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1

合集下载

《小石潭记》课文练习题与答案

《小石潭记》课文练习题与答案

一、注音:
篁( huáng ) 佩( pèi ) 洌( liè )
坻( chí ) 屿( yǔ ) 佁( yǐ )
翕( xī ) 邃( suì ) 寥( liáo )
俶( chù ) 怆( chuàng ) 嵁( kān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下见小潭见:看见
(2)隔篁竹簧竹:成林的竹子
(3)如鸣佩环鸣:使……发出声音;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

(4)心乐之乐:以……为乐
(5)水尤清洌尤:格外
(6)近岸,卷石底以出近:靠近,动词
(7)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翠蔓:翠绿的茎蔓蒙:覆盖络:缠绕
(8)参差披拂参差:高低不平
(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下:向下照射;澈:穿过,透过;布:照映、分布。

(10)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11)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12)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三、填空: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是属于(散文)的范畴。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佁.然(yǐ)隶.而从者(lì)B.珮.环(pèi) 寂寥.无人(liáo)C.清冽.(liè) 往来翕.忽(xī)D.日光下澈.(chè) 参差.披拂(chā)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皆若.空游无所依若:是。

B.不可知其.源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潭西南望过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者高兴愉悦的心情。

5.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阅读材料一:《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问题:1. 根据节选,描述一下小石潭中的鱼儿有什么特点?2. 作者观察到的潭水有什么特别之处?3. 作者对小石潭的岸势有何描述?答案:1. 小石潭中的鱼儿数量众多,大约有百头左右。

它们在水中自由游动,仿佛没有依托,阳光照射下,鱼影清晰地映在石头上,鱼儿或静止不动,或快速游动,给人一种与游人共乐的感觉。

2. 潭水清澈见底,阳光可以直射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清晰地映在石头上,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

3. 小石潭的岸势曲折蜿蜒,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作者无法确定潭水的源头。

阅读材料二:《春》朱自清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问题:1. 作者通过哪些比喻来描述春天?2. 春天在作者笔下具有哪些特点?3. 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什么情感?答案:1. 作者通过比喻春天为“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来描述春天。

2. 春天在作者笔下具有新生、美丽、活力和力量的特点。

3. 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春天带来的生机和希望的向往。

阅读材料三:《草房子》节选曹文轩草房子的屋顶是用稻草盖成的,夏天的时候,风吹过,屋顶上的稻草就会发出沙沙的声音,像一首美妙的曲子。

问题:1. 草房子的屋顶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 描述一下夏天草房子屋顶的声音。

3. 作者通过这种描述想要传达什么情感?答案:1. 草房子的屋顶是由稻草制成的。

2. 夏天的时候,风吹过草房子的屋顶,稻草会发出沙沙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妙的感觉。

3. 作者通过这种描述想要传达对乡村生活宁静美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篇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2)潭中鱼可百许头(3)斗折蛇行(4)以其境过清【小题2】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B.屋舍俨然(《桃花源记》)C.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D.然胡不已乎(《公输》)【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4】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答案:【小题1】(1)格外(2)大约(3)像北斗星那样(4)凄清【小题2】B【小题3】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小题4】柳宗元听到小石潭悦耳的水声,看到小石潭的美景,于是“心乐之”;但坐在小石潭上,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他又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于是感到“凄神寒骨”。

解析:【小题1】文言文中的词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

“可”,应解释为“大约”;“斗”,名次作状语,应解释为“像北斗七星那样”;“清”,是“凄清”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佁然不动” 的“然”意思是“的样子”, “父利其然也”中的“然”就是“这样”的意思,相当于指示代词,指代上文提到的情况。

“屋舍俨然”中的“然”意思是“的样子”。

“吴广以为然”中的“然”是“对、正确”的意思.。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通用5篇)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通用5篇)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通用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练习题了,借助练习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一份好的练习题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篇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注音:篁(huáng) 佩(pèi) 洌(liè) 坻( chí )屿( yǔ )佁(yǐ) 翕( xī ) 邃( suì)寥( liáo ) 俶( chù ) 怆( chuàng ) 嵁(kān)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看见⑵隔篁竹竹林⑶如鸣佩环好像⑷心乐之以……为乐⑸水尤清洌格外清澈⑹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动词而,表承接,不译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翠蔓:翠绿的茎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⑻参差披拂高低不平⑼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大概左右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向下映⑾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⑿俶尔远逝忽然⒀似与游者相乐嬉戏,逗乐⒁潭西南而望向西南⒂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长蛇爬行那样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寒:使……寒悄怆:忧伤的样子幽:幽静邃:深远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凄清,冷清停留副词,就代词,指小石潭的景物连词,表顺承,不译离开⒅隶而从者随从跟随三、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_《全唐文》,作者_柳宗元_,字__子厚__,唐代__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的心情)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忧伤的心情)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

