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病对甘薯叶酚类物质含量PPO及PAL活性的影响-广西植物

合集下载

红薯黑斑病防治技术及 牛红薯黑斑病的治疗方法

红薯黑斑病防治技术及 牛红薯黑斑病的治疗方法

红薯黑斑病防治技术及牛红薯黑斑病的治疗方法【摘要】红薯黑斑病是影响红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病害之一,其防治技术包括化学、生物和物理方法。

化学防治方法主要使用杀菌剂进行喷洒,生物防治方法则通过利用具有抗性的微生物或生物制剂来控制病害,物理防治方法则包括清除病害部位和灭菌消毒。

牛红薯黑斑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疗法进行治疗。

结论指出,加强病害监测与防控、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方法以及科学合理种植红薯是有效防治红薯黑斑病的关键措施。

通过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红薯黑斑病的发生,保障红薯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提高。

【关键词】红薯黑斑病,牛红薯黑斑病,防治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治疗方法,监测与防控,综合利用,科学种植。

1. 引言1.1 红薯黑斑病简介红薯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侵害红薯叶片和茎部,严重影响红薯的生长和产量。

病害发生初期,叶片上出现小圆形斑点,后期逐渐扩大,变为灰黑色或暗褐色,斑点边缘呈红色。

严重感染的叶片干枯变黄,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病害还可能使红薯质量下降,降低商品价值。

红薯黑斑病主要通过气溜传播,病原菌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繁殖传播。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红薯黑斑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在日常管理中,定期对红薯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害苗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合理施肥、保持良好的通风、保持植株间距、清除周围杂草等也是预防红薯黑斑病的有效方法。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提高红薯产量和质量。

1.2 牛红薯黑斑病概述牛红薯黑斑病,又称红薯黑斑病,是由赤霉素产生栖生核不变拮抗体所引起的一种病害。

病原菌主要在病叶表面形成座孢子,随风和雨水传播,感染植株后在叶片上形成黑褐色斑点,随后病斑蔓延扩大,使整片叶片枯黄死亡。

牛红薯黑斑病的发病对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要求较严格,多发生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

病害发展快速,给红薯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牛红薯黑斑病防治措施包括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和物理防治方法。

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中黑斑病菌培养方法研究

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中黑斑病菌培养方法研究

室 内薯块人工接种鉴定 、 室 内薯苗人工 接种鉴定等 。由于 田 间鉴定费时费工 、 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 组织幼嫩 的薯苗接种 会致发病较重 、 不易 区分 品种抗性等级 , 一般多采用室 内薯块 人工接种鉴定法 。然而 此法在使 用过程 中仍有 不足 , 尤 其是病原菌 的扩繁效率和纯度。本研究通过利用甘薯液体培 养基培养黑斑病菌 , 极大程度改善 了传统薯片法的缺陷 , 可为 甘薯黑斑病 的高效精准鉴定提供新的参考 。
是 防治 黑 斑 病 的 重 要 途 径 之 一 。
取2 g 薯块 ( 薯块颜色 白色为宜) , 加水煮沸并搅拌 , 使 薯 块彻底匀浆在溶液 中, 纱布过滤 , 将滤液 高压灭菌制备甘薯 液
体培养基 。将分离纯化 的黑斑病菌接 入甘薯液体 培养基 中, 2 8 q C 摇床 1 5 0~ 2 0 0 r / a r i n培养 2 0— 2 4 h 。灭菌纱 布过滤 去 除菌丝后 , 6 0 0 0 r / m i n离心 5 ai r n , 之后用无 菌水 悬浮获 得孢 子悬浮液 , 并将其 D 调至 1 . 0 。
2 结果 与 分 析
1 . 1 供 试 材料
用于黑斑病菌活力鉴定的苏薯 8号和华东 5 1—9 3 , 以及 用于黑斑病抗性鉴定 的苏渝 3 0 3等 8个甘薯 品种均 由江苏省 农业科学 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甘薯研究 室提供 和保存 。
方法科 学高效 , 操作 简单 , 不易污染 , 从 而可为甘薯抗 黑斑病品种选育提供高效精准 的抗性鉴定方法 。
关键词 : 甘薯 ; 黑斑病 ; 病原 菌培养 ; 抗性鉴定 中图分类号 : S 4 3 5 . 3 1 3 .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1 3 0 2 ( 2 0 1 7 ) 2 2— 0 1 2 0~ 0 2

甘薯黑斑病的识别及其防治措施

甘薯黑斑病的识别及其防治措施

大 田防 病 的关键 是 防止 病苗病 薯 下地 。 可 以从 以下 3 个 方 面进行 着 手 : 一 是高 剪 苗 , 离 炕面 3 e m剪 苗 , 去 除 易感 病 的 白色部 分 。 二 是 药剂 浸苗 , 把 剪 下 的苗捆好 , 放人 5 0 %甲基 托 布津 药 液 中浸泡 5 分钟 , 浸 苗 高度 以下部 6 - 7 e m长 为宜 。三 是还 应避 免 带病 粪肥 下 地 , 并 加 强地 下害 虫 防治 。
重 要意 义 。
培育 壮 苗 的关 键是 严 格挑 选无 病 种薯 ,防 止病 薯 上床 , 并对 种薯 进行 消 毒处 理 , 以杀 死 附在 种薯 表 面 的病 菌 。因此 , 种薯 出 窖后 , 要进 行 对种 薯进 行 严格 选 择 , 剔 除 那些 有 病 、 冻 伤 的薯块 。 种 薯 消毒 主要 采取 温 汤浸种 和 药剂 浸种 。 苗 床要 选新 址 , 使 用新 土新 粪 , 种 薯上 床后 , 前 3天床 温 为 3 5 - 3 8  ̄ C, 以后 不 低于 2 8 ~ 3 0 ℃。 出苗 后再 根据 生 长需 要调节 床 温 , 加强 水肥 管理 , 苗床 不 宜浇 水过 多过 湿 。
2 . 4 安 全 贮 藏
安全储藏也是降低黑斑病危害的主要措施 。 霜前及时收 获, 收 后适 时 入 窖 , 防止 冻害 。人 窖 前要严 格 剔 除病 薯 , 人 窖 时 轻拿 轻放 。 重 病 区可用 l %硼砂 或硼 酸水 浸泡 5分 钟 , 晾干 后再 人 窖 。地 下窖 贮 藏前 要进 行 窖 壁处 理 , 硫 磺 熏蒸 或 铲 除
2 . 3 大 田 防 病
1 甘薯 黑 斑病 危 害及症 状
在已知的 5 0 多 种薯 类 病 害 当 中 ,甘 薯 黑斑 病 对 薯类 的 危害较为严重 , 从2 0世 纪 3 0 年 代 由 日本 传入 我 国后 , 自北 向南 不断 蔓 延 。从 发病 的时 间来 看 , 甘 薯在 幼 苗期 、 生 长期 、 贮 藏期 等 阶段 都 有 一定 的机 会遭 受黑 斑 病危 害 , 严 重 时 可使 窖 藏 种薯 的损 失 高达 6 0 % ~7 0 %。根 据 资 料 不完 全 统计 , 黑 斑 病对 甘 薯 每年 造 成 的产 量 损失 占总产 量 的 5 %~ 1 0 %, 为我 国甘薯 的 生产 带来 了巨大 损 害。甘 薯黑 斑病 的侵 人 途径 多种 多样 , 病 毒 可 以 直接 进 入 甘 薯 苗 根基 , 也 可 以从 薯 块伤 口侵 人, 甚至于虫咬 、 裂 口、 根眼等部位 , 都 成 为 黑 斑 病 的 主要 侵 入 途 径 。甘薯 黑 斑病 除 了会对 薯 类产 量 造成 重 大影 响 之 外 , 患 病 的甘 薯 可 以产 生 黑疱 霉酮 等 物质 , 如果 喂 食 家畜 时会 引 起 中毒 或 死 亡 , 如果 用 患 病 甘 薯 作为 发 酵 原 料 酿 酒 , 则 对 酵 母 菌或 酶 菌产 生毒 害 , 不 利 于酒精 的产生 。 甘 薯 黑 斑 病 又被 称 为甘 薯 黑 疤 病 ,主要 危 害薯 苗 和薯 块, 但 对 绿色 部 分不 构成 威胁 。 薯 苗染 病 初期 , 幼茎 地下 部分 或 茎 基 部 产 生梭 形 或 长 圆形 稍 凹 陷 的黑 斑 ,逐 渐 向地 上 蔓 延, 成 为 纵长 病斑 , 继续 扩 大使 幼苗 茎基 部 全部 变黑 。 病 苗定 植 不久 , 叶 片变 黄 , 植株矮小 , 最 后病 株 地下 部 腐烂 。薯块 染 病 初 病 部 呈 圆形 或 近 圆形 凹 陷 膏 药状 病 斑 ,坚实 且 轮 廓 清 晰, 中部 生 灰 色 霉层 或 黑 色 毛 状 物 , 严 重 时 病 斑 融 合成 不 规 则 形 。病菌 深 入薯 肉下 层 , 使 薯 肉变成 黑 绿色 , 味苦 。病 部木 质化 、 坚硬、 干腐 。

