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绿色植保工程专业学位综合改革专项简介与实施
海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南州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海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南州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9.18•【字号】南政办〔2020〕59号•【施行日期】2020.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海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南州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人民政府,州政府各有关部门:《海南州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已经州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2020年9月18日海南州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及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青政﹝2019﹞32号)精神,大力推进全州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现结合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到2020年底,通过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农机总动力达到5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小麦、青稞、牧草和白菜型油菜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马铃薯、玉米、甘蓝型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基本建立,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和牛羊、生猪、家禽机械化养殖取得积极进展,牦牛、藏羊初加工机械化实现突破,沿黄流域冷水鱼机械化集约化养殖水平持续提升。
到2025年,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品和技术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州农机总动力达到55万千瓦以上。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马铃薯、小麦、甘蓝型油菜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枸杞、蚕豆、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实现突破,初步实现牦牛、藏羊、青稞、油菜、草产业全链条生产机械化,冷水鱼机械化养殖走在全省前列。
2018年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8年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实
施意见
关于2018年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区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进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以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收入倍增为主要任务,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为动力,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致力打造农村生态文明,促进我区农业经济不断壮大、民生不断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文明不断提升,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全区新建扩建规模农业项目120个以上,实现新增投入量16亿元以上,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新增高效农业面积7.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新增绿化造林面积3万亩,村营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左右。
三、主要措施(一)强化城乡统筹,建设美丽乡村。
1.大力推进市级中心镇建设。
大力度推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总量。
支持和鼓励中心镇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优先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高起点推进镇区建设,着力改善中心镇生产生活条件。
全方位推进集聚发展,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居住向集镇和集居区集中。
对市级年度考。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南京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南京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6.24•【字号】宁委办发〔2018〕60号•【施行日期】2018.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南京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宁委办发〔2018〕60号各区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将《关于推进南京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6月24日关于推进南京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17〕56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办发〔2018〕3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宁委发〔2018〕23号)以及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南京市乡村振兴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2年)》(宁委办发〔2018〕48号)精神,进一步推进南京农业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结合南京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绿色兴农,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降低利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增加绿色供给为目标,加强重要资源保护,强化重点区域环境治理,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促进我市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坚实支撑。
乐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高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乐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高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乐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7.17•【字号】乐政办发〔2019〕19号•【施行日期】2019.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乐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高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乐政办发〔2019〕19号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为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循环、优质、高效、持续的现代生态型农业,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含林业、渔业,下同)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根据《关于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高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浙委办发〔2018〕64号)和《浙江省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浙农科发〔2018〕14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绿色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按照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抓手,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面上实施与点上创建、工作推进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推动我市乡村全面振兴。
力争到2020年,全市形成绿色生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树立绿色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
(一)资源使用节约化。
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广泛应用生态种养模式、节肥节药节水节地节能技术,化肥与农药使用量各减少10%以上,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
(二)生产全程清洁化。
规范使用农业投入品,广泛应用清洁化生产技术。
