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理学:绪论

合集下载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坏的稳态重新得以恢复。
第 四 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一)神经调节 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进行的调节。 1、基本方式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 性应答反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
传入N(纤维) 感受器 中 枢 传出N(纤维)
发挥调节作用 全身性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组织液 临近细胞
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
调节其功能活动 局部性体液调节
2、体液调节的特点:
1)反应较缓慢
2)作用范围广 3)持续时间长 3、神经-体液调节:普遍存在
(三)自身调节 指体内的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作用, 自身对刺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特点: 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
效应器
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中任何一个部分被破坏 或出现功能障碍,都将导致这一反射消失
非条件反射
3.反射的类型 条件反射
4、神经调节的特点: 1)反应迅速准确 2)作用部位局限 3)作用时间短
(二) 体液调节
1.概念:指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化学物质包括 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如组胺) 局部代谢产物(CO2、乳酸等)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激素 血液循环 靶器官或靶细胞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生殖
一、新陈代谢
1、概念:是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 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地过程。
2、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3、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2022考研西医综合大纲

2022考研西医综合大纲

2022考研西医综合大纲2022西医综合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一、生理学(一)绪论1.体液及其组成,体液的分隔和相互沟通;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膜泡运输。

2.细胞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型受体和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兴奋性及其变化,局部电位4.肌细胞的收缩: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横纹肌兴奋-收缩耦联及其收缩机制,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3.生理性止血:基本过程,血液凝固和抗凝,纤维蛋白溶解。

4.红细胞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血量和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心泵功能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的评价。

2.各类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形成、测量、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6.微循环:组成、血流通路、血流阻力和血流量的调节。

7.组织液:生成和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8.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和血压的长期调节。

9.冠状动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1.肺通气原理:动力和阻力,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通气功能的评价: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肺换气: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4.02和C02在血液中的运输:存在和运输形式,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六)消化和吸收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和电生理特性。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physiology )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对象: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人体任务:功能活动规律1)生命活动现象、机制(如心脏自律性、骨骼肌收缩);2 )生命活动之间的协调(运动时心跳加快,尿生成减少);3)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生命活动的影响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生理学与医学的发展总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

首先,生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

1)了解正常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才能理解在各种疾病情况下功能改变的机制。

女口: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第一心音分裂。

2)生理学的发展带动医学发展。

如:人工肾、启搏器、有机磷中毒及震颤麻痹定向治疗等。

当然,临床医学实践又推动了生理学的研究。

如阿托品治疗感染性休克等。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如实测定、记录、分析生命活动。

如,测定心率|(二)实验:创造条件后测定、记录、分析生命活动。

女口,刺激迷走神经后观察心率的变化。

常用动物实验。

1.英国生理学家、医生W. Harvey,1628年,现代生理学的奠基人;1)创建了动物活体解剖法2)发现了血液循环(心脏、动脉、静脉功能;毛细血管?)2•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慢性动物实验一一条件反射;3. Baylise, Starling 盐酸引起胰液分泌,发现促胰液素----- 体液调节;4 .心钠素的发现1956年,心房肌有颗粒,70年代de Bold证实生物学效应一一利尿利钠。

四、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在研究生命现象的机制时,需要从各个不同水平提出问题进行研究。

根据研究的层次, 生理学研究基本可以分成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阐明:机体功能活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因为:1)构成机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各种细胞;2)细胞的生理特性又是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所决定的。

例如,心肌的功能与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分不开,心肌细胞内部又有各种蛋白质决定了细胞的收缩特性。

