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指导原则(2020年修订版)
同种异体及异种组织修复材料:如何选用适宜的病毒灭活工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文章编号:2095-4344(2019)14-02261-08 2261·综述·www.CRTER .org白玉龙,男,1989年生,甘肃省张掖市人,汉族,主要从事组织再生医用材料研究。
通讯作者:赵彦涛,副研究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北京市 100048;北京市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 100048文献标识码:A稿件接受:2018-12-17Bai Yulo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048, China; Beij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Orthopedics Implants, Beijing 100048,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o Yantao, Associate researcher,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048, China; Beij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Orthopedics Implants, Beijing 100048, China同种异体及异种组织修复材料:如何选用适宜的病毒灭活工艺白玉龙1,2,高玉凤1,2,衷鸿宾1,2,赵彦涛1,2,郭睿洲1,2,李 利1,2 (1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北京市 100048;2北京市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 100048)DOI:10.3969/j.issn.2095-4344.1649 ORCID: 0000-0002-8774-9027(白玉龙)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同种异体及异种组织修复材料:通过合法/正规途径获取的同种(捐献者)及异种(动物)组织,经过深低温冷冻、脱细胞、灭菌等工艺处理制备而成的用于人体组织缺损修复的生物材料,硬组织修复材料,如:同种异体骨材料、脱钙骨基质、异种煅烧骨等;软组织修复材料,如:同种/异种脱细胞真皮、同种异体神经、肌腱、羊膜等。
6血管介入类医疗器械的技术审评要求及常见问题分析
40
按照《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规定编制 不建议包括不必要的内容,如生物学 明确各型号及各规格之间的所有区别(必要时可附相应图示进
行说明)
41
所有要求均是对于终产品 性能指标
不应低于产品适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如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中的内容引用国家标准、行业
14
设计原理及工作原理 通过医学理论、病变解剖结构特征、预期风险和受益、 产品结构示意图、使用方法、操作图示等详述产品的设 计原理及工作原理,论证器械设计证据
15
16
产品特征 重点描述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产品特征;提供区别于 其他同类产品的产品特征的设计依据
17
结构组成及图示 明确说明产品结构组成,包含配合使用的附件 产品结构复杂的,应分别描述组成产品的各组件;以主器械、 主器械组件、附件、附件组件分别展开描述 提供产品的工程结构图,必要时提供整体剖面结构图,典型 位置应提供局部工程结构图及剖面结构图 结构图示中应标明重要尺寸信息,测量位置(如适用)应明 确
38
观察时间点的确定依据 实验方法描述 研究指标结果分析,适用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案偏离
分析 实验结论 动物实验中的病理切片应提供彩色图片
39
动物模型的选择 根据实验目的来进行选择,猪、绵羊、兔子、大鼠 如选择的动物模型对于产品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分析具有缺 陷,应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进行详细说明
26
报告中应至少包含以下要素: ▪ 实验用规格、型号选择的依据 ▪ 各验证项目中实验样本数量的确定依据,适用项目宜 结合统计学考虑 ▪ 实验结果分析,统计学分析(如适用)、方案偏离分 析 ▪ 客观结论
医疗器械 指导原则清单
编号指导原则状态发布日期1气管插管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09-03-18 2B型超声诊断设备(第二类)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09-06-18 3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现行2009-12-30 4自测用血糖监测系统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现行2010-10-18 5接触镜护理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1-03-24 6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1-03-24 7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准确度—方法学比对)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1-03-24 8体外诊断试剂分析性能评估(准确度—回收试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1-03-24 9肿瘤标志物类定量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现行2011-03-24 10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1-03-24 11乳房植入体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1-03-24 12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现行2011-04-11 13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1-05-11 14天然胶乳橡胶避孕套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1-05-11 15一次性使用手术衣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1-05-11 16流行性感冒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现行2011-12-23 17流行性感冒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现行2011-12-23 18麻醉机和呼吸机用呼吸管路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2-05-10 19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01-04 20发光免疫类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01-04 21核酸扩增法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01-04 22金标类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01-04 23生物芯片类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01-04 24一次性使用透析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01-04 25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05-17 26病原体特异性M型免疫球蛋白定性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05-172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试剂临床研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05-17 28流式细胞仪配套用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05-17 29疝修补补片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10-12 30负压引流装置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10-23 31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包类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10-23 32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产品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10-23 33义齿制作用合金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10-23 34鼻氧管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3-10-23 35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4-03-13 36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及G型免疫球蛋白抗现行2014-03-13 37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突变检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4-03-13 