全市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85%、55%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达95%以上、集约化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处理率达95%以上,废弃农资包装物和农膜回收率达95%以上。
肇庆市水稻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肇庆市位于广东中西部,西江北岸,北回归线横贯其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水稻生长[1]。
肇庆市作为广东省主要粮食种植区和重要的粮食产业基地之一,水稻产业是全市农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水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省9%和10%以上,占珠三角36%和40%以上,规模居全省和珠三角前列[2]。
近年来,肇庆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结合实际,大力推动水稻产业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笔者对肇庆市水稻产业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肇庆市水稻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1发展现状1.1水稻种植情况肇庆市一直以坚持发展粮食优势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高要、封开、怀集3大粮食主产区为主战场,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基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通过分析2018—2022年间统计数据(表1)[3],可以发现全市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年际间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16.43万hm 2和100.42万t 以上,分别占全市粮食生产的84%和88%以上。
在水稻单产方面,肇庆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等措施,水稻平均单产从2018年的6112.81kg·hm -2提高到2022年的6449.65kg·hm -2,实现水稻单产的稳步提高。
表12018—2022年肇庆市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年份20182019202020212022粮食面积/万hm 219.5519.5519.9219.9620.04粮食产量/万t 113.38118.29121.22122.43123.36水稻面积/万hm 216.4316.5216.7916.7816.87水稻产量/万t 100.42105.10107.36108.05108.78水稻单产/kg·hm -26112.816362.746393.536439.376449.65注:数据来源于历年《肇庆统计年鉴》和肇庆市统计局公开数据。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赤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19•【字号】赤政发〔2021〕14号•【施行日期】2021.02.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委办局,中区直驻赤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9〕12号)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农牧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助推我市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牧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为实现农牧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2年,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农机具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使用效率逐步提升。
全市农机总动力超过66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主要农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畜牧业机械化率达到44%左右。
设施农业、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取得明显进展。
不断扩大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完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到2025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农机作业条件明显改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牧业机械市场占有份额逐年增大。
大连海洋大学试办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自评报告
试办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自评报告2011年11月目录1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5)1.1 专业定位 (5)1.1.1 培养环境类高级技术人才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5)1.1.2 国家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5)1.1.3 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环境科学专门人才 (6)1.1.4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具有海洋特色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7)1.2 人才培养模式 (7)1.2.1 人才培养目标 (7)1.2.2 人才培养规格 (8)1.2.3 人才培养具体做法 (8)1.2.4 培养方案先进规范 (12)2.专业教学团队 (14)2.1 结构与数量 (14)2.1.1专业教学团队稳定,专兼结合,在数量上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14)2.1.2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满足教学需要 (25)2.1.3 70%以上教师专业背景与该专业相近 (26)2.2 专业带头人 (29)2.2.1 专业学术带头人简介 (29)2.2.2 专业带头人近三年主要承担环境科学专业相关的课程教学,教学水平高。
(29)2.2.3 专业带头人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市级以上科研项目,且学术水平高 (30)2.2.4 专业带头人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较好 (32)2.2.5 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上作用明显 (33)2.3 师资培养 (33)3 教学基本建设 (36)3.1 人才培养方案 (36)3.1.1 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方案规范,教学理念先进 (36)3.1.2 人才培养方案反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能够较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9)3.2 教学改革 (43)3.2.1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优化,特色突出 (43)3.2.2 教学方法先进,手段丰富,考核形式多样 (44)3.2.3 积极申报教改项目,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47)3.3 实践教学设计 (48)3.3.1 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合理,教学内容丰富、全面.. 483.3.2 实践教学大纲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53)3.4 实践教学条件 (54)3.4.1专业实验室基本建成,实验设备及台套数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管理制度健全 (54)3.4.2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效果好 (56)3.4.3 专业教学团队中100%的教师有实践经历,能够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56)3.5 教学资源建设 (58)3.5.1课程大纲、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建设计划较好地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科学、合理、可行。
指导性培养方案(学位办[2009]23号
关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 〕23 号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 号)文件精神,有关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分类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现将该指导性培养方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细则,于2009 年6 月底前报有关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备案。
附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分类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九日附件: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为做好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确保质量,特制订《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
各培养领域协作组应在《指导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本领域的学科特点制定具体培养方案;各培养单位应根据领域培养方案制定实施细则。
