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相关习题讲解ppt(共51页)
合集下载
9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第九章--退火与正火优选全文
2、完全退火
国内定义: 加热使钢完全A化后缓冷的工艺
适用:亚共析钢 温度:Ac3+30~50℃,
保温时间:长时间保温, 一般1h/25mm;
冷却速度:随炉缓冷, 目的: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
细化晶粒,均匀组织 组织:F+P(接近平衡态)
过共析钢能采用完全退火吗?
国外定义:获得最低硬度的退火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第九章 退火与正火
一、钢的退火 二、钢的正火
将金属加热、保温、冷却,使其获得接近平衡状 态的热处理工艺----退火或正火。(P转变)
退火----缓冷, 正火----空冷。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一、退火
将钢加热、保温,然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 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球化热处理典型工艺 (讲义P68表2-7)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片状P
长时间保温 粒状P
略低于A1
球化过程最慢
➢片状P 加热
略高于A1
A+未溶Fe3C
保温
缓冷
粒状P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A+粒状Fe3C
热处理与硬度关系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40钢正火组织
下一页 返 回
四、正火与退火的正确选用
➢改善切削加工性
➢改善冷变形性能 球化退火和再结晶退火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属热处理知识PPT课件
② 消除过共析钢中的二次渗碳体。 ③ 作为普通结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于退火,由C曲线可知,二
者的组织是不一样的。正火后的组织比退火细,如图 所示。
图3 正火与退火后组织的比较
2) 钢的淬火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后以大于
Vk的速度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在热处理时,因工件的大小不同,形状不 同,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所以在具体热处理 过程中,要用不同的加热速度、最高的加热温
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通常把加热速度、 最高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称为工件 热处理的四个要素,也称工艺参数。正确地确
定和保证实施好工艺,就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并将得到满意的性能。
新淬火状态,这一现象叫回归。
组织为细马氏体加颗粒状 当工件的冷加工在孕育期内未完成时,也可进行回归处理,而后继续加工。
渗碳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 ● 快冷可防止高温脆性,在钢中加入W(约1%)Mo(约0.
1 、黄铜分为:低温退火(消除冷加工变形防止开裂),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恢复塑性),软化退火(消除变形加工中的应
2 钢的组织
它的含碳量为6.69%;熔点为1227℃左右;不发生同素异晶转变;但有磁性 转变,它在230℃以下具有弱铁磁性,而在230℃以上则失去铁磁性;其硬度 很高(相当于HB800),而塑性和冲击韧性几乎等于零,脆性极大。
(3)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面心立方晶格)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 号A表示。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 碳为ωc= 0.77%,1148℃时可溶碳2.11%。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 能稳定存在的组织。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 时所要求的组织。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 (4) 马氏体(M)是碳溶于α-Fe(体心立方晶格)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 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其比容大于奥氏体、珠光体等 组织,这是产生淬火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 马氏体最初是在钢(中、高碳钢)中发现的: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形成奥 氏体)后经迅速冷却(淬火),得到的能使钢变硬、增强的一种淬火组织。
●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于退火,由C曲线可知,二
者的组织是不一样的。正火后的组织比退火细,如图 所示。
图3 正火与退火后组织的比较
2) 钢的淬火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后以大于
Vk的速度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在热处理时,因工件的大小不同,形状不 同,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所以在具体热处理 过程中,要用不同的加热速度、最高的加热温
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通常把加热速度、 最高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称为工件 热处理的四个要素,也称工艺参数。正确地确
定和保证实施好工艺,就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并将得到满意的性能。
新淬火状态,这一现象叫回归。
组织为细马氏体加颗粒状 当工件的冷加工在孕育期内未完成时,也可进行回归处理,而后继续加工。
渗碳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 ● 快冷可防止高温脆性,在钢中加入W(约1%)Mo(约0.
