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微专题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合集下载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微专题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教案新人教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微专题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教案新人教

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一、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要学会运用分离定律的方法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

请结合下面给出的例子归纳自由组合问题的解题规律:1.思路: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杂合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 可分解为Aa×Aa、Bb×bb。

2.常见题型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求相应基因型、表型的比例或概率。

3.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测子代的基因型、表型及比例——正推型(1)配子类型问题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配子中ABC 的概率。

产生的配子种类Aa Bb Cc↓ ↓ ↓2 × 2 × 2=8种产生ABC 配子的概率为12×12×12=18。

规律 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产生配子种类数等于2n种(n 为等位基因对数)。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AaBbCc 与AaBbCC 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①先求AaBbCc 、AaBbCC 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②再求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方式。

由于雌雄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 与AaBbCC 配子之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规律 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3)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概率的问题如AaBbCc 与AaBBCc 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再用乘法原理组合。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 )⇒后代有3×2×3=18种基因型又如该双亲后代中,AaBBCC 出现的概率为12(Aa)×12(BB)×14(CC)=116。

生物必修件第一章微专题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

生物必修件第一章微专题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

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归纳各种解题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 的解题思路。
归纳常见错误和易错点
通过总结归纳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易错点,可以避免在 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
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归纳,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更好 地掌握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
步骤
首先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及比例,然后计算亲本产生各种配子 的概率,接着根据分离定律计算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率 ,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推断。
典型例题解析与讨论
01
例题1
已知某植物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亲本基因型为 Aa和Aa,求子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例。
02 03
解析
根据分离定律,亲本Aa和Aa产生的配子中,A和a的比例 均为1/2。因此,子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比例分别为 1/4、1/2和1/4。由于红花对白花为显性,因此子代中红 花植株(AA和Aa)的比例为3/4,白花植株(aa)的比例 为1/4。
学生自主练习与反馈
练习一
答案
练习二
答案
玉米的黄粒(A)对白粒(a )为显性,现有一株黄粒玉 米(Aa),让其自交,后代 中黄粒和白粒的比例为多少

根据分离定律,Aa自交产生 的后代中,AA、Aa和aa的比 例为1:2:1,因此黄粒和白粒
的比例为3:1。
已知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一对 等位基因控制,红花(R)对 白花(r)为显性。现有一株 红花植株(Rr),让其自交 ,后代中出现了一株白花植 株。请分析该白花植株出现
学生自主练习与反馈
• 练习题目: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 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 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现有基 因型均为AaBb的黄色短尾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 胚胎期致死。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型及比例为( )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 (1)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7)专题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 (10)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21)专题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 (28)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和解释1.豌豆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豌豆的自花传粉和玉米的同株异花传粉都称为自交2.豌豆人工异花传粉(杂交)的一般步骤3.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如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狗的直毛与卷毛、人的单眼皮与双眼皮等。

(1)玉米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有何优点?提示①单性花,雌雄同株,便于进行人工杂交;②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遗传;③易栽培,生长周期短,一次产生的后代数量多。

(2)利用玉米进行人工杂交时,是否还需要在开花前对母本去雄?为什么?提示不需要。

因为玉米是单性花,即雌雄异花,只需在开花前对母本的雌花进行套袋,即可避免自交和外来花粉的干扰。

(3)利用玉米进行人工杂交时,主要的操作流程有哪些?提示开花前套袋→(开花时)采集花粉→人工授粉→套袋。

[典例1]下列各项中,互为相对性状的是( )A.猫的长毛与鼠的黑毛B.豌豆的紫花与白花C.牛的有角与羊的有角D.茉莉的白花与绿叶解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A和C都不属于同一种生物,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D属于同一种生物的不同性状,所以也不属于相对性状。

答案 B【归纳总结】两次套袋的“三同”与“一不同”:【技法点拨】相对性状的“两同一不同”★均为相对性状(1)在对豌豆的人工异花传粉过程中,亲本是否都进行了去雄处理?提示去雄只对母本进行,父本不能去雄。