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

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2、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通过描写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写出潭水的清澈3、潭上有什么景物?竹林,水声,奇石,青树,翠蔓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

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

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其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其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其参考答案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卷.石底坻.嵁.犬牙差.互翕.忽佁.然悄.怆幽邃.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篁竹:(2)水尤清冽尤:(3)为坻坻:(4)为嵁嵁:(5)潭中鱼可百许头许:(6)日光下澈澈:(7)佁然不动佁然:(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10)悄怆幽邃悄怆:邃: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皆若空.游无所依C.似与游者相乐.D.其岸势犬牙差.互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从者( )(2)见:①下见小潭( )②明灭可见( )(3)清:①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明灭可见( )5.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往(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______”。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永州八记”是______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默写。

①第一段写小石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

小石潭记习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习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

(10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3.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篇一:小石潭记精细阅读(附)《小石潭记》练习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篁()竹清洌()佁()然为坻()翕()忽怆()为屿()为堪()幽邃()俶()尔差 ( )互2、解释加点字。

①下见()小潭②隔篁竹()③如鸣佩环().....④心乐之()⑤水尤()清冽()⑥近岸().....⑦青树翠蔓(),蒙()络()摇()缀()......⑧参差()披拂()⑨潭中鱼可()百许()头。

......⑩无所依()⑾日光下()彻(),影布()石上....⑿佁然()不动;俶尔()远逝⒀往来翕忽()......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⒂犬牙()差互()⒃凄()神寒()骨......⒄悄怆()幽邃()(18)其境过清()....(19)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0)隶()而从()者...三、一词多义。

(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明灭可见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4)以卷石底以出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5)而潭西南而望记之而去隶而从者(6)其其岸势不可知其源以其境过清(7)为为坻全石以为底(8)之心乐之全石以为底(9)差参差犬牙差互(10)从从小丘隶而从者(11)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四、词类活用。

1. 心乐之2.从小丘西行3.日光下彻4.斗折蛇行5.犬牙差互五.判断句式。

1.心乐之()2.斗折蛇行()3日光下彻(). 4.坐潭上()5.如鸣佩环()6.全石以为底()7.卷石底以出()六、翻译下列句子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写了自己与小石潭的关系是()。

A. 爱憎分明B. 深恶痛绝C. 见仁见智D. 无可辨别答案:C2.作者为何感到“心旷神怡”()。

A. 小石潭清幽B. 鸟鸣花香C. 游人稀少D. 四季如春答案:A3.“飞泉溅玉”中的“玉”意味着()。

A. 石潭B. 水花C. 美景D. 游人答案:B4.作者对小石潭的感情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来概括()。

A. 感激B. 喜爱C. 反感D. 惊讶答案:B二、填空题1.小石潭位于()。

答案:苏州2.《小石潭记》是哪位明代文学家所写的()。

答案:宋濂3.作者在《小石潭记》中用了哪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

答案:飞泉溅玉4.小石潭被作者称为()。

答案:胜景三、简答题1.简述小石潭为作者带来的心理变化。

答: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心旷神怡,他曾经对石潭的平凡毫不关心。

在逐渐接触后,作者对小石潭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小石潭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作者感慨于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容小石潭为“此石乃天下石”。

小石潭让作者感到山中妙趣横生,使他对生活和自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体味,深入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展现出丰富的情感色彩。

2.简述小石潭的特点。

答:小石潭位于苏州,是一处胜景。

作者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描绘了小石潭的特点。

小石潭的飞泉溅玉,形成了壮丽的水景,小石潭中心的小岛更增添了亮点。

作者赞美小石潭是天下石,说明其形态具备独特之美,称之为胜景不为过。

小石潭的环境十分清幽,没有人烟,使得景色更加幽雅。

作者在小石潭的游玩中,感到心旷神怡,以此来形容了小石潭的清幽特点。

小石潭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尽管作者觉得这会破坏小石潭的幽静,但也表明小石潭的美丽与吸引力。

