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1)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1)货币银行学

早期银行
1694 年建立英格兰银行
标志
现代银行
(二)特点:
1、特殊的利益:(1)、从行业特点得到的好处,即不需要投入很
多的资金即可以经营并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
( 2)、从国家的干预和与国家政全的密切关系
中得到的好处。
2、、特殊的风险(1)、信用风险 (2)来自资产负债失衡风险
(3)、来自公众信任的风险(4)、竞争风险
二、重点掌握的名词:
1、金融市场 2、直接融资 3、间接融资 4、金融工具 5、商业票据 6、股票 7、债券 8、证券行市9、承兑 10、贴现 11、期权交易 三、在我国自律性组织如何发挥作用。 四、重点和难点;
金融市场
同业拆借市场 货币市场 商业票据市场
国库券市场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发行市场(初级市场) 资本市场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 教学要求: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历史,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 2、从货币起源理解货币的本质。 3、理解货币的各种本质。 4、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货币的职能。 2、货币制度的内容和构成 3、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掌握的基本概念: 1、货币 2、纸币 3、信用货币 4、货币制度
货币银行学
锦州电大 李亚楠
目录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四章 金融市场 第五章 金融机构及其体系 第六章 商业银行与存款货币 第七章 中央银行 第八章 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 第九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第十章 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第十二金融压制 3、金融深化4、金融创新
三、重点与难点; 四、讨论;
怎样看待当代金融创新?
三、国际性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四、名词解释1、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2、表征货币:是指由足值货币的代表物,包括银行券、辅币等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
3、本位币:亦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1、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提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5、双本位制:是典型的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和法律规定金、银两种铸币的固定比价,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是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8、准货币:本身是潜在的货币而非现实的货币,一般由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等构成。
9、无限法偿:是指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管是用本位币偿还债务或其他支付,也不管每次支付的本位币的数额大小,债权人和受款人都不得拒绝接受,否则视为违法。
10、有限法偿:即每次支付辅币的数量不能超过规定的额度,否则债权人或受款人有权拒收。
13、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五、简答题1、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答案要点: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其构成要素有:(1)货币材料的确定。
(2)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3)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
(4)发行保证制度。
2、什么是信用货币?其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案要点: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中的现代形态。
基本特征有:(1)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制本位货币,它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黄金基础也已经消失(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精品】货币银行学(第五版)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题库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五版)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题库及答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题1.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其中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货币执行职能;在退出流通时执行职能;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职能。
2.货币的五种职能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是核心职能,支付手段的职能是以的存在为前提的。
3.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4.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等三个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表示为:流通中的货币量= 。
5.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和四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6.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称为,亦称。
7.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
8.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是,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是。
9.狭义货币M1由和构成,广义货币M2由M1加构成。
10.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二、单项选择题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代用货币 D.电子货币2.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职能。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购买手段 D.贮藏手段3.本位货币是()。
A.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B.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C.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4.在一国货币制度中,()是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A.主币 B.本位币 C.辅币 D.都不是5.格雷欣法则起作用于()。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单本位制6.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7.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
A.呈正比 B.呈反比 C.相一致 D.无关8.辅币的名义价值()其实际价值。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确定9.典型的金本位制是()。
货币银行学习题和答案(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练习一、判断题1、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2、辅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3、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辅币具有自由铸造和无限法偿的特点。