38药物滥用检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4-03-13 39软性亲水接触镜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现行2014-04-17 40硬性角膜接触镜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现行2014-04-17 41心脏射频消融导管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4-05-14 42牙科树脂类充填材料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4-05-14 43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4-05-14 44一次性使用血液分离器具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4-05-14 45血液透析浓缩物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4-05-14 46金属接骨板内固定系统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4-05-14 47医用口罩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4-05-20 48一次性使用引流管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4-05-20 49一次性使用皮肤缝合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4-05-20 50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现行2014-05-30 51植入式心脏电极导线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4-06-04 52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现行2014-09-11 53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现行2014-09-1154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抗体试剂及检测试剂盒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5-04-17 55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现行2015-05-19 56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5-07-15 57影像型超声诊断设备新技术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5-07-15 58医疗器械软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5-08-05 59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核酸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5-09-21 60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测定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5-11-26 61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5-11-26 62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及基因分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5-11-26 63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5-11-26 64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5-12-31 65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设备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5-12-31 66影像型超声诊断设备(第三类)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5年修订版)现行2015-12-31 67一次性使用膜式氧合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1-14 68α-氰基丙烯酸酯类医用粘合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1-14 69可吸收止血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1-18 70腹腔、盆腔外科手术用可吸收防粘连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1-18 71透明质酸钠类面部注射填充材料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1-18 72高频手术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06 73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第三类)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 74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 75脉搏血氧仪设备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现行2016-02-06 76治疗呼吸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06 77强脉冲光治疗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06 78磁疗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 79电子血压计(示波法)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 80X射线诊断设备(第二类)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81尿液分析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 82凝血分析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 83半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 84生化分析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 85血糖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 86血液透析用制水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 87牙科综合治疗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 88医用雾化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 89助听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 90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06 91医学图像存储传输软件(PACS)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26 92正压通气治疗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26 93大型蒸汽灭菌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26 94腹膜透析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26 95医用内窥镜冷光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26 96振动叩击排痰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26 97碱性磷酸酶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26 9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试剂(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现行2016-02-26 99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26 100大便隐血(FOB)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现行2016-02-26 101缺血修饰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26 102肌酸激酶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2-26 103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26 10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试剂盒(酶法)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26 105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26 106促甲状腺素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26 