生理学 绪论

生理学 绪论
14 5.9
组织液 145 4.4 2.4 1.1 117 27 2.3 0.4 6.2
细胞内液 12 139 <0.001 1.6 4 12 29 54 53.6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 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透,入细胞和分子水平。 学习、记忆、情绪等高级功能
生理学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慢性实验
生理学研究水平
•分子和细胞水平
•器官和系dy fluid):体内的水和溶解于水 中的各种物质,60%。
•细胞内液,2/3。 • 细胞外液,1/3。
内分泌腺组织受神经支配,反射弧的传出 部分.
H的•o局高rm部效on调能e:节的是:生由不物内依活分赖性泌于物腺神质或经,散和是在体细内液胞分与泌细细胞胞之所间分信泌 息传递的化学媒介。
远距分泌: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神经分泌:激素通过轴浆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邻分泌:激素通过细胞外液运输作用于邻近靶细胞 •自分泌:
•生理意义:维持细胞、器官、机体正常生理功 能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如何维持:血液、循环、呼吸、消化、 泌尿等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
人体各部份体液中电解质的含量(mmol/L)
离子 Na+ K+ Ca2+ Mg2+ ClHCO3HPO42-/H2PO4蛋白质 其他
血浆
130_152
3.6_5.3 4.2_5.7 1.4_2.4 97_108 24_30 2.2_4.2
反射弧:感受器 AP 传入神经 AP 中枢 AP 传出神经 AP 效应器。 特点:快而短暂。 中枢:位于脑和脊髓内的调动 必需有完整(结构和节某功一能特感)定受的功器反能:射的感弧神受经环元境群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组织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和速率, 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04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应激反应
01
02
03
定义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 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 所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 全身性适应反应。
生理意义
应激反应能够帮助机体应 对各种有害刺激,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分类
根据应激原的性质和应激 反应的特点,可将应激反 应分为生理性应激和病理 性应激。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 课件
目录
• 生理学概述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生理学概述
生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包括器官、组织和细胞等各个 层次的生理功能。
医学对生理学的影响和推动
医学发展推动生理学研究
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方向和动力。
医学技术对生理学的促进作用
医学技术的进步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更精确、便捷的方法和手段。
医学与生理学的互动关系
医学实践验证生理学理论,同时生理学理论又指导医学实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06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免疫反应
01
定义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
理过程。
02
生理意义
免疫反应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外抗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感
染性疾病的发生。
03
分类
根据免疫反应的特点和机制,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特异性

生理学 第八版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八版 第一章 绪论

(三)细胞和分子水平: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研究组成机体的细胞及分子的功能,机制 及相互关系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慢性实验 2、急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学习生理学的方法: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机体的某种结构,必然有相应
的功能,,功能建立在结构之上,•所以应对相关组织结 构内容进行必要的复习。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机体以其整体适应于自然界,
如:呼吸、消化、循环、肌肉运动等
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弄清这些生命活动的 发生机制、相互关系以及内外环境的各种变 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 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 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其 他器官的影响等等。
研究的意义是要为临床服务,促进医学 事业的发展
调节方式: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 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 传出神经 中枢
效应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调节方式:激素(有的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延长部分)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表现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生殖
一、新陈代谢
物质、能量
机体
环境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二、兴奋性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反应:可兴奋性组织对刺激作出的相应反应。
兴奋:组织受刺激后由静息→活动
活动弱→强的过程。
抑制:组织受刺激后由活动→静息
第三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机体的环境
1.外环境: 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外界、大气环境)

医学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1]

医学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1]

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和___ 两类。

2. 机体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___、___和。

3.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它由___、___、___、___ 和___ 等五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全身性体液调节B. 自身调节C. 神经调节D. 局部性体液调节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负反馈3. 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正反馈调节D. 负反馈调节4.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 人体动脉血压相对稳定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发挥最大效应。

D.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三、双项选择题1.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缓慢B. 作用精确C. 作用持久D. 作用迅速E. 作用广泛四、多项选择题1. 反射弧组成包括A. 效应器B. 感受器C. 传出神经D. 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2. 神经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发生反应比较迅速B. 作用范围比较广泛C. 作用时间较短暂D. 调节部位较准确E. 以上都对3. 体液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反应速度较缓慢B. 调节范围较局限C. 作用时间持久D. 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E. 完全不依赖于神经系统五、名词解释反射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填空题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2. 载体蛋白的特点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3. 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的特点是 _____ 和 _____ 。