()4、现金是信用货币,银行存款不是信用货币。
()5、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6、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与自由熔化。
( )7、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交换而产生的,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8、用本位币支付的金额不管有多大,债权人都必须接受。
()9、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条件下,金铸币都是流通中的货币。
()10、用一定的人民币可以买到金银制品,因此人民币可兑换为金银。
()二、单项选择题1、各种商品在质上相等,在量上能相互比较的共同基础是()。
A.价格B.使用价值C. 价值D. 价格标准2、货币执行( )职能的具体表现是将价值表现为价格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3、国家规定( )具有无限法偿能力A.辅币B.本位币C.纸币D.以上皆不是4、“劣币驱除良币”现象发生在()制度下。
A.银本位B.金本位C.金银复本位D.纸币本位5、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是()A.金属货币B.货币符号C.本位币D.辅币6、目前世界各国都实行()A.金本位制B.黄金准备制C.外汇准备制D.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7、人民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
A.足值货币B.现实货币C.观念货币D.金属货币8、格雷欣法则是()法则。
A.劣币驱逐良币B.良币驱逐劣币C.劣币良币并存D.纸币铸币同时流通9、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执行()职能。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支付手段D.贮藏货币10、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这被称为()。
A. 简单的价值形式B. 扩大的价值形式C. 一般的价值形式D. 货币形式11、当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在某一种商品上得到表现,这被称为()。
A. 简单的价值形式B. 扩大的价值形式C. 一般的价值形式D. 货币形式12、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表明()。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要点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要点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产生?两个时期: 1 先是物物直截了当交换2 然后是经过媒介的交换二、价值形态演变的几个时期?四个时期: 1 简单偶然的交换2 扩大了的价值形态3 普通价值形态(本质变化:作为交换的媒介固定1某物)4 金属货币形态三货币的定义及职能?定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普通等价物的特别商品,并体现着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职能: 1 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商品价值,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2 流通手段: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时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3 支付手段: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事情下,货币在用于清偿债务时,算是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4 贮藏手段:货币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宝普通代表保存起来,退出流通领域,发挥贮藏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时刻市场上发挥普通等价物作用四、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币财:国家规定哪种或哪几种商品为币财,实际上基本上对差不多形成的客观现实从法律上加以确信。
XXX币单位: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含金属的分量与成群,即所代表的价值。
3各种通货和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金属本位币的铸造与流通、辅币的发行与流通、银行券的发行与流通,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4预备制度:又称黄金储备制度,他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也是一具国家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货币制度的演变?1 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2 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并且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照的一种货币制度。
3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4 信用本位制:是指以别兑换黄金的纸币和银行券为本币的货币制度。
六、格雷欣法则概念?1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
金银复本位是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并且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照的一种货币制度。
2 劣币和良币。
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为劣币,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被称为良币。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考点大汇总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 实物货币是指()A.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B.不易携带C.专指贵金属货币 D.有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2. 支付税金是货币是货币在发挥()A.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C.世界货币D.支付手段3. 狭义货币指()A.M0B.M2C.M1 D.M34. 劣币是指实际价值()的货币。
A.等于零B.等于名义价值C.高于名义价值D.低于名义价值5. 本位货币是()A.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C.有限法偿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6. 纸币本位制是以()的货币制度。
A.银行券为本位货币B.可以自由兑换黄金的本位货币C.信用货币为本位货币D.纸币为本位货币7. 典型的金本位制是()A.金块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制C.虚金本位制D.金币本位制8. 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和债务支付中具有()的特点。
A.无限法偿B.有限法偿C.债权人可以选择是否接受D.债务人必须支付9. 欧元具有以下特点:A.欧元是欧洲某一主权国家发行的货币;B.欧元仍然是一种信用货币;C.欧元是可以和黄金自由兑换的货币;D.欧元是一种虚拟货币,它背后所代表的是欧盟国家各国的货币。
10. 活期存款由如下特点:A.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流动性是完全相同的;B.活期存款在支付时需要先转化为现金;C.每个家庭和企事业单位都可以持有活期存款;D.活期存款是通过支票进行支付和流通的。
(二)多项选择题1. 相对于银本位制, 金银两本位制有如下优点: ()。