1 、黄铜分为:低温退火(消除冷加工变形防止开裂),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恢复塑性),软化退火(消除变形加工中的应
2 钢的组织
它的含碳量为6.69%;熔点为1227℃左右;不发生同素异晶转变;但有磁性 转变,它在230℃以下具有弱铁磁性,而在230℃以上则失去铁磁性;其硬度 很高(相当于HB800),而塑性和冲击韧性几乎等于零,脆性极大。
(3)奥氏体:是碳溶解在γ-Fe(面心立方晶格)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 号A表示。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 碳为ωc= 0.77%,1148℃时可溶碳2.11%。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 能稳定存在的组织。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 时所要求的组织。奥氏体是没有磁性的。 (4) 马氏体(M)是碳溶于α-Fe(体心立方晶格)的过饱和的固溶体,是 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其比容大于奥氏体、珠光体等 组织,这是产生淬火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 马氏体最初是在钢(中、高碳钢)中发现的: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形成奥 氏体)后经迅速冷却(淬火),得到的能使钢变硬、增强的一种淬火组织。
金属热处理知识课件
历史与发展
历史
金属热处理起源于古代,人类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金 属材料的加热、冷却和改变性能的方法。随着工业革命的发 展,金属热处理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发展
现代金属热处理技术不断发展,新的工艺和方法不断涌现, 如真空热处理、激光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等。同时,计算机 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金属热处理技术的进步,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PART 06
金属热处理安全与环保
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熟悉热处理设备及工艺 流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
设备运行前应检查电源、 水源、热源等是否正常,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ABCD
操作过程中应穿戴防护服 、手套、鞋帽等个人防护 用品,防止烫伤、触电等 事故发生。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注意力 集中,随时观察设备运行 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节能减排技术
01
采用新型的热处理技术和设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热处理效果 。
02
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开发和应用新型的环保材料和工 艺,替代传统的高污染材料和工 艺。
03
加强科研和创新能力,推动热处 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为节能减
排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04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测温仪
用于测量金属件的温度,确保热处理工艺的 准确性。
热处理吊具
用于吊装金属件,便于在加热和冷却设备中 移动。
热处理辅助材料
如保护气氛、脱氧剂等,用于改善热处理效 果和保护金属件。
PART 05
金属热处理应用
金属热处理讲课材料PPT文档共52页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金属热处理讲课材料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金属热处理ppt课件
碳钢分类
按钢中含碳量多少分: 低碳钢 Wc < 0.25% 中碳钢 Wc = 0.25%—0.6% 高碳钢 Wc > 0.6%
低碳钢
特点: 塑性好、韧性好、硬度强度低〔软刚〕、耐 磨性差。
热处置: 通常情况下将其进展渗碳,然后淬火,再低 温回火后运用。
中碳钢
特点: 热加工及切削性能良好,强度硬度比低碳钢 高,韧性塑性低于低碳钢,焊接性能较差。
金属热处理
