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1.1温室大棚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背景 (1)

1.2温室大棚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1)

1.3温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意义 (3)

第二章设计方案 (4)

2.1方案论述 (4)

2.1.1系统设计任务 (4)

2.2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5)

2.2.1基于PLC为基础的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5)

2.2.2基于单片机为基础的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6)

第三章硬件设计 (8)

3.1 PLC的简介 (9)

3.1.1 PLC的概述 (9)

3.1.2基本结构 (9)

3.1.3工作原理 (10)

3.1.4功能特点 (11)

3.1.5选型规则 (12)

3.1.6西门子S7- (15)

3.2温度传感器 (16)

3.2.1温度控制 (16)

3.2.2 DS18B20的主要特性 (17)

3.3湿度传感器 (17)

3.3.1 湿度定义 (17)

3.3.2湿度传感器的分类 (18)

3.3.3 TRS-1 土壤水分传感器 (19)

3.4光照强度传感器 (20)

3.4.1光照强度传感器的简介 (20)

3.3.2 HA2003 光照传感器 (21)

3.5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22)

3.5.1 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3)

3.5.2 GRG5H 型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 (24)

3.6 EM 235模拟量输入模块 (25)

3.7 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量与控制措施 (26)

3.7.1 灌溉系统 (26)

3.7.2 温度控制 (27)

3.7.3 湿度控制 (27)

3.7.4 光照强度控制 (27)

3.7.5 二氧化碳控制 (27)

3.8硬件总体设计 (28)

3.8.1 I/O分配表 (28)

3.8.2硬件接线图 (28)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30)

4.1 软件结构 (30)

4.2温度控制软件设计 (30)

4.2.1温度控制原理 (30)

4.2.2温度控制流程图 (30)

4.2.3温室温度控制梯形图 (32)

4.3湿度控制软件设计 (34)

4.3.1湿度控制原理 (34)

4.3.2湿度控制流程图 (34)

4.3.3温室湿度控制梯形图 (36)

4.4光照强度控制软件设计 (38)

4.4.1光照强度控制原理 (38)

4.4.2光照强度控制流程图 (39)

4.4.3温室光照强度软件控制流程图 (39)

4.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软件设计 (42)

4.5.1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原理 (42)

4.5.2二氧化碳浓度软件控制流程图 (43)

4.5.3温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流程图 (44)

总结 (46)

参考文献 (47)

附录A 外文文献 (48)

附录B中文翻译 (62)

致谢 (71)

第一章绪论

1.1温室大棚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的背景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设施园艺工程因其涉及学科广、科技含量高、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也为我国大型现代化温室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现代化温室是在引进与自我开发并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温室大棚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的理想场所。实现温室大棚环境自动控制的目的是自动地调节温室的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等环境因素,以满足温室作物最佳生长的环境要求。其中,温度和湿度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温室大棚设备都比较简陋,温室大棚环境仍然靠人工根据经验来管理。环境因素的自动调节和控制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已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北方地区因其纬度高,寒冷季节长,四季温差和昼夜温差较大,不利于作物生长,目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温度、湿度检测系统大多采用传统的温度、湿度检测。这种温度、湿度采集系统需要在温室大棚布置大量的测温、测湿电缆,才能把现场传感器的信号送到采集卡上,安装和拆卸繁杂,成本也高。同时线路上传送的是模拟信号,易受干扰和损耗,测量误差也比较大,不利于控制者根据温度变化及时做出决定。在这样的形式下,开发一种实时性高、精度高,能够综合处理多点温度信息的测控系统就很有必要。

1.2温室大棚在国外的发展概况

温室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的场所。它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温室生产以达到调节产期,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及提高质量、产量等,增加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温室设施的关键技术是环境参数的控制,该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控制与调节精度。随着现代农业科学化的发展,设施园艺工程因其涉及学科广、科技含量高、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己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也为我国大型现代化温室的

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现代化温室是在引进与自我开发并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室大棚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研制并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现代化高科技温室大棚,并且形成了令人惊羡的植物土厂。而我国的温室系统属于半开放系统,温室环境控制水平比较低,仍靠人工根据经验来管理。而且,国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单因子控制,因而设施现代化水平低,对温室环境的调控能力差,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难以得到保证。正是这些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对于解决城乡人民的蔬菜供应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从国外温室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温室环境控制技术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手动控制。

这是在温室技术发展初期所采取的控制手段,其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控制系统及执行机构。生产一线的种植者既是温室环境的传感器,又是对温室作物进行管理的执行机构,他们是温室环境控制的核心。通过对温室外的气候状况和对作物生长状况的观测,凭借着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直觉推测及判断,手动调节温室环境。种植者采用手动控制方式,对于作物生长状况的反应是最直接、最迅速且是最有效的,它符合传统农业的生产规律。但这种控制方式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不适合工厂化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对种植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2)自动控制。

这种控制系统需要种植者输入温室作物生长所需环境的目标参数,计算机根据传感器的实际测量值与事先设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以决定温室环境因子的控制过程,控制相应机构进行加热、降温和通风等动作。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温室控制技术实现了生产自动化,适合规模化生产,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通过改变温室环境设定目标值,可以自动地进行温室环境气候调节,但是这种控制方式对作物生长状况的改变难以及时做出反应,难以介入作物生长的在规律。目前我国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