A.有利于金银币币值的稳定B.货币的发行准备更充分C.货币币材更为充分D.可根据不同交易数额选择支付, 便于交易E.可节约金币的使用2.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A.使商品交易双方的价值的相向运动有一个时间间隔B.加剧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C.使进入流通的商品增加时, 流通所需的货币可能不会增加D.克服了现款交易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E 使商品买卖变成了两个独立的行为3. 世界货币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的货币。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经济生活中处处有货币1. 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Money 与Currency的异同——••2. 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难找出与货币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和地方。
货币流通1. 个人有货币收支,经营单位有货币收支,财政、机关、团体有货币收支,金融机构有货币收支,有对内的货币收支,有对外的货币收支。
这些货币收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中所有的现实的货币收支。
2.这些收支紧密连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由此及彼,连绵不断。
3. 这个连绵不断、割裂不开的货币流,称之为货币流通。
货币对外交往——外汇1. 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foreign exchange, exchange) 。
2. 对于外国人来说,人民币RMB 是他们国家的“外汇”。
货币的权势1. 为什么“钱能通神”?•只要货币存在,货币的权势就是客观必然!2. 道德的、法律的约束,会把货币的权势约束在社会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
但约束并不可能使之消除;必然存在的只能是约束与反约束的持续较量。
第二节货币的起源古往今来对货币起源的论证1. 主流观点:肯定物品交易的发展,导致货币的出现。
也多有人强调,货币是由睿智的统治者制定的。
但这样的论点也并不否定交换发展的背景。
2. 物物交易为什么必然演进到通过货币的交易?对此,有种种论证:3. 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对货币问题作了系统的理论阐明。
基础理论:劳动价值学说;具体推导: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4.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从交易社会成本角度的论证:出发点不是物物交易的困难,而是交易成本高的必然趋向交易成本低的规律。
物物交易与通过货币交易分别需要的交易网点数量(设n 指商品数量):只要是市场经济,就离不开货币1.一切企图取消货币的行为,都在碰得头破血流之后而被迫放弃。
•2. 20世纪,以扬弃商品、市场为目标的计划经济,实际上也把取消货币的任务推至“遥远”的将来!货币范畴是不是永恒的存在有生就有死。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问题整理汇编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概念1、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2、电子货币: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货币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该数据本身即可称作电子货币3、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二、简答1、简述马克思货币五大职能及其中最基本的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时执行的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媒介作用时所执行的职能(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4)支付手段: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最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2、如何理解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种现象是在哪种货币体制下产生的?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两种铸币在同一市场上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逐出流通,即被熔化或输出国外,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在金银复本位制的双本位制下产生3、简述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及其层次(1)划分标准:货币层次按照流动性程度的强弱划分(2)层次(我国央行):0M=流通中的现金1M(货币)=0M+银行的活期存款2M(货币+准货币)=1M+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4、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规律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三、论述1、试分析金银复本位制下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机理,并分析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发生的现象劣币驱良币规律是指在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会退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一现象称之为劣币驱良币规律,因是英国人格雷欣所发现和最早阐述的,所以又称之为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其发生机理为:(1)良币与劣币的确定: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既有名义价值,又有实际价值,公众根据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比较,区分出良币与劣币,即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为良币,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为劣币。
货币银行学(第五版)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题库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第五版)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题库及答案题目:1.什么是货币?2.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它们的含义是什么?3.货币的发展历程是什么?4.什么是货币的本质?5.说明“货币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答案:1.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是社会交换、储蓄和支付的一种工具。
货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通用性。
货币可以通用于一切商品与服务的交换。
–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商品的交换标准,可以度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流通性。
货币可以在市场上流动,便于交换和储蓄。
–信用性。
货币的发行者需要有一定的信誉和信用背书。
2.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三个:价值尺度职能、流通职能和储藏职能。
–价值尺度职能:货币作为交换标准,可以度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流通职能:货币可以在市场上流动,便于进行交换。
–储藏职能:货币可以被储藏和积累,便于未来的交换和消费。
3.货币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商品货币阶段。
以一定的商品作为货币,例如盐,布匹等。
–金属货币阶段。
以金属(例如黄金、银等)为货币进行交换。
–纸币阶段。
用纸张代替金属作为货币,纸币需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4.货币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
货币不仅是一种交换媒介,还能体现社会关系和权力关系。
5.“货币是社会关系的体现”是由马克思提出的观点。
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都是通过货币来表现和体现的。
货币的形成与人们之间的交往、合作和互动密不可分。
一个社会的货币制度,反映了这个社会内部的各种利益和权力关系。
例如,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和工具,贯穿于整个经济活动中。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20040301
19
20040301
12
3.如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理解货 币形式的发展?