组织培养过程中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研究

组织培养过程中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研究

第21卷 第1期1999年1月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BEI J IN G FORESTR Y UN IV ERSIT Y Vol.21,No.1Jan.,1999研究简报组织培养过程中PPO 活性和总酚含量的研究3罗晓芳 田砚亭 姚洪军(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北京,100083;第一作者女,58岁,教授)摘要 该文研究了阿月浑子、枣树和葡萄组织培养苗生长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 )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组织培养材料的褐变指数相关性不明显,总酚含量与材料褐变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褐变严重、褐变指数高的材料多酚含量特别高.说明褐变发生的条件是复杂的,不只是多酚和多酚氧化酶直接作用的结果.关键词 组织培养,多酚氧化酶活性,总酚含量,褐变指数中图分类号 Q946.5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ies and Phenol Contents in Tissue CultureLuo Xiaofang Tian Yanting Yao Hongjun(College of Plant Sciences ,Beijing For.Univ.,100083,P.R.China )ABSTRACT The regulation of Polyphenol oxidase (PPO )and phenol contents of Ziz yphus j u 2j uba Mill ,V itis vi nif era L.and Pistacia vera L.were studied.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PPO activities have no interrelation with browning index but to some extent phenol contents has.That is to say ,material browning is not the result of directly interaction between PPO and phenol ,there are more reasons to influence it.KE Y WOR DS tissue culture ,Polyphenol oxidase activities ,phenol contents ,browning index1998206209收稿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9570580)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变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组培成功的重要因素.褐变现象主要是由多酚氧化酶(PPO )作用于天然底物酚类物质而引起的[1].鞠志国[2~4]研究发现,果实内总酚含量与其褐变密切相关.Maira 和Halevy [6]进行花卉组培时发现酚类物质的含量与其褐变率成正相关,与成活率成负相关.李焕秀等[5]研究梨芽和茎尖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总酚含量时也发现同样的规律.因此,研究不同种植物组织培养继代过程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找到组培材料褐变的机理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克服褐变的有效方法.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 试验所选用的材料是北京林业大学良种繁育中心组织培养成功的苹果枣(Zizyphus jujuba Mill )、红地球葡萄(V itis vi nif era L.)、阿月浑子(Pistacia vera L.)3个品种.供试材料为同步培养的组织培养苗,接种和培养条件一致.取材方法为随机取样和混合采样,即先在组培室内的培养材料中随机取3瓶,测定时在3瓶中进行混合取样,每5d 取1次样品进行测定,所取测定样为组培苗的叶片,每个品种重复3次.1.2 方 法1.2.1 总酚含量的测定 参考李焕秀[5]的研究方法,进行改进.将所取得的供试材料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取,剪碎后进行研磨提取,提取液为50%的乙醇(p H =310),充分提取后过滤在容量瓶中定容,适当稀释后在岛津UV 2120型分光光度计上读取光密度值,检测波长为270nm.以邻苯二酚作标准曲线,计算每克鲜样中总酚的毫克数.1.2.2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将混合取得的材料取适量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冷冻研磨提取,提取液为0.1mol ・L -1,p H 610的磷酸柠檬酸缓冲液.充分研磨后定容10mL ,0~4℃,3000r ・min -1冷冻离心15min ,上清液即为多酚氧化酶活性待测液,取待测液5mL ,取5mL 反应体系(810mL ,011mol ・L -1磷酸柠檬酸缓冲液,016mL ,1%邻苯二酚,014mL ,011%脯氨酸),充分混合2min 后在30℃的水浴上保温30min ,取出后4min 在UV 2120型分光光度计上读取光密度值,检测波长为460nm.1.2.3 褐变指数 在取样前测定每株材料的高度、褐变级别、株数. 褐变性状分级:0级:茎叶生长正常,分化正常,平均苗高315cm 以上,茎基部无褐色物质;1级:茎叶生长正常,分化后有效苗较少,平均苗高315cm 以上,茎基部有少量褐色物质;2级:茎叶生长缓慢,分化后有效苗较少,平均苗高310cm 以下,茎基部有少量褐色物质;3级:茎叶生长受阻,不分化,平均苗高210cm 以下,茎基部有大量褐色物质;4级:茎叶和茎基部均褐变,材料死亡.褐变指数计算公式:褐变指数=∑(褐变级数×该病级株数)总株数×4×100%2 结果与分析图1 不同种植物组织培养苗继代培养时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FIGURE 1 The variety of PPO activity in different speciesmaterial during culturing i n vit ro2.1 不同种植物组培苗继代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1997年7月5日转接3种材料于分化培养基上,每5d 进行1次测定,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见图113个材料中苹果枣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继代初(0~10d )多酚氧化酶活性有一个下降的趋势,10d 左右后开始回升,并且随着继代时间延长活性不断提高,到下一个继代初达到最高值.红地球葡萄多酚氧化酶活性次之,虽然也有随着继代时间不断提高的趋势,但变化比较平稳.而多酚氧化酶活性最小的阿月浑子在培养初期有1个峰值,继代两周后多酚39第1期罗晓芳等:组织培养过程中PPO 活性和总酚含量的研究 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至下一个继代周期开始.2.2 不同种植物组织培养苗继代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变化 由图2可以看出:3种材料在组培继代过程中总酚含量都有随继代时间延长逐渐增高的趋势,而且在继代的后期都有所下降.其中,阿月浑子总酚含量最高,并且基本上保持一定含量,但变化幅度较大.其次是苹果枣,在继代过程中呈平稳上升趋势.红地球葡萄的总酚含量最低,随继代时间上升幅度较大.培养初期阿月浑子的总酚含量是红地球的3~4倍,而后期二者的总酚含量已非常接近.图2 不同种植物组织培养苗继代时总酚含量变化FIGURE 2 The phenol content variety of differentspecies material during culturing i n vitro 图3 不同种植物组织培养苗继代培养时褐变指数的变化FIGURE 3 The browning index of different species material during culturing i n vit ro2.3 不同种植物组织培养苗继代过程中的褐变指数 由图3可以看出,阿月浑子的褐变指数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在继代末期可以达到近60%,材料生长严重受抑,部分褐变死亡.苹果枣不发生褐变,红地球葡萄在继代末期有轻微的褐变发生,但是能通过加入一定量的抗坏血酸抑制褐变的发生.而阿月浑子不能通过加入抗坏血酸这一单一措施来抑制.3 结论与讨论(1)多酚氧化酶活性与组织培养材料的褐变不呈正相关.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褐变现象较严重的材料阿月浑子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却是最低的,而不褐变的苹果枣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当高,说明酶活性的高低不是判断褐变是否严重的充分条件.苹果枣的酶活性在培养初期是下降的,可能是由于继代产生的损伤,使之生活力下降,从而使酶活力也产生一个下降过程.而阿月浑子在培养两周后多酚氧化酶活性就开始下降,这由于随培养过程中褐变的毒害,使材料的生活力下降,从而导致酶活力的下降.因此,对易于褐变的材料及时转接会减轻褐变的毒害作用.(2)3种材料的总酚含量研究表明:褐变与繁殖材料的总酚含量关系很大,对于易褐变的阿月浑子来说,总酚含量在培养过程中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但相应的是,苹果枣的总酚含量也较高,而且多酚氧化酶活性也很高,而其组培过程中却不发生褐变,原因和鞠志国研究报道的多酚和多酚酶在细胞内存在区域化分布有关.由于区域化分布的存在,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高的苹果枣不易发生褐变,易褐变的阿月浑子是由于材料本身区域化分布的打破而导致.(3)易褐变的材料的褐变指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原因是由于褐变产生的氧化49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第21卷 产物(醌类物质)对材料的毒害作用使材料生长势变弱,材料的代谢减弱,同时材料的膜透性增加,导致更多的酚类物质渗出液胞,更多的氧化产物进一步毒害材料,直至材料死亡.(4)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变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一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并不能说明褐变的机理,二者在外植体褐变过程中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由于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和总酚含量高的苹果枣并不发生褐变,因此,褐变的发生有其内在的机制,形成酚和酶区域化分布的膜系统是褐变发生的关键因素,这一方面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参考文献1 陈秀芳,王坤范.桃果实发育中褐变因子变化规律的研究.园艺学报,1995,22(3):230~2342 鞠志国,朱广廉,曹宗巽.莱阳茌梨果实褐变与PPO 及酚类物质区域化分布的关系.植物生理学报,1988,14(4):256~2613 鞠志国.酚类物质与梨果实品质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1988,5(3):59~654 鞠志国.PPO 及其底物对梨组织褐变的影响.莱阳农学院学报,1987,4(2):42~475 李焕秀,王乔春,李春秀.梨芽和茎尖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初步研究.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2(2):218~2226 Mager A M ,Harel.Polyphenol oxidases in plants .Phytochemistry ,1979,18:193~215(责任编辑 李文军 胡 涌)59第1期罗晓芳等:组织培养过程中PPO 活性和总酚含量的研究 。