(2)融合遗传与孟德尔遗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提示子代是否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2.写出下列遗传符号的含义(1)P:亲本♂:父本♀:母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2)×:杂交;⊗:自交。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微专题一 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生物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微专题一 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微专题一 分离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一、性状的显、隐性的判断方法例1 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 .抗病株×感病株 B .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 .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 答案 B解析 根据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A 项中若某一性状为显性杂合子,而另一性状为隐性个体,则不能判断出显隐性关系,A 项错误;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该组合中均为纯合子,其后代必为杂合子,且表现为亲本之一的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B 项正确;C 项中的可能性与D 项相同,如感病株×感病株(抗病株×抗病株)均为纯合子,其后代表现型与亲本相同,无法做出判断,C 、D 项错误。

方法总结 设A 、B 为一对相对性状 (1)定义法(或杂交法)若A×B→A,则A 为显性,B 为隐性。

若A×B→B,则B 为显性,A 为隐性。

若A×B→既有A ,又有B ,则无法判断显隐性。

(2)自交法若A ――→⊗A ,则A 为纯合子,判断不出显隐性。

若A ――→⊗既有A ,又有B ,则A 为显性,B 为隐性。

若B ――→⊗既有A ,又有B ,则B 为显性,A 为隐性。

变式1 (2017·包头高一检测)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②黑×黑→2匹黑③棕×棕→3匹棕④黑×棕→1匹黑+1匹棕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B.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C.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答案 D解析根据亲代和子代的性状表现判断性状的显隐性,需要子代数量足够多,题中4个组合子代数量太少,不能判断性状的显隐性,也就无法判断纯合子。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及解题技巧整理(可编辑修改word版)

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及解题技巧整理(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 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 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 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AA 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 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 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性状能稳定遗传(三)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 ------ 演绎法★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F1:高茎豌豆F1: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3 : 1 1 :2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P:黄圆×绿皱P:YYRR×yyrr↓↓F1:黄圆F1:YyRr↓自交↓自交F2:黄圆绿圆黄皱绿皱F2:Y--R-- yyR-- Y--rr yyrr9 :3 : 3 : 1 9 :3 :3 :1在F2代中:4 种表现型: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9 种基因型:纯合子YYRR yyrr YYrr yyRR 共4 种×1/16半纯半杂YYRr yyRr YyRR Yyrr 共4 种×2/16完全杂合子YyRr 共1 种×4/1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高中生物】

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高中生物】

(3)将F2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
灰身和黑身果蝇 的比例为( B )
(4)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让其自交,后代中灰
身和黑身果蝇的比 例为( A )
A.5:1 B.8:1 C.5:3 D.3:1
(1)请推导:
Aa自交n次,Fn中 Aa= 1/2n AA= (1-1/2n)/2 aa= (1-1/2n)/2
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C )
A
B
C
D
【例4】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两种,由一对等位 基因(Aa)控制,下表是三组交配情况(为同一 头黑牛与多头母牛的交配)哪一组可以判断显隐 性? 第三组
亲本的性状 子代中黑牛数目 子代中棕牛数目
一、黑♂×棕♀
2
2
二、黑♂×棕♀
0
3
三、黑♂×黑♀
2
1
二、显性性状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判断显、隐性性状
1、自交法: (最简便的方法,但适用于植物)
方法:某个体自交,看后代性状表现 (1)若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新出现的是隐性性 状。并且可知此个体是显性杂合子
(2)若自交子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不能判断显、 隐性,还应结合杂交来确定显、隐性。 2、杂交法: 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观察后代性状表现 (1)后代只表现一种性状,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2)若后代有两种性状表现
【例2】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 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哪个杂交组合可以确定
性状的显隐性( B )
A、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 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株×感病株

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第2课时分离定律的相关规律方法和解题思路课件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第2课时分离定律的相关规律方法和解题思路课件新人教版

