护理学综述论文范文

护理学综述论文范文深静脉置管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包括输液、输血、血液透析、胃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控和危重患者的抢救等。

对于治疗时间长、输液量大、使用药物种类多的重症抢救或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流量大、药液很快被稀释,避免了药液对血管的刺激而至的静脉炎,且液体滴入顺畅。

同时,深静脉置管还可以用于血液透析的通路,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过度肥胖等难以耐受内瘘或内瘘失败者有很大的优势。

此外,深静脉置管还可以为肿瘤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保证了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使用深静脉置管时,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置管管腔的无菌和皮肤隧道开口的清洁干燥,以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4.深静脉留置导管有许多优点,比如质地柔软、组织兼容性好、刺激性小、操作简单、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等。

XXX等人采用改良的Seldinger法穿刺,在16G深静脉留置导管约15cm处留置钢丝,循导丝置入导管,操作简单且并发症少。

XXX采用深静脉留置管做胸腔闭式引流,方法简便,血管损伤小,导管弹性好,不影响引流。

XXX等人报道,静脉留置针可用于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放水,治疗效果较满意。

5.深静脉留置导管在静脉高价营养方面有很多优点,比如留置时间长、输注速度快、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等,可适用于无法从胃肠道吸取食物者或需要补充高浓度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高热量、高营养以及电解质者。

6.深静脉留置导管可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心脏临时起搏。

XXX报道深静脉留置导管可沿导管插入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直接测定各个部位的压力、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计算心脏指数(CI)和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协助诊治。

深静脉留置导管还可用于各种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患者,并在心脏停搏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沿套管插入临时起搏器进行临时起搏,挽救生命。

1.在穿刺置管过程中,心律失常是深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

XXX等人报道,在行锁骨静脉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导引钢丝进入10cm即成功置管,一般不会出现心律失常。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研究进展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研究进展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研究进展杜竺蔓刘春涛1090年van Herday等人首次提出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pulpo/a/tumao thmmbotic mOuangl-o/athy,PTTM),并指出其特征为肿瘤细胞栓塞肺小血管,引发凝血系统激活,导致肺小动脉纤维细胞内膜增生,最终发展为肺动脉高压7]。

该病不等同于肿瘤栓子引起的肺栓塞,且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诊断率低,故本文对PTTM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以加深对PTTM的认识。

流行病学特点PTTM是一种肿瘤相关的少见并发症,迄今为doi:17.5799/j.ion.359-6665.4521.05.022作者单位:63541四川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通信作者:刘春涛,E-mail:Wosen/62999@[25/HWANGBO C,LEE HW,KANG H,et al.Modulakon of eu/otheii-al bo/c mouhogexeqc protein receptor type2activity by vascular eu/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5in pulmo/au aberial hypertex-Uo/[J].Ciuulatio/,2517,15(23):2283-2293.[H]WONG W T,TIAN X Y,CHEN Yy)al.Bone mouhovexic pm-OinT impairs eu/othelial function throuah oxidative s/ess-SepexO-eut070100X706X380-0upuguPtW/:imp/cakon?on hypeOe/sion []Cim Rc?753757(3):934-991.[25]ZHU A N B,YU Y,YANG Z,et al.Mechanisms of oxidative stressWUcts of Oc NAD P H oxibase-ROS-NF-qB transPuction pathway and VPO1on paOex-s with chrouic obstructive pulmo/au disease combined with pulmo/au hypertension 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P2517,21(3):3456-3474.[25]WANG J,FU X,YANG K,e)al.Hypoxia in/ucible factor-S-Sc-pexOeo-up-mguPtW/of BMP3mediates hypoxia-OOpceX increase of TRPC expression0-PASMC?[J].Cardiovaso Rc?,251,37(I):33-11.[27]WU J,YU Z,SU D.BMP4protects rat pulmo/a/aberial smoothmuscle cell?from ayo/tosis by PR K/AKT/413X1/8/8signalOg [J].lot J MU Sci,2514,13(3):1733-1754.[23]ZUO WL,YANG J,STRULOVIEATAREL Y,et al.ExaggeratedBMP4sivnal/ng alteu human aiovay basal pugexitu cell diPerex-Patio/to cigarette smoding-related phexotypcs[J].Eurdespis J, 253,53(5):322555.[25]CAI P,KO V ACS L,DONG Syt al.BMP4in/ibit?PDGFTn/uced 止国内外共报道百余例,我国报道约1例,多数患者于尸检时明确诊断,仅有少数患者生前诊断。

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值的正常范围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值的正常范围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值的正常范围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值的正常范围,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和概述。

主肺动脉内径是指主肺动脉的直径或横截面积,是反映人体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群体的生理特征和疾病状态,主肺动脉内径存在一定的变化范围。

了解主肺动脉内径的正常范围对于临床医生准确定位疾病、评估治疗方案以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并对研究内容进行概述。

然后,在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主肺动脉内径的正常范围,包括定义和背景知识、测量方法和技术以及年龄和性别对其影响等内容。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将解释说明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值与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应用场景,以及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方法。

在第四部分,将对比不同研究中得出的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值范围,并讨论引发学术界争议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同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最后,在第五部分将总结本文的重点论述内容并阐述作者对研究成果的看法和意义,同时提出与本文相关的问题或建议,并对未来工作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系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全面了解主肺动脉内径正常值的正常范围,并深入探讨其解释说明及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撰写,希望能够为医学领域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关于主肺动脉内径正常范围方面的最新综述,为临床医生准确评估患者心血管状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及预测患者预后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2. 主肺动脉内径的正常范围:2.1 定义和背景知识主肺动脉内径是指衡量主动脉壁之间的距离,通常通过超声心动图等非侵入性方法进行测量。

