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https://img.taocdn.com/s3/m/02cddc7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6a.png)
2. 深圳市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对清洁 能源的投入和研发,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详细描述
3. 深圳市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建设 低碳城市和海绵城市。
1. 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 策和规划,如《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等 。
4. 深圳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强环境 监测和治理,提高环境质量。
加强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01
技术研发
加大对环保技术、节能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力度,推动
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02
科技推广
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先进的环保技术引入到生产、生活等
各个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03
科技教育
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培养具有环保意识
04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
浙江安吉: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典范
总结词:浙江安吉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通过加 强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的协同发展。
1. 安吉县认识到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是相互促进的,通 过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推动乡村 振兴。
3. 安吉县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培育竹林、白茶等特色产 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的路径
绿色发展理念
总结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是绿色发展。
详细描述
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第7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第7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3ca29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8.png)
返回
4.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1)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 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 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 1.35 亿 公 顷, 占 草 原 总面 积 的 1/3 , 并 仍 以 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009年统计,我国森林覆盖 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 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 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 的1/4。
返回
3.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 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 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 占40.9%,全国75%湖泊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 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 海域造成了污染。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 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 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且北少南多,有3.6亿人喝不上 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年缺水量 536亿方,2/3的城市缺水。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 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 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 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 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 10%和5%,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 度上升到50%以上。
四是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 权交易试点 ,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
五是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 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返回
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4.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1)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 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 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 1.35 亿 公 顷, 占 草 原 总面 积 的 1/3 , 并 仍 以 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009年统计,我国森林覆盖 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 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 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 的1/4。
返回
3.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 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 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 占40.9%,全国75%湖泊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 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 海域造成了污染。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 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 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且北少南多,有3.6亿人喝不上 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年缺水量 536亿方,2/3的城市缺水。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 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 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 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 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 10%和5%,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 度上升到50%以上。
四是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 权交易试点 ,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
五是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 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返回
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 PPT课件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e0ee53767f5acfa0c7cd11.png)
我们如何做
扩展
扩展
扩展
扩展
成立多个相关学生社团,定期开展 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系列社团活 动; 开展“爱我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活 动、“创建和谐生态文明新校园”歌 咏赛会、“生态文明”主题的班级宣 传板报活动、以“绿化”为内容的主 题班会、植纪念树、造纪念林等活动。
在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中,要有 班级或部门分片包干看护树、绿化施 肥、锄草等活动,让植树节的活动更 加丰富; 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保护日, 按一定的主题,由学校出面组织围绕 这个主题开展相应活动,重点宣传环 保日,倡导环保意识,节能意识,低 碳经济意识,环境爱护意识。
下一页
原因
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给我国 带来了不小的代价,其中的代价之 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环境被污染、 生态被破坏。一些重点水域出现水 污染,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生 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 这些都敲响了保护自然的警钟,需 要我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重要性 生态问题恶化,直接导致经济 损失不断增加,社会和谐受到影响。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 损失影响有逐渐上升之势。同时, 环境破坏使得社会不安定因素在增 加,群体性事件在增多。如此,生 态文明建设不得不置于更为重要的 位置。
背景