金属热处置: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 温度,并在此温度中坚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
金属热处置的意义:是经过改动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动工 件外表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运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 的内在质量,而这普通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金属热处置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需加 热和冷却两个过程。
按用途分类 按钢的用途可分为:构造钢、工具钢和特 殊性能钢
构造钢又分为:工程构件用钢和机器零件 用
工具钢分为:刃具钢、量具钢、模具钢
特殊性能钢分为:不锈钢、耐热钢等
按金相组织分类
按退火态的金相组织可分为:亚共析钢、 共析钢、过共析钢三种。
按正火态的金相组织可分为:珠光体钢、 贝氏体钢、马氏体钢、奥氏体钢等四种。
弹簧、钢丝 绳等
连杆、齿轮 及轴类
58~65 35~50 20~30
热处置中的“四把火〞
热处理方式
定义
作用
退火 正火 淬火 回火
将金属构件加热到高于或低于 临界点,保持一定时间,随后
缓慢冷却。
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 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使金
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第二章金属固态
以写成:母相―→较不稳定过渡相―→较稳定过渡相 ―→稳定相
应特别指出:温度越低时,固态相变的上述特点 越显著。
过渡相的出现有利于减小固态相变的阻力。 如:铁碳合金中γ分解时
γ→M → α+Fe3C Fe3C→Fe+C
M,Fe3C为过渡相
二、金属固态相变主要特点
5.母相晶体缺陷的促进作用 (提供驱动力) 晶态固体中的空位、位错、晶界等缺陷周围
一、相变分类
4.按相变方式分类 (1)有核相变
形核----长大方式进行相变。 (2)无核相变
条件:可以以成分起伏或能量起伏为开始,直接长 大形成新相过程。
如:调幅分解以成分起伏为开始,进行上坡扩散, 形成两个成分不同的新相; 马氏体相变以能量起伏为开始,靠共格切变直接长大 形成新相过程。
一、相变分类
Ⅳ
二、非均匀形核
2.位错形核 位错促进形核。
位错线上形核,位错线消失释放能量,降低形核功。 位错线不消失,成为半共格界面中的位错部分,降低
形核功。 溶质原子在位错上偏聚,满足新相形核的成分起伏。 扩散的短路通道,↘Q,加速形核。
二、非均匀形核
3.空位及空位集团形核 空位及空位集团促进形核。
界面能:非共格>半共格>共格 弹性畸变能:非共格<半共格<共格
二、金属固态相变主要特点
1. 相界面特殊 (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界面能和应变能)
2. 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与惯习面 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并且新相往往在旧
相的一定晶面上开始形成,这个晶面称为惯习面.
惯习面和位向关系的区别: 惯习面指母相的某一主平面; 位向关系指新相的某些晶面、晶向∥旧相的某些晶 面、晶向
3. 按原子迁移情况分类 (1)扩散型相变
应特别指出:温度越低时,固态相变的上述特点 越显著。
过渡相的出现有利于减小固态相变的阻力。 如:铁碳合金中γ分解时
γ→M → α+Fe3C Fe3C→Fe+C
M,Fe3C为过渡相
二、金属固态相变主要特点
5.母相晶体缺陷的促进作用 (提供驱动力) 晶态固体中的空位、位错、晶界等缺陷周围
一、相变分类
4.按相变方式分类 (1)有核相变
形核----长大方式进行相变。 (2)无核相变
条件:可以以成分起伏或能量起伏为开始,直接长 大形成新相过程。
如:调幅分解以成分起伏为开始,进行上坡扩散, 形成两个成分不同的新相; 马氏体相变以能量起伏为开始,靠共格切变直接长大 形成新相过程。
一、相变分类
Ⅳ
二、非均匀形核
2.位错形核 位错促进形核。
位错线上形核,位错线消失释放能量,降低形核功。 位错线不消失,成为半共格界面中的位错部分,降低
形核功。 溶质原子在位错上偏聚,满足新相形核的成分起伏。 扩散的短路通道,↘Q,加速形核。
二、非均匀形核
3.空位及空位集团形核 空位及空位集团促进形核。
界面能:非共格>半共格>共格 弹性畸变能:非共格<半共格<共格
二、金属固态相变主要特点
1. 相界面特殊 (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界面能和应变能)
2. 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与惯习面 新、旧相之间存在一定位向关系,并且新相往往在旧
相的一定晶面上开始形成,这个晶面称为惯习面.
