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设计
《拿来主义》教案(5篇)
《拿来主义》教案(5篇)第一篇:《拿来主义》教案《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掌握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和幽默的特点;2学习本文的比喻说理方法;3理解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的含义,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教学重点、难点: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问题;2比喻的说理方法。
三、教学时:二节四、教学步骤:(一)导入文:《拿来主义》是鲁迅写于1934年的杂文名篇,虽然距今已有七十年之久,但文中的思想于今仍然光芒四射。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中也多次考到有关文化遗产,外来文化等内容,因此对我们高中生来说认真学习这篇来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等问题,意义重大。
(二)写作背景:《拿来主义》写于1934年6月,正是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实行“围剿”,同时在文化方面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多种错误思想泛滥。
其中有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在醉心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的奴化主张;在进步文艺工作者,左翼文艺队伍中,对于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问题,也存在思想混乱。
针对这种现状,鲁迅写了一系列,从创建民族新文化的高度,论述了如何正确外国文化,文化遗产的问题。
本文是其中一篇。
(三)整体感知:什么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为什么在拿来主义之前要先说“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明确:“闭关主义”指的是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
“送去主义”指的是卖国主义、投降主义,其实思想实质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文明古国自居,自夸自耀,但最终一味“送去”落得被凌辱,乞讨下场。
同时从反面论证实行“拿来主义”至为必要,非常迫切。
2“送来”和“拿来”区别何在?作者用列举的方法指出了“送来”实质揭露帝国主义罪恶。
所谓“送来”,是从经济到军事到文化对中国的倾销,侵略。
“拿来”则不然,是中国人根据自己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送”与“拿”本质不同,内容全异。
进一步确立本文的中心论点。
3作者用什么比喻来论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批判了哪些错误倾向,树立什么样正确态度?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错误倾向比作“孱头”(逃跑主义)、“昏蛋”(“左”派幼稚病)、“废物”(投降主义)。
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导精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二、初步体会文章主旨1.阅读第7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明确:(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
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
3.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
先占有,后挑选。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鲁迅的创作风格和《拿来主义》的写作背景。
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实质。
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模仿本文的论证方法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培养学生开放、包容、创新的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结合现实生活,正确理解和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拿来主义”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中的比喻论证,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关于文化交流和传承的图片或视频,如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外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等,引发学生对文化交流和传承的思考。
提问学生:在面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从而引出“拿来主义”的话题。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主要作品和思想。
讲述《拿来主义》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在文化交流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这个论点的?4、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破”和“立”的部分,理解作者先破后立的论证思路。
小组讨论:作者在“破”的部分批判了哪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在“立”的部分提出了怎样的正确主张?探讨比喻论证的方法让学生找出文中运用比喻论证的句子,如“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比喻的含义和作用,体会比喻论证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拿来主义》公开课精品课件教案精品课件教案
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强调鲁迅对于民族文化的思考 和批判。
教学目标阐述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论 证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民族文 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内容概述
第一段
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批 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 错误。
第三段
通过比喻进一步阐述拿来 主义的意义,强调拿来主 义是创新的基础。
第四段
总结全文,强调拿来主义 的重要性。
03
主题探讨
“拿来主义”的内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拿来主义”的定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拿来主义”是一种对待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的态度和原 则,主张批判地接受和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全球化背景下的影响 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应对挑战的策略
在全球化背景下,“拿来主义”有助于各国之间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需要不断地学习借鉴新的思想 、技术、经验等,“拿来主义”正是适应这种需要的思 想方法。
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拿来主义”有助于我们理性地分 析问题,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 径。
论证方法
文章运用了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 论证方法,使观点更加鲜明有力。
重点词汇解释
闭关主义
指封闭自己,不与外界交 流的思想或行为。
送去主义
指盲目地、不加选择地送 出自己的财富、文化和科
技成果等。
拿来主义
指有选择地、批判地吸收 和借鉴外来文化,为我所
用。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生平等基本知识。
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分析并解释文章的主旨和论点。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来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口头表达和辩论。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
引导学生思考并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生平等基本知识。