甘薯黑斑病的发病及综合防控技术

甘薯黑斑病的发病及综合防控技术
3. 3 培 育 无 病 壮 苗
甘 薯 黑 斑 病 菌 是真 菌 , 为子 囊 菌 长 喙 壳菌 侵 染 所 致 。甘 薯 黑斑病菌主要以厚壁 孢子 、 子囊孢子 、 菌丝体等在贮藏病薯和 大 田及 苗 床 土 壤 、 粪 肥 中越 冬 , 为 翌 年 发 病 的 初 侵 染 来 源 。病 薯、 病苗是病 害近距离及远距离 传播的主要途径 , 带 菌土壤 、 肥料 、 流水 、 农具及鼠类 、 昆虫 等 都 可传 病 。病 原 菌 主 要 从伤 口 侵入 , 此外 , 病原菌 也可从芽眼 、 皮 孔 等 自 然 孔 口及 幼 苗 根 基 部 的 自然 裂 伤等 处 侵 入 。育 苗时 , 病 薯 或苗 床 中 的 病 菌 直接 从 幼苗基部侵染 , 形 成 发病 中心 , 病 苗 上 产 生 的 分 生 孢 子 随 浇 水 而 向四周扩展 , 使 秧苗发病越来越重 , 甚至 因种薯 种苗腐烂 造 成 烂 苗床 , 严 重 影 响 育 苗数 量和 质 量 。栽 植 后 , 病 苗病 情持 续 发展 , 病 重 苗 短 期 即可 死亡 , 轻 病 苗 上 的 病 菌 可 蔓 延 到 新 结 薯 块上侵染 , 形 成 病 薯 。收 刨 、 运 输 过程 中 易造 成 大 量 伤 口 , 至 贮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0 4 3 2 ( 2 0 1 3 ) 一 2 0 — 2 2 — 1
1发 病 症 状
甘薯黑斑病在育苗期 、 大田期和贮藏期均能发生 , 主 要 为 害 薯 苗 和 薯 块 。用 带 病 种 薯 育 苗 , 或带有病土 、 病 肥 的 苗 床 上 育苗 , 都 能 引起 种 薯 及 幼 苗 发 病 。 薯 苗 受 害 多 在 苗 的 基 部 和 其 白色 部 分 开 始 发 病 , 初形成黑 色圆形小斑点 , 稍 凹陷 , 病 斑 逐渐扩 展 , 以致 包 围 整 个 薯 苗基 部 形 成 黑 根 , 湿度大 时 , 根 腐 烂 表 面 生 有 黑 色 刺毛 状 物 。地 上 部 病 苗 衰 弱 , 叶 片 发黄 , 发 病 严 重 时 薯 苗 枯 死 。病 苗 栽 到 大 田后 , 病重的不能扎根 , 基 部 变 黑腐烂 , 枯死 , 造 成 田 间 缺 苗 断 垄 。病 轻 的 在 与 表 土 层 交 接 处 长 出少数侧 根继续 生长 , 但植 株衰 弱 , 结 薯少而 小 。薯 块受 害, 多在伤 口( 虫 口 或 自然 伤 口等 ) 处出现 圆形 、 椭 圆 形 或 不 规 则形病斑 , 病斑 中间凹陷 , 病健交 界处轮廓 清楚。病 部组 织 坚硬 , 薯 肉呈 墨 绿 色 , 味苦 , 变 色 组 织 可深 入 薯 皮 下 2~5 m m, 有时深达 2 0~3 0 mm。 贮藏期间 , 病 斑大 , 扩 展快 , 常 成 大 片 包 围整 个 薯 块 , 使薯块腐烂 , 甚 至 造 成 烂 窖 。潮 湿 时 , 病 斑 表 面 常 产 生 灰 色 霉 层 和 黑 色 剌 毛 状物 , 湿度 大时 , 在 剌 毛 状 物 顶 端 附 有 黄 色 腊 状 小 点 。薯 块 受 害 , 常变褐色或黑褐色 , 中 空 或 表皮龟裂 , 但 薯 块 上 绿 色秧 蔓 一 般 不 发 病 。 2发 生 特 点

甘薯黑斑病

甘薯黑斑病

甘薯黑斑病Sweet Potato Black Rot甘薯黑斑病又称甘薯黑疤病,世界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

1890年首先发现于美国,1905年传入日本,1937年由日本鹿儿岛传入我国辽宁省盖县。

随后,该病逐渐由北向南蔓延危害,已成为我国甘薯产区危害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之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由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约为5%~10%,此外,病薯中可产生甘薯黑疱霉酮等物质,家畜食用后,可引起中毒,严重者死亡。

用病薯块作发酵原料时,能毒害酵母菌和糖化酶菌,延缓发酵过程,降低酒精产量和质量。

症状苗期、生长期及贮藏期均可发生。

主要危害薯苗、薯块,不危害绿色部分。

苗期症状:受侵染的幼芽基部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后逐渐纵向扩大至3~5mm,重时则环绕苗基部形成黑脚状。

地上部病苗衰弱,矮小,叶片发黄,重病苗死亡。

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色霉状物(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后期病斑丛生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子囊壳和厚垣孢子)。

生长期症状:病苗移栽到大田后,病重的不能扎根而枯死,病轻的在接近土面处长出少数侧根,但生长衰弱,叶片发黄脱落,遇干旱易枯死,造成缺苗断垄。

即使成活,结薯也少。

薯蔓上的病斑可蔓延到新结的薯块上,多在伤口处产生黑色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稍凹陷,生有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病斑下层组织墨绿色,病薯变苦。

贮藏期症状:贮藏期薯块上的病斑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初为黑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膏药状病斑,稍凹陷,直径1~5cm 不等,轮廓清晰。

病部组织坚硬,可深入薯肉2~3mm ,薯肉呈黑绿色,味苦。

温湿度适宜时病斑上可产生灰色霉状物或散生黑色刺状物(病菌子囊壳的颈),顶端常附有黄白色蜡状小点(病菌的子囊孢子)。

贮藏后期常与其他真菌、细菌病害并发,引起腐烂。

病原病原为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 属子囊菌亚门长喙壳属真菌,异名有:Ceratostomella fimbriatum (Ell.& Halst.) Elliott 、Ophiostoma fimbriatum (Ell. &Halst.)Nannf.。

甘薯抗黑斑病研究进展

甘薯抗黑斑病研究进展

甘薯抗黑斑病研究进展作者:赵琳詹生华葛忠德骆乐谈石江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第22期摘要:甘薯黑斑病,又名黑疤病,是严重危害我国甘薯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甘薯根部及茎部。