惯习面和位向关系的区别: 惯习面指母相的某一主平面; 位向关系指新相的某些晶面、晶向∥旧相的某些晶 面、晶向
3. 按原子迁移情况分类 (1)扩散型相变
1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第十一章表面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二、激光热处理
➢ 激光知识
视频(激光 淬火)
何为激光:受辐射的光放大而产生的光。具有单色性好、
光亮度高、辐射方向性强等特点。
激光的主要应用:(材料学科领域) 激光热处理 激光焊接 激光快速成型 激光切割 激光检测
3 激光表面合金化 把合金元素、陶瓷等粉末以一定方式添加到基体金属表 面,通过激光加热使其(预涂层)与基体表面共熔而混 合,形成表面特种合金层。
合金粉末的添加方法: (1)预沉积法:预先在涂上一层合金涂膜层,然后用激
光重熔。如粉末涂刷、热喷涂、真空镀、电镀、化学镀、 预置薄板或金属箔等。 (2)共沉积法:在激光照射同时将合金粉末送入。
2、分类(按电源频率)
工频:50Hz,功率密度0.1~100W/cm2;δ = 10~15mm 中频:<10kHz,功率密度< 5 W/cm2; δ >2mm 高频、超高频:20 ~1000kHz,功率密度2 ~10 W/cm2;
δ = 0.5~2mm
一般地:淬火硬化层厚度随感应加热器频率↗而↘; 但感应电流随感应加热器频率↗而↗ ,即表面加热热效率高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16、我总是站在顾客的角度看待即将推出的产品或服务,因为我就是顾客。2021年10月5日星期二9时25分54秒21:25:545 October 2021
17、当有机会获利时,千万不要畏缩不前。当你对一笔交易有把握时,给对方致命一击,即做对还不够,要尽可能多地获取。下午9时25分54秒下午9时25分21:25:5421.10.5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二、激光热处理
➢ 激光知识
视频(激光 淬火)
何为激光:受辐射的光放大而产生的光。具有单色性好、
光亮度高、辐射方向性强等特点。
激光的主要应用:(材料学科领域) 激光热处理 激光焊接 激光快速成型 激光切割 激光检测
3 激光表面合金化 把合金元素、陶瓷等粉末以一定方式添加到基体金属表 面,通过激光加热使其(预涂层)与基体表面共熔而混 合,形成表面特种合金层。
合金粉末的添加方法: (1)预沉积法:预先在涂上一层合金涂膜层,然后用激
光重熔。如粉末涂刷、热喷涂、真空镀、电镀、化学镀、 预置薄板或金属箔等。 (2)共沉积法:在激光照射同时将合金粉末送入。
2、分类(按电源频率)
工频:50Hz,功率密度0.1~100W/cm2;δ = 10~15mm 中频:<10kHz,功率密度< 5 W/cm2; δ >2mm 高频、超高频:20 ~1000kHz,功率密度2 ~10 W/cm2;
δ = 0.5~2mm
一般地:淬火硬化层厚度随感应加热器频率↗而↘; 但感应电流随感应加热器频率↗而↗ ,即表面加热热效率高
金属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 SMSE,CUMT 本章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16、我总是站在顾客的角度看待即将推出的产品或服务,因为我就是顾客。2021年10月5日星期二9时25分54秒21:25:545 October 2021
17、当有机会获利时,千万不要畏缩不前。当你对一笔交易有把握时,给对方致命一击,即做对还不够,要尽可能多地获取。下午9时25分54秒下午9时25分21:25:5421.1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4-4 简述钢中马氏体结构特征、晶体学特点和 力学性能
板条马氏 体
12
3-23 说明球化退火的目的,并解释常用的三 种球化退火工艺。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得到球状珠光体组织, 具有低的硬度和高的塑性以便进行切削加工。
13
3-27 说明正火的目的和应用范围。为了获得最佳的切削加 工性,为什么对不同碳含量钢要选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 目的: 消除应力;调整硬度;细化晶粒;均匀成 分;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11
3-17 说明先共析铁素相不同形态及形成条件
1. 先共析相为块状组织:长大受扩散控制,新旧相的界面 是非共格界面,含碳量远离共析成分;
2. 先共析相为片状组织(魏氏组织):先共析相与奥氏体 的界面时共格或半共格界面,中低碳钢,冷却速度适中;
3. 先共析相为网状组织:碳含量靠近共析成分,奥氏体晶 粒粗大,冷却速度慢。
(a)C原子在马氏体的晶胞中可能存在的位置; (b)C原子在马氏体的晶胞中一组扁八面体间隙位置 可能存在的情况; 2。马氏体正方度与含碳量呈直线关系,含碳量愈高,正方度 愈大。
15
4-2 马氏体传变有哪些特点?
