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学理科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昭和60年代(1985-)——宽松与选择学习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外的形势要求日本全面改革教育。
1984年,日本临时教育课程审议会成立,研究了面向21世纪的教
育基本模式,提出了教育改革的4点建议: 1、重视个性原则;
2、向终身学习过渡:
3、适应变化为国际社会作出贡献; 4、适应信息社会。
1989年(平成元年),日本文部省第一次同时对幼儿园、小学、初 中和高中的各科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这次修订的宗旨是 “培养具有充实心灵和坚强意志的人;培养具有自我学习积极性、能 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的人;重视培养作为国民所必要的基础的、 基本的内容的学习和充分发挥个性的教育:重视培养加深国际理解、 尊重祖国文化和传统的态度”。
何适应快速发展的科学的问题。
三、昭和40年代(1965-)——探究学习
美国开展的科学教育革新运动,以 PSSC物理为首的一连串实验研究 和新理科的开发,给当时的日本理科教学以极大影响,这就是日本理科 教育的现代化时期。改革后的现代化课程,又称“探究学习课程”。 这次修订显然受到美国教育理念的强烈影响,注重了基本的科学概念与 探究过程。也就是说,在编制课程时,以精选的基本的科举概念为中心 来构筑整个课程框架。同时,在开展教学时,注重获得结论的过程甚于 结论本身。学生通过自主地探究课题,掌握科学的方法(探究技能)和科 学的知识。
内容 A生物与其环境 B物质与能量 C地球与宇宙
1、观察土地 1、观察人、动物和相关资料等,1、使用各种水溶液,调查它们的性 及其中所含的 分析呼吸、消化、排泄以及循 质和使金属发生变化的情况,了解水 物质,调查土 环系统的作用,了解人体和动 溶液的性质及作用。 地的构造及形 物体的构造和作用。 (1)水溶液有酸性、碱性和中性之分。 成方式,了解 (1)人体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 (2)水溶液里含有溶化气体的物质。 土地的构造。 化碳。 (1)土地是由石 (3)水溶液里含有使金属发生变化的 (2)食物经过口、胃、肠 子、砂、粘土、 物质。 的同时被消化、吸收。没被吸 2、燃烧物质,调查物质和空气的变 火山灰及岩石 六 收之物排出体外。 等组成,形成 化,了解燃烧的结构。 地层扩展开来 (3)血液在心脏的作用下进行体 (1)植物体燃烧时,使用空气中的氧 的。 年 内循环,输送养分、氧气和二 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2)地层是由流 氧化碳。 3、给电磁铁导线通电,调查电磁铁 水的作用和火 2、观察动物和植物的生活,调 强度的变化,了解电流的作用。 级 山的喷发形成, 查生物养分的摄取方法,了解 (1)通电的线圈有磁化铁芯的作用。 并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改变电流的方向,电磁铁的极性发生 含有化石。 (1)植物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制造 变化。 (3)土地是由火 淀粉。 (2)电磁铁的强弱由电流的强度和导 山喷发而形成 (2)有的动物吃活的植物,有的 线的圈数决定。 的。 动物吃枯萎的植物。 (4)土地根据地 (3)生物通过食物、水及空气与
内容难免重复,逻辑进展不够清晰。
中日课程标准比较
中国科学课程标准 日本理科指导要领
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 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 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 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 总目标
亲近自然,通过全面观察和 实 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 热
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 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
修订后的理科学习指导要领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小学1、2年级废除理科,开设生活科。在生活科中吸收了原 先部分理科的内容,所以也有人说不是废除而是整合。 2、初三开设选修课,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围绕理科学习指导要 领中的教学内容,展开专题研究、野外观察、实习等实践活动。 3、精选教学内容,删去或降低对一些知识的要求,同时增加一 些与生活有关的内容。
二、昭和30年代(1955-)——系统学习
经过生活单元学习的反省,人们认识到生活单元学习课 程过于重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难以让学生学得系统的科学 文化知识,接着提倡的是以系统知识的传递为中心的系统学 习,通过系统知识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 的基础学力,这一点与生活单元学习有很大的不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了改革。
必修。
系统化理科课程
优点: 学生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充实和提高基础学力
缺点:
1、过分强调了系统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获 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以及能力的培养, 2、课程内容过多,导致教学“注入式”,对哪些是学科的基本 概念也不够明确,因而使课程体系的主线不够清晰。 理科教育涉及的科学知识量快速增加,在有限的理科教学课 时中无法完成大量增加的新知识的教学,就产生了理科教育如
从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总体比较发现,日本的课程内容简单,容量小,条 理性和逻辑性不够清晰,缺乏时代感和先进性,这样的内容设计对于实现 其课程目标有一定的难度,与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尚存距离。
面向21世纪,立足于培育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的观点, 重视作为国民所必须的基础和基本知识,充分发展个性的教 育,同时,谋求培养具有自我学习的欲望,能够独立地适应 社会的变化,具有丰富的心灵和茁壮成长的人。适合国情的 教育改革才是成功的。
主流。
杜威的主张是以儿童的生活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以儿童 的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在这一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日本学
校的各学科都采用了以生活问题为单元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其中社
会科和理科实施得最多。
单元:就是从生活与产业的科学现象中选取归纳的某些 学习课题。
下面是初一教科书的目录: 初一年级主题——自然现象 单元1 空气有什么作用? 单元2 水的重要性何在? 单元3 怎样使用火? 单元4 吃哪些食物好? 单元5 植物是怎样生长的? 单元6 动物在人类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日本小学理科学习指导要领
整体构成
课程目标
}
三个分析维度
课程内容