107甘油三酯测定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26108唾液酸检测试剂盒(酶法)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26 109β2-微球蛋白检测试剂盒(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2-26 110牙科种植体(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6年修订版)现行2016-04-14 111牙科基托聚合物材料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4-14 112一次性使用脑积水分流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4-14 113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4-14 114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4-14 115椎间融合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4-14 116人红细胞反定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09-26 117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管路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11-02 118眼科超声乳化和眼前节玻璃体切除设备及附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6-12-06 119人工耳蜗植入系统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现行2017-01-04 120光固化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1-10 121体外除颤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1-10 122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1-10 123医用磁共振成像系统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1-10 124医疗器械网络安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1-20 125钙磷/硅类骨填充材料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1-22 126中心静脉导管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1-22 127袜型医用压力带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1-22 128髋关节假体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2-10 129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2-10 130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耐药基因突变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2-13 131电动病床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2-17 132腹腔镜手术器械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2-17 133手术无影灯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2-17 134人工耳蜗植入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2-28135可见光谱治疗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3-10 136纤维内窥镜(第二类)注册技术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3-10 137硬管内窥镜(第二类)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3-10 138注射泵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3-10 139手术电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3-10 140医用电子体温计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3-10 141半导体激光治疗机(第二类)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3-10 142腔镜用吻合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3-13 143牙科纤维桩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3-13 144聚氨酯泡沫敷料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3-13 145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高通量测序法)注现行2017-03-30 146超声多普勒胎儿心率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4-24 147电动牵引装置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4-24 148电动手术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4-24 149影像型超声诊断设备(第二类)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4-24 150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货架有效期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5-12 151牙科种植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8-02 152红外乳腺检查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9-05 153医用臭氧妇科治疗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9-05 154骨组织手术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9-05 155酶标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9-25 156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9-25 157动态血压测量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09-25 158心电图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9-25 159病人监护产品(第二类)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09-25 160红外线治疗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11-02 161医用控温毯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11-02162中频电疗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11-02 163脉搏血氧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11-02 164牙科手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11-02 165超声多普勒胎儿监护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11-02 166超声理疗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11-02 167超声洁牙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11-02 168视野计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11-02 169防褥疮气床垫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11-02 170超声骨密度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1-06 171电动轮椅车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1-06 172耳腔式医用红外体温计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1-06 173医用吸引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11-06 174小型分子筛制氧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11-06 175医疗器械注册单元划分指导原则现行2017-11-17 176小型蒸汽灭菌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06 177动态心电图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06 178血管内球囊扩张导管用球囊充压装置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06 179验光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06 180中央监护软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06 