4. 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转运方式是 _____ 和 _____ ,均属于 _____ 转运。

5.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内 _____ 浓度高于膜外,而细胞外 _____ 浓度高于膜内。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 _____ 离子内流量 _____ ;复极化时,_____ 离子外流量 _____ 。

《医学生理学》全书详细课件(693页)

《医学生理学》全书详细课件(693页)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构成机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和功 能单位。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图)
组成:脂质、蛋白质、糖类(图) 1.脂质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含:磷脂、胆固醇、鞘脂。 磷脂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2.蛋白质:多为球形蛋白质
表面蛋白质(外周蛋白质)
我国近代生理学形成的标志是1926年中国生理学会 的成立。
林可胜(1897-1969)是我国近代生理学和中国 生理学会的奠基人,又是我国消化生理学的先 驱。
蔡翘(1897-1990)也是我国近代生理学的奠基 人之一,他还是我国著名的医学教育家,是我 国近代第一位用中国语言和文字讲授生理学和 编写生理学教材的人。
张锡钧(1899—1988)在神经化学递质乙酰胆 碱的研究中取得系列的创新性或果,受到国内 外生理学界的高度评价。
冯德培、王志均等,都为我国生理学的发展 做出过杰出贡献。
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
1.只有认识了“正常”,才能认识 “异常”( 疾病);
2.认识了正常,才能想方设法维持正 常,防止异常;
3.生理学的发展可促进临床医学和预 防医学的发展;
4、学习与掌握一些实验技术,培养观 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学好生理学? 端正态度, 循序渐进, 认真听课, 及时复习; 刻苦钻研, 多提问题, 独立思考, 纵横对比; 全面理解, 重点记忆, 重视实验, 提高技能。
3.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
蛋白质和核酸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 活动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基本活动。
如肾上腺髓质可以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通过血液循环达心脏和血管,调节心血管活动;甲 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全身的能量代谢等等。

生理学(第7版) 第1章 绪论

生理学(第7版) 第1章 绪论


了解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掌握二种反馈控制系统
及其生理意义。
§1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
1.
生理学及其任务
生理学的定义
(Physiology & its research task)
Definition of physiology
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 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 包括细菌生理 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 理学等。
干扰信息
比较器
受控部分
输出变量
(反馈信息) 监测装置
负反馈 * 反馈类型 正反馈 2.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1.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1)* 概念: 1)*概念:
反馈信息与控制部分的作用方向相同。 反馈信息与控制部分的作用方向相反。 (即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作用) (即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作用) 2)*意义: 2)*意义: 使某一生理功能迅速加强,直至完成。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例:排尿、排便、分娩及凝血… 例:血压、体温调节…
一、*机体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一)体液(Body fluid)及分布
1. 概念 指机体内液体的总称(占体重60%)
2. 分布
①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ICF) —(40%) ②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ECF) —(20%) 血浆(Plasma)— 5% 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 )— 15% 淋巴(Lymph ) — <1%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 <1% 房水(Aqueous humor )— <1%

生理学-1绪论

生理学-1绪论
任何生物个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生殖活动产 生新的个体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种族得以繁衍。
课件作者:闫勇
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一、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自然界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
外环境变化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刺激,人体也不断地作出反应,以 适应外环境的变化。
例如,当外界气温降低时: 自主性体温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寒战 行为性体温调节:增加衣着、建造房屋、安装取暖设备
课件作者:闫勇
二、 内环境及其稳态
(二)稳态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及各种化学成 分的浓度等)是相对稳定的。
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 稳态。
在高等动物,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温: 36 ℃~37℃ pH值:7.35-7.45 血Na+浓度:130-150mmol/L
课件作者:闫勇
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指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 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目的: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一、 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课件作者:闫勇
(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 的规律性反应。 结构基础:反射弧,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 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等处理,待其康复后进行实验。 ▪ 人体实验
课件作者:闫勇
(二)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 整体水平 ▪ 器官和系统水平 ▪ 细胞和分子水平
课件作者:闫勇