(3)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 等的雌雄配子”。( × )
(4)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 F1 的遗传因 子组成。( × )
(5)杂合子与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 ×)
[方 法 规 律] 自交和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方法 (1)自交强调的是遗传因子组成相同个体之间的交配。对 于植物,自花传粉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自交方式;对于动物(雌 雄异体)自交更强调参与交配的雌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相 同。如遗传因子组成为 2/3AA、1/3Aa 的植物群体中自交是指: 2/3AA×AA、 1/3Aa×Aa,其后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概率为 3/4AA、1/6Aa、1/12aa,后代表现型及概率为 11/12A_、1/12aa。
(2)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 遗传因子组成为 2/3AA、1/3Aa 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 配的情况是:
21//33AAAa ♂×♀21//33AAAa 欲计算自由交配后代遗传因子组成、表现型的概率,有 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 自由交配方式(四种)展开后再合并: ①♀2/3AA×♂2/3AA→4/9AA ②♀2/3AA×♂1/3Aa→1/9AA+1/9Aa ③♀1/3Aa×♂2/3AA→1/9AA+1/9Aa ④♀1/3Aa×♂1/3Aa→1/36AA+1/18Aa+1/36aa 合并后,遗传因子组成为 25/36AA、10/36Aa、1/36aa, 表现型为 35/36A_、1/36aa。
2.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遗传因子(a)控制的一类遗传病。
现有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丈夫的母亲和妻子的弟弟是白化
病患者,其余家庭成员均正常。则这对夫妇所生的孩子肤色
正常的概率是( )
A.1/6

高中生物《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典型习题及方法归纳教学课件PPT

高中生物《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典型习题及方法归纳教学课件PPT
该男孩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为单眼皮的 概率是( )
3.某同学连续3次抓取小球组合都是Dd,则他第四 次抓取Dd的概率( )
A . 1/4
B .1/2
C. 0
D .1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四、遗传解题步骤
1、判断显隐性性状,确定显隐性基因符号 2 、写基因通式,凡显性性状必有一个大写字母写成
A
IA对i为完全显性
IBIB,IBi
B
IB对i为完全显性
IAIB
AB
IA与IB为共显性
ii

隐性
如果纯合子(IAIA)A型血的人与纯合子(IBIB) B型血的人结婚只能出生杂合子(IAIB)AB型血 的子女;
如果两个杂合子(IAIB)AB型血的人结婚则会 导致1(IAIA):2(IAIB):1(IBIB)的比率, 这样,3:1的比值就被1:2:1的比值所代替, 这是两个等位基因共显性的结果。
显性致死:显性基因具有致死作用。分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
例:隐性纯合致死 Aa×Aa
1AA:2Aa:1aa 1显
显性杂合致死 Aa×Aa
1AA:2Aa:1aa
显性纯合致死 Aa×Aa 1AA:2Aa:1aa 2显:1隐
1显:1隐
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例、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正常,但该 夫妇均有一个白化病弟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 孩子的概率
•确定夫妇基因型及概率: 均为2/3Aa,1/3AA
2/3×2/3×1/4
1/9
幼儿黑蒙性白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这是一 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遗传病,请分析 回答: (1)如果两个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此病的女 儿和一正常的儿子,那么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 基因的几率是___2_/3____ (2)如果这个儿子与一正常女人结婚,他们的 第一个孩子患有此病,那么第二个孩子也患病 的概率是___1_/4____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第3课时分离定律的题型和解题规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第3课时分离定律的题型和解题规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b.后代为 BB 的概率=B(♀)概率×B(♂)概率= 1 × 1 = 1 ; 2 24
c.后代为 Bb 的概率=b(♀)概率×B(♂)概率+B(♀)概率×b(♂)概率= 1 × 1 + 1 × 1 2 22 2
=1 。 2
即后代表现为白色的概率为 1 + 1 = 3 ,后代表现为黑色的概率为 1 。
可见后代表现为白色的概率是 3 ,黑色的概率是 1 。
4
4
2021/4/17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第3
15
课时分离定律的题型和解题规律课件新
②方法二: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Bb 亲本产生 B、b 配子的概率都是 1 。 2
a.后代为 bb 的概率=b(♀)概率×b(♂)概率= 1 × 1 = 1 ; 2 24
(1)由 ③或④ 组可判断 腋生 是显性性状。 (2)各杂交组合中,一定为显性纯合子的个体是 丁 。 (3)④组子代中腋生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A或Aa ,从④组子代中 取出一株腋生豌豆植株探究其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的方法是 让该豌 .
豆植株自交,得到种子,然后种植种子得到子代,待开花时观察子代植 . 株花的位置,若子代植株均为腋生花,则该豌豆植株为纯合子,即AA;若 . 子代植株既有腋生花,又有顶生花,则该豌豆为杂合子,即Aa 。(写出
简要方案)
2021/4/17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第3
11
课时分离定律的题型和解题规律课件新
[归纳总结] 显性性状的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判断 (1)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测交法)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2021/4/17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第3
12
课时分离定律的题型和解题规律课件新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第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