因其传播途径多,彻底根除有一定的困难,目前大多是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加以控制,其中培育抗病能力强的甘薯品种仍然是最主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该文主要对甘薯黑斑病的致病菌、致病机理、抗性遗传方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今后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薯;黑斑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S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55-03Research Progress of Disease Resistant of Sweet PotatoZhao Lin et al.(Hang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 310024,China)Abstract:Sweet potato blight,also known as black rot,is one of the serious harm of sweet potato production in China the three big disease the main harm of the roots and stems of sweet potato. Because of its transmission,so the complete eradication of up to a certain degree of difficulty,most of the current is controlled based o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which produce strong disease resistance varieties are still the most direct method of. This research main pathogen of black spot of sweet potato,the cure mechanism,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molecular marker assisted breeding and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system,providing reference for future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Key words:Sweet potato;Black rot;Research progress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又称红薯、芋头、地瓜等,为绿色保健食品,有预防癌症、降血压等功能,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用块根作物。

甘薯黑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甘薯黑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文章编号 :02—10 (0 1 0 — 1 — 3 10 3 2 2 1 ) 1 0 4 0 化 现象 , 在致病力上可分强致病力株系和弱致病力株系, 病菌
能侵 染 牵 牛 花 、 光 花 等 多种 旋 花 科 植 物 。 月
1 2 危 害症 状 .
甘 薯 (pm e aa s 是 重 要 的 粮 食 、 料 、 业 原 料 及 I oabtt ) o a 饲 工 新 型能 源 用 块 根 作 物 , 泛 种 植 于 世 界 上 10多 个 国 家 。 广 0 中 国是 世 界 上 最 大 的甘 薯 生 产 国 , 年 种 植 面 积 约 5 0万 每 0 h 约 占世 界 的 5 . % ; 生 产 量 约 1 1 t约 占世 界 的 m, 35 年 .万 , 8 . % 。甘 薯 黑 斑 病 ( l krt 又 称 黑 疤 病 , 界 各 地 甘 薯 22 ba o) c 世
主要通过种薯 、 种苗 、 土壤 、 粪肥传播 , 收获贮藏期 , 在 病 菌可借 人 、 、 畜 昆虫 、 田鼠和农具 等媒介传播 。该病传播来
源较多, 侵染 阶段 较 长 , 甘 薯 生 产 的各 个 阶 段 都会 造成 新 的 在
侵染 , 增加病 害的危害程度。病菌 主要 以菌丝体 、 子囊孢子和
( 江苏省农业科学 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江苏南京 20 1 ) 10 4
摘要 : 概述了甘薯黑斑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 危害症状 、 致病机理 , 甘薯对黑斑病的抗性 鉴定 、 抗性 遗传特点和 防治方法 , 并展望了甘薯黑斑病 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甘薯 ; 黑斑病 ; 病原菌 ; 抗性 ;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 4 5 3 3 1 ¥ 3 . 1 . 文献标志码 : A ’

黑斑病对甘薯叶酚类物质含量、PPO及PAL活性的影响

黑斑病对甘薯叶酚类物质含量、PPO及PAL活性的影响

黑斑病对甘薯叶酚类物质含量、PPO及PAL活性的影响王景景;刘美艳;谢逸萍;孙厚俊;张健【摘要】Two varieties of sweet potato including high resistance-Nanjing-92 and high susceptible-Yantai-252 to Ceratocystis fimbriata were used for detection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 chlorogenic acid,flavonoid and the activity of PPO and PAL in sweet potato leav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lavonoid content,chlorogenic acid content and PAL activity of Nanjing-92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Yantai-252 and even reached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ormal condition, which could be regarded as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identifying and selecting resistant variety.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otal phenol content and PPO activity of two varieties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normal condition,however,when infected by C. fimbriata, total phenol content and PPO activity of Nanjing-92 increased sharply and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Yantai-252 within 2th to 8th day. The total phenol content and PPO activity raised speedily and maintained long period which could increase the resistance ability to C. fimbriata of sweet potato.%选用对甘薯黑斑病抗性不同的品种南京-92(高抗)和烟台-252(高感)的叶片为材料,研究黑斑病对甘薯叶总酚含量、绿原酸含量、类黄酮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受黑斑病侵染时,南京-92叶片中类黄酮含量、绿原酸含量、PAL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烟台-252,可以作为选育和鉴定抗黑斑病品种的生理指标,但总酚含量和PPO活性差异不显著.接种后2~8 d内,南京-92叶片内总酚含量和PPO活性增加迅速,与烟台-252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总酚含量和PPO活性的上升速度快、保持时间长,有利于提高对黑斑病的抵抗能力.【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12(032)003【总页数】5页(P406-409,418)【关键词】甘薯;黑斑病;总酚;绿原酸;类黄酮;苯丙氨酸解氨酶;酚氧化酶【作者】王景景;刘美艳;谢逸萍;孙厚俊;张健【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中心,江苏徐州221121;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中心,江苏徐州221121;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31甘薯((sweet potato,Ipomoeabatataslam)是我国重要粮食之一,而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et Halst)是甘薯栽培和贮藏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周茂繁等,1992)。

黑斑病对甘薯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黑斑病对甘薯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第 2卷 第3 6 期
Vo .6, 12 No. 3
广
西



2 1 年 6月 01
J n ,0 1 u e2 1
J u a fGu n x rc l r o r l ag i n o Ag iut e u
黑 斑 病 对 甘 薯 体 内几 种 保 护 酶 活 性 的 影 响
孙厚俊 刘美艳 宗玮玮 赵永强 陈晓宇 谢逸萍 '
(. 1 中国农科 院 甘薯研 究所 ,江 苏 徐 州市 2 12 ; 2 徐州 师 范大 学 ,江苏 徐 州市 2 11 ) 2 1 1 . 2 16
摘要 : 通过对甘薯抗病品种 南京 9 感病 品种烟 2 2感染黑斑病后三种保 护酶活性 的测定 , 2和 5 了解 不同抗性甘薯
品种块根 感病后 P D、 O O S D和 C AT的变化 , 明甘 薯品种抗 黑斑病生理生化机制 。结果表 明 , 探 接种黑斑病茵后 , 各处理的过氧化物 酶( O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O 活性 均显 著升 高, 抗病 品种 的酶 活变化速度和峰值 均高 P D) S D) 且 于感病 品种 , 抗病 品种 南京 9 2第 4 O S D活性值分 别达 5 6 ri ・ g 8 6 g w; dP D、 O 3 U/ n r 、 5 U/ F 感病品种 第 4 OD、 a n dP O S D活性值 分别达 3 8 mi ng 5 8 g w; 4 U/ n・ 、6 I/F 抗感品种过氧化氢酶 ( A 活性均显著 降低 。 a C T) 抗感品种 的下降幅
(w e t oI tueo C i ̄ cdmy f 鲥 cl r c ne, uh u J ns 2 12 , h a S et oa s tt h s A ae p t ni f ne o A u ua Si cs X zo , i gu 2 1 1 C i ) t l e a n

甘薯抗蔓割病的酚类物质代谢的研究

甘薯抗蔓割病的酚类物质代谢的研究

阿魏酸含量根据Stafford的方法测定,木图1 接菌后甘薯叶片PAL活性变化Fig.1 Changes of PAL activities in sweet potato leaves after inoculation with Fusarium oxysporumSchlecht.f.sp.定参照清白蛋白为标准蛋白质22值分U性品种甘薯幼苗间的活力迅速上升),随后快速下降,至第9d开始低于健株。

图2 接菌后甘薯叶片总酚含量变化Fig.2 Changes of the contents of total phenolicsin sweet potato leaves after inoculation withFusariu m oxysporum Schlecht.f.sp.不)明显差金山高基本相在第。

并在图3 接菌后甘薯叶片绿原酸相对含量变化Fig .3 Changes of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in sweet potato leaves after inoculation with 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f .sp .差异不酸含量=。

,速下壁的沉g g 图4 接菌后甘薯叶片阿魏酸含量变化Fig 畅4 Changes of the content of ferulic acid in sw eet p otato leaves after inoculation with Fusarium oxysporu m Schlecht .f .sp .63畅04病(的共有反应原菌侵染后不同品种抗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3速酶病品种的稻病菌诱。