主肺动脉内径的正常范围可以提供重要的生理信息,有助于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

2.2 测量方法和技术测量主肺动脉内径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超声心动图仪器进行测量。

在超声图像中,通过对主肺动脉截面进行标定并测量其直径来获取内径数值。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汇总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汇总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肺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但是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无手术适应症。

美国波士顿麻省总院呼吸和危重病科学者近期发表了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

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Curr Opin Pulm Med 上。

现全文翻译如下:研究背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急性肺栓塞后血栓因种种原因未溶解而持续存在,通过机化、纤维化、重构而导致肺血管阻塞。

CTEPH 和肺动脉高压(PAH)在病理生理学和治疗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因为部分CTEPH 患者通过肺动脉内膜切除术(PTE、也被称为 PEA)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CTEPH 和 PAH 也有不少相似之处,特别在小血管病变方面。

CTEPH 正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最近研究数据证实,对于不能接受手术、术后复发或顽固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给予 PAH 针对性治疗后,这些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血流动力学均有改善。

这篇综述主要关注 CETEPH 本身和治疗上的新进展。

发病率和危险因素虽然目前尚不清楚 CTEPH 的发病率,但毫无疑问的是 CTEPH 在临床实践中往往会被漏诊。

Peng 等进行的一个前瞻性研究显示,3.8% 的患者在第一次肺栓塞的 2 年内会进展为有症状的 CTEPH。

不同的研究对象会导致 CTEPH 的发病率也各不相同,当 CTEPH 进展为需要导管介入治疗时,其发病率波动在 0.6-4.6% 之间。

急性肺栓塞后进展为 CTEPH 的高危因素包括:复发性肺栓塞、无明显诱因的肺栓塞、栓塞血块较大、发病年龄较轻等。

其他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确定了 CTEPH 的另一些危险因素,包括:脾切除术、房室分流、心脏起搏器感染、慢性炎症状态、非 O 型血型、甲状腺替代治疗、恶性肿瘤、VIII 因子水平升高、von Willebrand(vWF)因子水平升高、狼疮抗凝物阳性和抗磷脂抗体阳性。

间质性肺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

间质性肺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

间质性肺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肺高压(PH)是间质性肺病(ILD)的常见并发症。

尽管PH 主要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描述,但也可与其他类型的ILD相关。

相关发病机制复杂且不完全清楚,但有分子和遗传途径破坏的证据,伴有全血管组织病理学改变,多重病理生理后遗症和严重的临床后果。

虽然存在一些公认的临床表型,如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以及一些可能的表型,如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ILD和PH,但迄今为止,对ILD中PH的进一步表型的鉴定尚不明确。

本文综述了发病机制、已知的病理模式和有用诊断工具的目前证据以检测ILD中PH表型。

如果通过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过程或治疗反应来对其进行表征,那么就值得识别其特殊的表型。

此外,我们对将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推荐,可能有助于识别新的表型。

关键词:内在表型、组织学、特发性肺纤维化、病理生理学、肺血管疾病引言肺高压(PH)是间质性肺病(ILD)的一种常见且未被充分认识的并发症,对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影响。

ILD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其背景下PH的发展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具体而言,在ILD相关的PH(ILD‐PH)的保护伞下有不同的临床实体,未来更有可能被定义。

至关重要的是,只有在ILD‐PH的表现、行为或对治疗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才能识别出其特定表型。

许多回顾性研究试图定义这种表型,但缺乏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其中大多数描述主要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因此,尽管纤维化或炎症性肺部疾病与肺血管异常的相关性会导致了症状的严重负荷和不良预后,但在这一广泛的疾病组中仍有很多需要阐明的问题。