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 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 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 新要求,并将到 2020 年 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 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 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 略。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 购 ……“ 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 重要目标之一。 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 “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 和战略举措。 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 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https://img.taocdn.com/s3/m/f2909a2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6.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 明建设讲稿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经济发 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履行国际责任、引领世界生态文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 环境保护过程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以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为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和西方生态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以“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极端天气事件 频繁发生,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对策建议
加强环保立法
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 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 罚力度,保障生态环境 安全。
推广绿色发展 理念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促 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 术创新和环保投入。
加强生态保护 和修复
加大对生态保护和修复 的投入,恢复受损生态 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 量。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
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未来展望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经济发 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意义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履行国际责任、引领世界生态文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 环境保护过程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以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为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和西方生态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以“五位 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极端天气事件 频繁发生,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对策建议
加强环保立法
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 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 罚力度,保障生态环境 安全。
推广绿色发展 理念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促 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 术创新和环保投入。
加强生态保护 和修复
加大对生态保护和修复 的投入,恢复受损生态 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 量。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ppt优秀PTT精选全文
![生态文明建设ppt优秀PTT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0a502d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9.png)
2024/8/18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历程及背景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
• 邓小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十三届四中全会 以江泽民为中心的 中央提出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十七大提出建立“生态文明”的目标 • 十八大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六、当代青年与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文明素质。
六、当代青年与生态文明建设
立志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六、当代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宣传者。
阅读资料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
No Image
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 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的报告》 (第八部分),人民出版社 年版。
2024/8/18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 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 积29%。每年有600万 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 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 元。
2024/8/18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 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 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 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 女儿童受害。
构建“七区二十三带”
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 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 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 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 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 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格局, 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
提高海洋资源开 发能力,发展海洋经 济,保护海洋生态环 境,坚决维护国家海 洋权益,建设海洋强 国。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历程及背景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
• 邓小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十三届四中全会 以江泽民为中心的 中央提出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十七大提出建立“生态文明”的目标 • 十八大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六、当代青年与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文明素质。
六、当代青年与生态文明建设
立志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六、当代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宣传者。
阅读资料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
No Image
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 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的报告》 (第八部分),人民出版社 年版。
2024/8/18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 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 积29%。每年有600万 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 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 元。
2024/8/18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 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 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 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 女儿童受害。
构建“七区二十三带”
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 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 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 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 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 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格局, 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
提高海洋资源开 发能力,发展海洋经 济,保护海洋生态环 境,坚决维护国家海 洋权益,建设海洋强 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a237c376a20029bd642d31.png)
体系,开发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循
环经济,向生态化、绿色化转变,重构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道路。
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提出生态文明,以生产农业为基础和主 导的生产方式,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共处、持续发展这一
客观规律,综合应用物质、能量、信息与生物科学技术,进行的生产过程, 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 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和文明形态。
在土地资源透支,生态资源透支,矿产资源透支的情况下
追求高增长,只能将自己“做大做虚”,不能“做大做 强”。
经济增长的健康代价
2007年5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个 惊人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 1.5亿亩,形势严峻。而自1997年以 来,癌症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每 年有近130万人死于癌症。 由于人为活动影响,如工厂排污、矿 山开采等,破坏了地壳元素的平衡状 态,使这些有毒元素通过水分、土壤、 农作物,转移到人的身上。它们就会 在人体内积聚下来,一旦摄入总量超 过临界点,就会发生病变,甚至导致 死亡。所以“生态环境地质病”不可 治愈,只能预防。 法国癌症研究计 划负责人贝尔波姆认为,80%-90%的 癌症是由人为破坏环境造成的。
低碳清洁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 能、氢能等。