日本小学理科学习指导要领2008年3月最新修改案的整体构成包括三个 部分,即总体目标、各学年的目标及内容、指导计划的制定与内容的处理。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整体构成包括四个部分,
即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日本小学理科教育
一、战后日本中小学理科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二、学习指导要领(课程标准)
战后理科教育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生活单元学习
2、系统学习
6、宽松与综合学习
3、探究学习
5、宽松与选择学习
4、宽松学习
一、昭和20年代(1945-)——生活单元学习
1、历史背景
战败后,美国占领军为建立民主主义教育制度,多次下达教育改 革令。并派教育使节团进行指导。这样,原本在日本影响不大的美 国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很快在日本盛行,一时成为教育思想的
六、现在(1995-)的理科教育——宽松与综合学习
1998年12月,日本完成了战后第6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课程修订 的要点为:精选内容,压缩课时,将现行30%的教学内容删减掉或调整到 上一学年及高年级中去:增强课时的灵活性,扩大学校对教学的裁量幅度, 促进各学校自主编制教育课程,实施具有创意的教育;新设“综合学习时 间”,建立宽松教育的指导体制。
改革如下:
1、小学理科注重学习顺序及教授的系统性。小学低年级
理科仍从儿童周围的自然界出发并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展开 教学,高年级理科制要求较为系统地学习一些包括人体在内
的自然界及其变化的知识。
2、初中理科由以物理、化学为主的第一域和以生物、地 学为主的第二领域构成,实行分领域的板块系统,这在国外 尚无先例。 3、高中理科实施分学科的系统。即仍分为物理、化学、 生物心地学四个科目, 1960年又将物理,化学改为程度不同 的AB两科目,连同生物、地学总计六个科目。理化生地均为
爱自然的情怀,同时达到对 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 自 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 然事物、现象的理解,培养 科 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 学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 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 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中日课程标准比较
中国科学课程标准
日本理科指导要领
四、昭和50年代(1975-)——宽松学习
修订后教育课程教科书的编写原则为:重视作为国民必 需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广培养富有人性的学生;实现宽松的充 实的学校生活;推进与个性、能力相适应的教育。 轻松学习的实施,在改善学生厌学、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等方面,收到一定的成效,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内容削减过多导致理科教育水平的降低,特别是高中的 理化生地都改为选修,又导致了学生理科知识的不完整。 据统计,当时日本的500多万高中生中,每年学习化学 和生物的各约100万,学习物理的约60万,学习地学的约30 万,有的升入理工科大学的学生在高中没学过物理。
谢谢
THANKS!
日本这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视科学基本概念及其结构化, 用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开展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 态度的思想,为后来日本理科课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然而,这种以探究学习为中心的理科教育虽给理科教学带 来了有益的新思想,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失败的原因: 一是由于大量删减联系生活的知识,学术气味较浓,难度 有所增加,丧失了亲切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造 成学生厌学; 二是过分强调的探究性活动占用了很多课时,而学生的探 究活动结果并不理想。
中国的课程标准容量远大于日本的,例如中国科学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 部分包括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 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及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六个方面。 日本理科指导要领的结构框架是按年级划分,分别详细列出每个年级课 程目标和内容
日本理科指导要领的结构框架其优势在于目标和内容具体明确, 有利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每个年级的内容和特点开展有效 教学,容易操作,利于有效开展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其劣势在于
小学理科课程标准修订后的教学目标是: 亲近自然,进行有预测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谋求理解自然的事物与现象,养成科学的看 法和见解。 修订的措施是:
从小学3年级起设立“综合学习时间”;缩减课时,3-6年级理科
总课时从420课时减为350课时;精选教学内容,维持原来结构, 继续沿用“生物与环境”、“物质和能量”,“地球和宇宙”三 个构成领域。
分目标
科学探究(包括8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6项) 科学知识(包括4项)
三年级目标(包括2项) 四年级目标(包括2项) 五年级Fra Baidu bibliotek标(包括2项) 六年级目标(包括2项)
中国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分目标包括科 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通过总目标和分目标勾勒出期望小 学生所具备的科学素养的大致轮廓。日本理科指导要领中包括总目标和各 年级目标,与中国科学课程标准不同,没有分别详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 和科学知识目标,而是将三者整合在总目标和各年级目标中,同时更强调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观察方法与思维方法。
这种以单元作为构成单位的理科课程, 优点: 1、以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中心。 2、注重每个学生的经验与需求,学生自身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广泛运用古今各科学领域的文化,有效地处理现实问题。 4、发展理解、态度、技能、习惯、鉴赏等种种能力。 缺点:1、课程内容广而杂。 2、教育系统性差,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3、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导致基础学力下降,而且年级愈高愈难实施。 因此,日本的理科教育也从生活单元学习开始转向系统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