• 马氏体转变的非恒温性 • 马氏体转变的切变共格性和表面浮凸现象 • 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 • 马氏体转变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 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4
2. 那些因素构成相变阻力? • 界面能和应变能均是相变的阻力
应变能(由共格应变能和比容差应变能构成)
3.那些因素构成相变驱动力? 均匀形核:新旧相的体积自由能差ΔGv 非均匀形核:ΔGv和ΔGd(缺陷消失释放能)
1-4-1 固态相变均匀形核的驱动力是( c )
(A)界面能差;
(B)应变能差;
珠光体型相变为扩散型相变,是受碳、铁原子的扩 散控制的。 当珠光体的形成温度下降时,过冷度ΔT增加,扩 散变得较为困难,从而层片间距必然减小(以缩短 原子的扩散距离),所以片层间距离S与ΔT成反比 关系。 原子所需扩散的距离就要增大,这使转变发生困难; 若S过小,则由于相界面面积增大,而使表面能增 大小,,这而时使Δ相G变V不不变易,进△行G。S增可加见,,必S然与使Δ相T必变然驱存动在力过一 定的定量关系。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习题讲解
1
1-3 固态相变时形成新相的形状与过冷度大小有何 关系?
2
1-3-1 固态相变时形成新相的形状与过冷度大小关系 是(b )
(A)过冷度大时容易出现球状; (B)过冷度大时容易出现薄片状; (C)过冷度大时容易出现针状; (D)过冷度大时容易出现几何形态
1-3-2 固态相变时形成新相的形状与过冷度大小有 很大的关系,一般过冷度大时新相的形态呈现出 ( 盘 )状;而过冷度比较小时,当新旧两相的比 容差小时,新相的形态是( 球状 ) ;当新旧两 相的比容差大时,新相的形态是( 针状 )。
• 应用范围:
• 1.预备热处理:调整低、中碳钢的硬
•
度;消除过共析钢中的Fe3CⅡ(除
网)。
• 2.最终热处理:用于力学性能要求不来自•高的普通零件。
14
4-1 试说明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马氏体的 正方度取决于什么?为何出现反常正方度?
1.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类型有两种: 体心立方结构(WC<0.2%) 体心正方结构(WC>0.2%)
10
3-4 为什么说珠光体转变是以扩散为 基础并受扩散所控制?
碳含量C% 晶格类型
γ → α+
0.77
0.0218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Fe3C 6.69
复杂斜方
珠光体的形成过程,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 程:
一个是碳的扩散,以生成高碳的渗碳体和低碳的 铁素体;
另一个是晶体点阵的重构,由面心立方的奥氏体 转变为体心立方点阵的铁素体和复杂单斜点阵的渗 碳体。
界面两侧晶体结构相差较大,原子排列不规则, 原子的活动能力较强,比较容易满足结构起伏;
界面上原子排列不规则,位错等晶体学缺陷密度 较大,处于能量较高的状态,比较容易满足能量 起伏;
同时新相晶核形成时,可以使部分晶体学缺陷消 失,使系统的能量进一步下降,因此在相界面处 是奥氏体形核的首选位置。
1-3-3 改错题 3
1-4 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那些因素构成 相变阻力?那些因素构成相变驱动力?
1. 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 新相和母相间存在不同的界面(相界面特殊) 新相晶核与母相间的晶体学关系(有一定的位
向关系、存在惯习面) 相变阻力大(应变能的产生) 母相晶体缺陷的促进作用 易出现过渡相 原子迁移率低
(C)新旧相的体积自由能差;(D)体系自由能差
5
2-2 奥氏体晶核在什么地方优先形核?为什么?