181紫外治疗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06 182生物显微镜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现行2017-12-06 183裂隙灯显微镜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06 184输液泵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现行2017-12-06 185电动洗胃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12-06 186全自动血型分析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14 187ABO、RhD血型抗原检测卡(柱凝集法)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14 188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扩增检测试剂盒(荧光原位杂交法)注册技术现行2017-12-14189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14 190治疗呼吸机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18 191子宫内膜去除(热传导、射频消融)设备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18 192促黄体生成素检测试剂(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18 193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检测试剂(胶体金免疫层析现行2017-12-18 194电解质钾、钠、氯、钙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18 19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18 196胱抑素C测定试剂(胶乳透射免疫比浊法)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18 197移动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7-12-22 198动物源性医疗器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现行2017-12-25 199全血及血液成分贮存袋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1-03 200一次性使用输注泵(非电驱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1-03 201血液浓缩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1-03 202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现行2018-01-04 203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1-04 20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1-08 205尿液分析试纸条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1-08 206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1-08 207胰岛素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1-08 208C-肽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1-08 209载脂蛋白A1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1-08 210载脂蛋白B测定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1-08 211D-二聚体测定试剂(免疫比浊法)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1-08 212接受医疗器械境外临床试验数据技术指导原则现行2018-01-10 213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2-01 214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基因检测试剂(PCR法)注册技术审查现行2018-02-11 215幽门螺杆菌抗原/抗体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2-11216抗人球蛋白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2-11 217肠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2-11 218超声软组织切割止血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2-11 219眼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2-26 220眼科飞秒激光治疗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3-16 221眼科超声诊断设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3-16 222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3-16 223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3-16 224硬性光学内窥镜(有创类)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3-16 225口腔曲面体层X射线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4-11 226气腹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4-17 227医用低温保存箱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4-17 228电子尿量计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4-17 229电子阴道显微镜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4-17 230软性接触镜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4-25 231人类体外辅助生殖技术用液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4-25 232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现行2018-05-04 233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现行2018-05-04 234手术显微镜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5-10 235医用洁净工作台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5-10 236眼压计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5-10 237脉搏波速度和踝臂指数检测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5-10 238麻醉咽喉镜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5-25 239内镜清洗消毒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5-25 240睡眠呼吸监测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05-25 241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审批申报资料编写指导原则现行2018-06-04 242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现行2018-06-29243软性接触镜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现行2018-06-29 244鼻饲营养导管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修订)现行2018-08-28 245一次性使用无菌导尿管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修订)现行2018-08-28 246定制式义齿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修订)现行2018-08-28 247用于罕见病防治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10-12 248骨科外固定支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修订)现行2018-10-25 249一次性使用医用喉罩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修订)现行2018-10-25 250骨水泥套管组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10-25 251护脐带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修订)现行2018-11-07 252全瓷义齿用氧化锆瓷块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修订)现行2018-11-07 253手动轮椅车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11-07 254外科纱布敷料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修订)现行2018-11-28 