IDDI PVRI PH III组工作流的这项工作的目的是总结我们目前对发病机制的理解,并提供ILD-PH证据和描述其不同的表型。

希望这将通过将来观察性研究和前瞻性临床试验,为描述新出现的表型和不同的临床实体提供基础和框架。

定义ILD相关性PH表型的拟议要素。

这些元素并不都是建立表型所必需的,而只是构成ILD‐PH表型中可能不同的特征。

内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进展

内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进展
Chin等[17]回顾了2003年-2013年的美国医疗保健研究 和质量机构(AHRQ)国家住院病例(NIS)数据库,共有 9,260例VAAs进行治疗,与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血管内治 疗与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有关。对 93例VAAs(外科手术34例,血管内治疗59例)进行回顾性
研究,血管内治疗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更低,5年生存率更 高[18]。VAAs血管内治疗的数量显著增加,是治疗的有效方 法。血管内治疗方式的选择包括:经导管栓塞、覆膜支架植 入、CT或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血凝酶以及多模式和多种方 法相结合[19,20]。其中覆膜支架植入和经导管栓塞是最常用 的两种血管内治疗技术。 2.1 覆膜支架植入(covered stenting, CS) 覆膜支架植入, 通常被认为是VAAs首选的治疗方式。覆膜支架植入在排除 动脉瘤的同时还保持远端动脉通畅,从而使其远端供血的内 脏器官发生缺血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减少。在100例接受血管 内治疗的VAAs患者中,30%的患者进行CS是可行的[21]。此 外,在最近的研究中,使用经肱动脉入路和冠脉动脉覆膜 支架增加[22,23]。支架植入时应考虑内脏动脉的迂曲程度,柔 性自膨式支架通常比球囊扩张型覆膜支架更适合。一系列 研究表明Viabahn(Gore, Flagstaff, AZ, USA)非常灵活, 没有形状记忆,是内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理想支架。冠 脉覆膜支架可以用于远端内脏动脉瘤或直径小于5.5 mm 的靶动脉,高度灵活,可适应动脉的走行。外周血管覆膜支 架(7-9 French)通常需要比冠脉覆膜支架(5 French)更 大的导动脉鞘,具有更明显的轮廓和更低的可跟踪性,常用 于近端或中间部分动脉[24,25],但通常较硬,迫使动脉适应支 架,失去动脉自然曲线。外周和冠脉覆膜支架的可用性增加 了内脏动脉瘤覆膜支架植入的可行性。然而,内脏动脉的高 度迂曲可导致支架植入并不总是可行;内部血栓仍然是这 种方法最危险的风险,且植入后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尚未 达成共识,可能需要终身抗血小板治疗,这对于一般人群 可能是不利的;锚固定区域不合适,内脏动脉瘤的载瘤动脉 存在重要的侧支血管和穿支动脉时,覆膜支架会遮盖侧支 循环;覆膜支架直径大、柔顺性差,难以植入细小的动脉; 引入覆膜支架的系统一般直径较大,常常需要暴露动脉例 如切开股动脉,在局麻下难以进行;当存在感染的风险,例 如肠瘘的情况下,覆膜支架植入是禁忌[26,27]。 2.2 经导管栓塞(transcatheter embolization, TE) 当覆 膜支架隔绝由于技术或临床原因不可行时选择经导管栓塞 治疗VAAs。血管内栓塞包括瘤体流入及流出道栓塞和瘤 腔填塞两种方式。瘤体流入及流出道栓塞虽可有效闭塞瘤 体及相关载瘤动脉血供,但闭塞载瘤动脉同时可能会造成 瘤体外血供区域缺血损伤,甚至坏死,而单纯瘤腔填塞不仅 可闭塞瘤体血供,也可保留载瘤动脉通畅。在内脏假性动脉 瘤(VAPAs)中,动脉瘤两侧的供血和流出动脉必须栓塞, 而VAAs有时可以仅通过动脉瘤的弹簧圈填塞来治疗[28]。目 前所使用的栓塞材料包括:游离弹簧圈、可控弹簧圈、可脱

输液反应有些临床表现综述

输液反应有些临床表现综述

输液反应有哪些临床表现?应如何处理?⑴临床表现:①多发生在输液开始1~2小时内;②先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达39~40℃;③血压无变化;④四肢厥冷。

⑵处理:①立即减慢输液速度,严重时必须暂停输液或将液体及输液用具全部更换后再补液;②寒战时,肌肉注射异丙嗪25mg,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③高热时,可用物理降温和使用解热镇痛剂。

机体死亡的重要标志是什么?简述其判定标准。

机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即大脑包括小脑、脑干在内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丧失。

其判定标准有:⑴不可逆性昏迷和大脑无反应状态⑵自主呼吸停止⑶瞳孔散大⑷颅神经反射消失⑸脑电消失⑹脑血循环完全停止。

心正常的起博点在何处?它的位置和结果如何?心正常的起博点在窦房结,所以正常心率称为窦性心率。

窦房结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外膜深面,称长椭圆形结构。

在显微镜下可见到窦房结内有两种细胞:P细胞,是起博细胞(pacemakercell);另一种是过渡细胞,即T细胞,起传导冲动的作用。

窦房结中还有窦房结动脉贯穿。

重度贫血患者为何一般不出现紫绀?紫绀一般是在毛细血管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量超过50克/升,亦即血氧未饱和度超过6.7VOL/100ml时才出现。

重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40~50克/升,即使全部血红蛋白都处于还原状态,也不足以引起紫绀。

简述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发生多尿的机制⑴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