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和经济发展程 度的提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低级向高 级不断演化的过程:
△从一般等价物转化为货币形式后, 出现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占主导的时 期;
20040301
13
△从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形式 的转化;金属货币有过秤量货币和 铸币两种形式。
20040301
5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一、本章应该重点识记的基本概念:
币材: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 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 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 的货币;
20040301
6
金属货币:以金属如铜、银、金等 作为材料的称为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 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20040301
3
第二章 货币制度
主要介绍了货币制度的基本内 容、对货币制度的三种类型:国 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和区 域性货币制度的安排与演变进行 了描述。
20040301
4
第三章 国际交往中的货币与汇率
主要讨论了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 念、汇率的决定与影响、汇率制度 的安排与演进、人民币汇率制度及 其改革等问题。这三章中讨论的问 题都是金融学的第一个基本要素 ──货币范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 论问题。
◆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共同依据是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但具体货币层 次的划分均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进 行。
20040301
17
◆我国货币层次3个口径的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定期
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 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1)货币是贵金属、是财富。
(2)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货币是名目或符号。
(4)货币是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
(5)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交易媒介和支付工具。
(6)货币是“流动性"。
(7)货币是信用关系的载体。
价值尺度:交易、借贷、工程建设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对标的物价值的计算和测量,货币代表一定的价值单位,可用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劳务、资产、负债、工程等的价值量大小,使各种价值物相互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比较,货币的这种功能被称之为价值标准(尺度)或计算单位。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易中充当媒介,才使得商品在不同主人之间顺利地实现了转换或流通,从功能的角度出发,货币首先表现为一种流通手段或交易媒介。
储藏手段:当货币被当做价值或财富而为人们保存起来、退出流通并处于静止状态时,就是其发挥价值储藏功能的时候,货币因此被看做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
支付手段:现代经济生活中的种种支付,如清偿债务、交纳赋税、借贷、支付租金、利息、工资等,都是用货币完成的,因此,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或延期偿付标准。
铸币:一种由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的金属货币便产生了,这就是铸币。
纸币:纸币根源于铸币。
国家有意铸造不足值的货币,用来集中更多的社会财富。
货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相背离的程度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国家强制发行完全没有价值的货币-—-—纸币来充当流通手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指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甚至没有价值,只凭借发行者的信用而得以流通的货币.银行券:可称为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因为它是由银行签发,交给持有人以保证向其对付金银货币的债务凭证.存款货币: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信用货币主要采取了非实体化的存款货币的形式,人们的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以现金(钞票和铸币)的形式持有,大部分以记账符号的形式存在于银行的账面上。
电子货币:用电脑储存和处理,无需借助纸质工具即可用于广泛支付的预付来人票据。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和利率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存在导致任何人都只能对一部分资源拥有所有权,要想获得别人拥有所有权的资源,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2、交换的两种形式:物物交换与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的演变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1.需求的双重巧合2.交换系列的无限延长3.难以建立相互一致的交叉兑换比率4.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5.时间的双重巧合和地域的限制3、货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X围。
2.提高经济效率和挖掘生产潜力。
3.为整个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经济X围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4.促成商品跨时间的交换。
5.解决了需求上的双重巧合问题和时间上的双重巧合问题,拓展了交易的地域。
使购买力一般化,有利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货币选票4、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
5、货币的职能1. 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价格标准:货币计量单位,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与其等分。
6、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关系: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
区别:前者代表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后者代表一定的技术重量,用来衡量货币金属本身的量。
前者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成的,后者是由国家用法律加以规定的。
前者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后者一经规定就比较稳定。
7、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着流通手段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第 1 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思考题1.分析货币的本质特征。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首先,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货币首先是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即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如果货币没有商品的共性,那么它就失去了与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在交换过程中被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然而,货币又是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殊商品。
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普通商品直接表现出其使用价值,但其价值必须在交换中由另一商品来体现。
货币是以价值的体现物出现的,在商品交换中直接体现商品的价值。
一种商品只要能交换到货币,就使生产它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因而,货币就成为商品世界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