255吻(缝)合器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8年修订)现行2018-11-28 256一次性使用吸痰管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11-28 257一次性使用胆红素血浆吸附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12-10 258一次性使用活检针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12-10 259医用激光光纤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8-12-17 260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现行2019-02-25 261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现行2019-02-25 262经导管植入式人工主动脉瓣膜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现行2019-02-25 263眼科高频超声诊断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2-28 264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2-28 265麻醉机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2-28 266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临床评价指导原则现行2019-02-28 267脑利钠肽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3-05 268总甲状腺素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3-05 269孕酮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3-05270降钙素原检测试剂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3-05 271人工晶状体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现行2019-03-18 272透明质酸钠类面部注射填充材料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现行2019-03-18 273用于角膜制瓣的眼科飞秒激光治疗机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现行2019-03-18 274牙科车针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4-03 275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4-03 276一次性使用皮肤缝合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9年修订)现行2019-04-03 277医疗器械动物实验研究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第一部分:决策原则现行2019-04-18 278腹腔内置疝修补补片动物实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4-18 279有源医疗器械使用期限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5-08 280离心式血液成分分离设备临床评价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5-10 281合成树脂牙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5-20 282宫内节育器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5-20 283植入式给药装置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现行2019-05-20。
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19年修订)(征求意见稿)一、前言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是以同种来源组织为原料经加工或组成的产品。
我国目前对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组织供体的病毒筛选多采用检测血清中病毒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方法,其中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还要求检测血清中的病毒核酸。
但是,尽管对供体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仍然存在漏检和未知病毒污染的风险,以及生产过程中带入外源病毒的风险。
因此,要求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病毒灭活工艺,并对病毒灭活工艺的有效性进行科学的验证。
本指导原则是对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特定病毒灭活工艺的效果进行验证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如采用的病毒灭活工艺及相关参数等,并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评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本指导原则为2011年发布的《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修订版。
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修改指导原则中相关语言描述;完善指示病毒类型及举例的相关描述;调整病毒灭活/去除有效性验证的原则。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特定病毒灭活工艺的效果进行验证的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
三、基本要求(一)常用的病毒灭活方法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病毒灭活有多种方法,企业应根据产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病毒灭活工艺。
采用病毒灭活工艺应综合考虑以下问题,包括病毒灭活效果的验证;病毒灭活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病毒灭活工艺本身的公认性、可靠性、重现性、易放大性及经济性。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指导原则第1部分:总则(2020年整理).pdf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指导原则第1部分:总则(2020年整理).pdf附件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指导原则第1部分:总则(征求意见稿)一、前言本指导原则的制定,旨在指导医疗器械行业对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进行合理充分的生物学评价,以确定人体与器械部件材料接触是否会产生毒性。
本指导原则主要依据GB/T 16886系列标准,参考美国FDA 的指南文件,结合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和审查指南的通知》进行编写。
GB/T 16886系列标准是等同转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ISO 10993)系列标准。
该系列标准的第1部分《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为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提供了一个框架,也可用于指导生物学试验的选择。
现行的GB/T 16886.1-2011标准,已将重点从如何执行生物学试验转变为通过现有信息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生物学试验。
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应着眼于优先通过化学成分的分析和采用体外模型的方法,使试验动物的数量和接触情况最小化。
医疗器械的生物学评价,应提供最终使用状态器械的生物相容性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风险管理过程或生物相容性测试(使用体外和体内模型)和/或充足的化学表征结合补充的生物相容性信息获得,信息应能充分揭示器械生物相容性的风险。
本指导原则提供了与使用GB/T 16886.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评价与试验》相关的更多信息,以支持医疗器械的注册申请。
本指导原则将由正文和8个附件组成:附件1:生物学评价终点附件2:生物学评价流程图附件3:术语附件4:用于生物相容性评价的器械主文件附件5:组件和器械文件示例附件6:文献检索和筛选附件7:生物学试验报告附件8:生物学评价总结表本指导原则及其附件仅适用于对与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无菌或未灭菌医疗器械进行生物学评价。
对于特定类型器械应遵循更具有器械针对性的标准,如牙科器械应考虑YY/T 0127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反之,一些针对特定器械的指导原则包含了与生物相容性评价相关的建议,应结合GB/T 16886.1进行考虑,例如血液透析器。
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