⑵新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尚不成熟,钠水重吸收功能低下。

⑶在少尿期滞留在血中的尿素等代谢产物经肾小球大量滤出,从而引起渗透性利尿。

⑷间质水肿消退,肾小管内管型被冲走,阻塞被解除。

骨折的急救措施有哪些?⑴抢救生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抗休克等。

⑵包扎伤口:绷带压迫包扎止血,防止伤口进一步污染。

⑶骨折肢体临时固定:用木板、木棍、杉树皮或健侧肢体临时固定骨折肢体。

⑷迅速送往医院:疑有脊柱骨折时,在搬运伤员时,应使其身体保持要伸直位置,切勿屈曲,以免加重脊髓损伤。

肺动脉成形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研究进展

肺动脉成形重建术治疗中心型肺癌的研究进展
Cors on i g a t o H ONG ipe g, mai h p rep d n u h r: Zh - n E— l:z do @ y o . on.c c ah o c l n
【 u m r】 Ploa rrleosutn a a s u s g asisn ug ug .t S m ay u nr aear n r i s e lu i lklil r r I m y t i c t co w u f r c l n s e y
双袖 式切 除 时长 度可达 4 5~ . i 。通 常 认 为 . 50t n
肿瘤 侵犯 肺 动脉 干在 13周 径或 分 支起始 部 可行 侧 / 壁切 除成 形 ; 主干受 侵 长 > . m, 对 2 0 c 周径 超 过 1 3 /,
侧 壁切 除超 过 1 2周 径或 可疑 术后 肺动 脉将 会 高度 /
扩 大 了肺癌 的手术 适 应 症 , 补 了单 纯 支 气 管 成形 弥 术 的不 足 , 降低 了全肺 切 除率 和单纯 剖胸 探查 率 , 并 取 得 了与全 肺 切 除 同样 的疗 效 。 白此 , 动 脉 成形 肺 或 肺 动脉 支气 管 双成形 术 已成 为治 疗 中心型 肺癌 的 先进 术式 。在 肺 癌术 式 选 择 上 , 先 要 保 证 切 除 的 首 彻底 性 , 然后 才考 虑最 大 限度保 留肺组 织 。同 时 , 要 根据 患 者和病 变 的具 体情 况来 选择 全肺 切 除或 肺动
c ne a cr
L /C agceg, O h-eg( eatetftoai sre ,h it f l t E hn —hn H NGZ i n Dp r n o h rc ugr T eFr f i e p m c y sAi a d

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

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病例报告及文献综述目的探讨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方法对1例肺动脉内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男性,37岁。

临床表现为反复晕厥,偶有头晕。

心脏彩超示:右心增大,右室压增高,肺动脉异常回声伴轻度梗阻。

肺部CT增强+三维成像示:肺动脉栓塞。

行肺动脉瓣取栓术。

显微镜下病变组织呈现三个区域:坏死区、稀疏区和密集区。

肿瘤细胞主要呈实性生长,浸润血管内膜达血管外膜;肿瘤细胞大部分为梭形细胞,少数为上皮样细胞,异形性明显;间质以胶原为主,可见骨样基质成分;核分裂多见,坏死明显。

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Vimentin, CD68阳性;myoD1部分阳性;SMA少量细胞阳性;血管标记物CD31部分区域阳性;CD34和因子Ⅷ血管内皮细胞阳性;ALK和CK阴性。

最终病理诊断为肺动脉内膜肉瘤。

结论肺动脉内膜肉瘤罕见,预后差。

临床上难与慢性血管源性疾病(慢性肺栓塞)鉴别,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ulmonary artery intimal sarc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histopat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were analysed in one case of pulmonary artery intimal sarcoma.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 Results A 37-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recurrent syncope and occasional dizziness. Cardiac ultrasound showed: right heart increases, right ventricular pressure heighten, pulmonary abnormal echo with mild obstruction. CT scan with 3D reconstruction: pulmonary embolism. The patient subsequently underwent a pulmonary valve embolectomy. Microscopically, the tumo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areas: area of necrosis, sparse and dense areas, mainly in solid tumor cell growth; invasion reach adventitia, and infiltrated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layer; the tumor was predominantly composed of abundant spindle cells with obvious dysplasia, and the small number of epithelial-like cells; interstitial collagen mainly to be seen with suspected osteoid matrix components; mitotic more common, obvious necrosis. On Immunohistochemical examination, the neoplasm were reactive for Vimentin and CD68; part reactive for MyoD1, SMA and CD31; blood vessels were reactive for CD34 and Factor Ⅷand negative for ALKP80, CK. Conclusion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 is a rare and poor prognosis neoplasm. Clinically, pulmonary artery intimal sarcoma and chronic vascular disease (chronic pulmonary embolism)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CT and MRI and other imaging tests can prompt diagnosis.[Key words] Pulmonary artery;Intimal sarcoma; Path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肺动脉内膜肉瘤(pulmonary artery intimal sarcoma)等同于肺动脉肉瘤(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肺动脉肉瘤包含绝大部分内膜肉瘤和极少部分的管壁肉瘤。

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2)

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2)

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2)87、糖尿病患者血糖黎明现象研究进展88、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89、肠造口粪水性皮炎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9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91、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进展92、品管圈活动在护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93、急危重症护理职业防护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94、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治疗的护理研究新进展95、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手术室麻醉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96、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分析与对策97、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和护理对策98、慢性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护理干预研究进展99、家庭护理现状和思考100、对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101、思维导图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进展102、医疗改革体制下全科护理的研究进展103、胃管液囊空肠导管肠内营养在术后胃瘫治疗中的护理进展104、品管圈在提升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05、触摸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06、手术室安全护理研究进展107、长期卧床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108、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护理现状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四:109、肝病科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与带教方法研究进展110、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围手术期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111、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应用的研究进展112、综合重症监护室非计划性气管拔管的研究进展11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手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及活动中的护理进展114、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的应用进展115、长期护理保险的家庭溢出效应研究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116、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117、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11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119、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手术室质量管理中的运用120、痴呆老人护理模式及照料资源的新进展121、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22、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123、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进展综述124、基于分布式传感阵列的智能护理床系统研究125、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护理进展126、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127、奥马哈系统在我国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128、癌症疼痛病人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129、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研究进展130、人性照护理论在我国产后护理中的应用131、从管理角度看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相关因素132、FOCUS-PDCA程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133、脑卒中预防及护理的现状与展望134、PICC护理质量管理进展135、喉癌患者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现状136、影响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疼痛的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137、关节镜下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护理新进展138、Orem自护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139、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早期护理干预综述浅谈140、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141、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文献综述142、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慢性病护理中制定跨专业护理计划的范围综述143、我国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研究现状144、重症监护室管路滑脱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五:145、国内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研究综述146、湿疹的病因及护理现状综述147、精神科护理查房的新进展和体会148、小儿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进展149、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模式的运用现状及进展150、建立适合中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综述151、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护理进展15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研究进展153、中等职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研究154、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的护理管理干预综述155、中医综合护理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干预进展156、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下的护理研究进展157、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护理研究综述158、护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进展159、高龄手术患者围术期相关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的综述160、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进展161、循证护理发展历史及教学效果评价研究162、护理同理心的概念及其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163、妇科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癌性疼痛护理综述164、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165、胶质瘤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护理现状166、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现状及展望167、融合声纹识别的护理床语音控制系统研发168、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169、正压接头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进展170、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171、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理论基础的文献综述17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173、浅谈更年期综合症的中医护理174、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气道护理研究综述175、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176、护理层级管理中层级划分的研究进展177、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综述178、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综述179、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综述180、基于时间-动作观察法的移动护理工作模式对比研究上一页12。