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上优先形核的原因,可做如 下的解释:
界 面 两 侧 两 相 的 碳 含 量 相 差 很 大 ( 0.0218%和 6.69%),因此在界面上碳浓度分布很不均匀, 比较容易满足成分起伏;
8
2-10 为什么对奥氏体晶粒长大及控制的研究 对于热处理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对钢的力学性能有至关 重要的影响,奥氏体的晶粒越细小,冷却 后奥氏体的转变产物的室温组织也越小, 钢的强度和韧性也越好;
确定热处理的加热方式; 确定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9
3-2 试对珠光体片层间随转变温度的降低而减 少做出定性的解释。
6
2-2-1 珠光体奥氏体化时奥氏体晶核优 先形核的部位是( c )
(A)在铁素体内 ;
(B)
在渗碳体内;
(C)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上;(D)
在珠光体团边界
7
2-5 为什么铁素体和渗碳体不能同时消失,而总有部 分渗碳体剩余?
按相平衡理论,从Fe-Fe3C相图可以看出,在高 于AC1温度,刚刚形成的奥氏体,靠近Cem的C浓度 高于共析成分较少,而靠近F处的C浓度低于共析成 分较多(即ES线的斜率较大,GS线的斜率较小)。 所以,在奥氏体刚刚形成时,即F全部消失时,奥氏 体的平均C浓度低于共析成分,这就进一步说明,共 析钢的P刚刚形成的A的平均碳含量降低,低于共析 成分,必然有部分碳化物残留,只有继续加热保温, 残留碳化物才能逐渐溶解。
4-4 简述钢中马氏体结构特征、晶体学特点和 力学性能
板条马氏 体
12
3-23 说明球化退火的目的,并解释常用的三 种球化退火工艺。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球化退火得到球状珠光体组织, 具有低的硬度和高的塑性以便进行切削加工。
13
3-27 说明正火的目的和应用范围。为了获得最佳的切削加 工性,为什么对不同碳含量钢要选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 目的: 消除应力;调整硬度;细化晶粒;均匀成 分;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11
3-17 说明先共析铁素相不同形态及形成条件
1. 先共析相为块状组织:长大受扩散控制,新旧相的界面 是非共格界面,含碳量远离共析成分;
2. 先共析相为片状组织(魏氏组织):先共析相与奥氏体 的界面时共格或半共格界面,中低碳钢,冷却速度适中;
3. 先共析相为网状组织:碳含量靠近共析成分,奥氏体晶 粒粗大,冷却速度慢。
(a)C原子在马氏体的晶胞中可能存在的位置; (b)C原子在马氏体的晶胞中一组扁八面体间隙位置 可能存在的情况; 2。马氏体正方度与含碳量呈直线关系,含碳量愈高,正方度 愈大。
15
4-2 马氏体传变有哪些特点?
• 马氏体转变的非恒温性 • 马氏体转变的切变共格性和表面浮凸现象 • 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 • 马氏体转变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 马氏体转变的可逆性
4
2. 那些因素构成相变阻力? • 界面能和应变能均是相变的阻力
应变能(由共格应变能和比容差应变能构成)
3.那些因素构成相变驱动力? 均匀形核:新旧相的体积自由能差ΔGv 非均匀形核:ΔGv和ΔGd(缺陷消失释放能)
1-4-1 固态相变均匀形核的驱动力是( c )
(A)界面能差;
(B)应变能差;
珠光体型相变为扩散型相变,是受碳、铁原子的扩 散控制的。 当珠光体的形成温度下降时,过冷度ΔT增加,扩 散变得较为困难,从而层片间距必然减小(以缩短 原子的扩散距离),所以片层间距离S与ΔT成反比 关系。 原子所需扩散的距离就要增大,这使转变发生困难; 若S过小,则由于相界面面积增大,而使表面能增 大小,,这而时使Δ相G变V不不变易,进△行G。S增可加见,,必S然与使Δ相T必变然驱存动在力过一 定的定量关系。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习题讲解
1
1-3 固态相变时形成新相的形状与过冷度大小有何 关系?