四、问答题1.“花径”在《小石潭记》的第一段中出现了多少次?答:一次。

2.作者如何描述小石潭的飞泉?答:作者通过“飞泉溅玉”这个成语来形容小石潭的飞泉,突出了其壮丽景色。

小石潭记复习题答案

小石潭记复习题答案

小石潭记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2. 文中描述的小石潭位于永州城西。

3. 潭水清澈见底,潭中鱼儿自由自在,仿佛在空气中游动。

4. 潭水四周的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牛马,有的像虎豹。

5. 柳宗元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二、选择题
1.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A)
A. 柳宗元
B. 王安石
C. 苏轼
D. 欧阳修
2. 文中提到的小石潭位于(B)
A. 永州城东
B. 永州城西
C. 永州城南
D. 永州城北
3. 潭水清澈,鱼儿仿佛在(C)中游动。

A. 泥土
B. 石头
C. 空气
D. 水草
4. 潭水四周的石头形态各异,其中没有提到的是(D)
A. 牛马
B. 虎豹
C. 龙蛇
D. 凤凰
5. 柳宗元在文中表达了对(A)的热爱。

A. 自然美景
B. 官场生活
C. 都市繁华
D. 乡村宁静
三、简答题
1. 描述《小石潭记》中潭水的特点。

答:潭水清澈见底,水面平静如镜,水中鱼儿自由自在,仿佛在空气中游动,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2.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柳宗元在文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心灵宁静的向往。

3. 《小石潭记》中提到的石头有哪些特点?
答:潭水四周的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牛马,有的像虎豹,有的像龙蛇,它们或立或卧,或大或小,给小石潭增添了一份神秘和生动。

《小石潭记》练习题集锦(50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集锦(50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集锦(50题附答案)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动()者()3、第一段作者从哪些反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2分)4、“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投在石头上。

请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

(2分)5、统观全文,小石潭合作者的遭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3分)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出()()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情景交融。

作者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

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

B.第4段,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气氛。

C.作者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情由乐到忧。

D.作者虽然贬官失意,但能苦中作乐,,寄情山水,佁然自得。

10.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优美幽静,令人向往。

如果要把小石潭开发为旅游景点,聘你为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小石潭?既要保持小石潭原有的特点,又要融进现代化的风格。

请结合译文写一篇导游词,要求既生动形象,又简洁明快。

(只介绍一个景点)(3分)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12.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试题是参考者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

什么类型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石潭记》阅读试题及答案篇1《石渠记》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乃记之而去。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箭:小竹。

③庥:同“休”,休息。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4分)(1) 民桥其上() (2 )逾石而往有石泓()(3)北堕小谭()(4)心乐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分)(2) 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2分)【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简要概括。

(4分)【小题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为何有这样的变化?(4分)答案【小题1】(1)桥:建桥、架桥。

(2)逾:过、越过。

(3)堕:落入。

(4)乐:以……为乐【小题1】(1)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

(2分)(2)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分)【小题1】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清澈透明,水声悦耳。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小石潭记》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西】向西。

【空】在空中。

【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2.古今异义【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

也指年轻人。

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

3.一词多义【以】①全石以为底(把)②卷石底以出(而)③以其境过清(因为)【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②不可知其源(能)4.常规词语【篁(huáng)竹】竹林。

【珮(pai)环】玉制装饰物。

【尤】格外。

【清冽】清凉。

冽,寒冷。

【以为】作为。

【卷(quán)】弯曲。

【坻(chí)】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kān)】不平的岩石。

【蒙】覆盖,遮掩。

【络】缠绕。

【缀】连结。

【参(cēn)差(cī)】长短高低不齐。

【披拂】随风飘动。

披,开,分散。

拂,摆动。

【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依】依靠。

【澈】通透,有“照”的意思。

【布】散布,铺开。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俶(chù)尔】忽然。

【逝】去,离开。

【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

【势】姿态。

【差(cī)互】参差不齐。

【源】源头。

【环合】环绕。

【寂寥】静寂。

【悄(qiǎo)怆(chuàng)】忧伤的样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柳宗元(773—819),字,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代著名文学家,“”之一,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简练。

有《》《》等留存。

“小石潭”是作者所游览的一个地方,“记”是古代的一种。

题目表明这是一篇。

【答案】子厚柳河东唐唐宋八大家柳河东集文体游记【解析】学生应该识记重要的作家作品等常识,对其身世及写作特点的了解,有利于理解作品,也能感受其情怀,对提高文学素养大有帮助。

2.指出下列每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A. 参差(cēn cī )寂寥(jì liáo )摇缀(yáo zhuì)B. 篁竹(huánɡ zhú)幽邃(yōu suì)为坻(wéi dǐ)C. 为嵁(wéi kān)佁然(yǐ rán )俶尔(shūěr )D. 翕忽(xī hū)差互(cīhù)悄怆(qiāo chuànɡ)【答案】C【解析】俶尔(chùěr )3.解释词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②、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④、伐竹取道。