甘薯几丁质酶的分离与纯化

甘薯几丁质酶的分离与纯化

甘薯几丁质酶的分离与纯化刘美艳;王景景;谢逸萍;张健【摘要】以高抗甘薯黑斑病品种南京-92块根为材料,从染菌6 d的甘薯块根中得到粗酶液;经热变性、硫酸铵分级沉淀后,采用高流速二乙基氨基琼脂糖交换剂(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出3个蛋白峰,活性检测可知峰2为活性峰;将峰2经葡聚糖凝胶G-75(SephadexG-75)凝胶层析纯化后得到4个蛋白峰;将具有几丁质酶活性的峰2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凝胶上显示2条蛋白条带,分别割胶纯化测定活性,然后将有活性的条带进行10%、12%PAGE电泳,均显示为单一条带;本试验分离纯化过程中得到了电泳纯级的几丁质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18【总页数】3页(P186-188)【关键词】甘薯;黑斑病;几丁质酶;分离;纯化【作者】刘美艳;王景景;谢逸萍;张健【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整合植物生物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116;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整合植物生物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116;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121;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整合植物生物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313+.1甘薯(Iomoea batatas Lam)别称番薯、红薯、山芋等,属旋花科甘薯属。

甘薯的营养价值很高,我国的种植面积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甘薯黑斑病是由子囊菌亚门长喙壳菌属(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is et Halsted)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是严重危害甘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产量损失高达 20%~50%[1]。

黑斑病的侵染能力极强,病菌通过破坏细胞壁,侵入甘薯细胞,在甘薯的幼苗生长阶段和地窖储藏阶段均能使甘薯染病[2]。

黑斑病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甘薯种植和储藏研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甘薯苯丙烷类代谢及其酶基因研究进展

甘薯苯丙烷类代谢及其酶基因研究进展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学研究, 2019, 8(4), 355-365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9 in Hans. /journal/brhttps:///10.12677/br.2019.84043Advances in PhenylaprapanoidMetabolism and Its Enzyme Genesin Sweet PotatoKaizhen Xie, Jiaqi Liu, Lei Ren, Tingting Zhang, Aimin Wang*School of Life Scienc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Received: Jun. 17th, 2019; accepted: Jul. 1st, 2019; published: Jul. 8th, 2019AbstractSweet potato is an important crop for food, vegetable, feed, industry raw materials and bioenergy source in the world. Phenylpropane metabolism is an important pathway for the synthe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plants. This review provides the advances in phenylaprapanoid metabolism and its enzyme genes in sweet potato.KeywordsSweet Potato, Phenylpropane Metabolism, Gene甘薯苯丙烷类代谢及其酶基因研究进展谢开珍,刘佳琪,任磊,张婷婷,王爱民*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收稿日期:2019年6月17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1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8日摘要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作物。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结论与展望
01
02
03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产 中的重要病害,对其发 生和防治的研究具有重 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应注重致 病机制的研究、抗病性 基因的挖掘和利用以及 绿色防治技术的研究。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新的防治技术,有望为 甘薯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有力的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病原菌通过伤口侵入 ,在适宜条件下繁殖 并扩散,引起再次侵 染。
甘薯在收获、运输和 贮藏过程中,由于造 成伤口,有利于病菌 的侵入。
发病条件
温度
甘薯黑斑病的发病适宜温度为25~ 30℃,在15℃以下或35℃以上不发 病。
湿度
湿度对甘薯黑斑病的发病也有很大影 响,湿度高有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和繁 殖。
土壤
土壤质地和pH值对甘薯黑斑病的发 病也有影响。沙质土壤或酸性土壤有 利于病原菌的侵染和繁殖。
伤口
甘薯在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造成 的伤口,为病原菌的侵入提供了有利 条件。
02
甘薯黑斑病的防治
农业防治
01
02
03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黑斑病有较强抗性 的甘薯品种,提高抗病能 力。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保持田 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残体 ,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对其他植物的影响
病害传播
甘薯黑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可以通过气流、雨水、昆虫等传播途径传播到其他 植物上,对其他植物造成危害。
破坏生态平衡
如果甘薯黑斑病得不到及时防治,会破坏生态平衡,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 不利影响。
04
甘薯黑斑病的预防措施 与建议
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
选用对甘薯黑斑病有抗性的品种是预防该病发生 的重要措施之一。

月季抗黑斑病品种酶活性的研究11

月季抗黑斑病品种酶活性的研究11

月季抗黑斑病品种酶活性的研究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园林092 顾春健摘要:为选育月季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以月季抗黑斑病品种月亮花、日晖和感病品种洛神、金石竹、茶香为材料,研究了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与月季抗黑斑病的关系。

正常叶片中,抗病品种的3种酶活性均比感病品种高,同一品种嫩叶的酶活性高于老叶。

月季感染黑斑病后,3种酶活性均上升,感病品种茶香的上升幅度大于其他感病品种。

与老叶相比,感病后病叶的SOD、POD、PPO 分别上升49.83%,280.00%和700.00%。

月季抗黑斑病与正常叶片中SOD、POD、PPO的活性呈正相关。

关键词:月季;抗病性;酶活性1 月季黑斑病介绍月季黑斑病是世界性病害,国内普遍发生,以为害叶片为主,其次是叶柄、叶梢、幼嫩枝和花梗。

在南方和北方等地均发病较重,该病使叶片发黄早落,夏季四五月和夏末八九月病害严重时,叶片能全部落完,使月季、玫瑰秋季开花遭到毁灭性打击,并严重削弱树势。

除侵染月季、玫瑰外,此病还为害蔷薇、金樱子、刺梨、黄刺玫等。

1.1症状叶片受侵染后,出现大小不一的紫褐色圆斑,或不规则形病斑,直径大约为4毫米至12毫米左右,边缘呈纤毛状,以后逐渐发展成黑褐色连片病斑,病斑边缘有黄晕,呈放射状,初期不十分明显;后期斑缘为紫褐色或褐色,放射状清晰可见。

严重时下部叶片落光,嫩枝干枯,病斑上着生许多黑色小点粒,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1.2病原及发生规律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蔷薇盘二孢菌,是子囊菌亚门双壳孢菌,子囊盘上有包被,子囊孢子双孢。

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露、洒水或昆虫传播为害。

在广州地区,病害以无性方式完成其周年侵染循环,无明显越冬期。

在广州以南地区、珠江三角洲一带4月中下旬进入发病期,夏季高温高湿对月季、玫瑰生长不利,植株处于“度夏”期,病情亦相对缓和。

湿度比温度对病害影响更大,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而重;空气湿度大,多雨、多露(雾)保护地内通风不良,容易发病,病菌可多次重复侵染,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尤其是梅雨季节、台风暴雨多的年份、夏季病害加重,加重发病蔓延。