第二,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普通商品只能以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去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因而不可能同其他一切商品直接交换。
货币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商品,是财富的代表,拥有它就意味着能够去换取各种使用价值。
因此,货币成为每个商品生产者所追求的对象,货币也就具有了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其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无论是表现在金银上,还是表现在某种价值符号上,都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手段,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同时,货币还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商品交换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互相交换劳动的形式。
社会分工要求生产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建立必要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在私有制社会中只有通过商品交换,通过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来进行。
因此,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银行学教案: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的定义: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交换的能力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
一、货币的职能1.2.1 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特点:1、只需要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2、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独占性;3、要通过价格标准这个中间环节来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1.2.2 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着流通手段职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足值的货币本体,也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包含有危机的可能性。
1.2.3 贮藏手段1.含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贮藏的职能。
2.货币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特点: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
必须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
1.2.4 支付手段1.含义: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独立存在,并非伴随着商品运动而作单方面的转移,就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
2.特点:以价值的单方面转移为特征,没有商品(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即商品的让渡与货币的回流出现分离。
1.2.5 世界货币1.含义:当货币超越国界,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2.特点:执行世界货币职能一般是贵金属美元、英镑、欧元、日元1.电子货币定义:所谓电子货币,是对“通过电子信息的交换完成结算的系统”的总称。
2.基本特征:现实货币(现金或存款)的电子形式。
二、货币制度(币制):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包括规定货币币材和货币单位、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及偿付能力、发行准备制度等内容。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

2.货币职能的内涵;
3.货币形式的发展演变过程 4.货币的层次划分依据及划分情况
5.货币制度的基本种类及特点
1-2
本章结构
一、货币定义 二、货币职能 三、货币支付体系的演变 四、货币的计量 五、货币制度
货币的涵义
一、什么是货币
• 概念:在经济学家看来,货币是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 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体。 (Economists define money (also referred to as the money supply) as anything that is generally accepted in payment for goods or services or in the repanyment of debts.) • 特征: (一)价值稳定性(Stability of value) (二)普遍接受性 (General Acceptability) (三)可分割性 (Divisibility) (四)易于辨认和携带
1-10
货币单位的“值”:
• •
货币的职能——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介或媒介的职能。 W---G---W' •作用: -克服了物物交换下的“需求的双重巧合”的弊端,降低交 易成本; -使简单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商品交换; -隐含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特点: -现实的货币 -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或货币符号
1-9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
特点 -货币在执行这一职能时,是想象中或观念中的货币
-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排他性
-价值尺度职能的技术规定——价格标准
价值标准——货币单位的“名”: 人为规定的货币单位名称及所包含或代表的价值量 • • • 一般规律:(国名)+(货币单位名) 中国货币的特殊叫法:“人民”币 货币单位的名称大多与衡制的单位名称有渊源关系,如中国的 “两”,英国的“镑”。 金属铸币时的“值” :含金量 黄金非货币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的货币 “值”: 购买力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填空题1、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是按照法定比价流通的。
2、在不兑现货币流通时期,确定单位货币价值就是确定本币单位的价值量,或确定与关键货币的固定比价。
3、由国家准许铸造并符合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称为__铸币__。
4、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于商品的___交换中____。
P125、在金本位制下,该国汇率的波动界限是黄金输送点_。
P196、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电子货币。
7、货币金本位制有___金币本位制___、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三种形式。
P198、信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两个条件是:公众的信心和立法保障。
P109、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的货币称为_代用货币________。
10、在一次支付中,如果超过规定数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收的货币为有限法偿货币。
它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
P1611、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二是它具有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P912、大陆地区的人民币,由国家授权中国人名银行统一发行与管理。
P2213、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中央银行。
P614、流通中的货币种类可以区分为主币和辅币。
15、持有人可以随时向签发银行兑换相应金属货币的一种凭证,是银行券 P5。
二、单项选择题1、本位货币是()A、被规定为标准的、基本通货的货币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C、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2、“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一般发生在()P18A、银本位制B、跛行本位制C、双本位制D、平行本位制3、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
P17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4、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自由兑换的的货币制度是()P19A、银本位制B、金币本位制C、金块本位制D、平行本位制5、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后答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关键概念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需商品,并表达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物物交换:即人们用各自拥有的货物去直接换取所想要的货物。