附件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2022年修订版)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进行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稳定性研究及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稳定性研究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
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注册申请人和技术审评人员使用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审评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采用,但宜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如果有其他法规和指导性文件涉及某类医疗器械稳定性研究的具体规定,建议注册申请人结合本指导原则一并使用。
药械组合医疗器械中药物部分稳定性研究还宜参考药品相关指导性文件。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本指导原则是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货架有效期注册申报资料指导原则》(2017年修订版)的再修订版。
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稳定性研究及相关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
稳定性研究一般包含货架有效期、使用稳定性和运输稳定性。
无源非植入性医疗器械根据产品实际情况和风险分析结果参照适用部分执行。
货架有效期和运输稳定性研究包含器械本身性能稳定性和包装性能稳定性两方面。
当医疗器械材料比较稳定时,宜主要考虑包装稳定性的验证。
若某一医疗器械的产品性能和包装性能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显著性改变,则可能不需进行货架有效期验证。
二、注册审查要点(一)货架有效期研究1.货架有效期影响因素影响医疗器械货架有效期的因素有很多,此处列举了部分与无源植入性医疗器械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外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储存条件,例如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情况、气压、污染等;- 运输条件,例如运输过程中的震动、冲撞。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检查评定标准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检查评
定标准(试行)
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的要求,为了规范对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现场检查工作,统一检查要求,制定本评定标准。
一、检查评定方法
(一)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须根据申请检查的范围,按照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确定相应的检查范围和内容。
(二)植入性医疗器械检查项目共305项,其中重点检查项目(条款前加“*”)35项,一般检查项目270项。
(三)现场检查时,应对所列项目及其涵盖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并对不符合事实做出描述,如实记录。
其中:
严重缺陷项:是指重点检查项目不符合要求。
一般缺陷项:是指一般检查项目不符合要求。
不适用项:是指由于产品生产的要求和特点而出现的不适用检查的项目。
(该项目企业应当说明理由,检查组予以确认)
一般缺陷率=一般缺陷项目数/(一般检查项目总数-一般检查项目中不适用项目数)×100%。
2020版《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目录一、概述 (3)二、注射剂湿热灭菌工艺 (4)(一)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 (4)1.湿热灭菌工艺的确定依据 (4)2.微生物污染的监控 (7)(二)湿热灭菌工艺的验证 (9)1.物理确认 (9)2.生物学确认 (13)3.基于风险评估的验证方案设计 (16)三、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 (16)(一)无菌生产工艺的研究 (16)1.除菌过滤工艺的研究 (16)2.无菌分装工艺的研究 (18)(二)无菌生产工艺的验证 (18)1.除菌过滤工艺验证 (19)2.无菌工艺模拟试验 (21)1/ 29四、附件 (24)五、参考文献 (27)2/ 291一、概述2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3剂和原料药,一般包括注射剂、无菌原料药及滴眼剂等。
4从严格意义上讲,无菌药品应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但由5于目前检验手段的局限性,绝对无菌的概念不能适用于对6整批产品的无菌性评价,因此目前所使用的“无菌”概念,7是概率意义上的“无菌”。
特定批次药品的无菌特性只能通8过该批药品中活微生物存在的概率低至某个可接受的水平,即无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 SAL)来表征,910而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需通过合理设计和全面验证的灭11菌/除菌工艺过程、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以及在生产过程中12执行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予以保证。
13本指导原则主要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和标准14起草制订,重点对注射剂常用的灭菌/无菌工艺,即湿热灭15菌为主的终端灭菌工艺(terminal sterilizing process)和无16菌生产工艺(aseptic processing)的研究和验证进行阐述,17旨在促进现阶段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的开展。
18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无菌注射剂申请上市以及上市后变19更等注册申报过程中对灭菌/无菌工艺进行的研究和验证工作,相关仪器设备等的验证及常规再验证不包括在本指2021导原则的范围内。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国家药监局通告2022年第8号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正文:----------------------------------------------------------------------------------------------------------------------------------------------------国家药监局通告2022年第8号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为提高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指导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编写产品技术要求,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修订了《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现予发布。
特此通告。
附件: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国家药监局2022年2月8日附件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为提高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指导医疗器械注册人/备案人进行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写,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指导原则。
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申请注册或备案的医疗器械产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产品。
本指导原则仅对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的格式和内容提出一般要求,不对具体产品的具体要求进行规定。
指导原则中给出的示例仅供参考,相关监管机构及注册人/备案人应根据具体情形进行细化。
二、基本要求(一)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制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二)产品技术要求应采用规范、通用的术语。
如涉及特殊的术语,需提供明确定义,并写入“4.术语”部分。
直接采用相关标准、指导原则中的术语或其他公认术语的,不需要在技术要求“4.术语”部分重复列明。
不应使用与上述术语名称相同但改变了原义的自定义术语。
(三)产品技术要求中检验方法各项内容的编号原则上应与性能指标各项内容的编号相对应。
【指导原则】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20年 第17号)
附件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是对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申请人还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其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它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也可作为其他心室辅助系统的审查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一、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