解释文章的《拿来主义》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2.2 课文解读:分段讲解课文,解释每段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引导学生分析并解释文章中的比喻、象征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文章中的问题和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3.2 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每段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结合课文内容,解释并讲解相关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
3.3 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表达和辩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和贡献。
4.2 口头表达和辩论: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辩论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评价学生的观点的深度和批判性。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5.2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比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
完整版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01
关注知识产权保护
通过拿来主义案例,引导学生关 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增强法律 意识。
02
讨论科技创新与道 德伦理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创新与道德伦 理的关系,明确科技发展的道德 底线。
03
关注社会公德问题
通过拿来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 注社会公德问题,提高公共道德 素质。
06
评价反馈及优化建议
02
探讨科技领域中拿来主义的现象,如技术创新、专利保护、开
源文化等方面的实践与争议。
商业领域的拿来主义
03
分析商业领域中拿来主义的表现,如品牌借鉴、营销策略、管
理模式等方面的模仿与创新。
课程目标与预期效果
知识与理解
使学生了解拿来主义的概念、 发展历程和表现形式,理解其 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与判断
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估
通过课堂测试、作业完成情况以 及学生的反馈来看,教学效果整 体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于拿 来主义的实际应用存在困惑。
针对性改进措施提
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改进措施
增加拿来主义实例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深层含义和实际应用;设置更 多的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
与机遇。
不同文化背景下拿来主义表现差异比较
东方拿来主义特点
阐述东方国家在吸收外来文化时的态度、方式和实践,如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 新等。
西方拿来主义特点
分析西方国家在借鉴东方文化时的表现,如文艺复兴时期对东方文化的热衷、现代西方对 东方哲学的关注等。
东西方拿来主义差异比较
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比较东西方拿来主义的异同点,分析其原因和影 响。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
拿来主义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7篇拿来主义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赏析文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赏析文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2、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3、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精髓,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教学重点】鉴赏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特色,透悟“拿来主义”的旨意【教学难点】掌握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布置课前预习(印发导学资料,内容略)一、导语设计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从德、英等当代海军强国购买军舰,打造了一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最终的结果却是在威海以几乎没有击沉一艘敌舰的“战绩”全军覆灭今天,通过对苏27战斗机的改装,我们拥有了歼11,性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壮大了我国的空军力量同样是从别人那里“拿来”,一个以失败告终,一个却大获成功两种“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结果悬殊?相信我们今天一起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之后,答案会了然于胸二、探究与发现——研读标题提问:本文的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标题隐含了哪些问题?明确: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标题告诉我们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研读标题,我们应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三、阅读与分析——把握结构思路1.提问:文章的前6段,除去第5段外,作者提到了哪几种“主义”?这几种“主义”的表现是什么?实行这些“主义”有什么样的后果?作者对这几种“主义”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分小组阅读该部分,合作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2、总结提问:综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对国际交流中的几种错误做法作批判那么第5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明确: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3.作者主张的“拿来主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内涵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自己独立思考,有主见;有辨别力,有眼光;自主选择,自己行动)4.点拨指导: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之前,先对错误的观点作了批驳,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结构5.教师朗读第8自然段,并请学生听读时注意思考:第8段没有谈关于文化的问题,却提到一所大宅子,这所大宅子实际上是比喻什么?明确:比喻文化遗产6.提问:第8段刻画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人?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作者对这些态度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各小组发言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7.总结上一环节并提问: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是怎样的?用文中最概括的一句话来回答明确:占有,挑选8.第9段这句话确切、精练,但过于抽象作者接着再次用比喻手法论证了“拿来主义”的内涵请学生朗读第9段,然后小组合作,筛选文中信息并讨论作者是如何论证的,完成表格各小组呈现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表格略)9、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提问:想一想这段的5句话分别回答了什么问题明确:①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10、总结点拨,全文结构(多媒体展示)如下: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第二部分(第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做法,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先破后立)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四、阅读与理解——鉴赏论证艺术提问:尽管全文是在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归纳文章在说理的时候运用的论证方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学生分小组研读课文,谈感受,自由发言然后各小组推荐人选发言,全班交流。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一份针对拿来主义的公开课教案,旨在通过活动和案例分享,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拿来主义的概念、原则和实践,并帮助他们培养拿来主义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特点和原则;2. 了解和分析拿来主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3. 培养学生拿来主义思维和创造能力;4. 提升学生的合作与沟通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拿来主义概念:通过举例解释拿来主义的含义,即从他人或外部资源中获取灵感、经验和知识,进行创造和创新。