2
1-3-1 固态相变时形成新相的形状与过冷度大小关系 是(b )
(A)过冷度大时容易出现球状; (B)过冷度大时容易出现薄片状; (C)过冷度大时容易出现针状; (D)过冷度大时容易出现几何形态
1-3-2 固态相变时形成新相的形状与过冷度大小有 很大的关系,一般过冷度大时新相的形态呈现出 ( 盘 )状;而过冷度比较小时,当新旧两相的比 容差小时,新相的形态是( 球状 ) ;当新旧两 相的比容差大时,新相的形态是( 针状 )。
• 应用范围:
• 1.预备热处理:调整低、中碳钢的硬
•
度;消除过共析钢中的Fe3CⅡ(除
网)。
• 2.最终热处理:用于力学性能要求不来自•高的普通零件。
14
4-1 试说明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马氏体的 正方度取决于什么?为何出现反常正方度?
1.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类型有两种: 体心立方结构(WC<0.2%) 体心正方结构(WC>0.2%)
10
3-4 为什么说珠光体转变是以扩散为 基础并受扩散所控制?
碳含量C% 晶格类型
γ → α+
0.77
0.0218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Fe3C 6.69
复杂斜方
珠光体的形成过程,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 程:
一个是碳的扩散,以生成高碳的渗碳体和低碳的 铁素体;
另一个是晶体点阵的重构,由面心立方的奥氏体 转变为体心立方点阵的铁素体和复杂单斜点阵的渗 碳体。
界面两侧晶体结构相差较大,原子排列不规则, 原子的活动能力较强,比较容易满足结构起伏;
界面上原子排列不规则,位错等晶体学缺陷密度 较大,处于能量较高的状态,比较容易满足能量 起伏;
同时新相晶核形成时,可以使部分晶体学缺陷消 失,使系统的能量进一步下降,因此在相界面处 是奥氏体形核的首选位置。
1-3-3 改错题 3
1-4 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那些因素构成 相变阻力?那些因素构成相变驱动力?
1. 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主要特征 新相和母相间存在不同的界面(相界面特殊) 新相晶核与母相间的晶体学关系(有一定的位
向关系、存在惯习面) 相变阻力大(应变能的产生) 母相晶体缺陷的促进作用 易出现过渡相 原子迁移率低
(C)新旧相的体积自由能差;(D)体系自由能差
5
2-2 奥氏体晶核在什么地方优先形核?为什么?
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上优先形核的原因,可做如 下的解释:
界 面 两 侧 两 相 的 碳 含 量 相 差 很 大 ( 0.0218%和 6.69%),因此在界面上碳浓度分布很不均匀, 比较容易满足成分起伏;
8
2-10 为什么对奥氏体晶粒长大及控制的研究 对于热处理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对钢的力学性能有至关 重要的影响,奥氏体的晶粒越细小,冷却 后奥氏体的转变产物的室温组织也越小, 钢的强度和韧性也越好;
确定热处理的加热方式; 确定热处理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9
3-2 试对珠光体片层间随转变温度的降低而减 少做出定性的解释。
6
2-2-1 珠光体奥氏体化时奥氏体晶核优 先形核的部位是( c )
(A)在铁素体内 ;
(B)
在渗碳体内;
(C)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界上;(D)
在珠光体团边界
7
2-5 为什么铁素体和渗碳体不能同时消失,而总有部 分渗碳体剩余?
按相平衡理论,从Fe-Fe3C相图可以看出,在高 于AC1温度,刚刚形成的奥氏体,靠近Cem的C浓度 高于共析成分较少,而靠近F处的C浓度低于共析成 分较多(即ES线的斜率较大,GS线的斜率较小)。 所以,在奥氏体刚刚形成时,即F全部消失时,奥氏 体的平均C浓度低于共析成分,这就进一步说明,共 析钢的P刚刚形成的A的平均碳含量降低,低于共析 成分,必然有部分碳化物残留,只有继续加热保温, 残留碳化物才能逐渐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