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长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驿站长》读后感
读完这篇短篇小说感触很深,无论是出于对驿站长爱女情深还是面对这一个很现实的社会现象都值得对人生进行一番思考。
在偏远的驿站和心爱的女儿过着清贫安静的生活,驿站长一生都没有去追名逐利,即使是最疼爱的女儿和明斯基相爱出走,过着上流社会生活的时候,他也清醒地意识到其中的风险——女儿可能会被明斯基玩弄过后就抛弃了。
也许在很多没有社会地位的人眼中,驿站长无疑是一个唯官是敬,阿谀奉承的人,而且不近人情,对于比自己低等级的人粗鲁和怠慢。而在作者看来,他所认识的这个驿站长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其遭遇又是值得同情的。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的套入作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驿站长的遭遇,去同情他,怨恨他的女儿杜尼亚和明斯基。而在很多没有官阶,受到过驿站长欺负,或者那些比驿站长更高官阶的贵族的眼中,女儿跟了贵族军官走,去过贵族生活,从此摆脱平民的地位身份,也许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父爱总是深沉而又伟大的,我们惋惜老站长失去心爱女儿,独自带着悲苦心情度过余生。又感慨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社会病态。在小说的开始,提到浪子回头像,我觉得这是前后文的呼应,因为小说的结尾就写到杜尼亚回乡拜祭时表现的悔恨和过错。在这个物质横流的社会人不免为金钱欲望权力所迷惑,但是人不应忘本,出身卑微不可改变,但是屈服于荣华富贵却是可耻的。失去杜尼亚是老站长的不幸和无奈,而对于杜尼亚来说,而这又是如何的一生,只有她自己知道。
而杜尼亚和明斯基相爱私奔,跟明斯基去了彼得堡过着光鲜靓丽的生活,直到小说的最后,她都依旧是一位贵族太太,而没有像驿站长想的那样被玩弄之后抛弃了。我个人觉得在这部现实主义小说里面,这一点无疑是作者的理想化。因为小说中也从驿站长的叙述中也有提到过——“被路过的浪荡公子骗走的姑娘,她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这些姑娘被玩弄一阵就没人要了。这样的傻姑娘在彼得堡有的是”。可见,杜尼亚直到小说最后都一直没有这样的遭遇,生活就是这样的戏剧化,杜尼亚或许只是一时贪图荣华富贵对于她个人来说,是幸运,是侥幸。也是作者对于像杜尼亚这样的姑娘的同情,希望这些姑娘也有幸福的生活,也是作者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而明斯基则是代表了当时阶级社会上层的人——狡猾和心计,使用这种卑鄙的手段得到杜尼亚,尽管他后来没有抛弃杜尼亚,可是他伤害了驿站长一辈子。这种人就是仗势欺人。这个阶级社会让人感到心寒。篇二:外国文学笔记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外国文学笔记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
一、俄罗斯的独特文化品位:
宗教热忱:“不信仰东正教就不是俄罗斯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圣母崇拜(俄罗斯文学作品多优美女性形象);罪孽意识;顺从性格。
反思精神:关注抽象问题,特别是社会问题;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对现实社会的否定和对人生道路的思索;忧郁气质。
忏悔意识:外族入侵,专制压迫,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宗教中寻求精神寄托,形成罪孽意识——注重忏悔——肯定灵魂,否定肉体——热爱苦难和自虐。
二、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特征:
1、名家如林,名作如海,群星璀璨:
代表作家有: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等。
2、两大主题:
《谁之罪》赫尔岑——————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怎么办?》车尔尼雪夫斯基——————推翻沙皇专制。
3、具有强烈的自我反省和忏悔意识:
出现了“多余人”形象和忏悔的贵族
4、俄国文学不仅是一种社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而且是一种“心灵现实主义文学”
三、俄国文学经典作家:
茹科夫斯基——俄国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俄国第一位抒情诗人”,代表作:《斯维特兰
娜》;
普希金——俄国民族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果戈理——代表作《死魂灵》、《钦差大臣》;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塑造了30年代“多余人”彼巧林的形象;
屠格涅夫——《父与子》,表现贵族阶级与平民知识分子的斗争;《罗亭》塑造了40年代
“多余人”形象;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中塑造得“多余人”奥勃洛摩夫,说明了贵族阶级已经丧
失了生存的能力和必要;
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戏剧之父”,其剧作《大雷雨》被杜波罗留波夫
誉为“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塑造了一系列平民知识分子——“新人”形象,取代
了贵族知识分子——“多余人”形象;
涅克拉索夫——长诗《在俄罗斯谁能过上好日子?》表现农民的觉醒与反抗;
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了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又一座高峰;
陀思妥耶夫斯基——其探讨人性复杂的作品在同时代无人企及,被追认为“现代派文学
的鼻祖”;
??
四、作家:
屠格涅夫:
1818生于俄罗斯贵族家庭,父为军官,母性暴虐。1827年迁居莫斯科,1833年就读莫
斯科大学,后又在彼得堡大学、国立大学深造,所读专业为哲学。此后前往欧洲游历,1841 年回国。
成名作:《猎人笔记》(1847-1852),由25篇特写组成,叙述者“猎人”讲述了在俄罗斯
中部农村行猎途中的所见所闻,揭示了地主与农民的对立,表现了强烈的反农奴制倾向。
《罗亭》(1856),屠格涅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探讨的是贵族“多余人”的历史地
位及其命运;作品情节简单,篇幅短小;
《贵族之家》(1859),为贵族“多余人”的命运作最后一次文学的展示;
《前夜》(1860),《父与子》(1862)关注50、60年代在社会生活中日趋活跃的“新人”
——平民知识分子。“新人”是区别于“多余人”而言,指的是出身贫民,具有民族主义倾向
的知识分子。“新人”形象的出现,表明俄国正处于革命的“前夜”,白天即将到来。
契诃夫:
契诃夫早期短篇小说《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等表现的是小官吏的奴性;中期创作
的代表作《第六病室》控诉沙皇专制制度对人的摧残;《哀伤》、《苦恼》、《万卡》,表现“小
人物”的不幸;晚期创作的《套中人》同样表现的是专制制度对健康人性的异化;剧作《樱
花园》表现贵族阶级必然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契诃夫的小说艺术:
①高度典型化的人物形象:
契诃夫多以人物来命名作品,如《公务员》,《万卡》、《变色龙》、《套中人》?? 此外还有
许多与人的情感有关的篇名:《苦恼》、《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