2. 引发思考:列举几个日常生活中的拿来主义案例,讨论为什么拿来主义能够带来创新和发展。
二、讲解拿来主义的原则和实践(15分钟)1. 解析拿来主义的原则:即灵感汲取、参照和改进。
2. 分析拿来主义的实践过程:从找到合适的案例、汲取经验和知识,到进行创造和改进。
三、案例分享(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领域(例如科技、艺术、商业),找到一则拿来主义案例进行分析和分享。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案例分享,其他小组进行听评和提问。
四、活动设计-拿来主义创意竞赛(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创意竞赛:要求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需要选取一个现实问题,并运用拿来主义的思维进行解决方案的创造。
2. 时间限制:给予学生一定时间来搜集、参考相关案例,创造并准备展示。
3. 小组展示和评选:每个小组进行创意展示,并由全班进行评选,选取最具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总结教学内容:回顾拿来主义的概念、原则和实践,以及案例分享和创意竞赛的活动设计。
2. 学生反思:学生对于拿来主义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拿来主义概念、讲解原则和实践,以及案例分享和创意竞赛的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拿来主义思维和创造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活动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合作与沟通技巧,并培养学生在现实问题中灵活运用拿来主义解决方案的能力。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拿来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分析并评价“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辩论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言:介绍“拿来主义”的背景和定义。
主体部分:讲解“拿来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结尾部分:讨论“拿来主义”的优点和局限。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拿来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理解“拿来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分析“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2.2 教学难点理解“拿来主义”的深层含义和哲学思考。
评价“拿来主义”的优点和局限。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拿来主义”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拿来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拿来主义”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教学手段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理论和案例。
讨论材料:提供相关的讨论题目和素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4.1 教学过程引言:介绍“拿来主义”的背景和定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主体部分:讲解“拿来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分析其优点和局限。
结尾部分: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总结“拿来主义”的意义和价值。
4.2 时间安排引言:5分钟主体部分:30分钟结尾部分: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目,评价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自我反思:教师自我评价教学效果,寻找改进的空间和方向。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并掌握文章中的主要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学会运用文本分析法、历史背景分析法和修辞分析法来解读文学作品。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批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目标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章的主要观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难点:理解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以及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3 教学过程导入:简要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的背景。
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主要内容和大意。
讲解:教师讲解文章的结构、论点和论据,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合作能力。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提供权威的解释和深入的分析。
口头表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
3.2 教学手段文本:提供《拿来主义》的文本,供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背景。
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总结要点。
讲义:提供相关的讲义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学习。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拿来主义”的含义;(2)掌握作者鲁迅的基本情况和作品背景;(3)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3)运用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批判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现实生活;(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主要论点的提炼和分析;(2)论证方法的识别和运用;(3)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解读。
2. 教学难点:(1)文章深刻含义的领会;(2)论证逻辑的把握;(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背景;(2)提问:“拿来主义”的含义,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和方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解析:(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2)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文章的论证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笔记;3. 推荐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加深对鲁迅及其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拿来主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习破立结合的写法,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批判力量。
读写结合,学习运用“破立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作驳论文。
体会拿来主义现实意义,挖掘拿来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学会先驳后立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结合所学,从比喻论证的角度深刻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和实质。