一、培养目标农业推广(含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推广,下同)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
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三)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2.26•【字号】湘政办发〔2018〕84号•【施行日期】2018.1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8〕84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根据中央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为基本路径,坚持以粮食安全、绿色供给、农民增收为基本任务,坚持以制度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为基本动力,坚持以农民主体、市场主导、政府依法监管为基本遵循,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956万亩,耕地质量逐年提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农膜回收率达到80%;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9%以上,湿地面积(不含水稻田)不低于1530万亩;粮食产能进一步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牌农产品占比明显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农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建立。
到2030年,全省耕地质量明显改善,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农业废弃物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业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农产品供给更加优质安全,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一级学科名称 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 专业名称 环境科学、环境
陈能汪
黄金良
彭本荣
6
环境模型与信息系统
研究内容:环境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的应用、流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海洋管理信息系统等。
特色与意义:以流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城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海洋管理信息系统为特色,为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服务。
曹文志(*)
江毓武
黄金良
张文舟
黄邦钦(*)
王大志(*)
焦念志(*)
7
环境海洋学
研究内容:环境海洋学是研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规律、寻求人与海洋协调发展的学科。该专业包括河口近岸动力学、近海生物地球化学、近海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环境生态毒理学。
黄邦钦(*)
史大林(*)
李炎
陈炳章
陈能汪
刘广山
王文雄(*)
王新红
周克夫
洪海征
郭丰
王明华
陈荣
郁昂
6
海洋分子生态学
研究内容:分子生态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包括DNA和蛋白质两个水平)研究生物对其所处环境的适应以及产生这种适应反应的分子机制。海洋分子生态学是围绕着海洋生态现象的分子活动规律这个中心进行的,特别是种群动态的分子机理。本研究方向目前的研究课题包括海洋生物(主要是微型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分子进化与分子系统学;海洋微型生物的分子鉴定;海洋初级生产过程的分子机制;浮游植物磷、氮代谢的酶学和分子基础;海洋生物修复环境污染的分子机制等。
三课程设置序号课程类型课程名称学期学分总学时授课语言任课教师职称公共学位英语春季秋季72中文研究生院统一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春季36中文研究生院统一安排自然辩证法概论秋季18中文研究生院统一安排专业学位环境科学前沿秋季54中文生态学前沿秋季54中文可持续发展进展秋季54中文环境化学春季54中文环境生态学秋季54中文环境监测春季54中文10环境管理秋季54中文11环境规划秋季54中文12环境经济学与环境政策春季54中文13环境工程学秋季54中文14生态工程原理与方法春季54中文15水污染控制工程专题秋季54中文16河口与沿岸海洋学春季54中文17海洋立体监测系统秋季54中文18流域与近海生物地球化学春季54中文19生态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秋季54中文20咼级生态学秋季中文21湿地生态学秋季54中文22选修英文报告春季36中文23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秋季36中文24分子生态毒理学春季36中文25仪器分析及其实验技术秋季2336中文26环境变化研究方法春季36中文27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秋季36中文28放射性核素测量方法基础秋季36中文29环境评价秋季36中文30水文与水环境春季36中文31海岸带综合管理秋季36英文32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春季36中文33环境地理学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篇一: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交审议稿)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7月1日目录1、前言................................................................................................. . (2)1.1 学科意义................................................................................................. .. (2)1.2 专业概述................................................................................................. .. (2)1.3 人才培养特色................................................................................................... .. (2)2、学科代码与适用专业范围................................................................................................. .. (3)2.1学科代码................................................................................................. (3)2.2适用专业范围................................................................................................... (3)3、培养目标................................................................................................. .. (3)4、培养规格................................................................................................. .. (4)4.1学制与学位................................................................................................... . (4)4.2知识要求................................................................................................. (4)4.3素质要求................................................................................................. (5)4.4能力要求................................................................................................. (5)5、课程体系................................................................................................. .. (6)5.1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6)5.2课程设置................................................................................................. (7)6、教学规范................................................................................................. (11)6.1教学过程规范................................................................................................... . (11)6.2 教师行为规范................................................................................................... (12)7、师资队伍................................................................................................. (12)7.1师资队伍结构................................................................................................... . (13)7.2 