商品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中,人们必须衡量商品的价值,而一种商品的价值又必须用另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
价值尺度:指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的职能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
实物货币:指在金属货币出现以前曾经充当过交易媒介的那些特殊商品。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
存款货币:指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是指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通过使用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直接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格雷欣法那么: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那么充满市场。
流动性:指一种资产可以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
思考题1.货币交换相对于“物物交换“而言,具有哪些优越性?答:〔1〕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范围。
〔2〕提高经济效率和挖掘生产潜力。
〔3〕为整个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经济范围的拓展奠定了根底。
〔4〕促成商品跨时间的交换。
2.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如何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答: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货币的五种职能,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每一个职能都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反映。
其中,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两个根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在这两个根底上产生的。
3.结合支付制度的演化理解货币形态的开展。
答:随着支付制度〔即经济社会中进行交易的方法〕的演化,其演变过程为以贵金属为根底的支付制度、纸币的使用、支票的使用、资金调拨电子系统。
货币的形式也在变化。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的固有功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一系列规定。
其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
本位货币: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货币,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币而产生的。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特征是:足值的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融毁、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辅币:是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供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无限法偿:国家规定,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商品出售者和债权人都不得拒绝以本位币作为支付工具,也就是说,本位币是最后的支付工具。
信用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金银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①平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这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金和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②双本位制:法律规定金、银比价,金、银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双本位制下,当市场上金币和银币的比价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金币或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背离。
此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良币)就会被熔化,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
金本位制:1.概念: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2.内容:以一定数量与成色的金币作为本位货币,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
3.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汇率的稳定、自动调节国际收支4.奔溃原因:1)其稳定性是以黄金的充分供应为前提,然而黄金的供应量是有限的2)金本位制度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是在没有贸易管制及外汇管制等制约为前提的,但后期货币的数量与黄金的增减失去了严格的联系,故各国纷纷出手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货币发展简史
贝币、珠玉、金、刀布(帛) 多姿多彩的春秋战国货币 铜钱(秦汉):孔方兄,半两,珠锱 书生浪漫的货币改革者:王莽 陏唐:通宝(重量单位不再) 宋、元:纸币出现 明清:银、钱并用 民国:银本位、银元制、法币改革 新中国:人民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
• 1、实物货币: • 定义: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 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来充当货 币。
• 早期的实物货币,沿海地区多用海贝和盐; 游牧民族多用牲畜、皮革;农业地区多用农具、 布帛、牛羊等等。
•
历史上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各国、各地 各不相同,但都是从一般物品中选择的。
• 2、金属货币 • –涵义: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如铜、银、 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 • 一般来说,用贵金属作币材是在铜以后, 逐渐过度到银,最后过度到金。 • 以黄金作为货币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 鼎盛时期。 • –作为货币的商品要求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 一、货币的起源
• • • • (一)研究货币的产生是正确理解货币本质 的关键 (二)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 的产物
•
(三)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称为价值形式。
•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
•
• • •
•
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货币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 最后阶段。
•
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 • • • • 规定货币材料的确定(币材) 确定货币单位 确定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确定货币符号 规定金准备制度
• 1、规定货币材料的确定(币材)
•
•
(1) 规定哪一种金属作为货币材料,是货币 制度首先规定的内容。
(2)究竟选择哪一种币材虽然可以由国家确 定,但是这种选择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币材 并不是由国家意志任意规定的,它要受各国生产 力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决定。 (3)历史上一般先用银,然后是金银并用或 用金作为币材。最后是纸币。
• (五)世界货币
• • • • • 货币超越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 一般等价物,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世界货币职能具体表现为: 1、国际市场上的支付手段,用于平衡国际 收支差额; 2、作为国际间的购买手段,用于购买外国 商品; 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 一国。