思维拓展,体会拿来主义深刻的思想以及当代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鲁迅“拿来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思考教学用具PPT、翻页笔、教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背景知识介绍导入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一位作家的杂文,“像投枪,像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同学们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鲁迅)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一,题解在对“拿来主义”含义的理解方面,“拿来"是一个动作,“主义”则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思想,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指在面对本国文化遗产和外来的东西时,既要有来有往,“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又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再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①怎样践行“拿来主义"?践行“拿来主义”有什么意义?②文章在论述践行“拿来主义"的做法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请具体分析。
③鲁迅为何提出“拿来主义”?④请找出具有讽刺意味的句子进行分析。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1 朗读课文,解决生字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完整版)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目
CONTENCT
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拿来主义与创新能力培养 • 拿来主义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拿来主义概念及背景
拿来主义的定义
拿来主义是指在学习、借鉴他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 进行创新和发展的一种思想和方法。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质 的课程、教材、教师等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高质 量的教育服务。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与国际学校、 教育机构等的合作与交流,促 进教育国际化发展,提高学生 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社会生活中拿来主义应用
学习借鉴优秀文化
人们可以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民 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精髓,丰富 自身的文化内涵和素养,促进文
化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
引进时尚元素
人们可以关注时尚潮流和趋势, 引进时尚元素和流行文化,丰富 自身的审美和品味,提高生活品
质。
利用互联网资源
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海量信 息和资源,获取各种知识、技能 和经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 综合素质。同时也要注意防范网
络风险和负面影响。
04
拿来主义与创新能力培养
拿来主义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
尊重多元文化
拿来主义强调尊重不同文化的独 特性和多样性,以开放的心态接
纳和理解异文化。
促进文化融合
通过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秀元 素,拿来主义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 之间的融合和共生。
推动创新发展
拿来主义鼓励在跨文化交流中汲取 灵感和创意,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优秀4篇】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优秀教案【优秀4篇】篇一:《拿来主义》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理解本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说理的方法,正确理解本文各比喻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总体理解文意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教学设想】1、学习本文可以从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构入手。
2、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可通过练习一中的1、2、3题进行。
(详见《教师教学用书》P10“教学建议”部分)3、多用启发性的提问,注意培养学生思维分析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重点:总体理解文意,先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
初步体会文中一些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题解导入:“主义”是指重大的原则或主张。
“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先生的独创,它的题旨是针对国民党政府媚外卖国的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错误态度,鲁迅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的文化遗产),又要认真的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吸收,以期改造民族素质,创造民族新文化。
2、讲读课文的前半部分(1-4节)(第5五节为过渡节,也可到第5节)(1)请学生阅读这部分课文,思考以下问题:鲁迅先生在提出“拿来主义”主张之前,先批判了那些主义?重点在揭露和批判什么主义?学生阅读后作答,教师明确: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重点在后者。
(运用学生粗知的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历史知识,加深对“又碰了一串钉子”的理解)。
课文开头两句话从追述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入手,非常概括地说明中国近百年来从盲目排外到一味媚外,从“闭关主义”一变而成“送去主义”,接着举出事实(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从历史,社会根源揭示“送去主义”的本质--媚外卖国(2)细读第3节,要求找出只送去不拿来的后果的关键词句,思考鲁迅先生用怎样的笔法来论述这个问题的?学生找出关键词句,教师补充:后果是:我们的子孙,“则当佳节大典之际……,讨一点残羹冷炙作奖赏”。
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范文3篇
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范文高二语文下册《拿来主义》教案范文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 了解《拿来主义》一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2. 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及结构;3. 学习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拿来主义》一文的主题和核心思想;2. 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难点:1. 运用相关的阅读策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拿来主义》;2. 多媒体设备,PPT等教具;3. 学生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插图或提问的形式引入课题:“你们是否曾经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拿来主义的现象?你们对拿来主义有什么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Step 2:阅读文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拿来主义》一文,并根据理解的程度在作业本上标注“?”,“!”等符号表示自己对文章的疑问和感叹之处。
2.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并由教师引导进行整理。
Step 3:理解文章(1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确保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2.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在文章中主要想表达什么观点?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3. 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由教师引导总结出文章的主题和核心思想。