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第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教案

第2课时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

科学思维:理解利用假说一演绎法推理分离定律的过程及在解题中的应用,培养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以及逻辑分析能力。

2.科学探究:尝试在科学探究中运用数字统计方法;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并应用于实践中。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1.模拟内容用具或操作模拟对象或过程甲、乙两个小桶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雌、雄配子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2.操作步骤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过程2.分离定律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总与预期相符。

()2.符合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3.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5.分离定律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

()[答案]1.×提示: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相符。

当二者相符时,假说就是正确的,不相符时,还需对假说进行修正,再进一步进行实验检验。

2.√3.×提示:测交方法既可以检测待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又可以检测其形成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4.√ 5.√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1.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目的(1)测定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2)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

强调:测交实验除上述两种作用外,还可用于验证分离定律及判断某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2.“假说—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的内容(1)属于假说的内容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3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及实践应用课件新人教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1.3分离定律的解题规律及实践应用课件新人教必修2
③填充法:先根据亲代性状表现写出能确定的遗传因子,显性 性状遗传因子组成可用 A_来表示,隐性性状遗传因子组成只有一 种 aa。根据子代中一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出未知部分 即可。
2.遗传概率的计算 (1)用经典公式计算:概率=(某性状或遗传因子组合数/总组合 数)×100%。 (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 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相关个体的概率相
方法一:用分离比直接推出 Aa×Aa→ : :aa= : :1,后代为白色的概率 为34。
方法二:用配子的概率计算
Aa 亲本产生 A、a 配子的概率都是12,则: ①后代为 AA 的概率=12×12=14; ②后代为 Aa 的概率= A(卵细胞)概率×a(精子)概率+ a(卵细 胞)概率×A(精子)概率=12×12+12×12=12; 所以,后代是白色的概率是34。 答案:34。
自主 互动 探究 探究点一 分离定律的解题思路、规律方法与题型
1.分离定律中的推断问题(以 A、a 为例)
分离定律的推断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正推类和逆推类。
(1)由亲本推断子代遗传因子组成与性状表现(正推类),填写下表:
亲本
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
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
AA×AA
AA
AA×Aa
:Aa= :1
全为显性
AA×aa
Aa
Aa×Aa
: :aa= : :1 显性 :隐性= :1
Aa×aa
:aa= :1
显性 :隐性= :1
aa×aa
aa
全为隐性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遗传因子组成与性状表现(逆推类)
①分离比法:运用上表直接逆推,如
后代显隐性关系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1.2 分离定律相关题型突破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1.2 分离定律相关题型突破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1.1.2 分离定律相关题型突破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1、结合实例,强化对分离定律的认识和理解。

2、掌握分离定律常见题型的解题思路方法。

学习疑问学习建议题型一性状的显、隐性的判断方法设A、B为一对相对性状(1)定义法(或杂交法)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若AB→B,则B为显性,A 为隐性。

若AB→既有A,又有B,则无法判断显隐性。

(2)自交法若AA,则A为纯合子,判断不出显隐性。

若A既有A,又有B,则A为显性,B为隐性。

若B既有A,又有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xx高考海南卷)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1、大豆的紫花和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题型二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实验鉴别方法区分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原则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

