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人口及城镇化水平专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专题研究报告2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专题研究

2013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指导思想 (3)

1.3规划期限 (4)

第二章人口预测技术路线 (5)

2.1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人口预测 (5)

2.2人口预测技术路线 (5)

第三章市域总人口发展现状 (6)

3.1市域总人口现状 (6)

3.2市域现状人口空间结构特征 (8)

3.3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因素分析 (11)

第四章市域总人口规模预测 (12)

4.1市域户籍人口规模预测 (12)

4.2市域暂住人口规模预测 (17)

4.3人口预测结论 (21)

第五章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22)

5.1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22)

第六章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预测 (25)

6.1中心城区现状常住人口分析 (25)

6.2中心城区现状常住人口规模预测 (26)

6.3其他各乡镇设施人口预测结果 (28)

第七章水资源承载力校核 (29)

7.1可利用水资源量分析 (29)

7.2水资源总量及其利用现状 (29)

7.3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31)

7.4校核结论 (32)

附:名词解释 (33)

第一章前言

1.1研究背景

赤水市位于省市的西北部,与省南部接壤,是黔北通往川渝的重要门户,素有“黔北明珠”的美誉。赤水市地处高原向盆地过渡的边缘地带,位于赤水河中下游,赤水河及其支流习水河从东南向西北贯穿市域全境,流经省合江县后汇入长江。

1990年9月,赤水撤县设市,隶属于省直管、市代管。1992年,经过撤区并乡建镇的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辖9镇5乡3个办事处,100个行政村,赤水市域面积1801.2平方公里,2012年市域总人口30.99万人。

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的发布实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事件,对赤水市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随着赤水丹霞地貌申遗成功,经赤水至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国家旅游国债资金的投入,风景旅游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赤水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和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的启动,赤水社会经济必将全面提速发展。目前赤水市正处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时期。

赤水市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1.1.1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赤水市地处省、省、市三省(市)交汇处,同时受成渝经济圈和黔北经济圈的辐射和影响,这也为其产业选择和资源流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从地理空间上看,赤水市是成渝经济圈的一部分。随着、发展空间的日益饱和,在生产成本和产业升级的压力下,部分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的趋势和速度将更为明显。同时,由于历史文化、地理非常接近等原因,赤水与、之间的饮食文化、市民生活习惯一脉相传、彼此相融。因而积极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圈,是赤水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同时,赤水作为黔北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黔北经济圈联系成渝经济圈的门户地区,在城市经济圈与成渝经济圈的连接中起着重要的沟通作用。改革开放后,赤水经济飞速发展,市区面积和人口都增长迅速,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显著增强。这些都为赤水市以产业化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镇化水平创造了有

利条件。

根据同比城市的经验,经济发展高潮期就是人口快速增长期(包括户籍人口机械增长和流动人口),也是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长期。

1.1.2 工业和旅游快速发展将成为人口集聚的重要因素

赤水市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重点开发区,位于赤水中心城区,201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开发建设。赤水市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定位是:以竹业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带动农副食品加工业、特色食品制造业等多个产业的发展,相应发展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把中国竹乡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竹资源深加工基地。未来,这些工业园区的发展将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周边地区特别是市辖乡镇的人口向中心城区聚集。

同时,赤水市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重点发展旅游业。依托“丹霞之冠、千瀑之市、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等品牌,优化全市旅游资源配置,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通过旅游大环线公路建设,整合“六大组团”和“五大景区”,着力解决“大景点、小景区”问题,为景区各类体验型、娱乐型产品的开发创造基础。赤水市景区建设及其配套设施的完善,势必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口。

1.1.3 土地供应量及建设量增长迅速

近年来,赤水市发展迅猛,根据2005-2012年的土地供应量以及审批情况可以发现,赤水市在2010-2012年间,土地供应量增长迅速,其具体详见下表:

表1.1.3土地供应量及审批建筑面积(2005-2012年度)

随着赤水市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中心城区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赤水经济开发区的成立,未来赤水市特别是中心城区对土地的需求量将保持较快增长,建筑规模也将大幅增加。新增建设用地将为中心城区带来更多旅游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同时吸引市域人口向中心城区集中。

1.1.4常住人口大量集聚于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人口近年来涨幅明显

赤水市空间上由于现状地形地貌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各乡镇的城镇化水平表现极不均衡,说明赤水市的经济发展是以不同强度在地理空间上呈点状的分区域增长极为主,未达到在区域的全面展开、多据点协调发展的水平。根据近几年赤水市统计年鉴分析,中心城区的

人口的综合增长率涨幅明显,常住人口主要向中心城区集聚;同时随着第二、三产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使得中心城区人口近年来增长明显。

1.1.5 生态环境承载力大

无论从大气环境容量、水资源、土地资源承载力,还是综合承载力来看,赤水市都有很大的容纳能力和剩余能力,这是赤水经济加快发展的环境基础。水资源承载力及土地承载力核算详见“第五章水资源承载力校核”。

从对市乃至省城市化的贡献,与“成渝——”区域协调发展的视野出发,赤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必须对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进行合理的推测和预测,以使城市规划促进而不是阻碍生产力发展。当然,也不能对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预测过于盲目,以至超越环境承载能力。

1.2指导思想

根据以上研究背景的分析,本次研究的指导思想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加强城镇化管理。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注重在制度上解决好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强化规划约束力,加强城市公用设施建设,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