适用范围分为如下两种情形:用于非长期治疗系统的适用范围为:用于为进展期难治性左心衰患者血液循环提供机械支持,含心脏移植前或恢复心脏功能—1 —的过渡治疗。
供具备心脏移植条件与术后综合护理能力的医疗机构使用,医务人员、院外护理人员以及患者须通过相应培训。
抗凝治疗不耐受患者禁用。
可用于长期治疗系统的适用范围为:用于为进展期难治性左心衰患者血液循环提供机械支持,即心脏移植前或恢复心脏功能的过渡治疗以及长期治疗。
供具备心脏移植条件与术后综合护理能力的医疗机构使用,医务人员、院外护理人员以及患者须通过相应培训。
抗凝治疗不耐受患者禁用。
二、综述资料(一)概述产品管理类别为三类,属于《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有源植入器械中的植入式循环辅助设备,类别代号为12-04-02。
按照装置的原理和结构可分为搏动泵、轴流泵(如机械轴承轴流泵)、离心泵(如磁液悬浮离心泵、流体动力轴承离心泵、全磁悬浮离心泵)等类型。
概述中应阐述产品名称确定依据。
(二)产品描述1.作用机理:描述产品作用于人体的基本原理和预期作用,如产品用于心衰患者为其提供血流动力学支持,支持期间可分担左心室的部分或全部的负荷,从而改善患者血液的全身灌注并减轻患者生理的不适。
疝修补补片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疝修补补片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疝修补补片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一、前言本指导原则旨在为申请人/生产企业进行疝修补补片的注册申报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也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系对疝修补补片的一般要求,申请人/生产企业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生产企业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所涉及的疝修补补片是指植入体内以修补疝的补片类产品,材质涵盖聚丙烯/聚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等不可吸收合成材料、聚乳酸/聚己内酯等可吸收合成材料、动物源性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复合材料等。
三、注册申报资料要求(一)产品的技术资料(适用于首次注册及变更重新注册中的相关部分)1.产品名称:产品通用名称一般为“疝修补补片”;与置入工具等一同包装的可称为“疝修补系统”。
2.注册单元划分,可考虑划分不同注册单元的情况举例:(1)不同的材质或化学成分(2)不同的适用范围,如:按照补片放置在腹腔内或腹腔外下列情况适合补片放置在腹腔内:补片置入腹腔内的腹壁疝(手术切口疝、造口疝、脐疝、白线疝、半月线疝等);食管裂孔疝;膈疝;盆底疝等。
下列情况适合补片放置在腹腔外:补片不置入腹腔内的腹壁疝(手术切口疝、造口疝、脐疝、白线疝、半月线疝等);腹股沟疝;股疝等。
3.产品适用范围:申请人应根据临床资料规范申报产品的适用范围,如描述为“该产品适用于腹膜外修补腹壁疝”,或者直接描述其诊断名称,如:“该产品适用于腹膜外修补脐疝”。
2022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详解
针对20220607~09 培训的2022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 (试行),我对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试行)中生产管理和验证方面的内容做简单的回顾性总结。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定标准(试行)第七章生产管理第五十条生产企业应当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实施所有生产过程。
:*4201 (无菌)、5001 (植入):在产品生产过程的策划前是否识别了产品的全部特性。
1 、(识别产品的特性是)工艺规程制定的前提2 、设计输入和设计输出(的依据)3、设计历史记录(DHF) (能体现产品的全部特性)4、产品最终的设计输出包括:器械、包装标示和产品创造性文档(这些都是产品策划的特性)4202 (无菌)、5002 (植入):是否识别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生产过程。
1、根据风险分析和产品特点确定(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生产过程)2、制定工艺规程、管理文件和操作文件(来控制这些有影响的过程)4203 (无菌) 、5003 (植入) :是否对生产过程制定了形成文件的程序、要求、作业指导书以及引用资料和引用的测量程序。
1、所有的材料需以企业内部文件的形式制定4204 (无菌) 、5004 (植入):是否策划了监视和测量过程,并实施了监视和测量。
1、制定生产过程控制文件,明确监视、测量程序、要求,参数设定2、记录4205 (无菌) 、5005 (植入):是否策划了放行、交付的过程和交付后活动,并予以实施。
1、制定产品放行的管理规程:按批放行2、制定放行后交付、售后服务等的要求3、实施记录第五十一条生产企业应当编制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并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
*4301 (无菌)、5101 (植入):是否确定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
1、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2 、(通过)工艺验证、设计确认(来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4302 (无菌) 、5102 (植入):是否制定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重要工艺参数验证确认的规定,并有效实施。
硬脑(脊)膜补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硬脑(脊)膜补片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一、前言本指导原则旨在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也为注册申请人进行硬脑(脊)膜补片的注册申报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系对硬脑(脊)膜补片产品非临床注册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并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指导原则是对注册申请人和审评人员的技术指导性文件,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
如果有其他科学合理的替代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订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所涉及的硬脑(脊)膜补片是指用于硬脑膜和/或硬脊膜缺损暂时或永久性修补的片状材料类产品。
材质涵盖聚四氟乙烯/聚氨基甲酸酯类等不可吸收合成材料、聚乳酸/聚己内酯等可吸收合成材料、动物源性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复合材料等。
三、注册单元划分不同的材料化学成分(不包括染料)、不同的生物来源、不同结构设计(如孔隙结构)等产品需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单元。
同时可适用于硬脑膜和硬脊膜的同一产品可作为同一注册单元申报。
四、注册申报资料要求注册申报资料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法规要求进行提供,尤其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一)综述资料1.参照《医疗器械通用名称命名规则》等相关文件规范产品通用名称。
2.阐述产品工作原理、作用机理,预期与人体接触部位、接触方式、作用时间。
3.外型结构描述及相应图示:阐述产品结构与组成并提供产品整体结构示意图、局部细节示意图(如分层结构图示)、产品清晰照片、扫描电镜检查照片(如表面结构及孔隙特性)。
4.产品基本信息示例:形状;尺寸(长度、宽度、厚度、单丝直径、孔尺寸、孔隙率等适用项目);多层补片各层间连接方式描述(如缝合、粘合等);单位面积重量(g/m2)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4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2020年修订版)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是以同种来源组织为原料加工或组成的产品。
我国目前对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组织供体的病毒筛选多采用检测血清中病毒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方法,其中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还要求检测血液中的病毒核酸。
但是,尽管对供体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仍然存在漏检和未知病毒存在的风险,以及生产过程中带入外源病毒的风险。
因此,要求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病毒灭活工艺,并对病毒灭活工艺的有效性进行科学的验证。
本指导原则是对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特定病毒灭活工艺的效果进行验证的一般要求,注册申请人应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如采用的病毒灭活工艺及相关参数等,并依据具体产品的特性确定其中的具体内容是否适用。