医学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

医学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和___ 两类。

2. 机体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___、___和。

3.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它由___、___、___、___ 和___ 等五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全身性体液调节B. 自身调节C. 神经调节D. 局部性体液调节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负反馈3. 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正反馈调节D. 负反馈调节4.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 人体动脉血压相对稳定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发挥最大效应。

D.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三、双项选择题1.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缓慢B. 作用精确C. 作用持久D. 作用迅速E. 作用广泛四、多项选择题1. 反射弧组成包括A. 效应器B. 感受器C. 传出神经D. 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2. 神经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发生反应比较迅速B. 作用范围比较广泛C. 作用时间较短暂D. 调节部位较准确E. 以上都对3. 体液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反应速度较缓慢B. 调节范围较局限C. 作用时间持久D. 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E. 完全不依赖于神经系统五、名词解释反射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填空题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2. 载体蛋白的特点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3. 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的特点是 _____ 和 _____ 。

4. 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转运方式是 _____ 和 _____ ,均属于 _____ 转运。

5.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内 _____ 浓度高于膜外,而细胞外 _____ 浓度高于膜内。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 _____ 离子内流量 _____ ;复极化时,_____ 离子外流量 _____ 。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产生在非条件反
射基础上、反射灵活可变、数量无限、高 级神经活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 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
1.全身性体液调节 指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 环运往全身,调节远隔部位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2.局部性体液调节 指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特殊化学物 质或代谢产物,通过组织液扩散到邻近的细胞组织,并对 其活动发挥的调节作用。
控制方式:双向性
受控部分通过反馈信息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feedback) 。根据反馈作用的效果不同,将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 反馈:
1.负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性质与
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控制部分 控制信息 受控部分 (-) 反馈信息
• (2)在体实验:是在麻醉状态下通过手术暴露出 要观察的器官,观察和记录某些人为因素对其生 理功能的影响。
• 2. 慢性动物实验 • 慢性动物实验是以清醒、健康的动物为研究对象,
在接近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整体或某一器官 对各种环境变化的反应规律。 • (二)人体实验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分子水平 (二)器官、系统水平 (三)整体水平
控制信息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 反馈信息
机能活动
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意义:使发生的生理过程不断增强直 至完成,有助于一个完整生理过程的完成。
血液凝固 排尿 分娩
分娩的正反馈控制 子宫收缩 (+)
胎头下降
宫颈牵张
胎儿娩出
(二)非自动控制系统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生理学研究任务有哪些?可从什么水平、采用何种研 究法解决?
2.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4.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5.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及生理意义?举例说明。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是关于生命 的科学。所以后者比前者更有普遍性。这就是为什么 说生理学必然是医学的科学基础。”
——Claude Bernard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排尿反射
盆神经传入 盆神经传出
阴部神经传出
(三)前馈控制系统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红色框部分为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feed-forward):是一个开环系统。控制部分在反 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 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如:条件反射
意义:前馈控制可以更快地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并对 可能出现的反应偏差提前予以纠正,起到“防范于未然” 的作用。
新城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
生理学的任务
1、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正常的生 理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
2、阐明不同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联系和相互 作用;
3、内、外环境变化对机体功能活动的影响和机体进 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命活动在整体生命 活动中的意义。
生理学的重点
功能(Function) 机制(Mechanism) 调节(Regulation)
反应的表现形式:兴奋和抑制 决定兴奋还是抑制的因素:
外部因素:刺激的质和量; 内部因素: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和特性 可兴奋细胞:神经、肌肉和腺体细胞 可兴奋细胞的共同特征:动作电位

生理学基础知识绪论重点笔记

生理学基础知识绪论重点笔记

生理学基础知识绪论重点笔记一、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研究对象。

-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活体,包括人体和动物体。

在人体生理学研究中,主要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但有时也会涉及病人,以了解疾病状态下生理功能的改变。

2. 任务。

- 揭示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例如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与功能、血液循环的机制、呼吸过程、消化和吸收的原理、尿的生成过程等。

- 阐明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如神经系统如何调节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如何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等。