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

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

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护理综述是作者就有关护理问题阅读大量文献后,针对某一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的工作、现状和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整理、综合编写而成的文章,也叫文献综述。

以下是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供大家参考。

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一:1、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2、下肢静脉性溃疡伤口护理研究进展3、门诊输液渗漏的预防策略及护理研究进展4、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及效果研究进展5、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进展6、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现状分析7、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8、创伤性脑出血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9、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研究进展10、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11、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进展12、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13、基础护理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14、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研究进展1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16、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研究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18、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综述)19、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综述)20、犬咬伤急诊护理进展21、基于循证的概括综述及其方法学简介22、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管理体会23、三腔喂养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4、1,2-戊二醇的合成及在个人护理品中的应用进展25、痔病辨证辨体质治疗与护理研究现状26、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进展27、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护理干预措施及研究进展28、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29、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30、流程再造理念在我国临床护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31、我国麻醉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32、护理管理者非权力影响力的研究进展33、联动式健康教育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护理的研究进展34、延续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研究35、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研究进展36、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防治和护理的研究进展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二:37、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致低氧血症的护理进展38、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39、护理不良事件的研究现状及对策40、舒适护理在小儿烧伤手术中的应用41、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常见护理难点及措施探讨42、冠心病的护理研究进展4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的护理研究进展44、我国护理质量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45、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46、肝癌病人射波刀治疗后的中医膏方应用及护理现状47、高压氧治疗并发耳气压伤的护理研究进展48、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49、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50、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焦虑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51、新型管路固定夹在管路护理中的应用52、繁殖期母竹鼠和仔鼠的护理53、产后抑郁发病现状及预防性护理研究进展54、信息技术在结直肠癌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55、康复护理在我国社区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分析56、我国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现状及启示57、食管癌术后鼻部压疮防治与护理的研究进展58、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资质及培训现状59、国外老年人髋部骨折护理相关模式研究进展60、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61、双心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62、现代信息技术在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概况63、胃肠道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研究进展64、留置气管导管堵管技术的临床运用研究65、灾害护理能力及其评价工具研究进展66、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进展67、护士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68、跨文化护理理论的研究进展69、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综述70、移动健康领域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分析及对护理的启示71、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进展72、鼻咽癌放疗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三:73、社会网络分析在护理学中的应用进展74、护理人员灵性照护教育研究进展75、关键绩效指标在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进展76、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77、混合痔术后熏洗护理的进展78、舒适护理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79、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研究进展80、系统综述标准化病人在护理职业教育中的应用81、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82、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诊断的护理综述83、新生儿黄疸中西医预防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84、经桡动脉行PCI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护理进展85、国外早产儿连续护理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86、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87、糖尿病患者血糖黎明现象研究进展88、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89、肠造口粪水性皮炎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9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91、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进展92、品管圈活动在护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93、急危重症护理职业防护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94、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治疗的护理研究新进展95、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手术室麻醉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96、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分析与对策97、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和护理对策98、慢性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护理干预研究进展99、家庭护理现状和思考100、对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101、思维导图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进展102、医疗改革体制下全科护理的研究进展103、胃管液囊空肠导管肠内营养在术后胃瘫治疗中的护理进展104、品管圈在提升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05、触摸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06、手术室安全护理研究进展107、长期卧床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108、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护理现状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四:109、肝病科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与带教方法研究进展110、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围手术期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111、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应用的研究进展112、综合重症监护室非计划性气管拔管的研究进展11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手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及活动中的护理进展114、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的应用进展115、长期护理保险的家庭溢出效应研究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116、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117、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118、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栓塞的研究进展119、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手术室质量管理中的运用120、痴呆老人护理模式及照料资源的新进展121、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22、慢性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123、异位妊娠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进展综述124、基于分布式传感阵列的智能护理床系统研究125、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护理进展126、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127、奥马哈系统在我国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128、癌症疼痛病人家庭护理的研究进展129、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研究进展130、人性照护理论在我国产后护理中的应用131、从管理角度看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相关因素132、FOCUS-PDCA程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133、脑卒中预防及护理的现状与展望134、PICC护理质量管理进展135、喉癌患者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现状136、影响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疼痛的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137、关节镜下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护理新进展138、Orem自护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139、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早期护理干预综述浅谈140、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141、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文献综述142、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慢性病护理中制定跨专业护理计划的范围综述143、我国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研究现状144、重症监护室管路滑脱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五:145、国内医养结合养老护理模式研究综述146、湿疹的病因及护理现状综述147、精神科护理查房的新进展和体会148、小儿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进展149、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护理模式的运用现状及进展150、建立适合中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综述151、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护理进展152、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研究进展153、中等职业院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研究154、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的护理管理干预综述155、中医综合护理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干预进展156、颅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下的护理研究进展157、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护理研究综述158、护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进展159、高龄手术患者围术期相关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的综述160、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外渗的预防及护理进展161、循证护理发展历史及教学效果评价研究162、护理同理心的概念及其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163、妇科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癌性疼痛护理综述164、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165、胶质瘤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护理现状166、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现状及展望167、融合声纹识别的护理床语音控制系统研发168、预防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综述169、正压接头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进展170、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171、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理论基础的文献综述17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173、浅谈更年期综合症的中医护理174、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气道护理研究综述175、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176、护理层级管理中层级划分的研究进展177、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综述178、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综述179、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研究综述180、基于时间-动作观察法的移动护理工作模式对比研究。

