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药物市场份额的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心律失常疾病药物市场份额分析

目录

第一节心律失常疾病的患病特点及致病因素 (3)

一、心律失常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3)

二、心律失常疾病致病因素 (4)

第二节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策略 (5)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5)

二、心律失常疾病的基础用药 (9)

第三节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分析 (10)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10)

二、抗心律失常西药应用调查与分析 (11)

三、抗心律失常中药应用调查与分析 (14)

第四节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4)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的发展趋势 (14)

二、抗心律失常药物市场前景 (16)

第一节心律失常疾病的患病特点及致病因素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病的快速上升,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应增多,约占心血管疾病的20%,心律失常的种类很多,以心律不齐发生的频率分类,大致可分为快速心律、慢性心律及不规则早期收缩三大类。心律不齐的直接致命性影响较少,但常伴有心血管栓塞或卒中后致残的危险,受其影响非瓣膜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率将高于普通人5倍,而二尖瓣狭窄的房颤患者发生卒中机率高达17倍。房颤在普通人群中仅占0.57%,而在心脏病和老年人中的发生率高出许多倍,比重约占4%,在临床中已受到了高度重视。心房纤维性颤动(AF)属于恶性心律失常症状之一,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心律不齐,危及了许多人的生命,在心脏手术中,房颤发生率32%,多数病人虽能忍耐,但心动过速和心房收缩不正常,导致患者低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使卒中危险系数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组织结构逐渐变化,心房扩大、心肌萎缩、传导组织减少及纤维化的影响,导致了手术中心房传导延长和心律失常阈值降低,使术后不良因素和房颤的机率增多。迄今为止,人类对于房颤、室颤这一难题尚未较好的征服。

一、心律失常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1.国外心律失常流行病学调查

统计表明:在发达国家约有720万心脏病人患有心律失常症,美国患病人群约占30%;每年原发性房颤住院者为21.5万人,继发性房颤已超过140万人次。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AF)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住院的心脏病患者中1/3 有此种心律失常。美国约有220万-230万成年患者,欧盟有450万患者,而英国每年新增病例超过24000人有阵发性或持续性AF。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 AF发生率从年龄在40岁以下女性的1.5%到大于80岁老年男性的2%不等。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病率可达8%。而发生AF的人群的年龄中位数为75岁。根据调查,到2050年时,美国预计有560万的AF 患者, 而50%以上为80岁或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在20多年里,因人口老龄化、慢性心脏病发病的增加,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 在欧盟AF住院的患者增加了66% ,

每人每年的总消耗约达到3600美元, 总消耗约157亿美元。

2.国内心律失常流行病学调查

根据我国2004年在全国14个省份和直辖市( 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广东、江西、天津、内蒙古、陕西、湖南、湖北、云南、四川和浙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抽取30岁-85岁人口,14个自然人群的29079人进行了调查,其中房颤患病人数为224例,患病率为0.77%,根据中国1990年标准人口构成标准化后患病率为0.61%。40岁以前的患病率为0.2%,而在80岁以后的患病率达7.5%,总的流行病学患病趋势与国外研究结果相似。

因此老年人因为基础疾病较多,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患者中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也因此升高。龚雪兰在《浅析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病因》中也认为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有关。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以出现房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达58.0%。其中又以房性早搏的发病率最高,主要是因为老年人有器质性病变,病变后造成心肌缺血,从而引起自律性增强,产生早搏现象。

二、心律失常疾病致病因素

心律失常分为冲动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其定义为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临床角度又可划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窦性、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停搏、传导阻滞等)。因此其病因复杂,心脏疾病和非心脏疾病、药物副反应等均能引发心脏起搏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等)某一环节发生问题,从而引发心律失常。

目前,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统计。据有关资料对各种心律失常发病率进行比较表明,其中窦性心律不齐发病率最高,为25%~27%,窦性心动过速次之,为20%~22%,窦性心动过缓为13%~15%,室性过早搏动为14%~16%,房性过早搏动为5%~7%,心房颤动为11%~15%,房室传导阻滞为5%~7%,其它各种心律失常约5%~8%。在临床上各种心律失常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其表现形式较为复杂。

心律失常的一般原因有:

1、全身性因素:心律失常可以由于各种感染、中毒、电解质紊乱(高血钾症、低血钾症)、酸碱中毒以及药物影响所致。

2、其他器官障碍的因素:心脏以外的其他器官,在发生功能性或气质性改变时也可作为心律失常的原因。

3、心脏本身的因素:这是最重要而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的病因。如冠心病、心肌炎、风心病、高心病等都是一定程度上能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

例如AF的病因多种多样,发病情况受年龄、性别、是否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存在、左心房增大、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的影响。可为短时的其他疾病的表现之一, 如外科手术、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肌炎、肺动脉栓塞或其他肺部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及其他代谢性疾病。90%的AF患者是由器质性疾病引起, 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AF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

第二节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策略

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生已有年轻化和不断增长的趋势,冠心病介入治疗和心脏搭桥手术的年龄已向前推进了5~10岁,非药物疗法中除颤、起搏、消融、手术的迅速发展,对心律失常的治疗虽然具有一定作用,比如临床处理的棘手问题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

主要的手段有:药物、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导管消融及基因治疗。但是药物疗法仍是防治快速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具有简捷方便、顺应患者心理的特点,能较好的改善与房颤相关的并发症,关键是降低心肌梗塞猝死率。

对于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改善心肌供血状况,以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失常状态,帮助老年患者的心律恢复正常。做好早期的预防检查工作,防止老年患者因心衰等因素危及生命。

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

抗心律失常药物现在广泛使用的是改良的Vaughan Wilams来分类,根据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