教师背景与水平要求................................................................................................. .. (13)8、教学条件................................................................................................. (14)8.1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 (14)8.2为教学提供足够数量和功能的教学设施 (14)8.3保证充足的教学经费投入...............................................................................................149、教学效果................................................................................................. (15)9.1教学成果................................................................................................. . (15)9.2课堂教学效果................................................................................................... . (15)10、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15)10.1质量保障目标............................................................................................................................15 10.2质量保障规范与监控 (15)11、名词释义................................................................................................. . (16)附表1 .................................................................................................... .. (17)附表2 .................................................................................................... .. (18)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使金融学类专业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并推行《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政策梳理|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十大政策文件(2018-2019)
政策梳理|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十大政策文件(2018-2019)进入十三五以来,智慧农业成为现代化农业进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农业”发展,多项政策文件中均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及相关技术。
这表明“智慧农业”的研究与推广符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是国家重要支持方向。
《智慧农业》编辑部小编对2018-2019两年来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十大政策与指导文件进行了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发布机构及数量统计如下图所示。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时间:2018年1月2日发布机构:中共中央国务院相关内容:要推进我国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联合攻关,进一步提高大宗农作物机械国产化水平,加快研发经济作物、养殖业、丘陵山区农林机械,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
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经营者队伍。
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
二、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发布时间:2018年7月2日发布机构:农业农村部相关内容:在主要任务部分提出发展智慧型农业技术模式,包括重点研发、集成示范、推广应用三部分。
——重点研发:天空地种养生产智能感知、智能分析与管控技术;农业传感器与智能终端设备及技术;分品种动植物生长模型阈值数据和知识库系统;农作物种植与畜禽水产养殖的气候变化适应技术与模式;农业农村大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及可视化技术。
——集成示范:基于地面传感网的农田环境智能监测技术、智能分析决策控制技术、农业资源要素与权属底图研制技术、天空地数字农业集成技术、数字化精准化短期及中长期预警分析系统、草畜平衡信息化分析与超载预警技术、智慧牧场低碳生产技术、主要农作物和畜禽智慧型生产技术模式、草地气候智慧型管理技术模式、农牧业环境物联网、天空地数字牧场管控应用技术。
开展技术模式评估和市场准入标准研究。
”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附件7“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地方,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本专项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国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场地土壤污染形成机制、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安全利用等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研发与典型示范,形成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系统解决技术方案与产业化模式,在典型区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本专项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2018—2022年。
2018年拟安排33个研究方向,约占专项总任务的30%左右,国拨经费总概算6.5亿元。
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
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项目,以及场地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与集成示范类项目,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组织协调作用,形成产学研用研发团队,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1—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应用示范类项目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域开展。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1. 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源解析理论与方法(基础研究类)1.1我国污染场地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内容:研究我国污染场地区域分布及其与产业行业的内在关系,研发特征污染物识别方法,提出有毒有害物质名录;运用大数据及遥感等技术方法,探明我国不同区域重点行业污染场地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揭示场地污染形成机制;研发场地污染数据挖掘方法,发展污染场地时空分布预测模型,研究数据库和可视化管理技术。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推进本市蔬菜生产保护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推进本市蔬菜生产保护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日期】2020.01.14•【字号】•【施行日期】2020.0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推进本市蔬菜生产保护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区农业农村委、财政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各相关单位:为积极落实《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加快本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就扶持本市蔬菜生产保护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两个面向、两个对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优化布局和要素组合等措施,50万亩蔬菜生产保护区(含15个蔬菜生产保护镇)基本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植、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基本做到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产地环境更加清洁美丽、生态系统稳定可持续、绿色供给能力明显提升,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到新水平。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
落实先策划再规划、先规划再建设理念,聚焦蔬菜生产保护区、蔬菜生产保护镇,实施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是坚持政策引导。
落实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引导蔬菜生产保护区、蔬菜生产保护镇向绿色生态方向发展,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改善生态环境。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品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类指导,体现区域特色。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