2、生态文明的实践形式2—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 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 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
生态破坏,土地退化,森林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PPT课件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6e6e1476c66137ee0619bd.png)
近50年,每年水土流失丧失的土壤肥力
相当于4000~5000万吨化肥
(相当于我国1996年化肥总产量的2倍)
荒漠化危害严重
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建国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 地沦为沙地,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 沙漠,全国退化草地面积达1.05亿公顷。 西北、东北、华北等 13个荒漠化危害严 重的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的亩 产量只有几十公斤,“种一股,拉一车, 打一箩,煮一锅”就是这种情况的生动 写照。毫无疑问,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 约我国一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西南干旱
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是人类在 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为满足人们 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 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 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 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 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 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 日”。
过度依赖3个贫水国家之一 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居世界第四 河川径流27000亿m3 居世界第六 人均2600m3 为世界1/4 居88位 570座城市 364座缺水 50座严重缺水
到21世纪中期,我国总用水量将由目前5000亿m3增 长到8000亿m3,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28%以上(据 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可利用量 的20%,就会发生水危机水污染问题严重。缺水已 经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 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COD) 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 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 段90%受到污染;近2800km河段鱼类灭绝;湖泊 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受富营养化污染;淮河水系, 80%水呈黑绿色,过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相当于4000~5000万吨化肥
(相当于我国1996年化肥总产量的2倍)
荒漠化危害严重
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建国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 地沦为沙地,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 沙漠,全国退化草地面积达1.05亿公顷。 西北、东北、华北等 13个荒漠化危害严 重的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的亩 产量只有几十公斤,“种一股,拉一车, 打一箩,煮一锅”就是这种情况的生动 写照。毫无疑问,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 约我国一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西南干旱
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是人类在 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为满足人们 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 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 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 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 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 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 日”。
过度依赖3个贫水国家之一 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居世界第四 河川径流27000亿m3 居世界第六 人均2600m3 为世界1/4 居88位 570座城市 364座缺水 50座严重缺水
到21世纪中期,我国总用水量将由目前5000亿m3增 长到8000亿m3,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28%以上(据 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可利用量 的20%,就会发生水危机水污染问题严重。缺水已 经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 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COD) 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 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 段90%受到污染;近2800km河段鱼类灭绝;湖泊 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受富营养化污染;淮河水系, 80%水呈黑绿色,过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https://img.taocdn.com/s3/m/464046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f.png)
保障人民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品质,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 感。
推动全球合作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全球合作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
应对气候变化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推动全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降 低碳排放强度。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科技创新
国际合作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 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国际社会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进展
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全社会越来越受到关
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
我国生态环境形势
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 资源紧缺等。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01
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义与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促进社会进步过程中, 采取一种更为和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协调人与 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自然、社会和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 文明这三个层次,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31359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7.png)
尊重自然
承认自然是人类生存与发 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应顺 应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 法则。
顺应自然
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来安 排和改造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
保护自然
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防止 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 衡。
绿色发展理念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政策措施创新与优化
创新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 移支付、区域协作等方式,对生态保 护贡献者进行合理补偿。
优化资源配置政策
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生态 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 融创新发展。
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税 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05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举措
CHAPTER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01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明确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严格保 护自然生态空间,维护国家生态 安全。
02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 工程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恢 复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产品 供给能力。
03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 设和管理
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提升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保 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 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生态意识。
02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 系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生 态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落实生 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推动形成绿色发 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0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 面绿色转型