对于植物来说,实验鉴别的方法有三种: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要确定一株高茎豌豆甲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A、选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B、选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为高茎,则甲为纯合子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D、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2、下列各项实验中应采取的最佳交配方法分别是()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为纯合子②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③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纯合度④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A、杂交、测交、自交、测交B、测交、自交、自交、杂交C、杂交、测交、自交、杂交D、测交、测交、杂交、自交题型三杂合子连续自交的遗传效应1、Dd自交后代中隐性性状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为dd,而显性性状个体却有DD和Dd两种遗传因子组成。

2024春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

2024春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2课时分离定律的应用及解题

[实例] 一对夫妇均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都有一个患白化 病的兄弟。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 解答此题分三步进行(用A、a表示遗传因子)
【针对训练】
1.人的无耳垂对有耳垂是显性,一对无耳垂的夫妇生了4个孩子,3个孩子有
耳垂、1个孩子无耳垂。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知能深化】
[例1] 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时,让纯合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的F2进一步自交
产生F3植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
B.F2高茎植株中2/3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C.F2杂合子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
D.F3植株中的高茎与矮茎均为纯合子
[解析] 由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1∶2∶1可知,F2中纯 合子(DD、dd)占1/2,故F2一半的植株自交时能够稳定遗传,A正确;F2高茎植株 中遗传因子为DD的个体占1/3、Dd的个体占2/3,故F2高茎植株中2/3的个体不能 稳定遗传,B正确;F2杂合子(Dd)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为3∶1,C正确;F3植株中高 茎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DD或Dd,D错误。
答案:A
题型(二) 遗传概率的计算
【知能深化】
[例1]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和蓝色,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
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和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
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概率是
()
A.1/2
B.1/4
C.1/8
D.1/6
[解析] 设控制褐眼和蓝眼的遗传因子为A、a,则蓝眼男人的遗传因子组成 为aa;褐眼女人的母亲是蓝眼,所以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这对夫妇生下蓝眼 女孩的概率是1/2×1/2=1/4。

2020版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微专题突破 遗传定律中遗传特例分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20版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微专题突破 遗传定律中遗传特例分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微专题突破遗传定律中遗传特例分析1.分离定律异常分离比问题(1)当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如两只杂合黑豚鼠杂交,生下的4只小豚鼠不一定符合3黑∶1白的性状分离比,有可能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也有可能既有黑色又有白色,甚至还可能出现3白1黑。

(2)某些致死遗传因子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①隐性致死:指遗传因子组成为隐性纯合子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

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异常,使人死亡;植物中的白化遗传因子,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从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②显性致死:指显性遗传因子具有致死作用,如人的神经胶质症遗传因子(皮肤畸形生长,智力严重缺陷,出现多发性肿瘤等症状)。

显性致死又分为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

③配子致死:指致死遗传因子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配子的现象。

④合子致死:指致死遗传因子在胚胎时期或幼体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的现象。

(3)不完全显性: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的显性表现形式,如紫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红色花(RR)与白色花(rr)杂交产生的F1为粉红花(Rr),F1自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红花、粉红花、白花,性状分离比为1∶2∶1。

2.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A 与B 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1.金鱼草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 为红色,Aa 为粉红色,aa 为白色。

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 1,F 1自交产生F 2。

下列关于F 2个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B .白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C .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D .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解析】AA×aa→F1(Aa,粉红色)→F2(1/4AA红色,1/2Aa粉红色、1/4aa白色),故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

【答案】 C2.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如下现象。

2024春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分离定律的发现教师用

2024春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分离定律的发现教师用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解读章首图文培养学习志向·勇担社会责任对章首页的设计可从三个方面理解领悟:(1)图片设计,在孟德尔数学计算手迹的章题图上,叠加着孟德尔年轻时的肖像,古旧的淡黄底色,无形中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凝重。

从这样的画面中同学们可想象一百多年前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的意境,体会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艰辛。