集聚各方资源,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积极探索和发现适宜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和服务方式,形成社会多方参与的格局。
贵州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重大项目)和2024年度贵州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项目定位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分为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型号专项和临床专项。
2023年贵州省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计划只征集重大项目,2024年征集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型号专项和临床专项。
重大项目瞄准贵州“六大产业基地”定位,通过场景驱动和需求牵引,每年遴选“十项技术”重点转化应用,体现“向科技要产能”;一般项目侧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主要评价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水平;型号专项推动工业倍增等行动,立项评审以企业评价为主,以产值论英雄,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产品创新,深入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活动扶持计划,支持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求;临床专项支持以服务患者为导向的临床诊疗技术应用与推广。
二、资助强度和实施周期重大项目通过公开竞争与政府组织相结合方式实施,一般项目、型号专项和临床专项采取公开竞争、择优遴选方式。
实施周期从签订项目任务书之日算起。
1.重大项目:每年支持10项。
对每个根据有关标准可独立鉴定(定型)的系统/分系统/关键技术元素,给予不高于1000万元的无偿资助,实施周期以2年为主,不超过3年。
2.一般项目:每项无偿资助经费50万元(含50万元)到100万元(含100万元),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其中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援黔人员牵头申报项目不超过10项。
3.型号专项:每项无偿资助经费50万元(含50万元)到100万元(含100万元),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4.临床专项:每项无偿资助经费5万元,实施周期不超过1年。
三、申报要求(一)申报单位要求1.资质资格。
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对有研发基础的企业简化评估和优先立项(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通过ISO9001认证的企业)。
(1)重大项目。
除社会公益类申报主体可为高校、科研院所外,其余项目采用双牵头方式,由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申报企业须为贵州省行政区域内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原则上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规上企业(因实施成果转化项目而新注册成立的SPV企业除外)。
植物保护实训报告
植保专业实习报告摘要专业实习是植保专业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
金河口自然保护区的实习和西金河口村的家访,都为我们掌握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未来更好的回馈农村,服务农民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字西金河口村病害昆虫农家调查三农2013年9月2日,在徐老师等4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10级植保专业的一行人向河北蔚县金河口自然保护站进发,开始为期5天的小学期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跟随老师在果树园,水稻田,玉米地??认识辨别植物昆虫种类,观察调查病虫害情况;组队深入农家采访,询问了解当地农民基本情况;到金河口景区领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风光,了解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勇攀西台,与同学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挑战困难,克服恐惧,超越自我。
一.实习目的1.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了对常见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形态结构、分类地位、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了解。
2.通过农家家访,深入农民生活,了解“三农”急需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
3.进一步了解昆虫或微生物、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4.掌握昆虫标本和病害标本的采集、处理、鉴定分类和储存等科学研究方法。
5.与同学建立深厚友谊,培养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实习地概况蔚县金河口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第一高峰小五台山脚下,面积33万亩,是北京周围仅有的一处原始森林。
金河口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涿鹿县与蔚县交界处,属于太行山余脉,金河口森林公园是动植物的王国,是河北省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森林覆盖率大,植被茂盛,昆虫种类繁多,对于植保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实习基地。
三.病害认识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田间地头对各种作物进行病虫害调查,观察认识各种昆虫形态特征,将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病虫害症状与实际发病情况进行联系对比,加深了对病虫害的了解。
(一)玉米1.玉米瘤黑粉(图1,图2)(图1)(图2)(1)症状:玉米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雌(雄)穗均可受害。
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8.07.30•【字号】•【施行日期】2018.07.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农业局(农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农业生产性服务是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
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增添新时代农业现代化新动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根据《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7〕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发展规划区为重点(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果蔬),以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战略性产业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服务农业农民、创新发展方式、注重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对接市场、融合社会化生产,促进产业兴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力争通过5年的发展,全省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服务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打造要素集聚、主体多元、机制高效、体系完整的农业农村新业态。
2018年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01 哲学0101 哲学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03 法学0301 法学0302 政治学0303 社会学0304 民族学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6 公安学—1 —04 教育学0401 教育学0402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3 体育学05 文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0502 外国语言文学0503 新闻传播学06 历史学0601 考古学0602 中国史0603 世界史—2 —07 理学0701 数学0702 物理学0703 化学0704 天文学0705 地理学0706 大气科学0707 海洋科学0708 地球物理学0709 地质学0710 生物学0711 系统科学0712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0713 生态学0714 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3 —08 工学0801 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2 机械工程0803 光学工程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6 冶金工程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8 电气工程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3 建筑学0814 土木工程0815 水利工程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4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9 