•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 能,货币一旦产生就同时具备了这两种职 能。 其他三个职能都是在这两种职能的 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他几种职能是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 • • • • • 一、传统的五大职能说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储藏手段 世界货币
• (一)价值尺度 • –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 –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就是给商品标价, 这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或想象的 货币。 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 ( 二)流通手段
• 6、电子货币 • 电子货币又叫“电子资金传送系统”。这种系 统是在顾客用款场所装置终端机,并与银行电脑 中心链接,通过系统运作将交易金额自动计入收 付双方在银行的存款账户,由于存款储存于电脑, 比传统的活期存款安全、便捷。这种系统的发展, 会使实在的货币材料退出历史舞台,导致现金的 消失。然而,电子货币变化的仅仅是货币形态, 而货币的功能并未发生改变。信用卡、电汇业务 薄是常见的电子货币。 •
•
辅币即辅助通货,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 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特点: 不足值的货币 不能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有限法偿(定义:在交易支付活动中,超过 规定的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接受,但辅币向国家 纳税不受数量限制,用辅币向政府兑换主币不受 数量限制)。
• • • •
•
•
在商品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过贵金属产量增长 速度的情况下,金属铸币不能满足商品流通对流 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日益增长的需要,于是出现 了银行券和纸币。 4、规定货币符号 银行券定义:银行券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 由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 银行卷最早出现于17世纪。
这就需要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层次进行划 分,通过相应的指标体系观察、分析、监 控国民经济的变动,考察各种具有不同货 币性的资产对经济的影响,从而做出科学、
•
第五节 货币制度的演化与发展
• 一、货币制度概述
•
定义: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 形式规定的货币的组织形式和流通结构。 简称“币制”。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铸币铸造权分散,造成 流通领域混乱;铸币的材料以贱金属为主;铸币 的质量不断下降,重量减轻,成色下降。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 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 2.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 质; 3.理解货币的职能; 4.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5.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货币的本质、职能 2、 货币制度的演变 3、 货币制度的内容
• •
•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不能是想象的 或观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
• (三)支付手段
• 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 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 (四)储藏手段 • 涵义:储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或被 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 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 货币产生至今,其形式已发生了不少变化, 从实物货币发展到现在的信用货币;货币储藏 的形式也在变化,从足值货币金银的形式储藏, 到当今信用货币———价值符号的替身作为价 值储藏的典型形态。
附:历史上的货币
战国货币 贝币 春秋货币
开元通宝
咸丰元宝
大清铜币
王莽 币
曹魏五铢钱
民国
现代硬币
附:现代货币1
附:现代货币2
附:现代货币3
附:信用卡
•
3、可兑换的信用货币
• –定义:是在市场上代替金银货币流通,并可随 时兑换金属货币的货币形态。如银行卷、交子等。 • –特征: • • • 可与金属货币自由兑换 与商品实体形态完全分离 可以与金属货币同时流通
教学目的:
• 如今的时代早已不是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 下都不怕的日子了; 我们要通过学习经济 学、金融学理论来达 到能够理解、分析、 感悟身边的货币金融 经济问题以至于解决 相关问题的能力。
货币银行学
学科性质
货币银行学 (货币金融学 货币信 用学 Money and Banking)是经济学 的一个分支.
• 主要有三项用途:
• • 第一, 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也就是 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 第二,作为时而扩大时而收缩的国内金属流通 的准备金;
•
•
第三,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卷的准备金。
在当前,后两项用途已经消失,但黄金作为国 际支付的准备金这一作用仍继续存在,
•
二、现代货币的三大功能
• 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 计算单位 (unit of account)
• 价值储藏 (store of value)
第四节 如何定义货币
一、货币层次划分
• • 一般以“流动性”作为货币层次划分标 准。 货币的流动性,是指各种货币形态转化 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的多少,它反 映了各种货币形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 段的方便程度。
•
•
•
•
(3)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第二节
货币的形态及其演变
• 实物货币 • 金属货币 • 可兑换的信用货币 • 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
• 电子货币等形式。
•
货币形式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由自然物 商品发展为金属商品,又由金属商品发展 为非商品的信用货币。 货币形式的变化,是不断适应社会生产 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消除前一种货币形 式无法克服的缺点的过程,也是货币自身 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演进的记录。
• •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胡庆康 ,复旦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原理》,郑道平,中国金融出版社
以我国某一货币政策消息为例:
• 若央行宣布将要执行积极的货币政策, 比如说直接增加投放货币1000亿元。贷 款利率会如何?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如何? 找工作的难易程度如何?
• 金融市场与机构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 活,更影响着企业的利润,商品和劳务 的生产,一国福利等等方面。
• • • •
•
• • • •
银行券的发行应该有信用保证(票据保 证)和黄金保证,持券人可以随时向发行 银行兑换金属货币。 纸币定义:是银行和国家发行并依靠其 信誉和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前身是可兑换的银行券,但纸币 不需要黄金储备。 5、建立准备金制度 金准备制度是黄金储备制度,是一国 货币稳定的基础。
M0 = 流通中现金 M1 = M0+商业银行支票存款 M2 = 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 M3 = 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商业票 据等)
二、划分货币层次的意义
• 随着货币与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货币 供求的变化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着重大 的影响,调控货币供应量使其适应经济增 长的需要,是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
代表任何货币商品,即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表现出强制流通的不可兑现的特征。
–意义:不兑现信用货币突破了货币商品形态
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提供了一个政府调控经济的 手段,是货币发展历程中的重大飞跃。
•
• 5、存款货币 • 存款货币表现为银行账户上的存款余额,存户需 要支付时可签发支票,直接通过银行账户的转账 达到结算目的。这种存款货币的流通以银行信用 为基础,仍属信用货币;但货币的概念扩大了, 就是说货币不仅包括铸币或者现钞,也包括可转 账的活期存款,并且将不能随时转账的定期存款 和储蓄存款称为“准货币”。存款货币的出现使 货币形式突破了实体货币的概念,将货币由有形 引向无形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