(2)章首页引言中的问题:“遗传因子是什么?”“基因为什么曾叫遗传因子?”同学们可将遗传因子和已知的基因名词挂钩,积极探求遗传因子背后的故事。

(3)简洁的小诗不仅点出了本章的主要内涵,即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探索精神,还引领同学们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理清本章架构初识概念体系·具备系统思维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分离定律的发现学有目标——课标要求必明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1.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通过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的科学思维,体会假说—演绎法和孟德尔的创新思维。

3.认同在科学探究中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提出新概念以及应用符号体系表达概念的重要性。

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在测交实验中,性状分离比为1∶1。

4.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并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主干知识梳理】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和操作方法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品种特点相应优势自花传粉,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遗传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2.杂交实验的一般操作方法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写出下列各符号的含义P F1F2×⊗♀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父本 母本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相关说明①具有相对性状②⎩⎪⎨⎪⎧显性性状是高茎隐性性状是矮茎③F 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④F 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约为3∶1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微专题一 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遗传因子的发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PPT课件

《微专题一 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遗传因子的发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PPT课件
7
[解题过程] —根据两性亲本各自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比例,分别求出两性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
的种类及比例 雌性亲本中,AA、Aa 和 aa 分别占 1/4、1/2 和 1/4,它们所产生的雌配子中,A 所占 比例为 1/4+1/2×1/2=1/2,a 所占的比例为 1/4+1/2×1/2=1/2,即 1/2A 和 1/2a; 雄性亲本中,AA、Aa 和 aa 分别占 1/5、1/2 和 3/10,它们所产生的雄配子中,A 所占 比例为 1/5+1/2×1/2=9/20,a 所占的比例为 3/10+1/2×1/2=11/20,即 9/20A 和 11/20a。
14
微考点2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定
15
[典例2] 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 错误的是() A.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 B.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 C.甲×乙→甲∶乙=1∶1→甲为显性性状 D.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 至少有两种花粉→杂合子
16
解析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 这是显性性状的概念, A正确; 甲×甲→ 甲+乙→乙为隐性性状, 用性状分离的概念判断显隐性, B正确; 据结果只可确 定亲本组合类型属于测交类型, 但不能确定甲、乙的显隐性关系, C错误; 花粉 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 至少有两种花粉→杂合子, 用配子法判断显隐 性关系, D正确。 答案C
8
—然后,利用棋盘法列出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概率
雄配子
9/20A 11/20a
雌配子
1/2A
1/2a
9/40AA 9/40Aa 11/40Aa 11/40aa
所以, 该群动物自由交配所产生的后代中, 黑毛所占的比例为9/40+9/40+11/40= 29/40, 白毛所占比例为11/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专题一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与攻略微考点1 自由交配与杂合子连续自交问题1.杂合子连续自交问题(1)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杂合子、纯合子、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的比例分别是多少?[解题过程]每一代中,P AA=P aa,且P AA+P Aa+P aa=1;由于F1中P Aa=1/2,F2中P Aa=1/4,F3中P Aa=1/8,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可知:F n中,P Aa=12n ,P AA=P aa=[1-12n]/2答案杂合子比例为12n,纯合子比例为1-12n,显性纯合子比例=隐性纯合子比例=[1-12n]/2。

[规律总结]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的结果可用下列曲线表示:曲线①表示纯合子(AA和aa)所占比例,曲线②表示显性(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曲线③表示杂合子所占比例。

(2)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自交n代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分别是多少?[解题过程]每一代中,P AA +P Aa =1;由于F 1中P Aa =2/3,F 2中P Aa =2/5,F 3中P Aa =2/9,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可知:F n 中,P Aa =2/(2n+1),P AA =1-2/(2n +1)=(2n -1)/(2n +1)答案 纯合子比例为2n -12n +1,杂合子比例为22n +1。

2.自由交配类问题的计算方法当同性别亲本均只有一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时,自由交配就相当于杂交。

但是当一方或双方亲本有两种以上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时,就需要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计算:例如:某动物的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受一对遗传因子A 和a 控制。