甘薯黑斑病菌胁迫对不同甘薯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甘薯黑斑病菌胁迫对不同甘薯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㊀2020,32(9):64 67ActaAgriculturaeJiangxi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http://www.jxnyxb.comDOI:10.19386/j.cnki.jxnyxb.2020.09.12甘薯黑斑病菌胁迫对不同甘薯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张成玲,孙厚俊,谢逸萍∗,杨冬静,马居奎㊀㊀收稿日期:2020-03-2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1000703㊁2018YFD1000700);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10-B15);江苏省 六大人才高峰 高层次人才项目(NY-202);江苏省333项目(BRA2020255)㊂作者简介:张成玲(1983─),女,山东淄博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甘薯病虫害研究㊂∗通信作者:谢逸萍㊂(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131)摘㊀要:为明确甘薯与甘薯黑斑病菌的互作过程中,甘薯抗氧化酶(POD㊁SOD)活性及MDA含量,采用不同抗性品种薯苗,接种黑斑病菌后测定4种甘薯POD㊁S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㊂结果表明:不同抗性品种处理组的POD活性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MDA随时间增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或上升趋势,抗性品种南京92感病品种烟薯252在120h(5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21.68%和125.89%㊂处理初期,同一时间处理的不同甘薯品种中,感病品种MDA含量的增长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随着抗性趋势的增强,与感病品种增长率差异越明显;POD酶活性的增长率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除徐薯273在6h达到最高值,其余品种均在24h时的增长率最高,南京92的POD酶活性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㊂不同甘薯品种处理后抗氧化酶SOD活性随时间推移增长率不同,南京92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6h时的增长率最高,达到116.35%;徐薯18在1h时的增长率最高,为89.48%,随后下降㊂处理72h时,除冲绳100为正增长外,其余品种均为负增长㊂关键词:甘薯黑斑病菌;甘薯;抗氧化酶;丙二醛中图分类号:S435.31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1-8581(2020)09-0064-04EffectsofCeratocystisfimbriataStressonAntioxidantEnzymeActivityandMDAContentofDifferentSweetpotatoVarietiesZHANGCheng-ling,SUNHou-jun,XIEYi-ping∗,YANGDong-jing,MAJu-kui(Xuzhou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KeyLaboratoryofBiologyandGeneticImprovementofSweetpotato,MinistryofAgricultureandRuralAffairs,Xuzhou221131,China)Abstract:Inordertodeterminetheactivitiesofantioxidantenzymes(POD,SOD)andMDAcontentinsweetpotatoduringtheinteractionbetweensweetpotatoandCeratocystisfimbriata,sweetpotatoseedlingsofdifferentresistantvarietieswereused.TheactivitychangesofPOD,SODandMDAof4sweetpotatovarietiesweremeasuredafterinoculationwithCeratocystisfimbriata.TheresultsshowedthatthePODactivityandMDAcontentofdifferentresistantsweetpotatovarietieswerehigherthanthecontrol,andtheincreasingrateofMDAshowedatrendofincreasingandthendecreasing,andreachedthehighestin120h(5d)forresistantvarietiesNanjing92andsusceptiblevarietysweetpotatoYanshu252,whichwere121.68%and125.89%respectively.Duringtheinitialstageoftreatment.ItwasfoundthattheMDAgrowthrateofsusceptiblevarietie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resistantvari⁃etiesatthesametime.Withtheincreaseofresistance,thedifferenceofincreasingratewasmoreobvious.TheincreasingrateofPODactivityincreasedtothepeakat24hexceptXushu273,whichreachedthehighestvalueat6h.TheincreasingrateofNan⁃jing92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varietiesinthesametime.TheincreasingrateofSODwasdifferentwithtimeaftertreatmentofdifferentsweetpotatovarieties.TheresistantvarietyNanjing92reachedtothepeak(116.35%)at6handshowedatrendofincreasing-decreasing-increasing.TheincreasingrateofXushu18wasthehighestat1h,reached89.48%,andthendecreased.Whentreatedfor72h,theincreasingrateofallvarietieswerenegativeexceptOkinawa100.Keywords:Ceratocystisfimbriata;Sweetpotato;Antioxidantenzyme;Malondialdehyde㊀㊀甘薯黑斑病是由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fimbriataEllisetHalsted)引起的,发生在甘薯苗期㊁大田期㊁贮藏期,为害甘薯茎蔓㊁薯块等,是甘薯重要的病害之一㊂甘薯黑斑病在全国各大薯区均有发生,每年造成产量损失5% 10%,发病严重年份或地区的产量损失更高㊂发病甘薯中产生的黑疱霉酮等物质可引起家畜中毒,甚至死亡㊂用发病薯块进行发酵时,能毒害酵母菌和糖化酶菌,延缓发酵过程,降低酒精产量和质量[1-2]㊂病原C.fim⁃briata能侵染牵牛㊁绿豆㊁红豆等多种植物,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㊂为了能更好地防治甘薯长喙壳菌,国内外学者对不同寄主来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㊁基因型及病菌侵染等方面进行了研究㊂2013年Simpson首先等对甘薯长喙壳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了该菌的微卫星标记,明确了其种群结构和起源,开发了微卫星标记,以区分甘薯长喙壳菌的物种[3]㊂随后Li等[4]对中国㊁日本㊁澳大利亚和美国的C.fimbriata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这些地区来源的病菌具有相同的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微卫星等位基因变异较小,甘薯与石榴上分离出的病原菌属于同一个生物种,而桉树上的病原菌具有典型亚洲种群特性㊂Scruggs等[5]利用ITS㊁TEF和MAT-2序列分析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甘薯黑斑病分离株的遗传多样性,发现50株供试菌株均为单一交配型MAT-2,ITS㊁TEF与MAT-2序列的比对显示,所有分离株在每个位点都是相同的㊂不同寄主来源的甘薯长喙壳菌对寄主的亲和性不同,芋头菌株和石榴菌株均可在芋头块茎组织表面生长,并最终致其腐烂,表现出亲和反应,但是甘薯菌株接种芋头块茎组织后,表面无菌丝生长,表现出非亲和反应[6]㊂但来源于甘薯的C.fimbriata对所有甘薯品种均有致病性,但不同品种的抗性表现差异,筛选出了如苏薯9号㊁徐薯23㊁渝苏76㊁鄂薯2号㊁冀薯99㊁烟薯18等抗性品种[5,7-9]㊂利用SSH技术构建甘薯抗黑斑病材料的cDNA文库,明确了muRdrl等抗性基因位点[10]㊂利用转基因技术,明确了大麦硫蛋白α-hordothionin(αHT)能抑制甘薯长喙壳菌的侵染,显著提高了甘薯的抗性[11]㊂病原菌等生物胁迫可诱导植物体活性氧积累,对植物产生伤害,而植物体的保护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㊁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㊁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相互协调,可清除植物活性氧,降低其对植物的伤害[12-13]㊂接种甘薯黑斑病菌后,甘薯块根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且抗病品种的酶活力变化速度和峰值均高于感病品种,即不同甘薯品种酶活力变化与甘薯抗病性存在相关性[14]㊂刘美艳[15]㊁王景景[16]等测定了高抗黑斑病菌材料 南京-92 和高感材料 烟台-252 块根中绿原酸㊁总酚的含量㊁多酚氧化酶(PPO)㊁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㊂抗病品种在黑斑病侵染第1天,PAL活力就迅速提高,且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绿原酸含量也迅速提高㊂感病品种在黑斑病侵染后第3天的PAL活力才显著升高㊁第5天后迅速下降;高抗品种体内PPO活性及总酚含量比高感品种提高迅速,且持续时间较长㊂尽管已有不少有关甘薯薯块保护酶等活性变化的报道,但是甘薯黑斑病菌引起甘薯薯苗酶活力变化尚不清楚㊂本研究从山东潍坊采集到甘薯黑斑病样品,经分离鉴定后,接种到不同甘薯薯苗上,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接种时间不同甘薯品种叶片SOD和POD活性变化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为甘薯薯苗抗逆机理的深入研究㊁抗性品种的筛选及培育提供理论依据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材料甘薯黑斑病菌甘薯长喙壳菌(C.fimbriataEllisetHalsted)为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从山东潍坊甘薯黑斑病发病薯块上分离得到,命名为WF㊂将病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8ħ活化培养7d后备用㊂供试甘薯品种为烟薯252㊁冲绳100(胜利百号)㊁南京92㊁徐薯273㊁徐薯18,均为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提供㊂从苗床中剪取生长整齐一致的健壮幼苗,筛选4叶1心,基部茎粗12 13mm,茎长(20ʃ2)cm,茎节3节的幼苗进行清水培养㊂培养器为规格500mL的烧杯,每瓶3株㊂水培期,每2d更换1次清水,每次每瓶加300mL㊂1.2㊀试验设计及接种待幼苗缓苗后,利用上述培养的病原菌孢子浓度为1ˑ106CFU/mL的孢子悬浮液进行处理30min,移入清水中继续培养,分别于接种后1㊁6㊁24㊁72㊁120㊁168h采集叶片㊂每个试验甘薯品种设3次重复,以清水处理为对照㊂1.3㊀抗氧化酶活力的测定方法POD㊁SOD㊁MDA测定试剂盒(微量法)均购自苏州科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㊂样品冷冻研磨后加入提取液,根据苏州科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剂盒使用说明,利用ThermoScientificMultiskanGO酶56㊀9期㊀㊀㊀㊀㊀㊀㊀张成玲等:甘薯黑斑病菌胁迫对不同甘薯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标仪,测定不同酶在特定波长下吸光值,计算其活性及含量㊂1.4㊀数据统计与分析实验数据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分析和作图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甘薯黑斑病菌胁迫下不同甘薯品种MDA含量的变化4个甘薯品种的MDA含量随时间的延长,抗性品种南京92和感病品种烟薯252在120h(5d)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21.68%和125.89%,随后增长率逐渐减低㊂而徐薯273㊁冲绳100和徐薯18的整体增长率逐渐上升,在168h(7d)达到最高值㊂徐薯273和烟薯252接种后72h的增长率稍低于24h㊂处理初期,同一时间处理不同的甘薯品种发现,感病品种的MDA含量增长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随着抗性趋势的增强,与感病品种增长率差异越明显(图1)㊂图1㊀甘薯黑斑病菌不同处理时间对甘薯叶片MDA含量的影响2.2㊀甘薯黑斑病菌胁迫下不同甘薯品种SOD活性的变化由图2可知,黑斑病菌侵染甘薯后,不同甘薯品种的抗氧化酶SOD活性随时间的推移,其增长趋势不同,抗性品种南京92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6h时增长率最高,达到116.35%;徐薯18在1h时增长率最高,为89.48%,随后下降,到168h时呈现上升趋势㊂徐薯273㊁冲绳100及烟薯252的增长率整体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趋势㊂SOD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推移,无论是正增长还是负增长,高抗品种南京92的增长率高于其他品种㊂2.3㊀甘薯长喙壳菌胁迫下不同甘薯品种POD活性的变化POD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能够催化分解由SOD清除自由基所产生的H2O2和过氧化物,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㊂由图3可知,所有甘薯品种抗氧化酶POD活性随侵染时间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随后增长率下降,除徐薯273在6h时达到最高值,为302.72%,高于其他甘薯品种,其余品种均在24h时的增长率最高㊂同一时间处理不同的甘薯品种,高抗性品种南京92的POD活性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且随着不同品种的抗性变化,其增长率变化也不同㊂图2㊀甘薯黑斑病菌不同处理时间对甘薯叶片SOD活性的影响图3㊀甘薯黑斑病菌不同处理时间对甘薯叶片POD活性的影响3㊀小结与讨论植物受到胁迫时,活性氧动态平衡被打破,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促使植物脂膜和细胞器膜的严重过氧化,MDA含量升高㊂为抵御这种胁迫,植物启动膜保护系统又称为抗氧化系统来清除植物体内多余的自由基㊂POD㊁SOD酶是植物体内主要的抗氧化酶,其活力的大小及变化趋势反映了植物抗性的强弱[12-13]㊂不同甘薯品种薯苗接种甘薯黑斑病菌后,体内MDA及抗氧化酶活力性变化不同㊂不同甘薯品种接种病菌后,体内MDA含量的变化随时间的增长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抗性品种南京92和感病66江㊀西㊀农㊀业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2卷品种烟薯252在120h(5d)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㊂处理初期,同一时间处理不同的甘薯品种发现,感病品种MDA增长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随着抗性趋势的增强,与感病品种增长率差异越明显抗氧化酶SOD随时间推移增长趋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在72h时除冲绳100是增长,其余品种均为负增长㊂SOD随着处理时间推移,无论是增长还是负增长,感病品种增长率低于抗性品种㊂抗氧化酶POD随时间增长呈现上升趋势,随后增长趋势下降,同一处理时间不同抗性品种,增长率不同,除处理6h的徐薯273增长率高于其他品种,高抗品种南京92增长率高于其他品种,表现出明显的优势㊂综上所述,甘薯黑斑病菌侵染甘薯薯苗后,抗氧化酶活力增长率与品种抗性呈正比,MDA含量变化也反映了甘薯薯苗抗性强弱㊂参考文献:[1]陈利锋,徐敬友.农业植物病理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作物病虫害[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848.[3]SimpsonMC,WilkenPM,CoetzeeMP,etal.Analysisofmicrosatellitemarkersinthegenomeoftheplantpatho⁃genCeratocystisfimbriata[J].FungalBiology,2013,117(7/8):545-555.[4]LiQ,HarringtonTC,McNewD,etal.Geneticbottle⁃necksfortwopopulationsofCeratocystisfimbriataonsweetpotatoandpomegranateinchina[J].PlantDisease,2016,100(11):2266-2274.[5]ScruggsAC,BasaiahT,AdamsML,etal.Geneticdi⁃versity,fungicidesensitivity,andhostresistancetoCera⁃tocystisfimbriatainfectingsweetpotatoinNorthCarolina[J].PlantDisease,2017,101(6):994-1001.[6]郑晓慧,孙劲,彭劲谕.石榴枯萎病与甘薯黑斑病病原菌交互致病性研究[J].果树学报,2017,34(增刊):156-160.[7]贾赵东,谢一芝,尹晴红,等.甘薯抗黑斑病种质资源的研究及育种利用[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4):424-427,432.[8]唐君,周志林,赵冬兰,等.76份特用甘薯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2):195-200.[9]岳瑾,杨建国,张桂娟,等.北京地区不同甘薯品种的抗病性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9):72,109.[10]曾绍华,张聪,李明,等.黑斑病菌诱导的紫薯抑制性差减杂交文库构建及ESTs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1):53-58.[11]MuramotoN,TanakaT,ShimamuraT,etal.TransgenicsweetpotatoexpressingthioninfrombarleygivesresistancetoblackrotdiseasecausedbyCeratocystisfim⁃briatainleavesandstorageroots[J].PlantCellRep,2012,31(6):987-997.[12]杨德翠.牡丹-枝孢霉互作过程中牡丹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0):228-230.[13]Yun-HeeKim,Haeng-SoonLee,Sang-SooKwak.Dif⁃ferentialresponsesofsweetpotatoperoxidasestoheavymetals[J].Chemosphere,2010,81(1):79-85.[14]孙厚俊,刘美艳,宗玮玮,等.黑斑病对甘薯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广西农学报,2011,26(3):14-16,19.[15]刘美艳,孙厚俊,王景景,等.甘薯块根抗黑斑病酚类物质代谢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4):226-230.[16]王景景,刘美艳,谢逸萍,等.黑斑病对甘薯叶酚类物质含量㊁PPO及PAL活性的影响[J].广西植物,2012,32(3):406-409,418.(责任编辑:曾小军)76㊀9期㊀㊀㊀㊀㊀㊀㊀张成玲等:甘薯黑斑病菌胁迫对不同甘薯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月季抗黑斑病机理研究