本指导原则是对注册申请人和审评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是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
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1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进行适时的调整。
本指导原则为2011年发布的《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修订版。
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修改指导原则中部分语言描述,如常用病毒灭活方法、染毒方法、病毒灭活效果判定、其他需考虑的问题、病毒灭活工艺的再验证等;完善指示病毒类型选择及举例的相关描述;增加病毒灭活/去除有效性验证的原则。
一、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特定病毒灭活工艺的效果进行验证的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
二、基本要求(一)常用的病毒灭活方法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病毒灭活有多种方法,企业应根据产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病毒灭活工艺。
采用病毒灭活工艺应综合考虑病毒灭活效果的验证,病毒灭活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病毒灭活工艺本身的公认性、可靠性、重现性、易放大性及经济性。
常用的病毒灭活方法举例如下。
1.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是湿热灭活法之一,利用病毒不耐热的特点,通过适当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灭活病毒。
该灭活方法可灭活脂包膜和部分非脂包膜病毒。
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在充分清洗血液及骨髓成分后,可运用该方法进行病毒灭活。
采用该方法时应—2 —考虑温度分布的均一性和灭活时间。
2.γ射线辐照灭活法γ射线辐照灭活法是主要通过破坏核酸而灭活病毒,其优点包括灭活效率高、穿透力强、剂量易控制、无有害物质残留、无明显温度升高等。
由于病毒在不同介质中对射线的抗性不同,该方法用于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的病毒灭活时,应去除产品中的宿主组织和细胞,例如同种异体骨应充分清洗血液及骨髓成分。
采用该方法时应根据产品的特性确定辐照剂量,考虑辐照剂量的分布和灭活时间。
3.过氧乙酸-乙醇灭活法过氧乙酸-乙醇灭活法可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艾滋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细小病毒等多种病毒。
其用于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病毒灭活的效果已为实验室和临床试验所证实。
过氧乙酸具有极强的病毒灭活能力,乙醇可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有助于消毒剂完全渗透入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中。
采用该方法时应严格控制产品过氧乙酸残留量及乙醇残留量,考虑灭活实际浓度和灭活时间。
4.乙醇灭活法乙醇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表面消毒剂。
该方法对多数有包膜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具有灭活作用。
在用于同种异体骨的病毒灭活时,应充分清洗血液及骨髓成分。
采用该方法时应严格控制乙醇残留量,考虑乙醇浓度和灭活时间。
(二)病毒灭活工艺的验证1.指示病毒的选择应选择医疗器械可能污染的病毒,或与该病毒理化性质相似—3 —的病毒。
病毒选择应具有代表性,需考虑病毒颗粒的大小、核酸类型以及有无包膜等方面,应考虑选择对物理和/或化学处理有明显抗性的病毒。
根据产品的特性及所采用的病毒灭活工艺,至少应选择四类指示病毒,包括有包膜RNA病毒、有包膜DNA 病毒、无包膜RNA病毒、无包膜DNA病毒,可参照下表选择适宜的指示病毒。
注册申请人应结合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考虑HIV对病毒灭活工艺的灭活抗性,确保相应剩余风险可接受。
表1 可经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传播疾病的相关病毒及可选用的指示病毒(举例)2.染毒方法由于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多为固体形态,应尽量模拟植—4 —入材料的病毒负载方式,考虑材料的结构、尺寸和致密性,以及病毒在材料中的分布情况,结合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染毒方法,可采用浸泡法染毒(若适用)。
病毒灭活零时的滴度应至少≥106TCID50/mL,可根据产品和病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浸泡温度、时间及其他条件。
3.方案设计3.1试验分组:应进行合理分组,注意设置全面的对照组,对照组的设计应能够用于判定病毒灭活效果,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
建议包括细胞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样品细胞毒性对照组(或滴定前进行细胞毒性试验)、病毒灭活方法终止对照组及试验组。
其中,病毒对照组的滴度是计算灭活量的基础,应证实其病毒的零时滴度≥106TCID50/mL。
病毒灭活方法终止效果对照组需采用稀释、中和或其他适宜方法终止病毒灭活方法的作用,其病毒滴度应与病毒对照组相当或接近,以证实病毒灭活方法能够在设定的时间终止作用。
试验组至少应有适宜的时间点(包括零时),以阐明病毒灭活的动力学,包括灭活动力学曲线。
3.2观察指标:3.2.1灭活病毒的滴度,采用细胞病变或其他适宜的指标。
3.2.2病毒灭活速率、灭活曲线。
以列表和做图的形式报告验证结果。
3.3病毒灭活效果的判定应综合判断病毒灭活的有效性,除了考虑病毒灭活的量以外,还必须考虑如下因素,审慎评价每次验证结果。
3.3.1所选择的指示病毒是否适宜,验证的设计是否合理。
3.3.2病毒滴度降低量:病毒灭活零时的滴度为污染了病毒—5 —的组织释放的病毒量,通过与病毒灭活后测定的残留病毒量比较,计算出该方法实际灭活病毒量。
病毒滴度降低量≥4 logs,表示该方法灭活病毒有效。
如因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造成检测出的病毒降低量接近但小于4 logs时,应盲传三代,如无病毒检出,亦可认为是有效的去除/灭活病毒步骤。
病毒去除/灭活有效性验证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生产工艺去除/灭活病毒的能力,因此需获得生产全过程中估计去除/灭活病毒的总降低量。
一般每种指示病毒的总降低量为各步骤降低数量的总和。
但是由于验证方法的局限性,如分步骤中指示病毒降低量≤1 log,则不宜将其计算在总量中。
3.3.3病毒灭活动力学:病毒灭活通常不是简单的一级反应,评价验证结果不能仅考虑病毒降低量,同时也要考虑病毒灭活动力学。
需以作图的形式报告灭活动力学验证结果。
如果指示病毒残留量很快降到最低检出限度值,则说明此方法灭活病毒效果较好;如果指示病毒灭活速率缓慢,在灭活结束时才达到最低检出限度值,则不能认为是一个有效的病毒灭活方法,或者残留的指示病毒对该灭活方法有抵抗力,说明该步病毒灭活方法无效。
4.病毒灭活工艺验证原则4.1若采用一步病毒灭活工艺,应同时对有包膜RNA病毒、有包膜DNA病毒、无包膜RNA病毒、无包膜DNA病毒等四类病毒或其指示病毒(参见表1)的灭活效果均达到4 logs以上,可认为是有效病毒灭活工艺;若采用多步不同灭活原理的病毒灭活工艺,应分别进行病毒灭活效果验证,并保证上述每类病毒灭活工艺至少有一步的灭活效果可达到4 logs以上。
4.2若采用的病毒灭活/去除工艺将导致医疗器械产生不可—6 —接受的性能改变,则需要根据产品来源、采集及过程控制情况以及对患者的风险/受益分析来判断其可接受性,但其单一去除/灭活病毒步骤的降低量仍需达到4 logs以上。
5.举例说明病毒灭活效果的判断5.1初始病毒负载量为6 logs ,检测到剩余病毒量为4 logs,则该病毒灭活工艺不是有效工艺,只能说明具有一定的病毒灭活作用。
5.2初始病毒负载量为6 logs ,但由于产品本身的细胞毒作用使得检测灵敏度限值为4 logs ,仅能证明灭活2 logs 的病毒。
此种情况需改变试验设计重新进行验证,或者应盲传三代,如仍无病毒检出,可认为是有效的病毒灭活方法。
5.3初始病毒负载量为6 logs ,但仍可检测到2 logs 的剩余病毒,且清除病毒的量可重复,应认为是有效的灭活病毒的方法。
5.4初始病毒负载量为6 logs ,之后未检测出病毒。
但是由于检测灵敏度限值为2 logs ,仅能认为大约灭活了4 logs 病毒。
事实上可能等于或大于4 logs ,因此应判定此方法为有效的灭活病毒的方法。
6.其他需考虑的问题6.1如果样品必须做进一步处理,或不同时间取出的样品要在同一时间进行测定,应考虑这些处理方法对病毒检测结果的影响。
6.2模拟的生产工艺参数应尽可能与实际的生产工艺相一致,如pH、温度、反应时间等。
应分析生产工艺中各种参数的偏差对病毒灭活效果的影响。
6.3病毒灭活工艺对某些类型病毒灭活效果的局限性。
—7 —(三)病毒灭活工艺的再验证产品结构组成改变,生产工艺、生产场地等变更时,应考虑可能对特定病毒灭活工艺效果的影响,均需评价是否需对病毒灭活工艺的效果进行再验证。
三、名词解释1.同种异体植入性医疗器械:是指以人体来源组织为原料加工或组成的产品,例如同种异体骨、肌腱、脱细胞异体真皮等。
2.植入性医疗器械:用于下列目的的医疗器械:-全部导入人体;-替代上皮表面或眼表面;通过外科侵入方法,保留在上述操作位置的器械。
通过外科侵入方法,部分导入人体保留至少30天的器械,也认作是植入性器械。
3.病毒灭活工艺:是指生产企业采用特定的病毒灭活方法对其产品进行病毒灭活。
四、参考文献1.《血液制品去除/灭活病毒技术方法及验证指导原则》(国药监注〔2002〕160号)2.《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版3. YY/T 0340-2002 《外科植入物基本原则》五、编写单位本指导原则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编写并负责解释。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