- 为医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帮助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因为许多疾病是生理功能异常的结果),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

- 急性实验。

- 离体实验:从活着的或刚处死的动物身上取出所要研究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置于人工环境中,在短时间内进行实验。

例如,将蛙的坐骨神经 - 腓肠肌标本分离出来,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传递和肌肉收缩特性。

优点是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缺点是不能完全代表在体的生理状态。

- 在体实验:在麻醉或破坏动物大脑的情况下,对动物进行手术,暴露所要观察的器官或组织,进行实验研究。

例如,在麻醉兔身上进行的动脉血压调节实验。

这种实验可以观察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动物处于非自然状态,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慢性实验: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在较长时间内观察和记录某些生理功能的改变。

例如,给狗做胃瘘,观察不同食物对胃液分泌的长期影响。

慢性实验的优点是更接近生理状态,但实验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不易控制。

2. 人体实验。

- 人体实验必须遵循伦理学原则,在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

例如,志愿者参与的运动生理学实验,观察运动对人体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等的影响。

人体实验可以直接获得关于人体生理功能的资料,但受到伦理和法律的限制,实验设计和操作要求更加严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压力感 受性反射,体温调节),正反馈机制很少 (排尿反射、分娩、大量失血出现的“恶性 循环” 、 AP中Na的内流、 凝血)。
(三)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 令的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 发出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
控制特点:快速准确 意义:预见性、适应性
(一)整体水平的研究(人体生理学) 研究人体与环境、系统与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器官生理学) 研究系统、器官怎样活动、对整体功能的作用、受哪些
因素的控制或影响 (三)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细胞生理学;分子生理学)
研究细胞及其亚微结构的功能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 1.实验对象:动物、人 ▪ ▪ 2。实验方法
▪ 急性动物实验:离体实验(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在体实验(活体解剖实验法)
▪ 慢性动物实验: 指将动物作某些处理后,饲养一段时间,动 物在清醒状态下进行的实验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Body internal envioment)
一、体液及其分布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 液。约为体重的60% 分布: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 细胞外液:约1/3,约占体重20%。 (组织液:约占体重15%。 血 浆:约占体重5%。 淋巴液:少量 胸膜腔、脑脊腔及关节腔内液体)
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
当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组织、 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 应性反应。
调节特点:幅度小、范围较小、灵敏度低
四 、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特点:开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
响控制 部分的活动。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控制方式:单向性
▪ 由刺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动的变化。(兴奋、抑制)
▪ 兴奋性:
▪ 机体或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可兴奋组织、可兴 奋细胞)
▪ 阈值(阈强度):
▪ 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 节。
基本方式: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特点: 快速、局限、短暂、
二、内环境与外环境的概念 1.外环境: 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外界、大气环境)
2.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细胞外液)。
三、稳态(homeostasis)
1.稳态的概念: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
反射弧:
传入N纤维
传出N纤维
感受器
中枢
效应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生:
远距分泌:内分泌细胞→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 效应。
旁分泌:代谢产物经局部组织液扩散到临近细胞
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入血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该方式 极少见。
(二)反馈控制系统
特点: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 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正反馈、负反馈)
控制部分 指 令 +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 正反馈信息
指 令-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 负反馈信息
控制特点:
①正反馈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 掌握 生理学、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 生理学意义;生理功能调节的三种方式及 其特点,反馈调节(正,负)。
▪ 熟悉 机体内的控制系统。 ▪ 了解 人体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 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的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 支,是研究生物体(人体)各组成部分正 常功能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一门 功能学。
意义:知道了人正常的表现才能理解非 正常的情况;推动医学的发展.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知识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 的。
2.稳态的含义:
①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恒定。 ②恒定状态并非固定不变
3.稳态的实现:神经\体液调节下全身各器官、
系统共同参与。
4.稳态的意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
5.稳态概念的扩展
四、几个基本概念
▪ 刺激: ▪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反应的各种体内外环境变化。(物理、化学、生
物、社会心理)
▪ 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