伐:_________ 取:_________⑤、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答案】⑴向西走;往西走。

⑵以……为乐。

⑶在空中游动。

⑷伐:砍伐。

取:开避。

⑸格外。

【解析】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

因此要格外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做到准确翻译。

4. 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10 小石潭记一、单选题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áng)清冽(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佁然(yǐ)D.俶尔(shū)翕忽(xī)2.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青树翠曼往来翕忽B.犬牙差互水尤清冽竹树环合C.明灭可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D.其境过清隶而从者纷至沓来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D.四面竹树/环合4.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皆若空游无所依C.其岸势犬牙差互D.四面竹树环合6.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裨形胜(增益)B.彰示来者(过来的人)C.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D.五色交辉(交相辉映)7.选择与例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词语。

(1)如鸣珮环()A.鸟鸣百啭B.不平则鸣C.百家争鸣D.一鸣惊人(2)潭中鱼可百许头()A.问渠哪得清如许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C.封官许愿D.高可二黍许(3)水尤清冽()A.怨天尤人B.无耻之尤C.以儆效尤D.效果尤佳(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A.清锅冷灶B.为官清廉C.清风明月D.水至清则无鱼8.下列对本文《小石潭记》的分析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

B.采用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语言简练优美。

C.抓住小石潭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在写景中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二、默写9.名句默写。

①坐潭上,,,,。

②文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 ) 然不动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文学常识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为坻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俶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阅读文章,完成相关练习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居住)D 影布石上( 映)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新课标第一网(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小石潭记》练习题(有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有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有答案)小石潭记》练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什么?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什么?直接写XXX的语句:水尤清洌。

借XXX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日光下澈,XXX上。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指方向。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形容地形险峻。

⑶凄神寒骨(凄神:)形容凄凉、萧索的气氛。

⑷悄怆幽邃:形容寂静、幽深的气氛。

⑸隶而从者(隶而从:)指追随、跟随。

4.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XXX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作者XXX时的心情:喜悦、欣赏。

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凄凉、孤独。

6.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却又无处不在写水。

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表现水的清澈、明亮和静谧。

整段文字没有直接写到水,但是通过其他元素的描写来无处不在地写到了水。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多选)A、闻水声,如鸣佩环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XXX远逝,往来翕忽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8.解释下列多义词:⑴环:如鸣佩环(指环状);四面竹树环合(指环绕、包围)。

⑵清:水尤清洌(指清澈);以其境过清(指清幽)。

⑶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指数量大约);不可知其源(指无法知晓)。

9.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写鱼静态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⑵写鱼动态的句子:XXX远逝,往来翕忽。

⑶写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10.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潭水的清冷、四周的寂静和自己内心的忧伤。

二、阅读理解、分析11.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从XXX向西行走120步。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四面的竹树环绕,寂静无人,凄凉萧索,悄然幽深。

因为环境过于清幽,不适合久居,只能记录下来后离开。

12.回答下边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五、理解课文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卷石底以出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八、理解课文,回答问题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7、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8、文章的点睛之笔是:9、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10、小石潭的主要特征: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2、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13、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14、对“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进行赏析14、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16、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17、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8、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 的感受。

19、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23、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九、对比阅读(一)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与《小石谭记》后答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庭下如积水空明..()悄怆..幽邃()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乃记之而.去而.伯乐不常有B.盖.竹柏影也盖.一癞蛤蟆也C.以.其境过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乃记之.而去冷光之.乍出与匣也3、乙文中与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4、从选文中分别摘抄出最能反映作者心境的语句。

结合两文的写作背景,试归纳一下选文甲、乙中两者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的共同点。

甲:乙:共同情感:【文段二】〖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小石潭记(节选)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B.是是进亦忧,退亦忧问今是何世C.去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D.异或异二者之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或异二者之为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

B.处江湖之远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

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D.以其境过清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

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

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 (15分)[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文:(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答: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答:《小石潭记》练习题答案一、注音:篁(huáng)佩(pèi)洌(liè坻(chí屿yǔ佁(yǐ)翕(xī)邃(suì)寥(liáo )俶chù怆chuàng 嵁(kān)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是属于散文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五、理解课文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C )A、如鸣佩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卷石底以出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 C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八、理解课文,回答问题1、写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游览的先后顺序。

特点: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特点:清、澄。

写法: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好处: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4、《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

5、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8、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凄清10、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凄清寂静寂寞忧伤12、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3、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