Step 4:运用阅读策略(15分钟)1. 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理、理解上下文等,并在PPT上展示相应的示例。
2. 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策略的练习,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阅读难题,并以小组形式展示结果。
Step 5: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15分钟)1.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并在PPT上展示:“你认为拿来主义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是否存在其他的观点和解决办法?”2. 学生独立思考并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拿来主义》的基本内容,掌握作者鲁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拿来主义》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讽刺手法进行理解和鉴赏。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语句理解等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及表达技巧。
(2)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点评。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2)教师点拨:分析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
5. 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3. 针对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精神。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4.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案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精神实质。
2、培养学生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能力和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3、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2、难点(1)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2)领会本文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面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取舍?是全盘接受,还是一概排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什么是“拿来主义”?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拿来主义”是指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有,挑选。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分析作者是如何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1)“闭关主义”的实质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批判的?(2)“送去主义”有哪些表现?作者又是怎样批判的?2、探讨“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1)“拿来主义”者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2)怎样“拿来”?3、品味比喻论证的妙处(1)文中运用了哪些比喻?(2)这些比喻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四)拓展延伸1、联系现实生活,谈谈“拿来主义”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2、思考: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方面,我们应该如何践行“拿来主义”?(五)课堂小结回顾“拿来主义”的内涵、批判的内容以及具体做法,强调“拿来主义”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以“拿来主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拿来主义”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理解比喻论证的深刻含义和联系实际运用“拿来主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对现实生活中类似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3)通过课内外拓展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鲁迅《拿来主义》2. 教学重点:文章的基本内容、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拿来主义》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论证方法、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观点。
(2)分享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意见。
4. 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5. 课内外拓展:(1)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拓展阅读。
(2)组织文学鉴赏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拿来主义的思想内涵。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分析文章的“拿来主义”的含义解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探讨文章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和表达技巧理解拿来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2.2 教学难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独立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拿来主义”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3.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难点。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阅读理解测试:布置课后作业,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4.2 评价标准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认真讨论,满分10分。
阅读理解测试:正确回答问题,满分10分。
小组讨论报告: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满分10分。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课文《拿来主义》原文相关背景资料:作者鲁迅的生平和思想体系教学课件和教案5.2 辅助材料参考书籍:鲁迅作品集、相关学术论文在线资源:相关网站、博客和论坛讨论视频资料:关于鲁迅的纪录片或讲座第六章:教学步骤详细设计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鲁迅的生平简介和作品背景,引入《拿来主义》的主题。
提出问题:“拿来主义”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6.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做笔记,标记不懂的词语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设计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设计导语:语文课《拿来主义》的教学方案没头绪让我来拉你一把。
本文为品才网为网友精心准备几篇教学方案,欢迎浏览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2、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
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
(三)、德育目标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教学重点:比喻论证。