月季抗黑斑病机理研究

月季抗黑斑病机理研究
徐东生;孟志卿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35)027
【摘要】对5个月季品种的气孔密度、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的气孔密度明显少于感病品种,各品种嫩叶的气孔密度明显少于老叶;老叶的脯氨酸含量高于嫩叶,感病后,感病品种秋月的脯氨酸含量下降26.61%,其他4个品种略有上升;抗病品种嫩叶SOD活性高于感病品种;与老叶相比,病叶SOD、PPO活性上升,POD活性有升有降.月季抗黑斑病性是气孔密度、脯氨酸含量及几种酶综合作用的结果.
【总页数】2页(P8532-8533)
【作者】徐东生;孟志卿
【作者单位】孝感学院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孝感,432000;孝感学院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孝感,4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5.12
【相关文献】
1.月季部分生理指标与抗黑斑病关系的研究 [J], 金一锋;黄嘉鑫;陈阳;亢列梅;车代弟
2.月季抗黑斑病品种酶活性的研究 [J], 孟志卿
3.月季抗黑斑病育种研究进展 [J], 冯慧;卜燕华;戴思兰;丛日晨
4.月季抗黑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J], 陈景利
5.培育刺玫月季新品种的初步研究(Ⅴ)——部分亲本与杂种抗黑斑病能力的研究[J], 马燕;陈俊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薯品种抗黑斑病鉴定及其遗传趋势

甘薯品种抗黑斑病鉴定及其遗传趋势

甘薯品种抗黑斑病鉴定及其遗传趋势
谢一芝;尹晴红;戴起伟;邱瑞镰;吴纪中
【期刊名称】《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年(卷),期】2003(4)4
【摘要】对 2 74 5份甘薯品种及育种材料的黑斑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高抗型占
7 7% ,抗病型占 17 7% ,中抗型占 2 3 2 % ,感病型占 2 7 2 % ,高感型占 2 4 2 %。