矿业工程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0823 交通运输工程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0827 核科学与技术0828 农业工程0829 林业工程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0831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3 城乡规划学0834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5 —0835 软件工程0836 生物工程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0838 公安技术0839 网络空间安全09 农学0901 作物学0902 园艺学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0904 植物保护0905 畜牧学0906 兽医学0907 林学0908 水产0909 草学—6 —10 医学1001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2 临床医学1003 口腔医学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5 中医学1006 中西医结合1007 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8 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9 特种医学1010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11 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1 军事学1101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7 —1102 战略学1103 战役学1104 战术学1105 军队指挥学1106 军事管理学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1108 军事后勤学1109 军事装备学1110 军事训练学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1202 工商管理1203 农林经济管理1204 公共管理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8 —13 艺术学1301 艺术学理论1302 音乐与舞蹈学1303 戏剧与影视学1304 美术学1305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9 —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0251 金融0857 *资源与环境0252 应用统计0858 *能源动力0253 税务0859 *土木水利0254 国际商务0860 *生物与医药0255 保险0861 *交通运输0256 资产评估0951 农业0257 审计0952 *兽医0351 法律0953 风景园林0352 社会工作0954 林业0353 警务1051 *临床医学0451 *教育1052 *口腔医学0452 体育1053 公共卫生0453 汉语国际教育1054 护理0454 应用心理1055 药学0551 翻译1056 中药学0552 新闻与传播1057 *中医0553 出版1151 军事0651 文物与博物馆1251 工商管理0851 建筑学1252 公共管理0853 城市规划1253 会计0854 *电子信息1254 旅游管理0855 *机械1255 图书情报0856 *材料与化工1256 工程管理1351 艺术注:名称前加“*”的可授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建筑学”可授予学士、—10 —硕士专业学位;其它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绿色植保工程”专业学位综合改革专项简介与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对绿色农产品与食品安全高度关注。
为服务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亟需大量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绿色植保专业人才。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使我国植物检验与检疫部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外来生物入侵的问题也会变得更加严重。
此外,农业部的调研报告显示,农业生产中企业、种植大户与农民遇到的急需帮助解决的粮食生产问题约70%与植物保护相关。
以上几方面的因素导致我国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需要进行综合改革。
鉴于此,以教育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结合我校在相关领域近年来专业型人才培养中所取得的经验,满足我国绿色植保与植物检验与检疫行业迅猛发展的需求,以培养能够胜任“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绿色植保与植物检验、检疫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为目标,拓展原有的“单一环节”的培养平台,整合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国家与北京市产业体系10余个岗位以及多个国家级合作研发与推广中心,在学校与研究生院等多级部门的支持下,挂靠植物保护学院,构建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植物检疫工程与技术和种苗健康与农产品安全等的“绿色植保工程”的人才培养平台。
二、2018年“绿色植保工程”专硕专项的招生名额及录取办法
本专项2018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30个,按专项实施计划与培养方案进行招生。
招生指标将由植物保护学院以专项管理,不计入合作导师在学院的招生名额。
拟录取候选人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的兼职导师与合作导师复试小组选拔产生。
该专项2018年招生接受校内调剂。
要求遵循专业相近、业务课相近的原则,初试成绩达到我院公布的专业学位学科复试分数线并报考中国农业大学的考生均可申请调剂。
三、导师队伍
植保学院2018年在三个研究方向共遴选出校外兼职导师30人,招生导师具体信息如下:
四、实施计划
1、试点专项由彭友良、孙文献总负责,王琦、石旺鹏和李志红具体协调组织实施;
2、按专项统一操作,由研究生院与植保学院向学生作招生宣传,介绍中国农业大学“绿色植保工程”专项的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和项目目标,组织生源报名;植物保护学院负责招生,按照专项拟定培养模式统一培养;
3、签订招生协议,明确任务要求,修学年限为3年;
4、参考科技小院的“分段式”培养模式对学生培养进行创新,形成“植保绿色工程”全产业链培养模式,引领全面植保领域专硕培养;
认知阶段:入学报到前2018年7-8月:提前入学,进驻不同培养基地,深入生产一线,熟悉“三农”,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问题开展调研。
体验农村生活、发现生产上植保问题、了解技术需求、认识自身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协助高年级同学开展科学研究,农村社会服务工作;让学生尽早融入各个团队,了解与学位论文研究有关的工作及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等。
免试生和考试生均在录取决定后正式入学前学校帮助及时解决吃住等生活学习问题。
理论学习阶段,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学校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并做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储备;指导老师根据绿色植保工程及各个基地的不同项目需要,确定研究生论文选题。
实践与国际化阶段,2019年2月-2021月2月:驻扎培养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开题,开展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和社会服务;进行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不同基地的要求,参与各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研
发与推广示范工作,制定技术规程,构建因地制宜的技术推广示范途径;鼓励研究生自主创新与创业。
期间,将对优秀研究生进行选拔(每届6-10个名额),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进行为期3-12个月的国外联合培养计划,使学生全面接触、了解并掌握欧美等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全产业链与绿色植保技术。
毕业阶段,2021月2-6月:毕业阶段,撰写毕业论文、毕业答辩或展示毕业设计。
5、减少非专业课程设置的学分,增设“绿色植保科技进展”专项学位课、应用与实践型课程。
由植保学院组织,研究生院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6、在管理环节进行改革,实行学校与合作单位导师的双重管理模式。
在培养过程中,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环节在校外合作单位或基地进行,校内导师参与。
并设立绿色植保技术推广公益性实践环节,对农业生产企业或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增加校外导师评价与生产基地考评环节,完善各项措施确保学生培养的质量。
7、建立校外兼职导师与校外基地的评价体系,选取与产业发展需求密切结合,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化程度高,基础设施齐全,导师队伍齐备,管理制度健全的综合试验站开展示范基地建设。
结合校外兼职导师的研究方向,学生可能采取多基地定期轮岗的培养模式。
8、拟选拔优秀研究生(约招生总人数的1/3)进入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硕士生联合培养计划,国外学习时间3-12个月。
使学生接触、了解并熟悉欧美等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全产业链,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在世界舞台的交流能力。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018.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