【毕业论文选题】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

【毕业论文选题】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

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护理综述是作者就有关护理问题阅读大量文献后,针对某一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的工作、现状和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整理、综合编写而成的文章,也叫文献综述。

以下是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大全,供大家参考。

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一:1、产后抑郁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2、下肢静脉性溃疡伤口护理研究进展3、门诊输液渗漏的预防策略及护理研究进展4、我国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及效果研究进展5、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进展6、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现状分析7、情志护理结合中医疗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8、创伤性脑出血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9、癌症病人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研究进展10、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护理进展11、重症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进展12、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13、基础护理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14、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中的研究进展1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16、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研究1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18、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综述)119、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综述)20、犬咬伤急诊护理进展21、基于循证的概括综述及其方法学简介22、妇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管理体会23、三腔喂养管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24、1,2-戊二醇的合成及在个人护理品中的应用进展25、痔病辨证辨体质治疗与护理研究现状26、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进展27、妊娠糖尿病孕妇的护理干预措施及研究进展28、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29、新生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30、流程再造理念在我国临床护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31、我国麻醉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32、护理管理者非权力影响力的研究进展33、联动式健康教育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护理的研究进展34、延续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研究35、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与预防护理研究进展36、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防治和护理的研究进展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二:37、机械通气患者吸痰致低氧血症的护理进展38、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39、护理不良事件的研究现状及对策40、舒适护理在小儿烧伤手术中的应用41、新生儿心脏直视手术常见护理难点及措施探讨242、冠心病的护理研究进展4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治疗的护理研究进展44、我国护理质量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45、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46、肝癌病人射波刀治疗后的中医膏方应用及护理现状47、高压氧治疗并发耳气压伤的护理研究进展48、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49、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50、阻生牙拔除术患者焦虑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51、新型管路固定夹在管路护理中的应用52、繁殖期母竹鼠和仔鼠的护理53、产后抑郁发病现状及预防性护理研究进展54、信息技术在结直肠癌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进展55、康复护理在我国社区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分析56、我国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研究现状及启示57、食管癌术后鼻部压疮防治与护理的研究进展58、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资质及培训现状59、国外老年人髋部骨折护理相关模式研究进展60、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61、双心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62、现代信息技术在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概况63、胃肠道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研究进展64、留置气管导管堵管技术的临床运用研究65、灾害护理能力及其评价工具研究进展66、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进展67、护士知识共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368、跨文化护理理论的研究进展69、PDCA循环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展综述70、移动健康领域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分析及对护理的启示71、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进展72、鼻咽癌放疗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护理综述论文题目三:73、社会网络分析在护理学中的应用进展74、护理人员灵性照护教育研究进展75、关键绩效指标在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进展76、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77、混合痔术后熏洗护理的进展78、舒适护理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79、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研究进展80、系统综述标准化病人在护理职业教育中的应用81、临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82、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诊断的护理综述83、新生儿黄疸中西医预防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84、经桡动脉行PCI术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护理进展85、国外早产儿连续护理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86、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87、糖尿病患者血糖黎明现象研究进展88、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89、肠造口粪水性皮炎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49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91、老年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进展92、品管圈活动在护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93、急危重症护理职业防护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94、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治疗的护理研究新进展95、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手术室麻醉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96、临床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现状分析与对策97、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和护理对策98、慢性病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护理干预研究进展99、家庭护理现状和思考100、对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101、思维导图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进展102、医疗改革体制下全科护理的研究进展103、胃管液囊空肠导管肠内营养在术后胃瘫治疗中的护理进展104、品管圈在提升社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105、触摸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06、手术室安全护理研究进展107、长期卧床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108、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护理现状护理综述论文题目四:109、肝病科护理带教存在的问题与带教方法研究进展110、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围手术期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111、SBAR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应用的研究进展112、综合重症监护室非计划性气管拔管的研究进展5。

马凡综合症综述

马凡综合症综述

马凡综合症综述马凡综合症(Marfan syndrome)马凡综合症(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多数可累及眼、骨骼及心血管系统,常有家族史。

发病率约1/5000~1/10000[1]。

历史: 1896年法国儿科医生 Marfan 描述了一位5岁女孩四肢像蜘蛛样细长;以后50年马凡综合症其他的特征一一被描述。

包括:1914年晶状体脱位;1931年被证明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943年2月Taussig 和他的助手指出MFS的升主动脉瘤样病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McKusick 对马凡综合症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性的描述。