现有该动物的一群个体,其中雌性400只,雄性100只。

雌性个体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有100只,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有200只,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有100只;雄性个体中,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有20只,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有50只,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有30只。

现让该群动物自由交配,求所产生的后代中黑毛与白毛各自占多大比例?[解题过程]—根据两性亲本各自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比例,分别求出两性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雌性亲本中,AA 、Aa 和aa 分别占1/4、1/2和1/4,它们所产生的雌配子中,A 所占比例为1/4+1/2×1/2=1/2,a 所占的比例为1/4+1/2×1/2=1/2,即1/2A 和1/2a ;雄性亲本中,AA 、Aa 和aa 分别占1/5、1/2和3/10,它们所产生的雄配子中,A 所占比例为1/5+1/2×1/2=9/20,a 所占的比例为3/10+1/2×1/2=11/20,即9/20A 和11/20a 。

—然后,利用棋盘法列出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概率雌配子1/2A 1/2a 雄配子9/20A 9/40AA 9/40Aa11/20a 11/40Aa 11/40aa所以,该群动物自由交配所产生的后代中,黑毛所占的比例为9/40+9/40+11/40=29/40,白毛所占比例为11/40。

[典例1] 已知一批遗传因子组成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A.5∶1、5∶1B.8∶1、8∶1C.6∶1、9∶1D.5∶1、8∶1解析玉米间行种植进行随机受粉,可利用配子法计算:由于AA∶Aa为1∶2,则A配子占2/3,a配子占1/3。

配子随机结合利用棋盘法:雌配子2/3A 1/3a 雄配子2/3A 4/9AA 2/9Aa1/3a 2/9Aa 1/9aa即A_∶aa=8∶1;豌豆为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间行种植并不会改变豌豆的自交,子一代aa的概率=2/3×1/4=1/6,A_的概率=1-1/6=5/6,则A_∶aa=5∶1。

答案 D[一题多变] 有一批玉米,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1∶2∶3,则这批玉米自交和自由交配,子代中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提示三种遗传因子组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AA占1/6,Aa占1/3,aa占1/2。

自交结果是:1/6AA的自交后代是1/6AA,1/2aa自交后代是1/2aa,1/3Aa的自交后代是1/12AA、1/6Aa和1/12aa,隐性个体占7/12,显性个体占5/12,所以显性∶隐性=5∶7。

自由交配的结果是:无论是精子还是卵细胞,含A的配子占的比例=1/6+1/3×1/2=1/3;含a的配子占的比例=1/2+1/3×1/2=2/3。

配子随机结合利用棋盘法:雌配子雄配子1/3A 2/3a 1/3A1/9AA 2/9Aa 2/3a 2/9Aa 4/9aa所以子代中显性个体占5/9,隐性个体占4/9,显性∶隐性=5∶4。

[对点练1] 请回答下列问题:(1)杂合子Aa 连续随机交配n 次,杂合子、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的比例分别是多少? 提示 杂合子比例为1/2,显性纯合子比例为1/4,隐性纯合子比例为1/4。

(2)杂合子Aa 连续随机交配n 代,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后,显性个体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分别是多少?提示 纯合子比例为nn +2,杂合子比例为2n +2。

微考点2 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定[典例2] 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B.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C.甲×乙→甲∶乙=1∶1→甲为显性性状D.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有两种花粉→杂合子解析 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这是显性性状的概念,A 正确;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用性状分离的概念判断显隐性,B正确;据结果只可确定亲本组合类型属于测交类型,但不能确定甲、乙的显隐性关系,C错误;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有两种花粉→杂合子,用配子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正确。

答案 C【方法总结】3种交配方式微考点3 预测子代患某种遗传病概率的方法如:一对夫妇表现正常,且他们的双亲也都正常,但双方各有一个患白化病的兄弟。

求他们婚后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有多大。

(遗传因子用A、a表示)[解题过程]—根据(或画出)遗传系谱,确定患病性状的显隐性画出本题相关的遗传系谱如下:丈夫的父母表现正常,丈夫的兄弟患白化病,典型的“无中生有”,所以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正常为显性性状。