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 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https://img.taocdn.com/s3/m/d86e73ba1711cc7930b7163e.png)
生态破坏严重
大河报 安阳
2015-06-09
安阳滑县近万亩麦田起火 丰收小
麦瞬间变火海
河南省滑县、内黄县约万亩麦田着火,麦垄套种的花生、玉 米苗也被烤焦,群众损失惨重。
生态破坏严重
环境优美
Beautiful environment
厦门大学
Xiamen University
景色宜人
The scenery is pleasant
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基础:环境承载能力 核心:遵循自然规律 动力:绿色科技
基本途径
二、推动节能 减排
四、加强宣传 教育
一、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
三、发展循环 经济
五、完善体制 机制
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 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Just start
改善土壤质 量,提升土 壤承载力
Just start
治理水土流 失,防治土
地沙化
01
02
03
04
1 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必须实施大气多污染物的协同治理,制定 综合防治战略和控制对策。积极推进区域 协调治理,靠单个地方进行污染防治
难以有效改善空气质量,需要树立区域视 野,建立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 支撑技术体系。
5 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
建立和完善自然资 源所有权制度
建立和完善生态环 境保护制度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 偿制度
建立和完善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责任制和问责制
建立和完善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的监督
机制
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
Just star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387ccea58da0116c174929.png)
“五一”小长假湖北旅游5A景区领跑 自驾游火爆
人民网武汉5月3日电 2016年湖北各景区“五一”假日旅 游火爆,据统计小长假期间湖北省共接待游客1490.2万人 次,同比增长13.36%,旅游总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 14.25%;纳入旅游监测系统的26个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 158.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2.18%和13.11%。 据悉,五一小长假期间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各级旅游行政管理和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密切协作,旅游 景区持续火爆,旅游市场井然有序,综合效益明显增长。 湖北省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无重大旅游投诉,实现 恩施大峡谷接待3万人次。随着全域旅游的 了假日旅游“兴旺度、满意度、安全度”三统一的目标。 推行,乡村旅游的发展,自驾游逐渐成了 旅游生力军。私家车的日益普及,加之 “五一”期间高速公路免收小型客车通行 此次小长假期间湖北省内5A级旅游景区凸显领军地位, “五一”期间,湖北省内5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136.8万人 费,自驾游客成为假日旅游的主角。武汉 东湖、木兰天池、荆州古城、恩施大峡谷, 次,约占湖北省游客接待总量的9.1%。其中,黄鹤楼景 区接待7.2万人次,同比增长20%;东湖风景区接待26.23 以及宜昌、黄冈、神农架等各大景区周边 万人次,同比增长7%;黄陂木兰景区群接待游客45.07万 停车场爆满,外地牌照车辆明显增加,景 人次,同比增长24%;三峡人家接待8.5万人次,同比增 区散客比重约90%,旅游酒店和农家乐入 长16%;武当山接待11.65万人次,同比增长8%;神农架 住爆满。5月1日进出罗田薄刀锋、长阳清 接待17.2万人次,同比增长32%;三峡大坝接待5.16万人 江画廊、三峡人家、黄陂木兰景区的道路 次,长阳清江画廊接待9.8万人次,神农溪接待3万人次, 车水马龙,游客明显增加。自驾旅游以亲 友、家庭为主。
第6讲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6讲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926d9ad2ad51f01dc281f112.png)
思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 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各种表现
1.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2.森林资源危机深重 3.草原退化日趋严重 4.沙漠化土地迅速蔓延 5.野生及珍稀物种的生存面临威胁 6.水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7.大气污染趋势难以改变 8.固体废弃物不断上升,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9.农村环境问题不断激化 10.自然灾害与环境事故频繁
认识篇
1、生态环境现状 2、文明发展阶段
3、生态、社会与人
4、17、18大报告
中 国 生 态 论文 明 建 设 理
践中 国 生 实践篇 态 1、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 文 2、建设两型社会的途径 明 3、以绿色GDP考核政绩 建 设 4、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实
C
专题小结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 概念 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思想
三、生态、社会与人
A
生态环境制约社会发展 前提性与重要性
B
社会发展则需以人为本
“健康”与“小康”
四、17大、18大报告
“建设生态文明”、“永续发展”、“美 丽中国”
(一)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 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 方式、消费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意义 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 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 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倒U形曲线”
又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反映了一国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形 曲线关系。不同学者认为,我国当前已到了U形曲线 的右半部分(乐观派)或仍处于U形曲线的左半部分 (悲观派)。其实,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处在U 形曲线的左半部分,拐点仍未出现,更没有到达U形 曲线的右半部分。但是,我国的EKC的特点是在左 半部分波浪式上升,而不是平滑上升的。
(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各种表现
1.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2.森林资源危机深重 3.草原退化日趋严重 4.沙漠化土地迅速蔓延 5.野生及珍稀物种的生存面临威胁 6.水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7.大气污染趋势难以改变 8.固体废弃物不断上升,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9.农村环境问题不断激化 10.自然灾害与环境事故频繁
认识篇
1、生态环境现状 2、文明发展阶段
3、生态、社会与人
4、17、18大报告
中 国 生 态 论文 明 建 设 理
践中 国 生 实践篇 态 1、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 文 2、建设两型社会的途径 明 3、以绿色GDP考核政绩 建 设 4、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实
C
专题小结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 概念 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思想
三、生态、社会与人
A
生态环境制约社会发展 前提性与重要性
B
社会发展则需以人为本
“健康”与“小康”
四、17大、18大报告
“建设生态文明”、“永续发展”、“美 丽中国”
(一)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 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 方式、消费模式。” 建设生态文明意义 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 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 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倒U形曲线”
又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反映了一国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形 曲线关系。不同学者认为,我国当前已到了U形曲线 的右半部分(乐观派)或仍处于U形曲线的左半部分 (悲观派)。其实,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处在U 形曲线的左半部分,拐点仍未出现,更没有到达U形 曲线的右半部分。但是,我国的EKC的特点是在左 半部分波浪式上升,而不是平滑上升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7e223ff18583d04964597d.png)
1.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
建
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设
生
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态
文
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4
2.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必须统筹好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 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 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0
2.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 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2.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 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11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
3.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既要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 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
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 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
境效益。
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6
4.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 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 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 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 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
23