对 898份材料及其亲本的抗性分析表明 ,不同抗性组合后代中均可分离出高抗至高感类型的材料 ,杂交后代的抗性强弱随双亲抗性水平的增加而提高。

相关分析显示 ,甘薯品种抗黑斑病性与其它主要经济性状间没有相关关系。

采用品种间杂交育种技术先后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的抗病型优良品种。

【总页数】3页(P311-313)
【关键词】甘薯;黑斑病;抗性;遗传;品种
【作者】谢一芝;尹晴红;戴起伟;邱瑞镰;吴纪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31;S435.313.1
【相关文献】
1.甘薯抗黑斑病材料AFLP标记分子鉴定初步研究 [J], 蒲志刚;唐静;王大一;谭文芳;吴洁;阎文昭
2.甘薯抗黑斑病品种(系)的鉴定 [J], 刘波薇
3.不同甘薯品种抗甘薯瘟鉴定 [J], 陈信玉;顾云琴
4.甘薯新品种“330”抗甘薯瘟和蔓割病鉴定 [J], 张联顺;陈群航
5.抗黑斑病兼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的鉴定 [J], 叶维霖;梁炫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植物Guihaia 32(3):406-409 2012年5月 DOI:10.3969/j.issn.1000-3142.2012.05.024黑斑病对甘薯叶酚类物质含量、PPO及PAL活性的影响王景景1,刘美艳1,谢逸萍2,孙厚俊2,张 健1*(1.徐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中心,江苏徐州221121)摘 要:选用对甘薯黑斑病抗性不同的品种南京-92(高抗)和烟台-252(高感)的叶片为材料,研究黑斑病对甘薯叶总酚含量、绿原酸含量、类黄酮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未受黑斑病侵染时,南京-92叶片中类黄酮含量、绿原酸含量、PAL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烟台-252,可以作为选育和鉴定抗黑斑病品种的生理指标,但总酚含量和PPO活性差异不显著。

接种后2~8d内,南京-92叶片内总酚含量和PPO活性增加迅速,与烟台-252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总酚含量和PPO活性的上升速度快、保持时间长,有利于提高对黑斑病的抵抗能力。

关键词:甘薯;黑斑病;总酚;绿原酸;类黄酮;苯丙氨酸解氨酶;酚氧化酶中图分类号:S4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12)03-0406-04Effects of Ceratocystis fimbriata on phenolicscontent,PPO and PAL activityin sweet potatoWANG Jing-Jing1,LIU Mei-Yan1,XIE Yi-Ping2,SUN Hou-Jun2,ZHANG Jian1*(1.School of Life Sciences,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11116,China;2.Sweet Potato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uzhou 221121,China)Abstract:Two varieties of sweet potato including high resistance-Nanjing-92and high susceptible-Yantai-252to Cer-atocystis fimbriata were used for detection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chlorogenic acid,flavonoid and the activity ofPPO and PAL in sweet potato leav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lavonoid content,chlorogenic acid content and PALactivity of Nanjing-92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Yantai-252and even reached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ormal condition,which could be regarded as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identifying and selecting resistant variety.It was also found that total phenol content and PPO activity of two varieties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t in normalcondition,however,when infected by C.fimbriata,total phenol content and PPO activity of Nanjing-92increasedsharply and significant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at of Yantai-252within 2th to 8th day.The total phenolcontent and PPO activity raised speedily and maintained long period which could increase the resistance ability to C.fimbriataof sweet potato.Key words:sweet potato;Catalysts fimbriata;total phenol;chlorogenic acid;falconoid;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olyphenol oxidase*收稿日期:2011-12-23 修回日期:2012-04-08基金项目:中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yhyzx07-012-01);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协作课题(CARS-11-B-09-A)[Supported by Special Agro-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for the Public Interests(nyhyzx07-012-01);the National Coordination Task of Sweet Patato Industry Technology System(CARS-11-B-09-A)]作者简介:王景景(1967-),女,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E-mail)zzzwangjing@126.com。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zhangjian@xznu.edu.cn) 甘薯((sweet potato,Ipomoea batataslam)是我国重要粮食之一,而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fimbriata Ellis.et Halst)是甘薯栽培和贮藏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周茂繁等,1992)。

据统计,我国每年由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为5%~10%,危害严重时造成的损失为20%~50%,甚至更高。

我国已将该病列为国内检疫对象,筛选、种植抗病品种是最重要的综合防治措施。

近年来对甘薯黑斑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性资源筛选和品种选育、抗性遗传和抗性鉴定方法研究,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药剂防治等方面,甘薯抗黑斑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较少。

甘薯抗黑斑病的生理过程相当复杂,抗病性的高低受植株体内多种抗性生理进程的综合影响。

植物酚类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谢物的主要类型之一(Balasundram等,2006),是苯丙烷类代谢的途径的产物,该途径中催化苯丙烷类代谢第一步反应的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酚类物质、植保素、黄酮和木质素等抗菌物质合成过程中关键酶和限速酶(Dixon等,2002)。

酚类物质对于植物抗病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些物质的含量总是与PAL的活性密切相关,因此PAL被认为是植物中重要的防御酶。

酚类化合物本身对病原物具有毒害作用(Ndubizu,1976),而酚类植保素如绿原酸和黄酮类植保素等在阻碍入侵病原菌菌丝的正常发育的同时对植物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酚类物质氧化产物较酚类物质的杀菌能力强许多倍,例如,绿原酸酶促氧化产物的杀菌力比本身提高了30%。

有些酚类物质原来不具备杀菌能力,酚氧化酶氧化后转化成杀菌物质,因此多酚氧化酶(PPO)也被认为与植物的抗病性关系密切(陈伟等,1997)。

甘薯抗黑斑病的酚类物质代谢研究未见报道。

本试验以甘薯叶为材料,通过人工接种黑斑病菌,研究酚类物质与甘薯黑斑病抗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鉴定和选育抗黑斑病品种提供可靠的抗性指标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供试甘薯品种及黑斑病菌悬浮液的制备供试甘薯品种:南京-92(高抗黑斑病)和烟台-252(高感黑斑病)。

甘薯黑斑病病原物由江苏省徐州市农科院中国甘薯研究中心提供。

在PDA平板培养基上接种甘薯黑斑病菌,26℃培养箱倒置培养,当整个平板长满菌丝,孢子呈黑色时,向平板内加入无菌水,用接种环剥离孢子,制成孢子悬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配成每1mL为1×107孢子的悬浮液备用。

1.2试验方法剪生长一致的甘薯心叶下6个茎节的薯苗,将薯苗茎基部剪口对齐后浸入菌液3~5cm深,20min后取出,以此作为处理组,以浸入清水20min为对照组,将处理组和对照组薯苗栽在无病蛭石里,栽后浇水保湿,每2d取长势基本相同的第二、三完全展开的功能叶进行各项指标测定,3次重复取样。

总酚含量的测定参照林植芳等(1988)的方法。

绿原酸含量的测定:取待测样品0.2g加入无水乙醇(1∶5W/V)室温下提取1h,取上清液,用752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于324nm下测定OD值,以OD324/g-1 FW/mL-1表示甘薯叶片中绿原酸的相对含量。

类黄酮含量的测定参照庄炳昌等(1993)的方法。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参照王敬文等(1982)的方法。

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参照李忠光等(2005)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取0.1g样品于研钵中,加500μL pH5.8柠檬酸—磷酸缓冲液冰浴上研磨,然后转移到离心管中,再加500μL缓冲液定容至1mL,摇匀。

在冷冻离心机上10 000r/min-1离心15min,取上清液测定酶的活性,反应液为3mL邻苯二酚和0.1mL酶提取液,用0.1mL蒸馏水代替酶提取液作空白对照,于波长410nm下测定反应液光密度值(OD)的变化,把每1min光密度值变化0.01定义为一个酶活性单位(U)。

试验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为极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2.1黑斑病对两种不同抗性薯叶中总酚含量变化的影响 黑斑病对甘薯叶片总酚含量的影响见图1。

未接菌前,高抗品种南京-92与高感品种烟台-252总酚含量3次取样平均值分别为10.91mg/gFW和9.01mg/gFW,差异不显著。

接种病原菌后南京-92叶片内总酚含量迅速上升,在第6天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逐渐下降。

烟台-252总酚含量变化曲线与南京-92趋势一致,但是增加速度较慢。

分析表明,接种病原菌后2~8d时,南京-92叶片内总酚含量极显著高于烟台-252。

高抗品种在接菌初期总酚7043期 王景景等:黑斑病对甘薯叶酚类物质含量、PPO及PAL活性的影响含量迅速达到较高水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浓度,这对于抵抗病原菌的入侵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