—确定双亲遗传因子组成白化病为隐性性状,丈夫的兄弟患病,故其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利用隐性纯合突破法,可知丈夫的父母均至少含有1个a,根据题意丈夫的父母均表现正常,所以丈夫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同理,可推出妻子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也均为Aa。

丈夫的父母婚配产生AA、Aa和aa后代的概率理论上分别为1/4、1/2和1/4;但丈夫表现正常,所以其不可能为aa,只可能为AA或者Aa,所以要引起概率重算,丈夫为AA的实际概率=(1/4)/(1/4+1/2)=1/3,为Aa的实际概率=(1/2)/(1/4+1/2)=2/3;同理,可求出妻子为AA的实际概率为1/3,为Aa的实际概率为2/3。

—计算出子代特定性状表现个体出现的概率丈夫和妻子理论上有4种婚配组合:①1/3AA×1/3AA;②1/3AA×2/3Aa;③2/3Aa×1/3AA;④2/3Aa×2/3Aa。

①②③种婚配组合生出aa后代的概率均为0,第④种婚配组合生出aa后代的概率=2/3×1/2a·2/3×1/2a=1/9aa。

所以这对夫妻婚后生出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0+0+0+1/9=1/9。

【方法总结】概率重算的条件和方法(1)条件:某一事件理论上共有n种可能,它们发生的概率分别为a1、a2、……、a n,a1+a2+…+a n=1;但实际上只有m(m<n)种可能;(2)方法:第m种可能实际发生的概率=a m/(a1+a2+…+a m)。

[典例3] 下图为一个人类白化病遗传的家族系谱图,6号和7号遗传因子组成相同,8号和9号遗传因子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请根据图回答:(1)白化病是由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2)6号为纯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9号是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

(3)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概率为________。

(4)如果6号和9号个体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若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1)隐性(2)0 2/3 (3)1/4 (4)1/6 1/4[一题多变] (1)Ⅰ-1和Ⅰ-2一定是杂合子吗?为什么?提示是,因为他们生育有一个患病的儿子。

(2)Ⅰ-1和Ⅰ-2再生育一个和Ⅱ-6性状表现一样的孩子的概率是多大?提示3/8,生育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3/4,但Ⅱ-6是一个正常的女孩,正常后代中男女各占1/2,故生育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是3/8。

【方法总结】(1)根据遗传系谱图,判定某些遗传病显隐性的方法如图甲,两个有病的双亲生出无病的孩子,即“有中生无”,则该病肯定是显性遗传病;如图乙,两个无病的双亲生出有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则该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2)遗传系谱的书写规范:①世代:Ⅰ、Ⅱ、Ⅲ等;②个体编号:1、2、3等;③个体之间的关系:“○─□”表示夫妻关系;“│”表示亲子代关系;“┌┐”表示兄弟姐妹关系;④图例:“○正常女性,□正常男性,●患病女性,■患病男性”。

[对点练2] 囊性纤维病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患病对正常为隐性,受一对遗传因子B和b 控制。

一对夫妇丈夫表现正常,但有一个患该病的哥哥;妻子患有该病;该夫妇的父母均表现正常。

这对夫妇生出患有该病的孩子的几率为( )A.0B.1/3C.1/2D.2/3解析丈夫的哥哥患有该病,其遗传因子组成为bb,根据隐性纯合突破法,可知丈夫父母的遗传因子组成均为Bb;丈夫表现正常,因此其遗传因子为BB的概率为1/3,为Bb的概率为2/3。

妻子患有该病,遗传因子组成为bb。

所以这对夫妻生出一个患有该病孩子的几率等于2/3×1/2bb=1/3bb。

答案 B微考点4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经典分离比出现的条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理论上的3∶1的性状分离比,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典例4] 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是( )A.1∶1∶1B.4∶4∶1C.2∶3∶1D.1∶2∶1解析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说明雄配子中D、d的比例是2∶1,而雌配子中D、d的比例为1∶1,所以用棋盘法即可求得:DD∶Dd∶dd=2∶(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