[2]遗传学基础:马凡综合征患者FBN1基因突变导致原纤维蛋白-1编码错误,使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纤维蛋白原结构异常[3]。

FBN 1是弹性蛋白的前基质.为弹性蛋白的附着和分化提供支架和模板。

MFS 的缺陷基因—微纤维原基因(FBN 1)己定位于人类第15号染色体上( 15q21.1) ,FBN 1蛋白广泛分布于主动脉、软骨、晶状体及皮肤等处的弹力纤维中.而这些部位正是马凡综合征表型异常所在[4]。

病理基础:主动脉中层囊性变性与弹力纤维细小、断裂,造成主动脉壁薄弱、扩张而形成动脉瘤。

临床表现及诊断:本病多数累及眼、骨骼及心血管系统[5]。

心血管系统异常者占40%-60%,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诊断根据1979年Pyeesitz和Mckusek修订的四项标准,即骨骼、眼和心血管病变及家族史,四项中任何二项符合即可诊断本病。

[6]眼部病变主要有晶状体脱位,角膜扁平,眼球轴延长,视网膜剥离及近视等[7]。

文献报道占50%一70%。

骨骼系统的病变文献报道占97.2%。

以体型瘦长及蜘蛛样指(趾)改变为多,分别为50.0%和83.3%。

因此我们以为这二种改变是马凡氏综合征骨骼系统的特征改变。

判断是否存在蜘蛛指可应用以下三种指征:①拇指征;②腕征;③掌骨指数[8]。

掌骨指数>=8.4是判断蜘蛛样指(趾)最敏感的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综述:肺动脉瘤诊断和治疗
来源:丁香园作者:iang
肺动脉瘤(PAA)罕见,且较少确诊。

PAA与主动脉瘤相比,发病年龄较轻,但性别无差异。

89%的PAA位于肺动脉干,仅有11%位于肺动脉分支,累及左肺动脉较右肺动脉更为常见。

近期,德国弗莱堡大学的Kreibich博士等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肺动脉瘤的综述,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阐述。

一、定义
目前PAA尚无统一定义。

CT成像中成人肺动脉干最大直径为29mm,因此,有学者将PAA 定义为肺动脉局部扩张超过最大正常直径。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肺动脉直径超过40mm才定义为PAA,以区别肺动脉扩张和真PAA。

二、病因
肺动脉瘤病因主要分为三方面:先天性、后天性和特发性。

1、先天性病因
先天性病因是PAA最为主要的病因,超过50%PAA与先天性心脏病有关。

三种最为常见引起PAA的先天性心脏病依次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主要是由于左向右分流增加肺动脉血流管壁应力,导致动脉瘤形成。

主动脉瓣发育不良和二叶主动脉瓣等主动脉瓣病变以及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返流和肺动脉瓣缺如等肺动脉瓣病变均与PAA相关。

其它导致血管壁缺陷和血管壁异常的疾病,如Ehlers-Danlos综合征、马凡综合征和囊性中央坏死等,均可能导致PAA。

2、后天性病因
(1)感染性疾病
过去,导致PAA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为梅毒和肺结核。

进展期梅毒患者PAA形成往往位于直径较大的肺动脉,而进展期肺结核患者易在肺实质间形成PAA。

如今,化脓性细菌感染越来越多见于肺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

另外,感染性心内膜炎形成的脓毒性栓塞和真菌性肺炎也可能导致PAA。

(2)血管炎
以口腔和生殖器反复溃疡以及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白塞斯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多系统血管炎,其可能导致PAA形成,典型累及血管为右肺下叶动脉,伴反复血栓形成和周围炎症。

另外,Hughes-Stovin综合征,一种发生于青年男性的罕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PAA形成,反复血栓性静脉炎和PAA破裂。

(3)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高压(PAH)是PAA形成重要原因之一,也是PAA的临床表现之一。

事实上,PAA 有助于诊断PAH,而且PAA是PAH可靠指标之一。

慢性肺动脉栓塞也是一种PAA相对常见的病因,慢性肺动脉栓塞导致的PAA瘤壁较薄或壁内血栓形成钙化。

(4)肿瘤
原发性肺部肿瘤和肺部转移瘤可侵蚀肺动脉,导致假性动脉瘤形成。

另外,平滑肌肉瘤和血管肉瘤等源于肺动脉的原发性肿瘤可导致肺动脉管壁瘤样扩张。

(5)医源性
心脏外科手术、导管、胸腔引流管、血管造影、手术切除和组织活检均可能导致PAA形成
3、特发性病因
特发性PAA较为罕见,但文献报道趋于增多。

关于特发性PAA的诊断标准,有学者提出4条病理标准:肺动脉干单一扩张伴或不伴其余肺动脉分支扩张,无心脏内或心脏外分流,无慢性心脏或肺脏疾病以及无动脉炎或肺动脉粥样硬化。

三、临床表现
一般而言,PA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多数PAA患者,即使PAA直径达70mm,无明确主诉。

PAA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声音嘶哑、心悸和晕厥发作等。

PAA压迫支气管可导致紫绀、咳嗽、呼吸困难加重、肺炎、发热和支气管炎等。

另外,PAA患者发生肺栓塞风险较高。

PAA也可能出现咯血症状,预示动脉瘤可能即将发生破裂,一旦发生破裂,可能出现窒息和猝死。

在所有报道的PAA病例中,三分之一死于动脉瘤破裂,表明并非所有PAA进展至破裂阶段。

根据PAA形成病因,患者往往存在右心房和右心室肥厚,右心衰,三尖瓣返流(瓣环扩张所致)以及轻度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