数据显示,2015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 持续改善,城区达标天数252天,同比增加5天, 比2013年增加59天,达标率为69.04%;全年重 度以上污染天气3天,同比减少4天,比2013年 减少14天,且均为外来沙尘天气所致,全年无人 为因素导致的重度以上污染天气发生。同时, 2015年,兰州市主要污染物PM10和PM2.5年均 浓度同比分别下降4.8%和13.3%,比2013年分别 下降21.6%和22.4%,降幅十分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既要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 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
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循自然规律; 既要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要讲究生态环
境效益。
坚决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4.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
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 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 系,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 的做法,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 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
雾霾启示录
讲到生态文明建设,不得不提中国正被卷入一场覆盖了25个省市和6亿人 的大雾霾 。 “雾霾”成为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 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 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
存在状态。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 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
态。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
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 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
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
态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
数据显示,2015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 持续改善,城区达标天数252天,同比增加5天, 比2013年增加59天,达标率为69.04%;全年重 度以上污染天气3天,同比减少4天,比2013年 减少14天,且均为外来沙尘天气所致,全年无人 为因素导致的重度以上污染天气发生。同时, 2015年,兰州市主要污染物PM10和PM2.5年均 浓度同比分别下降4.8%和13.3%,比2013年分别 下降21.6%和22.4%,降幅十分显著。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内容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三.十九大报告内容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应对重大环境问题的挑战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 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
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兰州蓝”的经验 长期以来,大气污染是兰州人民的一个重大“心肺之 患”,也是外界认识兰州的一张“负名片”。 但从2012年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兰州市退出了全国 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闯出了一条重污染城市的治霾新路 子。2014年8月,环保部在兰州市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座谈 会,介绍推广“兰州经验”。在2015年的巴黎世界气候大 会上,兰州获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秘书处等机 构联合颁发的“今日变革进步奖”。
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社
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十九大报告内容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 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 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 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 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 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社会倡导环境建设 企业重视环保生产 国家重视环境投入 个人重视环保生活
• 完善体制机制
建立和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 环境的目标责任制和问责监督机制
在宏观规划、制定政策、经费投 入上体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明确 导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 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六.应对重大环境问题的挑战 Nhomakorabea---雾霾启示录
2.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 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2.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 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3.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 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 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 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 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 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要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 经济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鼓励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资 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 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 和产业技术链接技术,推广发展循
环经济的典型模式。
• 加强宣传教育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得到全 社会的广泛关注、共同参与和大力 支持。要提倡从我做起,使生态文 明建设成为每个家庭和公民的自觉 行动
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 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 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 会体系。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 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 节水、节才、节地、资源综合利用 为重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 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推动节能减排
通过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发展环保产业,
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
染的先进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努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
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水污染 防治、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城市大气污染
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修复
• 发展循环经济
环境问题:温室效应 污染
2015年,北京城区上一次出现沙尘暴还是在2002年3月20日,此 次大范围沙尘暴是近13年来北京遭遇的最强沙尘天气。
大气污染严重,北方冬季雾霾严重
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持
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 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治理工作中,兰州从造成大气污染的成因出发,重 点采取了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的综合措施。 兰州市把生态增容减污作为一项治本之策,坚持一手 治“污”、一手播“绿”,对整个市域进行封山育林,推进黄 河风情线、主题公园、小游园、小广场建设以及黄河万亩 生态湿地修复和城市生态水系开发,新增和改造公共绿地 4450亩。 管理创新方面,兰州市全面推行了城市网格化管理, 将市区划分为1482个网格,实行市、区、街道三级领导包 抓,建立了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一长三员” 制度,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全覆盖、巡查全天候、调度数字 化和应用多元化。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谢谢大家!
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2.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必须统筹好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 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 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 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 谐。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 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 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 展的社会体系。
2.当前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 资源问题:人口 耕地 淡水 森林 臭氧空洞 能源问题 荒漠化问题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节 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 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5.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思想
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
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走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