教学设想: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教学时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重要语段加强朗读训练,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着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么回答冯先生是这样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连续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着名小说。
1921年发表的代表作《阿Q正传》,1923年完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旁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三、杂文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件,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抨击的文艺性论文。
它介于“论说”和“文学”之间,其特点是:现实性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语言犀利,论证有力,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杂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日常生活、文化动态及政治事件等的杂感、随笔都可以归入这类。
有人说过“鲁迅的杂文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
”四、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
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板书标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
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五、生字、词自诩(xǔ):自我夸耀。
诩,说大话,夸耀。
残羹(gēng)冷炙(zhi):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miǎn):很体面,有气派。
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脑髓(shuǐ):脑筋。
孱头(càn):懦弱无能的人。
蹩(bié)进:躲躲闪闪在走进。
六、研读标题,发现问题提问:本文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你读了标题之后明确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
我们从标题明确了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
读标题后,要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七、阅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理解这篇杂文的钥匙,是我们阅读本文的入门。
让我们先在课文寻找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让同学们阅读课文(4分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找出哪些段落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这一问题。
学生阅读。
教师指名回答。
最后明确:第8、9段回答了什么是拿来主义。
(二)背景介绍了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了”之类的问题。
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9段,把这一段内容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联系起来,想想“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
学生阅读,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这里“大宅子”、“鱼翅”、“姨太太”并不难理解,对“鸦片”的含义可作适当启发:清末有些人吸食鸦片,身体垮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看来鸦片不是好东西,但鸦片作为药用,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看来鸦片又是有用的东西;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评价鸦片呢想想文化遗产中什么样的作品与鸦片具有相似之处。
明确了“鸦片”所指之后对“烟枪和烟灯”的含义也要作适当的启发:吸食鸦片时烟枪烟灯是工具,而鸦片则是吸进来的内容,联系文化遗产中某些不好的内容究竟是凭借什么才得以流传的,想想烟枪烟灯指什么。
明确了“大宅子”、“鱼翅”等所指内容之后要进一步明确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
提问:1.对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鱼翅”)应取什么态度(吸收)课文中哪句话表现作者的这种主张读出课文中有关的阐述,不能多读,也不能少读,要恰如其分。
(“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2.对文化遗产中精华、糟粕互见的部分(“鸦片”)应采取什么态度(批判地吸收)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
(“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3.对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烟枪和烟灯”)应取什么态度(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
(“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4.对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姨太太”)应采取什么态度(坚决抛弃)读出课文中表现作者这种主张的句子。
(“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5.用一句话概括拿来主义的作法。
(回答第9段第1句,答第10段第2句也可)(三)理解第9段内容之后再来理解第8段内容。
“得了一所大宅子”自然是指面对文化遗产,其余的内容应当怎样理解明确:孱头,“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昏蛋,“勃然大怒放把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四)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主张实行“拿来主义”,议论文写作目的是宣传作者的观点,但是,文章不仅要明确地提出论点,还要进行论证即回答“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是通过批判与“拿来主义”相反的“送去主义”来证明必须实行“拿来主义”。
)重读第1段,说说这段是从什么角度批判“送去主义”的。
明确本段第一句说明“送去主义”的由来,以后语句列举了反动政府一味送去的可耻行为。
提问:本段开头就指出“送去主义”和“闭关主义”一脉相承,这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思考不难理解“送去主义”是“闭关主义”在新形势下的表现。
从闭关锁国到投降卖国从对旧文化的抱残守阙到对进步文化的深闭固拒,都是与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创造和发展不相容的,文章一开始就把问题放到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中去考察。
提问:联系本文写作背景,想想为什么“别的且不说”,而“单说学艺上的东西”(因为本文着重要谈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所以作者集中列举“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
) 提问:本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其中“进步”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提问:你还能从本段的哪些语句上体会出对“送来主义”嘲讽的感情这里主要靠学生“意会”,大家互相补充,具体到每个学生不必要求找完全。
同时只要指出有关的语句即可,不必要求说清怎样表现了这种感情。
本段中“大师”、“捧着”、“儿张”、“一路挂过去、”、“发扬国光”、“传道”等都表现出嘲讽的感情。
(五)重读第3、4两段,想想一味送出去究竟有什么坏处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没有好结果,发了疯。
送去主义;只想送去,不想拿来;中国永远贫穷落后。
请同学们说说3、4两段和第六段的意思。
(3、4两段通过揭露“送去主义”的危害来批判“送去主义”,第6段揭示“送来”产生的祸患,说明“拿来”的必要。
)(六)学习本文最后一段。
要求学生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设计好问题后请把问题和答案连在一起读一遍,看看是否通顺,自然。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
(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提问:最后一句的“新文艺”、“新人”指什么新人指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新文化指无产阶级文艺。
提问:请同学们用简明的话归纳本段的本意。
本段总结了全文,指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当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创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