夹层是PAA罕见但威胁生命的并发症,肺动脉夹层几乎全部发生于出现动脉瘤动脉扩张的肺动脉,最常见发生部位位于肺动脉干(占80%),仅有15%PAA夹层能在存活患者中得到确诊。

PAA夹层临床症状包括严重呼吸困难、胸骨后疼痛、中央型紫绀、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PAA夹层导致心包填塞是此类患者的主要死因。

四、诊断
听诊PAA患者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心电图检查可见右心室或右心房肥厚表现,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门增大、肺部结节或肺部团块,也可见动脉瘤样肺动脉阶段或肺动脉扩张(图1)。

经胸超声心动图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评估心脏和瓣膜功能,明确是否存在心腔内分流或显示PAA。

图1:肺动脉瘤胸部X线检查结果
支气管镜检查或可显示支气管受压,血管造影可描绘肺部脉管系统中的PAA,评估右侧血流动力学,但是,血管造影属于侵入性检查,而且只能观察到明显的PAA官腔。

一般而言,造影剂增强CT能够确诊PAA,并提供动脉瘤尺寸、数目、位置和范围等有用信息(图2)。

图2:肺动脉瘤CT检查结果
另外,磁共振(图3)或四维磁共振可以显示动脉管壁厚度,提供血流信息,并且在无任何辐射暴露的情况下描绘主动脉和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

图3:肺动脉瘤磁共振检查结果
五、治疗
目前,PAA最佳治疗方案尚不清楚,没有明确的指南指导最佳治疗,而且由于PAA发病率较低,针对PAA的治疗经验也比较局限。

1、保守和介入治疗
管壁应力是动脉瘤发生破裂与否的最重要决定因素,其与血压和血管半径呈正比,与管壁厚度呈反比。

因此,对于无明显肺动脉高压和动脉瘤直径稳定的无症状PAA患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如存在分流或瓣膜病变引起持续性血流动力学应力,导致PAA扩张,则属于保守治疗禁忌。

特发性PAA似乎是一种相对良性病变,若肺动脉压正常,可以考虑保守观察。

对于存在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药物治疗应该包括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和抗凝药物,患者也可能获益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和前列环素衍生物等血管活性药物。

但是,很多肺动脉压正常的PAA患者动脉瘤直径依旧有所增长。

一般而言,存在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应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但是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风险高,可能需要心肺联合移植。

尽管有研究报道非手术治疗生存期相对较长,但手术治疗似乎是唯一可能有效延长生命的治疗手段。

对于血管炎患者,或许应选择免疫抑制剂治疗。

但是,有些免疫抑制剂可能对白塞斯综合征无效,另外,目前尚无治疗Hughes-Stovin综合征的满意药物。

介入治疗是一种相对较新的PAA治疗手段,弹簧圈栓塞似乎是医源性PAA和肺动脉分支PAA的良好治疗选择。

另外也有介入完全封堵PAA夹层的报道。

2、手术治疗
总体而言,外科手术仍然是累及肺动脉干动脉瘤的基石治疗,但是,肺动脉手术绝对直径阈值尚缺乏相关证据支持。

手术推荐指征包括:PAA绝对直径≥55mm,6个月之内动脉瘤直
径增加≥5mm,压迫毗邻结构,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出现临床症状,存在瓣膜病变或分流证据,确诊肺动脉高压以及出现动脉瘤破裂或夹层征象等。

动脉瘤缝合术是一种外科修复PAA的较为简单,耗时较少的手术方式。

但是,该手术只减少官腔直径,并未治疗异常管壁,另外,还可能增加总管壁应力。

如今,动脉瘤切除术和右心室流出道修复或置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而且,动脉瘤切除术是结缔组织疾病患者唯一可行的治疗手段。

至于PAA延伸,可以选择不同的置换策略。

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采用始于右室流出道的管道置换肺动脉和肺动脉干。

另一种可能的选择是瓣膜保留的外科手术,但是,对于累及肺动脉瓣的患者,修复或置换手术应慎重考虑缓解右心室容量负荷和血管壁血流动力学应力负担。

远端PAA治疗更为困难,可能需要进行肺切除,肺或心肺联合移植是最终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于存在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外科治疗预后方面,由于缺乏针对PAA患者手术治疗的大型系列研究,无法获取准确的手术致残率和死亡率。

本文作者根据所在医疗中心数据和临床经验提出,PAA术后死亡率与
升主动脉瘤修复手术死亡率相当。

术后明显并发症包括通气困难、肺不张和胸腔积液,从而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增加肺损伤风险。

六、总结
PAA发病率很低,明确诊断更为罕见,缺乏特异性症状。

目前为止,尚无明确指南或准则
指导PAA最佳治疗。

基于临床经验和文献报道,作者提议成年人肺动脉干动脉瘤直径55mm 以上行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采取起始保守治疗的患者,作者建议规律再评估,根据动脉瘤进展情况、临床症状以及是否出现肺动脉高压等情况更换治疗方式。

一般而言,肺动脉和肺动脉干可采用始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管道置换,对于未累及肺动脉瓣的患者,可采用瓣膜保留的手术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